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秋日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3-13 08:58:1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高三语文诗词鉴赏测试题及答案》

唐诗鉴赏(一)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颔联写了什么?

2.用两句话说一说颈联听写的内容。

3.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与你初中学过的用了同一种手法的一首唐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什么?

唐诗鉴赏(二)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唐代诗人元稹。他曾和白居易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这首诗时,元稹被贬通州(四川),白居易正在被贬江州(江西)的途中。

1.向来诗家最忌重复,小诗尤其如此。可这首绝句一反故常,四句三用“灯”字,以“灯 前”、“灯残”、“灭灯”三个意象,前后映照,突出

2.全诗最后以景结情。其中的“风浪”既实指 也喻指

3.这首绝句,字面上“读君诗”,主题则应是“忆斯人”,表达诗人在《琵琶行》中所说的 “

唐诗鉴赏(三)

戏为六绝句(其二)

杜 甫

秦观《秋日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王杨卢骆”是指初唐四个诗人。这四人合称为“”。

2.“轻薄为文”是什么意思?

3.“尔曹”是指那些对“四杰”“不废江河万古流”

来比喻唐诗鉴赏(四)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 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谓水流。

1.首联用一“”字,奠定全诗的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 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秦观《秋日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2.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 比喻什么?

3.颈联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4.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秦观《秋日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唐诗鉴赏(五)

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十五夜望月”中“望月”的时间是初秋、中秋,还是深秋?请说明判断的理由。秦观《秋日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2.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写的都是远客思乡之情,它们写景抒情的方法一样吗?请作 具体分析。

唐诗鉴赏(六)

从 军 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秦观《秋日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注]①西京:长安。②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③龙城:匈奴名城 ④百夫长:泛指低级军官。

1.这首短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介书生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诗中既 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请从诗中一一找出。秦观《秋日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有: 渲染环境气氛的句子是 2.细读尾联,体味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④①②③

3.这首诗的内容与形式都堪称完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秦和气势,诗中哪几联属对 仗(对偶)?

宋诗鉴赏(一)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1.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夷陵县令时所作。诗的前两联主要是写景,写出了

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方面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例加以说明。

宋诗鉴赏(二)

乡 思

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诗人在之时,极目天涯时见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诗人见到了 诗人的感受2.诗人的视野是由而,诗的意境则是由。

3.诗在时间、空间、光色及结构上组成了一个浑成统一的艺术境界,给人

宋诗鉴赏(三)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此诗是张耒罢官闲居乡里之作。

1.诗的前六句描写了夏日村居之景,请细细诵读,从三个角度理出诗人写景的顺序。 2.诗的后两句抒写了诗人夏日村居之情,请作具体解说。

3.诗中写景写情、情景交融,这都是因为抓住了一个“ 别有神韵。

4.诗人在写景时,运用了一种什么手法?

宋诗鉴赏(四)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时所作。

1.诗中“ 囚徒的诗人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发出“”的感慨。

2.诗中的二个问句,用了的修辞方法,流露出诗人

3.这首诗的尾联与诗人写的另一首诗《过零丁洋》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相比,有什么异同?

答: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这首诗的尾联 《过零丁洋》的尾联宋诗鉴赏(五)

病 牛秦观《秋日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李纲官至宰相,因反对媾和,力主抗金被贬谪武昌。箱:通“厢”,仓禀。秦观《秋日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1.这首诗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和辛酸。“牛”为何而“病”?“力尽筋疲谁复伤” 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三、四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病牛”的什么精神?

