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反三违专项治理总结报告

来源:创业资料 时间:2018-10-25 11:00:0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资料】

三进,反三违专项治理总结报告(共10篇)

三进,反三违专项治理总结报告(一):

治理环境污染的原因

1.关于环保的资料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
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
从喝纯水想起
时下,饮用水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饮用水的种种弊端,但"饮用水"族仍然日益扩大.
饮用水不单单指纯水,还包括矿泉水,蒸馏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 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水体污染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
有报道说:"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 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 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亲河黄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 水质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从喝纯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2.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3.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环保观
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生态环保观和资源开发观?环保和资源开发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吗?我看不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因此科学的生态环保和资源开发是能够做到对立统一的.
我相信所有关注环境问题的人都怀着一颗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诚之心.我们也不应怀疑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尽早脱贫致富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他们同样也有着一颗保证和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过极力主张保护的人考虑的是整个人类长远的生存问题,而积极主张开发的人要解决的却是当前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问题.我们有理由剥夺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吗?
这些年来,在各环保组织的宣传努力下,广大公民已经有了一定环保意识,这是各环保组织和人士的功劳,但有环保意识并不等于懂得了环保.我们还有很多人虽然有了环保意识,但出于对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虑和贪图享受,并不愿意自觉地去遵守环保准则.例如,我们一些已经无需为自己的温饱担忧问题的人,为了尝一尝野味,穿戴高档皮毛时装,显耀自己的富有,于是促成并刺激了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使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该受到指责的应是那些衣食无忧的消费者,而不是那些衣食无着,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资源的人,也不应去指责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尽快摆脱困境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
为什么环境问题至少在工业革命以前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现在却成了一个越来越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全球紧迫性问题?这是因为在过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及产生的各类垃圾还没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现在,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已经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这又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人类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穷奢极欲的不断追求.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遏制人们这一不断膨胀的享乐欲望.因此我们在宣传环保和揭露环境问题时,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我们这些衣食无忧,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种为富济贫的道德观,过一种简约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贫困落后地区的人,他们的生活已经够落后简约了,已经简约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了.该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呢?
我们应该反对那种教条的,极端的环保思想.这种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确,也极能蛊惑人心,实际上却是非常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剥夺了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
在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的人打猎,伐树,烧荒,那是为了生存.也正是因为现代文明的曙光还没有照射到他们,所以还沿袭着这一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不打猎伐树,请问你让他们吃什么?烧什么?用什么?对这些地区地方政府及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的一些环保者总爱不分青红皂白的加以指责,而且常犯一个善意的错误,那就是:你们不能砍伐这的原始森林,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不能在这的江河上建大坝,保留这的原始风貌,你们可以通过开发绿色旅游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啊.但是在当前我们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还不高的情况下,旅游真是绿色的吗?开发旅游就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吗?让我们来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吧.1.过去当地人只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几乎没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现在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别是那些过去当地极少见到的塑料食品包装袋;请问这是谁之过?2.由于游客们要品尝当地的野味,原来不存在的野生动植物交易运营而生了;过去当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满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现在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也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他们开始大量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了;请问这是谁之过?3.过去当地人,民风淳朴,待人真诚;而现在伴随着各色游客而来的各种光怪陆离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贩带来的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和花样百出的坑人,骗人的手段,让当地人受益匪浅,从此民风不再淳朴,待人不再真诚;请问这是谁之过?
