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型发展与思政课教学改革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8-19 09:25:3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高校转型发展与思政课教学改革(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与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与改革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四有”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改革

一、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培养“四有”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现状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部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存在误区;教学内容重复泛化,教学方法简单化等问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既考虑学生和教师的主观原因;又考虑社会的客观因素。

学生为什么厌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学生方面看,厌学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功利思想。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所学专业无关,与就业不直接挂钩,学不学用处不大。第二,抵触情绪。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一种莫明其妙的抵触情绪。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教化”,是空洞的说教,很多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为了混学分。从教师方面看,主要原因有:第一,教师缺乏使命意识。个别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历史使命,缺乏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第二,理论修养不够。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很好地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解释现实问题。第三,教师基本功差。部分教师缺乏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感染力不强,不能吸引学生;有的教师教学没有针对性,学生所想的、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得不到解惑;有的教师授课没有重点,语言平辅直叙,缺少感情投入,不能引起学生共鸣;有的教师授课内容层次不鲜明,缺乏逻辑性。

教师为什么厌教思想政治理论课?原因主要有:第一,不受重视。在一些人包括一些领导看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压力小,专业性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科学性,教师也无需特别要求,政工干部、辅导员都可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成分复杂,专业性差,整体素质低的后果。第二,工作量大。随着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明显不足。解决的办法:一是扩大班型,大课堂上课,人为地压缩授课单位;二是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如政工干部和辅导员;三是增加现有教师的工作量。第三,待遇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待遇低,是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最为突出和普遍的问题。有的高校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年投入达几十万元。而绝大多数高校投入依然不足,有的高校根本就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有的即使有也少得可怜,一年只有2万元。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学生人数的增长,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投入不但不增,反而还下降,有

高校转型发展与思政课教学改革(二)
高校思政课改革及其存在问题之分析

高校思政课改革及其存在问题之分析

——以国内14所高校为例

梁伟岸1

(呼伦贝尔学院 海拉尔 021000)

摘要: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思政课程改革方案,意图解决高校思政课效果不佳的问题。对国内14所高校进行调查研究,并从教学过程和效果两个方面考量改革效果。发现 “05方案”的实施对各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仍存在思政课定位存在偏误、实践环节流于形式以及理论授课部分改变不大的问题,需要在教学定位、教学形式、教材编纂以及教学的实用性上做出更符合实际的改变。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05”方案;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11

一、高校思政课的现状和“05”方案的提出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和信念,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但时至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普遍不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课程建设直到成绩考核都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5〕9号,简称“05”方案),正式提出新的思政课课程改革方案。“05”方案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教法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改革的目标也有了明确的规定。

“05”方案实施数年以来,有相当多的研究者撰文对方案的实施、具体的措施、产生的作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如果对这些研究做一个基本的统计,就会发现研究多为笼统全面的概括,缺乏实际的调查和细致的分析,在结论和对策方面也略显单调和片面,特别是在新方案实施后思政课程形成的基本模式上研究甚少。为此,本文通过对网络媒体资源的搜集,在各地区高校之间的考察交流,以及亲身的实践等,选取国内部分高校进行研究,就以上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高校转型发展与思政课教学改革】

二、“05”方案实施后各高校改革情况

本文选取的高校一共有14所。其中相关信息主要来自网络和报刊的有9所,分别是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1作者简介:梁伟岸,男(1978— ),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呼伦贝尔学院马克思主义分院讲师,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武汉工程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信息主要来自交流考察的有4所,分别是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大连民族学院。信息来自教学实际的有1所,为呼伦贝尔学院。这14所高校,有南方的,有北方的;有重点的,有一般的;有综合性的,有专门性的,差别很大。对这些院校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可以得出相对科学并合乎实际的结论。本文将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分析。

(一)教学过程方面。选择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考试形式和其他四个层面进行分析。虽然由于条件限制,只能获取部分资料,但已经可以看出基本情况。将数据汇总,我们会发现,在上述学校中:理论教学部分采用最多的是专题式教学,有5个学校使用;师生互动和主题讨论为其次,各有4个和3个学校使用;此外还有开设思政选修课、仿真式教学、一多结合教学、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及专家讲座等。实践教学部分采用最多的是社会调查和参观考察,有11个学校在使用;其次是阅读资料、专家论坛、观看电影和实践教学单独设立学时学分,各有3个学校采用;其他还有如做课题、写论文、辩论赛、开设红色网站等形式。考试方面有8个学校的数据,其中7个学校都采用了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

