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的原始部落

来源:安全管理常识 时间:2016-08-19 08:41:5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安全管理常识】

现存的原始部落(一)
非洲原始部落的奇特风俗

非洲原始部落的奇特风俗:穆尔西女人大嘴为美

在埃塞俄比亚有不少奇特的现象,穆尔西部落妇女的大盘子嘴就是其中之一。 杀人多的是英雄

穆尔西人是世界上最原始的部落之一,现在约有5000多人。他们居住在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奥莫河流域。我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坐飞机先到南部的阿尔巴门奇镇,然后租用当地状况良好的越野吉普车,跋山涉水,开了200多公里,才到达几乎与世隔绝的部落所在地。这里的自然景观除了湿热之外并无奇异之处,人们住的也是茅草屋。

陪同我的导游海鲁说:“到了这里也不一定能看到穆尔西女子,因为穆尔西人是半耕半牧的民族,居无定所。”听了这话我很失望,他接着说的话又把我着实吓了一跳。“在奥莫河流域,一种叫采采蝇的毒苍蝇非常多,被这种东西叮一下,人容易昏迷甚至死亡。”我赶紧左右观察是否有采采蝇。海鲁又说:“穆尔西人中有很多职业小偷,他们的父母鼓励孩子从小就去偷抢。有的外国游客来看大嘴女人,鞋和内衣都被偷走了。”我赶紧把手紧紧地按在衣服的口袋上,警惕地保护自己的钱包。

有两三个身材剽悍的男人在路上走过,他们的胳膊、大腿、前胸和后背处都用尖刀划满了杠杠。海鲁说:“看,他们就是穆尔西男子!一条杠代表杀过一个人,身上杠越多越受人尊敬。为了偷牛或抢媳妇,部落间的拼杀‘塑造’了很多这样的‘英雄’。”

为什么这样打扮

我翻看过介绍穆尔西族的资料,穆尔西女人的嘴里能放下直径十几厘米大的盘子,把嘴撑得大大的。我很好奇,问海鲁她们这样怎么吃饭说话?海鲁解释说:“穆尔西女子10岁左右就开始练习往嘴里放盘子。盘子型号不同,都是泥土烧制或用木块做的。平时放在嘴里,吃喝时才摘下来。开始往嘴里放盘子前要动一个小手术,用小刀将下嘴唇和牙龈之间切开一个口子,使下嘴唇与齿根分离。然后,先放一个小盘子把口子撑开,使其不再长回去。日后逐渐将小盘子换成大盘子。嘴唇自然越撑越大,最大的嘴唇能翻到头上把脸包住。这个痛苦的过程伴随着女孩成长为妇人。”听着介绍,我觉得自己牙根直发麻。

这时,远远地走来一个上身赤裸的女人,样子古怪,嘴里一直衔着一块大饼样的东西。“朋友,你很走运!看,那就是你要找的大嘴女人。”海鲁兴奋的叫声没有拉回我的目光,我已经瞠目结舌了。随着女人越走越近,她那张大嘴巴愈加明显。赭石色的盘子和肤色几乎混成一体。盘子上也有穆尔西人身上画的斑点花纹。我根本看不见她的下巴。海鲁为了能让我满意,他叫住这个穆尔西女子,把她带到我跟前来。【现存的原始部落】

我只顾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原来满肚子的疑问都忘了问。海鲁说这名妇人叫哈比塔,可她对海鲁说的话我既听不清楚也听不懂。

【现存的原始部落】

穆尔西人以大嘴为美、为荣,海鲁说这个传统已无法考证。但人类学家研究说,这个传统有3种解释:一是古时人们为防止外族入侵者或奴隶主看上本族的姑娘,故意把她们打扮得吓人以保其纯洁;二是防止魔鬼从口里进入身体;三是女子美丽的标志。

心理学家则解释说,人类有一种自残的本能,越原始的民族表现得越明显。自残的潜意识是要显示自己的存在和与众不同,保护自己不被历史淹没。

嘴里的盘子越大,姑娘的身价也越高。穆尔西人不怎么吃牛肉,因为牛是镇家之宝,饿得要死时才用它换粮食,或者孩子嫁娶时用牛当彩礼。如果姑娘的盘子属于最大的那一种,那么她父母可以收到50头牛的彩礼,一下就成了富翁。女儿嘴大也是致富的手段。

看牛肠子做决定

穆尔西人没有领导者,只有遇到要与外族决战时才开全族大会,讨论到大家意见完全一致时就算做了决定。他们做决定前通过看牛肠子来占卜吉凶。他们从中到底能看出什么名堂,外人不知。穆尔西人信仰万物有灵,喜欢通过预言判断事情。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几乎都不懂埃塞俄比亚的官方语言。

