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为政在人”,,阅读答案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3-21 11:44:4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第一篇:《2015年佛山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参考范文(最完美)》

2015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本试卷共10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 语文试题 2015.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臵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苛求/坎坷 盛器/澄澈 公仆/前仆后继 ......

B. 戏谑/虐俘 驰骋/对峙 字帖/俯首帖耳 ......

C. 跻身/济世 嗔怪/瞠目 吞吐/扬眉吐气 ......

D. 逾越/觊觎 喟叹/鳜鱼 禁脔/弱不禁风 ......

2.下面语段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的试点,除了港人要发奋图强,克服困难,使这颗东方之珠永放异彩外,国家有关方面也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使香港真正享有比回归前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香港、澳门相继成功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由理论已经变成了现实,对台湾民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圆,让伟大祖国金瓯无缺,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

A.试点 B.发奋图强 C.金瓯无缺 D.职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传递家国情怀、形式生动活泼、草根创作的神曲《习大大爱着彭麻麻》迅速走红,毋庸置疑,这首“神曲”注定要被政治化解读。

B. 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反腐立法建设,加快权力公开、党务公开等相关方面,使权力依法行使,从而形成“不能腐”的制度笼子。

C.源自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雪莲果,汁多而香甜脆爽,但其碳水化合物并不为人体吸收,因此,很适合糖尿病人及减肥者食用。

D.今年的广州马拉松长跑比赛报名火爆,至少有2万人以上报名参加了比赛,其中包含了200多名国内和国际著名长跑运动员。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些文艺人迷失了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了偏差

②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④我们知道,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⑤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充分发展,推动观念、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⑥为此,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

A.④③②①⑤⑥ B.④②③①⑥⑤ C.③②①④⑥⑤ D.③②④①⑤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勇。晋开运初,辽人侵边,以行周为北面前军都部署。怀德始冠,白行周愿从北征。行周壮之,许其行,署以牙职。至戚城遇辽军,被围数重,援兵不至,危甚。怀德左右射,纵横驰突,众皆披靡,挟父□出。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宝带、名马以宠异之。

行周卒,召怀德为东西班都指挥使、领吉州刺史。太原刘崇入寇,世宗讨之,以怀德为先锋都虞候。高平克捷,以功迁铁骑右厢都指挥使、领果州团练使。

从征淮南,充招安使。战庐州城下,斩首七百余级。寻迁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领岳州防御使。南唐将刘仁赡据寿春,舒元据紫金山,臵连珠寨为援,□抗周师。世宗命怀德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明日,世宗□按辔淮壖①以观贼势。还,见一将追击贼众,夺槊以还,令左右问之,乃怀德也。召至行在慰劳,许以节铖。

太祖即位,拜殿前副都点检,移镇滑州,充关南副都部署,尚宣祖女燕国长公主②,加附马都尉。李筠叛上党,帝将亲征,先令怀德率所部与石守信进攻,破筠众于泽州南。事平,以功迁忠武军节度、检校太尉。 太宗即位,加检校太师。太平兴国三年春,被病,诏太医王元佑、道士马志就第疗之。太平兴国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七,赠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武穆。

怀德将家子,练习戎事,不喜读书,性简率,不拘小节。善音律,自为新声,度曲极精妙。好射猎,尝三五日露宿野次,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于郊。

论曰:太祖以黄袍之喻,使其将自解其兵柄,以保其富贵。怀德之驰逐无度,岂非因以自晦者邪。 (节选自《宋史·高怀德传》,有删节) ①壖(ruán):水边平地。②燕国长公主,宋太祖同母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周壮之 壮:以„为壮 .

B.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 觇:侦察 .

C.置连珠寨为援 置:修建 .

