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论述题

来源:创业资料 时间:2018-11-29 11:00:1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资料】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论述题(共10篇)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论述题(一)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论述题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认知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意义建构.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来解释这一过程.
二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⒈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一般在9-12月,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
⒉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但其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特征,尚未获得守恒的概念.存在泛灵论的思维.
⒊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可逆.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⒋形式运算阶段(1l~15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可逆和补偿.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
⒈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⒉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⒊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⒋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论述题(二)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儿童集体独白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选B 前运算阶段 儿童集体独白特点是自我为中心 所以是前运算阶段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论述题(三)

填空题
第1题 (1) 分 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
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是_智力阶段.
第2题 (1) 分 人们常说“不管三七二十一”,表明数
学与_具有紧密的关系.
第3题 (1) 分 12岁儿童一般处于皮亚杰所说的_智
力阶段.
第4题 (1) 分 数学概念学习理论,揭示了概念形成过
程同以_为基础的数学活动的关系.
第5题 (1) 分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理论是_.
第6题 (1) 分 认知发展的三个基本过程是_、顺化和
平衡.
第7题 (1) 分 数概念由两部分组成,对数的理解和数
的_.
第8题 (1) 分 表面上练习题与典型的例题相似,但本
质属性已经起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_.
第9题 (1) 分 数学和文学的_往往是相通的.
第10题 (1) 分 思维能力最基本的成分是_.
第11题 (5) 分 概念同化
第12题 (5) 分 数学的逻辑性
第13题 (5) 分 随机进入教学
论述题
第14题 (15) 分 结合实际,论述数学活动教学的类别
.
第15题 (15) 分 结合实际,论述数与计算教学的改革
.
第16题 (15) 分 结合实际,论述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
养和发展.
问答题
第17题 (6) 分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或
四大属性.
第18题 (6) 分 简述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
第19题 (6) 分 简述数学游戏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20题 (6) 分 简述19世纪到20世纪初数学教育的改
革.
第21题 (6) 分 简述实施新数学教学评价的对策.

填空题
第1题 (1) 分 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是(形式运算) 智力阶段.

第2题 (1) 分 人们常说“不管三七二十一”,表明数学与(语言) 具有紧密的关系.

第3题 (1) 分 7~12岁儿童一般处于皮亚杰所说的 (具体运算) 智力阶段.
第4题 (1) 分 数学概念学习理论,揭示了概念形成过程同以 (直观经验) 为基础的数学活动的关系.

第5题 (1) 分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理论是(有意义学习理论又称同化理论).

第6题 (1) 分 认知发展的三个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化和平衡.

第7题 (1) 分 数概念由两部分组成,对数的理解和数的(表达).

第8题 (1) 分 表面上练习题与典型的例题相似,但本质属性已经起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反例练习).

第9题 (1) 分 数学和文学的(思考方法)往往是相通的.

第10题 (1) 分 思维能力最基本的成分是(思维素质).

名词解释
第11题 (5) 分 概念同化——就是以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他人语言工具的利用和表述,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学习方式.
第12题 (5) 分 数学的逻辑性——指数学上的概念是明确定义的,其理论是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推导得来的,因而是无可争辩和确信无疑的.

