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本次列车的终点》阅读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13 09:15:4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王安忆》

第二篇:《新时期小说文本阅读篇目》

新时期小说文本阅读篇目

刘心武《班主任》和卢新华《伤痕》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高晓声《陈奂生进城》何士光的《乡场上》

张贤亮的《土牢情话》、《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巴金《随想录》

茹志鹃《剪辑错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方之的《内奸》、刘真的《黑旗》、李国文的《月蚀》

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布礼》、《杂色》、宗璞的《我是谁》

【王安忆《本次列车的终点》阅读】

周克琴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芙蓉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张贤亮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爱是不能忘记的》(张洁)、《晚霞消失的时候》(礼平)、《波动》(赵振开)冯骥才的《铺花的歧路》张弦的《记忆》

柯云路《新星》

贾平凹的《小月前本》、《腊月·正月》、《鸡窝洼的人家》,王润之的《鲁班的子孙》,路遥的《人生》,张炜的《秋天的思索》张承志《黑骏马》

知青小说:

郑义《枫》叶辛《蹉跎岁月》竹林《生活的路》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老鬼《血色黄昏》

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孔捷生《南方的岸》

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张承志《黑骏马》

寻根文学:阿城《棋王》郑义《老井》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王安忆《小鲍庄》 贾平凹《商州初录》系列

新写实、新历史主义小说:

刘震云《一地鸡毛》、《单位》方方《风景》 池莉《烦恼人生》《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苏童《红粉》《妻妾成群》《妇女生活》 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莫言《红高粱》

新历史小说(补充):

苏童 《罂粟之家》《1934年的逃亡》《米》《十九间房》《我的帝王生涯》

北村《披甲者说》格非《敌人》方方《祖父在父亲心中》

王安忆《长恨歌》

莫言《丰乳肥臀》陈忠实《白鹿原》

先锋小说

格非《欲望的旗帜》马原《虚构》余华《现实的一种》《河边的错误》《在细雨中呼喊》 女性写作:张洁《方舟》

王安忆“三恋” 《叔叔的故事》《长恨歌》 铁凝“三垛”《玫瑰门》 陈染《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卫慧《上海宝贝》

晚生代写作: 韩东《障碍》 朱文《我爱美元》

潮流之外: 贾平凹《废都》 陈忠实《白鹿原》 刘恒《沧河白日梦》 张炜《九月寓言》 张承志《心灵史》

新世纪文学

乡土文学:《檀香刑》《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贾平凹《秦腔》铁凝《笨花》孙惠芬《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葛水平《喊山》《甩鞭》严歌苓《第九个寡妇》、范小青《赤脚医生万泉和》

底层文学:尤凤伟《泥鳅》刘庆邦的《神木》《红煤》、林白的《万物开花》《妇女闲聊录》曹征路的《那儿》贾平凹《高兴》方方《出门寻死》……

生态小说: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腾》,阿来的《空山》,杨志军的《藏獒》, 官场小说:王跃文《国画》阎真《沧浪之水》、李佩甫《羊的门》张平《十面埋伏》、《国家干部》、周梅森《绝对权力》、《我主沉浮》 、陆天明《大雪无痕》

理论部分阅读书目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主编陈晓明、撰稿李洁非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陈思和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陈思和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0年代批评文选》,陈思和, 杨扬选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理解九十年代》,陈思和等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新文学传统与当代立场》,陈思和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共和国文学50年》,杨匡汉,孟繁华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当代文学关键词》,主编洪子诚, 孟繁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978激情岁月》,孟繁华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梦幻与宿命: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历程》,孟繁华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1956:百花时代》洪子诚,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 1967:狂乱的文学年代》杨鼎川,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1993:世纪末的喧哗》 张志忠,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第五部分 外国文学

第五部分 外国文学

*《希腊罗马神话》

*《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神曲》,(意)但丁

*莎士比亚悲剧四大悲剧

*《浮士德》(德)歌德

*《悲惨世界》(法)雨果

《高老头》(法)巴尔扎克

*《红与黑》(法)司汤达

*《双城记》(英)狄更斯

《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

*《卡拉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王安忆《本次列车的终点》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

