现代纺织技术

来源:记者节 时间:2018-10-22 11: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记者节】

现代纺织技术(共10篇)

现代纺织技术(一)

它的英文表达又是什么?

环锭纺纱(ring spinning),是现时市场上用量最多,最通用之纺纱方法,条子或粗纱经牵伸后的纤维条通过环锭钢丝圈旋转引入,筒管卷绕速度比钢丝圈快,棉纱被加捻制成细纱.广泛应用于各种短纤维的纺纱工程.如普梳,精梳及混纺,钢丝圈由筒管通过纱条带动绕钢领回转.进行加捻,同时,钢领的摩擦使其转速略小于筒管而得到卷绕.纺纱速度高,环锭纱的形态,为纤维大多呈内外转移的圆锥形螺旋线,使纤维在纱中内外缠绕联结,纱的结构紧密,强力高,适用于制线以及机织和针织等各种产品.
  环锭纺(精梳)流程:
  清花间--梳棉--预并条--条并卷--精梳--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环锭纺(普梳)流程:
  清花间--梳棉--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环锭纺与气流纺的区别:
  气流纺与环锭纺一个是新型纺织技术,一个是老式纺纱技术.气流纺是气流纺纱,而环锭纺则是机械纺,就是由锭子和钢铃、钢丝圈进行加捻,由罗拉进行牵伸.而气流纺则是由气流方式输送纤维,由一端握持加捻.一般来说,环锭纱毛羽较少,强度较高,品质较好.气流纺工序短,原料短绒较多,纱线毛,支数和拈度不能很高,价格也较低.
  从纱体结构上来说,环锭纺比较紧密,而气流纺的比较蓬松,风格粗犷,适合做牛仔面料,气流纺的纱一般比较粗.
  环淀纺技术有点及应用范围
  环锭纺是最古老的纺纱系统,至少在概念上如此,但技术并不陈旧.现代环锭纺纱机具备了自动化特色,远比以往需要的劳动力少很多,生产质量也更高.环锭纺纱机生产的纱线为其他系统生产的产品提供了标准.
  现在,全球有150万立达(Rieter[1])G33环锭纺纱锭正在在运行中,可经济的生产高质量纱线.该机SERVOgrip落纱系统无需打脚,在开始落纱工艺之前,一定长度的纱线被夹持到SERVOgrip,因此能无障碍的启动纺纱,减少飞化和清洁纺锭的需要.

现代纺织技术(二)

为什么说养蚕是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绢丝织物的国家.养蚕是中国人民伟大发明,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近代考古发掘有关文献报道指明,在我国的原始社会,蚕丝利用秘密已经被人们发现,随着原始纺织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养蚕织丝一系列的蚕事活动确实已经存在.证据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出土的原始纺织工具;二是出土的有关蚕桑丝织品的实物.在纺织工具方面: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各期遗存中,曾不止一次地出现了纺轮(缚)和骨针等原始纺织工具,其中以半坡遗址为最早,距今已有6000多年之久.在这个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陶制、石制纺轮.缚盘的直径在26-70毫米,孔径在3.5-12毫米,厚度在4-20毫米,重量12-66克之间,表明6000年前半坡人已能大致掌握不同粗细的纱线纺织技术.河姆渡文化早于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在这个文化层中不仅出土的纺织工具已经有了原始织机,且蚕茧纤维利用的秘密已被河姆渡人所掌握.这是我国养蚕起源最早的信息.能明确说明蚕已进入家养时代的另一个原始社会遗址,那就是1958年发掘的浙江吴兴县钱山漾遗址.遗址第二次发掘中,出土了一批丝织品,有绢片、丝带和丝线.遗物大部分保存在下层(第四层)的一个竹筐里,与这些丝织品同一层位同一深坑还出土了大批稻谷.考古工作者将稻谷标本用碳-14测定的结果,绝对年代距今4715+-100年.据鉴定,这些绢片为平纹组织,密度为120根/吋,丝带为带子组合,观察为10股,每股单丝3根,共计单绡30根编织而成.此外,出土的细丝带,编织方法与现代草帽一样,有着两排平行的人字形织纹,体扁.但靠近尾端一节呈圆形.总之,从丝线绞捻组合、单丝纤维平整光洁以及条纹等方面考察,绢织物是先缫后织的.从而我们可以断定早在5000年前,钱山漾下层居民在茧丝利用上很可能已进入了家养时代.

