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车改革方案

来源:活动方案 时间:2016-02-29 09:45:4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活动方案】

第一篇:《2015河南公务员面试热点之公车改革:中国正啃最硬的一块“三公”骨头》

2014河南公务员面试热点之公车改革:中国

正啃最硬的一块“三公”骨头

河南省考面试交流群号:147420460 【华图教育ha.huatu.com - 河南公务员面试备考热点】

2014河南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汇总 面试热点汇总

2014河南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为8月18日至22日,面试时间预计在11月份。考生们在更好地复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的同时,对于2014河南公务员面试也应该提前着手进行准备。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前后波折20年后,中国公车改革的“临门一脚”由两个重磅方案踢出。

7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布,其中的一系列改革方案,如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等,因为力度大且直指现实弊端,甫一推出,广受赞誉。

“自下而上的社会共识,终于有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长期关注公车改革的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这样评价此次公车改革方案。众多受访专家均认为,此次公车改革,将“啃掉”一块硬骨头,推进全面深改。

顶层设计,体现改革决心

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是此次公车改革的鲜明特征。新方案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形式,让各界呼唤多年的公车改革正式进入了“快车道”,从中央到地方,概莫能外。

取消、补贴和拍卖,三个关键词体现了此次公车改革的特点。

“取消”的范围极广。按照新方案,我国将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补贴”则简单而直接,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的方式,并适当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另外,地方不得高于中央补贴标准的130%,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不得高于中央补贴标准的150%。

“拍卖”则针对所有取消的车辆。按照方案,需要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并进行公开拍河南省公车改革方案

卖,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国库。今年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需要取消并拍卖5000辆公车。

这一方案影响面极广,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以及为数不小的司勤人员,都在可能受影响的范围之内。

“既可以降低行政成本,也可以提高政府形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告诉记者,过去的公车腐败等问题,在群众中影响很坏,如果此次改革成功,也将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公车改革还将大幅度削减财政支出。曾参与过公车改革方案讨论的竹立家估计,如果方案的实施顺利,将会减少30%至50%的财政支出。这一结论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的认同。

随着改革方案应声落地的,是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在5个半月内就完成改革,地方党政机关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改革。这一覆盖范围极广的方案还要求,在2到3年之内,完成包括事业单位、国企和国有金融企业的改革。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贾康表示,“一个实际进步胜过一打纲领。” 历经波折,积累20年改革经验

事实上,公车改革这一“自下而上的社会共识”,经历了各界的长期呼吁,以及各地前后多年的试点。在受访专家看来,正是各地的试点,促成了今天比较成熟、完备的方案。 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至今,车改已经有了至少20年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多次改革,多次搁浅,亦多次突破。

自1994年以来,关于公车改革引人注目的措施就层出不穷。

1997年,广东省就开始公车改革试点;1998年,国家启动部分中央机关的车改试点,并在浙江、江苏、北京、湖南、重庆等地试点;2004年前后出现了全国性的公车改革高峰,北京、广东等地试点公车货币化改革;2010年3月,针对公车改革遭遇的难题,民革中央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建议厅级以下官员全部取消专车;2011年1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降低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的采购价格;同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公务用车社会化改革”。

即使是此次出台的货币化解决方案,地方上也早有试点。此前,杭州出台了共分九档的补贴标准,正局级2990元/月,正处级1600元/月,科员、办事员及其他人员350元/月;温州

市则从正县实职到科员、办事员,补贴标准自3100元到300元不等。

然而,一方面是从中央到地方形形色色的改革方案,一方面却是节节攀升的公车消费,甚至一度被诟病为“变相福利”——在部分地区出现了车越改越多,与车有关的补贴等福利增加的局面。仅2013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合计70.15亿元的支出中,公务用车购置、运行费就高达42亿元,占全部“三公”经费约六成。河南省公车改革方案

而在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曾坦言,2012年该省本级“三公”预算是2.53亿元,到第二年春决算时却增至

6.6亿元,其中,公车费用达到4.5亿元。

“来自地方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公车改革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竹立家表示。

啃硬骨头,示范全面深改期

“一颗石子投到池塘中去,会产生涟漪效应,公车改革同样如此。”在王锡锌等专家看来,公车改革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表面。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公车改革的有力推行,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公车问题仅在“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中出现,但贾康认为,跟公车捆绑在一起的待遇,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官本位思想,都是公车改革将解决的问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持类似观点,他对记者表示,公车改革本质上是要改变职务和待遇联系在一起的状况,从供给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虽然公车改革在整个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体系改革中不能算是一个重大的体制性问题,但是因为直接涉及“三公”经费,所以社会各方面关注度很高。

此前,有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公布了关于公车私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三个“三分之一”的情况——公务车公用占三分之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与此相对应的是,平均每辆公车的年消费额达到8万至10万元,远超社会运营车辆的消费额,而庞大的司勤人员也需要不小的支出。

