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咸信字国宝,卫州汲人。初,太祖在潜邸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3-30 10:11:0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河南省许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诗文写作,是古代考查人才的主要方式。诗文技能教育的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蒙学教材的生命力,而蒙学教材对这种需求变化的应对也十分迅速。因此,诗文能力的教育需求是推动蒙学教材变革的最为直接的因素。

汉代“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大量识字及作赋则成为读书人入仕的必备技能。汉赋主要艺术手法是铺陈相类事物,《急就篇》罗列相类事物词汇,没有描写,类似于铺陈之法,其结尾也是汉赋结尾常见的歌功颂德之句。诵读这样的教材,在识字、积累知识、培养道德人格的同时,也能快速掌握汉赋写作的一些主要技能,这是《急就篇》得以流行的根本原因。

唐代科举以进士科为重,其主要考试文体是律诗、律赋,顾炎武说“唐之取士以赋”。无论律诗、律赋,都讲求平仄押韵,且以切韵为准,这就需要应试者掌握切韵。《千字文》尚且可以提供对仗的学习,但《急就篇》已完全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了,由此,《急就篇》开始衰落。而新生的《蒙求》在编排历史故事的时候,采用了切韵,并且四对八句一韵,这样就便于儿童学习格律及切韵。因此,《蒙求》受到普遍欢迎,甚至在明清时先后被收入《唐音统签》《全唐诗》等唐诗总集。

宋代科举考试文体增加了论。宋初规定“凡进士,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南宋建炎二年,又规定“第一场诗赋各一首,习经义者,本经义三道,《语》《孟》义各一道;第二场并论一道;第三场并策三道”。论在考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三字经》中的句子不再有描写,文字没有辞采,全文主要采用直白的叙述或议论,而它在议论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就是一段完整的议论,以“性”的变化来论证“教”的重要性,四句之间就是起、承、转、合的基本体制;再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紧承上文,以事实证明“教之道,贵以专”。

明代科举废除了诗赋,仍然讲求对仗的八股文成为了科举考试的首要文体。此后,清代科举又恢复了律诗,并置于首场试艺之后。因此,对仗、格律仍然是明清时期儿童必须要掌握的诗文基本技能。另外,宋代以后平水韵取代切韵成为了诗文用韵标准,学习格律、平水韵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所以,元代开始兴起了声律类启蒙教材,明清时期,声律类教材则更加兴盛。其他类型的教材也迅速反应,最典型的就是《龙文鞭影》,它用对仗编写句子,按平水韵的平声部编排顺序,在学习典故、陶冶性情的同时,也初步掌握了对仗声律。

将博物教育、道德人格教育、诗文能力教育巧妙地融为一体,是古代蒙学教材的成功做法,因此诞生了一批经典教材。在功利教育盛行的状况下,能否满足仕进的需要,则决定着蒙学教材能否被广泛接受。从蒙学教材的兴替来看,如果无法满足仕进需求,即便再为古朴纯正的教育,也不会真正得到推广,就如同《急就篇》最终退出教材序列而成为文字研究材料的结局一样。

1. 下列关于古代蒙学教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急就篇》罗列相类事物词汇,其结尾也是汉赋结尾常见的歌功颂德之句。诵读这样的教材,能快速掌握汉赋写作的一些主要技能,这是它流行的根本原因。

B. 唐代科举主要考律诗、律赋,因此,以采用切韵、四对八句一韵编排历史故事而便于儿童学习格律及切韵的《蒙求》受到普遍欢迎。

C.《三字经》里主要是叙述或议论,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四句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论证体制。

D.《龙文鞭影》用对仗编写句子,按平水韵的平声部编排顺序,学生既能学习典故、陶冶性情,又能初步掌握对仗声律。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汉代的读书人把大量识字及作赋作为入仕的必备技能,缘于“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的规定。

B. 宋代以后平水韵取代切韵成为了诗文用韵标准,学习格律、平水韵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声律类启蒙教材开始兴起并兴盛,其中的《龙文鞭影》反应迅速。

C. 明清时期儿童必须要掌握的诗文基本技能中有对仗和格律,是因为明代科举考试的首要文体是八股文,而清代科举又把律诗置于首场试艺之后。

D. 古代蒙学教材的成功做法就是把博物教育、道德人格教育、诗文能力教育巧妙地融为一体,也出现了一批经典教材,如《急就篇》、《蒙求》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古代考查人才的主要方式是诗文写作,而诗文技术教育的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蒙学教材的生命力,蒙学教材对这种需求变化的应对也十分迅速。

B. 宋代科举考试变化较多,新增加了论,而且宋初的规定后来还有变化,南宋建炎二年,又重新作了规定,论在考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C. 无论律诗还是律赋,都十分讲求平仄押韵,并且以切韵为准,这就需要所有应试者都掌握切韵,此时《千字文》可帮助学习对仗。

D.《急就篇》最终退出教材序列而成为文字研究材料,它作为古朴纯正的教育,所以无法满足仕进需求,不会真正得到推广。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魏咸信字国宝,卫州汲人。初,太祖在潜邸,昭宪太后尝至仁浦第,咸信方幼,侍母侧,俨如成人。太后奇之,欲结姻好。开宝中,太宗尹京,成昭宪之意,延见咸信于便殿,命与御带党进等较射,称善。遂选尚永庆公主,授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逾年,出领吉州刺史。 太平兴国初,拜本州防御使。四年,诏用奉外赐钱十万。五年,坐遣亲吏市木西边,矫制免所过税算,罚一季奉。雍熙三年冬,咸信知澶州。四年,本郡黄河清,咸信以闻,诏褒答之。淳化四年,河决澶渊,陷北城,再命知州事。时遣阎承翰修河桥,咸信请及流水未下造舟为便,承翰入奏:“方冬难成,请权罢其役。”咸信因其去,乃集工成之。奏至上大悦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真宗即位,车驾北征,为贝冀路行营都统署,诏督师。至贝州,敌人退,召还行在所。景德初,从幸澶州,石保吉与李继隆为排阵使。契丹请和,帝置酒行宫,面赏继隆、保吉,咸信避席,自愧无功,上笑而抚尉之。二年,改武成军节度,知曹州。秋霖积潦,咸信决广济河堤以导之,民田无害。大中祥符初,年已昏眊,见上,希旨求宠渥。七年,表乞任用,上出示中书向敏中曰:“咸信联荣戚里,位居节制,复何望耶?”是冬,以新建南京,奖太祖旧臣,加同平章事。俄判天雄军。天禧初,改陕州大都督府长史、保平军节度。有感风疾苦,归。真宗尝谓宰相曰:“咸信老病,诸子不克承顺,身后复能保守其家业耶?”未几卒,年六十九,赠中书令。录其诸子孙侄,迁官者七人。

