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难点决胜小康论文

来源:论文 时间:2016-07-21 11:39: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直面难点决胜小康论文(一)
为决胜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直面难点决胜小康论文】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不断深化对区情的认识,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完善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内涵和要求,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呈现新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以来,面对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我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区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7万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8万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由7070美元增加到1.15万美元,居全国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070亿元增加到1963.5亿元,年均增长12.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273.5亿元增加到4352亿元,年均增长13.9%。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年均增长18%。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构建多中心带动、多节点支撑的城镇化格局,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我区结合区情,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5%提高到60.3%,“一核多中心、一带多轴线”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市面貌、功能和宜居性持续改善。呼包鄂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东部盟市发展步伐加快,老少边穷地区内生动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时期,我区不断强化社会治理,通过深入实施“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大接访”行动,全面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风险防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隐患;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法治内蒙古建设加快推进,依法治区取得实质性成效。加快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文化体制不断完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草原文化影响力传播力显著增强。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协调推进,体育产业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精心做好民族工作,持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支持力度,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发展。
  改革迈出新步伐
  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经济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成立了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立足全局统筹谋划改革,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坚持科学施工、有序推进改革,明确各项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可检验的成果形式,形成了协调有序的改革工作格局;坚持问题导向,严把改革方案质量关,做实做细调查研究、征求意见、论证评估、审核把关、反馈调整等环节的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举措都能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际效果。
  重点改革率先推进。把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我区先行先试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价格改革、财税金融改革作为重中之重,组织专门力量,实施专项推进,三项重点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厘清并公布了自治区本级执行的所有行政许可项目,首次实现了全区各级政府行政审批依据和标准统一化。价格改革逐步深化,水、天然气等价格改革试点稳步推进,资源税费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财税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建立起规范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
  试点改革走在前列。扎实推进国家在我区开展或批复开展的试点改革,严格落实责任,细化实化措施,全面抓好组织实施,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坚持从实际出发,开展了一批自治区级改革试点,鼓励和支持基层积极先行先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共开展自治区级以上各类改革试点116项,其中国家级试点36项,自治区级试点80项;各盟市自行开展改革试点221项。电力市场化改革、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碳排放权交易等一批改革试点走在了全国前列。
  谋求民生新福祉
  民生投入逐年加大。“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坚持富民优先导向,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就业基础稳定、收入同步增长的基础上,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向前推进,不断健全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民生保障制度,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织密网,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五年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18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特别是近三年来,全区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每年都保持在70%以上,累计投入达7653亿元,各族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十个全覆盖”扎实推进。从2014年起,内蒙古启动实施了3年1000亿元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加强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采取巡回检查、典型示范、严格考核和干部下乡驻村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各项任务落实。目前,已完成投资886亿元,84.4%的行政嘎查村完成了建设改造任务。“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面实施,迅速改变了农村牧区落后面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各族群众的欢迎和赞誉。
  关爱弱势困难群体。十八大以来,自治区为每个低收入农牧户发放1吨取暖煤,为每个低保家庭大学生每年发放1万元就学补助并一次性补贴到位,为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解决1人就业,实现了动态清零。“三个一”民生实事惠及336.7万农牧户、4.15万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和4800个零就业家庭。新农合医保和贫困家庭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居民医保政府补助和低保标准逐年提高。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将12.2万城镇困难户纳入住房保障对象。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时期,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时期,是改革攻坚力度最大、城乡面貌变化最显著、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直面难点决胜小康论文】

直面难点决胜小康论文(二)
决胜全面小康拉开大幕

【直面难点决胜小康论文】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今年全省“两会”更具不同以往的历史意义。会议审议批准了《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绘就贵州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拉开决胜同步小康大幕。

  “十二五”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贵州决胜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过去五年,贵州经济增速连续五年居全国前3位,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进入高铁时代,开启大数据时代,正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迈入高铁时代,代表着贵州基础设施大为改善,长期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得以有效突破;开启大数据时代,意味着贵州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特征的弯道取直之路,贵州具备了崛起的可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凸显了贵州发展的先进理念,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贵州的发展经得起历史检验。
  “十三五”的科学规划,为贵州未来五年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路径。未来5年,贵州将重点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构建新型产业体系、特色新型城镇体系、现代生态文明体系等七大体系,在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区域民族地区协调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等七大方面实现突破。五年后的贵州,将实现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新跨越、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新跨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新跨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新跨越、社会建设和法治保障新跨越。
  “实施两大战略行动,构建七大体系,实现七大突破”,不仅与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也是贵州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的历史实践。
  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是难点和重点。对于贵州而言,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是对贵州人民的历史责任,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故而,在贵州省“十三五”发展蓝图中,脱贫攻坚处于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是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2016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努力找到脱贫攻坚的结合点。以脱贫攻坚为出发点,统筹推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汇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乘势而为,事半功倍。“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贵州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必须抓住用好国家“补短板”的重大历史机遇,弯下腰来拔穷根,一举解决贫穷落后这个贵州发展的主要矛盾。(执笔:蒋叶俊 责任编辑/顾海凇) 【直面难点决胜小康论文】

直面难点决胜小康论文(三)
“五大发展理念”是指挥棒

【直面难点决胜小康论文】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如何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成为了时代的使命。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攸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是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再深化和新飞跃,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

