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县政府网站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11-07 09:53:1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一】: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简介

2012年乌鲁木齐县最新概况

乌鲁木齐县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天山北麓凹陷谷地之中,是首府乌鲁木齐市唯一的市辖县。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时,今乌鲁木齐县纳入西汉版图,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属庭州,元归别失里行省管辖,又是高昌王封地。清乾隆23年(1760年)设乌鲁木齐同知,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设置迪化县。1953年1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改迪化县为乌鲁木齐县。

为顺应城市总体发展需要,2000年8月,近郊的七道湾乡、二工乡、大湾乡和地窝堡乡交市区管辖;2002年3月,达坂城地区一镇四乡一牧场划归新成立的达坂城区管辖。2006年6月,为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县直机关整体搬迁至板房沟乡。2011年3月,按照市委、市政府“南控北扩、西延东进”的发展战略,将我县北郊一镇两乡整建制移交高新区(新市区)。目前,乌鲁木齐县辖1镇5乡41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4141平方公里,耕地31.12万亩,园地818.1亩,林地74.7万亩,草地42.95万亩。总户数18126户,总人口5616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957人,占总人口的15.95%;少数民族人口37393人,占总人口的66.58%。政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气温5.1℃。

乌鲁木齐县旅游资源总量大、类型多、品种优、分布相对集中,旅游资源占全市旅游资源的60%以上。目前,全县有规模大小不等的旅游风景区(点)15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照壁山森林公园),自治区级森林公园1处(庙尔沟森林公园),各类度假村80余处,滑雪场9个,农家乐、牧家乐旅游接待点260余处。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处(苜蓿台生态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处(东白杨沟旅游风景区),AA级旅游景点3处(银都度假村、天牧玫瑰园、板房沟新华联度假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天牧玫瑰园、板房沟新华联度假村)。自治区SSS旅游滑雪场2处(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白云国际滑雪场),SS旅游滑雪场1处(阳光sport滑雪场),S旅游滑雪场2处(五棵松滑雪场、迎峰滑雪场),自治区级星级“农家乐”29家。

在去年7月份召开的县委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和谐稳县、富民强县”的总体战略,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速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切实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和首府名片,把我县建成全疆最具吸引力的生态环境功能区、最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首府最美的“大花园”、最稳固的“护城河”和全县各族人民的“幸福家园”,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与首府共奔全面小康。奋斗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6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实现4万元,年均增长15%以上。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4.3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00元,年均增长12%以上(其中,全县35%以上的家庭人均纯收入过“万元”,35个以上村创建成为人均纯收入“万元的村”)。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3亿元,力争突破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上游水平,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农牧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稳定进一步巩固。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结合首府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各乡镇的功能定位:板房沟、水西沟中心集镇规划区将围绕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和天山大峡谷作文章,努力规划建成全国旅游名镇;永丰乡将借助216国道改造,规划建成我县大西沟河河西区域为旅游商贸交通服务的中心镇;萨尔达坂乡将结合216国道改造和“亚心”品牌,以及地处全县西部旅游景区腹地的优势,规划建成商贸旅游型小城镇;甘沟乡将依托西白杨沟、菊花台、乌拉斯台等旅游景区,规划建成生态型旅游小城镇;托里乡将依托4A级苜蓿台旅游景区和托里风电功能区,加快打造旅游小城镇和风电硅谷的综合配套服务基地。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在今年元月9日召开的县委十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县委提出了“稳中求进、进中求变、变中求好”的全县工作总基调,要求全县上下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坚持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思路不变,坚持从实际出发,抓实重点、突破难点、展现亮点,不断巩固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经济发展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 永丰乡位于乌鲁木齐县政府正南31公里处,北纬43.41度,东径87.20度。东以乌鲁木齐河为界与板房沟乡相望,总面积72平方公里.

萨尔达坂乡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52公里处,西以浅水河为界,南区、东南邻板房沟乡,西与永丰乡、西山农场,北与104团场、市头屯河区连接。全乡总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

六十户乡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15公里处,东与和平渠为界,南与安宁渠,五一农场毗邻,西与昌吉六工镇,五一农场接壤,北与昌吉十六工镇沙梁子村土地接壤,总面积57平方公里,

板房沟乡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距乌鲁木齐市中心42公里在天山山脉中段北麓,东靠水西沟乡;西隔乌鲁木齐大西沟河与萨尔乔克牧场、永丰乡相望。东西相距12公里,南北相距9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063。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

