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实施“课程游戏化”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8-26 09:17:2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幼儿园如何实施“课程游戏化”(一)
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几点思考

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几点思考

去年开始,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我们幼儿园在区教育局和镇教办室领导的关怀下,也参加了两场关于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学习——在邵伯中心幼儿园参加了“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启动仪式”、在高邮参加了“扬州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会”。让我们对课程游戏化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更加鲜明和具体的了解,今天我代表我们园长把我们对课程游戏化的几点思考向大家做个简单的汇报。

一、 课程游戏化的实质

“课程游戏化”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纲要》和《规程》中都提到“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我认为这和“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的生活,玩具是儿童的伴侣”。我想我们每一个幼教行业的人都很清楚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性。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加的生动、丰富、有趣。因为幼儿的心灵是游戏的,幼儿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幼儿的内心更贴近游戏。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幼儿园的一日课程包括生活活动更加适合幼儿,让幼儿园游戏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有效,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但是课程游戏化也不是把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改成游戏活动,而是在自由游戏保证的情况下,让游戏精神落实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去。

二、 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对老师的要求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教师如何在幼儿的游戏化课程中进行合理指导,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大问题,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指导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就会失去,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形成这种课程文化。那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课程游戏化实践中来。教师还要不断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更新活动区的材料,教师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新的经验。教师的专业化是确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所以我们幼儿园现在实施课程游戏化的重点就放在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上面。教师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课程游戏化: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所谓游戏精神应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不是个别环节要有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将这种游戏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孩子应有自由游戏时间,这种游戏时间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一节课某一环节就是游戏,或整节课本身就设计成游戏。以上三点是我们对老师的期望和要求,也希望能在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能进一步的消化理解及实

施,真正达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从而让幼儿园的孩子在愉悦的游戏中获得身心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

以上是我对课程游戏化的两点浅显的看法与思考,不到之处还能各位领导各位园长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幼儿园如何实施“课程游戏化”(二)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初探

【幼儿园如何实施“课程游戏化”】

发表时间:2013-12-16 来源:2014年2月总第161期供稿 作

者:韩秀明 [导读] 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

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

韩秀明 甘肃省民乐县第二幼儿园 7345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的重要依据。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要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因此,在幼儿园适时、合理地开展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主题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机地整合【幼儿园如何实施“课程游戏化”】

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

如在小班“小小蛋儿把门开”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及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蛋和蛋的图片、画册,把各种蛋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四周,俨然一个蛋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观察、讨论。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薄薄的蛋壳一不小心就会破碎;圆圆的蛋里还会孵出小鸡、小鸭„„一只只蛋就是一个个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它的神秘之门。

我们还组织幼儿设想各种游戏,于是,各种游戏活动生成了:科学游戏——滚蛋比赛,体育游戏——我是小鸡蛋,感官游戏——真假蛋宝宝„„根据彩蛋鲜艳的色彩、美丽的花纹、图案,我们设计了美

工活动“制作蛋壳画”和亲子游戏——欢乐蛋蛋碰。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投放了一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制作蛋娃娃等等,比如按数量让幼儿做数学游戏——生蛋比赛。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不断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及时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互影响,在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在了一起。

二、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课程

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入课程,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

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近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

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这类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幼儿园如何实施“课程游戏化”】

二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幼儿常常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这类教学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又一条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

三、教学、游戏互相融合,互为服务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

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孩子是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会转化为幼儿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了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游戏和教学一体化是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 如在组织了一个教学游戏化及自主游戏的半日活动后教师问:“今天你们做了什么?”幼儿开心地回答:“我们一直在做游戏、在玩。”事实上,教师只是在教学环节上追求了游戏化效果,幼儿便有了置身游戏中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解释科学,或者萌生了用歌唱或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目标,把教育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渗透到游戏之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

生活、游戏和教学本来并无明显界限,是我们人为地加以区分的。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更好地体现了“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推进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只有彻底转变观念,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幼儿园如何实施“课程游戏化”(三)
课程游戏化