“正因为公车改革把这么多年不敢动的问题都动了,啃了真正的硬骨头,所以对于需要大量啃硬骨头的全面深改期来说,它有着强烈的示范效应,能有效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贾康如是表示。

事实上,改变公车“特权车”的面貌,遏制“车轮上的腐败”,是自中央八项规定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持续推动的。无论是在公务用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还是取消象征特权的“O”牌车,以及将越野车等公开拍卖,都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

在专家看来,可操作性强,同样是此次啃硬骨头给全面深改的启示。无论是允许地方上浮的补贴金额,还是中央与地方改革期限的1年时间差,都充分考虑到了在地方上改革的难度。

公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也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作风建设紧密相关。

在王锡锌看来,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强调节约以及对公共财政合理化的使用,是此次公车改革的大背景。竹立家也认为,当下的政治氛围和环境非常有利于公车改革,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和反腐败等,对于公车改革的顺利进行,都有很大帮助。

“如果有人怀疑中央这次车改的决心,不妨看看八项规定,出台的时候同样有人担心能不能落实、能不能持久,结果八项规定不但持续了下来,还取得了很大的效果。”王锡锌表示。

广受赞誉,未来仍须破阻力

广东清远市的一位副局长,最近去驾校报了个名,年届半百的他,即将成为“考证一族”;安徽滁州市的一位领导干部,最近开始计划买私家车,他的驾照,也是最近两年才考的……公车改革大幕拉起,不少公务员已顺改革之势而动。

“对民意的有效回应。”王锡锌这样形容公车改革的直接意义,改革会自然地拉近官员与群众间的距离。

与个体的选择相似,不少省份也第一时间开始了公车改革的工作。例如,江苏、内蒙古、山东等省区明确表示改革已开始,湖北更是成立了“公车改革办”,且选择了一些地区试点改革。

而在山东,7月23日,公车改革方案发布后一周,枣庄市的103辆公务用车就在网上进行了公开拍卖,整个过程在5个网络拍卖大厅进行,全部借助网络完成,拍卖所得将全部用于民生。

尽管与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改革期限有着1年的时间差,但在专家看来,地方上的车改并不轻松,车改的主要难题也在于能否在地方上落实到位。竹立家认为,地方上必须立即筹备,才有可能按时完成目标。

中国的公车改革也引起了不少外媒的称赞。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此次的改革方案提出了明确的改革目标和时间表,凸显出官方的决心;路透社评论称,公车改革措施展示了中国政府粉碎浪费纳税人钱财以及以职谋私行为的决心;福克斯新闻则指出,中国进行公车改革有利于节约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公车改革的呼声强烈,所以不少中央部委和省份“提前行动”了。 在近日公布的2014年财政预算中,有至少12个部委明确表示,2014年“公务用车购置费”为零,即不会买车。而按照时间表来看,这一预算在今年年初就已审批通过,彼时方案尚未出台,所以有专家认为,公车改革的结果在明年的预算上将体现得更为明显。

而在今年3月,北京市100个市级部门公布的2014年预算中,九成以上公示部门的公车预算同样均为零。

尽管来势汹涌,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公车改革方案,在执行上还需要下许多功夫。贾康认为,方案的出台不代表大功告成,下一步如何跟踪、如何深化,都需要认真研究,现在需要的是尽快开始做。

王锡锌则担心,有的地方对于这么彻底的公车改革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有可能会以强调地方需要等理由抵触,导致落实的效果打折扣。鉴于此,他建议,落实时一定要有公开的社会通报机制,保证落实的权威性。

“自上而下的中央督查,以及自下而上的民众和媒体的监督,将是确保效果的关键。”王锡锌表示。(记者 刘少华)河南省公车改革方案

车改一周 问题待解

7月16日,中央祭出“史上最严公车改革令”。这次改革从中央和国家机关率先改起,逐步推广到地方,明确了具体车补的标准,制定了改革时间表,向社会立了“军令状”。对于这次改革,舆论普遍“点赞”,认为有诚意,更有操作性。

“改革令”公布已经一周,中央和国家机关都已经开始赶着今年年底的截止日期,研究制定各自的车改方案。对地方来说,大部分领导的公车都会取消。从坐享专车,到开着私家车、挤公交地铁上班,这段适应期也只有一年半。

回首20年的车改历史,差不多每年都在出台各类对公车改革的意见、规定,但公车的队伍依然不断膨胀。有媒体用标题:《车改二十年,今日终破冰》,历时20年的车改拉锯战,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改革只是破冰,从各地车改透露出的各类问题依然待解。 比如,关于最多保留5辆公车的问题,是大小单位都“一刀切”?还是有所区别?每个单位的公务活动频率并不均匀,有些部门事务繁多,有些部门相对轻松,有限的公车使用率并不相同,如何让每辆公车发挥更充分的效用?