(二)教学效果方面。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气氛、学生的成绩、教师的评教成绩以及学生对思政课的整体印象五部分进行分析。和教学过程不同,很多学校有关教学效果方面的资料很少或很笼统(如西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大连民族学院),所以本文在这方面依托的只有9所大学。同样汇总上述数据会发现:信息最少的是出勤率和评教成绩,实际上这是每个学校甚至每门课程都必有的环节,但在网络和交流中却很难得到详细数据,不过以笔者亲身经历结合以专门性的论文,可以确认出勤率在逐步上升,学生的评教分数在提高这个事实。信息最多的是课堂气氛和学生印象。课程改革以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有一定改变,课堂的整体效果变好。从学生的印象看,他们对思政课的看法在改变,兴趣在提高,思政课在引导他们去思考和研究。

综合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的数据,就可以大致得出全国高校思政课在执行“05”方案后的一般模式和总体效果。一般模式是:理论教学采用专题式教学,结合以主题讨论和师生互动;实践教学部分以社会调查和参观考察为主,辅以阅读资料、观看电影和课题研究;考试方式基本是平时和期末综合评定。总体效果是:课堂气氛活跃,整体效果变好,学生对思政课的看法在改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提高,开始有思考和研究的行动。

而以上述标准进行衡量,选择一所高校作为样板或一般模式的话,沈阳师范大学毫无疑问是比较好的模板。该校的思政课在全面性和创新性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尤其对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一些高校来说,是进行思政课程改革的最佳学习对象。

三、目前高校思政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单从“05”方案实施后各高校进行的思政课改革来看,无论是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还是教学的理念,都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些成绩从课堂气氛、学生的印象以及学生的评教都可以看得出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思政课程的改革就完美无瑕,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还是有很多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思政课的教学定位存在偏误,没有完全考虑其作为课程所应遵循的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目的是进行思想教育。但无法否认的是,它首先是以一门课程的形式存在的。既然它是一门课程,那么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就必须遵循课程建设中规律性、必要性的东西。而不能执目的为手段,过度强调思想道德和政治方向,否则在授课中就会出现空洞和虚化的情况,使学生觉得整个教学过程无趣甚至无用。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所使用的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有着内容简洁、层次清晰的优点,但是为了体现政治上的正确性,把学术界早已否定,甚至中学历史课本都不在采纳的很多观点仍照搬到书上,从而大大降低了这门课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二)思政课的实践部分往往流于形式,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和随意性。总结一下上述高校进行的实践活动,基本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假期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农村、市场进行社会调查;到教学实践基地实地参加参观、考察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观看电影,或请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到学校给学生介绍经验、体会,并与师生开展直接交流和研讨。应该说,这些形式都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无论哪一种都有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作用,可以归纳到行之有效的实践中去。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除了少数高校外,多数高校都在简单模仿或完全照搬,缺乏自身特色。即使是模仿和照搬,也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实践教学考核评估不足等多种问题。

(三)对思政课改革的认识和研究多集中在实践部分,对同样重要的理论部分却缺乏深入的改变。上述14所高校,教改后在实践教学方面下的功夫很大,也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但在理论教学方面则乏善可陈。如上述高校在理论授课方面采用的方式:专题式教学、师生互动、主题讨论、仿真式教学、一多结合教学、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除了沈阳师范大学施行的仿真式教学和一多结合式教学很有新意外,其它几种方式实际上早就在使用,只不过现在更加专业和普及化了,算不上是革新。而有关高校教改的论文也多强调理论授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如何进行授课方式的创新性研究却很少,与实践教学的研究相比,明显呈现出不对称的状态。

四、对策和建议

发现了思政改革中的问题和学生的需要后,我们可以对下一步的改革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在指导思想上不应把思政教育特殊化,将其只作为政治任务或思想教育工作,应该按其本身特有的规律去做。高校的改革往往过度强调课程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意愿(没有考虑到学生希望从这门课中学习到什么),换而言之,在这门课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没有得到真正贯彻,没有弄清楚学生需要什么,只是根据政治或者形式的需要去讲授,导致内容及讲授过于空洞,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因为只有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活动,他的能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无论是理论授课,还是实践教学,我们首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展示才华、锻炼其能力创设机会和条件,只有这样,思政课的建设才能重焕活力。也就是说,思政课的政治功能和思想道德功能得实现必须是在规范的教育功能实现的前提下。【高校转型发展与思政课教学改革】

其次,要增加理论授课的创新性改革。而要想深化理论授课的改革,就必须在教材的编纂和课堂教学形式上下大功夫。修改后的思政课所使用的四本教材,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加强了教材之间的联系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功能互补。不过在具体到某门课程的时候,仍然存在观点陈旧,研究性差的老问题。如在本校(呼伦贝尔学院)进行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就有64.7%的学生表示:目前大学思政课教材与中学时期的教材相仿,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所以,应在考虑思政课程的特殊情况的前提下,对教材的内容和体系做出更大胆的改变,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层面的需要。教学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是理论授课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现代的大学生喜欢参与性、实用性强的教育方式,反感甚至讨厌僵化空洞的说理式教育。所以,理论课的教学要加强师生的互动,发展立体式的教学(如仿真式教学),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使他们可以真正参与到整个课程中来。【高校转型发展与思政课教学改革】