《母亲》(俄)高尔基

《瓦尔登湖》(美)梭罗

《喧哗与骚动》(美)福克纳

《愤怒的葡萄》(美)斯坦贝克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等待戈多》(法)萨缪埃尔·贝克特

《沙恭达罗》(印)迦梨陀娑著,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著,冰心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雪国》(日)川端康成【王安忆《本次列车的终点》阅读】

《一千零一夜》(阿),任何版本都可以。

《外国文学作品选》(两卷本)郑克鲁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第三篇:《王安忆》【王安忆《本次列车的终点》阅读】

第四篇:《阅读书目》

当代文学部分阅读书目

作品部分:

50-70年代小说阅读目录:

中短篇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和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李国文《改选》 * 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

陆文夫《小巷深处》

*赵树理《“锻炼锻炼”》周立波《山那面的人家》

李准《李双双小传》*茹志鹃《百合花》 孙犁《铁木前传》 陈翔鹤的《陶渊明写<挽歌>》、《广零散》

刘澍德《归家》、康濯《水滴石穿》《春种秋收》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

康濯《春种秋收》

长篇:杨沫《青春之歌》、梁斌《红旗谱》柳青《创业史》浩然《艳阳天》《金光大道》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孙犁《风云初记》欧阳山《三家巷》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冯德英《苦菜花》

新时期小说文本阅读篇目

刘心武《班主任》和卢新华《伤痕》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高晓声《陈奂生进城》何士光的《乡场上》

张贤亮的《土牢情话》、《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巴金《随想录》

茹志鹃《剪辑错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方之的《内奸》、刘真的《黑旗》、李国文的《月蚀》

【王安忆《本次列车的终点》阅读】

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布礼》、《杂色》、宗璞的《我是谁》

周克琴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芙蓉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张贤亮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爱是不能忘记的》(张洁)、《晚霞消失的时候》(礼平)、《波动》(赵振开)冯骥才的《铺花的歧路》张弦的《记忆》

柯云路《新星》

贾平凹的《小月前本》、《腊月·正月》、《鸡窝洼的人家》,王润之的《鲁班的子孙》,路遥的《人生》,张炜的《秋天的思索》张承志《黑骏马》

知青小说:

郑义《枫》叶辛《蹉跎岁月》竹林《生活的路》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老鬼《血色黄昏》

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孔捷生《南方的岸》

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张承志《黑骏马》

寻根文学:阿城《棋王》郑义《老井》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王安忆《小鲍庄》

贾平凹《商州初录》系列

新写实、新历史主义小说:

刘震云《一地鸡毛》、《单位》方方《风景》 池莉《烦恼人生》《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苏童《红粉》《妻妾成群》《妇女生活》 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莫言《红高粱》

新历史小说(补充):

苏童 《罂粟之家》《1934年的逃亡》《米》《十九间房》《我的帝王生涯》 北村《披甲者说》格非《敌人》方方《祖父在父亲心中》

王安忆《长恨歌》

莫言《丰乳肥臀》陈忠实《白鹿原》

先锋小说

格非《欲望的旗帜》马原《虚构》余华《现实的一种》《河边的错误》《在细雨中呼喊》

女性写作:张洁《方舟》

王安忆“三恋” 《叔叔的故事》《长恨歌》 铁凝“三垛”《玫瑰门》 陈染《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卫慧《上海宝贝》

晚生代写作: 韩东《障碍》 朱文《我爱美元》【王安忆《本次列车的终点》阅读

潮流之外: 贾平凹《废都》 陈忠实《白鹿原》 刘恒《沧河白日梦》 张炜《九月寓言》

张承志《心灵史》

新世纪文学:

乡土文学:《檀香刑》《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贾平凹《秦腔》铁凝《笨花》孙惠芬《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葛水平《喊山》《甩鞭》严歌苓《第九个寡妇》、范小青《赤脚医生万泉和》

