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来源:创业政策 时间:2018-11-08 11:00:1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政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共9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一):

全球变暖现在具体情况怎么样了?人类现在的措施有效吗?
我今天看一篇文章,说现在各国海平面其实都在上升只是程度不同,说21世纪末地球大部分沿海城市会被淹没,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到时候人类只能生存10亿左右的人之类的,反正看起来很严重,好像计划生育感觉没用啊,中国人口还是在增长,都17亿了,而且好像全球现在每年二氧化碳还在以每年百分之三的增长率增长,而科学家说到2015年之前人类必须减少至少百分之七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才可能挽救地球,我觉得现在中国的汽车还是很多啊,深圳这有少数的电能出租车,可是大部分还是在用石油啊!未来不会真因为石油危机和全球变暖而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吧?!那岂不是要生灵涂炭?!而且2013年有太阳风的说,人类能躲过去不?

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在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我国大部分地区,人们普遍反映近些年冬季气温越来越高了,好像冬天不像以前那样冷得难熬了.其实不仅是我国这样,全球的气温都在升高;也不是这几年,自80年代以来气温连续升高.由于全球变暖,使得冬季降水量增加,夏季出现异常高温和严重干旱,某些地区暴雨次数增加,世界各地冰川减少,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缩小,而且海平面平均每年大约上升2.5毫米.1995年夏季,美国出现了百年未遇的酷热,不但使许多人在热浪中丧生,还造成两起因铁轨受热变形而导致火车出轨的事故.欧洲大部分地区也出现酷夏,不少地方最高气温达40℃.
全球气温的升高,将会给人类带来直接的破坏性影响:海平面升高将会淹没许多城市和土地,生态平衡的破坏将导致农业减产,昆虫和其他传染病症的动物的迁移更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气候为什么会变暖呢?科学家们多年来已经做了大量观测和研究.不少科学家认为,是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大量大量二氧化碳及甲烷、氧化氮等气体,使得大气层像温室一样吸收更多的热,使温度升高.不过也有的科学家提出不同观点,他们指出,地球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冷时变化,现在的升温也不过是地球气温自然变化罢了.到底是人类影响还是自然变化,一时还难以定论
最新《自然》:关注全球气温升高
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发表研究报告称,全球变暖将导致世界上四分之一的陆地动植物在未来50年内灭绝.也就是说,100多万个物种将在半个世纪后从地球上消失.
来自8个国家的科学家对欧洲、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6地的1103个物种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他们以联合国估计的全球气温到2050年可能比现在升高0.5至3摄氏度的标准为依据,利用电脑模型计算气温升高对每一物种的影响.这是迄今最大规模的类似研究.
全球气温升高迫使大部分陆地物种向两极和高山地区迁徙,但许多动植物无法实现这一点.据科学家保守估计,这6个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将消失15%至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将因为气温升高、无法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
补充:另外,全球变暖会导致各种疾病、病毒的传播速度加大、范围扩大,最终还是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全球气温升高对人类利少弊多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挑战,是正在北京召开的气候变化国际科学讨论会的主题之一.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奥巴西教授指出,气候变化让我们又多了一个立即采取紧急行动的理由.
当前最急迫的是我们对于全球变暖还缺少基本的认知,气温升高到底会改变些什么.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说,气候变暖将会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如:温度升高使中纬度的一些地区存在着作物增产的可能;全球木材供应可能会增加;对某些缺水地区的居民来讲,可用水量可能增加;中高纬度地区居民因冬季寒冷的死亡率降低;由于出现暖冬,取暖所需能源减少.但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是以负面影响为主.
———种植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气候变暖使蒸发加大,如果降水量不明显增加,将会使我国农牧交错带南扩.东北与内蒙古相接地区农牧交错带的界限将南移70公里左右,华北北部农牧交错带的界限将南移150公里左右,西北部农牧交错带界线将南移20公里左右,草原的面积将因此增加.但农牧过渡带是潜在的沙漠化地区,沙化威胁巨大.
气候变暖后,土壤有机质中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地力下降,需要施用更多的肥料;气候变暖同样对昆虫、杂草有利,这使得农药和除草剂的施用量增大.
———农业生产成本将大幅增加.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产量在总体上因全球变暖可能会减少5%~10%左右,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年平均温度增加1°C,大于10°C积温的持续日数全国平均就延长15天,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也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北移到沈阳-张家口-包头-乌鲁木齐一线.到2050年,气候变暖将使三熟制的北界北移500公里之多,从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而两熟制地区将北移至目前一熟制地区的中部,一熟制地区的面积将减少23.1%.
