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全国卷复习攻略汇总

来源:高考百日誓师 时间:2016-03-29 09:27:2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高考百日誓师】

第一篇:《2016年高考化学最新复习攻略大全》

第二篇:《2016年高考全国卷各科的复习大纲》

2016年高考全国卷各科的复习大纲

【语文】

加强名句名篇默写训练。建议统筹安排,反复温习,认真落实,力求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准确识记、正确迁移、规范书写。

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表达运用的学习,力求全面扎实。提倡学用一体化,重实践,重修改。

古代诗文和现代文的阅读,要在长度、深度、复杂度上用力,不要止步于浅表化的信息筛选、简单化的信息归纳,要多在关联比较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

严格按照2015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组织教学及备考复习。特别要实时调整选学内容,文、理科统一在选修系列4的“4-1,4-4,4-5”中选学若干专题,2016年高考文、理科卷的选考内容均为从“4-1,4-4,4-5”中“三选一”。

实时调整适应性练习的难度及梯度结构,关注中档题的训练,合理把握压轴题的难度,不要过分拔高压轴题的难度。

应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抽象和概括,合理渗透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或然与必然、有限与无限等思想。

【英语】

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内化能力,侧重语用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以致用”。

了解并熟悉阅读七选五和短文改错等新题型的特点和考点所在,进行针对性有效训练。

强化阅读,通过大量阅读接触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拓展知识与视野;提高语篇分析思维能力,培养语篇意识。同时,通过大量阅读扩大词汇量并丰富“语感”,在语言吸收上达到“潜移默化”,最终提升综合语用能力。

2016年高考全国卷复习攻略汇总

【物理】

关注题型变化,在必考模块学习中,要关注多项选择题这一题型。在选考模块学习中,要关注5个选项多项选择题这一题型及评分规则,要求考生学习要更加认真细致,重视深入选考模块学习,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要更加透彻、准确、到位。

关注全国Ⅰ卷实验试题,考生在实验复习学习时,一要立足做好考纲要求的实验,二要关注检测中探究性实验和课题研究,三要重视课本演示实验和小实验,四要挖掘习题中延伸的实验情景,学会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去处理物理实验问题。

【化学】

重视必考有机化学相关内容的复习。加强有机物性质的变化规律,分离、提纯的一般过程,基本方法和技能,基本仪器与装置等内容的学习。提高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推算能力。

【生物】

全国卷在部分试题上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纠正“重结论记忆、轻过程分析” 的不良倾向,依赖习题训练无法真正提高学科能力,重视生物科学过程和方法的领悟,要特别重视核心概念、定律形成过程的推导和分析。

动手做好课标规定的实验。全国卷对实验的考查较为深入,试题强调考查考生是否有真实的实验经历和体会,因此考生一定要动手做好课标和考纲规定的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迁移能力。

【政治】2016年高考全国卷复习攻略汇总

针对必修模块考点增加、要求提高,要注意加强平时的知识积累,特别注意时事知识与教材知识的融合,并适当掌握相关选修模块知识,拓宽知识面。

对于试题结构上的差异,要适当进行全国卷的模式训练,熟悉其试卷结构和试题特点。

改变“题海战术”,转变学习方式,少考多读、少练多想,学会学习,提高实际能力。

【历史】

掌握历史阶段特征,注重历史事件在长时段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和演变趋势,形成规律性认知。

学会基于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思考、提出和解决问题。应有意识提升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在老师指导下养成以史为据、论从史出的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方法。

放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事倍功半的题海战术。以近年全国卷试题为蓝本,核对其参考答案,发现自身在审题和解题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补缺补漏,巩固提高。

【地理】

学会运用地理思想、地理方法观察和认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学会从地理学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入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会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以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地图为载体,以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多角度展开综合分析评价,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 新课标全国卷零距离与备考策略》

第四篇:《2016高考全国卷推荐复习资料》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2016年高考全国卷复习攻略汇总

我是去年考上的北京大学,针对高考冲刺,特别是还有3个月左右的时间,给你介绍下我的冲刺秘诀——速读,通过学习快速阅读短时间内总结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希望对你有用。

1、快速阅读(速读)的方法需要训练,是一种眼脑相互协调的高效率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培养阅读者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声现象,形成眼脑直映,结合记忆训练,用以提高学习效率。

