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数学素养培养

来源:教学反思 时间:2016-08-13 10:49:4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教学反思】

一年级小学数学素养培养(一)
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浅议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走进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时尚,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教师“一言堂”教学的挑战,同时,它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团体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远比通过教师手把手地教要深刻的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局面,讨论时,学生要么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不善于和其他小组成员配合;要么只有个别学生论,其它学生则漠然视之,汇报时,很少有学生语言清楚,叙述完整的,甚至有不规定的数学语言出现,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应引起我们老师的思考。

今年,我带了一年级数学,不属于“合作学习”实验教师,但那些听课看到的,和在以往开展合作学习中出现的现象让我有了灵感,那就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培养孩子们的那些数学素养。

一、培养孩子正确、规范地说的习惯

打开一年级教材,里面安排了许多让孩子“说”的内容,作为老师,要善于挖掘和使用教材,促使孩子想说、培养孩子会用数学语言“说”。

开入学的小孩子,说的兴趣非常浓厚,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他们

一年级小学数学素养培养(二)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肇庆市奥威斯实验小学 杨梅花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最终追求,本文主要从怎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培养学习兴趣;进行科学训练,培养思维能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代,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追求。也是学校和家长重视的首要问题。而有些人认为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不必要去要求学生太多,这样往往会错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最佳时机。那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我的教学体会是:

【一年级小学数学素养培养】

一、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调动学生良好的情感,让学生始终处于高昂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如果使学生平时能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就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这点得从小学一年级做起,特别在低年级教学中。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过来,很多方面都很不适应,注意力也很不集中。所以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的、诱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各种活动、游戏、故事、谈话等方式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一年级小学数学素养培养】

1.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完新知识后发现孩子掌握得不是很踏实,我就设计一节活动课《小小商店》。让孩子从家带一些物品回来,全部标好价钱,我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小组内商量好买什么、怎样买之后借助教具,学生亲身体验,这比直接告诉学生要印象深刻得多。课堂很活跃,学生都被吸引住了,开始产生要探索问题的迫切愿望。

2.身在游戏,心在学习。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时,由于学生没接触过循环规律。要是只让学生看图形的变化的话,不仅会让学生眼花缭乱,还会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因此在上课之前我设计了一个课前游戏,跟学生玩轮流接篮球游戏。挑选几个学生排好队,我传球给第一个同学,他又传回给我后排到最后,接着我传给下一个同学,如此类推。在我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大家也发现了那些游戏的同学是在轮流当排头。学生就这样感觉理所当然,自己学会了规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来了,自己乐于学习数学。

3.精心设计问题,点燃思维火花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通过提问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方向,在思维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以提问的形式把问题引发出来,使学生迅速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先让学生把12个苹果分给4个同学,问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怎样分才公平?用什么方法计算?这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也是学

生理解算法的关键。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同学不禁会想:“是啊,到底为什么呢?”急于寻求原因,思维积极地活跃起来,这个问题就成了大家思考的目标。

二、进行科学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首先,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无形中也提高了数学综合素养。因此父母应引导孩子翻阅各种有益的书籍,丰富孩子多方面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这样孩子在遇见问题时,就会自然地产生广泛的联想,而且对问题看得也会更加的全面、透彻,使思维变得灵活而敏捷。最好从一年级开始就定《数学辅导报》,报里面有同学们喜欢的动画故事、小笑话、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学生作品,还有很多与数学有关的知识。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们的知识和经验都丰富了,学习应变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还有,平时在活跃思维时要重视科学训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我特别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先练正确度,后练速度(分层次有速度和量的要求)。思维的敏捷性以思维的合理为基础,要以思维的正确为前提。为了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必须在正确的前提下,逐步训练学生的速度。如,1000以内的加减法,800+500、700-200、130-50等,先让学生掌握口算的技巧,800里面有8个百,500里面有5个百,那就直接算8+5=13,所以有800+500=1300。开始时需要10秒钟左右,以后的训练要逐步提出可行的速度要求,逐步缩短计算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