3.就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作一点浅析。

宋诗鉴赏(六)

秋日三首(其一、其二)

秦 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 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①邗沟:邗江 ②菰蒲:水生植物 ③月团:茶饼 ④瀹:yuè煮

1.这两首诗内容与写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请细读之后,一一找出。

两首诗的相同之处(不少于三处)

两首诗的不同之点(不少于三点)

2.第一首三、四句,先设“疑”,后解“疑”,暗示了 3.第二首一、二句,写了二个细节,一是二是,说明 主人4.请给这两首诗各拟一个题目

宋词鉴赏(一)

诉 衷 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科,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但却屡遭贬黜,有志难申。词用了对比写法:以 与形成鲜明对比。

2.词的上阕“觅封侯”表达的是作者 流”表达的是作者心情。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宋词鉴赏(二)

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天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③④②①

第二篇:《秦观贺铸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第三篇:《古典诗歌鉴赏训练《千秋岁》(秦观)》

考点——以乐景写哀情,双关、借代、比喻、夸张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千秋岁①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鹓鹭(yuān lù):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1.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3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同时,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谪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2分;“/”前后内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2.“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手法2分,双关、借代、比喻答出任意两个即可;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各2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江水之边沙洲之外,笼住城郭的春寒已经消退。百花调残零乱,黄莺的叫声令人心碎。飘泊的我已疏远了酒盏,离别的感伤消瘦得宽了衣带。意中人已看不见,朵朵白云在日暮时汇聚一起与我空空地相对。回想往日在西池相会,象鹓鹭一样,如车辆一般,飞翔疾行。二人情深携手之处,如今有谁还在?萦回在日边的清梦已经割断,镜中的红颜也已更改。美丽的春光已过去也,飘飞的落花千万点它掠起的愁绪正如翻腾的大海。

【赏析1】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云:“少游词寄慨身世,闲情有情思。”又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少游此作就是将身世之感融入艳情小词,感情深挚悲切。这种悲切之情,通过全词浓郁的意境渲染来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词作于诗人坐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又坐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贬监处州酒税,政治上的打击接连而来之时。“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此四句是写景,处州城外有大溪,沙滩。此时春寒已退,该是晚春时节了。后两句似出自晚唐杜荀鹤《春宫怨》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状花影摇曳,莺声间关,形象生动,摹写精当。用“乱”和“碎”来形容花多,同时也传递出词人心绪的纷乱,荡然无绪。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给人以凄迷的感受。“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他乡逢春,因景生情,引起词人飘零身世之感。词人受贬远陟,孑然一身,更无酒兴,且种种苦况,使人形影消瘦,衣带渐宽。“宽衣带”,出自《古诗十九首》“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哀婉深沉。“人不见”句,从江淹《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化出,以情人相期不遇的惆怅,喻遭贬远离亲友的哀婉,是别情,也是政治失意的悲哀。现实的凄凉境遇,自然又勾起他对往日的回忆。下片起句“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西池会,《淮海集》卷九:“西城宴集,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诏赐馆阁花酒,以中浣日游金明池,琼林苑,又会于国夫人园。会者二十有六人。”西池会即指这次集会。《能改斋漫录》卷十九:“少游词云:‘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亦为在京师与毅甫同在于朝,叙其为金明池之游耳。“可见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光。他在词中不止一次地提及。鹓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隋书•音乐志》:“怀黄绾白,鹓鹭成行”,鹓鹭即指朝廷百官。飞盖,状车辆之疾行,出自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作者回忆西池宴集,馆阁官员乘车驰骋于大道,使他无限眷恋,那欢乐情景,“携手处,今谁在?”抚今追昔,由于政治风云变幻,同僚好友多被贬谪,天各一方,词人怎能不倍加忆念故人?“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沉重的挫折和打击,他自觉再无伸展抱负的机会了。日边,借指皇帝身边。李白《行路难》诗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王琦注引《宋书》:“伊挚将应