现代纺织技术(三)

锦锻的意忠思

锦:原为仿刺绣类丝织物的大类名.一般指经纬丝先染后织,色彩多于三色,以经面缎、斜为地、纬起花的提花熟织物(色织绸).“锦”字的含意是“金帛”,意为“象金银一样华丽高贵的织物”,事实上古代和现代确有用金银箔丝装饰织造的锦缎,只是现代的金银丝并非真正的黄金和白银制成,而分别是铜粉和铝粉制做的闪光丝而已,因此锦的外观瑰丽多彩,花纹精致高雅,花型立体生动.我国早在春秋以前就已经生产锦类织物,《诗经》:“锦衣狐裘”,“锦衾烂兮”,《左传》:“重锦,锦之熟细者”…….湖南战国墓葬曾出土过深棕地红黄菱纹锦和朱条暗花对龙对凤锦.锦的品种有蜀锦、荆锦(产地),宋锦(朝代),云锦(花型)之分.从组织结构上看,唐代以前的锦多为重经组织的经锦,唐代以后由于提花织造技术的发展,有了纬重组织的纬锦.近代的织锦缎、古香缎等品种,则是在云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色织提花熟织绸.

现代纺织技术(四)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种棉花的
中国古代棉纺织技术的发展是怎样的

自夏、商、周三代以来约四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人们的衣料大致在前三千年以丝麻为主,后一千年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当然,现代又兴起了人造纤维,则不在本文介绍之列.
自三代至唐宋的三千三百年间,中原大地除栽种粟、麦、稻等粮食作物外,主要是栽种桑、柘、大麻、苎麻等.白居易《秦中吟·重赋》诗说:“厚地植桑麻,所用济生民.”[1]随着人口的繁衍,土地的垦殖,处处有绿荫蔽野的桑树和柘树,此处景象,今日已不易设想,更无以复原了.
丝麻不仅作为纺织品的原料,麻可以制作麻绳之类,丝絮是制作被褥、冬服等的原料.《重赋》诗描写“官库”内“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2]官府向民间徵收大量丝绵,即是供官员、军人作冬服之用.李白《子夜吴歌》说:“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3]就是生动地描绘一个女子为征夫赶制冬袍之情景.古时所谓布,一般是指麻布,人们用“布衣”一词形容平民百姓,是因为穷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以麻布蔽体.杜甫《北征》诗说:“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拆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4]反映在安史之乱时,其家生计艰窘,不得不将旧剩的高贵刺绣丝织物,补衲麻织短褐.陆游《霜风》诗说:“十月霜风吼屋边,布裘未办一铢绵.”[5]另一《泛舟过金家埂赠卖薪王翁》诗说:“软炊豆饭可支日,厚絮布襦聊过冬.”[6]反映当时尚可饱暖的生活水平,是麻布作面料的丝绵冬服.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7]这是指丝绵为絮的麻布被,因使用多年,“骄儿恶卧”,已丧失保暖作用.宋徽宗时设居养院,类似今日之养老院,规定八十岁以上老人“夏月支布衣,冬月衲衣絮被”,即“布絮衲被”.有一位一百零一岁的老人咸通“冬月给绵绢衣被,夏单绢衫袴”,[⑧]作为特殊优待.