  一、提出的背景及概念阐释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从“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到联合国发展峰会、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到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整个世界都在寻找发展的新机遇、变革的新动力。
  “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 在土耳其,习近平主席宣示中国信心。“展望未来,亚洲再次站到了引领历史发展的前列,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前途命运维系于斯”。―― 在新加坡,习近平主席激荡亚洲力量。这些年,世界舞台上处处可见中国身影,这个励精图治的发展中大国,不断与世界分享自己爬坡过坎的实践与和平共赢的理念。
  在经济新常态现实要求之下,在战略机遇期内涵转变之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是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凝聚着新中国几代建设者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这“五大发展理念”融为未来一年的务实举措。
  “创新”――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现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协调”――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绿色”――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开放”――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共享”――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
  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贯彻落实“五个着力”: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五大发展理
  念”的传播足迹
  马克思曾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1] 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认识,五大发展理念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我国30多年改革发展经验,科学分析国内国外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面向未来的发展理念,是对中国及世界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一)坚持创新发展,避免动力衰退、低水平循环的“平庸之路”
  从国内发展看,2015年中国经济保持了6.9%的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面对世界经济的“亚健康”状态,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在这样的变与不变之下,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成为来而不可失的“时”;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成为蹈而不可失的“机”。“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常态改变了经济运行的轨迹,打破了固有的发展惯性,也亟待以新理念破除新障碍、用新观念催生新状态。在新常态下顺势而为、乘势壮大,不断创新,才能确保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实现既看速度、也看增量、更看质量的发展。
  (二)坚持协调发展,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的“失衡之路”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强调“全面”,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部分贫困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是重点和难点。习近平指出:“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谋划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三)坚持绿色发展,避免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透支之路”
  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四)坚持开放发展,避免画地为牢、自我设限的“封闭之路”
  改革开放起步之时,中国人均收入还不到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三分之一,而在短短30多年里,中国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快速现代化。这背后,正是新的发展范式、科学的发展理念在引领和支撑。“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4”显示,对于中国理念,有68%的发展中国家受访者表示认可,认为这是“融合了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需要的一种创新”。
  对于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发展中、转型中国家来说,中国的发展理念要比发达国家既有的理论和经验,更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未来的发展之中,中国经验将是世界经验中最重要和最具创造性的因素之一。对于陷入“现代化困境”的西方文明而言,中国也提供了对现代化的另一套设想与行动方案。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将自己的发展经验与世界分享,通过不断的“走出去”,让世界认识自己,融入世界发展大潮流。
  (五)坚持共享发展,避免贫富分化、社会动荡的“风险之路”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治天下者,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五中全会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构建命运共同体”成为习近平在国际舞台上的高频词,因为他不仅希望中国秉持共享发展理念,也希望世界各国都实践共享发展理念。2015年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他说:“70年来,亚洲国家逐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从相互封闭到开放包容,从猜忌隔阂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认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三、“五大发展理念”反作
  用于发展实践
  发展理念源于发展实践,反过来又给发展实践以深刻影响。在这样的历史关口,需要用新思路寻找新出路、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号巨轮涉过险滩、渡过激流标注前行航向。
  (一)从国家层面来讲,“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是适应新阶段、应对新挑战、引领新常态的发展新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将有力引领和推动新的发展实践和理论创新。
  刘云山在中央党校2015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院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五大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 [2]。
  “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进一步丰富了“五大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讲话中对每一“理念”均增添了动词,用了5组共20个字,其意义即“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理论,再投入到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 [3]。
  (二)从社会层面来讲,“五大发展理念”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实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经济、政治、生态文明、文化、社会建设相对应。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之际,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分析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用发展新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这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做好明年乃至今后五年的“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发展正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在粮食连年丰收背后,进口量、库存量齐增,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凸显;在农业稳定发展背后,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趋紧;在农民持续增收背后,外出就业压力增大,务工收入增长放缓。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4]。   用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是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发展是第一动力,只有依靠体制创新,才能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新农村谁来建的现实难题,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协调发展是必由之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才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补齐“三农”发展短板。绿色发展是必然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开放发展是大势所趋,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共享发展是本质要求,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才能让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更多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16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埋头苦干,奋发有为,用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争取农业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续写“三农”发展新辉煌,为夺取全面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作出新贡献。
  (三)从国际方面来讲,向世界发出中国式创新的声音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习近平主席曾这样描述中国的开放:就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一样,开开了就关不上了。3年多来,中国不仅站在呼吁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前排,而且站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前列。在“大胆闯、大胆试、大胆推”的要求下,自贸区改革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行之有效的制度”,以上海为先,广东、福建、天津纷纷开启各有特色的探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已经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底色;在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压力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逐渐展现出“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批城市群呼之欲出,居住证正式启动,在“强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原则下,地区间资源趋向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从对内对外同步开放,到市场和资源双向开放;从开放领域更宽,到开放水平更高,通过融入世界改变了世界,通过跳出中国发展了中国。
  2015年11月访问新加坡时,习近平指出:“中国正在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抓紧制定‘十三五’规划,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土耳其举行的G20峰会上,习近平指出:“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他强调:“未来5年,中国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将加快改革创新,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解决发展进程中的难题,培育发展新动力,打造发展新优势,创造发展新机遇。”
  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拓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正在成为新常态下发展战略的驱动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形成了驱动新一轮发展的相对完整的战略思想体系,构成了驱动发展的战略框架,将在战略层面成为中国未来产生强大的驱动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引擎。只有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才能实现世界和平,才能合作共赢,从这个意义上看,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的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人类文明的新增长点 [5] 。
  统领经济新常态的新要求,抓住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这正是“五大发展理念”所立足的大势与大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参考文献]
  [1]刘文璇.意识形态的不同层次――马克思主义的意识批判中的认识论问题[J].世界哲学,2002.
  [2]刘云山.在中央党校2015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党建),2015,(12).
  [3]万   鹏.习近平新年首次调研确定“指挥棒”[J].人民周刊,2016.
  [4]唐   华.用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5,(12).
  [5]李   拓.五大发展理念:新常态下发展战略驱动力[N].组织人事报,2015,(11).
  [责任编辑:李利林] 【直面难点决胜小康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286097/

推荐访问:决胜全面小康论文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