云南的泸沽湖景区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然而这个报道仅仅只是简单地指责了当地的有关政府部门,有几个人想过这一切是谁带来的呢?这种情况几乎所有景区都未能幸免.在此我并不是反对开发旅游,我想说的是,开发旅游并不是解决环保与发展的万能药,搞不好,开展旅游比开发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而实际上旅游本身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利用,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该不该得问题,而是怎样开发的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该是一味地追求原封不动,一丝一毫都不能改变.持这种极端环保观的人在关心环境的同时,忽略了生存和发展问题,特别是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把环保理想化和教条化了,使环保失去了生命力.这种人自己吃饱喝足,无忧无虑地在城市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好处,有几个到过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更别说在那生活和工作了.少数人去过,那也不过是坐着豪华越野车蜻蜓点水般去游山玩水而已.他们只不过是想借此,保留下供城市人酒足饭饱后能有个娱乐和寻幽猎奇的后花园罢了.按照他们的观点,人类恐怕要回到原始社会才符合要求.这种思想只能使我们作茧自缚,让社会停滞不前.
一次我到云南省的独龙江旅游拍照.那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江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同时当地居民贫困的生活状况也给我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边防战士对我说的一段话:“这里对你们旅游者来说是青山绿水,可是对我们这些天天在这的人来说则是穷山恶水.”请注意,这还只是一个只需在此服役两年的人说出的话,那么对于那些世代生活于此的人来说又会如何呢?这句话对我犹如当头棒喝,使我这个也曾大喊环保的人清醒了许多.
我们不能把所有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视为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做真的太自私,太教条.我们反对的因该是那种不顾长远利益,盲目的,过度的毁灭性开发,而对那些能使当地人脱贫致富,步入文明,已做过生态评估,考虑到了开发后的生态恢复,有序的,科学合理的开发不因横加指责和阻止.实际上,只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那种局部的,暂时性的破坏并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而相反会形成新的生态景观,甚至改善原来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远的有四川的都江堰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近的有浙江的千岛湖和云南的鲁布革水电站.
在环保方面,我们目前最急迫的目标不是简单粗暴地去指责和阻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特别是要提高那些住在城市中,生活在文明中,不愁吃穿的现代城市人的环保意识.那些偏远贫困地区没有环保意识的人,他们对环境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是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有些甚至可以说其行为本身就是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链.反倒是我们这些有文化的现代城市人在吃饱穿暖之余,为了贪图享受,刺激了一些奢侈业如皮毛,高档木制家具,野味餐饮,一次性用具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才真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彻底而毁灭性的打击,现代文明的城市人才真正是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的杀手.
试想,假如有两个人,一个是不愁吃穿的富人,一个是衣不掩体,食不果腹的穷人,一只珍惜的野生动物出现在他们面前,富人为了享用皮毛和野味而捕杀之,而穷人则是为了御寒,填饱肚子活命而捕杀之,请问两种行为都该受到指责吗?
5.怎样的环保才“理智”
——兼评Charles Krauthammer的《Saving Nature, But Only for Man》
随着时间范围的普遍的环境恶化,环保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面对各种各样关于环保的建议、提案、规则、法律,有人提出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比如,大学英语书的某篇课文宣扬这样一种被称为“理智环保论”的观点,这种观点“理智”地宣称:人类“不是为大自然,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因此人类应该“仅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为了争取支持,该理论“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
人类确实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保护环境,但问题在于如何保护.这篇文章宣称我们应该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就是说我们应该等到自己都住不下去了才想到保护环境.是谁让环境糟糕得住不下去的?确实,这其中有地球自身的气候变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业化革命以来的短短几百年里,把环境变得不宜于人类居住的,主要还是人类自己.面对一天比一天恶化的环境危机,不检讨自己的错误,不改变视环境为“自由资源”的错误观念,而是借口某些环境问题不紧急而听任环境继续恶化,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有的态度.
事实已经证明,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因为制造污染取得的效益往往小于消除污染要花费的成本.然而,由于这只是“外部不经济”,不用作者自己立即买单,因此他就会对消除这些污染毫无兴趣.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作者在心甘情愿地为别人的“外部不经济”买单的同时,又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大量地为别人,甚至他的后代,制造着代价巨大的“外部不经济”.
该文的另一个奇怪的观点是“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试想一下,如果人们被要求为其它动物作出“牺牲”,那么“牺牲”的会是什么呢——大概仅仅是一些金钱,或者改变食用野味的爱好而已.我们知道,当生物间有冲突的时候,要不两败俱伤,要不总有一个要作出“牺牲”.现在人类不“牺牲”,那只有让其它生物牺牲了.它们应该如何为人类牺牲呢?很简单——献出生命.
作者说,他喜爱北极驯鹿(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把这句话说出口的),但是为了能开采到石油,他不惜破坏驯鹿在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因为这样能避免战争.且不说事实已经证明,开采了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不能避免战争;即使可以避免战争,为了人类的石油便宜一些,而使北极驯鹿无法繁衍后代,这种在种族延续和金钱间选择金钱的做法是否理智,实在值得考量.
类似的,作者喜爱斑枭(但愿他喜爱的生物越少越好),但是为了伐木工的生计,他不惜支持他们砍倒森林灭绝斑枭.我不知道作者怎么会持这样一种奇怪的逻辑——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不能找到新工作,并且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因此他们不伐木就无法生存,所以为了他们的“生存问题”,只好把斑枭“出卖”了.
在这位作者的眼里,只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利益发生冲突,哪怕只要牺牲人类的很小的利益就能换回其它生物的宝贵生命,他也会认为人比其它生物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理智”的环保观.在这种“理智”的环保观中,我们看不见一点“理智”的影子,透过冠冕堂皇的包装,我们只能看到一种莫名的“唯我独大”的霸气、一种为了一丁点的经济利益可以听任其它生物灭绝的可怕的漠视.
作者说,那些为不会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进行的环保是“奢侈环保”,“奢侈环保”仅当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才是好的.可是,有什么与环保有关的事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吗?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作者对那些为不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而进行的环保是不会支持的.
我们需要这样的“理智环保论”吗?这种“理智环保”,其实就是坐等环境恶化,直到等不下去了,大家都受不了了,然后齐心协力把某个环境问题缓解一下.一方面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缓解环境问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它产生的速度.有些问题,我们本可以把它遏制在萌芽阶段,可“理智环保”者偏要等到污染不可收拾时才出手.可以说,这种“理智”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能力.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那就是被那个作者看作“感情用事”的环保的办事方式.要环保,就要热爱大自然,而不是把它看作我们“利用”的对象;要环保,就要把环境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听任问题一天天扩大.这样的环保,才是真正理智的环保.