D.度曲极精妙 度:估计 .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众皆披靡,挟父□出

②置连珠寨为援,□抗周师

③明日,世宗□按辔淮壖以观贼势

A.①乃 ②以 ③所 B.①而 ②以 ③因

C.①而 ②且 ③因 D.①乃 ②且 ③所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 (3分)

A.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B.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C.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D.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戚城与辽军的交锋中,刚满20岁的高怀德在援军未至的情况下,纵横冲杀,勇猛无比,带着父亲突出了重围。

B.高行周去世后,怀德仍然得到周世宗的提拔,在讨伐刘崇的战役中取得了大捷,并因此升为铁骑右厢都指挥使。

C.宋太祖即位,仍然重用怀德,派他镇守滑州,担任关南副都部署,并让他娶了宣祖的女儿为妻,封他为驸马都尉。

D.高怀德是将门之子,功勋卓著,却不爱读书,做事不拘小节,特别喜欢打猎,史书作者对此予以了严肃的批评。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宝带、名马以宠异之。(3分)

②尝三五日露宿野次,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于郊。(4分)

(2)在选文中找出能表现高怀德“武勇”的三个事例。(可引用原文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阁夜

清· 梁佩兰

百寻古阁郡城东,帘卷前山一角风。

哀壑有光星在底,明河无影月凌空。

群生静息鸿蒙①里,秋气森归耳目中。

不是夜深能独醒,海门谁见日初红?

注:①鸿蒙,此处指朦胧的夜色。

(1)“哀壑有光星在底”一句所写画面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2)仰观宇宙之大,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

集序》)

(3) ,清泉石上流。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4)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三、本大题4小题,共l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5小题。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为政在人”,,阅读答案

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为政在人”,“人”即治于人的“人民”和治人的“人才”;为政在人的核心是服务人民的人才与人民的需求要和谐促进。

②为政之首在选人,儒家推重“尚贤使能”,打破亲亲关系。孟子认为,选用贤才时,应当允许关系疏远的人越过关系亲近的人。荀子也宣称:王公贵族的子孙,如果没有德才,那就只能沦为平民百姓。相反,平民百姓的子孙,如果德才兼备,就应当把他选拔到政府去担任官职;推举贤能只应遵循一条标准,即他是一位有德才的人。既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推举,更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亲属而降低条件。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为政在人”,,阅读答案

③其次在管人。儒家认为礼治德教是最根本的。孔子说,平时对老百姓不进行教育,而到他犯了法时就杀他,这叫做暴虐。推论下去,人才也需要时时接受教育,而不能单靠法的威严来慑服他们。礼治德教是建立在人们内心自觉的基础之上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自觉性的,而每一个人也很难时时事事处处都做到自觉。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才们,稳定而持久的自觉性更难得到保证。因此,为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外在的带有强制性的法令制度,即法治刑罚,也是不可缺少的。

④儒家强调“为政在人”,并不是说不要“法”,而是说在“法”与“人”二者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荀子指出,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罚,法律条令再详细周密,也是防不胜防的。相反,如只用道德教育而不用刑罚,那么丑恶就得不到应有的惩治,这也是不行的。荀子认为:法是不能独立起作用的,而依法所推衍出来的各种政策条令也不可能自动地产生。只有有了好的执行者,法令和律条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就没有任何作用。法是治理国家的基础,而有德有才的人则是法的本原。法是需要人去执行的,特别是需要人按照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去施行的。所以,儒家主张人法并重,重在择人执法的思想,很有积极意义。关于礼与法之间的关系,荀子认为,礼是立法的依据和基本原则,因而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⑤为政的目的是养民。孟子总结夏、商二代灭亡教训时说:夏桀和商纣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民心。养民莫于养心,那如何才能得民心呢?那就是,人民希望得到的东西,要想方设法给予他们、满足他们,而人民厌恶的东西绝不要强加给他们。当周推翻商纣统治后,周武王和周公旦等认真地总结了商朝亡国的教训,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失德和失民。因此,他们反复地告诫其子孙,必须“敬德保民”,然后才有可能长久地保住天下。

⑥荀子说天生万民,并不是为了君主;相反,天设立君主,则是为了人民百姓。其“立君为民”的思想,得到了黄宗羲的进一步发挥。黄宗羲认为设立百官是为天下、为万民服务,而不是为君主、为一姓卖命。君臣只是分工不同,但都得为天下万民服务。因此,他们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师友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