又比如,车改方案中规定,年底要拍卖5000辆公车,这5000辆公车是需要第三方机构估价上拍,向社会开放拍卖的。拍卖在地方车改的时候,就有试点。2012年温州车改,对215辆公车进行拍卖,价格却低得出奇,虽然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强调每辆车的起拍价已经经过独立机构的评估。

215辆车的起拍价平均是3万元,成交价是平均5万元。最低的一辆车5000元,最高的一辆越野车是17万元,令人瞠目结舌。因此,涉及到这部分国有资产的变现,其间如何保证公开透明,防止国有资产贱卖给关系户?

其次,除去5000辆上拍的公车,其他多余的公车如何处理?这也是个现实的问题。 从地方车改的经验看,所谓公车使用的社会化,容易变成“内部循环”。有些地方就统一成立一个国营的租车公司,以象征性的价格把多余的公车卖给公司,让这个公司负责所有机关的公车租用服务。

第二篇:《2015河南公务员时政热点 公车改革终启“货币化”大幕》

2015河南公务员时政热点:公车改革终启“货币化”大幕

“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力度的公车改革”拉开大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6日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改为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也就是说,此轮公车改革将彻底推进“货币化”模式。

专家表示,此次公务用车改革在廉政建设、节约财政资金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未来财政支出中的公务用车支出有望减少50%左右。但是,由于“一般公务用车”和“特殊专业技术用车”等非一般公务用车的界限很难判定,改革仍然存在技术性难题。

方案 公务用车推行“货币化”

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公车改革已有20年时间。但是,改革进程似乎一直挂着“空挡”,没有真正起步,一些省市的改革尝试也是曲高和寡,超编配车、公车私用的势头依然强劲。

根据指导意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要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改革方向,中央和国家机关力争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并适时启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相关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指导意见提出,取消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行政区域内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根据改革方案,取消公车后,各级党政机关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中央国家机关改革方案中明确了补贴标准,即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河南省公车改革方案

沙田镇取消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改发交通补贴。它的最终目标是取消所有公车,一度被认为是“最彻底的公车改革”。2004年,这种模式在珠三角地区多个城市试点推行。因为客观上增加了公务员的现金收入,货币化模式一直难逃“车改等于公务员加薪”的非议。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指导意见提出了补贴标准的上限,即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

此外,指导意见对公车拍卖做出了明确规定: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国库。

“经过了20年时间,很多人将改革推进不起来归因为缺乏全国性的统一部署。以前的尝试只是改良,希望这一次是真正的改革。”一位政府官员说。

预期 公车支出有望减半

不少声音认为,此次公车改革意在有效控制特权消费、公车消费,反映了老百姓的心声,在廉政建设、节约财政资金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力度的一次公车改革。从中长期来看,节省支出的效应会逐渐显现出来。”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说。

在“三公”经费中,公车开支几乎占到60%,是最大的一块,其中购车、养车这两项开支非常巨大。

中央本级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和2014年预算安排情况显示,中央本级2013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54亿元。其中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2.53亿元。与2013年年初预算相比,中央本级2013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减少8.15亿元,其中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减少1.46亿元。2014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1.51亿元。其中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1.27亿元(公务用车购置费6.63亿元,公务用车运行费34.64亿元)。

此次公务用车改革究竟能减少多少行政成本?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车改革最直接的效应是减少了在车辆购置、运营方面的开支以及与公车相关的司勤人员的薪资开支。综合考虑,此次公务用车改革后,财政支出中的公务用车支出有望减少50%左右。

贾康在一篇文章中测算,此次公车改革涉及约80万辆公务用车、近6400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用车,实际支出总规模将从基数水平下降约7%。贾康认为,这并不是减少未来支出的最大影响因子。他指出,车改减支的第二重效应是将减除今后陆续达到更新年限的涉改公务用车的更新成本,这将减少行政经费开支的幅度提高到27%。除此之外,贾康认为,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车改还将减少其他开支,比如参改车辆预计产生的收入减去司勤人员安置成本支出后的净值,以及车改减少的每年新建停车泊位的建设费用等。

“公车改革‘雷打了很久’,现在‘终于下雨了’,付诸行动了,这是改革加快的一个信号。”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说。

疑难 “一般”“特殊”如何界定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力度的一次公车改革”,此次改革无疑赢得了许多掌声,然而不得不承认,改革过程中还需直面许多困难和挑战。

“这么多的配车者一般都是地方领导,他们的利益受到很大的冲击。虽然有补贴,但对这些地方领导而言,补贴带来的利益远不如公车带来的好处。所以说改革最直接的挑战还是来自既得利益者。需要警惕的是,改革后可能会出现公车转向地下、比较隐蔽地继续使用的情况。”王雍君说。

多位专家认为,改革中最大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是应该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至于通知提到的“将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这些“特殊”的车辆又该如何界定?