2.用多种方法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以多向思维为基础,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从一题多解入手,让学生灵活选择信息,灵活选用解题方法,教师可适当的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在合作交流学习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如:32-7=?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学生多种解法思路如下:①10+2-7+20=25②10-7+20+2=25③30-7+2=25④32-10+3=25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哪种解题方法好就灵活地运用哪种解法。一道题采用了多种算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1.平时把自己练习或作业中出现的错题集中起来,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反复训练,加深印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在数学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写出来。复习阶段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深化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从面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形成老师引导,学生主导这样一种学习模式。还必须让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调动耳、目、脑、口等多种感官。要会听,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要会看,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较好的观察习惯;要会用脑去想,充分利用课堂上教师留出的思考时间;要会说,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培养其表达能力;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从二年级开始,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数学日记综合了语文、数学和美术三科的利用能力。数学日记就是把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通过语文、算术和画画表达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同学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一个层次,综合素养也在逐步提升。

另外多表扬,多激励,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一年级小学数学素养培养】

数学素养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培养的,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努力,【一年级小学数学素养培养】

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一个有充足养分的学习乐园。

参考文献: 《情感教育理论》08年版

《小学数学研究》2010年第二期

一年级小学数学素养培养(三)
一年级数学素养考核

一年级数学素养考核 班级姓名一、直接写得数58’ 10-8= 6+3= 6+9= 5+4= 8-4= 6+1= 9-1= 5+9= 3+( )=10 0+( )=4 4+( )=9 1+( )=8 6+( )=10 4+( )=8 5+( )=7 10+( )=10 2+( )=6 3+( )=5 2+( )=9 4+( )=6 3+( )=3 7+( )=8 6+( )=9 1+( )=10 8+( )=9 5+( )=15 6+( )=7 3+( )=10 ( )+8= 18 3□-□=1 9>7+□ 33+1<□ 10

8+2= 8-5= 7+0= 9+2= 5+2= 10-0= 9-3= 16-6= 8-1= 10-7= 2+2= 9-5= 4-4= 7+4= 5+8= 4+8= +( )= 8 □-□<1 9>3+□ □+1<8 +5○10 8-2○5 0+8<□○2 +7 7-□=5 6-4>□

二、看图列算式 42’

1、

【一年级小学数学素养培养】

2

一年级小学数学素养培养(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摘要: 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需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要以课程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营造快乐的氛围、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紧密联系生活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素质;情境;兴趣;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232-02
  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从而,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关注的主题。下面,笔者就该话题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 创造快乐,让学生喜欢数学
  实验证明,一个心理快乐的人,就会一直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就会内心满怀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老师只有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有新的心情。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1.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的进课堂,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教师要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这节课,你快乐吗?然后根据学生是否快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2.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的参与数学活动。如在《9的加减法》练习中,我让学生把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搓成若干个小圆球,然后从中挑出3个红球和6个蓝球,用竹签穿成一串,让学生说出这一串上共有多少个圆球;再让学生把4个绿球和5个黄球穿起来……学生个个趣味盎然,不仅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方法,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兴趣、辨别能力及动手能力等。
  二 巧设问题,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要学会精心设计课堂导课环节,由学生现成旧知为切入点,导出新知,为学生的新知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最后达到新知的建构。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教育也要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的美学素养,以美去激发爱,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地、和谐地发展。我在《4的认识》一课中,做序数练习时,准备了手杖、军帽、眼镜等,让学生扮成图中的老爷爷、解放军、阿姨、小朋友,问学生:这里有几个人?在干什么?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如果你排在第一位你会怎么做?在这引人入胜的表演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序数的含义,还懂得了上车要排队、要尊老爱幼的道理。
  三 强化实践,让学生体验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提问:怎样把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圆形学具,按照书上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看到底能拼成什么图形?在教学中我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归纳整理。通过学生的剪拼,转化,利用等积变形把圆面积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进而归纳、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体现了“再发现”的过程,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可贵的“发现”的方法。
  四 崇尚探究,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老师带小朋友们去参观运动会,出示96-97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自由发表意见,并且能够用数字表示图上参与各个运动会项目的人数。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中的饮料图,提问:开运动会时,学校给运动员准备了饮料,喝了一些,还有多少瓶饮料呢?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鼓励算法多样化。然后提问: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摆一摆,从而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五 联系生活,让学生实践数学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后,通过让学生观察92页主题图,了解了明明愉快的一天,不仅教育孩子从小要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而且要求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星期天,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凡是学生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ziwo326670/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谈小学数学素养的培养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