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乡土文学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近代化是紧密相关的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6-29 10:41:1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第一篇:《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语文)》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忧乡土文学的发展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近代化是紧密相关的。从世界文学发展历史看,乡土文学的兴起是与社会转型相切合的。首先,在本国农耕经济下,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农民男耕女织进行生产劳作,久而久之,心中便多了几分乡土情思,他们怀着对家乡故土的爱而“不远游”于别地。其次,随着清王朝的腐朽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封建社会过渡成两半社会,无数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他方。身在他乡,心却扎根于故乡,他们不免会有“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感怀。在此方面,近代文人谭嗣同在《有感一章》中写到: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春愁”愁的是什么?愁的是故土难离而不得不离,词中足以流露出诗人忧思故土悲愤难抑的爱国之情。再次,乡土文学的发展与变化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村庄不断萎缩,平川的人向城市流动,不少山村正在逐步消失。许多年过后,他们深感心中的缺失,多年未回故土,他们只好写点文章作品来追忆农土生活,缅怀过去。从这方面看,现代都市文明和进步思想进一步促进了乡土文学的发展。

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在小说《故乡》中,““我”回到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情节安排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农民生活现实及人性的变化。在《中国新文学·小说二集导言》中鲁迅对乡土文学作出了简略阐述,虽未明确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但也隐露了以描写农村生活来抒发淡淡的乡愁的写作目的。 欧美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发展以来,一些思想家和文学家提倡人生自由,面对现实,正式人生。他们在文学作品上以“现实主义”真实反映社会状况,对人民大众的不幸遭遇表现了人道主义同情,由此衍生“为人生”的主张,而在中国五四运动以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组织并提倡文学应该反应社会与服务人生。而乡土文学正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影响下发展出现的。

任何形式的文学,从来没有主宾、贵贱之分,只有质的优劣;文学也从来不歧视它生长的环境,所有人类生存的地方,所有生长苦难和希望的地方,都是产生文学的沃土。乡土文学作品中传达的爱憎与哀乐使身处都市喧嚣的人们重新拾得那份纯真天然并带着浓浓乡土之气的人之本性,使他们摘下了时刻保持警惕的冷漠与隔阂的面具。中国人口的多数依然是农民,这就是乡土文学和农民作家存在的理由,仅此已经足够。

(节选自《浅谈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李欣荣,有删改)

1.有关“乡土文学”的阐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和社会条件息息相关。随着封建社会向两半社会的过渡与转移,乡土文学慢慢萌芽兴起。

B.文化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萌发的乡土情怀进一步催生和发展了乡土文学。

C.心里有着浓郁乡土情怀的文人只好写点文章作品来追忆农土生活,缅怀过去。现代都市文明的发展下的乡土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学史的发展。

D.《有感一章》愁的是故土难离而不得不离,词中足以流露出诗人忧思故土悲愤难抑的爱国之情。

2.联系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可以说是乡土文学的领头羊。《中国新文学·小说二集导言》中鲁迅对乡土文学作出了简略阐述并隐约明确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

B.乡土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现代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文学的发展与变化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

C.作者举出谭嗣同主要是为了印证乡土文学的发展离不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村庄不断萎缩,平川的人向城市流动,不少山村正在逐步消失。

D.文化是个复杂体,它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文化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如乡土文化。

3.结合全文,下列观点中,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文学所具有的传承情怀、表现人文的特点将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及农村的空心化消失殆尽。

B.由于近十年来中国乡村的“空心化”和乡村文明的崩溃,乡土文学正逐渐消失。都市化进程的过快发展让许多作家来不及反应,城市文学正处在过渡期。

C.乡土文学终有一天会消失的,消失过程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我并不认为乡土文学很快就会消失,因为中国有它的复杂性。

D.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乡土社会的嬗变,乡土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乡土文学作家和优秀乡土小说作品,承前启后,独具时代魅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日:“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臵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果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果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果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 )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分)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九日登梓州城①

杜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注】①诗题一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张均”。

8.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第三联“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5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分析,(6分)【忧乡土文学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近代化是紧密相关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 是“____,____。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 。”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活珠子

胡也频

大约十二个少年和中年的泥水匠,在初秋的太阳刚刚偏西时候,一个两个的,说说笑笑,陆续向一家还不曾竣工的新盖的屋子低下头,挨进那竹篱笆矮矮的小门去。

虽说他们不停地继续着各自的工作,但也一面做工一面说笑,并且高声向隔在远处的同伙交谈。在这时,用白色的细石灰去涂抹墙壁的陈老三,忽然想起了什么故事似的,刷灰刀突然停止在墙上,刀上那润湿的白石灰便软软一大团落了下来。 “怎么的?”

站在他身边和他极其相好的伙友九尾蛇,便望他说。

“我在想„„”陈老三回答。他的眼睛又很奸滑地看着九尾蛇,像嘲笑似的。

“想什么?我不知道呀!”

