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宗教情况调研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6-08-23 09:04:3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青少年宗教情况调研(一)
关于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结题报告

(调查问卷见附件)

青少年宗教情况调研(二)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青少年宗教情况调研】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

更新时间 2009-12-26 6:24:14 点击数: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

王颖(西北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大学生宗教信仰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论文调查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分析了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以及社会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基本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宗教是一种与特定的时代相联系、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丰富内涵的社会性的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在宗教世俗化、现代化进程中,宗教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日渐突出,信徒的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近年来,呈现出从农村到城市、从弱势群体到强势群体、从老年人到青年人甚至在校大学生的迁移和扩散的趋势。根据在陕西13所高校的1006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表示有宗教信仰的有629人,占到调查对象的6.2%[1],可见,宗教在各个方面的广泛影响,已经反映到大学生中。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未来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的具体方面,以及影响的程度,引导他们理性对待宗教文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在2009年5月对民族分布较广的云南财经大学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个案深入访谈,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发现.

一、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率率为94%。其中调查样本的年龄分布为:18至22岁占12.6%,22岁以上占87.4%;性别分布是男生占41.4%,女生占58.6%;学历分布情况是研究生占85.5%,本科生占14.5%,大部分为受教育程度较高人群;党员占40.2%,团员占52.9%,群众占6.9%;汉族占87.3%,少数民族包括白族、瑶族、壮族、傣族、满族、纳西族、彝族占16.7%;调查样本中居住地在地区或县级城市的占47.1%,省级城市的占18.4%,农村的占34%.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

统计中显示,有宗教信仰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16.1%,所信仰宗教为佛教和基督教,大部分学生信仰佛教,在信教学生中,小学阶段开始有宗教信仰的占38.9%,中学阶段开始的占43.6%,大学阶段开始的占17.9%;对教义教规一般熟和比较熟的分别占到71.4%和14.3%;有时参加宗教活动的占50.0%,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占3.6%;信教者中有一半学生能够做到用教义教规指导自己的行为.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西部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仍然比较大,部分学生的信教虔诚度还较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主要原因

1.家庭信仰背景及民族传统的原因在对调查对象问及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时,回答家庭因素影响的比例最多,占到57.1%。“民族传统影响”占25%。部分大学生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要是通过家庭接触宗教的,并对其有直观的了解,成为家族宗教信仰的继承者,延续者。另外,还有部分大学生通过民族风俗传统了解宗教教义教规,或者参加宗教活动.

2.自身原因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接触到全新的社交圈子,并独自面对学习生活、个人生存、

【青少年宗教情况调研】

就业创业等方方面面的激烈竞争,部分大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不适应这种生存竞争机制。如果再缺少来自学校、家庭及身边人的关爱,他们就会失望、自卑,转而会相信这是命运的安排,会把虚幻、超现实的宗教当成为他们最有效的心灵避难所。在影响他们信仰宗教的原因中,仅次于“家庭因素”影响的是占到42.9%的“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可见,大学生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有其不同于社会其他阶层的特殊性。这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三)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

在宗教信仰的影响方面,所有的调查对象中,认为宗教对公民道德素养有一定影响的占71.3%,认为影响在逐渐弱化的占17.5%。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不仅把宗教的理念和教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而且对待人生和社会的态度也发生了较大改变———试图从宗教中找出生命的本源和人生的价值,将宗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变为他们思想的内核,并深刻地影响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青少年宗教情况调研】

1.人生观,价值观宗教以其特定的教义教规和礼仪方式,把宗教的价值观念神圣化,制定了一系列宗教禁忌、劝诫、清规、戒律来规范信众的行为,在长期渗透、潜移默化中已经成为信众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它宣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论,宣扬弃恶从善,积德行善,主张对身外之物要不贪不求、摈弃世间的各种物质欲望,从而追求精神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对信教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信教学生中赞同“人活在世上就应该平等相处,善待自己和他人”的占64.3%,在不信教学生中赞同的占49.6%,不赞同此观点的在信教学生中占0%,在不信教学生中占4.8%;赞同“要不断净化心灵,杨善抑恶,净化环境”的在信教学生中占50.0%,在不信教学生中40.4%,信教学生没有人不赞同此观点,在不信教中不赞同的占7.9%;赞同“要通过劳动创造人间乐土,或人间天堂”在信教学生中占32.1%,在不信教学生中占23.0%,同样,信教学生中不赞同此观点的占10.7%,在不信教学生中占20.1%.

