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古诗词鉴赏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19 10:25:4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相见欢诗词鉴赏题》

第二篇:《相见欢诗词鉴赏题》【相见欢,古诗词鉴赏答案】

第三篇:《相见欢诗词鉴赏题》【相见欢,古诗词鉴赏答案】

第四篇:《中考重点诗词赏析之《相见欢》

中考重点诗词赏析之《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班级 姓名 .

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此词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五代时期南唐后主。字重光,号钟隐。继位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已经称帝三年,宋朝已先后灭掉后蜀、南汉,南唐形势岌岌可危。继位十年后,自贬国号为江南,改称国主,派遣使臣朝宋。李煜好声色,迷信佛教,只希望通过每年向宋朝进贡来苟延求存。974年(宋太祖开宝七年),宋朝派遣曹彬率师南伐,次年攻占金陵,将李煜俘获到汴京。978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被毒死。李煜长于写词,词作内容大部分都是描写宫廷的腐化生活,风格浮靡。进入汴京以后,他的词作多寓身世感慨,情致凄婉。后人将他的词作与其父李璟(南唐中主)的词作合刻为《南唐二主词》,《宋史》、《五代史》有传。

【创作背景】

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赵炅赐酒毒死。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参考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作品注释】

①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②离愁:指去国之愁。

③别是一般:也作“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作品赏析】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

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

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诗词中常借梧桐抒发作者内心的愁闷。李煜写缺月梧桐,则又是一番境界。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然而,时过境迁,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随堂练习】

1.“月如钩”这一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月如钩,意为月缺,月缺则是离别、孤独、不团圆的意向;月光寒,如钩般钩摄人

心,令人心痛。”而李煜此时孤独无助,也唯有月陪伴,衬出了他的孤独。这些都正暗合李煜亡国囚居的心境。

2.结合词人的处境,分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锁”的妙用。

参考答案:李煜为亡国之君,从奢华到囚居,当年“凤阁龙楼连霄汉”,如今都作云烟,已作“身【相见欢,古诗词鉴赏答案】

是客”。梧桐之寂寞锁住的不是清秋,一个“锁”字,锁住的是李煜七尺之躯,和那一颗惆怅的心,也许,还有他“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回忆梦。把现实和抽象的困境都以一字“锁”呈现,可谓传神之极。

3.“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请你说说词人此时心头是什么滋味。

参考答案:

心境一:幽怨。想我李煜才气纵横,风流一世,音律金石诗词无不精通,试问:“为何寡人偏偏是个皇帝?”

心境二:惆怅。当年繁华当年梦,依稀在否?

心境三:孤独。佳丽美酒,灯火飘摇,飘忽渐远,已不在身侧,唯有牢冥幽火,寂寂暗月伴我。【相见欢,古诗词鉴赏答案】

心境四:离愁。家国天下何在?都在遥遥挥手的梦里。 心境五:求死。国破家亡,孑然一身,苟且有何意义? …… 4、《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抒发离愁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阕中的词语 ,既点出了时令,又写出了词人 的心绪。

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7、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中考诗词赏析之《东溪》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少时应进士不第,历任州县官属。中年后赐同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梅尧臣梅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

【参考译文】

我乘舟到东溪去关上那里的美景,坐在孤岛上,面对眼前的美景,我迟迟不愿意开船离开。 野鸭在岸上打盹休息,一副悠闲自得的神态,老树绽放着朵朵鲜花,已经看不大丑陋的树枝。 短短的蒲草长得整整齐齐,好像被修剪过似的;平铺的沙石光亮整洁,好像用筛子筛过一样。 我欣赏的心情还没有得到满足,风景虽好,但毕竟不是久居之地,薄暮下,我只好离开,人和马都疲惫了。

【写作背景】

在英才辈出的北宋前期,梅尧臣在诗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其创作实绩与尹洙一起成为诗文革新领袖欧阳修的左臂右膀。但梅尧臣仕途一直不顺,以门荫做过几任主簿、知县。科场上屡屡失意,直到皇祐三年(1051年)五十岁时,才得仁宗皇帝赐同进士出身。不料朝廷竟要他以太常博士的身份去监守永济仓,这个任命大出他的意料,不免令他灰心丧气,带着“老之将至”的感觉和疾病缠身的状况,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强压心中的怨气与不满,走马上任。

一年后,嫡母束氏年九十而亡。由于经济的拮据,竟无力雇船护柩归故里,多亏一位朋友帮忙,“开后门”调了一只运粮的官船给他。《东溪》大约就作于这次守制将要结束的那年(1055年)春天。