第13题 (5) 分 随机进入教学——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第14题 (15) 分 结合实际,论述数学活动教学的类别.
1.具体材料的数学化 •将数学同与它有关的现实世界背景紧紧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通过“数学化”的途径来进行数学的教与学.
2.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化 •如美国中学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8减6是2,8加6也是2,有这种可能吗?请给以证明.但8加6也是2 却是不可能的.一个不可能的问题作为可能提出来,肯定有它的可能的因素,所以数学上既然没这种可能,生 活和自然中肯定有这种可能,譬如,上午8点的6个小时之前是凌晨2点,6个小时之后是下午2点.“这样的数学 课,不是最看重学生是否能算出结果,而是最看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
3.数学结论的应用化
第15题 (15) 分 结合实际,论述数与计算教学的改革.
1重视数概念的教学,加强数的意识的培养
2适时引入计算器 (1)重视数概念的教学,加强数的意识和计算意识的培养
3笔算教学强调理解算理和合理地运用计算方法 (1)在低年级通过直观演示和具体操作,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3)把作为笔算基础的口算放在笔算之前教学. (4)在中、高年级注意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规律,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 (5)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强调灵活地运用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要求怎样计算合理、简编就怎样计算.
4加强口算 (1)口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2)注意经常性的口算练习. (3)注意口算算理的教学. (4)合理安排口算教学. (5)适当注意估算
第16题 (15) 分 结合实际,论述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一、数学教材要恰当复现数学思维过程
二、在教学中引导数学思维的展开
1在知识引入时,激发求知欲,唤起学生积极思维
2要展示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
3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条件
4在知识的深化中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
问答题
第17题 (6) 分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
(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4)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谓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18题 (6) 分 简述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有如下三个特点:
(1)可利用性.当学习者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他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可以同化新的知识的固定点;
(2)可辨别性.当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同化新的数学知识时,新旧知识的异同点是否可以清楚地被辨别;
(3)稳定性.数学认知结构里的原有观念是相对稳定的.
第19题 (6) 分 简述数学游戏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游戏的主要特征.可以开拓游戏者的思维,激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二)自由性和规则性原则 自由性不仅指游戏形式是自由的,而且游戏的内容也是自由的.它能够使游戏者在游戏中自由发挥,游戏者的思维能够自由发展,不受约束. 但并不排斥游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是游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每个参与的游戏者所必须遵守的,正是在这些规则的约束下,游戏者才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和韵味.
(三)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既指游戏者心态和游戏者间关系的开放,也指游戏形式和内容的开放.
(四)体验性原则 体验性指的是游戏者能够真正进入到游戏所创设的情景,能够自由发挥,体验到游戏的真本和游戏的乐趣.
(五)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是游戏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游戏能够使游戏者感到有规律可以追寻,也能够使游戏者面临挑战,诱发他们进一步的思考,游戏者可以在游戏中展现他不平凡的想法,教师要支持并鼓励学生不平凡的想法和回答.
第20题 (6) 分 简述19世纪到20世纪初数学教育的改革.
1.肯定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消除对数学教育价值的怀疑
2.教材的改革
3.教法的改革
4.加强了数学的应用性
第21题 (6) 分 简述实施新数学教学评价的对策.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重点是了解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对不同的教学活动的性质和作用作出判断.
2.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否养成反思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习惯, 创新教学.【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论述题】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论述题(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心理学

J.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他把认知发展分为4个大的阶段,在每一大阶段下又再划分出若干小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约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这一阶段又再分为6个小阶段:①从出生到1个月.此时,婴儿尚不能觉察周围的东西,甚至不能觉察自己的存在,分不清物与我,缺乏自我意识.②1~4个月.这时,婴儿的动作变得较协调了,但还不能摆弄外物.③4~10个月.此时,婴儿视觉与抓握动作协调起来.开始会摆弄身旁的东西.10个月的婴儿知道东西离开了自己的视野仍然存在.④10~12个月.此时,行为已有目的,开始能预料行为的效果.⑤12~18个月.婴儿对不同的物体,会作略为不同的动作,看会出现什么结果.⑥18~24个月.婴儿在行动之前,能在头脑中思考动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第二阶段为前运算阶段.约2~7岁.这一时期的幼儿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乱的.前运算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时期:①前概念期,约2~4岁.此期以出现符号功能和模仿为特点.②直觉思维期,约4~7岁.幼儿主要对事物的表面现象作出反映,只会从一特殊情况推到另一特殊情况,并将无关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自我中心思想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
第三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约7~11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还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这一阶段儿童发展了“去中心化”,即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的自我中心思想逐渐消失.此时儿童不仅能集中注意情况或问题的一个方面,还能注意几个方面;不仅能注意事物的静止状态,还能看到动态的转变;还能逆转思维的方向.
第四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约自11、12岁开始,到这一阶段,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皮亚杰起初认为形式运算的智力发展约在15岁完成.后来,1972年修正了原来的看法,认为正常的人不迟于15~20岁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论述题(五)