“我是想——”陈老三接着说,低声地。“想起扁头王——就是那个扁脑壳,鸭子的脑壳,——却料不到还希奇哩,今天那个白云山游方的老道士,不是说那个脑壳里面有一颗活珠子么?假使得了这颗活珠子,不是说,在人间会富贵,想什么就是什么,并且愿意修道,成神仙也行么?„„我的心里就是盘算着这个。”

九尾蛇是一个富有而且惯于歪邪思想的人。“不要想,干脆你把它拿来就是了。”他坦然说,神色一点也不介意。

然而陈老三却惊诧起来,怀疑地瞧着他,迟了半响才断断续续地说:

第二篇:《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度普宁一中高二级语文科

第一次月考试题卷

出题人:李纯玉 审题人:王银城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忧乡土文学的发展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近代化是紧密相关的。从世界文学发展历史看,乡土文学的兴起是与社会

转型相切合的。首先,在本国农耕经济下,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农民男耕女织进行生产劳作,久而久之,心中便多了几分乡土情思,他们怀着对家乡故土的爱而“不远游”于别地。其次,随着清王朝的腐朽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封建社会过渡成两半社会,无数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他方。身在他乡,心却扎根于故乡,他们不免会有“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感怀。在此方面,近代文人谭嗣同在《有感一章》中写到: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春愁”愁的是什么?愁的是故土难离而不得不离,词中足以流露出诗人忧思故土悲愤难抑的爱国之情。再次,乡土文学的发展与变化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村庄不断萎缩,平川的人向城市流动,不少山村正在逐步消失。许多年过后,他们深感心中的缺失,多年未回故土,他们只好写点文章作品来追忆农土生活,缅怀过去。从这方面看,现代都市文明和进步思想进一步促进了乡土文学的发展。

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在小说《故乡》中,““我”回到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情节安排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农民生活现实及人性的变化。在《中国新文学〃小说二集导言》中鲁迅对乡土文学作出了简略阐述,虽未明确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但也隐露了以描写农村生活来抒发淡淡的乡愁的写作目的。

欧美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发展以来,一些思想家和文学家提倡人生自由,面对现实,正视人生。他们在文学作品上以“现实主义”真实反映社会状况,对人民大众的不幸遭遇表现了人道主义同情,由此衍生“为人生”的主张,而在中国五四运动以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组织并提倡文学应该反应社会与服务人生。而乡土文学正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影响下发展出现的。 任何形式的文学,从来没有主宾、贵贱之分,只有质的优劣;文学也从来不歧视它生长的环境,所有人类生存的地方,所有生长苦难和希望的地方,都是产生文学的沃土。乡土文学作品中传达的爱憎与哀乐使身处都市喧嚣的人们重新拾得那份纯真天然并带着浓浓乡土之气的人之本性,使他们摘下了时刻保持警惕的冷漠与隔阂的面具。中国人口的多数依然是农民,这就是乡土文学和农民作家存在的理由,仅此已经足够。 (节选自《浅谈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李欣荣,有删改)

1.有关“乡土文学”的阐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和社会条件息息相关。随着封建社会向两半社会的过渡与转移,乡土文学

慢慢萌芽兴起。

B.文化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萌发的乡土情怀进一步催生和发展了乡

土文学。

C.心里有着浓郁乡土情怀的文人只好写点文章作品来追忆农土生活,缅怀过去。现代都市文明的发

展下的乡土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学史的发展。

D.《有感一章》愁的是故土难离而不得不离,词中足以流露出诗人忧思故土悲愤难抑的爱国之情。

2.联系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可以说是乡土文学的领头羊。《中国新文学·小说二集导言》中鲁迅对乡土文学作出了简略

阐述并隐约明确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

B.乡土文学的发展与变化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

C.作者举出谭嗣同主要是为了印证乡土文学的发展离不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

入城市。村庄不断萎缩,平川的人向城市流动,不少山村正在逐步消失。

D.文化是个复杂体,它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文化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如乡

土文化。

3.结合全文,下列观点中,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文学所具有的传承情怀、表现人文的特点将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及农村的空心化消失殆尽。

B.由于近十年来中国乡村的“空心化”和乡村文明的崩溃,乡土文学正逐渐消失。都市化进程的过

快发展让许多作家来不及反应,城市文学正处在过渡期。

C.乡土文学终有一天会消失的,消失过程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我并不认为乡土文学很

快就会消失,因为中国有它的复杂性。

D.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乡土社会的嬗变,乡土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涌

现出一大批优秀乡土文学作家和优秀乡土小说作品,承前启后,独具时代魅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耶律仁先,魁伟爽秀,有智略,补授护卫。帝与论政,才之。仁先以不世遇,言无所隐,升北

院枢密副使。时宋请增岁币银绢以偿十县地产,仁先与刘六符使宋,仍议书“贡”。宋难之。仁先曰:..

“”宋无词以对。乃定议增银、

绢十万两、匹,仍称“贡”。后知北院枢密使,迁东京留守。

女真恃险,侵略不止,仁先乞开山通道以控制之,边民安业。复为北院大王,民欢迎数百里,

如见父兄。时北、南院枢密官涅鲁古等忌之,请以仁先为西北路招讨使。耶律乙辛奏曰:“仁先旧臣,

德冠一时,不宜补外。” ..