底层文学:尤凤伟《泥鳅》刘庆邦的《神木》《红煤》、林白的《万物开花》《妇女闲聊录》曹征路的《那儿》贾平凹《高兴》方方《出门寻死》……

生态小说: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腾》,阿来的《空山》,杨志军的《藏獒》, 官场小说:王跃文《国画》阎真《沧浪之水》、李佩甫《羊的门》张平《十面埋伏》、《国家干部》、周梅森《绝对权力》、《我主沉浮》 、陆天明《大雪无痕》【王安忆《本次列车的终点》阅读

理论部分阅读书目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主编陈晓明、撰稿李洁非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陈思和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陈思和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0年代批评文选》,陈思和, 杨扬选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理解九十年代》,陈思和等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新文学传统与当代立场》,陈思和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共和国文学50年》,杨匡汉,孟繁华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当代文学关键词》,主编洪子诚, 孟繁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978激情岁月》,孟繁华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梦幻与宿命: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历程》,孟繁华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1956:百花时代》洪子诚,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 1967:狂乱的文学年代》杨鼎川,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1993:世纪末的喧哗》 张志忠,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第五篇:《散文》

本次列车的终点

王安忆

陈信从新疆回到上海后,过惯了独自一人省心的日子,可如今感到真烦心。第二天是厂礼拜,他天不亮早饭没吃便出了门。他想出去走走,找个开阔一点的地方。在空阔的北方过惯了,在上海总感到气闷。

他顺着江岸向前 走去,前边是外滩公园。一进去便是一个喷水池,水从假山顶上落下,落在池子里。记得很久以前,水不是这么直接落在水面上的,水珠子落在一把伞上。伞下是一个妈妈,搂着两个孩子,笑嘻嘻地挤在一起躲雨。他小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座雕像时,是多么惊讶,多么喜欢。现在想起来,雕像在冥冥中引导起了共鸣。他们,从来就是这么生活的。爹爹很早就死了,妈妈带着他们三个,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什么苦都吃过了。可就因为大家挤在一起,再怎么苦都是暖融融的。有一次刮龙卷风,四口人全挤在大床上,紧紧抱成一团。闪电,霹雳,呼啸的狂风,引得大家又害怕却又兴奋。弟弟夸张地尖叫着,妈妈笑着诅咒老天,陈信以保护人的身份坐在离电灯开关最近的地方。雷打得真吓人,可真开心。这温暖,吸引着他,吸引着他归来。

水,落在空荡荡的水面 上,激起一个个单调而又空洞的水圈。一滴水珠落在他撑在池边的手背上,他忽然意识到,这水珠是从自己脸颊上滚落的。今天„„他感到了一种莫大的失望,好像有一样最美好最珍重的东西突然之间破裂了。 商店开门了。他走到一个橱窗跟前,不由自主地站住了脚。他感到心里忽视什么被唤回了,是的,被唤加了。他离开上海时,心中留下的一片金色的记忆。这记忆在十年中被误认为是上海了。于是,他便拼命地争取回来。上海,是回来了,然而失去的,却仍然是失去了。

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漫下了人行道。人和人,肩挨肩,脚跟脚,这么密集的在一个世界里,然而彼此又是陌路人,不认识,不了解,彼此高傲地藐视着。新疆那个地方支孙是这样的,那里很清静,也许是有些荒凉了,但走在街上,可以奔跑,可以信步,可以畅快地呼吸。因为城市小,人和人,今天不见明天见,低头不见抬头见。都是面熟的,相识的,一路走过去,几乎要不断地点头,招呼,倒别有一番新切和温暖。看来,大有大的难处,小,却有小的好处。

他身不由由地跟随着人流向前走,自己也不知道走向哪里。他很茫然,十年里那点渗透他心灵的、苦苦的而又是甜甜的罹,消失了。十年里那种充实感也随即消失了。他的目的地达到了,下一步,他该往哪儿走?人活着,总要有个目的

地。人生的目的地,总归应该是幸福,而不是苦恼。他忽然感到,自己追求的目的地,应该再扩大一点,是的,再扩大一点。 他郁闷的心情开朗了一点,好像沉重的鸟云开了一条缝,一线朦朦胧胧的光透了进来。虽然是朦胧隐约的,他确实是光。

“阿信!”他转脸一看,见马路上,一辆公 共汽车窗户里,伸出大歌的半个身子,向他伸着手,他背后还有大嫂。他不知出了什么事,掉转身子追着汽车跑去。大哥一把抓住他的手,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呆呆地看着他。他心里一酸。大嫂也伸手抓住他:“阿信,你可别想不开!”