咸信颇知书,善待士,然性吝喜利,仁浦所营邸舍悉擅有之。既卒,为诸侄所讼,时人耻之。

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奏至上/大悦/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B. 奏至/上大悦/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C. 奏至上/大悦/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D. 奏至/上大悦/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阅读答案__,,魏咸信字国宝,卫州汲人。初,太祖在潜邸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字”一般应该是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 “射”是古代六艺的一种,指射术。“六艺”包含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古代的“射艺”主要是指射箭。

C.“行在所”是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狩猎时居住的宫室,古代帝王大多在各地建有多处行宫。

D. “幸”在此处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有“宠爱、爱护”之意,如《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6.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魏咸信少年老成。在昭宪太后驾临之时,年纪轻轻就显得沉着稳重并与众不同,太后惊叹之余,决定将永庆公主嫁与他为妻。

B. 魏咸信当机立断。他在治理黄河的看法上与阎承翰相左,在阎离开之后,抓住治理的有利时机,征集工匠,消除黄河水患。

C. 魏咸信主政为民。当秋雨连绵成灾之时,没有坐以待毙,想方设法来疏导积水,采用掘开广济河堤的办法,人民免受损失。

D.魏咸信贪名好财。大中祥符初年,他已经很老,见到皇上,迎合圣旨来求取恩宠和优厚的待遇;也将父亲的住宅据为己有。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遣阎承翰修河桥,咸信请及流水未下造舟为便。(5分)

(2)咸信颇知书,善待士,然性吝喜利,仁浦所营邸舍悉擅有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和子由①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8.“雪泥鸿爪”一语富含理趣,在宋代就被人称道,请结合前两联简要赏析。(6分)

9. 本诗题目是“和子由渑池怀旧”,“旧”具体指什么?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张九龄《望月怀远》中写亲人虽天涯相隔,却共同望月怀念对方的彼此深情的句子是 , 。

(2)李白《将进酒》中最能表现诗人对自我才华高度自信的句子是 , 。

(3)范仲淹《御街行》曰:“酒未到,先成泪。”他的《苏幕遮》一词中与此异曲 同工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老干部病房

宋志军

自从退下来以后,老李处处感到不适应。

一下子失去了那种位高权重、前呼后拥的感觉,老李觉得似乎好像做了一场梦,他无法适应退休生活,便时不时地发一些无名火气,弄得周围人也不自在。特别是老伴,见他无端地摔这打那,可不像儿子媳妇那般迁就他,就和他别着干,这样让他尤其窝火,以前他在位子上的时候,老伴可是没见这样。他当然忘了以前他也不是这样啊。

面对种种的不适应,老李当然不会检讨自己。他当了大半辈子领导,虽然每年单位开民主生活会的时候,他都会带头作检讨,但那都是秘书写好稿子,内容主要还是讲成绩的。真正说到自身缺点的时候,也无外乎是重视学习不够,调查研究不够,批评人不讲方式,工作有时有急躁情绪等;至于讲到廉洁问题时,无外乎是有公车私用现象,超标准接待现象,有时有请吃和吃请现象等;都是些大家心照不宣,似乎约定俗成的东西,真正的问题哪里会去触及呢。

老李既然不会拿自己说事,就拿周围的人说事。他挑老伴的错,挑儿子的错,挑儿媳的错,当然不能再挑下属的错。因为他不上班了,也没有下属让他来挑错了。他整日里闷闷不乐,错误的把这一切都归为世态炎凉,人走茶凉的缘故。

老李虽然在位时架子大,脾气大,但是为人处世还比较讲原则,能够守住底线,这也算他难能可贵的地方。所以能够平安降落,安然退休。

可老李终归还是有点心理不平衡。特别是想到市委周书记经常人前背后炫耀他那在北京工作的儿子,而且还给儿子买了一套大房子的时候,就联想起自己竟然没能给儿子找到一份好工作,让儿子大学毕业后只能进入一家私企,而且在儿子想在省城买套房子时,自己竟然拿不出多少钱的事,这种不平衡感就更加强烈。他甚至有点后悔没有在位时捞上一把,心里隐隐生出一点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懊恼。

久而久之老李便被憋出病来。阅读答案__,,魏咸信字国宝,卫州汲人。初,太祖在潜邸

老李住进了老干部病房。老干部病房是整个市中心医院条件最好的地方,这里的医生护士知道他是以前市里鼎鼎有名的李副市长,对他的态度都很客气,每次为他诊疗的时候都还“李市长,李市长”的叫着,这让他心里多少有点安慰。可自从对门来了一位特殊的病号后,他的心理平衡又很快被打破了。

对面住进的是市委周书记,因为他早就风闻这位周书记贪财好色,官声很坏;所以尽管比着他有时心里不太平衡,但在位时还是刻意回避着和这位同事打交道。老李自认为还算是一位清官,做人也比较刚正,和周书记不是一路人。自然,对面的周书记对他也不感冒。 果然不出老李所料,自从周书记住进老干部病房后,整个老干部病房都热闹起来,市直单位和县里的头头脑脑们络绎不绝的前来看望周书记,闹得老李不得安宁,又怕别人走错门,最后吓得连门都不敢打开了。这些人来的时候都是两手空空,稍作停留就离去,但老李知道他们没有一个人是空手的。

老李在竭力躲避这一切,没事的时候就看电视,他依然习惯看新闻联播。也许是他平常没太注意的原因,近段却隔三差五地看到电视报导,某某省部级领导因严重违纪被中央纪委查处。屈指算来,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已经先后有李春城,郭永祥,蒋洁敏,李铁男,李东

生等十六七位省部级领导被查处了,他心里突然有了一个不祥的念头。这个念头一出现,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对面的病房里,依然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但老李的心里却不再像往常那样烦躁,倒有了一种安静的感觉。

