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野史大全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7-03-30 09:06:3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一】:三国演义知识整理

《三国演义》

第一部分 导读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

作者生平

作者罗贯中,原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祖籍山西太原。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大约生活在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至明惠帝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这一段元末明初时期。

罗贯中所处的元朝末期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而复杂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罗贯中四处漂泊。他曾与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张士诚有过交往,传说他曾做过张士诚的幕客。明朝有的野史说罗贯中“有志图王”,表明他是一个具有政治抱负的人。 罗贯中经过了元末大动乱,接触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在农民起义中,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生活知识和斗争经验,为他后来创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国演义》奠定了丰厚的生活基础。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全国之后,在文化思想上实行严酷的控制,对知识分子采取笼络和高压的手段。罗贯中无意于仕途,不走科举升官之路,也不愿触及严密的文网,无辜惨遭杀戮,于是拿起笔来,从事“稗史”的编写工作。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但现在传世的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只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三部小说。现存的戏曲作品只有《宗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他也写过一些词曲,但多未流传。他参与编写的《水浒传》和独立创作的《三国演义》,可能就是这个时期完成的。

《三国演义》主要思想内容:

《三国演义》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它描述了三国时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它的主要思想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这些可供我们借鉴。孔明身上就集中反映了各种斗争的经验、智慧和才能。

2.揭示了当时矛盾重重、动乱不安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乱年代里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与和平统一的愿望。小说描叙了封建军阀屠杀人民,劫掠百姓,以致田园荒芜,生产凋敝,白骨如山,饿莩遍野的历史事实。作者对坚持分裂割据的军阀进行了鞭挞和嘲讽;对于曹操,虽不赞成由他来统一天下,但在写他同北方军阀进行斗争时,却如实地描述了他的雄才大略;作者本来寄希望于蜀汉,把刘备、孔明作为仁君、贤相的典型来塑造,希望他们君臣际会,作出一番功业,统一中国,使百姓安居乐业。这种反对分裂、主张统一的思想,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把蜀刘集团作为全书的中心,把刘蜀与曹魏两大政治集团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肯定了刘备“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理想,颂扬了他宽仁爱民从而深得人心的政治品质,赞美了他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政治风度。反之,对曹操,作者着力批评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利己主义,揭露了他的狡诈、忌妒和专横。这种“拥刘贬曹”的倾向,寄托了宋元时代在民族压迫下对历史上汉族政权的依恋、对明君的期盼和对暴君的憎恶,具有进步意义。在小说中,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曹操,有时也突出了他非凡的胆识和智谋;对他的贬斥,主要是道德的批判。

此外,《三国演义》还大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所谓义气,内容十分复杂,既渗透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也包含着当时人民的道德理想。有的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和鼓舞人民的力量,如人民用义气互相团结,互相救援。但是由于义气往往是从个人恩怨出发的,所以常常带有狭隘性。

《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

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5.《三国演义》中涉及重要历史的地方与史实相符,但在细节处又多有虚构,从而形成了小说“七分实事,三分虚假”的面貌。正是这“实”与“虚”的有机结合,才使《三国演义》既保持了历史的基本真实,又使情节具有丰富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异常生动。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三国演义》内容精要:

汉末,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农民起义。不久,起义被统治阶级的联合军事力量所扑灭,而在镇压起义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军阀豪强,彼此间又重新混战,为的是争夺地盘。不久,汉灵帝死去,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掌权,被挤出权力中枢的宦官不甘失败,设法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了宦官,又被董卓赶走,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

其时,司徒王允忧国心切,想出了一个“连环计”,用绝色女子貂蝉离间董卓与其义子吕布的关系,然后与各路豪强联络,设计杀死董卓。董卓部将拥兵自重,又大杀王允及其同僚。随之,以袁绍为首的十七镇诸侯以讨伐董卓为名,先后割据混战。

在连年混战过程中,曹操、刘备、孙坚渐次崛起。先是曹操以“勤王”名义救援了溃败中的汉献帝,并强迫献帝迁都许昌,从此他就“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十一年的长期争战,他先后歼灭了袁绍、袁术等军阀,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

孙坚早在十七镇共讨董卓之时,便乘机移军长江中下游,攻取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地盘。孙坚死后,其弟孙权接管一切,实力日益增强。

刘备则先因兵败依附曹操,后又辗转依附荆州刺史刘表。在此期间,他三顾茅庐,礼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得到了一条有力的臂膀。其后,连续击败曹操部将的进攻,军事上有了起色,但局处一隅,没有可靠的根据地,整个形势还是不妙。