“你们想到哪儿去了!”阿信笑了,眼泪也滚了出来。

“回家吧!”哥哥说。

“好的,回家。”他忽然感到差愧,为自己把十年的艰辛当做王牌随时甩出去而感到羞愧。妈妈、哥哥、弟弟、嫂嫂,都有十年的艰辛。当然,人生中,还不仅是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的欢乐。比如,林荫道、小树林、甜水井,天真无雅的学生、月牙儿般的眼睛„„可全被他忽略了。好在,还有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今后的日子还很长很长。该怎么过下去,真该好好想一想。

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目的地在哪里?他只知道,那一定要是更远、更大的,也许跋涉的时间不止是一个十年,是两个、三个,甚至整整一辈子。也许永远得不到安定感。然而,他相信,只要到达,就不会怕惑,不会苦恼,不会惘然若失,而是真正找到了归宿。 (节选自王安忆《本次列车到终点》,有删改)

1、小说第2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结合文意,简要赏析第7段。(4分)

3、小说中陈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本次列车到终点”,有人说,作者在小说的最后一段却写了“又一次列车即将”,这不合情理,你认为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

分)

奈曼旗的宝贝【王安忆《本次列车的终点》阅读】

乔叶

①每当看到落叶乔木的时候,就会有一种亲切之感,仿佛所有的落叶乔木都是我的亲戚。去年,我前往奈曼旗,又认识了两种落叶乔木——不,准确地说,是重识了它们。

②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科尔沁,我无论如何想不到这三个字会和沙地这个词联系到一起。在来到奈曼旗之前,科尔沁只能让我想起绿草茵茵的大草原。即使后来知道草原沙化这个词,我也还是想不到“科尔沁”会成为沙地前面的一个定语。但确实,沙地就在我们的行程里默默地站着,一片连着一片,蔚为壮观。有一些沙地还是寸草不生的白沙地,什么都没有,让人绝望。

③幸亏有了它们——杨树和柳树。

④杨树和柳树,这在中原是最俗常的树木,但到了这里,就觉出它们的不俗常。

⑤先说柳树。柳树到了此地就不叫柳树了,而叫怪柳。因为它们看起来确实怪。说是柳树,却不高大,也不粗壮,其娇小情形像是天然盆景,七扭八歪,形态各异,极富创意的造型常常大大超出我的想象力:有的像马头,有的像羊角,有的像拱门,有的像珊瑚„„怪是怪的,但一点儿也不恐怖,因它从根到梢长满了嫩绿的枝条,看起来很是新巧有趣。当地的朋友介绍说,怪柳之所以如此情状,是因为如果要在沙地上存活,它必得顺应这里的条件,用深根抓牢土地,用身形顺应风沙,用所有叶片汲取阳光雨露„„也因此,它就长成了怪模怪样的怪柳——突然,我觉得这个“怪”字极其不准确。这柳树怪吗?不,它们一点儿都不怪。如草原人放牧,海边人打渔,中原人种地一样,这些不会说话的植物,最听得懂自然的声音。它们根据水分、光照和大地的条件,听天命,尽树事,看似桀骜不驯实则是智勇双全地生长起来,对这里的环境而言,它们其实是最真切地“道法自然”。

怪的,反倒是如此将它们命名的人,是那些远离自然的被文明深深异化的眼睛和心。 ⑦杨树在这里也是另外一番模样,不再是 茅盾先生在《白杨礼赞》里说的:“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在这里,它们生长得虽也笔直,但旁枝多多,到处旁逸斜出。只要能长杈的地方全在长杈,长得繁繁茂茂,野性蓬勃。我曾问当地朋友为何不修剪一下?博得了全车人的嗤笑。回答说:在这沙地长出的绿色谁舍得修剪?这里的植物最重要的审美标准就是绿色,只要是鲜活的绿,那就是好看,那就是美丽,那就得像宝贝一样留着!