自秦汉迄唐宋一千五百年间,丝麻维系着数千万,甚至上亿中国人的衣着、被褥等生活必需.当时固然有衣不蔽体者,但也有浪费绫罗绸缎,用之如泥沙不惜者.两者相抵,尚有部份丝绸经海路和陆路出口,驰誉古代并不发达的国际市场.丝麻自给有馀,这在技术落后的古代绝非易事.正如司马光所说:“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9]我们缅怀灿烂华夏古文明时,就绝不应当忘却成千上万史册中无名的农妇们的劳绩,她们也同样是古文明的支柱.
古代主要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家庭经济,全国的丝麻总产量决不可能有官府的统计数字.列入官府统计者,只有赋税和财政收支.汉武帝时,曾一次“均输帛五百万匹”,[10]这正反映了当时丝织品产量之多.宋英宗时,主管财政的三司使蔡襄上奏,说一年内通过和买、徵税等途径,共收入丝麻织品8,745,535匹.[11]宋朝沿用后周之制,规定缴纳官府者,一匹紬绢幅阔2尺5分,重12两,长42尺.[12]依1宋尺为31厘米计,约折合113,866,866米.宋朝官府的布帛主要供军队和官员之用,北宋中期,禁军将士平均每年春冬发放紬绢6匹,绵12两,[13]6匹紬绢约折合78米.南宋有军士每年发放绢4匹和2匹的记录,约折合52米和26米.因为丝织紬绢不耐穿,必须每年发放.北宋人口最多时约有1亿.按1亿人的衣装、被褥、帐幔等用品估计,还须考虑到部份丝绸出口,人们的衣装盛行宽体,衣料的使用并不经济等情况,将丝麻织品依平均每人每年消费2匹估算,则丝麻织品总产量为26·04亿米.
但是,光是以纺织品尚不足以包括古代丝麻的总产量,另的丝绵之类,是不能不估计的.宋神宗时,官府两税收入中有丝绵一项,为5,850,356两,[14]按16两为1斤,1宋斤约合0·6公斤估算,约折合219吨.若以1亿人口,每人平均每年耗费丝绵4两的保守估计,丝绵年产量亦须1·5万吨.
棉花古称木绵、吉贝等,最早在新疆、云南、海南等地种植.至元明时代,棉花逐渐部份取代丝麻,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近年来,著名学者漆侠先生著有《宋代植棉考》,[15]指出宋朝闽广地区广泛种植木绵,吉贝布的生产已不限于海南岛,到南宋时,两浙和江南路的植棉已有推广的趋势.此文对内地植棉业发展始于元代之旧说,有所突破.本文在此基础上另外补充若干史料.
早在宋太宗时,据《宋会要》食货37之2,令川陕各州罢织各种精致丝织品上贡,“只织买绫、罗、紬、绢、駞布、木绵等”,可知西川已有棉布生产.北宋末年亡辽后,宋金两国商定每年向金输纳岁币,《三朝北盟会编》卷16《北征纪实》载:“虏人每喜南货,故虽木绵亦二万段.”后宋金对峙时,据《宋会要》食货38之41记载,“虔(州)布、木绵”等都是南方对北方的一项重要贸易物资.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说,“朝廷见收买木绵、虔布万数不少”,“木绵系福建路出产,虔布系江西路出产”.[16]楼钥《攻愧集》卷112《北行日录》下记载宋使赴金,“如木绵之类,复载至汴京”.
《永乐大典》卷5343《三阳志》载广东路连州韩山书院廪田中有“没官木绵田,税钱四贯五百足”.这是专门的棉田,并且已纳入官府的赋税徵收,折纳税钱.正如漆侠先生《宋代植棉考》引《元典章》卷24的考证表明,至少在南宋晚期,夏税事实上已开始输纳棉布.种植不普遍,是不可能纳入官府的赋税徵收系统的.随着木棉布的的推广,自古相传的麻布即布的概念也发生变化,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绵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17]