三进,反三违专项治理总结报告(二):

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计划和总结.
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计划和总结,可以引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围绕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来写.总结和计划各写一篇,计划可以少一点,200~300字左右.总结400字左右.

总结
时光如逝,岁月如流,一转眼的时光,1年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了.,在小五学年的学期末,特写此文以总结一学期的学习好与坏.期末考试的好与坏都看这一年的努力多少,我这一学期的表现都会在这里展现.
这一年来.在老师和同学们关心、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
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中,体会到了知识就是人的力量源泉,没有专业知识、专业技巧,什么成功都不会与你相约,只有真正的掌握了解所学的东西才能便于日后面对社会的种种问题.对于现金社会,我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适应这个社会的专业人才,
将来如果社会给我机会的时候,我就能以我的所学完完全全的融会到往后的工作当中去,
所以现在属于我们的知识储备期.曾经有位老师跟我们说过:人的机遇难求,
当机遇来的时候就要好好的抓住它,当时如果你没有驾驭它的能力,
你还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从你的身边溜走,而无可奈何,与其到时后悔,
不如现在好好储备自己的知识量,时刻准备着,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总结现在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
第二,改进了学习方法.为了改进学习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
(1)做好课前预习.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先看一遍.尤其是语文课,要先把生字认会,把课文读熟;对课文要能分清层次,说出段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
(3)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完后先让家长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长讲一讲,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习复习.
(4)要多读一些课外书.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再看几篇作文.
第三,每天回家我就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完成妈妈布置的作业,做完作业,看一些课外书.虽然我每天这样学习,但月考时,我的成绩却不很理想.
最后一次月考后,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了认真总结,从中悟出了不少好的学习方法.
我有个不足的地方.就是有时听老师布置作业时不够专心,总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回到家里糊里糊涂,只好打电话问同学了.
在新的学期,我要发扬成绩,改正错误,更加刻苦努力、一丝不苟的学习,争取每门功课都能取得好的成绩,当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学生.同学,关心集体,尊敬老师,经常帮老师干活,且帮助集体做事.