“‘一般’和‘特殊’怎么界定,这是个难题,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否则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地方把‘一般公务用车’改造成有特殊用途的车辆,以逃避改革。”刘尚希说。

刘尚希建议适当放权,让地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改革。“因为中央机关坐办公室的多,而地方面对一线的多,有抢险救灾、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紧急会议等,领导干部在这些情况下不可能骑自行车去现场。”刘尚希称。

王雍君也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公车是有必要的。在一些辖区面积比较大的省份或者山区省份,基层领导经常要出野外或下乡考察工作,如果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只保留特殊车辆,会对工作造成很多不便,尤其是对于县、乡两级来说更为不易。所以,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一般”和“特殊”的界限划在哪里。

此外,公车数量下来了,伴随而来的是司机、维修人员的“失业”挑战。对此,北京汽车经济研究会会长张东升告诉记者:“特殊岗位问题应该用市场化的方法来解决。司机、维修人员应该得到保护,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成立公司,把一个地区的公务车司机集中在一起,集中管理所有公车服务。”河南省公车改革方案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减少公车数量固然是改革重要一步,不过对于保留下来的公车加强监管、杜绝公车私用现象更值得社会关注。

刘尚希表示,一线执法执勤的岗位车辆等特殊车辆在此次改革中被保留下来,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个监督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开着警车接送小孩上学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对这些车辆的监管制度的建立十分必要。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第三篇:《公车改革方案公布》

公车改革方案公布: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

2014年07月16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次公车改革的要点主要有: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的方式以及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中新网7月16日电 据央视报道,中办、国办今日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公车改革将全面启动。本次公车改革的要点主要有: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的方式以及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本次公车改革,将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同时,将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将有三类人群受本次公车改革影响,一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

二是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省区市厅局正职的主要负责人,县市区乡镇(正职)主要负责人,各地可以根据实

际出发,鼓励他们参加车改。确因工作需要,也可以采取实物保障的方式;采取实物保障的不能再领取补贴。

三是司勤人员:对于因取消公车而失去岗位的司机和后勤人员,主要采用内部安置的办法,不能简单推向社会。可以安排转岗,提前退休,适当提高退休待遇。

《方案》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意见》对地方补贴标准规定了上限,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标准的150%,一般地区不高于130%。

关于改革的时间表,中央和国家机关力争2014年底前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在2015年底前完成,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包括事业单位、国企和国有金融企业改革。

对于取消的车辆,要制定处置办法,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处置后的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中央国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车辆处置收入,按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第四篇:《2015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去年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近年少有的严峻局面。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综合施策,全省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预计完成生产总值1.6万亿元,增长11.1%左右;财政总收入3003.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47.2亿元,同口径分别增长11.4%和16.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2800元和6500元,增长10%和13%左右。保持了陕西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

(一)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下行压力,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去年我省工业增长十分困难,局部又遭受了特大旱灾和极其严重的洪涝灾害。我们坚持能源工业增产促销与非能源产业提质增效两手抓,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带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以培育消费热点促进第三产业加速,同时减免企业税费220亿元,收到了明显效果。工业在困境中一路领跑,煤炭工业增速高出全国6.5个百分点,原煤产量增长7%,非能源工业增长高于能源工业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增加值7200亿元,增长13%以上。农业战胜严重灾害实现“十连丰”,粮食产量1215.8万吨,水果总产增长3.5%,肉蛋奶菜产销两旺。文化产业增长26%,占GDP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保持基本稳定。

(二)千方百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支撑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我们出台强有力措施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民间资本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搞好项目策划储备,以重点项目的整体质量和建设进度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万亿元,增长24%以上,其中民间投资占43.6%,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三星项目即将达产,西康铁路二线等3条铁路和西安地铁一号线建成投运,延安到吴起等5条、28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重点示范镇完成投资计划的128%。特别是水利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引汉济渭隧道试验段掘进和黄河引水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安康东坝等一批汉江治理项目如期建成。渭河630公里堤防主体竣工,南山支流河堤加固和蓄滞洪区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去年汛期在超警戒流量下实现了安澜无恙。

(三)着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全方位变化。针对经济结构特点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现实,我们提出培育新支柱产业的战略举措,积极发展汽车、电子信息、航空及航空服务、文化、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同时继续推动能源产业高端化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深入实施“一市一策”举措,及时解决民营企业的困难,产业、区域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效果不断显现。全年汽车产量41万辆、产值千亿元,以闪存芯片研制为依托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加快构建。30个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全面启动,旅游收入创2135亿元新高。全省新增中小微企业3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占比又提高一个多百分点,延长集团成为西部首家世界500强。关中、陕南各市增速普遍高于全省,陕北板块在困难中逆势增长。尤为可喜的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533亿元,专利授权量2.1万件,分别增长59.3%和39.8%。