上猎太子山,耶律良奏重元谋逆,帝召仁先语之。仁先曰:“此曹凶狠,臣固疑之久矣。”帝趣

仁先捕之。仁先曰:“陛下宜谨为之备!”未及介马,重元犯帷宫。帝欲幸北、南院,仁先曰:“陛...

下若舍扈从而行,贼必蹑其后;且北、南大王心未可知。”仁先子挞不也曰圣意岂可违乎仁先怒击其

首帝悟悉委仁先以讨贼事乃环车为营拆行马作兵仗率官属近侍三十余骑阵柢枑外。及交战,贼众多

降。涅鲁古中矢坠马,擒之,重元被伤而退。仁先以五院部萧塔剌所居最近,亟召之,分遣人集诸

②①

军。黎明,重元率奚人二千犯行宫,萧塔剌兵适至。仁先料贼势不能久,俟其气沮攻之。乃背营而

阵,乘便奋击,贼众奔溃,追杀二十余里,重元与数骑遁去。 与耶律乙辛共知北院枢密事。乙辛侍宠不法,仁先抑之,由是见忌,出为南京留守。阻卜塔里

干叛命,仁先为西北路招讨使,赐鹰纽印及剑。上谕曰:“卿去朝廷远,每俟奏行,恐失机会,可便

宜从事。”仁先严斥候,扼敌冲,怀柔服从,庶事整饬。塔里干复来寇,仁先逆击,追杀八十余里。 (节选自《辽史·耶律仁先》)

注:①介马:给战马披甲。②柢枑(dǐ hù):古代官衙或军营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先子挞不也曰/圣意岂可违乎仁先/怒击其首/帝悟/悉委仁先/以讨贼事乃环车为营/拆行马

作兵仗/率官属近侍三十余骑/阵柢枑外

B.仁先子挞不也曰/圣意岂可违乎/仁先怒/击其首/帝悟/悉委仁先以讨贼事/乃环车为营/拆行马

作兵仗/率官属近侍三十余骑阵柢枑外

C.仁先子挞不也曰/圣意岂可违乎/仁先怒击其首/帝悟悉/委仁先以讨贼事/乃环车/为营拆行马/

作兵仗/率官属近侍三十余骑阵柢枑外

D.仁先子挞不也曰/圣意岂可违乎仁先/怒击其首/帝悟悉/委仁先以讨贼事/乃环车为营拆行马/

作兵仗/率官属近侍/三十余骑阵柢枑外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岁币,文中指北宋朝廷每年向辽国输纳的钱物。

B.补外,指古代地方官员转调其他地方任职。

C.帷宫,古代帝王出行时以帷幕布置成的行宫。

D.幸,旧指皇帝亲临,即封建帝王到达某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耶律仁先不辱使命。与刘六符出使宋朝,据理力争,义正辞严,让宋朝政府官员无言以对,

议定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仍旧称“贡”。

B.耶律仁先受百姓拥戴。曾开挖山地疏通道路来控制女真的侵犯,使边疆百姓安居乐业。再度

担任北院大王时,百姓走到几百里外欢迎他。

C.耶律仁先智勇双全。耶律重元围攻皇上,耶律仁先谏言皇上应亲自率领侍卫应战,并召见五

院部萧塔剌,派人召集各军,最终打退了叛军。

D.耶律仁先深受皇帝信任。耶律仁先担任西北路招讨使讨伐阻卜塔里干,皇帝特地赏赐鹰纽印

及尚方剑,赋予他处理政务先行后奏的权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曩者石晋报得本朝,割地以献,周人攘而取之,是非利害,灼然可见。(5分)

(2)乙辛侍宠不法,仁先抑之,由是见忌,出为南京留守。(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11分)

螺川早发 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 螺川: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

8.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作者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

9.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5分)

(1)杜牧《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 , ” 。

(2)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周梦蝶、杜鹃悲啼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名句是“ , ”。

(3)在《陈情表》中,作者以乌鸟反哺作比喻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好的作品

何一飞

(1)县文联作家蒋单嘴上经常挂着一句话:我笔下都是高洁之士。这倒不是他吹的,他写的大多是医家、书家、藏家系列小说,笔下人物都有高士之意,作品在省内外很受好评。

(2)蒋单本人也是个高士。别看他是个作家,却长得五大三粗,满面油光,有水镇人喊他屠夫。他呵呵地认了,完全没有被作践的样子。他确实做过屠夫,上世纪70年代初知青回城后,先是在肥得流油的县肉食水产公司系条油油的裙子卖肉。据说手上功夫甚是了得,卖肉不用秤,全凭手感。但他摸惯了杀猪刀的手硬是喜欢上了码字儿,并且写得小有名气。80年代初,县里成立文联,就把他调了过来。那时肉食水产公司这个单位肥得不得了,文联却是清贫单位,人家笑他米箩跳到糠箩,他就笑笑。后来肉食水产公司倒了,人家说他有眼光,他也只是笑笑。

