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max

来源:剧情 时间:2016-07-25 13:43:1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剧情】

海上钢琴师max(一)
海上钢琴师 剧情式拉片

朱塞佩,我的精神导引——记《海上钢琴师》 加入收藏 已经被4位会员收藏

2009-7-8 16:19:07

88个琴键构建出的音乐领域与无数种选择凝汇而成的百态人生,哪一个才是人类真正的归属?这是又一个拷问梦想家们灵魂的话题,现实的光怪陆离往往教人身陷其中而难以解脱,梦想,在逐渐狭小的空间内,寻求可怜的栖身之地。当现实日益嚣张地侵占着梦想的领地时,总会有一些勇士义无反顾地成为梦想的先锋!他们愿意借助生命的阶梯站在天堂顶端向世界宣告:抛弃对现实的依托,人类同样可以演绎出浪漫华美的乐章。

幽邃的梦境只邀请绝对纯粹的梦想家。

概况:

没有人能够否定朱塞佩·托纳托雷在电影方面的天赋,在意大利浩如烟海的电影导演中,托纳托雷绝对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他在影视叙事方面的侧重点不同于安东尼奥尼的内敛含蓄,也不同于罗贝托·贝尼尼的机智风趣,亦区别于帕索里尼的诡异另类,他的讲述更加清晰直白,注重平实稳健,总会为影迷们娓娓道来一个平凡的近乎虚幻的故事……

1900,一名被遗弃的孤儿,一位天生的大师。一生未逃离弗吉尼亚的痴人,在世纪之巅闲庭信步的隐士。狡猾的迷茫恐怕也无法动摇1900守望梦想的决心,什么也无法说服他离开,哪怕是一生一次恋爱。留下,意味着避免在浩渺的领域完成选项庞杂的题目,对于那个单纯的孩子而言,大海和钢琴是他永恒的亲眷。

《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迭起。天才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乘客,赞美海浪翻涌的自得更令世人惊叹。斗琴场面不亚于西部片中的勇士对决,伴随成名而来的温润爱情注定了无法兑现的浪漫……火药摧毁了1900的生命,但却将他的魂灵雕铸在弗吉尼亚的船头。死亡入侵时,他依旧独自守候在他生命的摇篮中,满足且安详。当一切重新归于平静,我们开始相信,“1900”将永远占据那片最柔软的情怀。

唯一的身份——弗吉尼亚号的海上钢琴师。

剧作:

影片是以主人公好友Max的视点为基准而展开的对1900神话式生命的讲述。这让观者从一开始便被带入到某个见证了传奇的幸运者的回忆当中,比起直白地表达,这样精细的设置似乎更容易与观众的观影心理产生共鸣。

1·结构:

从故事内容上划分可有两条线索,即过往的精彩时光与今昔的萧条岁月,前者又可细分为:命定的身份、天才与孤独、来自外界的打扰与不离不弃的信念四个部分。托纳拖雷在起承转合中借助倒叙、插叙等叙事方式略带忧愁地勾勒出了一个时代缔造的英雄!如此看似普通实则复杂的结构铺设确立了影片的非线性叙述模式。

1900年出场的“往昔岁月”自然当仁不让地成为片子的主线,托纳拖雷在那段属于海上钢琴师的时光中静静地诉说着孤独的往事。【海上钢琴师max】【海上钢琴师max】

或许,天才注定无法摆脱孤独。

(1)命定的身分:

被抛弃在弗吉尼亚号的一架钢琴上的1900,生来就是和这船、和音乐分不开的。在肮脏闷热的锅炉房生长,变成整个弗吉尼亚号的一部分,而那艘巨大的邮轮则是他生命的二分之一,因此,这样看来,1900的一生只是寂寞地在自己的身体里游戏。

他的另一半是音乐。对天才来讲,艺术是没有注脚的,那些音符会自然而然地从他指间流淌出来,仿佛另一种语言。他一次次答应着乐队要求的循规蹈矩,又一次次无一例外地逃逸了这种承诺。他兴高采烈地看着舞池的人们疯狂地扭动着他们的身体,又低声弹奏着属于不同人的旋律。

1900读不懂这个复杂的世界,却能够在琴键上绘声绘色地谱写对人类社会的理解,矛盾中也不失自然,他是被音乐选中的使者,是命中注定为艺术而生的信徒。

(2)天才与孤独:

夜深人静的时刻,1900会以独特的方式实现对外界的探索,“美国”出现的瞬间,受众人追捧的音乐大师必须学会独享曲终人散后的落寞,对爱情的向往依然无法终结1900身边无处不在的寂寥。