⑦养民须富民。荀子说使国家和人民富足的重要方法是“节用裕民”。“节用”即严格按照礼制规定,限制各级官吏和行政部门的费用,而不至于过度。“裕民”是说要给百姓以优厚的政策,使他们得以富裕。如:少收农田赋税,减轻交易市场的税收,尽量少动用民工,绝不能误了农时等。百姓得到优厚政策的保护,生产就会成百倍地增长,人民就会富裕,物产就会丰裕。

⑧儒家强调尊重自然规律,节用以富国富民。荀子说,养育适时则六畜兴旺,砍伐适时则林木繁茂。草木正在生长开花结果的时候,不应当去砍伐;鱼鳖怀孕产卵的时候,不应当去捕捞。这样,林木鱼鳖就得以生长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为政在人”,,阅读答案

繁殖,而人们也就有了吃用不尽的鱼鳖林木。

(选自楼宇烈《儒家思想与官僚文化》,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为政在人”的说法,符合本文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为政在人是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即治国理政的核心是选好治国理政之人。

B.为了更好的为政,儒家推重“尚贤使能”,选人不要私亲或避仇,而是唯德才是举。

C.为政要养民,只要商朝统治者让百姓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就可以长久地保住天下了。

D.节用以礼即提倡全民按礼制制度来开支,不仅要节约开支,还要节制性开发自然资源。

E.为政在人的理念提倡立君为民,执政为民,为民服务,而且,人才也要时时接受教育。

13.下列说法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思想认为好的管理者不能杀民,要按前人之法管好百姓。

B.有德有才的人是法的本源,若不择人执法,法也就形同虚设。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为政在人”,,阅读答案

C.法制必须建立在礼制的基础之上,法治与人治本质是一致的。

D.黄宗羲认为君臣、上下级是师友关系,人民与官员是主仆关系。

14.请概括文中提到的富民措施。 (4分)

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4分)

党的十八大确定在广东、上海、青海等六省市开展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拟在省一级设立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遴选委员会由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学者等代表组成。上级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原则上从下一级法院、检察院择优遴选。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l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8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18小题。

陷阱里的狼

王族

①牧场寂静无声,死一般的寂静。

②五只狼一跃而起,像五支利箭,飞速向那只羊扑过去。随着惊人的一阵狼嚎,它们全部掉入了陷阱。狼性刚烈,落入陷阱后四处抛抓、跳跃,渴望跃出陷阱。几次挣扎后,就绝望地卧在陷阱里喘粗气,不时怪叫几声。它们已明白身陷如此陷阱是多么可怕,而让它们感到更可怕的是人的阴谋,他们挖出这个又深又冰凉的东西,让它们无能为力,内心生出一股不祥的预感——如果长久被困在这里,又怎能活下去?

③挨过数日,五只狼饿得晕头转向,在陷阱中发出一声声痛苦的嗥叫。饥饿加绝望,使它们的身体渐渐丧失支撑的力量,几乎趴下不能再动了。牧民们经常很高兴地站在陷阱边张望如此狼狈的它们。又过了几日,它们已叫不出声音,软软地瘫在陷阱底部,呼吸微弱。牧民们在陷阱边往里看了几眼,狼的样子正是他们希望看到的样子。他们觉得让狼变成这个样子,是他们放牧中干得最开心的事情。

第二篇:《吉林省名校2016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

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为政在人”,“人”即治于人的“人民”和治人的“人才”;为政在人的核心是服务人民的人才与人民的需求要和谐促进。

② 为政之首在选人,儒家推重“尚贤使能”,打亲亲关系。孟子认为,选用贤才时,应当允许关系疏远的人越过关系亲近的人。荀子也宣称:王公贵族的子孙,如果没 有德才,那就只能沦为平民百姓。相反,平民百姓的子孙,如果德才兼备,就应当把他选拔到政府去担任官职;推举贤能只应遵循一条标准,即使他是一位有德才的 人,既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推举,更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亲属而降低条件。