对于“什么能够使你的生活得到真正的满足?”这个问题,调查对象回答最多的是得到周围人的关爱,比例高达77.7%,在这一点上信教学生和不信教学生基本没有差别.

排在第二的是选择寻求人生真理,信教学生的比例是80.1%,高于不信教学生12个百分点。排在第三是选择考试成绩提高,信教学生的比例是65.5%,这低于不信教学生8个百分点。另外,信教学生更争取“提高自身素养”,不信教学生则更渴望拥有社会地位、朋友羡慕自己的生活。最少的选择项“父母更有钱,有地位”,但不信教学生的选择比例仍然高于信教学生.

2.婚恋观对于“假如你的相恋多年的朋友因第三者插足提出了跟你分手,您的态度是什么?”这个问题,调查对象的回答中,信教学生和不信教学生的想法有较大差异,选择最多的是“缘由天定,调整自己的心态”,在信教学生中占62.9%,不信教学生中占62.2%;选择“憎恨他,想办法惩治他”的在信教学生中占2.7%,而在不信教学生中占到10.7%,高出信教学生8个百分点;选择“包容一切,分手后依然是朋友”的,在信教学生中占26%,不信教这种中只占21.1%.高出不信教学生5个百分点;在“自己陷入绝望中,偶尔想到自杀”这一选项中,信教学生高达8.4%而不信教学生只占到5.2%.

可以看出,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对待恋爱更加大度,包容,心态上更加平和,对现实中的一切更能坦然接受。但在自我陷入绝望时,信教学生较不信教学生更易走向极端,这一点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3.社会行为在问及宗教教义对规范个人道德行为的作用时,信教学生中认为宗教对提高个人道德品质,约束不良行为等有很大作用,比例远高于不信教学生.

附图1信教学生与不信教学生在过去一年中越轨行为的比较表:数据分析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在抽烟、酗酒、偷窃、赌博、伤人、吸毒等大部分明显越轨行为方面,信教学生的比例低于不信教学生;另一方面,在作弊、撒谎、伤人感情等少数轻微越轨行为方面,信教学生承认的行为比例更高。对于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会如此大的差异的可能的原因

是,信教青少年基于认罪悔改的教义,对于越轨行为会有更多的反省、内疚和承认.

宗教在约束大学生的不良行为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当信教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各种困惑和障碍时,可以通过与神沟通得到慰藉,使自己超然于现实之外。然而,正是宗教宣扬的“神的安排”,很容易使一些人陷入迷途,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于神,只凭信心等待结果.

调查中发现,对于“在遭遇挫折时的做法”这一问题中,选择“去寺庙祈求保佑或找宗教人士帮助”的和“找算命先生占卜”的在信教学生中分别占到12.6%和4.3%,而在不信教学生中只分别占4.7%和2.7%,选择“自我调整,依靠自己的努力排忧解难”在不信教学生中占93%,在信教学生中占82.7%三、研究总结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的认识到:第一,宗教中有相当一部分教义教规与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要求相容,这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行为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我们不能把大学生中个别宗教徒与绝大多数非宗教徒的差异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更不该强迫大学生宗教徒改变自己的信仰。但宗教的消极作用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需要我们进行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尤其在当前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图谋“西化”“、分化”、“分裂”的严峻形势下,应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识别能力和抵御能力,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第二,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核心在于“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以及“追寻自己的信仰”,其中精神寄托是最为根本的。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大学生理性关注宗教,帮助大学生在人生信仰、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信仰.

参考文献:[1]王永智.西部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管窥[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4). 返回栏目页: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本文来自:毕业论文酷()原文链接:

青少年宗教情况调研(三)
宗教调研报告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课 程 形势与政策

课题名称 所在班级 姓 名

学 号

起止时间

思想政治教学部

【青少年宗教情况调研】

2013年3月

湛河区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摘要: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历史现象,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反映,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精灵神道,相信因果报应等,把希望寄托在所谓的天国和来世。当今世界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这三大宗教都是在阶级社会产生以后形成的,对于世界历史文化都有深远影响,已流传到世界各国,拥有众多的信徒,成为世界性的三大宗教,而这三大宗教之中,传播最广泛的是基督教。

客观地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现实中的宗教现象,认识到宗教对于社会安定的影响,而且对于知识视野的拓宽,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各种文化活动,更好地处理在人际交往中的宗教信仰关系等,也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我们希望从此份问卷中了解农村是否有邪教在暗中活动,以积极开展反邪教宣传与教育,避免一些无知的村民遭其毒害,让他们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拒绝邪教、反对邪教。