20世纪70年代,一位英国人类学家首次发现了穆尔西族,当时那里的人还不知道埃塞俄比亚是何地。时至今日,穆尔西人依然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埃塞俄比亚政府也不大管他们,让他们自治,并将他们生活的区域划为国家公园,把他们保护起来,鼓励外国游客去参观旅游。

说明:文章中所有资料均来自网络

现存的原始部落(二)
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

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

翁丁位于云南省沧源县城西北方向约40公里处的勐角乡,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原生态佤族村。翁丁的“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该村有几条小河相互连接,以此得名。全村现有272户1224人,其中翁丁大寨有105户526人,村区内保留有较完整的佤族民风民俗和建筑群,有传统杆栏式茅草房、佤族图腾柱、寨桩、祭祀房、神林、木鼓房及传统家庭式的手工艺作坊等,近几年来,沧源县先后对翁丁的原生态村容村貌进行了保护和整治开发工作,新建了佤王府、佤族民俗陈列室、扩建了民俗活动广场,拆迁了村寨内原有的购销店、粮店、学校等。目前,该村已列入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现存的原始部落】

1

1步入翁丁村,首先受到佤族乡亲的隆重欢迎,佤族乡亲唱着佤族山歌欢迎游客光临,在佤族迎宾山歌的伴奏下,佤族小伙在我的额头抹上“娘布洛”,送上祝福。“娘布洛”是佤族人配制的一种纯天然药物,成份为锅底灰、牛血、泥土等,将其涂抹于人的额头上,意在驱邪祈福求平安。

【现存的原始部落】

2【现存的原始部落】

2在阿佤山区,有妇女抽旱烟的习俗,大凡上了年纪的佤族妇女,随身都带有一杆烟斗,佤族人吸烟已有千年。在蛮荒的世纪,这个民族的先民们发现了旱烟,并且知道旱烟有种成瘾的成份,于是他们吸烟完全是为了陶醉。在他们中间,烟草开始被称为 “圣草”,每逢节假日、结婚、生日、葬礼以及拜访各部落首领时,都要把烟草作为最珍贵的礼物互相赠送,以示和平友谊、尊重和睦相处。这一风俗,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佤族男女双方通过对歌相恋后,要说媒订婚。这时男方遣媒人至女方家里送上烟叶一包,女方收下,表示婚事成了;没有收,表示对这桩婚事不满意。在这个古朴的烟俗里,烟成了像玫瑰一样的代表爱情的物品,温馨而浪漫。

3

3佤族妇女戴的耳环一般都比较大,重量可达200克,因耳饰直径较大,佩戴者在穿耳后,要以竹木棍穿进耳洞中,耳洞逐渐撑大,再将耳饰戴上。大耳环把耳垂拉得很长,甚至垂至肩部。耳饰上精心加工了各种图案,成为精美的工艺品。佤族妇女以大件耳饰为美,也是财富的象征。

4寨主是寨子的头人。由最先创建翁丁的家族中的成员产生,实行世袭制和终身制,负责管理氏族部落

4

【现存的原始部落】

生产生活和外事等重大活动。翁丁人依然保留了许多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

5寨桩是佤家的一种图腾崇拜,一般位于寨中央的打歌场,代表着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最高的那杆是用龙竹制的幡杆,顶部有几圈竹篾做的饰物,上部故意插些刺刺的篾条头子,这既是饰物,又是避邪的物器,就像汉人用艾蒿避邪,桃树驱鬼,门神护家一样。篾圈下面,有一尺长的木船,代表着一帆风顺,木船下面,有一条木鱼,代表年年有余,有船就有水,有水就有鱼,这预示着全村风调雨顺、万事大吉。

6幡杆旁,是棵人高的木塔桩,木塔上刻有一些特殊的图案,有圆点、方块、三角块、条块,分别代表人间赖以生存的天地山川和一草一木。木塔幡杆旁,还有一个木桩,顶上钉了个木盆,这是赕佛用的木盆。杆脚下有个鹅卵石代表着寨心。

5

现存的原始部落(三)
现存的原始部落

  提到原始部落,你是不是觉得那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呢?其实,如今地球上依然存在着原始部落,他们远离现代文明,依然过着打猎捕鱼、农耕游牧的生活,他们亲近自然,相信巫术,还保留着很多古老而奇特的习俗……