汤命,梦乘船过日月之旁。”少游反用这一典故,可见他对朝廷不敢抱有幻想了。朱颜改,指青春年华消逝,寓政治理想破灭,飘泊憔悴之叹。如说前面是感伤,到此则凄伤无际了。南唐李煜亡国沦为囚徒,追忆故国云:“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无限悲痛,蕴意相近。其深切的人生浩叹,异代同心。无怪乎秦观之友人孔毅甫览至“镜里朱颜改”之句惊曰:“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尤其是结句“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更是感动千古的名句。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古人伤春惜花,感叹岁月流逝,青春易老。少游此结句,即眼前景,寄万般情。他没有回天之力,只能悲叹,良时难追,红颜消失,他体验着如沧海般浩渺的深广愁怨。这是词人和着血泪的悲叹!“落红万点”,意象鲜明,具有一种惊人心魄的凄迷的美,唤起千古读者心中无限惜春之情,惜人之意。已故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美,未必有韵;美而有情,然后韵矣。美易臻,美而浮之以韵,乃难能耳。”(《朱光潜美学论文集》)以此词结句证之,诚然。此词以“春”贯穿全篇,“今春”和“昔春”,“盛春”到“暮春”,以时间的跨度,将不同的时空和昔盛今衰等感受,个人的命运融合为一,创造出完整的意境。《渔洋诗话》称:“古人诗只取兴会超妙,不似后人章句但作记里鼓也。”所谓“兴会超妙”就是神韵,当“兴会神到之时,雪与芭蕉不妨合绘,地名寥远不相属亦不妨连缀。”(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作者将这些景连缀,衬托出伤春慨世的主题,可谓“情韵兼胜”(《四库提要》)。冯煦《蓄庵论词》:“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秦词如此感人,语言如此有回味,就是因为词中有情致、神韵。

【赏析2】词的开头,写的是城郊的春日风光。他面对眼前的佳丽春光,却涌起了一股强烈的今昔之感。在“绿水之旁,沙岸之畔”,举目一望,城墙内外春寒已退,春色渐浓。“花影乱,莺声碎”,那是一片热闹的好春。这好象是眼前在处州的春景,但其实是他回忆中的春景。他记起在汴京时,同样是“水边沙外”,同样是“花影乱,莺声碎”,每逢这些佳日,便同一班友好(其中少一免有苏轼、黄庭坚等人),或骑马、或驰车,去到城郊园庭花木所在,诗酒流连,纵情玩赏。可是,如今却变成“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了。由于人在外地飘零,彼此喝酒不在一起,所以彼此的酒杯也疏远了。也是由于离别,彼此相思,正如柳永说的“衣带渐宽都不悔,况伊消得人憔悴”。面对眼前春光,人却憔悴零落。只剩下自己一个,老友都四散分飞了。这时候,同自己相对的,只有天边的碧云,碧云逐渐同暮色结合起来,形成一片凄迷黯淡的气氛——这就是“碧云暮合空相对”上片写的就是这样一段触景生情。下片:“忆昔西池会,鹭同飞盖”,是追想当年朋友们在汴京的一段快乐的叙会。洒池,据陆游《老学庵等记》卷六:“故老言,大臣尝从容请幸金明池。哲庙(按,即哲宗)曰:祖宗幸西池,必宴射。朕不能射,不敢出。-----后勉一幸金明,所谓龙舟,非独不登,亦终不观也。”可见便是汴京西郊的金明池。他是同朋友常到金明池游玩的。“鹭”,是两种鸟,古人用来比喻品极相差不远的同僚。如《隋书?音乐志》:“怀黄绾白,鹭成行。”唐李峤《陈情表》:“思解鹈鹕之服,愿辞鹭之行。”岑参《初至西虢官舍南池》诗:“空积犬马恋,岂思鹭行。”都是。“盖”是车子上遮阳的帷伞。“飞”是形容车子在奔驰。你看他们几个老朋友,坐着马车,在绿阴无限的官道上,指点江山,议论时政,何等徜徉自得,何其豪情胜概!不料转眼之间,政治局面发生巨变,朝廷中换上另一派政见不同的人物,原来的朋友们,一个都没有留下。他不禁惘然自失地问道:“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传说伊尹受汤王之聘前,曾梦乘船经过日月旁边。“日边”,即皇帝的身边。只有执掌权力的大臣才能靠近“日边”。如今,元祜这一伙人的“日边”好梦,显然已经断绝了,所以说是“清梦断”。“镜里朱颜改”——同伙们都不是青春年少,这一番蹉跌,难道还有翻身的日子吗?只有眼看着逐年逐月地改变了镜中的红颜。于是,作者把这场巨大的政治失败,凝聚成为一句凄厉的绝叫声: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这才是抱着一腔政治抱负的秦淮海感到无以自解的——愁如海。应该从这个角度去看秦观这首词,才能感受到其悲伤的深度。正因为这首词写得如此凄厉。他的朋友读了以后,都很有感慨。其中苏轼、黄庭坚、孔平仲、李之仪四人都有次韵《千秋岁》的词现存。苏词有“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的话。黄庭坚在秦观死后,追和《千秋岁》词,更是凄惋,有“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海涛万顷珠沉海”的话。李之仪的和韵,也有“叹息谁能会,犹记逢倾盖。情暂遣,心常在”等句。可以看出秦观此词传出后,朋友们震动之大,感触之深。