三进,反三违专项治理总结报告(三):

关于白色污染的报告

白色污染的现状
第一、侵略土地过多.塑料类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一般可达100—200年.
第二、污染空气.塑料、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
第三、污染水体.河、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因其绞在消化道中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
第四、火灾隐患.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时常造成重大损失.
第五、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第六、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的危害
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开始频繁地进人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成为极大的环境问题.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塑料包装物)的丢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1995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任意丢弃.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9万吨.丢弃在环境中的废旧包装塑料,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视觉污染",而且因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还会造成潜在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等等.我国每年用于白色污染的治理经费大约1850万左右.
[编辑本段]白色污染的来源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编辑本段]白色污染的防治
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秆、稻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编辑本段]白色污染对策
白色污染的防治
1、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2、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只不过分子量较小.因此,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近年来,一些国家大力开展3R运动: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目前,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3、研究开发降解塑料.降解塑料具有与普通塑料同样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废弃后,其化学结构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发生变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最后,被自然环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双降解塑料.但是现在许多降解塑料并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变为塑料碎片,据报道,我国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研制成功100%降解的塑料.它是将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设备粉碎成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再将两者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用这种新技术生产的农用地膜,经过四至五年的大田试验,结果显示,在70天至90天内,淀粉完全降解为H2O、CO2,塑料变为对土壤和空气无害的细小颗粒,并在17个月内同样完全降解为H2O、CO2.现在这种塑料已投入批量生产.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还远远没有得到大规模使用.开发使用降解塑料也只能作为解决白色污染的辅助措施.
4、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白色污染的感言
只有少用塑料袋,用环保袋.就算用了塑料袋,也不要乱丢.杜绝白色污染,从每一个动作做起.

三进,反三违专项治理总结报告(四):