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是什么

(一)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0~2岁,这个时期在认知发展上属于感知运动时期.就道德发展而言,则属于道德情感萌生阶段.
2~6、7岁,这个时期在认知发展上属于前运算时期,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最初阶段,可称作道德的“他律”阶段.“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守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制约和支配.
6、7~11、12岁,这个时期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在道德发展上,则是属于“自律”阶段.
11、12~14、15岁,这个时期属于形式运算阶段,在道德的发展上,则属于“公道”阶段.
(二)皮亚杰道德教育理论主要特点
1.肯定了儿童认知发展是其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皮亚杰看来,无论是儿童道德判断、道德情感,还是对道德规则的学习和理解都要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
2.丰富和发展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并确定了教育的适当作用.他指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是一个不可跳跃的和不可逆的连续过程,把这一过程概括为“自爱——他律——自律——公道”等阶段,并对各阶段道德发展作了详细论证.
将皮亚杰有关理论引申到道德教育上,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第一,儿童道德认识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作为教育者应很好地理解儿童,努力使德育内容适合儿童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对儿童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第二,发展智力是提高儿童道德认识的必要条件;第三,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是提高道德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除可以给人们以极大的启示外,也存在着某些不足:(1)偏重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但忽视道德行为,特别是良好的习惯行为在德育中的意义.(2)护士了不断变化或不同背景下的社会道德标准对形成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论述题(六)

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认识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
.  
.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
特点:
  第一,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第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
第三,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道德实在论的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完全正确,或者完全错误,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看问题.
  第四,赞成来历的惩罚,并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还把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相混淆,认为不端的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的惩罚.
.
.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
  第一,儿童已认识到规则是由人们根据相互之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因而它是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规则不再被当作存在于自身之外的强加的东西.
  第二,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研究表明,12岁的儿童都认为,那些由积极和动机支配但损失较大的儿童,比起怀有不良动机而只造成小损失的儿童要好些.由于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因而在惩罚时能注意照顾弱者或年幼者.
  第三,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儿童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他人.
  第四,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
  第五,提出的惩罚较温和,更为直接地针对所犯的错误,带有补偿性,而且把错误看作是对过失者的一种教训.
  达到自律性道德阶段的儿童,在游戏时不再受年长者的约束,能与同年龄儿童平等地参加游戏,彼此明白自己的立场与对方的立场,共同制定规则,遵守规则,独立举行游戏比赛.
.
.
.
  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
  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皮亚杰认为,当可逆的道德观念从利他主义角度去考虑时,就产生了关于公正的观念.公正观念不是一种判断是或非的单纯的规则关系,而是一种出于关心与同情的真正的道德关系.也就是说,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隐含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出发去判断.皮亚杰认为公正观念是一种高级的平等关系,这种道德观念已经能够从内部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论述题(七)

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论述题(八)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2岁属于什么阶段?感觉运算阶段还是前运算阶段?【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论述题】

前者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论述题(九)

2.皮亚杰人文,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可分为哪两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简答题