第四篇:《秦观《秋日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秦观《秋日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秋日三首(其一、其二)

秦观

霜落邗沟①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②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③新碾瀹④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 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①邗沟:邗江 ②菰蒲:水生植物 ③月团:茶饼 ④瀹:yuè煮

1.这两首诗内容与写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请细读之后,一一找出。

两首诗的相同之处(不少于三处)

两首诗的不同之点(不少于三点)

2.第一首三、四句,先设“疑”,后解“疑”,暗示了

3.第二首一、二句,写了二个细节,一是 二是 ,说明

主人

4.请给这两首诗各拟一个题目

1.共同之处:都写秋天,都写琐细的生活,都表现体物入微的生活情趣,都动中有静 不同之点:一夜晚,二白天;一船中,二家里;一水乡夜色,二庭院情景;一大处落笔,二小处着眼

呼儿读书 懂茶道,好学问的闲适的生活情趣

4.一泽国风光 二亭轩雅趣(大致对即可)

导读

第一首写邗沟附近的水乡夜色。前两句的“夜霜”、“积水”、“寒星”和“傍船明”勾勒出秋夜的清寒寂静和诗人的无眠,凄清之极。后两句峰回路转,“菰蒲深处”的“笑语声”打破了秋夜的宁静,给全诗增添了热烈的气氛。但在笑语声的映衬下,秋夜显得更加冷清,诗人在这秋夜里更加孤独凄苦。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晋宋间,沃州山帛道猷诗曰:‘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后秦少游诗云:‘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僧道潜号参寥,有云:‘隔林仿佛闻机杼,知有人家住翠微。【秦观《秋日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秦观《秋日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其源乃出于道猷而更加锻炼,亦可谓善夺胎者也。”

第二首写家庭生活的闲适情趣。一、二句写碾茶沦茗、课儿读书两件琐事,表现了诗人在生活中的悠闲自由。后两句通过“青虫吐丝”反映了诗人体物入微的生活观察,体现了诗人恬淡的胸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王直方诗话》云:“少游尝以真字题‘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一绝于邢郭夫扇上。山谷见之,乃于扇背复作小草题‘黄叶委庭观九州,小虫催女献功裘。金钱满地无人费,百斛明珠薏苡秋’。少游见之,复云:‘逼我太甚。’”

补充资料

这是秦观(少游)描写坐船夜行邗沟(现在扬州一带运河)的情景和秋天水乡的景色。

“斑斑红叶欲辞枝”的秋宵,霜气霏霏,江水清寒,孤船在江面上滑行 本文来自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此诗写家居闲情和秋日静景。从诗的明快格调和反映的生活看,此时秦观的生活当是比较安定、闲适的。