乌鲁木齐县

始建于1886年(清光绪12年)。

2000年,乌鲁木齐县辖2个镇、18个乡。

2002年3月9日,国务院(国函[2002]20号批准),将乌鲁木齐县的达坂城镇、东沟乡、西沟乡、阿克苏乡、柴窝堡乡归乌鲁木齐市南泉区(更名为达坂城区)管辖。调整后,乌鲁木齐县辖2个建制镇、14个行政乡,2个国营牧场,80个行政村。

2003年底,乌鲁木齐县辖2个镇、8个乡,59个村委会:水西沟镇、安宁渠镇、四十户乡、青格达湖乡、六十户乡、板房沟乡、萨尔达坂乡、永丰乡、甘沟乡、托里乡。

2006年,乌鲁木齐县机关全部迁至板房沟乡办公。

2011年3月,乌政办〔2011〕40号,将乌鲁木齐县青格达湖乡、六十户乡和安宁渠镇成建制移交新市区管理。调整后乌鲁木齐县辖区总面积4212平方公里,人口5.5万人,辖1个镇、5个乡、40个村[1]。

2位置境域

编辑

乌鲁木齐县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经86°37′56〞-88°58′22〞,北纬43°01′08〞-44°06′11〞。总面积4332平方千米。

东与达坂城区接壤,南以天山吐格塔格达坂为界与托克逊县、和静县相依,西以头屯河为界与昌吉市为邻,北和米东区毗连,县直辖区面积4261平方千米

3行政区划

乌鲁木齐县辖2个镇、7个乡:水西沟镇、安宁渠镇、青格达湖乡、六十户乡、萨尔达坂乡、甘沟乡、永丰乡、板房沟乡、托里乡。县人民政府驻板房沟乡。

水西沟镇

代码:650121100 辖9个行政村:水西沟村、大庙村、庙尔沟村、东梁村、平西梁村、东湾村、小东沟村、方家庄村、闸滩村。

萨尔达坂乡

代码:650121207 辖6个行政村:大泉村、东南村、萨尔乔克村、萨尔达坂村、马家庄子村、赵家庄子村。

甘沟乡

代码:650121208 辖8个行政村:前进村、团结村、白杨沟村、东风村、小渠子村、高潮村、土圈村、天山村。

永丰乡

代码:650121210 辖6个行政村:永丰村、公盛村、上寺村、下寺村、永新村、永盛村。 板房沟乡

代码:650121212 辖8个行政村:板房沟村、七工村、东湾村、中梁村、八家户村、白杨沟村、合胜村、灯草沟村。

托里乡

代码:650121213 辖4个行政村:白建沟村、乌拉泊村、乌什城村、羊圈沟村。 4地理环境

乌鲁木齐县

县境南依天山支脉喀拉乌成山,中间为低陷冲积平原,向西北延展与准噶尔盆地相连。喀拉乌成山的天格尔峰海拔4487.4米,为南部最高点;北部青格达湖水面海拔504米,为县境内最低点。县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坡降12‰~15‰,由南向北逐渐下倾。

气候

乌鲁木齐县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日照时数长,热量充足。平原、低山农区年平均气温5~7℃,南山前山带为2~5℃,其他地区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平原、低山农区最热月7月极端最高气温42℃,最冷月1月极端最低气温-41.5℃,年均降水量208.4毫米,年均蒸发量2616.9毫米,年均无霜期179天,年均日照时数2813.5小时。

5自然资源

水利资源

乌鲁木齐县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境内天山冰川和永久性积雪面积164平方千米,固定储量73.9亿立方米,有“天然固体水库”之称。发源于天山冰川的乌鲁木齐河、头屯河两

大水系的多条河流,年径流量10.81亿立方米,水能储藏量18.5万千瓦。地下水年补给量

2.17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境内地下矿藏富饶,已查明的矿种有8种,主要有煤、石灰石、耐火粘土、熔剂灰岩等。有煤类矿山26个,砂石粉土等非煤类矿山40个。

生物资源

药用野生植物有雪莲、贝母、党参、麻黄、甘草、红花、锁阳、大黄、益母草、当归、大蓟、小蓟等200余种。野生动物有数10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北山羊、黑鹳、大鸨等4种,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熊、猞猁、雪鸡等20种。

旅游资源

乌鲁木齐县旅游资源也较丰富。南山原始森林区,苍松翠柏,林木葱郁,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冬暖夏凉,既是富饶、优美的天然牧场,又是避暑胜地。久享盛名的甘沟菊花台、“白练悬空”的西白杨沟瀑布、庙尔沟松林涌泉,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向往的自然名胜;小渠子、南台子、照壁山等旅游风景区,松柏参天,层峦叠翠,风光绮丽,引人入胜;还有永丰包家槽子亚州大陆地理中心和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吸引着大批游人,水西沟高山滑雪场、滑冰场是国内少有的优良的冰雪运动的训练和比赛场地。县境内有国家森林公园和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各1处。