对面的周书记住了半个月便出院了,老干部病房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又过了一段日子,老李突然在本市新闻中看到了一条爆炸性信息,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某某,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纪检部门立案查处。看了这条新闻,老李一点也没有意外的感觉,相反积压在他心头日久的可怕的念头倒一下子放下了。

老李关掉电视,长出了一口气,他起身打开病房的窗户,一阵冷风吹进来,让他感觉到格外的清醒,他看着窗外,严寒之下的大院里,那些杨树都已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而那一棵棵塔松却还依然常青,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老李突然觉得自己内心很满足,自己到了晚年,有个头疼发烧的,能待在老干部病房里安心养病,这是何等幸福的事情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小说的标题是“老干部病房”,但小说前七段内容均与老干部病房无关,这几段内容有点游离标题,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B. 老李退休后失去了那种位高权重、前呼后拥的感觉,看什么都不顺眼,周围的人也越发不能容忍他,老伴儿总爱和他对着干。

C.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在叙事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眼前。

D. 老李虽然在位时架子和脾气都大,但是为人处世很讲原则,守道德,并常做自我批评,所以他能够安然退休。

E. 小说故事情节较简单,但布局精巧,耐人寻味,作者通过写老李在干部病房的见闻感受,寄寓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2)小说中老李的心理变化极为复杂,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老李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3)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老干部病房”为题,有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沈祖棻:有斜阳处有春愁

一提到沈祖棻,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要在她的名字前冠以“当代李清照”的称号。吴宓曾盛赞沈祖棻:“棻词殊佳,宓所识女中第一。”

沈祖棻1909年生于苏州一个保留着浓厚的文化传统但已衰落的地主家庭。家庭的文化熏陶使她自幼就对文学显露出强烈的爱好和天赋。1932年,这个年仅23岁的大学生,愤然执笔,以一阕《浣溪纱》,将“九一八”事变后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患,传递得浓密婉转,令中央大学文学院长汪东拍案叫绝,更令沈祖棻由此赢得“沈斜阳”别号——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 1934年,沈祖棻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1937年与小她四岁的金陵大学同学程千帆在安徽屯溪结婚,那是南京被日机疯狂轰炸后他们的匆忙避难之地。抗战期间,他俩辗转在成都、乐山等地的几所大学任教。1942年,沈祖棻在金陵大学授课时,物色了一些有造诣的学生成立正声诗词社,她还将四位学生的诗词结集成《风雨同声集》出版。正是“月里山河连夜缺”的动荡岁月,这群师生用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坚守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 沈祖棻是著名词人和评论家,然而,无论创作还是研究,她的一生都备受干扰:年轻时便遭

第二篇:《文言文阅读 .纠错卷二【刘希国】》

纠错卷.文言文阅读.纠错二

牛仙客传

牛仙客,泾州鹑觚(gū)令傅文静甚重之。文静后为陇右营田使,引仙客参预其事,遂以军功累转洮州司马。开元初,王君毚为河西节度使,以仙客为判官,甚委信之。时又有判官宋贞,与仙客俱为腹心之任。及君死,宋贞亦为回纥所杀,仙客以不从获免。俄而萧嵩代君为河西节度,又以军政委于仙客。仙客清勤不倦,接待上下,必以诚信。及嵩入知政事,数称荐之。稍迁太仆少卿,判凉州别驾事,仍知节度留后事。竟代嵩为河西节度使,判凉州事。历太仆卿、殿中监,军使如故。

开元二十四年秋,代信安王祎为朔方行军大总管,右散骑常侍崔希逸代仙客知河西节度事。初,仙客在河西节度时,省用所积钜万,希逸以其事奏闻,上令刑部员外郎张利贞驰传往覆视之。仙客所积仓库盈满,器械精劲,皆如希逸之状。上大悦,以仙客为尚书。中书令张九龄执奏以为不可,乃加实封二百户。其年十一月,九龄等罢知政事,遂以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仍知门下事。时有监察御史周子谅窃言于御史大夫李适之曰:“牛仙客不才,滥登相位,大夫国之懿亲,岂得坐观其事?”适之遽(jù)言,上大怒,廷诘之,子谅辞穷,于朝堂决配流瀼州,行至蓝田而死。

仙客既居相位,独善其身,唯诺而已。所有锡赍,皆缄封不启。百司有所谘决,仙客曰:“但依令式可也’,不敢措手裁决。明年,特封豳(bīn),赠其父意送至宅以赙(fù)赠尚书左丞,谥曰贞简。

初,仙客为朔方军使,以姚崇孙闳(hóng)官。及知政事,闳累迁侍御史,自云能通鬼道,预知休咎。仙客颇信惑之。及疾甚,闳请为仙客祈祷,在其门下,遂逼仙客令作遗表荐闳叔尚书右丞弈及兵部侍郎卢奂堪代己,闳为起草。仙客时既危殆,署字不成,其妻因中使来吊,以其表上。玄宗览而怒之,左迁弈为永阳太守,卢奂为临淄太守,赐闳死。

牛仙客传翻译译文

牛仙客,泾州鹑觚人。起初为本县小吏, 县令傅文静很器重他。傅文静后来任陇右营田使,引荐任用牛仙客参预他的事务,于是因军功几次改任洮州司马。开元初年,王君毚为河西节度使,任牛仙客为判官,很信任他。当时又有判官宋贞,他与牛仙客都是王君毚的心腹而被委以为腹心之任。及君毚死,宋贞亦为回迄所杀,仙客以不从获免。不久萧嵩代君毚为河西节度,又以军政委于仙客。仙客清勤不倦,接待上下,必以诚信。及嵩入知政事,数称荐之。随即升迁为太仆少卿,判凉州别驾事,仍然执掌节度留后的事务。后来代替萧嵩做了河西节度使,

判凉州事。历太仆卿、殿中监,军使如故。

开元二十四年秋天,牛仙客代信安王祎为朔方行军大总管,右散骑常侍崔希逸代牛仙客主持河西节度事。当初,牛仙客在河西任节度使时,节省的费用积蓄达到巨万,崔希逸将此事奏报给皇上,皇上令刑部员外郎张利贞从驿路赶往检査核实此事。仙客的积蓄盈满仓库,器械精良,都如同崔希逸所说的那样。皇上很高兴,任牛仙客为尚书。中书令张九龄坚持上奏以为不可,便增加牛仙客的实封二百户。这年十一月, 张九龄等罢免知政事,便任牛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知门下事。当时有监察御史周子谅私下对御史大夫李适之说:牛仙客没有才能,滥登相位,大夫是国家的至亲,难道能坐観此事?李适之立即奏报周子谅的这些话,皇上大怒,当廷责问周子谅,周子谅无话可说,在朝堂判决流放瀼州,他走到蓝田就死去了。