(四)狠抓优化环境和招商引资质量,外向型经济发展初具势能。以务实落实为标准创新招商引资机制,以“大通关”促进贸易便利化,以项目服务问责提高工作效率,用优质服务打造优质环境。欧亚经济论坛成功举办,西洽会、农高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和“名企进陕”签约项目进一步落实。西安至阿拉木图的货运班列开通,西安至赫尔辛基、西雅图的航班运行,三星项目带动59家相关企业落户,三星芯片封装测试、三星电子信息研究院、强生供应链基地、微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全年引进内资418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8亿美元,分别增长20.6%和25.3%。实现出口102亿美元,进口99亿美元,分别增长18%、61%,重型卡车、输变电设备、飞机及零部件和浓缩苹果汁四类产品的出口稳居全国前列。

(五)多措并举进行环境治理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以低碳示范省建设为引领,健全“两高”行业退出机制,严控主要污染物排放,加快实施“气化陕西”二期工程。淘汰钢铁、印染等行业落后产能283.32万吨、2753万米,提前两年完成国家“十二五”任务。单位GDP能耗下降3.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削减3%、2%、3%和4.2%,全面实现预期目标。大力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淘汰黄标车8.7万辆,拆改燃煤锅炉1250台,强化了对建筑扬尘的监管。深入开展汉丹江和渭河污染防治,渭河治污项目已完成69%,干流水质持续好转。全省城镇污水处理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43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年造林51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50平方公里。延安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98万亩。

(六)坚持“两个80%”不动摇,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一是就业创近年来最好水平。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城镇就业4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95万人,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达88%。二是保障房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开工36.66万套,建成32.4万套,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22万户群众喜迁新居。三是避灾扶贫搬迁深入实施。陕南620个安置点、6万户住房全面开工,陕北57个安置点、1.6万户住房开工率达90%,秦岭北麓和渭北旱塬搬迁启动实施,累计搬迁群众28.48万户,全省110万人口脱贫。四是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均增加188元。60岁以上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月均55元提高到60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又提高了50元,开展了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县级覆盖率达100%。新增养老床位3万张,资助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135个。五是出台了针对特殊群体的一系列新政策。建立部分群体养老金最低保障和正常调整机制,向企业有重大贡献的退休专家发放生活补贴,为参加养老保险死亡职工和退休人员遗属发放抚恤金,在事业单位实行工伤保险制度,向失独家庭发放一次性补助1.84亿元,建立了艾滋病感染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六是教育公平得到更好体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新建公办标准化幼儿园1876所,占比从18.1%提高到27.7%。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办学工作全面启动,高考录取率进一步提高。83个县区实现营养改善计划与蛋奶工程并轨,惠及227万学生。130多万名家庭困难学生获得21.28亿元资助。七是医疗保障能力继续提高。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展开,县乡村和社区全部实现药品“三统一”和零差价销售。启动了延安医疗集团试点,361所乡镇卫生院与170所县级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为县乡医疗机构招聘医学本科毕业生2221人。筹资55亿元对省市35所医院的37个项目进行了建设,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等5所省级重点医院基本建成,西北医科大学建设进展顺利。八是文化惠民和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完成150万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政府购买演出服务1500多场次,为1831个乡镇、街道、社区建设了公共电子阅览室,一批精品力作登陆央视或获得全国大奖。成功申办第27届世佛联大会和2016年中国艺术节,十二届全运会获9金11银11铜历史最好成绩。九是抗洪重建取得重大进展。面对23个县区特别是延安的暴雨洪水灾害,我们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转移群众78万人,妥善安置23.9万人,多方筹资17亿元开展恢复重建,4.1万户群众已搬入永久性住房。十是平安陕西建设稳步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居全国前列,较大事故次数下降29.6%。社会治安管理进一步加强,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力度加大,一批多年积累的信访问题得到解决,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继续提升。

(七)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发展内在活力进一步释放。【2015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着力优化国有资产配置,组建了科工、环保、林业、供销和实业发展等集团。统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了省市县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调整,取消下放省级审批事项50个,取消和免征行政收费43项,首次从优秀工人农民中考试录用公务员457人。完成了集体林地确权颁证工作。放宽工商登记有关条件,启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在部分行业开展“营改增”试点,全面整合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地方金融机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八)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府自身建设成效明显。省政府领导班子带头查摆整改,各部门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八项规定”和“三个不增加”的要求全面落实。省级部门全面公开预算和“三公”经费,“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1.3%,财政供养人员得到严格控制。省政府发文数量和全省会议明显减少,议事协调机构从241个压缩到51个,节庆论坛由19项减少到11项,37个新建楼堂馆所全部停建,全省政府系统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641起。全年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地方性法规草案12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90件、政协提案774件,对五年来的671件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制定修订政府规章8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宏观环境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省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虽有一定差距,但仍高出全国3.5个百分点,继续运行在上升通道的合理区间。这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各条战线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驻陕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主要是:产业结构偏重格局短期难以改变,服务业发展相对较慢,农业基础地位有待提升。市场主体活力仍显不足,投资稳定增长难度增加,城镇化水平、经济外向度、居民收入低的问题仍然突出。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亟待加强,公共服务能力需要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治理大气污染任务艰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奢侈浪费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勤政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是长期任务。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总体形势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经济虽然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阶段,不稳定不确定不可持续因素依然较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却没有改变。我省经济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仍处于工业化加速的上升通道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一批重大项目显著提升了发展保障能力,西咸新区已被列为国家级新区,三大区域都处在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临界点,全省经济运行在快速增长区间的基础依然牢固。特别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战略部署,又给陕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下去。

