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的阐释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8-31 10:34:1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道家文化的阐释(一)
论道家文化

论道家文化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道家文化的阐释】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 ——老子

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基本上 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万物都是道运动变化的结果。简单的说:道是清静无为,德是柔软谦卑,它们生养万物而不主宰万物,这就是自然。第三因为道的循环反复,天地间的事物就有正反、有高低、有贵贱、有吉凶、有祸福等等的对立关系。但物极必反,也不是固定不变。第四,老子有丰富的养生思想,认为人如果有道德,就能健康长寿。 第五,老子还认为,人具有道德,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反映事物,呈现本然状态。在自我 的领域中,老子主张“无为”。无为才能自作主宰,然后在经验世界中,发挥“无不为”的支配作用。【道家文化的阐释】

老子的人生观,以“道”的角度来看待宇宙人生。道是整体,以整体来看,人世间的种种遭遇与挫折,都不应该太执着。尽量顺其自然生活,不要太注重身体的享受不要太以自我为中心,多关怀他人,这样你的心胸就会开阔,痛苦和烦恼就会减少。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道法自然”与尊重规律,《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一是指“道”是以其本来状态存在的,二是指”道“是因顺其固有态势运行的。引申开来,前者揭示了事物存在的客观性,后者揭示了事物运行的规律性。“道法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启示我们要尊重事物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尊重事物的客观性和规律性,是人类一切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提倡“无为”,是老子思想的一大特色。老子的“无为”不是指一无所为、无所作为,而是“为”的一种极高明的方式和手段,其基本含义是反对违背事物的自然特性而勉强作为,强调要因顺事物的自然规律、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去作为。

【道家文化的阐释】

老子哲学的根本意识是生命本位意识: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道”从根本说是一种生命之道,这决定了生命意识是老子哲学的根本意识。老子的生命意识还反映在他的崇母崇牝和尚水尚地意识中。老子具有丰富的重身、珍生思想,体

现了一种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念。老子企慕长生,向往生命的无限与永恒,具有强烈的生命超越意识。老子以生命意识为基础,建构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生命哲学体系,内涵涉及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生命本质论、生命价值论、生命存在论、生命过程论、生命修养论、生命境界论等。

老子为了让人的心境永远处于虚静的状态,排除外物与杂念的干扰,提出了“致虚极,守静笃”的主张[8]。老子采取的具体措施就是“涤除玄览”与“塞兑闭门”。庄子为了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游”境界,提出了“心斋”的修养心性的方法,这种修养心性的方法就是要达到一种纯洁无杂、忘物忘我的空彻心境,“培养一种具有灵妙作用的心之机能”,“完成个人高超的修养境界。”同时,在庄子的理论中,虚和静往往也呈现出互为因果关系,有时“虚则静”,有时则是“静则明,明则虚。”。或由虚而静,或由静入虚,都是指无心而纯任自然的心灵境界。虚和静密不可分,并将它们作为宇宙的精神,“天曰虚,地曰静”,把虚静分别说成是天地之情,以此证明人的虚静体现了宇宙精神,是天人合一的结果。

老子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宽容;人对待社会要有关怀之心和理性精神;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应是征服,而应是敬重;人对待自己的生命要善加养护,保持身心和谐。

儒道之别,儒家思想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道家重视人的自然性,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道家说: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徒劳无功,何不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只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心灵才能自由逍遥。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

老子向我们阐释了玄妙的道,而庄子则用一个个妙趣的故事,一则则深刻的寓言,不断地开启我们的心智。人要修养到一个较高境界所需要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体悟能力,在老庄哲学里得到华美的展现,而这些观察,思考,体悟,都是建立在很现实的,甚至平常的事情的基础上,但得出的道理却又是多么不平常。从平常的现实到不平常的道理,这便是老庄智慧冲破命运,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道家文化的阐释】

庄子的思想: 未始有物,一切万物都在变化中、不曾存在过。他认为“今天存在的东西,过去可能不存在;未来也可能也不存在” :沧海桑田。人承受形体而生,就执着于形体的存在,追逐奔驰一直到死而停不下来,非常可悲!如果能化解外在有形的限制:回归到内心,超越人间的各种欲望,把生命转化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就能逍遥自得。

庄子的修炼方法,一个人一生所接触到的苦乐,都是由他的自我所造成的,为了回归内在,庄子提出三个步骤:第一,弄清楚什么叫做“知”。道家认为,人的欲望除了来自本能,还来自认知:你有我没有。有认知就有欲望,用在区分各种价值,但这种区分往往带来烦恼。第二:找到“知的根源”,知的根源在于:心因此“修心”至关重要。庄子提醒我们要“心如死灰”!为什么?因为“心”复杂难测矣。正因为人心复杂多变,所以修炼之道,首在认识自己,省察自心,回归真实的自我, 然后再对症下药,于是他提出“心斋”的观念。第三: 提升到天人合一、心灵自由,然后再进一步发展成艺术的、审美的人生。人在活着时,【道家文化的阐释】

形体显然无法与自然合一。因此,这种合一指的是人的精神状态:觉悟与体验。孔子借着颜回之口,请教孔子:“何谓人与天一邪?”又借河伯之口问:“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

老子讲清静无为,庄子讲齐物逍遥,这些道理看似不能为以寻求发展为主题的现代社会所用。现实中,大多数人都在思考怎样工作和生活得更好,怎样使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怎样享受的更多。但往往真正取得大成功的人最终仍要归于清静之境界,或归于老庄之道,或皈依宗教。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庄之道一方面与现代社会的主体相悖,但同时它又是很多现代人的归宿,这个矛盾就是我要阐述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中心问题——智慧和命运的问题。 庄子认为:一个人若想感受美,必须以超脱的心灵来看待有形的世界,不求任何现实中功名利禄的满足,而只是纯粹感受到生命的创造力源源不绝地表现出来。

道家思想的特性,一. 超越性,所谓超越是指超越某种束缚、限制、沉迷等而达至某种理想和目标,它既包括物质的超越,又包括精神上的超越。在老庄道家看来,人的生命受在世之拘、在世之役的,莫过于名利(包括财货)、是非、生死观念。故欲超越人生之困扰、障碍和纠缠,就必须超越名利、是非和生死观念。二.玄思性,道家所强调的“玄思”,实际上是一种直觉式的内心体验的思维方法,它是透过虚已无身、返朴归真的审美观照得以展示的。三.否定性,道家的哲学智慧还具有否定性特点。所谓否定性是指通过否定而实现肯定,学界通常也称道家的这种思维方式为否定性思维或反向思维、逆向思维或负面思维等。 道家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其思想文化依旧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对我们人生价值的探索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72843/

推荐访问:道家养生文化 道家文化的精髓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