南宋后期的方大琮在一篇《劝织吉贝布》的文章中,提供了有趣的记录,“吉贝布自海南及泉州来,以供广人衣着”,“泉亦自种收花,然多资南花”.福建人依靠广东路生产的棉花织布,再返销广东路.方大琮说,“近闻南妇能缲,能纺以为纱,则织而为布甚易”,“敢劝织妇”,“虽不必仰泉可也”,主张自产自销,不必仰赖泉州的棉布供应.[18]《永东大典》卷7890《临汀志》记载福建路汀州的“土产”,“帛之属”有“绫、紬、布”,而布则有“苎、葛、蕉、麻、綦花、吉贝”六种.赵汝回《送卢五方春分教端州》:“中州近年栽木绵,春寒秋热气已偏.我心忧国身甚便,编排失手安足言.敌窥淮汉蹂两川,君相不得髙枕眠.古人度岭悲南迁,今人度岭如登仙.”[19]也同样反映了棉花栽种区的北移.
宋代木绵已开始成为丝麻之下的第三位天然纤维作物,但产量尚少,故被人们视为稀珍.南宋陆游《家居》诗说:“黎布敌纯绵.”他在诗下自注说:“客有遗黎布者,甚轻暖.”[20]当时海南岛黎族妇女善织棉布,便称“黎布”.棉布自然比丝绸保暖,其实却不敌“纯绵”.他的另一《天气作雪戏作》诗说:“奇温吉贝裘.”[21]其实,依今人的穿着感受,棉花袍不如丝绵袍轻暖舒适.陆游的诗还是印证了一句老话,物以稀为贵.
宋代木绵在日益推广的情势下,自然也被做成各种用品.苏籀《闽中秩满》诗说:“径从南浦携书笈,吉贝裳衣皂帽帷.”[22]北宋苏轼《金山梦中作》说:“江东贾客木绵裘.”[23]其弟苏辙《益昌除夕感怀》诗:“永漏侵春已数筹,地炉犹拥木绵裘.”[24]北宋和南宋之交的张元干诗《和杨聪父闻雨书懐》:“回思风雪围炉夜,何处联裘拥木绵.”[25]朱熹在信中说,“借请余钱却还,尽数为买吉贝,并附来”,“但吉贝早得,御冬为幸耳”.[26]这也应是指用棉花袍御寒.金朝中期进士梁仲新《江天暮雪图》诗:“南雪不到地,霏霏满竹楼.沙河灯市里,春在木绵裘.”[27]上引史料都是指冬季的棉花袍.梁仲新作为北方人,在为南方雪景图题诗时用“木绵裘”一词,足见棉花袍已有某种普遍性.背子是宋时流行的衣装,宋徽宗时的《宜州乙酉家乘》就记载有“吉贝背子”.苏辙流放岭南时的诗作说:“欠伸吉贝重衾里.”[28]张镃《晓寝喜成》诗:“木绵衾暖足慵移.”[29]可知已有棉花作被絮者.南宋初郑刚中诗《有客致木绵椅坐为山斋之用》:“临溪汲水下蓝碧,为染吉贝包木绵.长针引线作方衲,软暖厚薄无一偏.”另有《客至木绵坐已为长韵又成四韵》诗:“就温嫌冷性同然,况是冬深凛冽天.莫讶尘生杨绾席,都縁坐少席文毡.感君四坐平分暖,为我长针细衲绵.”[30]这是用木绵做椅垫.
总之,宋、元、明三代实为棉花取代丝麻之过渡期.东汉时的《说文解字》尚无“棉”字,隋代《广韵》卷2的仙韵下始有“棉”字,释义为“棉也,又木绵树名”.木绵树是一种树,与棉花完全不同.如前所述,宋代一般称棉花为木绵或吉贝,但如《铁围山丛谈》卷5也称“木棉布”.由于古书经后人辗转传抄或翻刻,或有窜改,故“木棉”与“木绵”两词开始通用的时限不易确定.元明仍旧行用“木绵”一词,如《至元嘉禾志》卷6,《农桑辑要》卷2,王祯《农书》卷36等都称“木棉”,成廷珪《居竹轩诗集》卷2《夜泊青蒲村》有“芦花纫被暖如棉”之句.此后“棉”字逐渐取代了古词“木绵”.生活在明朝前半期的丘浚《大学衍义补》卷22说,在元初,植棉业推广至陕西,“至我国朝,其种乃遍布於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其利视丝枲盖百倍焉”.
在西方历史上,曾出现棉花排挤羊毛和亚麻的情况.这是植棉所需劳动量少,价格低廉之故.有人甚至认为,棉花是近代文明的奠基石之一,因为使世界为之改观的工业革命,即是从棉织业发轫的.中国出现棉花排挤丝麻的情况,其时间也较西方为早,除了相同的原因外,棉织品比丝织品坚韧耐穿,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丘浚称植棉之利“视丝枲盖百倍”,虽为夸张之词,却不无道理.
丝麻与棉花易位可能是更晚的事,此后中国丝绸产量锐减,产区狭小,已不能恢复古代之盛观.宋时棉花和棉织品尚为稀世之珍,自明以后,丝绵和丝织品反而成为稀世之珍.所可庆幸者,曾作为中华古文明重要标志之一的丝绸,衰而不失传,至今仍作为一种名贵的衣料,行销于国内外,享誉全球.