———水将变得更少更脏.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使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我国七大流域天然年径流量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其中,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年径流量变幅较少;淮河及其以北地区变幅最大,以辽河流域增幅最大,黄河上游次之,松花江最小.全球变暖还使得我国各流域年平均蒸发增大,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将可能增大15%左右.
在干旱年份,气候变暖引起的缺水量将大大加剧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的缺水形势,对农业灌溉用水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影响,尤其是在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加的地区.预计2010——2030年西部地区缺水量约为200亿立方米,2050年将缺水100亿立方米.全球变暖将使降水变率随着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蒸发量也会因全球平均温度增加而增大,这可能意味着未来旱涝等灾害的出现频率会增加.
由于蒸发量加大,河水流量趋于减少,河流原有的污染程度可能会加重,特别是在枯水季节.同时,河水温度的上升,也会促进河流里污染物沉积、废弃物分解,进而使水质下降.
———个人生活质量将会下降.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影响将更加明显,高温使得病毒、细菌、寄生虫、敏感原更活跃,同时它也会损害人的精神、人体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高温热浪的增加将使与热有关的疾病和死亡增加.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对贫穷地区的人口将是最大的.
气候变暖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居住在河边和海岸带的居民受气候变暖最普遍、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滑坡.人类居住目前正遭遇包括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因高温、多雨而加剧.人口居住密度很高的低海拔海岸区的城市,更是经常处于海岸气候极端事件的威胁之中.在我国,居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受气候支配的初级资源产业,气候变暖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将更严重.
科学家质疑
现有遏制全球变暖的方法
科学家对近 20 年来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与吸收情况进行研究之后认为,所谓的"碳沉降"效应可能只是暂时的,不能依靠它来长期遏制全球变暖.
"碳沉降"是指植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于它们释放的二氧化碳,这有助于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
来自欧洲和美国等多个地区的 30 名科学家在将于 8 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说,地球植被的碳沉降效果并不稳定,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数据证实,陆地生物圈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期间吸收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基本相当,没有出现碳沉降,20 世纪 90 年代则有一定的沉降效果.
数据表明,20 世纪 90 年代的碳沉降效应主要出现在北半球的非热带地区,包括北美、中国、欧洲等.科学家认为,出现碳沉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上述地区的退耕还林.此外,森林和草场火灾减少,使植被释放的碳减少,对碳沉降也有帮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虫灾等其他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树叶、枯死植物和土壤微生物释放的碳减少.
科学家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提高植物生长速度,从而吸收更多的碳,暂时增强碳沉降效果,但这一效应终将达到饱和.影响碳沉降的不稳定因素很多,长期来看,全球陆地生物圈并不一定能够持续起到碳沉降的作用,特别是在温暖而干燥的年份.
森林救不了地球变暖
《环球时报》 (2001年06月08日第十六版)
进入夏季,在人们苦恼于气温"一年更比一年高"时,美国一群科学家又给了人们当头一棒,他们的最新研究表明:要想阻止气温逐年升高的趋势、化解温室效应的威胁,人类还得另想办法,而不能像从前那样寄厚望于森林.因为森林吸收的大量二氧化碳,最终几乎会如数奉还给地球. 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它除了让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外,还给全球的湿地沼泽、沿海低地、珊瑚礁、温带寒带大量物种带来毁灭性打击. 追根溯源,温室效应是过量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聚集而产生的一种天气现象.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已是人们长期以来的共识,因而一直以来,森林被认为是解决温室效应的利器. 5月2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美国著名杜克大学的几位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的一份最新实验报告.7年前,这几位科学家在杜克大学校区附近选择了两片森林,开始了评估树木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实验.据推算,到2050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将比现在增加35%-50%.