(3)蒋单喜欢交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也肯帮忙。搞运输的刘老板加盟某大品牌家具公司,新开了一家家具城,要挂一副对联,上联取自品牌公司的企业宗旨:以人为本,构建绿色社会;上联弄好了,却没有对得上的下联,找了许多写手也没有合适的,最后找到了蒋单。怎么弄个这样的上联?蒋单问,言下之意这上联不咋的。他不待刘老板回答,自己泡了杯茶,顺着浓浓的热气喝了一大口,放下杯子说,有了,下联是:让爱做主,营造温馨世界。水镇人都说这是绝对,而且极适合家具城用,把个刘老板喜得拿了两条蓝芙蓉王烟来答谢。蒋单没收,说刘老板要是方便的话,以后文联搞文学讲习班你来个小赞助吧。

(4)县里招商引资,引进了大老板张董事长在县里建一个大型电子厂,总投资三千万,前期投入一千万。张董事长来签约那天,给县领导提了个要求,要在水镇找个作家给他的老爷爷也就是他父亲的爷爷写个传记。光绪年间他父亲的爷爷在水镇做过县令,勤政为民,爱民若子,后来累死在任上。这样一个小要求,县领导满口答应,说这书安排我们县里在全省有名的作家蒋单来写。

(5)蒋单本来在写一个长篇,但还是爽快地应了下来。招商工作是县里大事,自己虽是一介文人,也有义不客辞的责任。何况县领导一再强调,这也是县里交给他他的一件政治任务。

(6)张董事长特意在水镇最大的酒楼设宴款待蒋单,为了显示高规格,还请了县领导作陪,陪酒的是演出团几个时尚妖艳年轻貌美的女演员。席间,张董事长说,蒋先生要不到我公司来,做个策划总监,月薪五位数怎样?蒋单淡然笑笑,说谢谢张董事长抬爱,我这辈子怕是放不下这支笔啦。

(7)张董事长说是要蒋单写,其实只是要他修改润色、署个名而已。张董事长自已带来了一部已写就的传记,交给蒋单,说仅供你参考,希望蒋先生能在两个月内完成,我给你两万元酬金。张董事长说完,从他精致的皮包里拿出了一沓崭新的钞票。蒋单接过书稿,却不接那钱,双手抱拳对大家作个揖,说张董事长慢喝,我不胜酒力先走一步。说毕,迈开腾腾大步走了。

(8)过了五天,蒋单却把书稿退给了张董事长,说这书他写不了,也不能写。张董事长以为蒋单嫌钱少,叫秘书从财务室拿来5万元钱,啪地一声砸在蒋单面前。先给你5万,张董事长说,写完再给你5万,蒋先生总该满意了吧?蒋单像是被羞辱了一般,屠夫性格就出来了,拿起钱径往张董事长身上砸去,愤然说道,我这一生,何曾被这劳什子累过。

(9)蒋单曾私下对朋友说,这个张董事长怕不是地道人,可能是来圈钱的。这话叫蒋单说准了,后来张董事长果真骗了县里一千多万的扶贫款跑了,只给县里留下了一块价值几十万的烂厂房。这是题外话。

(10)张董事长把这事告到了县领导那里。县领导一个电话把蒋单叫了过来,狠狠批评了蒋单一顿,说他得罪的不是一个老板,而是得罪了县里的财神爷,得罪了全县干部群众。然后又许诺说,县里正在调整干部,只要把书写好,可以把他讽到文化局当局长。

(11)蒋单拒绝了。他说,我查阅了县志,张董事长的老爷爷是水镇县史上最大的贪官,当时水镇人送他四字:天高三尺。意指他搜括民脂民膏掘地三尺。他也不是累死任上的,而是被暴怒的饥民打死,这些县志上记载得清清楚楚。

(12)领导说,你不要管这些,把书写好,把这老板给我留住就行了。他老爷爷贪不贪,现在有几个水镇人知道?就是这书出来了,有几个水镇人会看。张董事长不过是拿回老家炫耀炫耀。

(13)蒋单说,我不能写这书,我一生极恨贪官,如玉之笔岂能黑白历史,为贪官作传。

(14)领导火了,把桌子一拍,你不写这书,明天我就下你的岗。

(15)蒋单二话不说,从领导宽大的办会桌上扯过纸笔,当即打了辞职报告,一撇一捺,刚刚正正,力透纸背。最后将笔一扔,昂然说道,水镇也不会有人写这书,谁写我都不放过。

(16)水镇人没看过蒋单的辞职报告,但他们都认为蒋单的辞职报告应该是他写得最好的作品。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结局水镇人认为辞职报告就是蒋单最好的作品,更突显了深刻的主题。

B.蒋单原本在肥的流油的县肉食水产公司卖肉,而后却调入了清贫的县文联,后来肉食水产公司倒了,这说明他很有眼光。

C.帮刘老板的家私城对出了下联,虽拒绝了答谢,却希望刘老板以后可以给文联提供赞助,这说明蒋单结交朋友是有目的性的。

D.张董事长要给自己当过县令的爷爷写传记,起初蒋单很爽快的答应了,这是因为他认为帮助县里招商引资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

E.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文中第(2)段多次写蒋单的“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第三篇:《山西省八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