⑧我沉默,为自己的愚蠢。看着车窗外肆意生长的白杨树,这在中原最常见的树,忽然觉得心中一阵温热。是的,是舍不得,这些树,是宝贝,是不能修剪,是得任它们骄纵地生长,任它们四面八方地撒开了长去,因这些层层叠叠的青枝碧叶啊,确实是这沙地上最赏心悦目的笑容——当然,对这沙地来说,宝贝们不仅是杨,也不仅是柳,还有柠条、沙蒿、樟子松,以及星星点点不知名的野草„„大大小小,疏疏密密,所有生活在这里的、默默生活在这里的绿色,都是珍贵的宝贝。

⑨宿命般的,又想到了文学。在这个物质日渐丰盈、精神上却日渐沙化的时代,文学难道不也是这沙地上的绿色?杨、柳、松,柠条和沙蒿和小草,让我以最敬重的心情重复这些宝贝的名字,这些可爱的代码,如同重复文学大地上那些宝贝的名字:小说、散文、诗歌、文学刊物、编辑、读者、评论者„„

⑩向所有的绿色致敬。

⑾沙地在,绿色也在。我相信:沙地在哪里,这些绿色就会在哪里。甚至,绿色的生命会比沙地更长久。 (本文有删改)

9、请具体分析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10、对科尔沁的柳树,作者为什么说为“它们是怪柳,不如说它们是乖柳”?(4分)

11、第⑧段中,作者为什么“忽然觉得心中一阵温热”?(4分)

1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6分)

布鞋,渐行渐远的温情之舟

李 亮

把与自己相关的整个乡村从记忆中搬迁至眼前重新温习和试图回溯时,总会再一次看到那些大路小路上,黄土漫漫如细腻稀软的汁液,每每留住百千脚步踏过时的印痕,却转瞬又在风中雨里漾漾地翻覆,掩埋了路上一切踪迹。但记忆中土路印满脚印的画面却不曾被风蚀雨淋所破坏,那种诸多脚印交错重叠的景象怕是要做了土壤和人踪的化石。乡村中的人影早已湮没在沟沟岔岔中去了,最后经过的那个人留在路上的两行脚印却还清晰可辨,光滑,平整、单薄,甚至算得上是有些水润,这两行人的脚印旁,夹杂着牛、驴、羊们的蹄印,深浅不一,像是陪伴在那人弦乐般顺畅的脚印边的小鼓点。亦或像行舟时船舷边缘激起溅开的微小水花。在这样的路上,它们和谐共鸣。

这两行脚印便使人想到布鞋了——那浩瀚如海的高原之上,承载了一个又一个年轻力壮或年迈佝偻身躯的叶叶小舟。这些小舟遵循着天时与人命,白天漂浮

在黄土海面之上,吆喝了大鱼小鱼般的牛羊群去放牧,夜晚时,它们则停泊在主人的梦乡边。 男子们的 布鞋多是黑色。早些年,乡村的人们尚且生活在虽然清贫但不乏典雅的年代,这些黑色的布鞋上都曾被装饰了花纹。妇女们在丈夫能穿出去展示的布鞋上用针脚争奇斗妍,雍容优美的云勾子图案从容地舒展在鞋头鞋帮,再用规整严谨的城墙垛子图案饰了边儿,对一个男人倾注的感情在匀称的白色小针脚中被种植繁衍。如今男式布鞋只留下一面面肃静的黑,样式也变得简洁。女人们对美的敏感更为显著一些。当男子们的布鞋尚且飘着云朵时,她们的布鞋一律盛开着繁花。男为天,女为地,天地之象,阴阳之分,在更接近生活本质的陕北乡村中如此优雅地展现出端倪。成亲时,女子们的那双婚鞋娇艳欲滴,朱红的底儿上,女儿家的心思被小心收拢成莲花、牡丹、梅花、桃花,有的还欲语还休地在水绿的枝蔓上点缀了小小的果实,几乎要让人嗅到新媳妇心中清幽淑惠的香气。但如昙花一现,随着男子们的布鞋成为净面,女人们鞋子上那些花蔓也终于凋谢,她们的鞋面演变成了新式的红条绒或条呢布,有的则同男子们一样把自己的布鞋面也做成黑色。究其原因,大抵是女人们开始愈来愈多地参与生产劳动,旧时那些典雅的颜色已无法经受土埂田畔的磨砺。只有布鞋中的鞋垫作为附属物竟一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鞋垫上依然花红柳绿、鸳梦鹊飞、蜂蝶奔忙。布鞋成了围墙,女人们把流淌在血液里的天性和欢欣全部移植在了这围墙内的两畦花圃中。