于是,他们就在第一组森林中不断施放二氧化碳浓度为560ppm(ppm为百万分之一)的气体,以模拟50年后的浓度水平;第二组森林则保持目前正常的二氧化碳水平,即浓度在365ppm左右. 在实验开始的前两年里,第一组森林的树木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生长明显加快,生长速度比第二组森林的树木大约快25%.但两年后,生长速度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下降,最终和第二组森林的树木的生长速度基本持平.分析原因,主要是土壤中的养分,特别是氮养分随着树木的迅速生长而消耗殆尽. 实验结果显示,树木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养分等多种因素,缺一不可,森林可以在短期内加速吸收二氧化碳,但因为土壤中的养分无法配套供应,所以从长期来看,无法指望森林会消化掉50年后增加的50%的二氧化碳.另外,科学家们在跟踪观察二氧化碳在树木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后发现,树木吸收的二氧化碳主要是对树叶的生长起作用,对树干的作用则不明显.这样带来的最要命的后果是,树叶脱落以后会慢慢腐烂,它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在3年内将几乎全部回到大气中,而并非像以前人们所说的那样,会留在土壤里. 主持这项实验的杜克大学生物学教授戴维·埃斯沃斯对这一结果评价说:"如果这一结果在全球植被生态中被普遍证实,人们就不得不对环境问题进行再思考了."目前,已经有实验表明,热带树木与其他地区的树木相比,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相对更低一些. 外界对这份报告给予了极大关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一位植物学家说,这一结果的"潜在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它彻底推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尽管森林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方面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大量消化二氧化碳的能力上,人们不能太乐观.参与这项实验的另一位生态学教授拉姆·奥林认为,这一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就在于此.他说,也许人们只能从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入手来解决温室效应问题了,这将使全球的环保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利益冲突更为尖锐.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直是国际间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去年的海牙国际环保会议不欢而散,美欧之间争执的关键问题就是二氧化碳排放标准.美国坚持认为,对发达国家排放量的限制应当考虑到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因素.如果考虑这一因素,对50年后的前景就不必过于悲观,对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的要求就不必过于苛刻.现在,这项最新的实验成果可以说正击中了美国的要害.果真如此,美国将不能以森林为借口来逃避自己的责任,而全球只能进一步严格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又将直接影响到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微生物能"吃掉"温室气体 地球变暖有物相克
《江南时报》 (2002年08月12日第十五版)
本报综合消息 几位来自德国的科学家宣称他们在黑海中发现了一种以甲烷为食的生命体,并称这种生命体可以用来抑制全球变暖问题的继续恶化. 这些科学家称他们这次发现的生命体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已经有40亿年的历史.他们是在黑海中没有光线、没有氧气的深度中发现这种微生物的,并发现这些微生物是以甲烷为食的. 在此之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甲烷只能够通过与氧气进行反应而消耗掉.这些德国科学家希望这些微生物可以用来"吃掉"目前还储存在地球表面以下的温室气体,许多甲烷目前还冻结在两极地带的冰层以下,但是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加剧,它们很有可能被释放出来,使污染问题变得更为严重.这次研究活动的发起人之一的AntjeBoetius教授说:"这些在黑海中发现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居民.我们可能要依靠他们来阻止气候灾难的发生."
减缓全球变暖新招
--往海水中撒铁
《中国环境报》 2001年1月13日
新西兰科学家最近提出了解决全球变暖的新途径:提高南太平洋海水的铁含量.海水的铁含量升高,浮游生物和浮游植物就会快速生长.新西兰水和大气研究所(NIWA)把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很久以前,科学家就曾想用增加铁含量的办法使南太平洋水生植物快速生长,如同陆地上的森林和草原,这些植物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方面起重要作用.于是,科学家把2吨分解铁撒在南太平洋5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把水中的铁含量提高了10倍.两周之内,浮游生物比播撒区外的增加了10倍之多. 南太平洋面积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5%,对全球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的铁含量偏低. NIWA撒铁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隔6个星期拍摄的画面表明,浮游植物的扩散面积已达1100平方公里.浮游植物持续生长时间之长超乎人们的预料,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浮游植物具有把特殊物质释放到海水中的能力,以便于吸收铁.卫星图像生动地展示了南太平洋生态圈对铁含量些许增加的敏感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二):