再次,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实用性,使实践真正落到实处。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形式化、模仿化严重,缺乏实用性甚至根本起不到实践的作用。要想改变这些弊端,就必须根据本地区、本学校以及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来制定,否则就会邯郸学步,贻笑大方。要科学设置实践教学的内容。保留具有可行性,且真正有益于学生能力的内容,减少或者去掉那些虽然可以引发他们兴趣却无实际意义的部分。要严格培训、加强指导。在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之前,对其进行细致的培训,指导其如何进行社会实践,通过严格指导培训和学习开展社会实践的相关经验和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准备。最后,要建立双向沟通的信息反馈机制。老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和正确分析考核结果,在总结中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高校转型发展与思政课教学改革】

总之,要使学生明白这门课的学习是有利于将来进入社会,主动地去学,而不是因为这门课是任务或者这门课有意思才去学。【高校转型发展与思政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夏桂廉 张国圣.西南大学“两课”改革受到学生欢迎[N]. 光明日报.2005年1月27日

[2]徐敏 彭德倩.思政课,更多回答为什么[N]. 解放日报.2006年9月3日.(第001版)

[3]曹继军.上海师大拓展思政课程和学生工作互通渠道[N].光明日报.2007年1月9日. (第007版)

[4]郝驹.今天,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思政课[N]. 工人日报.2007年4月26日.(第006版)

[5]黄刚.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思考与实践[N]. 光明日报.2007年7月18日.(第011版)

[6] 汪伟 张国.让思政课打动学生心[N].天津日报.2007年9月16日.(第001版)

[7] 舒先林 李志旭.思政课“大实践”受到学生真心喜爱[N]. 中国教育报.2009年4月30日.(第007版)

[8] 郑骊君.思政课可以如此精彩[N].中国教育报.2009年6月4日.(第001版)

[9] 郁大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探索.2008.(2)

[10] 刘世华 吴绍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局限及对策试析[J].教学与研究.2008.(4)

[11] 项福库 何丽.创新教学模式 促进思政课教学可持续发展[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12] 杜红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几个问题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

联系方式:

地址: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学院马列部

邮编:021008

电话:15894812096

电子邮箱:xintangshu@163.com

高校转型发展与思政课教学改革(三)
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已成为社会各行业一线应用人才培养的绝对主力。而作为高职学生提升政治素质、塑造人文精神、培养理论素养和加强"三观"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的建设与改革也自然成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任务之一。因此,剖析当前思政课面临的困境,积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增强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政课 就业导向 专题授课 评价多元

高职的“高”即高等教育,它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共性的一面;“职”即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它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一线应用人才为目标和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思政课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但在思政课建设与改革实践中我们看到,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普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并伴随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思政课的偏见,思想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也常常是流于形式。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首当其冲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从普通高等教育到高职教育的转变,积极探讨适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新路径。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国家重视与高职学生轻视同在

我国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各高校一直以来也都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意见》的要求,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国家的高度重视相比,学生普遍存在着轻视思政课的现象。有的认为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思政课是辅助课程;有的认为思政课是一门无法考核和衡量的软课程,对于将来没有太大用处;还有看法认为思政课是一门无所谓的课程,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可见,思政课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国家重视与学生轻视相交织的窘困。

2.教学改革与效果不佳共存

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若干文件精神,各高校积极开展了对思政课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方面面的研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与共识。与教学改革的成果相并存,目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仍不理想,集中体现在其教学内容的重复、陈旧以及脱离现实等方面。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的状况,使得思政课授课内容枯燥、乏味,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缺乏现实感和吸引力,加之理论框架的单线条传输的现状,最终终导致课堂教学的苍白无力。

3.教学无法适应社会大环境提出的新挑战

思政课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既有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有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社会上泛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都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理论与现实的反差,主导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公利与私利的较量,左右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变化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也带来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思维,而思政课的内容仍停留在旧思维世界中,无法适应社会大环境提出的新挑战,浅层次的简单重复必然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设想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强调思政课要“重在建设、重在发展、重在创新 、重在实用”。思政课的教材及教学内容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即使在高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能游离于课程改革体系之外,同时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体系与专业课程相比,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弱,真正把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建设落到实处可以从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专题授课模式和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入手。

1. 思政课也要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

培养一流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成为阳光的劳动者是思政课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也要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理清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关系,科学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平台,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实训的关系,

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贴近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社会、贴近实践、贴近生活,促进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在达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目的的同时,为解决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探寻科学的结合点。

【高校转型发展与思政课教学改革】

2. 专题授课带学生走向实践

为培养一流的专业人才,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彻底转变教师“独角戏”,“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需要出发,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由于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思政课教学不可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343303/

推荐访问:高校思政课改革总结 高校思政课课堂改革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