  在印尼东部巴布亚省偏远的森林中,有一个部落的人们,仍保持着近乎原始的生活状态,他们居住在树巢里,过着打猎、捕渔的生活,吃虫子,使用箭、棍等原始工具。更有传说,这是一个野蛮而可怕的“食人族”,他们就是科罗威人。
  食人族科罗威人
  住在树上
  科罗威人,是世界首个被公认的栖树民。他们把家安在了树上,十几个人一群,分散在丛林深处的空地上。他们通过攀爬梯子,才能抵达树上的家。科罗威人的家,一般距地面50米。一般家人生活在一起,最多的时候8个人住在一间屋里。
  科罗威人擅长打猎和捕渔,靠吃野生动物、植物为生,野猪、鹿、西米、香蕉等野生动植物是科罗威人的主要食物。科罗威人会爬树抓黑蚂蚁,以此作为捕鱼的诱饵。他们还会捕获蜥蜴、野猪享受美味。一种天牛的幼虫,是科罗威人爱吃的食物,据说口感像煮过头的胡桃,对于蛋白质缺乏的科罗威人来说,这无疑是绝好的营养品。科罗威人还会将西米椰子的木髓,制成浆状,妇女们用水冲洗西米浆,制成面团状,然后放进模子里,制成一个个只有一口大小的块状物,最后进行烘烤食用。
  有自己的语言和武器
  科罗威人会制作和使用箭等各式武器。有的是用火鸡等动物的骨头制作而成,主要用来刺杀敌人;有的是捉鱼的工具;有的是用来对付蜥蜴的;有的是用来对付野猪的。针对不同的“敌人”他们制作了不同的武器。
  只有极少数的科罗威人会读、能写。印尼人口统计专家在与他们接触时,全靠打手势交流。但他们有当地部落的特有语言。
  科罗威人将一天分成七个不同的时间段――黎明、日出、上午、中午、下午、黄昏和夜晚。他们用身体数数:先伸出左手,用手指做记号,接着依次触摸手腕、前臂、肘部、上臂、肩膀、脖子、耳朵和头顶,然后移到另一条胳膊。总共可以数到25。如果大于25,就重新再做一遍,同时加上词语――“转向”。
  科罗威人之间经常发生部族冲突。除了冲突带来的伤害,各种疾病如疟疾、肺结核、象皮病和贫血症等也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科罗威人对滋生于丛林中的致命病菌一无所知,他们认为神秘的死亡现象一定是由“克哈克华”变幻成男人模样的巫师造成的。
  吃掉“克哈克华”
  “克哈克华”无疑是科罗威人心目中最憎恨的敌人,对待敌人,科罗威人的态度是不仅要杀掉,还要吃掉!这就是科罗威人被称为“食人族”的原因。那“克哈克华”究竟谁呢?
  科罗威人认为“克哈克华”会装扮成亲戚或朋友来到一个人的家里,并在他(她)熟睡时偷吃其内脏,然后用炉灰代替被吃掉的内脏,而此人却全然不知。最后,“克哈克华”会用一支魔箭射穿被吃者的心脏。受害者通常会在临死前对自己的亲戚悄悄说出那个装扮成人的“克哈克华”的名字,这个人可能与受害者同住一个树巢,也可能来自另一个树巢。当一名部落成员死亡后,其男性亲友就会逮住并杀死“克哈克华”。
  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名叫拜罗姆的科罗威人所讲述的,关于他们是如何杀死“克哈克华”的故事吧:
  “当我的表兄弟快要咽气时,他对我说,巴诺普就是‘克哈克华’。于是,我们逮住了巴诺普,将他捆起来,把他带到一条小河旁,在那儿用箭射穿了他的心脏。巴诺普当时尖声喊叫,乞求饶命,还争辩说自己不是‘克哈克华’,但我们还是坚持杀了巴诺普,因为我的表兄弟告发巴诺普时,他已经快要死了,他是不会说谎的。在一条小河旁,我用石斧肢解了‘克哈克华’的尸体,煮了他的肉,然后将烧得滚热的河卵石放在用香蕉叶包好的肉上面,以蒸发热气。”
  恐怖食人风俗盛行于史前时期,在某些与世隔绝的南太平洋文化中,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19世纪。据说,科罗威人是目前仍保留食人习俗的极少数部落之一。但是科罗威人自称他们已经放弃了杀死“克哈克华”的做法,原因在于他们从内心深处对这种做法越来越感到矛盾。
  “白皮鬼”的传说
  除了恐怖的“克哈克华”传说,科罗威人还相信,一个强大的神灵在毁灭了前四个世界后,创造了现在的世界,也就是第五个世界。科罗威老人经常坐在篝火旁,给年轻人讲“白皮鬼”有一天将入侵科罗威人领土的故事――“白皮鬼”一旦进来,神灵就会毁灭现在的世界,大地将会裂开,到处都是火焰和惊雷,大山将会从天上落下来,这个世界最终将被粉碎,新世界将会诞生。科罗威人认为,邪神在夜里最活跃,所以通常在太阳落山后他们就不敢出门了。显然,科罗威老人以预言这种形式限制年轻人到外面去闯荡。
  可是,“白皮鬼”的传说真的能阻止科罗威年轻人走出自己的世界吗?科罗威人的故事已经为世人所知,他们也就很难做到真正的与世隔绝,如今的科罗威人就处在传统文化的拐点上,许许多多的青年男女正不断走出家园,也许最终将只剩下年龄老化的部落成员空守树巢……
  拥有奇特习俗的唇盘族