诗的开头,描绘了其乐融融的家庭日常生活图景:诗人手捧有花纹图案装饰的精细茶碗在慢慢地品茶,饮后,叫来儿子,考核《楚词》功课。屋外,不是“树树秋声,山山寒色”,而是天高气爽,艳阳高照,既没有肃杀秋风,也没有纷纷落叶,只有秋虫在静静地吐丝营巢,一切显得那么从容、静谧。一、二句写人情,三、四句写秋景,粗看似不相干,实则气氛和谐,情景交融,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全诗语言朴素清新,画面生动,极富生活气息,闲雅而有情致。

连卷雌霓挂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

这首诗写雨后彩虹当空的绚丽景象,想象奇特,语气豪放,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表现了秦观诗歌风格中慷慨豪俊的一面。【秦观《秋日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阅读答案

第五篇:《秋日三首(其二)高翥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秋日三首(其二)高翥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高翥①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螿②。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注]①高翥(zhǔ)(1170-1241)南宋诗人,字九万,号菊磵,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

②蛩:蟋蟀。螿(jiāng):蝉。

13、本诗一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最敏感的小草写,你认为哪个字最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为什么?(3分)

14、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歌的后两句。(5分)

秋日三首(其二)高翥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13、“衔”字可以写出小草的神韵。作者通过一个“衔”字,运用拟人手法,把无形的秋具体化(形象化)了,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的衣角,而后秋天才会张开它金色的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乃至世界。(“衔”1分;手法1分;作用1分)

14、后两句融情于景,长长的豆荚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弯弯曲曲地爬过墙头,好像是去殷勤慰问邻家,作者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如此有人情味,含蓄地表现了平时与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友好往的情形,饱含着诗人满腔的感激之情(或对村居生活的热爱之情)。(答出情景的关系1分;答出诗的意境2分;答出作者的情感2分)

秋日三首(其二)高翥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上林湖畔信天巢

岑燮钧

一个文人,生前既落魄,身后又寂寞,流传下来的东西就很少。我要找一张高翥的画,却始终没有着落,那他就只能空担一个画家的名号。虽然,他在“孝宗至理宗中叶,以画名”,可是见不到画,就如见不到人一样,“神马都是浮云”,说什么呢?

好在,他还作诗,也算是雁过留声。

我与高翥的因缘,其实已很遥远。他是南宋的“江湖派”诗人,我在钱钟书的《宋诗选注》里寻找他的信息,也是语焉不详,甚至不知道他的生卒年限。【秋日三首(其二)高翥阅读答案鉴赏赏析】秋日三首(其二)高翥阅读答案鉴赏赏析。博闻如钱钟书尚且如此,其他人怕也无法觅得他的行踪。七八百年的时光,于历史只是一瞬,于人生确实太遥远了。

可是,我与他又很近,近得只在咫尺。人世变迁,不变的是上林湖。当我走在上林湖边时,我常想,当年这里也有一个诗人,如我一样踟蹰在湖边。这湖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若是生在南宋,说不定我也会与他碰头,也会到他的“信天巢”里去拜访他,小饮几杯,做几首诗,或者看他画几笔湖山。上林湖的烟霞,是禁得起他的笔墨的——诗画不就图个意趣吗?

现在知道高翥的人,估计不会太多。可是高翥的名字,却牢牢地占据着南宋诗坛的一把交椅,黄宗羲就推他为“千年以来”敝邑的“诗祖”。据说,高翥不屑举业,是一个自由惯的人。可是,没有功名,在现世只能遭遇残酷的冷眼,就像目下的穷人。单靠几卷诗,估计也不会有多大影响;影响大的,大抵都做过官,屈原、李白、苏东坡……哪个不在官场里混过?哪个不曾带了一身伤出来,然后发而为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诗,惊天地泣鬼神?而高翥之于诗坛,怕是没有这样的影响的吧。这就仿佛是梁山一百单八将,有些妇孺皆知;有些坐着位置,实不过一个小卒。不过,这样也好,他就成了我们的一员,越发地亲近了。

是的,他原是不在乎排名的。【秋日三首(其二)高翥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文章秋日三首(其二)高翥阅读答案鉴赏赏析出自http://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16350/

推荐访问:秦观鹊桥仙赏析及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