【诗词赏析】

为母服丧,既不能外出远游,交友也不多,日子过得很宽闲。故乡宣城又是个令迁客骚人咏叹不绝的地方,无论谢朓还是李白抑或别的一些到过宣城的人都留下了遗迹。城外有两条小河,

句溪和宛溪。宛溪即东溪,自南向北蜿蜒而去。但日子一长,仍不免感到无聊、焦躁。看看还有几个月守制就结束了,心里却愈加不平静,贺知章的“近乡情更怯”是不是也有一种事到临头的激动呢?每天无事,信步而游,也不知为什么脚步总往东溪而去。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结构严密,体现了诗人的一片闲情逸致。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一是说明东溪水好,再就是诗人自己“爱闲”’整天挣扎在名利场中的过客是无暇欣赏山水的;第二句写到了东溪,登山孤屿,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地流连忘返。“发船迟”正见此意。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向为人称颂。看似写景,其实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作者激动澎湃、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绪。野鸭子在水中游累了,正在岸边打着盹,悠闲自在;岸边有一株年纪很老的树,冬天光秃秃的,衰老、丑陋,这时为春气所动,竟绽开朵朵鲜花,显示出勃勃生机。很愿意过一种闲适优雅,自由自在的生活,像鸭子那样;可那株老树更像自己。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春还不到最浓处。蒲草还只短短地长出一截,

细绒绒的,很齐整,像被人剪过一般;沙滩经过河水的无数次冲洗,像筛过似的,很洁净。自然的造化偏偏很刻意,很雕琢。一“剪”一“筛”似乎在有意提醒自己是生活在人世间。身为凡夫俗子,是极难超凡脱俗的。

这四句具体描绘东溪风光。坐临孤屿,诗人看到的是野兔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和平平沙石,平平常常的野兔在岸边栖息,诗人竟看到了其中的闲意,不是“闲人”哪有此境界?这正是推己及物,物我两忘。又看到老树着花,盘枝错节,人老心红,焕发了诗人的青春气息。“无丑枝”新颖俏皮,恬淡悠然的心绪又一次得到深化。再看那“齐似剪”的蒲茸,“净于筛”的沙石更觉赏心悦目,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于是结果可想而知,结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风景虽好,但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情虽不厌”回应了首句的“发船迟”,天色已晚,“住不得”说出了心中的无奈,薄暮催人回,车马也劳顿了一天了。应该说“车马”是虚写,“疲”才是实写。这两句点出了情与理之间的矛盾,把内心的冲突外化了。

从个人喜好上讲,眼前的景致确实令人百看不厌。可是梅尧臣不属于自己,他的缧绁(léixiè 绳索)太多。因此,明明对此情此景恋恋不舍,却压住心头的眷恋,用平淡无所谓的口吻道出句“情虽不厌住不得”。如一个玩童,虽十分贪恋野外趣味,天色将暝,家是一定要归的。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回家?不回行不行?是很少想一想的。即便偶尔冒出这个念头,也很快自我湮灭了,因为潜意识中,这不回家的念头是要不得的。为什么要不得,照例也很少去想。梅尧臣已完全把自己融进那个社会集体,个人的喜好理所当然退避三舍,个人的取舍去留均应听命。所以他一开始就不敢让自己太贴近眼中景,生怕放纵了心中的感情,时时处处保持距离,把一件赏心乐事弄得别别扭扭,几近身心交瘁。几番反抗,几番挣扎,终挣不脱自身的社会意识织成的大网。

【随堂练习】

1、梅尧臣的《东溪》中即景设喻、借景抒情的诗句是:

【相见欢,古诗词鉴赏答案】

2、梅尧臣的《东溪》中包含着“人生在世,极难超凡脱俗的”感悟的诗句是: , 。

中考重点诗词赏析之《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参考答案

5、孤独、寂寞、凄凉等

6、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无形的离愁比作有形的丝线,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这样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7、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

8、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意近即可,答成亡国哀思得全分)。

第五篇:《初中诗歌鉴赏指导与阅读(含答案)》

亭湖新区实验学校初三备课组

初中诗歌鉴赏指导与阅读

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解答诗词鉴赏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是理解其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一)、了解诗歌思想感情常见的类型。

熟悉诗歌类型,按照诗歌规律,容易找到答案。诗歌按照选材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这些诗歌所抒发的的思想感情也各不相同,但也可以按照诗歌的特点,找到一些规律,大体上思想感情可以分为这几种: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生活杂感……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 《泊秦淮》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 《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白居易《观刈麦》

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观沧海》、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李贺《雁门太守行》、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李贺《雁门太守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夏完淳《别云间》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思乡) 如: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思亲念友 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商隐《夜雨寄北》