2016山西省八校联考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试 题 部 分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忧乡土文学的发展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近代化是紧密相关的。从世界文学发展历史看,乡土文学的兴起是与社会转型相切合的。首先,在本国农耕经济下,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农民男耕女织进行生产劳作,久而久之,心中便多了几分乡土情思,他们怀着对家乡故土的爱而“不远游”于别地。其次,随着清王朝的腐朽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封建社会过渡成两半社会,无数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他方。身在他乡,心却扎根于故乡,他们不免会有“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感怀。在此方面,近代文人谭嗣同在《有感一章》中写到: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春愁”愁的是什么?愁的是故土难离而不得不离,词中足以流露出诗人忧思故土悲愤难抑的爱国之情。再次,乡土文学的发展与变化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村庄不断萎缩,平川的人向城市流动,不少山村正在逐步消失。许多年过后,他们深感心中的缺失,多年未回故土,他们只好写点文章作品来追忆农土生活,缅怀过去。从这方面看,现代都市文明和进步思想进一步促进了乡土文学的发展。

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在小说《故乡》中,““我”回到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情节安排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农民生活现实及人性的变化。在《中国新文学·小说二集导言》中鲁迅对乡土文学作出了简略阐述,虽未明确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但也隐露了以描写农村生活来抒发淡淡的乡愁的写作目的。

欧美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发展以来,一些思想家和文学家提倡人生自由,面对现实,正式人生。他们在文学作品上以“现实主义”真实反映社会状况,对人民大众的不幸遭遇表现了人道主义同情,由此衍生“为人生”的主张,而在中国五四运动以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组织并提倡文学应该反应社会与服务人生。而乡土文学正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影响下发展出现的。

任何形式的文学,从来没有主宾、贵贱之分,只有质的优劣;文学也从来不歧视它生长的环境,所有人类生存的地方,所有生长苦难和希望的地方,都是产生文学的沃土。乡土文学作品中传达的爱憎与哀乐使身处都市喧嚣的人们重新拾得那份纯真天然并带着浓浓乡土之气的人之本性,使他们摘下了时刻保持警惕的冷漠与隔阂的面具。中国人口的多数依然是农民,这就是乡土文学和农民作家存在的理由,仅此已经足够。

(节选自《浅谈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李欣荣,有删改)【忧乡土文学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近代化是紧密相关的】

1.有关“乡土文学”的阐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和社会条件息息相关。随着封建社会向两半社会的过渡与转移,乡土文学慢慢萌芽兴起。

B.文化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萌发的乡土情怀进一步催生和发展了乡土文学。

C.心里有着浓郁乡土情怀的文人只好写点文章作品来追忆农土生活,缅怀过去。现代都市文明的发展下的乡土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学史的发展。

D.《有感一章》愁的是故土难离而不得不离,词中足以流露出诗人忧思故土悲愤难抑的爱国之情。

2.联系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可以说是乡土文学的领头羊。《中国新文学·小说二集导言》中鲁迅对乡土文学作出了简略阐述并隐约明确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

B.乡土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现代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文学的发展与变化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

C.作者举出谭嗣同主要是为了印证乡土文学的发展离不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村庄不断萎缩,平川的人向城市流动,不少山村正在逐步消失。

D.文化是个复杂体,它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文化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如乡土文化。

3.结合全文,下列观点中,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文学所具有的传承情怀、表现人文的特点将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及农村的空心化消失殆尽。

B.由于近十年来中国乡村的“空心化”和乡村文明的崩溃,乡土文学正逐渐消失。都市化进程的过快发展让许多作家来不及反应,城市文学正处在过渡期。

C.乡土文学终有一天会消失的,消失过程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我并不认为乡土【忧乡土文学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近代化是紧密相关的】

文学很快就会消失,因为中国有它的复杂性。

D.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乡土社会的嬗变,乡土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乡土文学作家和优秀乡土小说作品,承前启后,独具时代魅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日:“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臵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果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果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果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 )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分)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九日登梓州城①

杜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注】①诗题一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张均”。

8.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第三联“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5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分析,(6分)

【忧乡土文学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近代化是紧密相关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 是“____,____。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 。”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活珠子

胡也频

大约十二个少年和中年的泥水匠,在初秋的太阳刚刚偏西时候,一个两个的,说说笑笑,陆续向一家还不曾竣工的新盖的屋子低下头,挨进那竹篱笆矮矮的小门去。

虽说他们不停地继续着各自的工作,但也一面做工一面说笑,并且高声向隔在远处的同伙交谈。在这时,用白色的细石灰去涂抹墙壁的陈老三,忽然想起了什么故事似的,刷灰刀突然停止在墙上,刀上那润湿的白石灰便软软一大团落了下来。 “怎么的?”