  皮亚杰在分析、批判传统学校弊端的基础上,以其哲学和心理学为依据,要求树立新的教育观.皮亚杰对教育的基本主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
  皮亚杰认为,既然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具有规律性,教育就必须按其规律来组织.他指出,”一切理智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吸收的,我们应考虑到每个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而作为教师,其主要的”问题只是去发现符合于每个阶段有些什么知识,然后,用有关年龄段的心理结构所能吸收的方式把它传授给学生.”
  皮亚杰根据他自己大量的实验研究断言:两岁以前的儿童只有感觉运动智力,教师和父母的工作就是要为孩子们提供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有趣物体(如玩具、模型等),让儿童观察、抚摸、摆弄,注重发展儿童的动作(如触摸、推拉、抓握等).学前期应根据前运算智力阶段儿童的特点选择具体形象的教材,如童话、图画、游戏等来教育儿童.学前晚期,应根据儿童具体运算开始萌芽这一特征采用观察、测量、计算活动,培养儿童掌握重量、容量、速度、时间等初步的科学概念.到了学龄阶段,儿童出现了守恒能力以后,教师应通过各科教学活动,让儿童掌握各种基本学科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儿童从具体运算思维向形式运算思维发展.
  皮亚杰指出,如果教师不遵循儿童年龄阶段的特点,一味加速学生的发展,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由于每一个儿童在某个特定时期总是处于某个发展阶段,而每一阶段都是以儿童生活环境达到某种结果的某种力量、某种潜在活动为其特征的,这就使得不同儿童又具有不同特点,教育工作按年龄阶段进行也愈加显得复杂而重要.
  二、教育应以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智力为根本任务.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认知不能从外部形成,只能以有机体本身发展来决定.儿童整个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儿童的自主调节,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来与外部环境相平衡而达到的.只有自我发现的东西,儿童才能积极地将其同化,从而产生深刻印象.因此,儿童的主动性在儿童的整个认知或智力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自我发现的教学”在教学中也愈发重要.
  皮亚杰强调,过早地教给儿童一些他们自己日后能够发现的东西,会使儿童失去创造力,也不能真正理解这种东西.在皮亚杰看来,帮助儿童发展自主性的最终目标就在于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也即智力结构.”教育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形成儿童的智力的和道德的推理能力”.所谓智力,按皮亚杰的说法,就是最高形式的适应,是事物不断地同化于活动本身与那些同化的图式适应客观事物本身的调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其基本功能是通过构成现实的结构来构成内心的结构.这种内部机能结构既具有理解的功能,又有发现或发明的功能,而且这两种功能不可分割.要理解一个现象或一件事情,就要对产生这个现象或事件的转变过程加以改组;而要重新改组这些转变过程则要构成一种转变的结构;要构成一种转变的结构,就是要有发明或发现的因素,故”理解即发明”.为完成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皮亚杰强调新教育方法应尽一切努力分析研究各年龄阶段的认知结构,以及各种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按儿童的认知结构和发展阶段适当地选择教材,从而更大地发挥儿童的自主性,促进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
  三、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相互协作在教育中居于优先地位
  皮亚杰从其发生认识论哲学出发,把活动与动作看成是支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是知识的来源.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作为智慧活动的动作,不仅仅限于邻近空间当前一刹那问正在进行中的动作,而且能够广泛涉及到远距离的空间,直接感知范围以外的事物,可以再现过去以及能按计划和方案的形式所表现的将来.它所能够提供的知识,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无穷无尽的.由此,皮亚杰将”活动教学法”视为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原则,强调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予以证实与否定.为此,他提出.在学校教学中要重视儿童的游戏,尤其是对幼儿,游戏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有力的杠杆作用,应将初步的阅读、算术、拼读改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真正有益的知识.皮亚杰对实验和视听教学也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种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把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智力.同时,为了使儿童所学的每门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体系相联系,皮亚杰强调,学校应让每门课为儿童的探讨性活动和发现性活动提供条件,并使这种活动与一定的知识体系相联系.
  皮亚杰突出教育中的个体活动,并不意味着要把学生导向无政府状态的个人主义,而是要把个人的活动与集体的活动结合起来,使自己自动服从纪律并自愿努力学习.皮亚杰认为,儿童间的社会影响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源泉.应把发展儿童集体的社会生活放在新教育方法的主要地位.为此,他极为赞赏杜威和德可乐利的教育实验,认为他们的教育既强调了儿童的集体工作,又突出了儿童的自治生活.皮亚杰指出,在社会交流方面,儿童具有高度的感受性,儿童的发展正是从自我中心状态开始转向互相交流,从不自觉地把外界同化到自我转向互相理解,从而摆脱自我中心,导致人格的形成.”儿童如果不同他人进行思想交流和合作,就无法把他的运算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儿童问的合作最有利于鼓舞儿童真正交流思想和进行讨论,最有利于促使儿童养成批判态度、客观性和推理思考的行为方式.如果儿童不能了解彼此的相对立场和观点,就会长久地停留在本质上是自我中心的立场上.由此,皮亚杰极为重视教育中的”同伴影响法”,认为这是儿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
  皮亚杰在强调学校教育中”同伴影响”作用的同时,并不忽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他只是要求教育者减少所施加的外部强制性约束,在对成人的尊敬和儿童的活动、协作之间达到协调,从而把儿童与教师、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协作推向一种高级形式的合作.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更高.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论述题(十)

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等心理学家认为:什么和小学阶段的课程都必须在一个怎样的水平层

皮亚杰属于认知观点
维果茨基属于社会观点
一个强调发展更多的依靠个人的选择,和认知过程
一个强调发展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过程
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从个人内在的需求和对周围事物的主动认知上提出了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可以说,他看重的是人发展的内在性和自我协调性,多属于认知方面.
维果茨基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其各方面的发展受整个社会的文化,教育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他看重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尤其是教育的意义.属于社会主义的观点.
除了他们的观点,还有比如先天决定的观点等.
各种观点都有它独到和肯定的地方,但在研究过程中还要全方位的给予评价,博采众长!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55897/

推荐访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四阶段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