牛仙客任宰相以后,一味明哲保身,只是顺从而已。所有赏赐,他都不开封。百官有所咨询裁决,牛仙客说,只要依照法令条文就可以了,不敢着手裁决。第二年,特封牛仙客为豳国公,追赠他的父亲牛意为礼部尚书,祖父牛会为泾州剌史。不久牛仙客又进任侍中,兼兵部尚书。天宝年间,改换官名,授任左相,尚书如故。这年七月牛仙客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宫内出绢一千匹、布五百端,派遣宦官送到他的住宅资助丧葬费用,追赠牛仙客为尚书左丞,謚号叫雄。

当初,牛仙客为朔方军使,以姚崇的孙子姚周为判官。等到他知政事以后,姚闳几次升任侍御史,自称能通晓鬼道,预知吉凶。牛仙客很迷信他。到牛仙客病重时,姚闳请求为牛仙客祈祷,在他门下,便逼令牛仙客作遗表推荐姚闳的叔叔尚书右丞姚弈以及兵部侍郎卢奂堪能够接替自己,姚闳为他起草奏表。牛仙客当时已病危将死,不能签字,他的妻子便趁宦官来吊问时,将此表进奏皇上。玄宗察觉后十分愤怒,贬任姚弈为永阳太守,卢奂为临淄太守,赐姚闳自尽。

1. B久牛仙客又进任侍中,兼兵部尚书。天宝年间,改换官名,授任左相,尚书如故。这年七月牛仙客去世,终年六十八岁。

2.

A.度使,唐朝在凉州设置的节度使。唐玄宗时,作为十大节度使之一。晚唐以后复置的河西军,是作为唐末五代时凉州一带的官军残余势力。

B.朔方,为北方,英文north。朔气是指北方的寒气,北方很冷,又可称朔方。

C.流指流放,放逐,唐代五刑之一;其他的四刑分别是笞刑、杖刑、徒刑、死刑。 注:是指墨、劓(yì)、膑、宫、大辟五种刑法。

D.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

魏咸信传原文

魏咸信字国宝,卫州汲人,建隆初,授朝散大夫、太子右坊通事舍人,改供奉官。 初,太祖在潜邸,昭宪太后尝至仁浦第,咸信方幼,侍母侧,俨如成人。太

后奇之,欲结姻好。开宝中,太宗尹京,成昭宪之意,延见咸信于便殿,命与御带党进等较射,称善。遂选尚永庆公主,授右卫将军、附马都尉。逾年,出领吉州刺史」

太平兴国初,真拜本州防御使。四年,诏用奉外赐钱十万。五年,坐遣亲吏市木西边,矫制免所过税算,罚一季奉。俄迁慎州观察使。雍熙三年冬,契丹扰边,王师出讨,悉命诸主婿镇要地:王承衍知大名,石保吉知河,咸信知澶州。四年,本郡黄河清,咸信以闻,诏褒答之。籍田毕,就拜彰德军节度。八月,遣归治所。

淳化四年,河决澶渊,陷北城,再命知州事。太宗亲谕方略,传置而往。时遣阎承翰修河桥,咸信请及流水未下造舟为便,承翰入奏:「方冬难成,请权罢其役。」咸信因其去,乃集工成之。奏至,上大悦。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真宗即位,改定国军节度。咸平中,大阅东郊,以为旧城内都巡检。车驾北征,为贝冀路行营都统署,诏督师。至贝州,敌人退,召还行在所。景德初,从幸澶州,石保吉与李继隆为排阵使。契丹请和,帝置酒行宫,面赏继隆、保吉,咸信避席,自愧无功,上笑而抚尉之。二年,改武成军节度,知曹州。秋霖积潦,咸信决广济河堤以导之,民田无害。扈驾朝陵还,上言先坟在洛,欲立碑,求泣盟津,以便其事,即改知河阳。大中祥符初,从东封,加检校太尉。将祀汾阴,命知澶州,令入内副都知张继能谕旨。移领忠武军节度。

未几召还,年已昏眊,见上,希旨求宠渥。七年,表乞任用,上出示中书向敏中曰:「咸信联荣戚里,位居节制,复何望耶?」是冬,以新建南京,奖太祖旧臣,加同平章事。俄判天雄军。天禧初,改陕州大都督府长史、保平军节度。有感风疾苦,归。真宗尝谓宰相曰:「咸信老病,诸电子出版系统不克承顺,身后复能保守其家业耶?」未几卒,年六十九,赠中书令。录其诸子孙侄,迁官者七人。 咸信颇知书,善待士,然性吝喜利,仁浦所营邸舍悉擅有之。既卒,为诸侄所讼,时人耻之。

魏咸信

咸信字国宝,建隆初年,授朝散大夫、太子右坊通事舍人,改任供奉官。 当初,太祖没有登基时,昭宪太后曾到仁浦家,咸信正年幼,陪侍在母亲旁边,庄重得像成年人。太后认为他很奇特,想结成姻亲。开宝年间,太宗任京城尹,完成昭宪太后的意愿,在便殿召见咸信,命他与御带党进等比赛射箭,称赞他好。于是被选中娶永庆公主为妻,授右卫将军、驸马都尉。过了一年,离京领吉州刺史。

太平兴国初年,正式任命为本州防御使。四年,诏令在俸禄之外赐钱十万。五年,因为派遣亲信官吏在西部边境购买木材,假托皇帝的命令免除所过税算,因而罚一季度俸禄。不久升任慎州观察使。雍熙三年冬天,契丹侵扰边境,皇帝

的军队前去讨伐,全部任命各位驸马镇守要地:王承衍任大名知府,石保吉任河阳知州,咸信任澶州知州。四年,本郡黄河变清,咸信报告上去,下诏褒奖他。耕籍田礼结束,在当地授任彰德军节度。八月,派遣他回到管辖的地区。