第四篇:《2016甘肃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忧乡土文学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近代化是紧密相关的】

2016甘肃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

本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忧乡土文学的发展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近代化是紧密相关的。从世界文学发展历史看,乡土文学的兴起是与社会转型相切合的。首先,在本国农耕经济下,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农民男耕女织进行生产劳作,久而久之,心中便多了几分乡土情思,他们怀着对家乡故土的爱而“不远游”于别地。其次,随着清王朝的腐朽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封建社会过渡成两半社会,无数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他方。身在他乡,心却扎根于故乡,他们不免会有“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感怀。在此方面,近代文人谭嗣同在《有感一章》中写到: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春愁”愁的是什么?愁的是故土难离而不得不离,词中足以流露出诗人忧思故土悲愤难抑的爱国之情。再次,乡土文学的发展与变化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村庄不断萎缩,平川的人向城市流动,不少山村正在逐步消失。许多年过后,他们深感心中的缺失,多年未回故土,他们只好写点文章作品来追忆农土生活,缅怀过去。从这方面看,现代都市文明和进步思想进一步促进了乡土文学的发展。

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在小说《故乡》中,““我”回到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情节安排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农民生活现实及人性的变化。在《中国新文学〃小说二集导言》中鲁迅对乡土文学作出了简略阐述,虽未明确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但也隐露了以描写农村生活来抒发淡淡的乡愁的写作目的。

欧美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发展以来,一些思想家和文学家提倡人生自由,面对现实,正式人生。他们在文学作品上以“现实主义”真实反映社会状况,对人民大众的不幸遭遇表现了人道主义同情,由此衍生“为人生”的主张,而在中国五四运动以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组织并提倡文学应该反应社会与服务人生。而乡土文学正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影响下发展出现的。

【忧乡土文学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近代化是紧密相关的】

任何形式的文学,从来没有主宾、贵贱之分,只有质的优劣;文学也从来不歧视它生长的环境,所有人类生存的地方,所有生长苦难和希望的地方,都是产生文学的沃土。乡土文学作品中传达的爱憎与哀乐使身处都市喧嚣的人们重新拾得那份纯真天然并带着浓浓乡土之气的人之本性,使他们摘下了时刻保持警惕的冷漠与隔阂的面具。中国人口的多数依然是农民,这就是乡土文学和农民作家存在的理由,仅此已经足够。 (节选自《浅谈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李欣荣,有删改)

1.有关“乡土文学”的阐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和社会条件息息相关。随着封建社会向两半社会的过渡与转移,乡土文学慢慢萌芽兴起。

B.文化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萌发的乡土情怀进一步催生和发展了乡土文学。

C.心里有着浓郁乡土情怀的文人只好写点文章作品来追忆农土生活,缅怀过去。现代都市文

明的发展下的乡土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学史的发展。

D.《有感一章》愁的是故土难离而不得不离,词中足以流露出诗人忧思故土悲愤难抑的爱国之情。

答案:C;C项以偏概全,文章只是说“从这方面讲”现代文明促进了乡土文学的发展。

2.联系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可以说是乡土文学的领头羊。《中国新文学·小说二集导言》中鲁迅对乡土文学作出了简略阐述并隐约明确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

B.乡土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现代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文学的发展与变化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

C.作者举出谭嗣同主要是为了印证乡土文学的发展离不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村庄不断萎缩,平川的人向城市流动,不少山村正在逐步消失。

D.文化是个复杂体,它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文化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如乡土文化。

答案:C,作者举例是为了证明乡土文学的发展与“身在他乡,心却扎根故乡”的乡土情怀有关,所以C项错误。

3.结合全文,下列观点中,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文学所具有的传承情怀、表现人文的特点将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及农村的空心化消失殆尽。

B.由于近十年来中国乡村的“空心化”和乡村文明的崩溃,乡土文学正逐渐消失。都市化进程的过快发展让许多作家来不及反应,城市文学正处在过渡期。

C.乡土文学终有一天会消失的,消失过程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我并不认为乡土文学很快就会消失,因为中国有它的复杂性。

D.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乡土社会的嬗变,乡土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乡土文学作家和优秀乡土小说作品,承前启后,独具时代魅力。 答案:A,任何文化只要它来过,就必定会影响人,即使消失了,但也会有它独特的印记,不可能消失殆尽。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4-7小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①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后翻州举茂才②,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

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在南十余年,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

(选自《三国志·虞翻传》有删改)

【注】①衰:cuī,(穿着)丧服。②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 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B. 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C. 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D. 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虞翻为官忠心尽职。孙策大兵到时,他做为王朗的功曹,不顾丧父打击,穿着丧服去到郡府门前。

B、虞翻敢于直谏。他曾多次犯颜进谏规劝孙权,令孙权不悦,因此常被人诽谤。他还劝谏率领大军西上伐蜀的吕蒙,不要在南郡城外沙地上娱乐庆贺,应迅速入城。

C、虞翻不畏孙权。做了吴王的孙权亲自给虞翻斟酒,虞翻不领情。孙权非常愤怒,想杀死他,多亏刘基劝说孙权,虞翻才免于被杀。

D、虞翻天性疏朗耿直。孙权与张昭谈到神仙,虞翻说世上没有仙人,那些都是死人,孙权积压的怒气已不是一时,于是就把虞翻流放到交州。

6.下列对古代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功曹,官名。汉代郡守有功曹史、县有主吏,功曹史简称功曹、主吏即为功曹。除掌人事外,得以参预一郡或县的政务。

B.东汉名将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C.《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D.古代帝王去世称为驾崩、大薨、山陵崩、大行,而一般人则称为卒、殁。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分)

(2)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5分)

答案4. C 5. B,“令孙权不悦,因此常被人诽谤。”表述错误。原文“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 6.C,《国语》是国别体。【忧乡土文学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近代化是紧密相关的】

7(1)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是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还要告辞什么呢?