  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奥莫河河谷地区,这里拥有超过数十个原始部落,其中最大的部落是摩尔西部落、卡洛族和阿尔伯莱原始部落。每个部落都有各自的生活特点,这其中属摩尔西部落最与众不同,这是因为他们拥有着非常奇特的习俗。
  摩尔西族原始部落
  摩尔西人是世界上最原始的部落之一,现在约有5000多人。他们居住在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奥莫河流域。20世纪70年代,一位英国人类学家首次发现了摩尔西族。时至今日,摩尔西人依然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摩尔西族人是一个半耕半牧部落,靠狩猎、放牧为生,也利用原始工具种植自己的农作物。他们基本上还保持着以物换物的原始交换原则,靠猎物、牲畜、农产品、陶器等去换取他们生活的必需品。他们用牲畜和粮食在市场上进行买卖来交换钱币,有时候他们也在外面的市场上与外来人进行枪支、兽皮、象牙、蜜蜂等贸易。
  奇特的唇盘族
  摩尔西族又名唇盘族,这主要与他们的奇特习俗有关。摩尔西族少女长到10多岁时,就会穿透下嘴唇,往嘴唇里放盘子,称为唇盘。唇盘直径大小不一,最大可达到25cm。放置的盘子愈大,就被认为越美丽,也可获得更多的出嫁彩礼。唇盘越大,姑娘的身价也越高。摩尔西族人不怎么吃牛肉,因为牛是镇家之宝。如果姑娘的盘子属于最大的那一种,那么她的父母可以收到50头牛的彩礼,一下就变得富有了。可见女儿嘴大也是致富的一种手段。   摩尔西族女子所用的盘子型号不同,是用泥土烧制或木块做成。放唇盘前,要用刀将下嘴唇和牙龈之间切开,使下嘴唇与齿根分离。然后,先放一个小盘子把切开的口子撑开,使其不再长回去。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更换大的盘子,嘴唇就会越撑越大,最大的嘴唇能翻到头上把脸包住。这个痛苦的过程伴随着女孩成长为妇人。
  唇盘也多种多样。有的上面刻有花纹,有的画着斑点,有的中间透空……唇盘平时放在嘴唇里,吃饭、喝水、抽烟时摘下。
  据说,摩尔西族唇盘是地位的象征,并不是部落里所有的女人都有权利装上这么个大盘子,只有部落里显赫家庭里的女人才有资格这么做,而那些一般家庭里的女人虽免去了痛苦,但正常的面孔也代表了这个女人在这个部落里的低下地位。摩尔西人不但嘴唇上放盘子,而且还把耳朵拉长透空,放进盘子,耳盘越大也被认为越美丽。
  为什么要放“唇盘”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问:摩尔西女人为什么要在嘴唇里放这种奇特的盘子呢?人们认为也许有以下这些原因。
  首先,这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做法。摩尔西族男人怕自己的女人和女儿被别的部落掳去做奴隶,于是让她们在嘴上装上大盘子,使她们变得丑陋,让别的族群不会看上并抢走她们;第二种原因是为了“驱邪”,她们也许认为这种装扮可以防止魔鬼从口里进入她们的身体;还有一种原因就是为了“美”, 剃光的头、嵌着木盘的嘴唇、胳膊上的金属镯子,还有身上五颜六色的珠子和头上的贝壳,这就是摩尔西族人对美的定义。
  尽管上面给出了 “唇盘族”唇盘习俗的一些解释,但心理学家们却有自己的说法。他们认为人类有一种自残的本能,越原始的民族表现得越明显。自残的潜意识是要显示自己的存在和与众不同,保护自己不被历史淹没。确实,非洲的其他一些部落也有“自残”的现象,像卡洛族,那里的姑娘为了嫁一个好丈夫,会用刀在胸部和腹部的皮肤上切割出一些口子,并把大量竹签插进伤口,并使它们呈现一定的图案,而伤愈后的疤痕则被认为是一种美的象征。
  唇盘族的男子
  在摩尔西部落,男人负责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所以经常可以看见他们的胳膊、大腿、前胸和后背布满伤疤,这些伤疤是英勇的象征,谁的疤越多,谁就是英雄。每当摩尔西部落的男人杀死一个敌人,就可以在用尖刀在身上划上一道,这些伤疤也代表了他们的强大。
  据说,在摩尔西部落里,口才好的人会受到普遍的尊敬,当然这些人主要是指男人,因为女人的嘴唇为了能放上装饰性的盘子而反复地被切开,牙齿被拔掉,导致嘴唇变形,连说话都有一定困难。
  摩尔西人部族的男人们高大结实、全身赤裸,身上涂有一些简单的油彩,这种装扮时刻散发着一种原始的野性。
  便利的交通,快捷的通讯正在让地球变小,人们形象地把地球比作“地球村”。但你不得不承认即使这样,在“地球村”里仍然有许多科技没能影响到的地方。这里有很多新奇,但也见证着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过程。