淳化四年,黄河在澶渊决口,北城坍塌,第二次任命他为知州。太宗亲自说明方略,通过驿车送去。当时派阎承翰修黄河桥,咸信请求趁流水没有下来时造船较为便利,承翰入朝上奏:“正值冬季难以完成,请求暂时停止这项工程。” 咸信趁他离去,就征集工匠完成了这件事。奏章到达,皇上非常高兴。黄河水患消除,仍使其带兵。不久又下诏留下修筑河堤,咸信因天寒无水而干涸,没有决口泛滥的忧患,又上奏请求取消了这件事。

真宗即位,改任定国军节度使。咸平年间,在东郊大阅兵,任命他为旧城内都巡检。皇帝北征,任贝冀路行营都统署,诏令督军。到贝州,敌人撤退,召回皇帝所在之地。景德初,随从皇帝前往澶州,石保吉与李继隆任排阵使。契丹请求讲和,皇帝在行宫设宴,当面赏赐继隆、保吉,咸信避开座位,以无功自愧,皇上笑着抚慰他。二年,改任武成军节度,曹州知州。秋雨连绵成灾,咸信掘开广济河堤坝来疏导积水,民田没受到损害。扈驾朝拜陵寝返回,向皇上提出祖先的坟墓在洛,想要立碑,要到盟津去,以便完成这件事,当即改任河阳知州。大中样符初,随从到东方祭天,加检校太尉。即将在汾阴祭祀,任命他任澶州知州,派入内副都知张继能传达圣旨。调任领忠武军节度。

不久召回朝廷,年纪已经很老,见到皇上,迎合圣旨来求取恩宠和优厚的待遇。七年,上表请求任用,皇上拿表给中书向敏中看说:“咸信光耀故里,位居节制,还想干什麽呢?”这年冬天,因为新建南京,奖励太祖时的旧臣,加授同下章事。不久判天雄军。天禧初年,改任陕州大都督府长史、保平军节度。有感染风疾的病痛,返回。直室曾对宰相说:“咸信年老有病,几个儿子又不能够顺从,死后还能保守他的家业吗?”阅读答案__,,魏咸信字国宝,卫州汲人。初,太祖在潜邸

不久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赠中书令。錄用他的各个儿孙子侄,提升官职的有七人。咸信颇爱读书,善待士人,但吝啬好财,其父的住宅竟被他独自占有。死后,被侄子们诉讼,当时的人为他感到可耻。

平安,滁人,小字保儿。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将从征。后为先锋。燕王曰:“平安,竖子耳。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及战,不能挫安。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安击败燕将。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会高煦救至,乃得免。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

明年,燕败盛庸,回军与安战。安大破之。再战滹沱河,又破之。安于阵中缚木为楼,高数丈,战酣,辄登楼望,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滹沱之战,矢集王旗如猬毛。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臣自少从军,今老矣,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八月,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败之。四年,燕兵破萧县。安引军蹑其后。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敌。安转战,斩真。真,骁将。燕王尝曰:“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燕王乃身自迎战,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已,复进至小河,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寻何福军亦至,与安合。燕军益大惧,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而粮运为燕兵所阻。安分兵往迎,燕王以精骑遮安军,分为二。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翌日,燕军猝薄垒,发三炮。军中误以为己号,争趋门,遂大乱。燕兵乘之,人马坠壕堑俱满。安等三十七人皆被执。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至是被擒,军中欢呼动地,曰:“吾属自此获安矣!”燕王惜其材勇,选锐卒卫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资等善视之。

永乐七年三月,帝巡北京。览章奏见安名,谓左右曰:“平保儿尚在耶?”安闻之,遂自杀。命以指挥使禄给其子。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

【参考译文】

平安,滁州人,字保儿。建文元年,攻打燕国,平安凭借列将的身份跟从出征。后来担任先锋。燕王说:“平安,竖子罢了,以前跟随我出塞,识破我用兵的计策,我要先打败他。”等到打仗的时候,不能挫败平安。燕王迷了路,只有三个骑兵跟随他。平安打败了燕国将领。燕王看到情况紧急,亲自上战场冒着箭雨、飞石奋力作战,燕王的马受了伤,箭也用完了,宝剑折断无法击杀。燕王于是飞奔登上大堤,举起马鞭假装招引后备骑兵来迷惑敌人,恰好朱高煦救兵来到,才得以幸免。在这时,平安作战最为尽力,燕王差一点就被平安的兵器伤到。

第二年,燕打败了盛庸,调军和平安作战。平安大败他们。又在滹沱河作战,又打败了他们。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做成楼台,达几丈之高,作战激烈时,就登上楼台眺望,用强弓向燕军发射,燕军死了很多。滹沱河这场战斗,箭射在燕王的旗帜上就如同刺猬身上的刺那样多。燕王派人送旗帜到北平,告诉世子要小心收藏,将来把它拿给后人看。顾成在这之前已经被捉到了燕国,看到旗帜就流下了眼泪说:“我从小参军,现在年老了,经历了多场战争,从来没有见过像这样(激烈)的。”

八月,平安和燕将李彬在杨村作战,打败了他。建文四年,燕军攻破萧县。平安带领军队跟随其后。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击敌人。平安辗转作战,斩杀王真。王真,是一员骁将。燕王曾经说:“如果诸位大将都像王真一样奋力勇猛,什么事情做不成呢!”燕王于是亲自迎战,平安的部将火耳灰手持长矛大声呼喊,径直上前刺杀燕王,这时,身下战马突然跌倒,火耳灰被活捉。平安稍微引兵退却一些。过了一些时侯,又前进到小河旁,从左右两路夹击燕军,杀了燕军大将陈文。不久,何福的军队也到了,与平安的军队会合。燕军更加害怕,燕王一连

第三篇:《河南省许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合考试》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诗文写作,是古代考查人才的主要方式。诗文技能教育的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蒙学教材的生命力,而蒙学教材对这种需求变化的应对也十分迅速。因此,诗文能力的教育需求是推动蒙学教材变革的最为直接的因素。

汉代“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大量识字及作赋则成为读书人入仕的必备技能。汉赋主要艺术手法是铺陈相类事物,《急就篇》罗列相类事物词汇,没有描写,类似于铺陈之法,其结尾也是汉赋结尾常见的歌功颂德之句。诵读这样的教材,在识字、积累知识、培养道德人格的同时,也能快速掌握汉赋写作的一些主要技能,这是《急就篇》得以流行的根本原因。