本文以湛河区北渡村为例,对该区居民的健康宗教信仰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宗教信仰、农村居民、反对邪教、风俗习惯、湛河区

一、调查计划:

(1)调查目的及意义: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

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现在,邪教组织仍在暗中活动,我们在深切了解邪教的危害以后,更有一份责任与义务,为让一些无知的村民不遭其毒害,让他们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拒绝邪教、反对邪教。总之,使全体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联合起来,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这是我们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处理一切宗教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希望我的点滴努力可以营造出更多文明和谐的气息。

针对于国民的宗教信仰的程度和方向,国家和政府可以看到国民中信仰宗教的人数,同时可以积极支持地方某些宗教的发展,积极帮组国民素质提升和精神升华。

(2)调查对象:湛河区北渡村

(3)调查时间:2013年4月7日——4月12日

(4)调查范围:河南省湛河区北渡村。由于该村离学校不远,我也对该村中人熟悉,这也有利于我更好地了解我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在我省乡镇范围内的实施和开展情况。

(5)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采用个别询问、入户调查的方法以及到民族宗教事务局询问,对我村村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青少年宗教情况调研】

二、调查过程

该区民族宗教基本情况: 湛河区现辖一乡一镇、六个街道办事处、71个行政村,24个社区居委会,辖区24万人。有回族、蒙古族、满族、壮族等19个少数民族,共计9866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少数民族以回族、蒙古族居多,主要分布在高阳路办事处和曹镇乡,辖区有民族村6个,即高阳路办事处杨西村、后城村、北渡镇荆山村、【青少年宗教情况调研】

苗侯村,曹镇乡杨西村、齐庄村,其中荆山村为蒙古族聚居村,其余5个村为回族聚居村,辖区有3所民族学校,即北渡镇荆山蒙族小学,高阳路办事处杨西回族小学,曹镇乡齐庄回族小学。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发展经济,搞种植、养殖、屠宰,全区95%以上的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高阳路办事处杨西村1995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示范村”。

全区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四种宗教,有信教群众12000余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8%,有3个爱国宗教团体,即湛河区伊斯兰教协会、湛河区基督教两会和湛河区道教协会。共有各类宗教神职人员29人。辖区共有依法正式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8处,其中清真寺5坊,佛教寺院1处,道教庙宇4处,基督教堂点8处。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族宗教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努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促进民族团结,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1、认识因素。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贯穿落实,宗教活动逐步正常,但人有一部分人误把宗教信仰自由理解为活动自由而到处设点,私自传教;;一些唐典在宣传宗教政策时,也片面强调信仰自由的重要性和宗教的“好处”;部分基层干部由于对政策的不理解,误把政府保护合法宗教活动理解为支持或提倡宗教发展,放松教育和引导,从而也导致信教群众人数转增长较快。

2、社会因素。一是因生病而入教。群众有病一时难以康复,为解脱精神和肉体的痛苦,便转而求助于宗教。而是因封建迷信而入教。有的群众迷信思想严重,因天祸人灾、意外事故或夫妻间不和而求助于信教,保佑平安。

3、经济因素。在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增收较难,少数农民生活压力加

大,转而信教。对于青壮年男性性来说,发展生产和外出打工挣钱养家是他们的第一要务和责任,女生由于承担的生活负担相对较轻,为了消磨农闲时间并求得心理上的慰藉而信教。从总体上看,农民在经济上仍处于弱势地位,当前乡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保障体系不健全,救助体系不健全,救助体系尚待完善,而教会宽松的内部环境、平等对待的交流氛围,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相处援助,对这些弱势群体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4、文化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也随之上升。而当前农村除去看电视、听广播等单一的文化生活方式外,基本没有其它的娱乐设施和活动。基层文化生活带的匮乏为教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教堂里除了有风琴、唱诗班外,有的还有电子琴,有的组建了圣乐队,经常在在礼拜天或重大节日时举行演出。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对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影响较大。

在调查过程了解到,大部分居民还是比较了解邪教组织的,对其有一定的认识。与此同时居民们积极支持反邪教活动的宣传及开展。可是正如自己调查的结果还是有的村民因为对宗教了解不深,被邪教误导。经过自己上网查询还有村子里的人告知,“全能神”邪教组织又名“东方闪电”、“实际神”,其教义是引用和曲解

还有村里的领导帮助下说服了那些信仰这个教的人,他们最后主动地烧掉了那些入教时发的那本书。那时更让我觉得自己的时间活动是特别的有意义,为社会做出了一点点贡献。

经过我的反邪教知识的宣传,大家对邪教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在这些人群中,大家贯彻“相信科学、相信党”的方针,反对一切危害国家的邪教组织。