  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族
  在川藏线的然乌镇往南,海拔1000多米的森林里,居住着一个神秘的鲜为人知的原始部落――“�族”,他们只有1400多人,不属于56个民族范围。
  世居深山老林
  由于“�人”世居深山老林,在旧西藏,�人倍受歧视,被蔑称为“会爬山的猴子”、“野人”,他们至今还保持着最原始的刀耕火种、野外撒播,刻木结绳记事,原始的狩猎方法,敬鬼又驱鬼的原始生活方式。
  “�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他们的生产、生活、民居、餐饮、服饰、婚姻、丧葬、信仰与节假日等方式,与我国的少数民族有着非常不同的独特之处,他们平和地过着这种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让人惊叹之余心生感慨。
  “�人”男子一般身高不过1.6米,头上都缠着2―3米长的黑帕或白帕,刀和挎包是男子随身佩带之物,也是他们最具特色的装饰。左边佩戴烟袋和弓箭。女的不超过1.5米,一般都戴一对银质大耳鼓,头发卷在脑后,并插上银质发髻,前额戴银质抹额,颈项挂串珠或银币,手戴银质戒指。
  “�人”妇女从八九岁穿裙子时开始,就要被父母严格管教,不准吃牛肉、猪肉和鸡肉(但麻雀、鱼、野鸡不在禁止之内),否则,就要受到部落舆论的谴责,被指责为“吃肉的女人”,这对�人妇女来说,是一种最大的耻辱。一直要到生过三四个孩子之后才允许吃肉。
  “�人”以刻木结绳记事,摆篱棍、树枝来记时,以月圆月缺记月日,没有记年份的习惯,也没有记年龄生日的习惯。比如请某个人五天后来参加送鬼祭祀,就送去一条打着五个结的绳子;再比如,双方发生纠纷找人评理时,评理者就放一根草棍或树枝,放得越多就表示理由越充足。他们的数字概念差。�人无历算,以月缺月圆为一月,以包谷成熟一季为一年。
  “�人”的姓属、历史都没有文字记载,他们最早的姓氏是以居住地(山名)命名的。以同姓形成一个集团,共同占有山林,相互继承财产,一起商讨解决婚姻或其他纠纷。同姓还有互相资助及共同向异姓复仇的义务。同姓禁止通婚。
  “�人”的住房很像火车的硬席卧铺车厢,为南北向木板建筑,房顶呈“人字形”,是用长条木瓦板或“�人”语叫做“阿库”的草所覆盖。房屋间数,各家不同,主要看家庭的经济实力和人口的多少,但至少要有两间。住室每间约在9平方米左右,其中东头第一间叫做“哈嘎”,意为客房,另一间叫做“咛”,意为内室。
  “�人”是用手抓饭,就是先把米煮好,然后把生姜、韭菜和小猪肉切成碎沫,把饭倒在竹编筛子里,先把芭蕉叶的背面烧一下,再把切碎的生姜、韭菜和小猪肉、米饭混在一起,用右手的三个手指抓着吃,又叫“手抓饭”。
  一夫多妻制的买卖婚姻
  “�人”的婚姻是一夫多妻制的买卖婚姻,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来决定。婚姻都是男方家以若干牛、猪或猎枪等财物,通过媒人向女方家求婚。
  结婚没有一定的仪式,在迎接女方成亲时,必须再送给女方若干头野猪、老鼠、野鸡、麻雀、干鱼等野生动物干肉为聘礼。女子成婚后就成为丈夫的私有财产,只有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的义务,没有支配财产的权力。男方只要有牛等财物,可以先后买回几个妻子。   一夫多妻制的�人家庭,妻子自立灶塘,分别种植、饲养丈夫分给的土地和家畜,各自收获和保管,自成一个经济单位。丈夫决定在哪个妻子处住宿,就将他所背的熊皮袋挂在她的房门口,妻子要以宾客相待。丈夫有权将妻子转赠或出卖,妻子无权离开丈夫。一夫多妻制也是一种竞争,是名誉和地位的表现,而更多的婚姻是以买卖作为条件的,是没有法律的婚姻,是纯粹意义上的买卖婚姻。
  安闲的世外桃源
  “�人”的男女分工明确,男子负责砍树开荒,女子负责播种、管理和收割。所以,“�人”中常说男子是森林的主人,妇女则是农业的主人。过去“�人”居住在深山老林的半山腰上,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来种植玉米、鸡爪谷、灰灰菜、红薯等。当粮食不够时,就以狩猎动物或野果、野菜充饥。现在绝大多数“�人”已搬到山下的台地居住。使用铁器工具,但他们除继续种玉米、鸡爪谷、灰灰菜、红薯外,还开垦了层层良田,种植旱稻、青稞、山芋,并用石快作围墙.以防备野猪和野兽的侵蚀,同时还种各种蔬菜等。