③其次在管人。儒家认为礼治德教是最根本的。孔子说,平时对老百姓不进行教育,而到他犯了法时就杀他,这叫做暴虐。推论下去,人才也需要时时接受教育,而不能单靠法的威严来慑服他们。礼治德教是建立在人们内心自觉的基础之上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自觉性的,而每一个人也很难时时事事处处都做到自觉。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才们,稳定而持久的自觉性更难得到保证。因此,为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带有强制性的法治刑罚,也是不可缺少的。

④儒家强调“为政在人”不是说不要“法”,是说在 “法”与“人”二者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荀子指出,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罚,法律条令再详细周密,也是防不胜防的。相反,如只用道德教育而不用刑罚,那么丑恶就得不到应有的惩治,这也是不行的。荀子认为:法是不能独立起作用的,而依法所推衍出来的各种政策条令也不可能自动地产生。只有有了好的执行者,法令和律条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就没有任何作用。法是治理国家的基础,而有德有才的人则是法的本原。法是需要人去执行的,特别是需要人按照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去施行的。所以,儒家主张人法并重,重在择人执法的思想,很有积极意义。关于礼与法之间的关系,荀子认为礼是立法的依据和基本原则,因而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⑤为政的目的是养民。孟子总结夏、商二代灭亡教训时说:夏桀和商纣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民心。养民莫于养心。那如何才能得 民心呢?那就是,人民希望得到的东西,要想方设法给予他们、满足他们,而人民厌恶的东西绝不要强加给他们。当周推翻商纣统治后,周武王和周公旦等认真地总结了商朝亡国的教训,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失德和失民。因此,他们反复地告诫其子孙须“敬德保民”,然后才有可能长久地保住天下。

⑥荀子说天生万民, 并不是为了君主;相反,天设立君主,则是为了人民百姓。其“立君为民”的思想得到了黄宗羲的进一步发挥。黄宗羲认为设立百官是为天下、为万民服务,而不是为君主、为一姓卖命。君臣只是分工不同,但都得为天下万民服务。因此,他们之间应是平等的师友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

⑦养民须富民。荀子说使国家和人民富足的重要方法是“节用裕民”。“节用”即严格按照礼制规定,限制各级官吏和行政部门的费用不至于过度。“裕民”是说要给百姓以优厚的政策,使他们得以富裕。如:少收农田赋税,减轻交易市场的税收,尽量少动用民工,绝不能误了农时等。百姓得到优厚政策的保护,生产就会成百倍地增长,人民就会富裕,物产就会丰裕。老百姓富裕了,自然也就知礼节了。

1.下列分析与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为政在人”是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服务人民的人才与人民的需求和谐促进,其中的“人”包括治人者和治于人者。

B 儒家推重“尚贤使能”,只要德才兼备,允许关系疏远的人越过关系亲近的人进入政府担任官职,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被推举。

C 夏桀和商纣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民心,周推翻商纣统治后,周武王和周公旦等认真地总结商朝亡国的教训,告诫子孙要“敬德保民”。

D 儒家强调为政要养民,只要人民希望得到的东西得到了,人民厌恶的东西不强加给他们,就可以长久的保住天下,社会就会长治久安。

2.下列分析与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 儒家认为,不论是治于人的平民百姓,还是治人的人才,都要时时对其进行教育,不要单靠法的威严来慑服他们,这就是所说的管人。

B 每一个人很难时时事事处处都做到自觉,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才们,因此,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制性刑罚,也是不可缺少的。

C 荀子认为法不能独立而用,如果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法,丑恶仍然不

第三篇:《2015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2015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为政在人”,,阅读答案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苛求/坎坷 盛器/澄澈 公仆/前仆后继 ......

B.戏谑/虐俘 驰骋/对峙 字帖/俯首帖耳 ......

C.跻身/济世 嗔怪/瞠目 吞吐/扬眉吐气 ......

D.逾越/觊觎 喟叹/鳜鱼 禁脔/弱不禁风 ......