【幼儿园如何实施“课程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的。

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游戏化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有赖于游戏,游戏是对幼儿的成长最具价值的活动,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也是幼儿最愿意从事的活动。因此,游戏也应该是幼儿园中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密不可分。

游戏是课程的内容,是课程实施的背景,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一个无视幼儿游戏的课程不可能是真正适合幼儿的课程,在幼儿园中,也不存在与课程无关的游戏。任何游戏都有内容,任何游戏也都有形式,游戏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游戏所涉及的内容是与幼儿的兴趣相关联的,游戏应该与幼儿的行为相关联,游戏应该与幼儿的主动、自发相关联。因此,幼儿的游戏,是幼儿参与课程“设计”的一个途径。

游戏应该是自发的,游戏也可以是引发的,引发是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不是强加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因而,引发的游戏不是强迫的游戏。幼儿真正的游戏应是积极投入的,主动的,自由的,有序的,享受的,快乐的,创造的。【幼儿园如何实施“课程游戏化”】

游戏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一个环节,但游戏首先不是作为手段和环节而发生的,游戏更不能仅仅作为手段和环节而存在。相反,应鼓励幼儿将教学活动中的经验运用到游戏过程之中,丰富和发展游戏的内容和范围,让教学为游戏服务。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使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游戏化学习则是指在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就培养目标与发展、评价手段方面,就学习者年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设计、选择适当的发展工具、评价方法、教学策略。

一、游戏的特性

游戏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包括动机、情感、能力与态度等)”。“游戏性,可用来描述和定义活动,这时,游戏性就成为活动的客观特征,活动可

以被分为游戏性强或弱的活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关注课程的游戏性(指活动的客观特征),体现幼儿的游戏精神。游戏化课程充分利用游戏因素,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习。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他们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游戏的这种特征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以凸现。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富有弹性,为教师和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了空间,教师和幼儿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生成新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性灌输,而是对活动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放是相对于封闭而言的。游戏化课程和传统课程相比,前者是开放的,后者是封闭的。因为前者关注过程,后者更倾向于关注结果;前者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后者常常是预设好的、事先确定的;前者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后者对结果的期望常常是确定的。传统课程的封闭性在游戏化课程中得以改变。游戏的开放性,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到了正向迁移。比如,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设计者开始关注活动过程,幼儿有了更多到实践活动中去操作、去体验的机会,而这种实践活动又是多渠道的、可供幼儿选择的。再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材料提供还是环境创设,都能适合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幼儿,体现了游戏的开放性。

综合,强调的是联系以及彼此的融合。游戏相对于传统分科课程来讲,各要素及彼此间的联系和融合更直接、更便捷,因为游戏不需要人为地划分领域;而传统分科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来组织的,它追求的是知识和系统。幼儿在游戏中,无论是经验的获取还是能力的表现,都是以“整个”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游戏是最具综合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游戏的这一特性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突出地表现为课程设计中整合技术的运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坚持按生活的逻辑(因为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模拟),用游戏的精神和方式去组织课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从观念、目标、内容、资源、方法、形式、手段等多方面人手,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以期让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游戏组织策略

游戏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于课程之中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并不是要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如果把游戏理解为一种精神,我认为最直接的体现是: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强调儿童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关注活动的过程,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用这种精神去设计幼儿园课程,把这些精神渗透于课程之中,既是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思想,又是重要的组织策略。

【幼儿园如何实施“课程游戏化”】

充分开发和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是对幼儿园除了游戏以外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称。如何使幼儿园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许多幼教实践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开火车”、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性: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例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种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以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美术活动“贴画”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熊妈妈家做客,但熊妈妈家的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熊妈妈铺一条路”;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大海,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草地,小鸡在草地上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以“做做玩玩”的方式组织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课程中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又一种策略。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这类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以比赛的形式组织活动。以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和叠被比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和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课程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

地融人课程,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这类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

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幼儿常常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这类教学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又一条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生成策略,适时地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其关键仍然是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课程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三、游戏与教学的结合