母亲和姨娘、姑姑们的眼睛已开始昏花,年轻的女子们早已遗弃女红技能。多少年来,再也没有了与黄土地中的乡村隔着层层棉布相亲相近的时刻。城乡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工业时代的便捷正彻底取代手工时代的劳累和繁缛,在这期间丧失的美感已无法追寻。布鞋们已载着那些旧人飘向了黄土之洋的远处或深处,唯有留守在乡村的一些老人们依旧守着布鞋,把他们 光滑单薄的脚印再一次覆盖在已夹杂了诸多时尚花纹和形状的其他脚印之中去。我能体会外祖父那种穿着烂旧布鞋依然乐呵呵的心情,那是对过去岁月的怀恋,对给他做布鞋的女人们的怀恋,对乡村土地气息的怀恋,也是同自己命运属性之间的一种和协共鸣。

有一次在老家,我和弟弟妹妹们去看我们出生时所住的土窑。土窑门窗全无,即将坍塌般黄土粼粼。冬日的阳光斜照在灶台上,那儿有一小堆颜色各异的孩童布鞋。我和弟弟妹妹欢呼着进去把它们提起来,争论着哪双布鞋是我们几个谁谁谁穿过的,不知不觉中,眼睛就潮了。

朦胧中看到儿时的自己,穿了其中的一双红底黑点儿的布鞋,烂漫地奔跑在绵软的黄土路上。 (选自《散文》2012年第6期,有删改)

13、文章开头写脚印、蹄印有何作用?(4分)

14、布鞋承载着乡村人们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15、请结合文意,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这些小舟遵循着天时与人命,白天漂浮在黄土海面之上,吆喝了大鱼小鱼般的牛羊群去放牧,夜晚时,它们则停泊在主人的梦乡边。

第六篇:《本次列车终点 阅读答案》

本次列车终点

王安忆

①陈信是上海知青,在新疆插队十年。从新疆回到上海后,过惯了独自一人省心的日子,如今感到真烦心。第二天是厂礼拜,他天不亮早饭没吃,便出了门。他想出去走走,找个开阔一点的地方。在空阔的北方过惯了,在上海总感到气闷。

②他顺着江岸向前走去,前边是外滩公园,他买了门票进去了。一进去便是一个喷水池,水从假山顶上落下,落在池子里,激起一圈圈涟漪。记得很久很久以前,水不是这么直接落在水面上的,水珠子落在一把伞上。伞下是一个妈妈,搂着两个孩子,笑嘻嘻地挤在一起躲雨。他小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座雕像时,是多么惊讶,多么喜欢。他看个没完没了,便赖着不肯走。现在想起来,雕像是在冥冥中引起了共鸣。他们,从来就是这么生活的。爹爹很早就死了,妈妈带着他们三个,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什么苦都吃过了。可就因为大家挤在一起,再怎么苦都是暖融融的。有一次刮龙卷风,四口人全挤在大床上,紧紧抱成一团。闪电,霹雳,呼啸的狂风,引得大家又害怕却又兴奋。弟弟夸张地尖叫着,妈妈笑着咒诅老天,陈信以保护人的身份坐在离电灯开关最近的地方,这个开关被刚懂一点电知识的哥哥视若虎豹。雷打得真吓人,可真开心。是的,暖融融的。这温暖,吸引着他,吸引着他归来。