不久曹操挟战胜袁绍的余威,亲率大军南下,想要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等人,进而一统天下。恰逢刘表病死,其子刘琮献荆州降操,战局急转直下,大大有利于曹操。曹操在这种形势面前,滋生了骄傲轻敌情绪。经过诸葛亮的反复游说,孙权、刘备决定联合,双方共同发动了一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性的大战役--赤壁之战。赤壁一战,曹军几乎全军覆没,曹操只得统兵北还。大战过后,刘备又统兵攻占四川全境,取得了比较广阔的根据地。曹、刘、孙三足鼎立的局面从此形成。

此后若干年,三国展开了角逐争夺。当时据有荆襄九郡并两川之地的刘备,正发展壮大。但是,由于镇守荆州的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孙权乘关羽忙于和曹兵交战之机,派兵袭占了关羽后方--荆州全境,关羽由此败死。未几,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建国号为“魏”。

刘备闻讯,亦“继汉统”,正式建立蜀汉政权。为了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亲自统兵与孙权交战,结果为孙权手下大将陆逊所败,火烧连营七百里,全军丧亡殆尽,他自己也病死白帝城。

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一切依赖诸葛亮。诸葛亮内外操劳,常常疲于奔命。不久孙权也正式称帝,建立了吴国。魏、蜀、吴三国仍连年争战。这期间,诸葛亮坚持联吴讨曹;先出兵七擒孟获,收服了南部边境的少数民族,巩固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对魏作战。其间也有几次联合东吴共同伐魏,但因种种原因,终于未能消灭魏国。诸葛亮后来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军事统帅之职,也曾“九伐中原”,同样没有取得成功;而后主刘禅庸懦无能,朝政日益腐败,蜀汉国力日衰。吴魏之间的争战也各有胜败。

后来,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了晋国。晋武帝司马炎派兵攻占四川,姜维假降策反钟会不成而被杀,刘禅出降,蜀汉灭亡。孙权死后,继位的孙皓施政残暴,民心日背,晋派大军顺流东下,终于灭了东吴。至此,天下重新归于统一。

三国主要人物评析:

(一)蜀魏吴三国的领军人物:

刘备,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为帝,国号汉,年号建章。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高瞻远瞩,思贤若渴。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东汉末年的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恰逢煮酒正熟,派人请刘备到小亭一会。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他们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曹操突然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认为袁术,袁绍,刘表,刘璋等人都算不上英雄,。

刘备问,那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即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发布文告,下令招兵买马。榜文到涿县,引出了三位英雄:刘备、张飞、关羽。三位英雄都想为国出力,于是他们边喝酒边抒发自己的志向,谈得十分投机。隔日,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点燃香烛,拜告天地,结为兄弟。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

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并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此后,三人果然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兵败长坂坡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在长坂坡被打得大败。幸好赵云神勇(单骑救阿斗),张飞勇猛(威震长坂坡),才避免了全军覆没。

三顾茅庐

一日,刘备带关羽、张飞来到卧龙冈,想请诸葛亮出山。小僮说诸葛亮今早出去了。又过了数日,刘备又同关、张二次来访。又见不到诸葛亮,而是见到其弟诸葛钧。于是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兄弟三人又冒雪回去了。回到新野不久,刘备想再次去请诸葛亮。经过一番争论,兄弟三人又第三次来到卧龙冈。他们一到,小僮说诸葛亮在睡觉。刘备一直等到诸葛亮睡醒后更衣才得以相见。刘备不辞劳苦,三顾顾庐,诚恳相邀,感动了诸葛亮。终于请出诸葛亮出山辅佐,答应奔走效力,共图大业。

火烧连营,遗恨失吴

蜀汉章武年而,刘备不听诸葛亮劝告,亲率军攻打东吴。刘备率领75 万人马杀向东吴。孙权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孙权起用了陆逊,刘备的部队从春天出征直到夏天,也没打败东吴主力,就在树林里安营扎寨了。营寨一个挨一个,连续几百里长。陆逊得知刘备的营寨犯了兵法大忌,就想好了打败刘备的计谋。这天,东南风刮得很猛,陆逊指挥大队人马带着茅草和火种,并分三路,一起杀进蜀营,把蜀军40 个营地烧成一片火海,刘备在赵云的保护下逃到白帝城。

托孤白帝城

刘备临死前,在白帝城将刘禅托给诸葛亮,命其如可立则立之,不可便废而自立

曹操(155~220),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曹操自幼机警有智计,好游荡任侠。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野史大全。