唐代科举以进士科为重,其主要考试文体是律诗、律赋,顾炎武说“唐之取士以赋”。无论律诗、律赋,都讲求平仄押韵,且以切韵为准,这就需要应试者掌握切韵。《千字文》尚且可以提供对仗的学习,但《急就篇》已完全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了,由此,《急就篇》开始衰落。而新生的《蒙求》在编排历史故事的时候,采用了切韵,并且四对八句一韵,这样就便于儿童学习格律及切韵。因此,《蒙求》受到普遍欢迎,甚至在明清时先后被收入《唐音统签》《全唐诗》等唐诗总集。

宋代科举考试文体增加了论。宋初规定“凡进士,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南宋建炎二年,又规定“第一场诗赋各一首,习经义者,本经义三道,《语》《孟》义各一道;第二场并论一道;第三场并策三道”。论在考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三字经》中的句子不再有描写,文字没有辞采,全文主要采用直白的叙述或议论,而它在议论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就是一段完整的议论,以“性”的变化来论证“教”的重要性,四句之间就是起、承、转、合的基本体制;再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紧承上文,以事实证明“教之道,贵以专”。

明代科举废除了诗赋,仍然讲求对仗的八股文成为了科举考试的首要文体。此后,清代科举又恢复了律诗,并置于首场试艺之后。因此,对仗、格律仍然是明清时期儿童必须要掌握的诗文基本技能。另外,宋代以后平水韵取代切韵成为了诗文用韵标准,学习格律、平水韵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所以,元代开始兴起了声律类启蒙教材,明清时期,声律类教材则更加兴盛。其他类型的教材也迅速反应,最典型的就是《龙文鞭影》,它用对仗编写句子,按平水韵的平声部编排顺序,在学习典故、陶冶性情的同时,也初步掌握了对仗声律。

将博物教育、道德人格教育、诗文能力教育巧妙地融为一体,是古代蒙学教材的成功做法,因此诞生了一批经典教材。在功利教育盛行的状况下,能否满足仕进的需要,则决定着蒙学教材能否被广泛接受。从蒙学教材的兴替来看,如果无法满足仕进需求,即便再为古朴纯正的教育,也不会真正得到推广,就如同《急就篇》最终退出教材序列而成为文字研究材料的结局一样。

1. 下列关于古代蒙学教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急就篇》罗列相类事物词汇,其结尾也是汉赋结尾常见的歌功颂德之句。诵读这样的教材,能快速掌握汉赋写作的一些主要技能,这是它流行的根本原因。

B. 唐代科举主要考律诗、律赋,因此,以采用切韵、四对八句一韵编排历史故事而便于儿童学习格律及切韵的《蒙求》受到普遍欢迎。

C.《三字经》里主要是叙述或议论,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四句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论证体制。

D.《龙文鞭影》用对仗编写句子,按平水韵的平声部编排顺序,学生既能学习典故、陶冶性情,又能初步掌握对仗声律。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汉代的读书人把大量识字及作赋作为入仕的必备技能,缘于“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的规定。

B. 宋代以后平水韵取代切韵成为了诗文用韵标准,学习格律、平水韵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声律类启蒙教材开始兴起并兴盛,其中的《龙文鞭影》反应迅速。

C. 明清时期儿童必须要掌握的诗文基本技能中有对仗和格律,是因为明代科举考试的首要文体是八股文,而清代科举又把律诗置于首场试艺之后。

D. 古代蒙学教材的成功做法就是把博物教育、道德人格教育、诗文能力教育巧妙地融为一体,也出现了一批经典教材,如《急就篇》、《蒙求》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古代考查人才的主要方式是诗文写作,而诗文技术教育的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蒙学教材的生命力,蒙学教材对这种需求变化的应对也十分迅速。

B. 宋代科举考试变化较多,新增加了论,而且宋初的规定后来还有变化,南宋建炎二年,又重新作了规定,论在考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C. 无论律诗还是律赋,都十分讲求平仄押韵,并且以切韵为准,这就需要所有应试者都掌握切韵,此时《千字文》可帮助学习对仗。

D.《急就篇》最终退出教材序列而成为文字研究材料,它作为古朴纯正的教育,所以无法满足仕进需求,不会真正得到推广。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魏咸信字国宝,卫州汲人。初,太祖在潜邸,昭宪太后尝至仁浦第,咸信方幼,侍母侧,俨如成人。太后奇之,欲结姻好。开宝中,太宗尹京,成昭宪之意,延见咸信于便殿,命与御带党进等较射,称善。遂选尚永庆公主,授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逾年,出领吉州刺史。

太平兴国初,拜本州防御使。四年,诏用奉外赐钱十万。五年,坐遣亲吏市木西边,矫制免所过税算,罚一季奉。雍熙三年冬,咸信知澶州。四年,本郡黄河清,咸信以闻,诏褒答之。淳化四年,河决澶渊,陷北城,再命知州事。时遣阎承翰修河桥,咸信请及流水未下造舟为便,承翰入奏:“方冬难成,请权罢其役。”咸信因其去,乃集工成之。奏至上大悦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真宗即位,车驾北征,为贝冀路行营都统署,诏督师。至贝州,敌人退,召还行在所。景德初,从幸澶州,石保吉与李继隆为排阵使。契丹请和,帝置酒行宫,面赏继隆、保吉,咸信避席,自愧无功,上笑而抚尉之。二年,改武成军节度,知曹州。秋霖积潦,咸信决广济河堤以导之,民田无害。大中祥符初,年已昏眊,见上,希旨求宠渥。七年,表乞任用,上出示中书向敏中曰:“咸信联荣戚里,位居节制,复何望耶?”是冬,以新建南京,奖太祖旧臣,加同平章事。俄判天雄军。天禧初,改陕州大都督府长史、保平军节度。有感风疾苦,归。真宗尝谓宰相曰:“咸信老病,诸子不克承顺,身后复能保守其家业耶?”未几卒,年六十九,赠中书令。录其诸子孙侄,迁官者七人。 咸信颇知书,善待士,然性吝喜利,仁浦所营邸舍悉擅有之。既卒,为诸侄所讼,时人耻之。

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奏至上/大悦/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B. 奏至/上大悦/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C. 奏至上/大悦/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D. 奏至/上大悦/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字”一般应该是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 “射”是古代六艺的一种,指射术。“六艺”包含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古代的“射艺”主要是指射箭。