求救
课前演讲的要求是 根据 一句话 找个故事 完了谈感想.
句子我找的有3个(只能是这3个)
子曰 以失约之者鲜矣
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 而敏于行
子曰 德不孤 必有邻
第一句句意 孔子说 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 过失就少了
第二句句意 孔子说 君子要谨慎地说话 而且要敏捷地行动
第三句句意 孔子说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 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第一个
古巴比伦曾经在人类历史上有 “世界首富之都”之称.古巴比伦的富翁们拥有的财富据说可以买下几十座城堡,甚至可以买下好几个国家,他们真正地被人们认为是“富可敌国”.在所有的富翁中,阿卡德是古巴比伦的首富,他最善长致富之道.据说,当时古巴比伦的国王甚至还向阿卡德讨教致富的门路.为了让国家中的所有人都能通过公平合法的途径获得财富,阿卡德决定向大家传授自己的致富经验.其中“卓有成效地控制自己的支出”就是阿卡德向大家传授的重要经验之一.
  在传授这一经验之前,阿卡德首先谈到的是人的欲望.“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如果人们对自己的欲望不加以有效地克制,那人们的所有劳动所得都会被这个深不见底的欲望之壑所吞噬.即使是世界上最有钱的富翁,比如我,如果不时时对自己的欲望加以克制,那也会将所有的财富全都散尽;更何况,如果不事先有效地克制自己的欲望,那根本就不会拥有诸多财富.人们的欲望是永远不会完全得到满足的.”
  接着阿卡德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有关满足欲望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农夫,在一次上山砍柴的过程中在悬崖边救了一个翅膀受到严重伤害的天使.天使的翅膀痊愈之后,她告诉农夫自己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因为心地善良的农夫救了自己,所以自己可以满足他三个任何愿望.
  农夫喜出望外,回到家中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妻子.妻子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她让农夫告诉天使,他们需要整整一屋子的金银珠宝.当看到整屋子都堆满璀璨夺目的珠宝时,他们夫妻吃惊得连嘴都合不拢.但是他们仍然感到不满足,于是农夫和妻子又来到天使那里,告诉天使他们还想得到一望无际的良田,天使同样满足了他们这个愿望,并且告诉他们只剩下一个愿望能够得到满足了.农夫和妻子一边躺在已经属于自己的万顷良田之上,一边想应该怎样充分利用这最后的一个愿望,最后还是精明的妻子有了一个好想法.当再次见到天使时,农夫就按照妻子教给自己的话向天使表达了自己的第三个愿望:“我们希望以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等到他说完这句话之后,他突然看到自己家中的所有金银珠宝全都没有了,而且万顷良田又变回了原来的荒山野岭.“为什么会这样?”农夫和妻子气愤地问天使,天使告诉他们,“人的欲望会漫无边际地自我膨胀,当膨胀到极点时就会毁灭人心.你们丝毫不控制自己的欲望,还想令自己的欲望全部得到满足,这只会使你们变得更加疯狂直至最终被欲望毁灭,看在农夫救过我的份上,我必须在你们被欲望毁灭之前先把你们挽救回来.”
  在讲完这个故事之后,阿卡德总结道:“人们心中的欲望就像农田里的杂草,如果不及时清除和治理,那就会疯狂蔓延和膨胀,最后使整个农田全部毁掉.所以,无论在任何时候,你都要下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欲望,比如不让自己偷懒、控制饮食以及节省开支等.当你的欲望得到合理控制的时候,你就会积攒下更多的财富.”最后阿卡德说:“记住,在拥有同样进账的前提下,那些能够有效克制自己欲望的人必定比那些任由欲望膨胀的人更容易成为富翁.”
  “欲壑”难填,不要让那些不合理的欲望吞噬你好不容易鼓起的腰包,也不要让无限膨胀的欲望挤掉你所有的智慧.

三进,反三违专项治理总结报告(五):

如何制定活动验收标准
公司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整个活动分3各阶段,第一阶段是制定管理提升整改总体方案;第二阶段是专项整改;第三阶段是总结奖励,现在正在进行第二阶段全面整改,要求针对整改确立验收标准,这个验收标准怎么写啊,
【三进,反三违专项治理总结报告】

首先根据第一阶段的整改总体方案进行验收
此次整改后是否达到了整体的总体方案目标
然后根据整改细则进行验收;整改时肯定有整改意见和措施的;检验整改后是否已经解决了问题
还是只是减轻了程度,根据完成情况进行验收

三进,反三违专项治理总结报告(六):

如何理解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材料1:2012年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关键之战.20年来,广大航天工作者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先后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等一次次重大跨越,成功突破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在我国载人航天全面掌握空间对接技术的喜庆时刻,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也再创佳绩,到达7062米深度的海底,创下新的历史纪录.(摘编自《经济日报》2012年06月30日)
材料2: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开通到现在短短4年时间,中国高铁从无到有,运营总里程已稳居世界第一.恢弘的高铁路网已将重点城市基本串联起来了.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75%通了动车组.崭新的高铁运营版图也在改变着中国人的出行.如今,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已占全国铁路旅客发送总量的25.7%.预计到“十二五”末,以“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为骨架的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高铁里程将达1.8万公里左右,包括时速200—250公里的高速铁路1.13万公里,时速300—350公里的高速铁路0.67万公里,基本覆盖我国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9日)
材料3: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此,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摘编自十八大报告)
请回答:
【三进,反三违专项治理总结报告】

1、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贯穿于社会发展始终,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4、十八大报告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5、剖析三个材料.