现代纺织技术(五)

汉朝科学技术的五项成就,尽量详细一点,

  汉朝的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
  汉朝在科学技术,文学,历史,社会制度,军事等等各方面都很强,汉朝当时的科学技术已经远远领先于世界,有的技术比欧洲领先1000左右.
  我觉得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尤其是现代社会;
  虽然在冷兵器时代科学技术对军事的贡献不多,但当时科学技术对老百姓的生活来说贡献巨大,也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这充分说明了汉人的聪明才智,这样的科学文明在唐朝和宋朝继续被延续,可惜后来遭到了破坏,没有继续发展和创新,基本停滞不前,而后来很多技术传到了欧洲,这也是导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之一.
  汉朝的科学技术成就:
  1)确切诞生了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可能火药的诞生也在汉朝;
  2)瓷器也在汉朝诞生,这是中国对世界的礼物;各种手工艺品在汉朝发展很快;
  3)纺织技术得到改良,丝绸等广泛使用;
  4)冶炼技术得到改良,冶铁工艺已经非常发达(这要感谢张骞出使西域);
  5)水利技术得到发展,汉朝治水比较成功,很少有水灾;
  6)医学得到长途发展,出现了华佗,张仲景等名医,中医已经比较完备,也出现了“动手术”这样的“西医”,血液循环原理也被发现,这比欧洲早了将近1000年;
  7)包括数学在内的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历法和天文.
  8)很多机械原理被广泛应用,例如轴承,曲轴连杆,转动变直线运动的装置等等,这比欧洲早了至少500年;
  9)建筑学得到完善,据说有了具体的建筑规范和标准,就好象现在的国标.