修改这个病句,很着急
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外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 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

语义不明.毁损的是这期刊.引以为豪的是美国.
改为-----------美国连年亏损的《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外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美国 引以为豪的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
我是语文教师,供参考.【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三):

(28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美两国研发经费支出的类型

注:①研究和发展(R&D)活动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科学研究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代表着原始创新的能力和水平。②2012年我国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98%,世界领先国家一般为3%左右。“十一五”末,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左右,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
材料二 广东某公司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投入研发,并将其中的10%用于基础研究,其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46%;该公司在全球各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36个培训中心,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目前该公司是世界上国际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入选了美国知名商业杂志《Fast Company》评选的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前五强。
材料三 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人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嫦娥”工程是我国在发展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它对引领中国科技和文化不断创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1)概括图反映的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状况。(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材料二中该公司的做法对其他公司经营和发展的启示。(12分)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10分)

(1)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科学研究投入偏少(1分),不重视基础研究(1分),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低(1分),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明显低于世界领先国家(1分),从而导致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偏低(或答“创新驱动力不强”,2分)。

(2)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坚持全球市场导向。(3分)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重视基础研究,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分)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打造国际知名品牌。(2分)

(3)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分)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能够培养人们的民族凝聚力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3分)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能够促进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2分)④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四):

求病句讲解
C.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
D.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这两个哪个是病句啊?

D选项没问题.C选项语病:暗中偷换主语------
“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的主语应该是“中国人” 原句中弄成了“境内华人”(呵呵,不知道对不对哦 我语文不好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五):

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食盐,又称餐桌盐,是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盐的主要化学成份氯化钠(化学式NaCl)在食盐中含量为99%,部份地区所出品的食盐加入氯化钾以降低氯化钠的含量以降低高血压发生率.同时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食盐都通过添加碘来预防碘缺乏病,添加了碘的食盐叫做碘盐.

  食盐是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成人体内所含钠离子的总量约为60 g,其中 80%存在于细胞外液,即在血浆和细胞间液中.氯离子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下列几点:

  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Na和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K和HPO4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在细胞外液的阳离子总量中,Na占90%以上,在阴离子总量中,Cl占70%左右.所以,食盐在维持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体内水的动向.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氢钠,在血液中有缓冲作用.Cl与HCO3在血浆和血红细胞之间也有一种平衡,当HCO3从血红细胞渗透出来的时候,血红细胞中阴离子减少,Cl就进入血红细胞中,以维持电性的平衡.反之,也是这样.

  3.氯离子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强酸性,pH约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盐酸和粘液.胃体腺中的壁细胞能够分泌盐酸.壁细胞把HCO3输入血液,而分泌出H输入胃液.这时Cl从血液中经壁细胞进入胃液,以保持电性平衡.这样强的盐酸在胃里为什么能够不侵蚀胃壁呢?因为胃体腺里有一种粘液细胞,分泌出来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约l mm~1.5 mm厚的粘液层,这粘液层常被称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袭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溃疡.但饮酒会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溃疡的可能性.

  此外,食盐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作用. 当细胞外液大量损失(如流血过多、出汗过多)或食物里缺乏食盐时,体内钠离子的含量减少,钾离子从细胞进入血液,会发生血液变浓、尿少、皮肤变黄等病症. 人体对食盐的需要量一般为每人每天3 g~5 g.由于生活习惯和口味不同,实际食盐的摄入量因人因地有较大差别,我国一般人每天约进食食盐10 g~15 g.

食用须知
  一、少买及时吃

  少量购买,吃完再买,目的是防止碘的挥发.因碘酸钾在热、光、风、湿条件下都会分解挥发.

  二、忌高温

  在炒菜做汤时忌高温时放碘盐.炒菜爆锅时放碘盐,碘的食用率仅为10%,中间放碘盐食用率为60%;出锅时放碘盐食用率为90%;凉拌菜时放碘盐食用率就可以达到100%.