③水,落在空荡荡的水面上,激起一个个单调而空洞的水圈。【本次列车终点 阅读答案】本次列车终点 阅读答案。一滴水珠落在他撑在池边的手背上,他忽然意识到,这水珠是从自己脸颊上滚落的。今天……他感到一种莫大的失望,好像有一样最美好最珍重的东西突然之间破裂了。他扭头走出了公园。

④商店开门了。他走到一个橱窗跟前,不由自主地站住了脚。他感到心里忽然有什么被唤回了,是的,被唤回了。这是他的童年,他的少年,他离开上海时,心中留下的一片金色的记忆。这记忆在十年中被误认为是上海了。于是,他便拼命地争取回来。上海,是回来了,然而失去的,却仍是失去了。

⑤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漫下了人行道。人和人,肩挨肩,脚跟脚,这么密集的在一个世界里,然而彼此又是陌路人,不认识,不了解,彼此高傲地藐视着。新疆那个地方却不是这样的,那里很清静,也许有些荒凉了,但走在街上,可以奔跑,可以信步,可以畅快地呼吸。因为城市小,人和人,今天不见明天见,低头不见抬头见。都是面熟的,相识的,一路走过去,几乎要不断地点头,招呼,倒别有一番亲切和温暖。看来,大有大的难处,小,却也有小的好处。

⑥他身不由己地跟随着人流向前走,自己也不知道走向哪里。他很茫然,十年里那点渗透他心灵的、苦苦的而又是甜甜的思念,消失了。十年里那种充实感也随即消失了。他的目的地达到了,下一步,他该往哪儿走?人活着,总要有个目的地。人生的目的地,总归应该是幸福,而不是苦恼。他忽然感到,自己追求的目的地,应该再扩大一点,是的,再扩大一点。

⑦他郁闷的心情开朗了一点,好像沉重的乌云开了一条缝,一线朦朦胧胧的光透了进来。【本次列车终点 阅读答案】文章本次列车终点 阅读答案出自border="0" src="style="word-wrap: break-word; vertical-align: middle !important;">

? “好的,回家。”回家,家毕竟是家,就因为太贫困了,才会有这些不和。亲人,苦了你们了。他忽然感到羞愧,为自己把十年的艰辛当作王牌随时甩出去而感到羞愧。妈妈、哥哥、弟弟、嫂嫂,都有十年的艰辛。当然,人生中,不仅是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的欢乐,真的,欢乐!比如,林荫道、小树林、甜水井,天真无邪的学生、月牙儿般的眼睛……可全被他忽略了。好在,还有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今后的日子还很长很长。该怎么过下去,真该好好想一想。

?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目的地在哪里?他只知道,那一定要是更远、更大的,也许跋涉的时间不止是一个十年,要两个、三个、甚至整整一辈子。也许永远得不到安定感。然而,他相信,只要到达,就不会惶惑,不会苦恼,不会惘然若失,而是真正找到了归宿。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错选的给0分)(4分)(     )

A.本文从小处着手,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推及到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回城知青的融入家庭、个人定位、心理状态等问题。

B.陈信离开上海,在新疆生活了十年,岁月能改变他的容颜,却不能改变他对上海的眷念,最根本的原因是上海代表了先进与文明,是现代化的大都市,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C.陈信回到上海,回到了他思念的亲人身边,可是在经历了复杂的家庭生活之后,他感到茫然和失落,尽管如此,他仍然坚信,自己一定会找到真正的归宿。

D.本文语言质朴流畅,情节简单,将陈信回到上海后找不到归依感的失落心理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E.陈信为了哥哥奉献了十年青春,返回上海后,却因为房子问题与大哥大嫂产生了裂痕,这一情节尽显人性的自私自利,由此也也揭示了文章的另外一个主题——批判人性的冷漠。

17.小说第二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8.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第七段的作用。(4分)

19.小说以“本次列车终点”为题,作者在小说的最后一段却写了“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解。【本次列车终点 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75527/

推荐访问:本次列车终点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