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而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因此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而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 “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幼儿园教育如何实现教育和游戏的结合,也就是如何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向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的转化。现实中的这种结合和转化,主要就体现在游戏要教育化和教育要游戏化的认识上。

游戏的教育化,这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状态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的服务功能。具体便落实在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教育的游戏化,是针对幼儿园教育日益趋向于小学化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使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

不至于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具体就落实在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在教育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总之,儿童的发展是游戏与教育内在联系的纽带,游戏对幼儿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教育对幼儿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游戏的特征和游戏的发展价值告诉我们,游戏这种活动形式,虽不是以获得系统而特定的知识和能力为目的的,但对前述能力的培养却是举足轻重的。为此,幼儿园教育必须谋求游戏与教育的结合。

幼儿园如何实施“课程游戏化”(四)
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分析

  摘 要: 游戏化教学是幼儿教育中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儿童智力的发展与思维的培养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游戏化教学对于幼儿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是幼儿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活动。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我国对幼儿园教学活动更重视,对其活动课程也提出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强调游戏与教育高度融合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根据近几年教学实践发现,我国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主游戏时间少之又少,虽然教室内不缺乏游戏活动,但由于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很难融于课堂游戏教学中。

  关键词: 幼儿教学 游戏化教学 策略分析
  所谓游戏化教学,是指在幼儿教学中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实现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一种新型教学活动,目的是使每位儿童都积极参与其中,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活他们的逻辑思维,让他们在游戏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进而对他们进行思想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影响较深,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课程的开展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教师难以施展拳脚。本文将针对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课程中的实施存在的问题予以简要的分析,并对此提出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一、提高游戏设计的有效性,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在幼儿游戏化课程教学中,教师起着绝对的引导、指导与组织作用,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实施人,是幼儿课程游戏化的设计者,对于幼儿课程教学有不可忽视的重视,可以说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能否有效开展主要取决于教师游戏设计的好坏。考虑到这一点,教师更应当注重对游戏有效性的设计,在满足儿童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基础上,强调游戏的实用性与可行性,以充分调动儿童游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儿童都参与其中并乐于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5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游戏设计中,教师可以用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老鹰捉小鸡实现教学。游戏具体设计如下:有一天鸡妈妈与它可爱的五只小鸡正在草坪上晒太阳嬉戏,突然在天空中翱翔的老鹰发现了这群可爱的小鸡,下定决心要抓住它们,小鸡们吓坏了,躲在鸡妈妈的怀抱里不敢出来,可小鸡太多鸡妈妈保护不过来,老鹰乘机抓住了一只小鸡,那么问题来了:小朋友们,请问现在还剩几只小鸡?鸡妈妈伤心欲绝,消失的老鹰却再次回来,抓住了另外一只,请问小朋友鸡妈妈还有几只鸡宝宝?这样的游戏设计,由于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儿童会积极参与,有利于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值得广大幼儿教师效仿的一种教学设计。
  二、增加自主游戏的时间,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幼儿课程教学中,虽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但真正需要儿童参与的有限,一堂课下来,儿童自主游戏的时间屈指可数,加之幼儿具有注意力散漫、活泼好动等特征,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松散、无纪律,教学效果持续低迷。现代教育教学应当增加儿童自主游戏的时间,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儿童积极参与其中,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有效注意力时间,还能培养儿童的自主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与精神。值得注意的是,自主游戏活动应当符合儿童已有的认识水平,让他们理解与接受,自愿参与其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执教“可爱的小动物”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丢手绢”游戏引进课堂中,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如小狗、小猫、小鸡、小猴子、小天鹅等),佩戴与之相符的宠物装扮,要求儿童熟记自己与其他学生的动物名称及其特点,紧接着让学生自主围成一个小型的圆圈,并指定其中的一名学生出来丢手绢,当歌曲结束时,指定的这名学生需要准确回答出被指定学生的名称,回答正确则归队,错误则继续由这名学生丢手绢。在这一游戏活动中,不仅增加了学生自主游戏的时间,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熟记了各个动物的名称与特征,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识记能力。
  三、丰富游戏的内容形式,激发儿童积极主动性
  求知欲与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加之幼儿天性活泼、兴趣广泛,单一的游戏活动难以贯穿在整个幼儿课程教学活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学习兴趣会大幅度降低,直至消亡。因此,在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组织多样化的游戏形式贯穿整个教学始终,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游戏氛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儿童的积极主动性。虽然游戏的种类有限,但游戏活动形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通过重组或再创造的形式丰富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新鲜感,也为幼儿课程学习注入新活力,便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与兴趣,提高学生的有效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游戏活动的丰富不是毫无根据随机组合与再创造,而是在新课程教育教学标准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下,对传统的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找朋友”等游戏进行改版与创新,一节课中可将这三个小游戏进行综合运用,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发现学习的乐趣与奥妙,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参与其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游戏是儿童进行学习的主要教学活动,是提升学生有效注意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幼儿课程教学中有不言而喻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在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高游戏设计的有效性,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儿童游戏的时间,还要丰富儿童的游戏活动形式,满足儿童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参考文献:
  [1]高祥.通过游戏来学与教: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践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徐慧琴.小学低段识谱教学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02:29-31.
  [3]吴蕾.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5.39.182.
  [4]顾小佩.自主性游戏中幼儿“偏区”现象的观察与指导[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4:85.