6人口民族

2005年,全县有26个民族,总户数25791户,总人口85409人,其中男性43651人,占总人口51.1%,女性41758人,占总人口48.9%;18岁以下19500人,占总人口22.8%。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0185人,占总人口11.9%;未落常住人口1706人,占总人口2%。汉族38867人,占总人口45.5%,少数民族人口46542人,占总人口54.5%。少数民族人口中哈萨克族21684人,占总人口25.4%,占少数民族人口46%;维吾尔族4036人,占总人口4.7%,占少数民族人口8.7%;回族20305人,占总人口23.8%,占少数民族人口43.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517人,占总人口0.6%,占少数民族人口1.1%。2005年末,全县人口出生率12.78‰,死亡率5.87‰,自然增长率6.91‰。

总人口8万人(2004年),有汉、回、维吾尔、哈萨克等25个民族。

7经济概况

2005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年末,全县有城镇在岗职工4351人,工资总额804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46亿元,农牧民纯收入4004元。全年接待游客65.9万人,旅游总收入3733万元。拆除南郊景区内违章搭建毡房404顶,违章建筑物373座,恢复植被面积1.98万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为搬迁农民新建房屋74栋。

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672万元,地方财政支出24909万元。

2005年,全县有耕地1.93万公顷,其中水田291公顷,旱地2134公顷,水浇地1.6万公顷,年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95万公顷。 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66亿元(2000年不变价6.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亿元(不变价2.6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1.3亿元(不变价0.9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9亿元(不变价3.26亿元)。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37.47%,第二产业占16.97%,第三产业占45.56%。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3亿元(2000年不变价4.6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45亿元(不变价2.8亿元),林业总产值0.06亿元(不变价0.03亿元),牧业总产值1.52亿元(不变价1.36亿元),渔业总产值0.15亿元(不变价0.17亿元)。全县粮食播种面积8016公顷,总产量2.98万吨,其中水稻296公顷,总产量2979吨;小麦3102公顷,总产量1.35万吨;油料287公顷,总产量592吨;瓜果663公顷,总产量3.63万吨;蔬菜4640公顷,总产量

20.93万吨。

全年造林面积877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707公顷,完成“三北四期”防护林170公顷,封山育林1333公顷。出圃各类苗木175万株,生产各类花卉30万株(盆),新增苗圃地27公顷,苗木储量约500万株,全年签发林木采伐许可证35份,签发地产检疫合格证11份。年末,全县有果类面积340公顷,总产4841吨。牲畜存栏29.96万头(只),全年产肉9720吨,奶10658吨,毛502吨,禽蛋1902吨。年内,开设黄牛改良点40余个,完成黄牛改良6000头,去势1774头,肉用羊改良7.25万只。牲畜疫病防治48.8万头(只)次。 2005年内,总投资1700万元,新修、维修渠道118千米,清淤渠道101千米,配套建筑物241座,维修配套机电井78眼,新打机电井24眼,架设高压线路16千米,变电器24台。全县新建、改建公路45千米,其中三级公路3千米,四级公路42千米,工程总造价1718.57万元。全县投产池塘养殖水面314公顷,水产品产量2860吨。

全县工业总产值2.13亿元(2000年不变价1.6亿元)。全年生产原煤51.41万吨,砖2112万块,机制纸1.16万吨,水泥23.25万吨。

【二】:乌鲁木齐市概况

乌鲁木齐市概况

来源:乌鲁木齐市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13-08-26 17:20:00 点击数:2148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她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全市辖七区一县,总面积1.3787.6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3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41.1938万人(公安年报数),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回等51个少数民族。

历史沿革源远流长。“乌鲁木齐”为古准噶尔语,意为“优美的牧场”。早在2000多年前,这里就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乌鲁木齐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点,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的融合处。古往今来,许多志士文人都曾驻足乌鲁木齐,留下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水间”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一批描绘乌鲁木齐美好景观的名篇佳作,使乌鲁木齐闻名遐迩。在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中,乌鲁木齐作为祖国西北屯垦戍边的屏障,为发展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建设边疆、巩固边疆、维护祖国统一做出过重要贡献。