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0%和1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CPI涨幅控制在4%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3.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0.5%、1.5%、2%和6%。确定上述目标特别是经济增长目标的主要考虑是,我省近年来经济增长一直高出全国3-4个百分点,今年预期增长目标按高出3.5个百分点安排,既顺应了陕西经济较快增长的趋势,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也有利于把工作重心调整到优化结构上;既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满足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抓住机遇,自我加压,稳中有为,提质增效,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在深化改革中创新发展,在扩大内需中推进开放,在改善民生中促进和谐,全力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省人民。

三、2015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抓住支撑增长关键环节,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继续抓好工业稳产促销保市场工作。集中抓好500个新增产能项目的服务协调工作,帮助重点行业和企业扩大销售,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建立榆林煤炭外运绿色通道,促进发电企业与用户直接交易。落实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扩大省内配套。引导省内项目建设单位与建材、冶金企业对接,加快光伏电站建设,支持省内汽车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促进相关产品销售。

在优化结构基础上保持投资快速增长。全面落实重点项目推进办法,建立投资管理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激发民间和外商投资活力,引导资金更多投向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领域,全年完成投资1.97万亿元,增长25%左右。争取大西客专、咸阳至旬邑高速、西安地铁2号线南段、汉中机场、王圪堵和南沟门水库等项目建成投用,加快西成客专、蒙西至华中运煤专线、西安北至机场城际铁路、西安地铁3号线、沿黄河公路、延安新机场、750千伏电网和引汉济渭、东庄水库、黄河引水等项目建设步伐。

采取综合措施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到位。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搞好生活必需品储备,适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精心组织各种消费促进活动,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大力培育文化、休闲、健康、养老、信用等消费业态。以西安增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展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以及4G网络运营为契机,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网络服务商创新发展互联网内容产业,促进电子商务和信息消费大发展。全年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

(二)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生产提质增效。进一步强化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从数量和质量上严防死守耕地红线。重新确定30个粮食主产县、20个旱作高产县,启动10个整镇连片现代粮食基地建设。新修基本农田5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0万亩,完成陕北治沟造地10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00万亩以上,总产超过1150万吨。加快建设国家级果品批发市场,制定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县推进果业转型升级。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为抓手,建好陕北8个肉羊重点县、渭北10个肉牛重点县、陕南10个生猪重点县和关中10个奶山羊重点县。因地制宜发展蔬菜、茶叶和红枣、核桃等干杂果产业。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升现有22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功能,新建80个省级园区。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重点扶持10个龙头企业、100个高级示范合作社、1000个专业化农场、10000名职业农民。通过理顺体制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扩大规模和提高附加值。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的作用,统筹农业科技资源,构建以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为主体,经营性服务组织为补充,专业指导、大户生产、大社服务的一主多元现代农业服务格局。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推进高标准农田、重大水利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增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分类有序做好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积极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途径。

(三)以培育新支柱产业为重点,着力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

统筹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和新支柱产业加速成长。巩固提升能源化工产业支柱地位,加快培育壮大新的支柱产业,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带动新格局。加大地质找矿力度,以煤制油、煤制烯烃为主要转化方向,加快中煤榆横烯烃、陕煤蒲城煤制烯烃示范等项目建设,构建从煤油气开采到精细化工的完整产业链。按照抓整车、强配套思路发展重型卡车、新能源汽车、变速箱等产品,促进陕汽20万辆重卡和比亚迪70万辆、吉利20万辆整车项目加快建设,吸引现代汽车、三星SDI新能源电池等项目落户,尽快扩大汽车产业规模。依托存储芯片制造促进电子级硅材料、半导体封装测试、智能终端制造等全面发展,加快建设沣西新城云计算与大数据中心等骨干项目,形成门类齐全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积极跟进大型运输机研制生产,深度参与新舟700飞机项目,建设无人机产业园,发展航空及其配套产业。构建新材料产业链,重点抓钛合金、铝镁合金和钼金属深加工项目,支持省内企业参与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开发。以强生供应链基地建设为契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发展。

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挖掘人文底蕴,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加快实施30个重大文化项目,力争文化产业增长25%以上。打造高水平文化资产运营和投融资平台,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扩增到10亿元。加快建设西安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和广告产业园,支持西影集团和陕文投集团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与创意、旅游、信息、科技、金融等产业相互融合,引导出版、影视、演艺、动漫 本文来自