三进,反三违专项治理总结报告(七):

1.地球现在有哪些环境污染? 2.环境污染的后果? 3.别的星球无法居住的理由?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三进,反三违专项治理总结报告(八):

懂古汉语的进
总结一下虚词“其”“以”“而”“为”“之”的用法,

一、而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6.通“如”:好像,如同.7.通“尔”,你,你的.8.复合结构的用法(1)“而已”:罢了.例: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2)“而后”:才,方才.例: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3)“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二、何
1.什么.2.怎么样.3.哪里.4.多么.:5.为什么.6.怎么.7.作语助词相当于“啊”.8.何:通“呵”,喝问.(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9.复合结构的用法(1)“何如”:怎么样,怎样.例:痛定思痛,痛何如哉!(2)“何消”:哪用得着.例:这自然,何消吩附.(3)“何若”:如何,怎样.例:此为何若人.(4)“何尝”:并非.例:你说的何尝不是.(5)“何为”:⑴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⑵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⑶作什么.例:①客何为者?②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6)“何意”:⑴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⑵岂料,哪里料到.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7)“何由”:⑴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⑵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⑶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8)“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9)“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10)“何加”:有什么益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11)“何曾”:有什么益处.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12)“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三、乎
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3.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4.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5.同“于”.6.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7.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8.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四、乃
1.于是,就.2.才,这才.3.却.4.是,就是,原来是.5.竟然.6.而,又.7.你,你的.
五、其
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2.其中,其中的.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7.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8.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10.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六、且
1.暂且,姑且.2.将,将要.3.而且,并且.4.况且,再说.5.尚且,还.6.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7.同“夫”,句首助词.8.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
七、若
1.如果,假如.2.像,好像.3.你(的),你们(的).4.此,如此,这样.5.至于.
八、所
1.处所,地方.2.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
3.复合结构的用法(1)“所以”: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⑵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2)“所谓”:所说的.(3)“所在”:⑴到处.⑵所在之处,处所.
九、为
1、成为,变成.2、做.3、作为,当作.
4、是.5、以为,认为.6、被.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8、治理.9、装作.
10、给,替.11、对,向.12.因为.13则“于”,在,当
十、焉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2、:哪里,怎么.3、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4、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5、相当于“之”.6、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十一、也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2、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3、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4、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5、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6、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十二、因
1、于是,就.2、依照,根据.3、依靠,凭借.4、趁着,趁此.5、通过,经由.6、因为.7、缘由,机缘.8、沿袭.9、继续.
十三、于
1.对,对于.2.在.3.与,跟,同.
4.到.5.从,自.6.在.方面.7.比.
8.被.9.受.10.向.11.给
十四、与
1、解释为:和、跟、同.2、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写作“欤”.3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给”,“结交、交好”
十五.则
1.却,可是.2.那么,就.3.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4.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
5.就是.6.原来是.7.同“辄”,总是,常常.8、原来已经
十六.以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6、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7、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8、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9、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10、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11、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十七、者
1、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2、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往往构成判断句.
3、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往往构成判断句.4、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5、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6、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7、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8、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9、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10、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十八、.之
1、他,她,它(们).2、的.3、往,到.去.4、这,此.5、作宾语前置的标志.6、我.7、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8、作定语后置的标志.9、向.

三进,反三违专项治理总结报告(九):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1500字啊
不要多也不要少