  三、忌在容器内敞口长期存放

  碘盐如长时间与阳光、空气接触,碘容易挥发.最好是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内,用完后将盖盖严,密封保存.

  四、忌加醋

  碘跟酸性物质结合后会被破坏.据测试,炒菜时如果同时加醋,碘的食用率即下降40%~60%.另外,碘盐遇酸性菜(比如酸菜),食用率也会下降.

注意事项
  过量食盐可致白内障·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如果食物中盐分含量过高,患白内障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白内障指眼晶状体变白,如果不加治疗就可能会导致失明.
  悉尼大学的罗伯特G卡明博士及其同事研究发现,钠摄入量最高者比钠摄入量最低者患后囊下内障的可能性高出2倍,这是一种对视力损伤最大的白内障.他们的这份研究报告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对约3000名49岁至97岁成年人的眼睛进行了检查,并要求实验对象填写了一份关于饮食频率的问卷.160人患了后囊下内障,970人患了另两种与钠摄入无关的白内障中的一种.

  研究还发现盐摄入量高的人也可能患其它容易导致白内障的疾病,如糖尿病或高血压,并可能服用过皮质甾类抗炎药.[2]

食盐对人类的利和弊
  通常,人体组织中的水分含盐的浓度为0.9%,即100毫升水中含0.9克盐.

  食盐不仅是人们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而且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成分.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是一种中性的无机盐显示的味道.其味咸,性寒,入胃、肾、大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燥、滋肾通便、杀虫消炎、催吐止泻的功能.

  《神农本草》记载:“食盐宜脚气,洁齿、坚齿,治一切皮肤诸症.”用食盐和苏子根煎水洗脚,可以治脚气病.常用盐水擦洗皮肤,可使皮肤健康,增强抵抗力.食盐有止痛作用,如热水烫伤了皮肤,擦点盐(或酱油)可以减少疼痛.天热喝点淡盐水,可以防治大便不通、喉咙痛、牙痛和腹痛.每天早晨喝一杯盐开水,可以避免嗓音发哑.如果误食了有毒食物,喝点盐开水,可以解毒.夏秋牛奶易变质,在牛奶中少加点盐,能使牛奶保鲜期延长.蔬菜瓜果食用前,先将其浸泡在淡盐水中20分钟,能去除残存的农药、寄生虫卵,有杀灭病菌作用.煎鱼前将鱼放在盐水中洗净,鱼就没有泥土和腥味.此外,食盐还能软化体内酸性肿块.

  从生理角度看,盐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盐能协助人体消化食物.盐的咸味,能刺激人的味觉,增加口腔唾液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和提高食物消化率. 盐能参加体液代谢.盐是体液的重要成分,高温作业的人,出汗过多,需要补充含食饮料;吐泻过多的人,要输入生理盐水;大失血的人也要急饮温盐水等,这些都是因为盐能起到维持人体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的作用.

  过去愚昧的认为盐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食物. 现代科学给了我们响亮的耳光,食盐是影响人类健康杀手之一.过量食用食盐会使人类患上很多种疾病.在中国人食盐普遍食用过多.通过全国营养调查,从南方到北方食盐用量从12克到15克不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6克,我们超了一倍还要多.而且盐吃多了对身体伤害是有直接性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对食盐控量食用,清淡为主,科学饮食.

  1.食盐过多会引起高血压
  据专家调查,吃盐量与高血压发病率有一定关系,吃盐越多,高血压发病率越高.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的食盐量很低,基本上没有患高血压的,而每天食盐量高达20克左右的日本北部居民,高血压发病率高得惊人.在我国食盐量较低的广东省,高血压发病率仅为3.5%;而喜食咸的北方人,高血压发病率却明显增高.这是因为盐在某些内分泌素的作用下,能使血管对各种升血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而且还可能使肾细小动脉硬化过程加快.同时盐又有吸咐水分的作用.如果盐积蓄过多,水分就要大大增加,血容量也会相应增加,再加上细胞内外的钾、钠比例失调,使红细胞功能受到损害,血流粘滞,流动缓慢,加重了血液循环的工作负担,导致血压的进一步升高.