(2)大王亲自实行道德仁义,想和尧、舜相媲美,怎么能去类比曹操呢? 参考译文:

虞翻字仲翔,会稽郡余姚人,会稽太守王朗任命他为功曹。孙策征讨会稽时,虞翻正逢父亲的丧期,穿着丧服来到郡府门前,王朗想出来迎接他,(虞翻)于是脱下丧服进去拜见,劝王朗避开孙策。王朗没有采用他的建议,迎战孙策而遭到失败,漂海逃跑。虞翻追随保护王朗,逃到东部候官县,候官县县长关闭城门不让他们进去,虞翻前去劝说,才被接纳。王朗对虞翻说:“您家里有老母,可以回去了。”虞翻回到会稽以后,孙策又任命他为功曹,用朋友的礼节来对待他,亲自到虞翻家中去拜访。

虞翻出任富春县县令。孙策去世时,县中诸多地位较高官员都想去奔丧。虞翻说:“我担心邻县山民或许会有奸贼作乱,我们远远地放弃城郭,必然会招致不测。”于是他留在城中,穿上丧服守丧。其他各县都仿效这种做法,因此都平安无事。后来虞翻被所在州府推举为秀才,汉朝廷召他为侍御史,曹操当了司空,征召他去做官,他都不去任职。

孙权任命虞翻为骑都尉。虞翻多次冒犯孙权的尊严,进谏规劝,孙权不高兴,加之他的秉性格不合群,常被人毁谤,获罪被流放丹杨泾县。吕蒙计划攻取关羽,佯称有病而回到了建业,因为虞翻兼通医术,请求让虞翻跟随自己,也是想通过这个机会使虞翻得以解脱。后来吕蒙率领大军西上代蜀,南郡太守麋芳打开城门出来投降。吕蒙没有进占郡治城邑据守,却在城外沙地上娱乐庆贺,虞翻对吕蒙说:“如今真诚投降的只有麋将军一人,城里的人怎能都相信,为什么不迅速进去掌控这座城池呢(管龠古有“锁匙”“钥匙”之义)?”吕蒙当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当时城里有埋伏袭击的阴谋,依靠虞翻的建议,阴谋才没有得逞。 孙权做了吴王后,在一次欢宴将要结束时,他亲自起身劝饮斟酒,虞翻趴在地上假装醉酒,不端起酒杯。孙权离开后,他又起身坐好。孙权因此非常愤怒,手握剑就要杀死他,陪坐的人无不惊慌恐惧,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劝解道:“大王在喝醉之后要杀有名望的人,即使虞翻有罪,但天下人又有谁知道他的罪过呢?况且大王因为能容纳贤士蓄养普通的人,所以四海之内都仰望大王的风采,如今一下子丢掉这些,值得吗?”孙权说:“曹操尚且杀了孔融,我对虞翻又有什么顾虑的?”刘基说:“曹操随意杀害了才德之士,天下人都非议他。大王亲自实行道德仁义,想和尧、舜相媲美,怎么能去类比曹操呢?”虞翻因此免于被杀。孙权于是告诫左右侍从,从今以后,凡是他酒后说杀的,都不得杀。 虞翻天性疏朗耿直,多次因酒醉而犯下过错。孙权与张昭谈到神仙,虞翻手指张昭说:“那些都是死人,你却说是神仙,世上难道有仙人吗?”孙权积压的怒气已不是一时,于是就把虞翻流放到交州。虽然处在获罪流放的境地,但虞翻依然讲学不倦,学生常常多达几百人。他还为《老子》《论语》《国语》作注释,都流传于世。

虞翻在南方十几年,七十岁时去世。尸骨运回余姚祖坟安葬,妻子儿女也得以返回故里。

(二)古诗词鉴赏(11分)

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2)题。

阮郎归

晏几道

天边金掌①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②,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注]①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②兰佩紫: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忧乡土文学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近代化是紧密相关的】

(1)这首词前两句的描写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2)说说“人情似故乡”中的“似”和“欲将沉醉换悲凉”中的“换”字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6分)

答案:1.描写了汴京深秋时节的景象,白露为霜,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阵,云似乎也随之延长了。(3分)作者借此表达出重阳节远在异地,渴望回乡的情感。(2分)(酌情给分)

2.“似”,是说重阳时节,对着“红袖”佳人,举“绿杯”而饮,习俗犹如故乡,使人感觉到异乡的温暖。然而只是相似而已,毕竟不是故乡亲人相伴,词人既欣慰,又心酸。(4分)“换”,是说词人想借饮酒而醉来忘却佳节不能回乡的悲凉,然而无法忘记,主观上的愿望客观上却无法实现,表现出词人对故乡深沉而强烈的思念。(2分)(酌情给分)

(三)古诗词默写(6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里抒发壮志雄心、不畏生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曹操《龟虽寿》一诗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傅斯年,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傅家是山东西北一带的名门望族。明末清初,傅家出了一个傅家出了一个傅以渐,殿试一甲第一名,成为清王朝开国第一名状元。傅以渐以后,傅家举人、进士辈出,书香门第一直维持到清朝末年。