  “�人”饲养一种叫巴麦的牛还有猪和鸡,但不养马和羊。猪和鸡大部分在送鬼、请客、送礼时宰杀。牛是“�人”的主要财产,用作婚配给女方的主要聘礼。谁家在房檐下挂的牛头骨越多,就越显示富裕,越受到别人的尊敬。“�人”富裕户为了夸耀富有和实力,会举办一种叫“德亚”的活动祈求平安,同时大量宰杀牲畜,邀请远近的亲友,这是以前“�人”唯一的一种形同盛大节日的活动。
  举办一次规模很大的“德亚”活动往往需要几年的准备时间。在积蓄了一定数量牛、猪、鸡、粮食后,就请巫师确定日期,并由巫师按照相距天数结绳打结,然后向远亲近友每户送一条打了结的绳索。而远亲近友收到后,每天剪掉一个结。剪完即为日期到了,亲朋好友应邀赴宴。他们把宰杀或猎取的兽头悬挂在住房第一间的走廊板壁上长久留下来,作为家庭的历史纪念和财富的象征装饰品。在举行“德亚”期间除了吃肉喝酒外,还要尽情地歌唱,欢快地跳舞,通宵达旦,持续四至五天的时间。而现在的“�人”仍然还保持有“能歌善舞”的习惯,特别是未婚青年男女,他们通过各种场合,即兴而起,引吭而歌,用对歌表达自己的爱幕之情。
  “�族”是一个没有名字,没有族称,不属于任何一个民族的部落已经逐渐开始被人们所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人”风俗的独特,而今那里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物质和精神文化等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到如今,“�人”住在绿树掩映的木楼里,远处梯田层层,一幅安闲的世外桃源景象。每当夜色悄然降临,田里传来阵阵蛐蛐儿的叫声,湿润的空气里散发着泥土的芳香,细雨敲打着木楼顶下了一夜,翌日清晨,雨过天晴,满眼苍翠如洗,山间云蒸霞蔚,有如仙境。
  相关链接:
  ? 以械斗为乐的雅利人
  雅利人居住在印度尼西亚的伊里安查亚,他们从事农业劳动而不愿到森林里采摘果实。他们种植甘薯、山药、小米和芭蕉,捕捉蜥蜴、老鼠、青蛙和袋鼠,他们还养猪。雅利人住的茅草房的房顶一直拖到地上。
  看上去他们过着和平的生活。但实际上他们非常好战,经常与邻居达尼斯人械斗。械斗是他们的民族体育运动,参加械斗的人身上和脸上涂着泥土,不让别人辨认出来,械斗前举行隆重的仪式,出征的战士戴上用天堂鸟羽毛制成的帽子。
  ? 聪明的马苏亚内人
  马苏亚内人是印度尼西亚摩鹿加群岛上的游牧部落,他们对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有着丰富的知识,从来不浪费自然资源,他们最爱吃的是一种名叫萨古的植物的淀粉,它的营养十分丰富。马苏亚内人过着平静的生活,喜欢唱歌跳舞。
  ? 井井有条的托古蒂尔人
  托古蒂尔人也居住在摩鹿加群岛上,他们认为,森林、土地和水都是属于他们祖先的,现在应该由他们来管理。在他们的部落里,分工明确。妇女做饭,带孩子,做家务;男人捕鱼,用树皮做衣服穿。他们操办婚事像过节一样热闹。他们的房子建在河边,如果有人死亡,他住过的房子就不要了,在河流的下游另建新房。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守卫着森林、土地和水。
  ? 谜一样的森特尼尔人
  森特尼尔人定居在印度的北森特尼尔岛上。有关他们的一切似乎都是谜。2004年,海啸席卷整个岛屿,他们成功地承受住了大自然的这次考验而存活了下来。
  2006年,两个渔夫驾小船晃进了小岛附近的浅海。森特内尔人杀了他们并把他们埋在了岛上。据说从此外面的人再也不敢来侵犯了。几百年前,马可波罗就记载“这些岛民是一群最暴力最残酷的人,逮谁吃谁”。
  ? 有游客光顾的麦斯克皮罗部落
  据说最近,麦斯克皮罗部落在受西方游客欢迎的Peruvian河附近开展了多姿多彩的限时半裸巡游活动。
  其实,秘鲁政府对这些原始部落倾向于采取“不能用电锯屠杀土著居民”的内政方针,从而限制外界与部落的联系,他们禁止游客上岸与部落成员接触,保护群落的人免于人类学家和贪婪的开发商的打扰。
  不幸的是,一些秘鲁的私人机构开发了“真人寻猎”。在这类活动中,一些无知又有不良娱乐趋向的游客费尽心思去寻找这些部落。但这个部落对现代文明的印象就是:“肥胖的西方人来为他们的微博拍摄原始的部落生活照片。”
  尾声:
  虽然这些原始部落远离文明,原始而落后,甚至愚昧而野蛮,但他们的生活却如此单纯而自然,尤其是他们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没有贪婪和侵占,只有尊重与臣服,并与之和谐相处。
  可是,这些原始部落会不会渐渐被现代文明侵蚀?他们究竟该走进文明世界,还是该继续留在丛林和传统文化中?如果有一天,世界上不再有真正原始部落的存在,这究竟是进步,还是遗憾?