2、下面语段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的试点,除了港人要发奋图强,克服困难,使这颗东方之珠永放异彩外,国家有关方面也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使香港真正享有比回归前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香港、澳门相继成功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由理论已经变成了现实,对台湾民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圆,让伟大祖国金瓯无缺,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

A.试点 B.发奋图强 C.金瓯无缺 D.职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传递家国情怀、形式生动活泼、草根创作的神曲《习大大爱着彭麻麻》迅速走红,毋庸置疑,这首“神曲”注定要被政治化解读。

B.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反腐立法建设,加快权力公开、党务公开等相关方面,使权力依法行使,从而形成“不能腐”的制度笼子。

C.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雪莲果,汁多而香甜脆爽,但其碳水化合物并不为人体吸收,因此,适合糖尿病人及减肥者食用。

D.今年的广州马拉松长跑比赛报名火爆,至少有2万人以上报名参加了比赛,其中包含了200多名国内和国际著名长跑运动员。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些文艺人迷失了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了偏差 ②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④我们知道,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⑤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充分发展,推动观念、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⑥为此,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

A.④③②①⑤⑥ B.④②③①⑥⑤ C.③②①④⑥⑥ D.③②④①⑤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勇。晋开运初,辽人侵边,以行周为北面前军都部署。怀德始冠,白行周愿从北征。行周壮之,许其行,署以牙.

职。至戚城遇辽军,被围数重,援兵不至,危甚。怀德左右射,纵横驰突,众皆披靡,挟父□出。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宝带、名马以宠异之。

行周卒,召怀德为东西班都指挥使、领吉州刺史。太原刘崇入寇,世宗讨之,以怀德为先锋都虞候。高平克捷,以功迁铁骑右厢都指挥使、领果州团练使。

从征淮南,充招安使。战庐州城下,斩首七百余级。寻迁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领岳州防御使。南唐将刘仁赡据寿春,舒元据紫金山,置连珠寨为援,□抗周师。世宗命怀德率帐下亲信数十骑.

觇其营垒。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①明日,世宗□按辔淮壖以观贼势。还,见一将追击贼众,夺槊以还,令左右问之,乃怀德也。

召至行在慰劳,许以节铖。

②太祖即位,拜殿前副都点检,移镇滑州,充关南副都部署,尚宣祖女燕国长公主,加附马

都尉。李筠叛上党,帝将亲征,先令怀德率所部与石守信进攻,破筠众于泽州南。事平,以功迁忠武军节度、检校太尉。

太宗即位,加检校太师。太平兴国三年春,被病,诏太医王元佑、道士马志就第疗之。太平兴国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七,赠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武穆。

怀德将家子,练习戎事,不喜读书,性简率,不拘小节。善音律,自为新声,度曲极精妙。好射猎,尝三五日露宿野次,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于郊。

论曰:太祖以黄袍之喻,使其将自解其兵柄,以保其富贵。怀德之驰逐无度,岂非因以自隐者邪。

(节选自《宋史・高怀德传》,有删节)

①蠕(ruán):水边平地。②燕国长公主,宋太祖同母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周壮之 壮:以„为壮 .

B.置连珠寨为援 置:修建 .

C.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 觇:侦查 .

D.度曲极精妙 度:估计 .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为政在人”,,阅读答案

①众皆披靡,挟父□出

②置连珠寨为援,□抗周师

③明日,世宗□按辔淮壖以观贼势

A.①乃 ②以 ③所 B.①而 ②以 ③因

C.①而 ②且 ③因 D.①乃 ②且 ③所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B.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C.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D.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辽人侵犯边境时,高怀德刚刚20岁,他对父亲说愿意跟随北征。他父亲很赞赏他的勇气,答应他随行,任命他担任了牙将。

B.高行周去世后,怀德仍然得到周世宗的提拔,在讨伐刘崇的战役中取得了大捷,并因此升为铁骑右厢都指挥使。

C.宋太祖即位,仍然重用怀德,派他镇守滑州,担任关南副都部署,并让他娶了宣祖的女儿为妻,封他为驸马都尉。

D.高怀德是将门之子,功勋卓著,却不爱读书,做事不拘小节,特别喜欢打猎,史书作者对此予以了严肃的批评。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宝带、名马以宠异之。(3分)

②尝三五日露宿野次,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于郊。(4分)

(2)在选文中找出能表现高怀德“武勇”的三个事例。(可引用原文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阁夜

清·梁佩兰

百寻古阁郡城东,帘卷前山一角风。

哀壑有光星在底,明河无影月凌空。

①群生静息鸿蒙里,秋气森归耳目中。

不是夜深能独醒,海门谁见日初红?