幼儿园如何实施“课程游戏化”(五)
“课程游戏化”园本教研日记

  作为幼儿园业务园长,我每月都有机会阅读老师们交来的教育笔记,有机会目睹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和业务学习的争论中,在每天不断的理论熏陶中,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悄悄地发生着的那些变化。我欣赏着、参与着、反思着、感动着,也情不自禁拿起了笔,记下在业务学习后我的思考、我的碰撞、我的感受。目前课程游戏化如火如荼,这不是指一种方法,而是一种理念,我和老师们边学边思、边做边思,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以下日记所记载的是在进行关于课程游戏化问题学习中一点浅薄的认识与思考。

  [2015年5月]
  初识课程游戏化,思辨当前游戏中的“假”
  当前形势:课程游戏化改革如春风吹遍了江苏省的每一所幼儿园,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对照项目要求,我园该如何结合自身形势,转变教师观念?
  理论学习:学习虞永平教授“课程游戏化,只为更贴近儿童心灵”。
  讨论议题:面对现状,我们开始静心思考:幼儿喜欢教师煞费苦心为他们准备的这些游戏吗?这些游戏中幼儿得到了哪些发展呢?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身心愉悦吗?这些游戏是不是存在着“假”的成分?如果教师提供了精心准备的高结构的材料,却并不能双方共赢,就是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纲要》《指南》)精神的曲解。作为幼教人,应当静心思考当下的游戏性质的扭曲,辨别真假游戏,重新认识游戏。
  所思所感:教师们对“课程游戏化”这个看似新概念,又不是纯新概念的词语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虞永平教授倡导:“幼儿园课程应该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这种游戏精神的落实,无论是对应《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还是《纲要》中提出的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及《指南》中提出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来看,在游戏中发展都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最终归宿,游戏手段是最终落脚点。
  近年来,大家都在认真、努力开展游戏活动,落实游戏精神。但这些游戏都是幼儿喜欢的吗?贴切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吗?对幼儿的发展能带来多大的帮助?我们急需要蹲下身子看幼儿,了解幼儿的一言一行,俯察幼儿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需要,过滤我们设置的游戏,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营养。平日里,我们的教师精心策划、准备着幼儿的游戏,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废旧材料,加班加点,甚至起早贪黑制作精美玩具。如角色游戏娃娃家中煤气灶、电冰箱,表演区的娃娃各种道具,科学区里探索材料,由于幼儿教师心灵手巧,那一件件独具匠心的制作如同艺术品赏心悦目,“小吃一条街”“万达广场”“大舞台”等如真情实景,气势磅礴。幼儿们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与设置的游戏中,有的甚至背诵着教师们准备的台词。起初孩子们因为新鲜、新奇很兴奋,教师们也很有成就感。一段时间下来后,由于幼儿受到经验的制约、教师们精力有限、材料更新缓慢等等缘故,幼儿们似乎没有那么高的热情玩没有新意的游戏,他们开始搬动、拆放教师准备的玩具、道具,在这过程中他们往往比背教师的台词来得兴奋。这样一来,教师辛苦的制作被幼儿们毁得面目全非,这可是几个通宵的心血呀!她们甚至心底里责备这些小不点们,磨灭了教师不断投入、更新游戏器械的热情。
  [2015年6月]
  相知课程游戏化,观察、理解幼儿游戏的“真”
  当前形势: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教师们对课程游戏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到在实施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幼儿在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儿童的动机,观察是实施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因素。