【现代纺织技术】

现代纺织技术(六)

我们今天做衣服的面料,住的房子是怎样发展、演变来的?我们的祖先为此作出了什么贡献? 【现代纺织技术】

衣服的面料最早是原始人使用兽皮兽毛开始;后来发现一些植物的皮,叶可以剥离出纤维加以应用,就出现了麻,葛等材料,同时开始出现纺织技术;然后又出现了丝,棉;一直到十八世纪,出现了最早的化学纤维--酸酪丝,随后随着石油时代的到来,各种化纤材料也层出不穷,就是现在我们今天做衣服的面料.
住的房子最早无疑是天然山洞,随着人口密集,出现了人工开挖的窑洞和以倾倒大树为依托的简易棚子,窑洞数千年没什么发展,而小棚子却越来越精美,发展成古代的房屋,以木头为主框架,辅以泥土和石头.直到艾菲尔将钢筋混凝土用于建筑,才出现了现代建筑.
回答得有些简单,不过你的提问若认真答就太多字了.【现代纺织技术】

现代纺织技术(七)

要一篇关于远古时代的文章.

远古时代  (约据今300万年─公元前21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对天、地的出现及人类的产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在中国,有关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一类的传说流传久远.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考古学、古人类学和地质学的发展,揭示了地球形成的奥秘,也揭示了人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目前,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在非洲发现的人类化石,距今已有 300余万年,因而非洲被认为是人类的起源地.在中国,重庆市巫山县发现的「巫山人」化石,距今也有200万年.此外,还发现了许多古人类化石,如年代稍晚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等,数量很多、分布地域也很广.因此,中国的考古学家提出:东亚地区也是人类起源地.
  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它是古猿演变而来的.最近几十年间的考古发现和古人类学研究的成果证明,古猿与早期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使「从猿到人」的学说,获得越来越多的证据.
  人类的出现与劳动有关.人类最初制作和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考古学家为与后来出现的磨制石器相区别,将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后者(即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为了研究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与进步,考古学家还将它们分为早中晚三期.旧石器时代所分的早中晚三期,与古人类学家依据古人类的体质特征所分的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这三个阶段大体是一致的.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打制石器以粗厚笨重、器类简单、一器多用为其特点;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石器趋于小型化和多样化,器类增多,还发明了弓箭、投矛器等复合工具和钻孔技术,出现了少量磨制石器.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以采集果实和渔猎为生.他们不会建造房舍,多在山洞中栖身,过着群居的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们已学会用火.先是采野火,后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如打击火石取火、钻木取火等等.火的使用对人类的进化有很大的意义.它可用于照明、驱除野兽、驱赶寒冷,还改变了人们生食的习惯.由于熟食能缩短消化过程,使更多的养料被人体吸收,并使血液中的化学成分有所改变,促使人的体力增加、脑髓发达.如30万年前的北京人的平均脑容量为 1059毫升,一万年前的山顶洞人的脑容量为1200─1500毫升,已达到现代人的脑容量变化范围,身高也与现代华北人的身高接近.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遍布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说明古今人类在这块大地上的活动范围,已相当宽广.
  距今一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进入全新世以后,地球的气温逐渐变暖,人类渐渐走出山区,移向平原地区活动.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人们选择了邻近水源的地点聚族而居,建造房屋,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原始农业,开始了定居生活.磨制和钻孔技术的普及,使各种石质工具的制作趋于规范、定型,更适合各种不同的用途.考古学家经过长期探索、研究,发现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分布,与当代中国的人口布局十分相似,相对集中于河网密布的东半部.人们的食物结构也是南方种植水稻、北方种植粟稷.在距今9000年前,就已经出现栽培稻,说明水稻的发源地在中国而不是印度.8000年前的先民已经雕琢出玉器,发明了纺织技术,在音乐方面出现了七声音阶,可以吹奏旋律,还出现了刻划符号.7000年前的遗址中出土的独木舟和木桨,说明已经有了水上交通工具,牛已被驯养. 6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居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彩陶文化,还出现了用夯筑技术建造的小城堡.5000年前已养殖桑蚕,并用蚕丝织出了丝织品,还掌握了人工冶铜的技术,铸造出青铜刀一类小工具.4000年前出现了文字,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有一批古代城市在地平面上崛起.古文献中记载的神农氏种植五谷,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蚕丝,他的大臣发明文字、舟车以及黄帝战蚩尤等,因这些发现而说明这些传说并非虚妄,它们包含了不少历史的影子.这些发现还说明,中华文明确实是源远流长.
  古代居民聚族而居,所以在今天发掘的遗址中可以看到居住时形成的聚落,在墓地中看到排列有序的墓群.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繁衍生息,人口不断增长.当增至一定数量时,就像细胞分裂那样又分离出新的氏族.它们之间以血缘为纽带,形成规模较大的部落.在原始社会后期,中华大地上有许多氏族、部落和部族.古史学家将它们分为华夏集团、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族和炎帝族为主体.它们最初居住在今天的陕西,后来分别向东发展,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它们与西进的东夷集团、北上的苗蛮集团发生过多次战争.传说在涿鹿之战中,黄帝和炎帝打败了以蚩尤为首领的东夷集团,使华夏集团的势力扩大到今天的山东境内.为了争夺联盟的首领,黄帝和炎帝在阪泉大战,炎帝战败.地处北域的黄帝乘势南下,使炎黄二族的势力达到长江和汉水流域,华夏集团的势力得到空前的扩展.以后的虞、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确立了华夏的特定地位,黄帝也成了华夏的共同祖先.
  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只有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人们各尽所能、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为了生存与发展,他们必须选举公正、贤能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进行生产、抵御外来的侵扰.因此,古史传说中出现了尧举荐舜、舜举荐禹,禹先举荐皋陶、皋陶死后又举荐益当部落首领的故事(但并没有成功),历史上称这种作法为「禅让」.这是一个人人平等、财富公有,因而没有争夺欺诈、也没有盗贼劫掠的时代.古代史学家们称这个时期的社会为大同社会.
  古代居民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在恶劣的环境中与各种自然灾害顽强地进行斗争.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久远:面对滔滔洪水,野兽肆虐,尧为了把民众从水患中解救出来,命鲧去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治理,虽经九年努力,仍以失败告终.于是,舜命禹治水,禹总结了鲧治水的经验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他一心一意地率领民众兴修水利、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八年(一说十三年)时间,终于征服了水患.这个传说反映了古代先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不屈不挠、积极抗争的无畏精神.
  随着生产力提高,一个人的劳动所生产的价值超过他本人的消费而有了余额时,俘获的战俘不再被杀死了.他们沦为奴隶而被强制进行劳动生产,他们创造的财富被主人全部占有.这样,私有制出现了.考古学家在龙山文化中发现了有的墓葬有棺有椁,有许多陶器、玉石器、象牙器和象征财富的猪下颚骨等随葬物品;有的墓葬只有一个不大的墓穴和几件陶器;还有一些死者身首异处,既无墓穴、也无随葬物品,甚至被丢弃在废弃的窖穴或沟壕之中.这说明,这些死者身份、地位和占有财富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些首领利用他们的特权首先富裕起来.贫富分化的不断发展,氏族与部落内的掌权者首先成了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内部产生了不同的阶级,表明原始社会到了末期.在这种情况下,族与族之间以掠夺奴隶和财富为目的的战争频繁出现了;为防御敌对一方的掠夺和侵扰,它们各自筑起了一座座高耸的城池;为适应战事的需要,兵器的生产受到普遍重视:为维护特权者的利益,他们摈弃过去的习惯法,制订了新的制度法规;「禅让」制度也不可能继续实行,必然为新的制度所代替.因此,到夏禹死后,禹之子启杀益而夺取首领的位置,开创了父传子、家天下的新时代,称为小康社会.从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世袭制王朝 ──夏代.【现代纺织技术】

现代纺织技术(八)