注:①鸿蒙,此处指朦胧的夜色。

(1)“哀壑有光星在底”一句所写画面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2)仰观宇宙之大,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 ,清泉石上流。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4)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为政在人”,“人”即治于人的“人民”和治人的“人才”;为政在人的核心是服务人民的人才与人民的需求要和谐促进。

②为政之首在选人,儒家推重“尚贤使能”,打破亲亲关系。孟子认为,选用贤才时,应当允许关系疏远的人越过关系亲近的人。荀子也宣称:王公贵族的子孙,如果没有德才,那就只能沦为平民百姓。相反,平民百姓的子孙,如果德才兼备,就应当把他选拔到政府去担任官职;推举贤能只应遵循一条标准,即他是一位有德才的人。既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推举,更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亲属而降低条件。

③其次在管人。儒家认为礼治德教是最根本的。孔子说,平时对老百姓不进行教育,而到他犯了法时就杀他,这叫做暴虐。推论下去,人才也需要时时接受教育,而不能单靠法的威严来慑服他们。礼治德教是建立在人们内心自觉的基础之上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自觉性的,而每一个人也很难时时事事处处都做到自觉。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才们,稳定而持久的自觉性更难得到保证。因此,为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外在的带有强制性的法令制度,即法治刑罚,也是不可缺少的。

④儒家强调“为政在人”,并不是说不要“法”,而是说在“法”与“人”二者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荀子指出,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罚,法律条令再详细周密,也是防不胜防的。相反,如只用道德教育而不用刑罚,那么丑恶就得不到应有的惩治,这也是不行的。荀子认

为:法是不能独立起作用的,而依法所推衍出来的各种政策条令也不可能自动地产生。只有有了好的执行者,法令和律条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就没有任何作用。法是治理国家的基础,而有德有才的人则是法的本原。法是需要人去执行的,特别是需要人按照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去施行的。所以,儒家主张人法并重,重在择人执法的思想,很有积极意义。关于礼与法之间的关系,荀子认为,礼是立法的依据和基本原则,因而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⑤为政的目的是养民。孟子总结夏、商二代灭亡教训时说:夏桀和商纣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民心。养民莫于养心,那如何才能得民心呢?那就是,人民希望得到的东西,要想方设法给予他们、满足他们,而人民厌恶的东西绝不要强加给他们。当周推翻商纣统治后,周武王和周公旦等认真地总结了商朝亡国的教训,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失德和失民。因此,他们反复地告诫其子孙,必须“敬德保民”,然后才有可能长久地保住天下。

⑥荀子说天生万民,并不是为了君主;相反,天设立君主,则是为了人民百姓。其“立君为民”的思想,得到了黄宗羲的进一步发挥。黄宗羲认为设立百官是为天下、为万民服务,而不是为君主、为一姓卖命。君臣只是分工不同,但都得为天下万民服务。因此,他们之间应是-种平等的师友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

⑦养民须富民。荀子说使国家和人民富足的重要方法是“节用裕民”。“节用”即严格按照礼制规定,限制各级官吏和行政部门的费用,而不至于过度。“裕民”是说要给百姓以优厚的政策,使他们得以富裕。如:少收农田赋税,减轻交易市场的税收,尽量少动用民工,绝不能误了农时等。百姓得到优厚政策的保护,生产就会成百倍地增长,人民就会富裕,物产就会丰裕。

⑧儒家强调尊重自然规律,节用以富国富民。荀子说,养育适时则六畜兴旺,砍伐适时则林木繁茂。草木正在生长开花结果的时候,不应当去砍伐;鱼鳖怀孕产卵的时候,不应当去捕捞。这样,林木鱼鳖就得以生长繁殖,而人们也就有了吃用不尽的鱼鳖林木。