  理论学习:“课程游戏化与教师专业能力”及王晓芬老师的“儿童游戏观察与分析”。
  讨论议题:什么是真正的观察?如何通过观察推动游戏的发展?在观察中如何做到不干涉幼儿,还要通过观察还幼儿游戏的真?
  所思所感:开展课程游戏化,观察儿童是第一步。观察能力也是幼儿园教师的必备能力,是教师进行指导的前提,制定活动方案的基础,撰写个案观察记录、成长档案、教学活动反思、游戏观察的保障,更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依据。在推进课程游戏化的今天,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了解幼儿的动机、兴趣、需要,实施有效的指导,还游戏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本质,更好地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改造课程游戏化方案、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
  观察不是无目的、无准备的看,更不是零散的看,而且不仅仅是要“观”,更重要的是要“察”。 我们“观”到教师用许多纸箱加上彩色纸装饰成的漂亮的火车,可供全班小朋友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一段时间后,随着玩的次数纸箱变软变旧,甚至脱落变成个体,幼儿们在里面玩捉迷藏、钻山洞、滚坦克,又脏又旧的单个纸箱带来的快乐毫不逊色于原本的火车,遭到他们亲手破坏后的物件带来了更多的快乐。我们“察”觉,幼儿在自己设计的游戏中玩耍时表现得更自然、更随性、更灿烂,显现出游戏的本质自由、自主、创造、愉悦,这才应该是游戏的真面目。有时教师的“独具匠心”的制作并不只为了儿童,而是迎合“开展游戏”这一评价指标;不是建立的幼儿喜欢、需要的基础上的,而是教师执意要强加给幼儿的,自认为这些是幼儿喜欢的,对幼儿有好处的。这些现象的源头在于缺少观察,在于成人给予过度的自主武断!
  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向我们证明我们要学会放手,给幼儿自主,还给幼儿真游戏。我们教师要做的,是给“真游戏”提供经验的支持,给孩子必须的帮助,给与充足的材料,让自主游戏得以良性进展。自主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在观察、解读幼儿游戏情境后,采用一些恰当的游戏行为去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模仿、体验、学习,推动游戏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也要解放我们的教师,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将自己动手制作的时间解放出来用于观察,适当、适时给与帮助,用于研究如何给幼儿帮助,做一名专业型的教师,而不是忙碌的粉刷匠、建造师、搬运工。
  [2015年9月]
  相恋课程游戏化,付诸行动,去“假”求“真”
  当前形势:新学期业务交流中了解到,经过暑假教师的自学,大家对课程游戏化在理念上已经有了认识,但在实践上还不能跟上步伐。
  理论学习:“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支架:改造我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讨论议题:我抛给大家三个话题:1.您理解中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怎么样的?2.在您的教育教学及一日活动组织中存在着哪些违背正确儿童观和教育观的现象与做法?3.对照支架实施指导建议,你的一日活动组织和你们班级游戏环境改造有什么打算?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对照支架,班班列出计划、操作分解步骤、实施途径,让一日生活充满游戏精神,自由游戏时间得以保证,形成一种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和合理指导游戏的课程文化,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也许是出于幼教人本有的童心,也许是因课程游戏化为我们指路明灯,也许是仿佛看见幼儿们在我们新的游戏环境中欢呼雀跃,我们的教师豁然开朗、情绪高涨,尽快付诸行动,励志要通过观念的转变来改变我们的游戏,把真正的游戏还给幼儿。
  所思所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贯彻到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鼓励教师从观察到理解,从理解到认识,从认识到行动,沿着“课程游戏化”的轨迹追随下去,到达梦想的彼岸!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戴庄幼儿园)