青少年宗教情况调研(四)
青少年吸毒原因及毒品预防教育模式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禁毒形势仍很严峻,青少年吸毒问题尤为突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毒品预防教育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面对严峻的禁毒形势,在青少年中毒品预防教育采用何种模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吸毒原因以及禁毒教育模式的特点、利弊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现实中适合于青少年的禁毒教育模式。

  【关键词】青少年;吸毒;预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081-2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截止2012年2月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182.3万名。2012年2月查获的吸毒者中吸食阿片类毒品的占45.4%、吸食合成类毒品占53.7%、吸食其他类毒品占0.9%;新发现的吸毒者中:吸食阿片类的占31.2%、合成类占47.8%、其他类占1.0%。①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吸毒人群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整体吸毒人群的比例已超过87%,近年来,青少年成为我国毒品消费的主要群体,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化学合成毒品是其消费新宠②。由此可见,青少年已经成为受毒品(特别是合成类新型毒品危害)最大的群体。
  一、青少年吸毒原因分析
  (一)青少年自身原因
  经典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认为,整个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组成。本我是人格系统中最原始、最隐私的部分,她处于潜意识的深层,由先天本能、基本欲望组成,如饥、渴、性,它包括来自对基本生理需要满足的知觉与记忆的所有欲望。自我代表人格的现实部分,位于以生理需要为基础的原始本能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两者内化了的心理代表。它的主要功能有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存;调节本我的原始冲动,以符合现实环境的要求;管制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原始性冲动,以维持三个我之间的平衡和谐。自我进行活动所需要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等能力主要取决于经验、训练与教育。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发展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上层部分,对本我的冲动具有约束作用,专管道德的司法部分,由超我的约束,可使人的行为合于社会道德规范,是个人道德的核心。从青少年本身来看,促使青少年吸毒的自身原因一方面是本我的盲目和冲动,另一方面是尚未完全塑造成形的自我和超我没有有效控制本我对毒品的冲动。既然促使一个人犯罪的原因是本我,那么防止犯罪的关键就成为如何发展自我和超我了。防止青少年吸毒的关键就成为如何克服青少年自身低级庸俗的享乐观、狭隘的侠义观、混乱的道德观、淡薄的法制观。
  (二)家庭原因
  传统观点认为家庭对青少年吸毒的影响往往是家庭结构不健全、父母本身吸毒或感情不和等原因。这种观点适合于传统毒品兴盛时期,但从目前青少年多数吸食新型毒品的实际来看,该观点显得有些片面。一项调查显示:61.3%的青少年在吸毒前都生活在父母健在、感情很好的家庭中,只有8.8%的人生活在父母健在、感情不好的家庭中,还有16.8%和12.9%的青少年生活在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去世的家庭中。而接受调查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与父母关系不好或不太好的仅占7.4%。从父母的职业阶层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能力、教育态度来分析青少年吸毒的家庭主要原因更符合目前的实际。
  由于好奇心的驱使、精神的空虚以及学习成绩差等原因,青少年过早离开家庭到社会上流浪或谋生从而沾染上毒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并逐渐增多,这与青少年在家庭中被过分纵容、放任或者忽视、接受不当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三)社会文化原因
  每一个青年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其身心发展必然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巨大影响和压力。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激化使人们产生不适应和不稳定感,表现在青少年中就是使青少年产生失衡感。从网络文化中“富二代”“官二代”与“穷二代”,“高富帅”与“穷矮丑”等相对应的新兴名词大行其道当中就可见一斑;再加上不适当或者说是畸形的社会文化带来的来自升学、就业、婚姻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使得青少年很容易通过选择毒品来排遣自己的失衡感和压力。
  青少年生活在社会中,为了与社会、他人保持一致,他们会调整自己对有关社会规范的认识和行为,这主要表现在毒品亚文化群体对青少年滥用毒品的影响。对于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青少年来说,他们能在亚文化群体中找到伙伴和归属感。毒品亚文化一方面诱惑着青少年,迎合青少年崇尚个性张扬、追求享乐和叛逆的心理,把吸毒变成一种时髦的行为,甚至是社交的需要,另一方面,青少年若想融入亚文化群体而不去吸毒,就会受到亚文化群体的排斥。
  (四)学校原因
  学校对青少年智能、人格和心理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尽管我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早已经启动,并取得诸多成效,但是新生的青少年吸毒人员尚未能完全控制,在学校开展的禁毒预防教育工作尚存在诸多问题。在学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于学校的升学率或就业率相比是一项时间长、见效慢的基础性工作,而且目前没有量化指标的要求,这就使相关部门满足于用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来敷衍塞责。领导在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缺乏专门的人员和经费保障,加之教育工作者对毒品也是一知半解,禁毒教育又缺乏计划和科学的管理,导致学校的毒品预防教育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临时性,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效果令人质疑。