C.“行在所”是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狩猎时居住的宫室,古代帝王大多在各地建有多处行宫。

D. “幸”在此处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有“宠爱、爱护”之意,如《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6.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魏咸信少年老成。在昭宪太后驾临之时,年纪轻轻就显得沉着稳重并与众不同,太后惊叹之余,决定将永庆公主嫁与他为妻。

B. 魏咸信当机立断。他在治理黄河的看法上与阎承翰相左,在阎离开之后,抓住治理的有利时机,征集工匠,消除黄河水患。

C. 魏咸信主政为民。当秋雨连绵成灾之时,没有坐以待毙,想方设法来疏导积水,采用掘开广济河堤的办法,人民免受损失。

D.魏咸信贪名好财。大中祥符初年,他已经很老,见到皇上,迎合圣旨来求取恩宠和优厚的待遇;也将父亲的住宅据为己有。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遣阎承翰修河桥,咸信请及流水未下造舟为便。(5分)

(2)咸信颇知书,善待士,然性吝喜利,仁浦所营邸舍悉擅有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和子由①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8.“雪泥鸿爪”一语富含理趣,在宋代就被人称道,请结合前两联简要赏析。(6分)

9. 本诗题目是“和子由渑池怀旧”,“旧”具体指什么?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阅读答案__,,魏咸信字国宝,卫州汲人。初,太祖在潜邸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张九龄《望月怀远》中写亲人虽天涯相隔,却共同望月怀念对方的彼此深情的句子是,

(2)李白《将进酒》中最能表现诗人对自我才华高度自信的句子是 , 。

(3)范仲淹《御街行》曰:“酒未到,先成泪。”他的《苏幕遮》一词中与此异曲

同工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老干部病房

宋志军

自从退下来以后,老李处处感到不适应。

一下子失去了那种位高权重、前呼后拥的感觉,老李觉得似乎好像做了一场梦,他无法适应退休生活,便时不时地发一些无名火气,弄得周围人也不自在。特别是老伴,见他无端地摔这打那,可不像儿子媳妇那般迁就他,就和他别着干,这样让他尤其窝火,以前他在位子上的时候,老伴可是没见这样。他当然忘了以前他也不是这样啊。

面对种种的不适应,老李当然不会检讨自己。他当了大半辈子领导,虽然每年单位开民主生活会的时候,他都会带头作检讨,但那都是秘书写好稿子,内容主要还是讲成绩的。真正说到自身缺点的时候,也无外乎是重视学习不够,调查研究不够,批评人不讲方式,工作有时有急躁情绪等;至于讲到廉洁问题时,无外乎是有公车私用现象,超标准接待现象,有时有请吃和吃请现象等;都是些大家心照不宣,似乎约定俗成的东西,真正的问题哪里会去触及呢。

老李既然不会拿自己说事,就拿周围的人说事。他挑老伴的错,挑儿子的错,挑儿媳的错,当然不能再挑下属的错。因为他不上班了,也没有下属让他来挑错了。他整日里闷闷不乐,错误的把这一切都归为世态炎凉,人走茶凉的缘故。

老李虽然在位时架子大,脾气大,但是为人处世还比较讲原则,能够守住底线,这也算他难能可贵的地方。所以能够平安降落,安然退休。

可老李终归还是有点心理不平衡。特别是想到市委周书记经常人前背后炫耀他那在北京工作的儿子,而且还给儿子买了一套大房子的时候,就联想起自己竟然没能给儿子找到一份好工作,让儿子大学毕业后只能进入一家私企,而且在儿子想在省城买套房子时,自己竟然拿不出多少钱的事,这种不平衡感就更加强烈。他甚至有点后悔没有在位时捞上一把,心里隐隐生出一点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懊恼。

久而久之老李便被憋出病来。

老李住进了老干部病房。老干部病房是整个市中心医院条件最好的地方,这里的医生护士知道他是以前市里鼎鼎有名的李副市长,对他的态度都很客气,每次为他诊疗的时候都还“李市长,李市长”的叫着,这让他心里多少有点安慰。可自从对门来了一位特殊的病号后,他的心理平衡又很快被打破了。

对面住进的是市委周书记,因为他早就风闻这位周书记贪财好色,官声很坏;所以尽管比着他有时心里不太平衡,但在位时还是刻意回避着和这位同事打交道。老李自认为还算是一位清官,做人也比较刚正,和周书记不是一路人。自然,对面的周书记对他也不感冒。

果然不出老李所料,自从周书记住进老干部病房后,整个老干部病房都热闹起来,市直单位和县里的头头脑脑们络绎不绝的前来看望周书记,闹得老李不得安宁,又怕别人走错门,最后吓得连门都不敢打开了。这些人来的时候都是两手空空,稍作停留就离去,但老李知道他们没有一个人是空手的。

老李在竭力躲避这一切,没事的时候就看电视,他依然习惯看新闻联播。也许是他平常没太注意的原因,近段却隔三差五地看到电视报导,某某省部级领导因严重违纪被中央纪委查处。屈指算来,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已经先后有李春城,郭永祥,蒋洁敏,李铁男,李东生等十六七位省部级领导被查处了,他心里突然有了一个不祥的念头。这个念头一出现,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对面的病房里,依然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但老李的心里却不再像往常那样烦躁,倒有了一种安静的感觉。

对面的周书记住了半个月便出院了,老干部病房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又过了一段日子,老李突然在本市新闻中看到了一条爆炸性信息,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某某,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纪检部门立案查处。看了这条新闻,老李一点也没有意外的感觉,相反积压在他心头日久的可怕的念头倒一下子放下了。 老李关掉电视,长出了一口气,他起身打开病房的窗户,一阵冷风吹进来,让他感觉到格外的清醒,他看着窗外,严寒之下的大院里,那些杨树都已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而那一棵棵塔松却还依然常青,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老李突然觉得自己内心很满足,自己到了晚年,有个头疼发烧的,能待在老干部病房里安心养病,这是何等幸福的事情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小说的标题是“老干部病房”,但小说前七段内容均与老干部病房无关,这几段内容有点游离标题,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B. 老李退休后失去了那种位高权重、前呼后拥的感觉,看什么都不顺眼,周围的人也越发不能容忍他,老伴儿总爱和他对着干。

C.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在叙事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眼前。