自然资源储量丰富。乌鲁木齐东有吐哈油田,南有塔里木油田,北有准东油田,西有克拉玛依油田。地下煤炭储量在百亿吨以上,可采煤层总厚度80米,素有“油海上的煤城”之称。湖盐、芒硝、石膏、油页岩、铜、锰、铁矿也有很大储量。拥有耕地6.8万公顷、牧草场60万公顷、野生草原植物300余种、可养殖水面1604公顷。热力、风力资源极为丰富,拥有我国西部最大的风力发电厂。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乌鲁木齐地势起伏剧烈,气候差异显著,有险峻的冰峰峡谷、出露完整的地质刻面、规模宏大的化石产地,是高山探险、滑冰滑雪、沙海猎奇、科学考察等活动的极好场所。从巍巍天山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依次分布着高山冰雪景观、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原景观、山地森林景观、山地草原景观、山麓荒漠景观、沙漠景观。千变万化的垂直自然景观为科学考察和旅游观光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乌鲁木齐市区有著名的红山、鉴湖、阅微草堂等“八景”,市郊有南山风景区、天山天池等旅游胜地。 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居住在乌鲁木齐的众多民族,团结和睦,共建家园,创造了多姿多彩、富有神奇魅力的民族文化。他们的民族风俗、宗教文化、建筑风貌、节日庆典、服饰装束、工艺土产、风味佳肴、娱乐习俗等构成了浓郁多姿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赛马、叼羊、姑娘追、达瓦孜表演、阿肯弹唱等民族文体活动以及边疆民族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对异国他乡的游客深具魅力。

气候特点

来源:乌鲁木齐市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13-09-27 18:00:47 点击数:468

乌鲁木齐市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处北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东经86°46'10"- 88°59'48",北纬42°54'16"- 44°58'16"。面积:全市面积1.3787.6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39平方公里。海拔680米~920米。自然坡度12‰~15‰。

乌鲁木齐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最暖的七、八月平均气温为25.7℃,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15.2℃。极端气温最高47.8℃,最低-41.5℃。 乌鲁木齐深处大陆腹地,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少,且随高度垂直递增;冬季寒冷漫长,四季分配不均,冬季有逆温层出现。每年6至10月是乌鲁木齐旅游的黄金季节,因为这段时间花木争艳,瓜果溢香。

a.春www.fz173.com_乌鲁木齐县政府网站。

乌鲁木齐春天来得迟,北郊一带3月26日步入春天;市区要晚两个星期,到4月8日春天来临;南郊还要迟十几天,4月20日左右山前才见绿波。每年从6月上旬起,乌鲁木齐之春自北而南相继结束。春雨占全年降水的40%左右,对春播及旱地作物十分有利。

b.夏

夏季的乌鲁木齐城郊山区山花烂漫,市区林带郁郁葱葱;北郊的夏季,从6月4日到9月21日整整90天;城区则从6月23日到8月24日,才62天;而南山牧场却没有真正的夏天,春秋相连。乌鲁木齐位于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尽管夏日炎炎,却热而不闷,而且昼夜温差大,乌鲁木齐城区夏季平均气温为23℃,是旅游、避暑的胜地。

c.秋

乌鲁木齐的秋天从8月24日开始。北部平原推迟10天,入秋后,天气环境比较稳定,天气不冷不热,温和宜人。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天山南北的瓜果汇集在乌鲁木齐。9月下旬以后,冷空气频频袭来,气温下降迅速。10月份昼夜温差增大。“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民谣正是乌鲁木齐深秋气候的生动写照。

d.冬

乌鲁木齐城区的冬天,从头年11月3日到次年4月8日长达150天。乌鲁木齐市三面环山,北部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由于天山屏障,冷空气往往滞留在盆地内,大雪飘飘,银装素裹,是乌鲁木齐冬景的一大特色,风采独具。南郊山前丘陵却有一条“暖带”,一月份气温要比市区高4、5度。这种独特的冬季气候条件,适应进行大棚蔬菜生产,而且南郊积雪长达175天,极易开展高山滑雪、高山冰场速滑和雪地“叼羊”、雪地“姑娘追”等冬季运动及旅游活动。

冰川河流www.fz173.com_乌鲁木齐县政府网站。

来源:乌鲁木齐市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13-09-27 17:59:58 点击数:224

永久性积雪面积164平方千米,固定储量73.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约为1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

量10亿立方米。

(摘自2010年统计年鉴)

全市人口状况

来源:乌鲁木齐市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13-08-28 10:45:58 点击数:896

乌鲁木齐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市人民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311255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08183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30725人,增长49.51%。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509774/

推荐访问:乌鲁木齐县政府网 乌鲁木齐县人民政府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