  二、毒品预防教育模式分析
  青少年对于毒品以及吸毒行为有不同的认识,选择吸食毒品的原因也存在差异性。所以,对不同的群体的青少年要使用不同的毒品预防教育模式,毒品预防教育在不同的场合也要有不同的侧重,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道德说教模式
  道德说教模式的基本假设是:吸食毒品是一种道德低下的行为,因此要对吸毒人员或毒品预防教育的对象进行规劝,让他们放弃或不选择这种行为。道德说教模式常常是由宗教团体出面进行,在信奉宗教的人群中进行会比较具有成效,如由穆斯林阿訇③参与的对伊斯兰教成员的道德说教,伊斯兰教把吸毒看成是一种慢性服毒自杀的行为。谁服毒自杀,谁就在火狱中手持毒药常饮,永受此罪。④我国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在1999年1月开始利用家族仪式戒毒禁毒(又称虎日戒毒),使用的就是道德说教模式。实际中,青少年人群中大多既无宗教信仰又无明确的道德底线,这就给道德说教模式发挥作用的余地留下了不大的空间,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中扔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恐吓教育模式
  恐吓教育模式是通过让教育对象认识毒品的各种可怕的危害,达到使对象主动远离毒品,轻易不沾染毒品的目的的一种毒品预防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在十年前使用较为普遍,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宣教人员夸大其词,对于那些容易接触毒品圈子的青少年来说宣传的内容与真实情况并不相符,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反感,并且给毒品亚文化的反宣传留下太大的空间,使得恐吓式的毒品预防宣传成效非常有限,还可能适得其反。
  (三)客观教育模式
  客观教育模式要求宣教者把有关毒品的情况不加入主观色彩、实事求是地告诉青少年,既不夸大其词,大肆渲染,又不遮遮掩掩,要让青少年在充分了解事实真相后,通过自主思考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但是,如果毫无选择毫无保留地把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所致心理作用公之于众,也有可能会激发一些青少年的兴趣,以身试毒,最终,堕入毒品的深渊。所以,客观教育模式的宣传内容应有选择,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健康教育模式
  健康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帮助目标群体克服自身的缺陷,使目标人群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如适当的体育锻炼、参加各种文体活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来达到使目标群体自觉放弃对吸毒行为的选择的目的。该种模式通过宣传教育,可以使青少年群体充分认识毒品的各种危险因素,同时给他们以切实可行的指导,使青少年无法沉溺对毒品的试探。健康教育符合青少年心理和身体发展的特点,是一种适合青少年的毒品预防教育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该种模式通过强化教育方法和缩短教育间隔,对吸毒高危青少年群体也有着很好的教育效果。
  (五)同伴教育模式
  同伴教育指的是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共同语言的人们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实现预期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和过程。同伴教育在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领域已有成功应用的先例,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事处为防止青少年滥用毒品也积极的倡导这种教育模式。同伴教育的优势在于其不受地点、时间、人数等因素的限制,教育形式灵活多样,而且相同背景、有共同计的人在一起更容易进行沟通和交流,观点更易被接受。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青少年普遍接触工作较晚,工作较早的青少年也主要是为了生计,基本不存在从事禁毒宣传教育的客观条件;但是,如果相关的禁毒教育部门可以投入培训教师和给予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在校或者刚刚毕业将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却是从事同伴教育的最佳人选。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为公安部内部网站。
  ②《中国青年报》,2011年11月14日04版。
  ③阿訇:是指我国伊斯兰教主持清真寺教务和讲授经典的人。
  ④摘自《古兰经》。
  【参考文献】
  [1]沈德灿.精神分析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乐国安.社会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夏国美.社会学视野下的禁毒研究――青少年吸毒问题调查[J].社会科学,2003(10).
  [4]龚洁,等.吸毒社会规范及吸毒倾向对青少年药物滥用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8(1).
  [5]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6]王�,刘汝宽.禁毒实务[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李晨阳(1988- ):男,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禁毒学2010级研究生。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47570/

推荐访问:青少年宗教信仰调研 宗教情况的调研报告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