幼儿园如何实施“课程游戏化”(六)
倡导游戏精神 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陈鹤琴先生指出:“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诚然,游戏是最适合学前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即提倡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游戏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包括动机、情感、能力与态度等)。”提倡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并不是要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那什么是幼儿游戏精神?当代家长对孩子的爱是充分的,孩子们要什么,家长总想方设法去满足。电脑、电子游戏、动画、精美的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缺少的是在宽广的天地间奔跑,和同伴一起搭草房,捉迷藏,用贝壳玩抛接,用积攒的卡片、糖纸、玻璃球去和小朋友们交流“收藏”的乐趣。孩子们在享受丰富物质滋润的同时,却少了许多童年游戏的乐趣。孩子们言语之间没有了童年的纯真,成为了模式化游戏的误导。所以,我们要视游戏为一种幼儿存在的模式,把游戏视为教育幼儿的一中方法,让幼儿在游戏当中得到起发,这才是真正的幼儿游戏精神。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使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关注课程的游戏性(指活动的客观特征),体现幼儿的游戏精神。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联系一些先进幼教理论,结合笔者对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粗浅认识,现就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可能性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新解读幼儿游戏,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成为可能
  游戏对孩子的诱惑力是巨大的。面对孩子,只要你告诉孩子说,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孩子马上高声应和,两眼发光,可见,游戏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吸引力。游戏中的孩子沉浸其中,百玩不厌。在游戏中,孩子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游戏性体验,这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
  游戏是一种自愿、自主、自由、快乐的活动,与工作、学习有本质的区别。从理论上来说,工作和学习都是受外在力量驱使的。工作是为了产出可以消费的产品,为了获取金钱、名誉或地位,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是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而游戏是受内在动机驱动的,它可以仅仅为了获得快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工作和学习也可以是一种游戏。如捕鱼、种植等工作,参加者如果带着游戏的心态,就变成了一种娱乐活动,也就是游戏了。
  幼儿园的孩子,所有的活动可以说都不带有功利性,都可以是快乐的,也就是说,在幼儿园,不管是生活活动,还是学习活动,是课内还是课外,是老师组织还是自发产生的,所有的活动都可以成为孩子所喜欢的游戏活动。游戏还是最具综合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成为可能。
  二、注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使教学游戏化
  按照传统游戏分类,幼儿园游戏分为两大类,即教学游戏和创造性游戏。
  1.首先,我们来看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游戏。教学游戏有很多种类型,常见的有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科学游戏等。一般来说,教学活动游戏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在绘画活动中,我常和孩子们玩“猜猜这是什么”的游戏,慢慢地,逐步画出物体的局部,让孩子一次次猜想我要画的是什么东西,在越来越明朗的绘画过程中,把孩子的注意力一步步抓牢,学习兴趣便也被调动起来。当然,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如认识完各种车,我便设计了“请你来乘车”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巩固对各种车辆的认识,快快乐乐找到自己要乘坐的车。另外,一些师幼互动的小游戏如“鳄鱼和猴子”、“手指谣”等,顺手拈来,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小插曲。活动中,教师应灵活利用这些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2.就是创造性游戏。在幼儿园,创造性游戏俗称三大块游戏,即表演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在表演游戏中,幼儿会用自己独特的喜爱方式,表达自己对游戏中角色、情节,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活动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变成新的游戏。这类游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具有模仿性质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三只小猪》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故事情节,对话,创设故事情境进行表演;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月亮姑娘做衣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什么东西也在变,幼儿生成了一系列的主题游戏活动。另外,在社会认知活动中,幼儿常常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参观生活的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如参观幼儿园、到菜市场买菜、去医院看病、到银行存取人民币、上超市购物等,有了这些活动经历、生活经验,孩子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建构游戏及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