到傅斯年的祖父傅淦时,家境出现衰落。傅斯年的父亲傅旭安,任山东东平龙山书院院长。1904年(光绪三十年),殁于任所,时年39岁,当时傅斯年先生9岁,其弟斯巌7个月。上有老(傅斯年的祖父母)下有小(傅斯年兄弟二人),一门生活全靠傅斯年的母亲李太夫人操持。幸赖父亲傅旭安的众门生,聚资生息供一家生计之用。

傅斯年虽然出生在世代官宦书香家族,但他幼年时期,却是过的清苦生活。青少

第五篇:《2016届山西省八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

2016山西省八校联考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试 题 部 分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忧乡土文学的发展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近代化是紧密相关的。从世界文学发展历史看,乡土文学的兴起是与社会转型相切合的。首先,在本国农耕经济下,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农民男耕女织进行生产劳作,久而久之,心中便多了几分乡土情思,他们怀着对家乡故土的爱而“不远游”于别地。其次,随着清王朝的腐朽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封建社会过渡成两半社会,无数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他方。身在他乡,心却扎根于故乡,他们不免会有“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感怀。在此方面,近代文人谭嗣同在《有感一章》中写到: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春愁”愁的是什么?愁的是故土难离而不得不离,词中足以流露出诗人忧思故土悲愤难抑的爱国之情。再次,乡土文学的发展与变化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村庄不断萎缩,平川的人向城市流动,不少山村正在逐步消失。许多年过后,他们深感心中的缺失,多年未回故土,他们只好写点文章作品来追忆农土生活,缅怀过去。从这方面看,现代都市文明和进步思想进一步促进了乡土文学的发展。

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在小说《故乡》中,““我”回到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情节安排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农民生活现实及人性的变化。在《中国新文学·小说二集导言》中鲁迅对乡土文学作出了简略阐述,虽未明确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但也隐露了以描写农村生活来抒发淡淡的乡愁的写作目的。

欧美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发展以来,一些思想家和文学家提倡人生自由,面对现实,正式人生。他们在文学作品上以“现实主义”真实反映社会状况,对人民大众的不幸遭遇表现了人道主义同情,由此衍生“为人生”的主张,而在中国五四运动以后,沈

雁冰、叶绍钧等人组织并提倡文学应该反应社会与服务人生。而乡土文学正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影响下发展出现的。

任何形式的文学,从来没有主宾、贵贱之分,只有质的优劣;文学也从来不歧视它生长的环境,所有人类生存的地方,所有生长苦难和希望的地方,都是产生文学的沃土。乡土文学作品中传达的爱憎与哀乐使身处都市喧嚣的人们重新拾得那份纯真天然并带着浓浓乡土之气的人之本性,使他们摘下了时刻保持警惕的冷漠与隔阂的面具。中国人口的多数依然是农民,这就是乡土文学和农民作家存在的理由,仅此已经足够。

(节选自《浅谈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李欣荣,有删改)

1.有关“乡土文学”的阐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和社会条件息息相关。随着封建社会向两半社会的过渡与转移,乡土文学慢慢萌芽兴起。

B.文化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萌发的乡土情怀进一步催生和发展了乡土文学。

C.心里有着浓郁乡土情怀的文人只好写点文章作品来追忆农土生活,缅怀过去。现代都市文明的发展下的乡土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学史的发展。

D.《有感一章》愁的是故土难离而不得不离,词中足以流露出诗人忧思故土悲愤难抑的爱国之情。

2.联系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可以说是乡土文学的领头羊。《中国新文学·小说二集导言》中鲁迅对乡土文学作出了简略阐述并隐约明确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

B.乡土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现代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文学的发展与变化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

C.作者举出谭嗣同主要是为了印证乡土文学的发展离不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村庄不断萎缩,平川的人向城市流动,不少山村正在逐步消失。

D.文化是个复杂体,它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文化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如乡土文化。

3.结合全文,下列观点中,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文学所具有的传承情怀、表现人文的特点将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及农村的空心化消失殆尽。

B.由于近十年来中国乡村的“空心化”和乡村文明的崩溃,乡土文学正逐渐消失。都市化

进程的过快发展让许多作家来不及反应,城市文学正处在过渡期。

C.乡土文学终有一天会消失的,消失过程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我并不认为乡土文学很快就会消失,因为中国有它的复杂性。

D.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乡土社会的嬗变,乡土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乡土文学作家和优秀乡土小说作品,承前启后,独具时代魅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日:“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臵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果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果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果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 )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分)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九日登梓州城①

杜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注】①诗题一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张均”。

8.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第三联“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5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 是“____,____。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 。”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活珠子

胡也频

大约十二个少年和中年的泥水匠,在初秋的太阳刚刚偏西时候,一个两个的,说说笑笑,陆续向一家还不曾竣工的新盖的屋子低下头,挨进那竹篱笆矮矮的小门去。

虽说他们不停地继续着各自的工作,但也一面做工一面说笑,并且高声向隔在远处的同伙交谈。在这时,用白色的细石灰去涂抹墙壁的陈老三,忽然想起了什么故事似的,刷灰刀突然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228300/

推荐访问: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近代化发展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