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拜司空,封武平侯。自此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此后即逐步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结束了中原地区持续达20年之久的战乱。建安十三年,拜丞相,南征荆州,在赤壁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三国鼎立形势初步形成。建安十八年,封魏公,二十一年,进封魏王。二十五年正月,病逝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罗贯中将曹操描写成了一个既奸诈又颇具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典型。诡计多端,老谋深算,处事圆滑而且心狠手辣,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另外,善于玩弄权术,是个十足的野心家。但总体看来,曹操是那个时代的枭雄,也是一位优秀的有远见的政治家与军事家。

【二】:疯狂填字

疯狂填字(游戏)

第一关

横01:中国著名古代建筑风景旅游胜地 答案:万里长城

横02:核工业中的一种冷却剂 答案:重水 横03:国际货币 答案:美元

横04:贝克汉姆所在的足球国家队 答案:英格兰

横05:著名革命根据地 答案:井冈山 横06:纨绔子弟 答案:花花公子

横07: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 答案:烛泪

横08:北京著名古代建筑风景旅游胜地 答案:天安门 横09:岳飞的一首词 答案:满江红

横10:一般初中读完接着读的学校 答案:高级中学

横11:形容心绪不宁,不知如何是好 答案:心乱如麻

横12:1925年中国一次工人政治运动 答案:省港大罢工

纵01:比喻眼光狭窄,看到的有限 答案:坐井观天

纵02:毛宁杨钰莹演唱的对唱歌曲 答案:心雨

纵03:发生在唐朝的一次政治动乱 答案:安史之乱

纵04:成语,形容路途遥远险阻 答案:万水千山

纵05:美国一个著名的儿童电视节目 答案:芝麻

纵06:杜甫的诗《蜀相》中的一句 答案:长使英雄泪满襟 纵07:一种观赏植物 答案:兰花

纵08:张艺谋导演的一部电影

答案:红高粱

三国野史大全。

纵09:《水浒》中的神箭手 答案:花荣

纵10:《三国演义》中关羽的美称 答案:美髯公纵

11:王维的诗《送别》中的一句 答案:山中相送罢

纵12:围棋棋盘上正中央的一点 答案:天元

纵13:茅盾的一部著名作品 答案:子夜 第二关

横01:比喻对某种事物的爱好其实并不是真爱好

答案:叶公好龙

横02:一种户外游戏用具 答案:秋千 横03:一种血管 答案:动脉

横04:林黛玉的父亲 答案:林如海

横05:一种不切实际的风气 答案:浮夸风

横06:关节受伤的一种 答案:脱臼

横07:一种打击乐器 答案:定音鼓

横08:一位著名的前国家级体操运动员 答案:楼云

横09:《登鹳雀楼》的首句 答案:白日依山尽 横10:一种皮肤病 答案:雀斑

横11:一部动画电影 答案:花木兰

横12:与天干相配用来纪年的符号 答案:地支

横13:梁家辉主演的一部电影 答案:黑金

横14:神话里一种海中生物 答案:人鱼

横15:知识分子特有的一种习气 答案:书生意气

横16:学生常用的一种工具书 答案:字典

横17:弹药、炸药包等所用的点火装置 答案:雷管

横18:比喻脱离现实生活,常用来比喻大学 答案:象牙塔

纵01:与静若处子相对的一句 答案:动若脱兔

纵02:《红楼梦》中一个丫环的全名 答案:花袭人

纵03:植物叶片上分布的细管状构造 答案:叶脉

纵04:一种在海战中使用的武器 答案:鱼雷

纵05:一种酒精含量较高的酒类 答案:白兰地

纵06:《山海经》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答案:夸父追日

纵07:党团支部负责人之一 答案:支书

纵08:一部好莱坞灾难片 答案:龙卷风

纵09:任贤齐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依靠

纵10:属相的另一种说法 答案:生效三国野史大全。

纵11:《三国演义》中夏侯渊战死之地 答案:定军山

纵12: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 答案:如意

纵13:一位女诗人,徐志摩寻求的终生伴侣 答案:林徽音

纵14: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答案:气象

纵15:旧时的一种建筑物 答案:鼓楼

纵16:让别人或集体形象受损 答案:抹黑

纵17:一部鸳鸯蝴蝶派小说 答案:秋海棠 纵18:一首外国民歌 答案:云雀

纵19:埃及著名建筑物

答案:金字塔

纵20:一种植物,也是网上对版主的称呼 答案:斑竹 第三关

横01:王菲的一首歌 答案:给自己的情书

横02:歌手汪峰演唱的经典歌曲 答案:春天里

横03:西汉大臣,曾废皇帝刘贺 答案:霍光

横04:大熊猫爱吃的植物 答案:箭竹

横05:王小波的名篇 答案: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横06:砒霜的别名 答案:信石

横07:云南大理市西北的一座山 答案:点苍山

横08: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答案:戒尺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660209/

推荐访问:三国野史 三国野史奇闻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