  2.食盐过多会引起水肿
  由于食盐过多,使钠在体内积累,而钠具有亲水性,所以引起水肿,并增加肾脏的负担.

  3.食盐过多会引起感冒
  高浓度的钠盐有强烈的渗透作用,会影响人体细胞的抗病能力.过量食盐,一是使唾液分泌减少,以致口腔的溶菌酶也相应减少,使病毒在口腔里有了着床的机会.二是由于钠盐的渗透,上皮细胞防御功能被抑制,较大地丧失了抗病能力.感冒病毒很容易通过失去了屏障作用的细胞侵入人体,所以易使人患感冒,而且咽喉炎、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炎症也常会发生. 食盐过量会引起心脏病.

  4.食盐过多会危害心脏
  《内经》有这样一段记载:“多食盐,则脉凝注而色变”.“味过咸,大骨气伤,心气抑”.咸多伤心,食味过咸使小动脉收缩,有害于心脏.例如湖南居民心脏病死亡率比全国高出四个百分点,这同倚重猪肉和食盐消费过多有密切的关系.

  5.食盐过多会导致胃癌
  日本的胃癌患者以东北部的秋田、山形两县爱吃咸的地方为最多.患胃癌的也多.患胃癌数占首位的秋田县曾发动一场减盐运动,结果死于胃癌的人减少二成以上.可见吃盐过量是患癌的一大原因.盐里并无致癌物质,但它容易破坏胃的粘膜,对致癌物质起帮助作用.此外,肾脏病和中风与食盐过量也有密切关系.

  因此,合理饮食食盐每天2-5克.平时吃菜不要吃得太咸,尤其是老年人与婴幼儿的食物不能过咸.不能以成年人的味觉为标准准给孩子食物,使孩子受到损害,诱发高血压和心肌衰弱.对老年人烹调中尽量用醋、荠末,胡椒等香辣调料来代替盐分,减少食盐的数量.【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六):

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提供了如下数据: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几条主要去路:
①直接反射 52,000×109kJ/s
②以热能方式离开地球 81,000×109kJ/s
③水循环 40,000×109kJ/s
④大气流动 370×109kJ/s
⑤光合作用 40×109kJ/s
请选用以上数据计算:
(1)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约为 23.3%;
(2)通过光合作用,每年有 1.26144×1018kJ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每年按365天计);
(3)每年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02)为我们生存的环境除去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试根据能量关系列出A的计算式.设每生成一分子葡萄糖(C6H1206)消耗能为Q kJ. A=
3.3302016×10

(1)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为

40000×109kJ/s+370×109kJ/s+40×109kJ/s
52000×109kJ/s+81000×109kJ/s+40000×109kJ/s+370×9kJ/s+40×109kJ/s
×100%≈23.3%
(2)每年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的太阳能为
40×109kJ/s×31536000s=1.26144×1018kJ
(3)6CO2+6H2O═C6H12O6+602
264      QkJ
A        1.26144×1018kJ
264
QkJ
=
A
1.26144×1018kJ
,A=
3.3302016×1020
Q

故答案为:(1)23.3%,(2)1.26*1018kJ,(3)
3.3302016×1020
Q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七):

《秘密花园》的作者伯内特是哪国人?
为什么我总觉得她是英国的?

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1849~1924)英语世界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作家,生于英国曼彻斯特市,在英国度过童年,1865年随全家移民美国田纳西州.伯内特的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从18岁开始在杂志上发表故事,贴补家用.可是,让伯内特闻名于世的,是她的儿童文学作品.1886年她发表了小说《小少爷方特罗伊》,写一个美国小男孩成为英国伯爵继承人的故事.“方特罗伊”从此成为英语词汇,指“过分盛装打扮的小孩”.这本书让伯内特成为当时最畅销、最富有的流行作家之一.此书和1905年发表的《小公主》都曾被改编成话剧.1909年,当她在纽约长岛布置自己家花园的时候,突发灵感,构思出《秘密花园》.这本小说初版于1911年,在她的两个国家——英国和美国都畅销,并且成为她最著名、最成功的作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八):

蚊子为什么吃人血?
我发现蚊子吃饱了人血后似乎不能消化的
最后还是因血硬化了而死掉!
要是这样的话
它又为什么要吃人血呢?
我们这里的蚊子很多的.
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都会发现有很多的蚊子在蚊帐里
它们都吃得饱饱的、飞都飞不动了!
我怀疑它们是要撑死的!