第五篇:《2015年白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白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1月12日在白山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彭永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决贯彻实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一系列重大举措,全力推进白山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调结构、促转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0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增长16%;地方级财政收入44.3亿元,其中税收增长3%。项目带动作用增强。3千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500个,完成投资46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241个,完成投资395亿元;“333”产业项目300个,完成投资280亿元。新开工恒大年产500万吨矿泉饮品、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水上乐园等249个项目,竣工投产喜丰节水器材、蓝锐LED等130个项目,谋划297个重点项目,其中接替项目158个,滚动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10个。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预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6.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用电量增长9%。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设立全市首家院士工作站,新增合兴、峰泰源两件中国驰名商标。投产新产品56个,新产品产值率达到9%。获批省级“双十”项目2项、科学技术奖3项,创新型科技企业达到11户。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8.5%,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整装勘查累计投资6亿元,新增金、银、铜、铁、硅藻土储量50吨、200吨、50万吨、2.8亿吨和1.2亿吨,成功吸引了东北亚、盼盼等投资主体实施深加工、新产品项目75个。深化与恒大、农夫山泉等战略合作,恒大冰泉“一处水源供全球”战略开创长白山矿泉水出口世界新时代,全市矿泉饮品产能翻番达到800万吨。医药产业实力增强,施慧达药业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修正长白山药业竣工投产。全市9处煤矿复产复工,77户“双停”企业启动生产。特色农业效益凸显。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61亿元,增长4.5%。大力发展棚膜经济,新增标准化棚膜3千亩,全市蔬菜自给率达到61.2%。特色产业快速增长,预计产值达到103亿元,增长21%。人参食品达到63个,人参皂苷、多肽等核心竞争力产品达到7个,林下参、西洋参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与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签订 “长白山农特珍品交易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市农特产品开始融入全球24小时电子交易平台。大祺农超对接成功打入北京物美、长春欧亚等大型连锁超市。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0亿元,增长7.5%。旅游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不断提高,接待国内外游客650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79.8亿元,增长15%和25%。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首批入驻淘宝网企业80户、名优特产品400个品种。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国家试点项目建成运行,改造升级18家农贸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亿元,增长12%。

(二)促改革、扩开放,发展活力明显提升。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白山国家主体功能区示范试点获批。改变以GDP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机制,编制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新组建市卫计委和食药监局,撤并市畜牧局和外事办,全面接收工商、质监职能,各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通过审批。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启动权力清单制度工作。积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地所有权发证222万亩,流转22万亩。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和药品网上集中采购,抚松、临江被列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合理有序引导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金融改革有新进展,组建靖宇农商行和抚松榆银、靖宇乾丰村镇银行。开放活力明显增强。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有针对性组织叩门招商。恒大、香雪人参等一批产业项目进入实质洽谈,正大千万吨矿泉水、台湾允丰收科技生物肥等项目正式签约。实际引进市外资金500亿元,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2.27亿美元,增长10%。新增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5户,长白山人参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正式启动,长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纳入新一轮振兴东北规划。积极拓展进出口市场,实现外贸总额2.9亿美元。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0亿元,增长19.3%,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增长5.1%,民企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7410户和6.8万户。为民企减免税费1.3亿元,金融机构为民企贷款余额165.5亿元,增长14.8%。市创业大厦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启动助保金池贷款业务。我市被评为全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单位。

(三)抓建设、树形象,城乡环境持续改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实施畅通、净化、供水保障、气化白山和物业整治五大工程,新改建浑江大街等23条街路,光明街、青松路排水工程以及南岭高位水池和南山净水厂竣工,二次供水管网改造顺利推进。市区新增燃气用户6千户,燃气普及率提高到35.2%。营松、鹤大高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辉白高速完成工程招投标,征地顺利推进,白临高速完成工可研,长松岭隧道贯通,白山至三道沟公路完成部分主体工程,新调整升级国道3条737.2公里,省道6条351.7公里,干线路网进一步完善。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浑江干流整治、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加固四大水利工程,矿泉湖水利枢纽完成投资5千万元,电站厂房主体封闭。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启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申报中国人居范例奖。市中心区栽植乔灌木、花卉180余万株,完成一江两岸亮化及41条街巷照明工程。深入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实施全天候保洁,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靖宇、江源等中心城镇建设有序推进。完成58个省级示范村项目和120个村集中整治。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015年白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年白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施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程,完成7个松花江流域治理项目,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全部投入运行,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全部完成,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万亩。深入实施天保工程,清收林地3.2万公顷,还林2.3万公顷,3年任务当年完成过半。我市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生态文明价值城市,抚松、临江入选“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红土崖河湿地公园通过国家级评审,五道沟国家级湿地公园获批,白山原麝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惠民生、促和谐,群众生活不断改善。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年初承诺的37件民生实事有31件完成,其中超额完成8件,取消1件,其余5件正在有效推进。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建成7个就业困难人员大市场和23个农民工创业示范基地,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2万人。五大险种进一步提标扩面,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棚户区开工建设30.5万平方米,当年回迁安置2442户,改造D级危房12.5万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690元和10150元。推进教学改革,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助贫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落实生育调整政策,加强计生管理和服务。公益文化、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有效化解原红旗电影院区域改造等187件信访积案。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农村视频监控系统覆盖率达到70%。公安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刑事犯罪率大幅下降,命案现案破案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深入开展平安白山建设,基层平安建设成效明显。扎实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和五边战略,长白县连续第六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推进“四化融合”、“三位一体”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春季行动、夏季攻坚、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和秋冬会战等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趋好。粮食应急储备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市粮食局被评为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连续3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五)转作风、提效能,发展环境全面优化。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 “四风”突出问题,扎实开展“三公”经费、公车治理等32项专项整治,完成119项整改落实和制度建设任务。推进简政放权,审批项目清理38项,下放9项,市本级精简到216项,其中即办件110件,承诺件106件,编制审批目录并向社会公开。深入实施“权力入笼”工程,开展4场大型政行风“电视听政”,廉政建设和政行风建设明显加强。集中开展软环境整治,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执法监察,查处涉软和“四风”案件140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8件、政协委员提案66件,面复率和满意率100%。