3、边塞风光(思乡) 如:王维《使至塞上》、岑参《逢入京使》、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4、闺中怀人 如:温庭筠《望江南》、李清照《武陵春》《醉花阴》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陶渊明《归园田居》、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陶渊明《饮酒(其五)》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杜牧《赤壁》、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4、年华易逝的伤感 如:晏殊《浣溪沙》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李白《行路难(其一)》、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7、富有哲理,勉励人生 如:朱熹《观书有感》、赵翼《论诗》、杜甫《望岳》、刘禹锡《秋词》、龚自珍《己亥杂诗》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陆游《卜算子 咏梅》

(二)、方法指导:

1、第一个方法:看题目。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诗,一题目中有“送”字,一题目中有“忆”字,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句,这两首诗的情感就容易把握了。分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再如,《春夜喜雨》这个题目中可以紧紧抓住“喜”这个字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了解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第二个方法:抓作者。也即知人论世。具体说就是要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与经历,更好的把握其作品 1

亭湖新区实验学校初三备课组

的写作角度。如《观沧海》一诗中,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与经历,我们自然要以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再如学李白的诗,要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李白品的中心主题有:(1)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然也有集中表现他追求和幻灭,希望和失望相交织的矛盾斗争的,如《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还有部分诗歌表现出蔑视权贵、强烈反抗封建秩序与道德的叛逆精神,如“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2)强烈要求摆脱羁绊,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在其山水诗、游仙诗和饮酒诗中表现的最充分。总之,李白是以清新飘逸为基本风格的。

3、第三个方法:明意象。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如《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诗中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几个意象表现了秋天郊外凄凉之景,烘托作者的愁思之情。如:《天净沙· 秋思》《渔家傲·》

归纳古诗词中一些特定的景物表达特定的情感。菊-高雅 莲-高洁 柳-惜别 月光-思念 落日-惆怅 春风-得意 浮云-飘零 落叶-失意 秋雨-忧愁 流水-叹惋 松:坚贞高洁 梧桐:凄凉悲伤 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吹笛、笙箫:离别之苦,乡思之情,内心孤独。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

(1)理解诗歌的语言。【相见欢,古诗词鉴赏答案】

诗是语言的艺术,一个字、一个句子运用得好,绝妙异常,可以给整篇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理解诗歌语句的含义,要抓住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再现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给出语句,让学生去品味关键词语的妙用。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与“圆”两字妙在何处?《渡荆门送别》第一小题: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这一小题考查考生对诗句中重点字的品味,也就是品味用词的精妙。《饮酒》一诗,题目是这样的:(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其中第1题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类型来解答上面我们已经说过,答案很简单是恬淡心境。而第2题是一道语言品味题。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相见欢,古诗词鉴赏答案】

二是对诗句进行扩充性描写。这些诗句一般描写优美,考生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的手段,从整体进行扩充描写。比如试题“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其中题干就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句,考生要适当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来组织答案。如:“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2)品味诗歌的的语言特色。

不同的诗歌所体现出的语言有不同的特色,但在诗歌的创作中,一些著名的诗人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等。有关语言方面的评价关键词主要有:语言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朴实无华、风趣幽默、简洁生动、绚丽华美等。

(3)品析方法

1、推敲字词,看这个词是否准确地揭示人物的外部特征、内心世界和环境特点。(如“悠然”、“见”)

2、看这个词是否有弦外之音,启人深思。(如“商女不知亡国恨”)

3、看是否化静为动,寓抽象于具体,使用修辞。(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4、看是否增强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和韵律感,渲染某种气氛,表现人物心情。(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动词、形容词、叠词的鉴赏方法【相见欢,古诗词鉴赏答案】

1、动词:生动传神,富有动感,生动地写出了„„的动作(或过程),表达了„„的情感。

2、形容词:表颜色的词,如“清山绿水”,色彩明丽,增强画面的美感,渲染„„气氛。

3、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表达了„„之情。

(四)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2

亭湖新区实验学校初三备课组

表达技巧是一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

1.抒情方式:

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它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情感的方式,这是一种间接而储蓄的抒情方式。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托物言志。像刘禹锡的《陋室铭》,借陋室衬托自己品德的高尚。

以上三种抒情方式属于间接抒情方式。此外还有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借助任何事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束部分,就直接抒发了作者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如中考题“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其中的抒情方法即是直抒胸臆的方式。

2.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白描: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2)象征:借助某一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如梅花、松树等)(3)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应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4)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5)用典:化用前人诗句(如“长风破浪„„”)引用神话故事(如“青鸟殷勤„„”)化用历史故事(如“乘舟梦日”)(6)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初乐情)(如“小桥流水„„”)(7)以小见大 (8)借古讽今(如“潼关怀古”) (9)直抒胸臆 (10)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11)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2)欲扬先抑 (13)虚实相生 (14)动静结合 (15)联想 (16)想像