(选自楼宇烈《儒家思想与官僚文化》,有删改)

12、下列关于“为政在人”的说法,符合本文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为政在人是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即治国理政的核心是选好治国理政之人。

B.为了更好的为政,儒家推重“尚贤使能”,选人不要私亲或避仇,而是唯德才是举。

C.为政要养民,只要商朝统治者让百姓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就可以长久地保住天下了。

D.要富民就要节用,即提倡全民按礼制制度来开支;不仅要节约开支,还要节制性开发自然资源。

E.为政在人的理念提倡立君为民,执政为民,为民服务,而且,人才也要时时接受教育。

13、下列说法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思想认为好的管理者不能杀民,要按前人之法管好百姓。

B.有德有才的人是法的本原,若不择人执法,法也就形同虚设。

C.法制必须建立在礼制的基础之上,法治与人治本质是一致的。

D.黄宗羲认为君臣、上下级是师友关系,人民与官员是主仆关系。

14、请概括文中提到的富民措施。(4分)

第四篇:《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阅读答案》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有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形骸放浪、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事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阅读答案】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阅读答案。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
  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正是这种超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的具体展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在那时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士人通过自身在乱世中真实而坚定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感染力,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一方面,魏晋风度造就了中国文人清高的气质与清醒的思辨;另一方面,它为后世处于低谷困境的文人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的慰藉与平静,并得以发展为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用以追求人本质的回归、精神的解放和个性价值的真正体现。
1.下面对“魏晋风度”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名士用言行、诗文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放旷、真率与智慧。【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阅读答案】文章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阅读答案出自break-word;">B.以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表现出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
C.超越形的束缚,品味玄趣,生发了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
D.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造就了文人自古至今清高的气质和清醒的思辨。
2.以下不是“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的一项是()
A.魏晋乱世,文人思治,他们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
B.魏晋文人清醒认识现实,怀才不遇,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
C.魏晋名士放浪形骸,追求个性,寄情山水,醉心文学艺术。
D.魏晋时期的文人酷爱老庄,以玄学作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源泉。

3.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的觉醒”促进了当时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的形成,这是魏晋风度的突出表现。
B.魏晋士人厌倦了社会的动荡,对黑暗政治不满,只好转而研究老庄之学,借此麻痹自己。
C.玄学是魏晋名士的精神支柱,他们以此来关照自我,探寻苦难社会中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D.魏晋风度以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使后世落魄的文人知识分子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

答案

1.DD选项中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的是魏晋士人的气魄和感染力,而非魏晋风度);
2.CC选项是魏晋风度的具体表现,而非形成原因);
3.CA选项中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不是由人的觉醒促进的,而是人的觉醒的表现;B选项属于强加因果,从第2段可知,魏晋文人名士内心大都崇尚老庄之学。D选项原文为追求精神解放,而非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

"

第五篇:《中国形象与西方现代文化逻辑 阅读答案》

中国形象与西方现代文化逻辑

当代西方艺术与视觉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具有一种强烈的互文关系,它们既创造了西方大众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又表现了西方大众期待并感受到的中国形象。既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观察和了解,也是他们自身欲望的投射。比如埃洛作品的图像来源非常广泛,他把时尚杂志上的模特面孔和照相机镜头、轿车的零件结合在一起,或将美国喜剧和中国、俄罗斯、古巴的宣传画,还有欧洲经典绘画的大师作品、科学杂志、商业广告放在一起,造成了视觉上的冲突、时间与空间的兼并。中国文化背景,此刻成为构建抽象艺术文脉中的文化他者,成为西方抽象艺术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和自我书写的镜像。西方抽象艺术在东方文化背景中,确认了自身。

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的表述,它不一定是反映了中国的现实,也不是关于当代中国的客观知识,其自身就构成或创造着意义,这些意义可能与中国有关,是对现实的中国的某种认识,或是对中西关系的焦虑或期望;也可能与中国无关,基本上是西方艺术和视觉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以埃洛的拼贴为例,他所撷取的图像虽然来自于中国,其潜在动机及其拼贴的意象结构,却是西方的文化程式。