蚊子之所以爱叮某些人,可能是因为这些人体内所含物质被蚊子吸食后能改善蚊子的繁殖力.

 据法国《科学与生活》杂志报道,只有雌性蚊子才会叮人,因为它们每隔三,四天得吸一次血,以取得制造卵子所需的蛋白质,雌蚊子很需要血液中的一些含糖物质,而人体血液中含有一些蚊卵成熟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雌蚊子具备了一种特殊能力,就是善于筛选叮咬对象,知道哪些人或动物的血液中富含胆固醇和维生素B.
蚊子体内存在一种抗凝血的酶,所以蚊子吸的血是不会凝固的.蚊子吸血是为了生殖的需要,所以蚊子吸完血是不会死的,除了把它打死.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九):

关于男女平等的调查报告 作文

关于男女平等的调查报告
曾萍慧初一12班一、调查目的:如今提倡男女平等,在前几年尚可看到此等标语,虽提倡,但无施行。仍处封建社会。
调查时间:2008.10.3
调查地点:晋江罗山镇苏内村
调查对象:本人及亲戚
二、
一份商业杂志的报道说,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中国基层公司的经理有42%是女性,但总经理级的高层,女性只占16.6%。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中国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条件下,职业女性中,20-30%患有忧郁症,而男性只有8-12%。北京大学的妇女研究中心说,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女性负担过重,因此中国妇女早就发出了“做女人难”的感叹。
尽管男女平等的口号在中国是喊得最响的,但有媒体透露,中国妇女的工资和英国一样,在同等条件下比男性要低15%。
重男轻女的观念在老一辈是特别严重。平时我的爷爷就是老观念的人,于是我就调查了我出生时的情况。我的外祖母说:“妈妈在生我的时候,我被抱出来时大家挤着看我。大家说生了女孩,在外面等着的爷爷一听连忙掉头离去,连向里面探一下头都没有,生怕被大家笑话:他的儿媳妇生了一个女孩似的。
据调查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刺激胃液分泌,胃酸过多容易感觉腹胀,降低食欲,而减少日常饮食摄食。若营养素摄取不足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学习效果、运动成绩、工作表现和身体健康。碳酸饮料含有砂糖,会使体重增加、同时也易养成嗜甜的不良饮食习惯,牙齿健康也有不良的影响。碳酸饮料有磷酸,磷酸会降低体内钙的吸收,影响骨骼生长及身高的正常发育,喝可乐的人易骨折。可乐中含有的咖啡因,咖啡因会刺激心脏肌肉收缩,加速心跳及呼吸;会刺激胃酸分泌,伤害肠胃。长期饮用会上瘾,一旦不喝,就觉得浑身不对劲,无精打采或头痛。若长期过量饮用,便会有消化不良、头痛、失眠、神经质、发抖、易怒、心跳加速等慢性中毒现象。
在平时,他也这样。有一次,在吃饭时,弟弟拿着一瓶可乐在喝。我便斥声大骂,小孩子家不喝汤喝可乐成何体统。这时爷爷走了过来,开口便说:“喝瓶可乐又不要紧,你自己才不应该喝才对。你弟弟喝了又不要紧。”当时我听了这话十分生气,但他是爷爷于是我就没说他。
而这种重男轻女的现象不仅在老一辈发生。时常可以听到或看到一些母亲把自己生的女儿抛弃。
作为女生,我极其反对这种重男轻女的现象。进入新世纪,我们审视世界各国男女平等的现实,不能不感到遗憾,这就是在平等的光环下,产生了众多更不平等的问题,这个情况是不是值得人们注意呢!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42041/

推荐访问: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官网 世界华人医师杂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