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了包括有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下列各项中不确切的是( )
a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丝织业水平已经很高
b汉代面纺织技术推广到湖南
c汉代中国绘画水平较高
d中国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飞天的梦想

b汉代面纺织技术推广到湖南
因为帛画不是棉纺织技术

现代纺织技术(九)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填空
历史与社会,有关中国历史的填空题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闭卷部分50分)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选择题:(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主要是当时-------------------------------( )
A 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B 秦王发起统一中国的战争
C 诞生了孔子等精英人物 D 出现了稷下学宫等学术交流中心
2、电视剧《汉武大帝》播出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
A法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
3、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②宗法制是根据所建功劳大小来决定继承权利的制度;③宗法制密切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关系;④宗法制不适用于周天子的王位继承
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4、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除此以外秦朝巩固统治措施还有--( )
①废除分封制,把全国划分为郡县 ②修筑万里长城 ③统一货币 ④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 )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6、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道家学派的是---------------------------------------------------------------------------- ----( )
A进行改革,依法治国 B用仁政治理国家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
7、金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
A党项族 B契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8、被后世称为“书圣”的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赵孟頫
9、北宋平民毕升发明的是-------------------------------------------------------------------------( )
A雕版印刷术 B泥活字印刷术 C木活字印刷术 D转轮排字盘
10、南北朝时期,因实行改革而加快北方民族融合步伐的是------------------------------( )
A李悝 B商鞅 C秦孝公 D孝文帝
11、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关汉卿生活的朝代是-------------------------------------( )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12、公元前1世纪,西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便能穿到产自中国的丝绸做成的华丽丝袍.你认为当时古罗马的丝绸最有可能是通过-----------------------------------------------------------( )
A新航路海运来的 B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送来的
C丝绸之路商人贩运来的 D海上丝绸之路运来的
13、某纺织工业大学门前耸立着一座妇女的雕像,这个人可能是-------------------------( )
A李清照 B武则天 C妇好 D黄道婆
14、下列属于古代中国一统时期的封建王朝有 -----------------------------------------------( )
①秦汉 ②三国 ③西晋 ④东晋 ⑤南朝 ⑥北朝 ⑦隋唐 ⑧北宋 ⑨南宋 ⑩元
A ①②③⑥⑦⑩ B ①⑦⑧⑨⑩ C ①②⑩ D ①③⑦⑩
15、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
A秦朝的统一 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 D丝绸之路的开辟
16、你能排出下列人物的先后顺序吗?( )
(1)诸葛亮 (2)魏征 (3)老子 (4)项羽
A(1)(3)(2)(4) B(3)(4)(1)(2) C(3)(1)(4)(2) D(4)(2)(3)(1)
17、隋大运河四段中,经过余杭的是----------------------------------------------------------(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18、最早引起欧洲人对中国文明极大兴趣的书籍是----------------------------------------( )
A《大唐西域记》 B《徐霞客游记》 C《马可•波罗游记》 D《西游记》
19、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曾经兴盛一时,其主要出口物品是--------------------------------( )
A丝绸、珍宝 B瓷器 、香料 C茶、 香料 D丝绸、 瓷器
20、有人习惯将钱戏称“孔方兄”,其出典是历史上的“圆形方孔钱”.下列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明太祖 C唐太宗 D汉武帝
二、填空题(请在下划线上填写恰当的答案.每空格1分,共10分)
21、孔子广开私学,主张“ ”,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22、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_____ ___”.
23、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著作是西汉史学家 撰写的《史记》.
24、赵构建立南宋,后来在南方的 定都,南宋被 (政权)所灭.
25、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是在 朝,
到 (填朝代)时,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26、581年,杨坚建立 朝,随后结束了长达400多年的民族纷争、南北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南北统一;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北宋,结束了 分裂局面.
27、热闹繁华的 港是元代社会开放、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一个缩影.
开卷部分(50分)
姓名 学号 班级
28、把人物和事件联系起来,(4分)
张骞 抗击金兵
玄奘 出使西域
鉴真 西行取经
岳飞 东渡传经
29、根据下面的诗歌材料,回答:(4分)
开元盛世歌
开元盛世真繁荣,粟稻为主茶盛行.
水利筒车曲辕犁,浇地垦荒粮食丰.
丝织行业技艺高,清白三彩最有名.
唐都长安百万家,四方交往乐盈盈.
《开元盛世歌》体现了唐朝哪些方面的盛世景象?
30、小明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题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做了初步整理.以下是他整理的部分内容,有些遗漏了,请帮他补充完整.(8分)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大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朝. 年,秦王嬴政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帝国时代.两汉统治结束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时期 ,直到6世纪末, 实现了大一统.唐朝是古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出现了贞观之治、 的局面.两宋时期经济持续发展.元朝由 族建立了统一政权,实行 制度,基本上奠定了后世的行政区划体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31、指出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下面是某部电影的一个场景内容,请你仔细阅读后,找出该剧本的失误之处.
[场景布置:房间里一桌、一椅,桌上放着一本《苏轼文集》]
唐太宗李世民忧心忡忡走进房内,长孙皇后发现皇帝面带焦虑,猜想定是朝中出了大事.原来,刚才在朝堂上,宰相姚崇、宋璟上奏唐太宗,边境有突厥不断侵犯,使边境百姓遭受苦难.另外,更严重的是节度使安禄山起兵谋反,急需派兵镇压.
请你找出至少两处错误,并简单说明理由.
(1)
(2)
32、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著名君主,你了解他吗?(14分)
材料一:唐太宗统治后期,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善用人才,虚心纳谏.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安定局面,国力逐渐强盛.
材料二: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1)填一填:材料一中概述了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2分)
在汉朝时期还有哪些这样的时期?请列举出名称及在位皇帝.(4分)
(2)想一想: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统治思想?(2分)
这种思想与诸子百家中谁的思想相一致?(2分)
(3)唐朝的强盛对我们今天的发展有什么启示?(4分)
33、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一书中说:“古代中国在1500年内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代世界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8分)
(1)请列出我国宋元时期使“西方望尘莫及”的科技成就.(4分)
(2)请简要说明上述成就的意义.(4分)
34、活动探究题(共8分)
中国幅员辽阔,众多的民族和地区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汉族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
(1)、请你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节日,说说它的来源.(4分)
(2)、现在中国还流行一些“洋节”,比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等,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A 2、D 3、D 4、A 5、C 6、C 7、C 8、A 9、B 10、D
11、C 12、C 13、D 14、D 15、C 16、B 17、D 18、C 19、D 20、A
二、填空题:10分
21、有教无类, 22、交子, 23、司马光, 24、临安,元,
25、唐,南宋, 26、隋,五代十国, 27、泉州
28、4分
张骞 抗击金兵
玄奘 出使西域
鉴真 西行取经
岳飞 东渡传经
29、农业的发展(粮食的增加、新农具的广泛使用)、手工业的发展(丝织技术、制瓷业)、商业的繁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来回答.(4分)
30、人文初祖、夏、前221年、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开元盛世、蒙古、行省制度(8分)
31、(1)《苏轼文集》,因为这是北宋的作品,北宋在唐朝之后;
(2)唐太宗,因为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统治后期;
32、(1)贞观之治
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光武中兴(汉光武帝)
(2)民贵君轻, 孟子
(3)积极推行改革,包括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发展经济、文化交流;保持国内稳定的环境;统治阶级要爱惜民力,切实减轻人民负担等.
33、(1)火药、印刷术、指南针、棉纺织技术 (2)略
34、略