探讨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的要点,不在于这些形象的真实或失实的问题,而是要探究在西方当代艺术中中国形象的塑造者的文化认同及其所属的社会文化对中国的看法与态度。他们在什么知识领域或世界观念秩序中塑造中国形象?他们与中国构成了哪种和什么样的想象的文化关系?他们如何在中国形象中确认自身的文化身份?中国形象的塑造,虽然包含着不同塑造者的想象和欲望投射,但又不是与社会现实无关的纯粹想象,社会基础内在地影响着形象塑造者的视角,左右着对待他者的态度和评价。

作为一种知识或想象体系,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生成和传播,首先与观看者和塑造者的身份和先见有关,比如埃洛对中国图像的运用。其次,也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基础相关,包括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化实力。最后,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生成和传播,也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关。总之,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一种参与了西方当代文化实践的话语力量。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一个内涵深广的研究课题。

1.下列关于中国形象与当代西方艺术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是一种强烈的互文关系,既创造了西方大众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又表现了西方大众期待并感受到的中国形象。【中国形象与西方现代文化逻辑 阅读答案】中国形象与西方现代文化逻辑 阅读答案

B.既反映了西方艺术对中国的认识、观察和了解,也是西方艺术自身欲望的投射。

C.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的表述,它一定不是反映了中国的现实,也不是关于当代中国的客观知识。

D.中国形象成为了西方艺术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和自我书写的镜像。

2.下列关于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传播因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包含着不同塑造者的想象和欲望投射,塑造者在中国形象中确认自身的文化身份,所以他们纯粹靠想象塑造中国形象,与其他无关。

B.因为观看者和塑造者所拥有的经验世界、知识体系等,决定着他在观看和塑造中国形象时的所持有立场、观点、态度和价值判断,所以与他们的身份和先见有关。

C.社会基础内在地影响着形象塑造者的视角,左右着对待他者的态度和评价,所以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基础相关。

D.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基础,包括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化实力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关。

3.下列关于西方艺术塑造者选择中国形象遵循的原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与西方文化有强烈冲突或对照关系。

B.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含有西方艺术和视觉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

C.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能反映东西方艺术家的文化认同。

D.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能反映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

中国形象与西方现代文化逻辑

当代西方艺术与视觉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具有一种强烈的互文关系,它们既创造了西方大众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又表现了西方大众期待并感受到的中国形象。既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观察和了解,也是他们自身欲望的投射。比如埃洛作品的图像来源非常广泛,他把时尚杂志上的模特面孔和照相机镜头、轿车的零件结合在一起,或将美国喜剧和中国、俄罗斯、古巴的宣传画,还有欧洲经典绘画的大师作品、科学杂志、商业广告放在一起,造成了视觉上的冲突、时间与空间的兼并。中国文化背景,此刻成为构建抽象艺术文脉中的文化他者,成为西方抽象艺术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和自我书写的镜像。【中国形象与西方现代文化逻辑 阅读答案文章中国形象与西方现代文化逻辑 阅读答案出自)(3分)

A.包含着不同塑造者的想象和欲望投射,塑造者在中国形象中确认自身的文化身份,所以他们纯粹靠想象塑造中国形象,与其他无关。

B.因为观看者和塑造者所拥有的经验世界、知识体系等,决定着他在观看和塑造中国形象时的所持有立场、观点、态度和价值判断,所以与他们的身份和先见有关。

C.社会基础内在地影响着形象塑造者的视角,左右着对待他者的态度和评价,所以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基础相关。

D.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基础,包括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化实力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关。

3.下列关于西方艺术塑造者选择中国形象遵循的原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与西方文化有强烈冲突或对照关系。

B.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含有西方艺术和视觉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中国形象与西方现代文化逻辑 阅读答案】阅读答案2.A  3.C

"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40159/

推荐访问:儒家治国理念 儒家的为政理念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