  创造性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每日的活动中必须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但由于创造性游戏的目的不像其他的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有效,所以常常会被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在课程设置中,教师应保证创造性游戏的游戏时间、空间,提供材料和帮助,引导幼儿积极开展创造性游戏活动
  三、利用游戏因素,注重幼儿的游戏性体验,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是对幼儿园除游戏以外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称。要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就必须使得幼儿园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1.以游戏性语言组织活动,激发幼儿游戏性体验。孩子的天性是爱游戏的。使用游戏性语言来组织活动,能很好地调动孩子活动欲望。有了这种游戏的情绪体验,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并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在进餐时,我常和孩子们玩一些进餐游戏:饼干咬一口,“我吃出了一个月亮!”“快看,小山!”……馒头一块块掰开,“这是鸡腿哦,谁吃?”“来一口冰淇淋,味道好极了!”……不一会儿,一个馒头变成了孩子们心中的一道道美食吞进肚子里。又如,在活动之前,请出某种小动物,让它与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活动中又让这位小客人和小朋友说说话,鼓励和表扬幼儿,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或玩个小游戏什么的,调节一下活动的气氛,活动后用小动物的身份来评说活动情况,相信孩子们会更喜欢这样的活动组织方式。   2.用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增强活动趣味性,提高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思维非常活跃。他可以把一个圆圈想象成太阳,水果,面包,呼啦圈……,同样,他可以把一条线当成小河,大海,草地,大房子……,并自得其乐,玩得不亦乐乎。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作不同的假想。可以对角色的假想,也可以对活动情节的假想,更可以对情境进行假想。在这类活动中,老师较多的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来引导幼儿开展活动。在一次认识图形活动中,老师以假想活动情境引入:兔妈妈家门前的路被雨水冲毁了,请小朋友帮兔妈妈铺路。老师提供的材料就是各种图形卡。在铺路的过程中,孩子享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喜悦,又有了游戏的快乐体验,还认识了各种图形,大大提高了集体教学活动效果。
  3.让幼儿自己设计,制作游戏所需材料、道具,为游戏做准备。游戏中,孩子往往需要各种各样的玩具、道具作为游戏过程中的辅助材料。现成的材料固然为孩子所喜欢,而自制的玩具却魅力独具。在一次民间游艺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幼儿用洗衣粉塑料桶加工成大鼓,用蛋糕盒子、桶盖、硬纸板等材料制作凉伞,再提供纸箱、水管、球、红布条、竹竿等自制舞龙道具,一场别开生面的大鼓凉伞舞龙舞狮活动在我园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全园的孩子都想动动这些特制的大鼓凉伞,参加长长的舞龙队,游戏活动气氛空前活跃。教师要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材料,可以是利用废旧物动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和游戏道具,还可以用这些幼儿自制的玩具材料进行游戏。这样,使得幼儿园课程中诸如手工制作,劳动等非游戏活动赋予了游戏的特性,为幼儿所喜欢。
  4.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学习操作活动,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常常喜欢用比赛的形式来开展一些诸如体育、生活方面的活动,这也是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手段。比如,练习穿衣、穿鞋、叠被、整理抽屉之类的比赛活动,还有以练习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为目的的竞赛,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活动具有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孩子的活动积极性。
  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权利;关注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强调儿童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关注游戏活动的过程,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不是要求幼儿园课程都要以游戏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让游戏精神去设计幼儿园课程,用游戏精神渗透于课程之中,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思想,更是重要的组织策略。总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我们将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得课程和游戏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孩子的活动具有游戏性体验,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2]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357843/

推荐访问: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心得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