托纳托雷对“孤独”的处理可谓是细致入微,导演会通过对一系列细节的把握逐渐展现出主人公荣耀背后的之于现实世界的空洞认知。最突出的,例如,事件的发生地被定位在了几乎每日都处在迎来送往环境当中的邮轮上,每当去往美国追寻梦想的旅客散尽,弗吉尼亚号就需要历经一次人员的变动,在它的舱内,唯一不变的是1900的琴声和从那琴声中飘散出的对海洋的依恋。孤独是天才的附属品,也是1900构建音乐殿堂的符号。

(3)来自外界的打扰:

在这一部份中,托纳拖雷分别借几个不同的领域的观念表达了对外界社会的评价——在1900的事业方面:本来与世隔绝的音乐诗人在与爵士乐大师对阵获胜后一举成名,功利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召唤这个世间罕见的人才;在1900的爱情方面:她是农夫的女儿,却有着动人心魄的美貌,犹如自然天成,然而她依然是现实世界的产物,她不懂艺术,缺乏敏锐的洞察力,但始终是1900唯一心爱的女人。多重诱惑在无形中动摇着1900终身不下船的想法,外面的天地,在某个瞬间,侵占了1900的生命。

一场爱恋,缅怀与梦想对抗的现实。【海上钢琴师max】

(4)不离不弃的信念: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这是1900赋予外界的最后的回应,他没有离开弗吉尼亚号,这个像母亲一样照看并养育他的1900终身的旅伴。对于真正的梦想家而言,放弃等同于死亡。

2·人物:

在《海上钢琴师》中,人物基本上被划分为两个阵营:现实的随从与理想的先驱。前者包含了大多数角色:爵士乐祖师谢利,农夫及其女儿,船员,乐器店老板等,后者中自然只有1900。其中,影片副线主人公Max的身分似乎介于二者之中,他无法完全摒弃现实带给他的物质享受,同时也在1900的影响之下迷乱在了现实与理想的抉择之中……

本片在人物塑造上相当成功,前半部分,导演向我们呈现了1900对世界的好奇与疏离,同时,也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了1900在音乐方面出众的才华。而后半部分则实现了主人公命运由盛转衰的过渡。

对于弗吉尼亚之外的人物的构建也是精炼而到位:谢利是外来文化的象征,他以挑衅者的姿态去侵略1900的领地,然而却最终败给了那个心无杂念且技艺超群的对手,有关谢利盛气凌人的描写虽简短但却栩栩如生,多出细节上的安排突现了这位爵士歌王的低俗,同时也昭示出了托纳拖雷对谢利以及对外来文化本身的厌恶。

Max是辉煌与没落的见证者,他铭记着1900用琴键缔造出的神话,同时也在现实的洪流中不断浮沉。其实,Max的命运与大多数人的命运雷同,因此,在这个“康牌”身上,人们更容易找到关于自我身分的定位。

“为什么不下船?为什么不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3·视角:

影片以Max的视角讲述了一位将生命奉献给大海与音乐的钢琴师的人间童话,完成了对梦想的观照与对现实的反思。托纳拖雷永远不会过分残酷地去张显人的劣根性,相反地,他会以相对柔和的方式客观地呈现出美与丑的对比,从而将人类引导向一个他所认同的善意的世界,并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观众感伤怀旧的情绪。另外,托纳拖雷借Max之口讲出了这样的真理:就艺术环境而言,单纯更能催生天才,而现实生活中的喧闹繁杂则会给艺术造成负面影响。

主题思想:

【海上钢琴师max】

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可以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可以在音乐里去旅行;可以寻觅到自己的爱情……但是他没有像常人那样去要去追求,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其所面对的未来却是混沌而庞杂的。人盲目地走向死亡,最终,在单一的归宿里,结束一场无可扭转的悲剧。

然而,从批判主义的角度看来,《海上钢琴师》又像是在嘲讽令人作呕的物质社会、庸俗透顶的世界观、以及摇摆不定的人心。在托纳托雷眼中,梦想是仅有的选项,而本片也像是导演对那个远去的伟大的追梦时代的缅怀。

当一切记忆尘封于海底,后人便再也无力追思。

1·梦想主题:

这是一个几乎所有导演都涉及过的主题,只要有现实的存在,那么它的衍生体便会应运而生——梦想,就是这个伟大的裂变体。对于1900而言,音乐已经超越了梦想的规则,又或者说梦想的容量有限,无法承载1900的抱负。无论如何,托纳拖雷用镜头告诉人们:梦想与现实,选定一个便不能更改,这个选择本身是简单的,只是因为它的附加条件而变得复杂甚至可怕了——无端的畏惧是不必要的,梦想将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属。

2·音乐主题:

海上钢琴师max(二)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一、影片简介

出品时间:1998年 制片地区:意大利

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 编剧:亚历山大·巴利科

主演: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 上映时间:1998年10月28日 主要奖项:意大利电影金像奖

二、影片情节

1900年,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取名为“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而麻烦也接踵而至„„。

三、影片结构分析

四、镜头运用

《海上钢琴师》中用很多仰摄、俯摄镜头和通过推、拉镜头的淡入淡出或者叠画完成大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换。在画面中,拍摄角度不同,对象在视觉范围内的方位、形象就会变化,从而改变观众的心理。 一分钟拉片:

丰富,镜头数量较多的一段。导演运用了固定镜头、推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通过平拍、仰拍、俯拍来表现。 五、轴线

1 2

3

4

5

6

7

8

1、一号机,移动机位,平视,交代运动轨迹。 2、二号机,固定机位,平视,拍摄人物近景。 3、三号机,固定机位,平视,拍摄背部全景。

4、四号机,固定机位,平视,拍摄人与钢琴冲破玻璃围墙中景。 5、五号机,固定机位,平视,右后侧拍摄钢琴冲破玻璃围墙全景。 6、六号机,固定机位,仰视,左前侧拍摄钢琴冲破玻璃围墙全景。 7、七号机,固定机位,俯视,侧上方拍摄钢琴冲破玻璃围墙全景。

六、构图

《海上钢琴师》画面构图无可挑剔,几乎每张截图都是非常好的一张照片。 三分法构图:

对角线构图

黄金分割构图

七、光线与色彩

《海上钢琴师》的主色调是蓝色,蓝色是大海的颜色,以蓝色为主色调十分符合电影的大环境。影片中贯穿一种比较含蓄甚至是有点悲剧色彩的格调,用光整部电影的画面很少出现明快的色调。

在“钢琴决斗”一段中,从人群进入舞台开始色调由冷色调转入暖色调并贯穿整个场景。

场景中两个主角Jelly和1900都身穿白色礼服。在整个环境中穿白色礼服的人物非常多,导演在光线的把握上明显使两人突出于所有人之外。

并且在本段的结尾处Jelly被打败后默默离开的时候采用的侧光,使之没入大片的黑暗之中,用来渲染人物的内心情绪。

海上钢琴师max(三)
海上钢琴师 影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性作业 (三号)

题目

小组成员

任课教师

组别和组长

【海上钢琴师max】

上课时间

作业完成时间 ___二零一二年十月十四日___

《海上钢琴师》影评

(第十组)

摘 要:看罢电影,感悟很多,收获很多。我们小组从多个角度出发,从不同维度剖析这部关于人生的电影。从故事看到故事之外,从表层的电影技法探索到深处的人生哲理。本文含纳电影主题、导演、电影中的迷人音乐等等多方面大家的探求结果。

关键词:人生、爱情、音乐、风格、导演、演员

一、电影中的人生观

《海上钢琴师》总体上是一部比较沉重的作品。蒂姆•罗斯细腻的表演,导演出神入化的表达技巧,唯美动听的音乐等,不由得让我们对人生产生新的体会。

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于人生的讨论,反应在电影中亦如是。

何为人生?人生之意义何在?如何看待死亡?当这一切问题都得到解答,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这部影片。主角1900是一个弃婴。他的亲生父母抛弃了他,但上帝没有抛弃他。他对于音乐那与生俱来的天赋,足以让任何人称羡。他生在海上,长在海上,最终也死在海上,大海与音乐,就是他的生命。片中一闪而过的那个女子,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而已。她让1900产生了走下船的冲动,但当1900真正站在陆地与大海的边缘时,他才更加真切地意识到他是属于大海的,大海才是他的家。当他在大海上,当他演奏音乐时,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多么的幸福与快乐。当维吉尼亚号停在破败的码头即将被拆解,当他已经没有了钢琴,当他的生命支柱倒塌,1900选择了与他所生活了一辈子的维吉尼亚号一同沉入大海。也许有人为他的固执感到遗憾,为他的结局感到悲哀,但我认为这都是不必要的。甚至,对于他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当一个人的生命失去了依托,死,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人生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这也不是说我们就要如此陷入虚无主义中去,一个人的人生是很有意义。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自己给自己定义一个意义,以及对于这个意义的执着追求。1900远离了大海,远离了音乐,那么,在他看来,他的生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与其浑浑噩噩地、仅仅为了活着而活着,还不如去死。当一个人真正看透了、理解了人生,生与死,就会被看得很淡。就像庄子鼓盆而歌一样,在这些人看来,生死,并没有什么严格的区别与界限。生,可以是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死,也可以是生的延续。浑浑噩噩、毫无价值的活着,生不如死;为人生,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uqing293954/

推荐访问: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下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