  白色污染的现状
  第一、侵略土地过多.塑料类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一般可达100—200年.
  第二、污染空气.塑料、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
  第三、污染水体.河、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因其绞在消化道中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
  第四、火灾隐患.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时常造成重大损失.
  第五、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第六、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的危害
  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开始频繁地进人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成为极大的环境问题.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塑料包装物)的丢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1995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任意丢弃.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9万吨.丢弃在环境中的废旧包装塑料,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视觉污染",而且因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还会造成潜在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等等.我国每年用于白色污染的治理经费大约1850万左右.
  [编辑本段]白色污染的来源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编辑本段]白色污染的防治
  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秆、稻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编辑本段]白色污染对策
  白色污染的防治
  1、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2、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只不过分子量较小.因此,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近年来,一些国家大力开展3R运动: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目前,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3、研究开发降解塑料.降解塑料具有与普通塑料同样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废弃后,其化学结构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发生变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最后,被自然环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双降解塑料.但是现在许多降解塑料并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变为塑料碎片,据报道,我国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研制成功100%降解的塑料.它是将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设备粉碎成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再将两者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用这种新技术生产的农用地膜,经过四至五年的大田试验,结果显示,在70天至90天内,淀粉完全降解为H2O、CO2,塑料变为对土壤和空气无害的细小颗粒,并在17个月内同样完全降解为H2O、CO2.现在这种塑料已投入批量生产.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还远远没有得到大规模使用.开发使用降解塑料也只能作为解决白色污染的辅助措施.
  4、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白色污染的感言
  只有少用塑料袋,用环保袋.就算用了塑料袋,也不要乱丢.杜绝白色污染,从每一个动作做起.

三进,反三违专项治理总结报告(十):

西门豹关于治理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工作报告

西门豹是公元前五世纪人,因为很有才能,被国王派往邺地作县令.西门豹 一上任,就召见了当地一些名声好的老人,问他们老百姓对什么事情最感到痛苦 .老人们告诉他,最苦的就是每年给河神娶媳妇了,为了这个缘故,整个邺地都闹得很穷.
原来,邺地挨着黄河,当地民间有个传说,黄河里住着河神.如果不给河神娶媳妇,黄河就会发大水,淹死全城的百姓,所以很久以来,官府和巫婆们都很热心地操办这件事,并借此征收额外的捐税,以便他们私分.
老人们告诉西门豹,每年到了一定时候,就有一个老巫婆出来巡查,见到穷 苦人家的女孩子模样长得漂亮一些的就说:“这个应该给河神做夫人”,然后由官府出面,强行把女孩子带走,要她单独居住,给她缝制崭新的衣服,给她吃好食品,十多天后,河神娶媳妇的日子到了,众人就把女孩子打扮起来,把一张席子当作床,叫她坐在上面,然后抬着席子放在河里.起初女孩还浮在水面上,渐渐地席子跟人就沉到水底去了.巫婆们便举行仪式,表示河神已经娶到了满意的媳妇. 西门豹听后并没有说什么,老人们也没有对这位新来的县令抱多大的希望.
又到了给河神娶亲的日子了.西门豹得到消息后,带了士兵,早早就到河边等候.没多久,城里有权势的富人们、官府里的衙役及被选中的女孩都到了,随同的老巫婆看样子有七十多岁.
西门豹说:“把河神的老婆带过来,看看她漂亮不漂亮.”有人把女孩带过来,站在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一眼,就回头对众人说:“这个女孩不漂亮, 够不上做河神的老婆.可是河神今天一定等着迎亲,就请大婆走一趟,到河里通 知河神,等到另外找一个漂亮的女子,过一天再来.”说着,还没等众人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命令士兵抬起大巫婆,抛进河里去了. 隔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巫婆怎么走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回话,叫个徒弟去催催她.”于是又命令士兵把巫婆的一个徒弟扔进河里,这样前前后后,扔了三个徒弟到河里.
河边站着的富人们、官府里的人和围观的人都惊呆了,再看西门豹,却是毕躬毕敬,一幅虔诚的样子,象是专心等待河神的回话.又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 :“看来河神太好客了,留住了这些使者不让回来,还是再去一个人去催催吧. ”说完,他向那些操办这件事的地方富绅和官吏看去,这些人从惊吓中回到神来 ,全都跪在地上求饶,生怕西门豹把自己也扔下河去见河神.
西门豹提高声音对在场的所有人说:“河神娶媳妇本是骗人的把戏,如果以 后谁再操办这件事,就先把谁扔到河里去见河神.” 从此,邺地河神娶媳妇的闹剧就绝迹了,西门豹运用自己的能力,把这里治理得也非常好.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31670/

推荐访问:反三违专项行动总结 三违专项治理活动总结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