现存的原始部落(四)
最后的红泥人 探访纳米比亚辛巴族原始部落

  

  千里迢迢来到纳米比亚北部小城奥普沃,就是为了一睹著名的“红泥人”――辛巴族原始部落(Himba People)。当初最早认识纳米比亚,就是看了网上摄影师拍摄的辛巴族少女照片:浑身红色的皮肤在阳光下发亮,奇怪的装束打扮,赤裸的上身,给人极大的震撼。由于现代文明的迅速侵入, 辛巴族的原始生活受到极大的冲击,有相关专家预言辛巴族文化将在未来十几年中消失,所以我们赶个末班车去看看。
辛巴朔女最大的特点就是垒身用红泥裹盖,头发也不例外

  长途跋涉寻觅原始部落
  说起辛巴族部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背景知识。据说17 世纪,辛巴人从安哥拉高原迁徙至如今的纳米比亚地域,其后一度成为非洲大草原上最为富庶和强大的游牧民族之一。但如今, 他们依旧停留在原始的生活状态―― 聚集在一个个孤立村落里,依靠传统畜牧业为生,远离现代文明。现在辛巴族生活在纳米比亚的北部地区,是个上万人群体的半游牧民族,他们主要以畜牧业养殖牛羊为生。辛巴人很原始, 仍旧沿用比较原始的劳作生活工具, 而辛巴族妇女在村落里承担着绝大多数日常劳作,包括挤牛奶,照顾小孩, 挑水,甚至建造房屋。因为辛巴族都生存在比较荒漠的沙漠气候区,很少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特别是在殖民统治时期,他们一直维持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辛巴族女子展示美的方式与众不同。她们拒绝穿上衣,而喜欢袒露上身。最特别的是,她们喜欢把一种红色石粉和着奶油涂抹在身上,就连头发也要用这种“红泥巴”裹着。因此,在外人看来,辛巴人的皮肤永远都是红色的―― 有人因此将这种红色称为“辛巴红”。据说,她们这么做,是为了抵御烈日暴晒。由于缺水,辛巴女人一生都不洗澡, 一辈子都裹在“红泥巴”中。
红泥人妇女上身赤裸,不穿衣服

  为了更好地接触原始部落,拍到最真实的人文照片,我们通过酒店找了一个专业向导Jimmy。Jimmy 是辛巴族人,会他们的语言,但他从小与父母在奥普沃长大,所以跟其他大部分纳米比亚人一样生活,而且英语流利。他是职业向导,所以知道摄影爱好者的要求, 安排我们去距离奥普沃100 多公里的偏远辛巴族村庄,估计商业味会少些。按照网上的攻略说法以及Jimmy 确认的信息,我们在去村庄前先安排去当地超市采购,买些面粉、面包、大米、烟草等生活用品送给辛巴族,花费大约200 兰特(约90 元人民币),算是见面礼吧。
  我们在崎岖的碎石路上开了一个多小时,然后转到一大片没有路的灌木丛里再开半小时,才算到达,果然是很偏僻的村庄。辛巴人用枝条做篱笆, 将村落圈在一个圆形区域内。村落最中间是牲口栏,再往外散落着一些小屋, 那是他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这位长者是村落的首领
孩子们跳起传统舞蹈,欢乐的歌声笑声传遍村庄
一位妇女给我们展示她们身上所涂的红泥是如何做成的