2、有学者推荐《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为假期学生学习计划中,以为软件练习30个小时就能使阅读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学习每天练习1-2个小时,两个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通人300字每分钟左右的阅读速度会达到3000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记忆力也相应的快速提升。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从事脑心理研究的专家朱法良的高度认可,目前我们学校很多班级开展的假期速读速记训练课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系统》,针对冲刺阶段的归纳总结非常有作用。

3、我们班一直学习精英特快速阅读到现在,我训练到顶级,去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同时通过了香港科技大学面试,你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我的成绩。快速阅读作为一项终身学习技能应用到学校和学生假期学习上是很必要的,梦想之所以被称为梦想,就是在于它是要不断追逐的。

4、如果是正在考试或者正在忙着备考的学生,我建议学习一下精英特,能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精.英特速读也是我们学校认可的。希望你早日进步!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望采纳

第五篇:《2016届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多资料总结) 全国卷》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二、相对论:

8、(a)、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b)、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Emc2。

9、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和经典(牛顿)时空观的区别

经典(牛顿)时空观:2016年高考全国卷复习攻略汇总

(1)空间是绝对静止不动的(即绝对空间),时间是绝对不变的(即绝对时间)。

(2)空间和时间跟任何外界物质的存在及其运动情况无关。

(3)空间是三维空间,时间是一维的,空间和时间彼此独立。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①“同时”的相对性 ②运动的时钟变慢

③运动的尺子缩短 ④物体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10、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hv;2016年高考全国卷复习攻略汇总

三、电磁学:

(选修3-1):

1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2、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13、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4、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5、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6、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 ★17、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18、法国物理学家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

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19、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20、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21、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22、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

(选修3-2至3-5 ):

三、电磁学:

★23、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24、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定律。

25、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

四、热学(选做):

26、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7、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

28、1848年 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2016年高考全国卷复习攻略汇总

八、原子物理学:

31、1858年,德国科学家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32、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37、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

★38、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

39、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

★40、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

★41、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α粒子轰击铍核 42、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四大核变”及应用

★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包括α衰变和β衰变);

23402382344α衰变:例如: β衰变:例如: 234

90Th91Pa1e92U90Th2He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包括、中子的发现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

144171如: ( 质子) 2He+4Be→6C+0n (中子) NHeO7281H49121

★3.重核的裂变(以235

92U的链式反应为代表,可用于核能发电和原子弹);

2351141921 90 136 1 UnBaKr3235 1 92056360n U + n→Sr + Xe+10 92 0 38 54 0 n

★4.轻核的聚变(以1H和1H的热核反应为代表,存在于太阳内部,可用于氢弹)。

2341HHH1120n 23

补充: 【考试说明中要求而平日里少考的内容】

1、自感和涡流:通过导体或线圈本身的电流改变,线圈本身就产生自感电动势,其大小与其自身电流变化快慢有关。由于导体在圆周方向可以等效成一圈圈的闭合电路,由于自感产生的自感电流就像一圈圈的漩涡,所以称为涡流。该电流可以使导体发热。

2、核力:一种区别于电场力和万有引力之外的只作用在核子之间的力。在约0.5×10-15m~2×10-15m的距离内主要表现为引力。大于2×10-15m就迅速减小到零;在小于0.5×10-15m又迅速转变为强大的斥力使核子不能融合在一起。

3、半衰期:原子核数目减少到原来一半所经过的时间,其衰变速率由核本身的因素决定。跟外界因素无关。

4、平均结合能: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每个核子平均放出的能量. 核子的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稳定。而最轻和最重的一些核(元素周期表上两端的原子核)平均给合能较小。

5、光电效应:

1、内容: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表面发射出光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光电子是物体表面的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产生的,光电效应是光具有粒子性的有力例证。2016年高考全国卷复习攻略汇总

2、光电效应的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材料都有一个极限频率,人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爱因斯坦光电方程:Ek=hγ一w ;其中γ为入射光子的频率,W为逸出功,Ek表示光电子所具有的最大初动能.

注意:加“★”表示为重要考点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伽利略他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

2.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提出观点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8.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二、热学

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3.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

4.1848年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273.15℃)是温度的下限。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三、电磁学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anjiang58095/

推荐访问:2016年高考全国卷省份 2016年高考全国卷难度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