3.修辞 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

(五)、解答鉴赏题的注意事项:

1、紧扣题干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一定要以“字”或“词”为阅读单位,悉心揣摩,切忌以“行”为单位,粗枝大叶,无故失分。

2、过程要完整,感悟要清楚。要熟悉这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先揣摩诗题,再推敲词句,然后体味意境,最后明辨技巧。

好词、佳句(释义)+(运用)艺术手法+表达作用或效果(如:把某个艺术形象的什么特点表现得怎样、描绘了什么画面营造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揭示了什么哲理等)

3、强化分析。特别是做表述题时,写答案如同写一篇微型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应结合诗句逐点分析,要点要齐全,语言应准确。

课内诗歌赏析

《相见欢》(五代南唐 李煜)

(1)词中点明伤情地点是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季节是__________。

(2)词中写景简而有序:“_______________”一句是写仰望之景;“_______________”一句是俯视之景。下片以__________为主(表达方式)。

(3)借助比喻抒写离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白描的手法直抒亡国哀思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片写: 下片抒写:

(5)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_______________。其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

(6)“无言独上西楼”中的“独”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内心?

(7)“月如钩”象征什么?

(8)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9)“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哪些句子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3

亭湖新区实验学校初三备课组

(10)“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感受?

(11)说说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浣溪沙》(北宋·晏殊)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上片:

下片: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4)“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有什么妙处?

(5)“无可„„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6)从词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追忆过去的时光?

(7)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8)词中哪些词句形成对比,各有什么好处?

(9)语言特点:

(10)概括这首词的思想情感: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虞美人》(五代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这首词是词人被软禁两年后所作,也是李后主的绝笔

1、找出本首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的词句。

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中“不堪”一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历来是词中名句,请加以赏析。

4

亭湖新区实验学校初三备课组

初中诗歌鉴赏指导与阅读参考答案

《相见欢》(李煜)

(1)词中点明伤情地点是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季节是__________。(西楼;夜晚;秋天)

(2)词中写景简而有序:“_______________”一句是写仰望之景;“_______________”一句是俯视之景。下片以__________为主(表达方式)。(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抒情)

(3)借助比喻抒写离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白描的手法直抒亡国哀思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上片写后主眼中之景。(眼前的一切都着上冷落凄清的色彩。)下片:抒写后主千丝万缕的离愁。

(5)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_______________。其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亡国哀思 凄婉)

(6)“无言独上西楼”中的“独”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内心?

“独”写出了上楼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表现出词人孤独之甚,哀愁之多。

(7)“月如钩”象征什么?

(人事的缺憾)

(8)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痕。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

(9)“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哪些句子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a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剪„„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b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0)“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感受?

表现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复杂微妙的感受,实则突出饱含辛酸的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

(11)、说说这首词的语言特点:明白如话、不事雕琢、饱含深情。

《浣溪沙》(词·晏殊)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夕阳 落花 归燕)

(2)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的易逝。

下片: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出现,生活不会因过去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4)“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有什么妙处?

它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在惋惜、欣慰、惆怅之余的独自沉思,表达落寞孤独之情。

(5)“无可„„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这两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上句伤春,下句伤别,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景中寄情,含蓄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同时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名句。

(6)从词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追忆过去的时光?

5

第六篇:《相见欢 古诗词鉴赏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相见欢 古诗词鉴赏答案】相见欢 古诗词鉴赏答案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倩:请,让。

8. 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相见欢 古诗词鉴赏答案】文章相见欢 古诗词鉴赏答案出自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 本文来自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相见欢 古诗词鉴赏答案】古诗词鉴赏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手法答出一个即可)

"

第七篇:《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附赏析》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词中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2)词中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李煜的《相见欢》中用巧妙的比喻写“愁”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赏析下列两句词句。

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答]“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答]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附赏析】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附赏析

(5)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写仰望之景的句子是:月如钩,写俯视之景的句子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6)“剪不断,理还乱”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来比喻什么?

[答]比喻人内心的烦乱,或某些事物难以解决。

(7)“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如何理解其中的“滋味”?

[答]“滋味”是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真实感受,实是饱含辛酸,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

一: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答案:

(1)孤独寂寞

(2)离愁别恨,亡国之愁。(3分,其中(1)题1分,(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二:

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试从表现手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的?(2分)

答案:

1.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2、比喻和情景交融。

三:

3.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4.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附赏析】文章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附赏析出自C.锁住  D.开锁

8.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2分)

A.上阕定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为亡国之君,词人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赏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作于归宋以后,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附赏析】古诗词鉴赏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86700/

推荐访问:古诗词鉴赏及答案 初中古诗词鉴赏及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