D. 老李虽然在位时架子和脾气都大,但是为人处世很讲原则,守道德,并常做自我批评,所以他能够安然退休。

E. 小说故事情节较简单,但布局精巧,耐人寻味,作者通过写老李在干部病房的见闻感受,寄寓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2)小说中老李的心理变化极为复杂,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老李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3)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老干部病房”为题,有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沈祖棻:有斜阳处有春愁

一提到沈祖棻,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要在她的名字前冠以“当代李清照”的称号。吴宓曾盛赞沈祖棻:“棻词殊佳,宓所识女中第一。”

沈祖棻1909年生于苏州一个保留着浓厚的文化传统但已衰落的地主家庭。家庭的文化熏陶使她自幼就对文学显露出强烈的爱好和天赋。1932年,这个年仅23岁的大学生,愤然执笔,以一阕《浣溪纱》,将“九一八”事变后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患,传递得浓密婉转,令中央大学文学院长汪东拍案叫绝,更令沈祖棻由此赢得“沈斜阳”别号——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

1934年,沈祖棻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1937年与小她四岁的金陵大学同学程千帆在安徽屯溪结婚,那是南京被日机疯狂轰炸后他们的匆忙避难之地。抗战期间,他俩辗转在成都、乐山等地的几所大学任教。1942年,沈祖棻在金陵大学授课时,物色了一些有造诣的学生成立正声诗词社,她还将四位学生的诗词结集成《风雨同声集》出版。正是“月里山河连夜缺”的动荡岁月,这群师生用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坚守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

沈祖棻是著名词人和评论家,然而,无论创作还是研究,她的一生都备受干扰:年轻时便遭逢战乱,飘摇动荡的岁月里,读书人的三尺书桌岂能安宁?38岁时剖腹产女,庸医将一块手术巾遗留在她腹内,此后几年备受折磨;她与程千帆夫妻情深,却聚少离多。1956年,沈祖棻从南京来到武汉,与任中文系主任的丈夫共同执教于武汉大学,孰料时隔不久,程千帆就被打成右派。他蒙冤和被遣送乡下劳动的近20年中,一家三

第四篇:《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1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有更大的可能获得更多的观众。因为只有真实

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阅读答案__,,魏咸信字国宝,卫州汲人。初,太祖在潜邸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

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B.“中国好声音”让年轻人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的梦想能够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因而赢得了公众。

C.“中国好声音”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

唯才是举的最重要砝码。

D.“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

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与众不同,它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

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B.选手们的经历更加真实,他们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只要这样,“中国好声音”这个优秀的节目就

会赢得更多的观众。

C.“中国好声音”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D.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此“中国好声音”中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

了一些争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的学生,就为他们未来

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的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

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C.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因此,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

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

D.选秀节目对“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未加具体的指点,“中国好声音”展现了青年的职业

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魏咸信字国宝,卫州汲人。初,太祖在潜邸,昭宪太后尝至仁浦第,咸信方幼,侍母侧,俨如成人。太后奇之,欲结姻好。开宝中,太宗尹京,成昭宪之意,延见咸信于便殿,命与御带党进等较射,称善。.

遂选尚永庆公主,授右卫将军、附马都尉。逾年,出领吉州刺史。

太平兴国初,真拜本州防御使。四年,诏用奉外赐钱十万。五年,坐遣亲吏市木西边,矫制免所过税.

算,罚一季奉。雍熙三年冬,咸信知澶州。四年,本郡黄河清,咸信以闻,诏褒答之。淳化四年,河决澶渊,陷北城,再命知州事。太宗亲谕方略,传置而往。时遣阎承翰修河桥,咸信请及流水未下造舟为便,承翰入奏:“方冬难成,请权.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真宗即位,车驾北征,为贝冀路行营都统署,诏督师。至贝州,敌人退,召还行在所。景德初,从幸

澶州,石保吉与李继隆为排阵使。契丹请和,帝置酒行宫,面赏继隆、保吉,咸信避席,自愧无功,上笑而抚慰之。二年,改武成军节度,知曹州。秋霖积潦,咸信决广济河堤以导之,民田无害。大中祥符初,年已昏眊,见上,希旨求宠渥。七年,表乞任用,上出示中书向敏中曰:“咸信联荣戚里,位居节制,复何望耶?”是冬,以新建南京,奖太祖旧臣,加同平章事。俄判天雄军。天禧初,真宗尝谓宰相曰:“咸信老病,诸子不克承顺,身后复能保守其家业耶?”未几卒,年六十九,赠中书令。录其诸子孙侄,迁官.

者七人。咸信颇知书,善待士,然性吝喜利,仁浦所营邸舍悉擅有之。既卒,为诸侄所讼,时人耻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有删改)

【注】①仁浦:魏咸信父。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延见咸信于便殿 .

B. 坐遣亲吏市木西边 .

C. 请权罢其役 .

D. 诸子不克承顺 . 延:邀请 市:集市 权:暂且 ①克:能够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奏至上/大悦/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B. 奏至/上大悦/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C. 奏至上/大悦/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D. 奏至/上大悦/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魏咸信少年老成。在昭宪太后驾临之时,年纪轻轻,显得沉着稳重并与众不同。太后惊叹之余,阅读答案__,,魏咸信字国宝,卫州汲人。初,太祖在潜邸

决定将永庆公主嫁与他为妻。

B. 魏咸信当机立断。在治理黄河的看法上与阎承翰相左,在其入朝之际,抓住治理的有利时机,征

集工匠,完成造船之事。

C. 魏咸信处处为民。当秋雨连绵成灾之时,没有坐以待毙,想方设法来疏导积水,采用掘开广济河

堤的办法,人民免受损失。

D. 魏咸信好财贪婪。他独自占有了他父亲的住宅;大中祥符初年,已经很老,见到皇上,迎合圣旨

来求取恩宠和优厚的待遇。

7. 文言文翻译:(10分)

(1)咸信颇知书,善待士,然性吝喜利,仁浦所营邸舍悉擅有之。(4分) 译: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分)

译: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3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8.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9.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2) 桑之未落, 。桑之落矣, 。(《氓》)

(3) ,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4)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 ,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2分) 负重的河流

黄 毅

①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②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

③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④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期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和霸气。

⑤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蘸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2 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

⑥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他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59662/

推荐访问:魏咸信字国宝文言阅读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