现代纺织技术(十)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融 作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场围绕家书兴替的讨论就此展开。学生甲认为家书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乙认为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当然不用写信……说到底,这是一场有关科技与传统争论的问题。

其实,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是可以完美融合的。

日本的京都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京都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最初的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的长安和洛阳而建的。其中,洛中最显京都街道棋盘式的布局,这里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既有千年古刹,也有西式建筑。城中心大多店面和住宅,仍是低矮的两层楼木层,充满古香古色的古都风味。在京都市区,6公尺以上的建筑甚至都被为破坏景观,极易引起市民反对,所以没有高层建筑,也没有高架桥。走在京都的街道,你还会真正领略到“吃在大阪,穿在京都”的古训。你会看到很多的手工纺织的展示,正宗的日本茶道表演等充满传统味道表演。

同样,你也能在这里领略到现代气息。京都最新的车站,你能感受到21世纪的“高速”,它结合了五大特点:交通,停车场,文化,饭店,百货公司等全球数一数二的各类设施,尤其是车站内高11层的手扶梯,可直通百货公司商场及科技游乐中心,更有空中走廊和咖啡座,是一座多元化的建筑。站在这个多元化车站的顶楼眺望,看到高台寺周边的庭院,低矮的两层楼木屋,你才会真正惊诧于京都的魅力,绝不是精彩绝伦的现代建筑,更多的是千年传统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又是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中国馆内用高科技投影技术制作的《清明河上图》;上海馆中由声光电影演绎的多媒体影片《永远的新天地》;日本馆内会用小提琴拉《茉莉花》的智能机器人,等等,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完美结合的展点。

京都的灿烂和世博的成功证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并不矛盾,我们既不能以传统文化消亡的代价来推进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不能无视现代科技的发展来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唯有坚持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两翼齐飞,整个人类的发展才能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ieri929016/

推荐访问:现代纺织技术专业 现代纺织技术编辑部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