  神奇的红泥裹身,有趣的部落习俗
  我们走进村庄的时候,大部分村民都躲在一个木棚子下面烤火避雨。大家看见我们都很诧异,估计很久没游 客来这么偏远的村庄了。首先要向族长和族长的大老婆打招呼,然后依次问候其他人。打招呼时要握右手,但和我们平时的握手方式又不同。握手时,只有手掌前的手指部分相互接触, 然后轻轻捏一下就行了,嘴里还得说: 摩罗!(辛巴语,意为“你好!”)
  尽管早就听闻一个辛巴男人可以娶很多辛巴女人,只要他有足够的牲畜(主要是牛和羊)就能办到,这点跟东非马赛人很类似,但是我没料想到一个辛巴族家庭的人口总数会那么庞大。大人可能十来个,还不包括在外务工的, 小孩,不下几十个。当然,他们不一定是一个辈分的,很有可能这个是族长某个小老婆的儿子,而旁边年龄差不多的很可能已经是族长的孙女。所以一个小小的木棚根本挤不下那么多人,况且几根木头抵挡不了越来越大的雨势, 于是族长邀请我们到他的屋子坐坐。
  茅草屋是圆锥形的,比马赛人的屋子空间略大,大家席地而坐。Jimmy 开始给我们介绍辛巴族的一些常识, 例如怎样区别辛巴族的男孩和女孩: 男孩的辫子是往后梳的,女孩的辫子是往前梳的。这是个区别的好方法, 因为他们没有那么明显的衣着特征,很难分清男女。而更小一些的孩子,为了将来编辫子,头发会留成不同的图案, 也可以区分。
  最让我们感兴趣的当然是红泥人的肤色。其实只有辛巴族女性才抹这种红泥,而男人是从外貌上看很普通的黑人,也穿普通的衣服。女性每天都会抹这种自制的,用羊脂和赭石粉混合成泥状物质。据说这种物质具有封闭毛孔的功能,从而达到保暖的效果。所以辛巴族女性一直都是赤裸上身。Jimmy 说他曾经有一次涂过,结果一觉睡下来浑身冒汗,而旁边的人却冷的发抖。这种红泥抹在身上让肤色变成红色,与本身的黑色综合而变成暗红, 如果在阳光的照耀下,会有釉彩的光泽。成为专属的“辛巴红”,所以辛巴族有红泥人的别称。此外辛巴族妇女的辫子也很有特色,我们看上去感觉很脏,但是对于她们来说却是很好的保养。
红泥人的住家很简单,没有任何装饰品和家具
孩子们排队领取糖果

  雨没完没了,Jimmy 只能继续介绍辛巴族来打发时间。估计他把所有知道的知识都在今天说完了。辛巴族的遗产继承挺有意思:一旦族长过世, 继承他所有财产,包括整个家庭,不是他的儿子,也不是他的兄弟,而是他的侄子。这很令人不可思议。按照普通人的观念,如果是这种规定,子女还会很孝顺的赡养自己的父母吗? 还是应该由继承遗产的侄子来赡养?
  最后,他们知道我们要走了,所有小孩齐刷刷地跑来,知道会有东西分发,这似乎已经成为了这里的惯例。族长也很懂礼节,让所有小孩排好队感谢我们。看着他们纯真中透露出的渴望,自己真不知道是辛酸还是羡慕。我想人们在物质没有那么富足的时候, 是不是反而没有很多的烦恼和纷争?
未成年小姑娘的发髻是住前梳的

  当一回圣诞老人
  Jimmy 打听到靠近奥普沃的地方雨停了,于是我们驱车往回赶,争取再看一个村庄。雨虽然是停了,但天气依旧阴沉,看不见丝毫阳光。在这个村庄里,年轻男人和女人都出门打工了, 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村里的族长已经过世,根据之前Jimmy 说的辛巴族特有的继承传统,他的侄子接替了族长的位置。但因为原族长的大老婆还在, 所以她还是拥有最高的威望。
  我们刚到村庄,所有的小孩呼啦啦全涌上来。好家伙,一个村庄不就一个大家庭嘛,居然有近50 个孩子。于是我们开始扮圣诞老人派送小礼物。哗啦一下小孩子全过来了,无数只手伸向我,有点招架不住。突然我灵机一动, 把Jimmy 叫来,把一袋糖和气球塞给他。这招果然有效,Jimmy 立马被众小孩重重包围。不过他已经多次见过这种场面,经验丰富,马上喊来族长, 让小孩排队领糖。
  一群小姑娘跟我们混熟后,开始玩自己的小游戏。几个人围起来,依次表演舞蹈,其余人在旁打拍子唱歌。所谓的舞蹈也就是转转圈什么的,但她们玩得很高兴,我们也看得很带劲儿。天气依然没有转晴的意思,最后我们送上买的日用品,告别辛巴族回到奥普沃。
  第二天早上离开奥普沃前,我去超市补充物资,看见一位年轻的辛巴妇女牵着小孩在超市里采购生活用品, 相比前一天看到的那些村庄里的辛巴族妇女,显然少了一份原始的纯朴。随着越来越多的辛巴人涌向城市,走进现代生活,估计没有多少年辛巴族和他们特有的文化即将消失,希望那一天来得晚一些。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42159/

推荐访问:中国现存的原始部落 世界上现存的原始部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