此外,统计、水文、气象、人防、供销、地震、外事、地方志、档案、老龄、残联、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住房公积金、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们艰难爬坡、奋进前行的一年。面对困难挑战,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驻白山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司法干警、中省属企事业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和支持白山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经济结构不优,资源产业化步伐不快,接替产业不强;改革任务艰巨,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亟待破解,软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区位条件不优,开放层次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公共服务能力不强,一些群众的利益诉求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事关全局,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善做善成、倾力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谋划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市、加快转型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多元挑战并存、多重任务叠加、多种机遇汇集。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回落、结构发生全面深刻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阶段,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特别是国家出台新一轮振兴东北政策,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东北东部经济带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建设吉林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的新战略,必将为白山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注入强大动力。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必胜信心,科学规划“十三五”工作,全力以赴在抢抓机遇中争创优势,在开拓创新中奋发有为,在深化改革中激发活力,在绿色转型中抢占先机,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路子。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七方面重点工作:

(一)着力在产业集群上下功夫,强壮绿色转型支柱。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大力实施存量经济绿色化改造和增量经济绿色化构建,加快形成集约集群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

一是矿产新材料产业。把矿产新材料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第一接力棒”,全年产值力争突破550亿元,增长20%,努力打造我市率先突破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整装勘查,投资1.5亿元推进20个重点勘探项目,推动与三棵树等企业勘查开发合作,鼓励各种所有制形式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参与。加速找矿成果转化,对具备开采能力、技术条件成熟、能够形成产业的矿产资源尽快开发投产。研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打造硅、镁、铁、硅藻土四大产业链条,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二是矿泉饮品产业。整合资源,坚持招大商、引名企、建名厂、育名牌,开发中高端产品市场,集中力量扩大释放产能,打响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地域品牌,产值力争翻一番,突破120亿元。加快推进恒大矿泉水基地、农夫山泉四期、生命人寿保险100万吨麦饭石矿物质水等项目,带动矿泉水产业实现更大突破。积极发展围水包装产业,形成以包装用纸、纸箱和彩印等产品为主,与矿泉饮品产业相互链接、协调配套、相互促进的新型包装产业链。三是人参产业。抢抓被列入国家重点培育发展接替产业的有利机遇,抓好三大园区、四大基地、五大中心建设,全年实现产值210亿元,增长10%。加快推进广东太安堂、广药东阿、吉林加一等项目,创建人参高新技术园。推广28项优质安全栽培技术,林下参、非林地栽参分别发展到55万亩、600万平方米,GAP面积稳定在2千万平方米。健全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完善电子交易平台,推动万良人参市场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专业市场,打造集生产、贸易、文化为一体的世界人参集散地。四是旅游产业。立足世界顶级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龙头作用,推进鲁能漫江生态旅游开发、广泽旅游度假区、长白山关东文化园等一批项目,开发“五彩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突出区域内旅游节点规划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进旅游产品开发,提升行业服务水平,着力构建“一核三带六城”为支撑的环长白山生态旅游圈,打造水陆空一体的立体化旅游新格局。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50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分别增长15%和25%。五是医药产业。深入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药健康支柱产业 本文来自

一是集中精力抓推进。全年计划安排重点项目450个,完成投资5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265个,完成投资440亿元;30亿元以上19个,完成投资160亿元。加快推进鼎运煤化工120万吨焦化产能等量替代、东北亚集团300万吨铁精粉等288个续建项目,开工中投微电子级高纯硅、德润玄武岩新材料等162个新项目,力争山水水泥、舜茂高纯二氧化硅二期等100个项目年内竣工。二是务求实效抓招商。创新招商模式,加快实现由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向产业招商、由全员全方位招商向定点定向专业招商、由政府主导招商向政企联动招商“三个转变”。积极参加东北亚博览会,精心组织参与全国工商联6月份在我省举行的“民企吉林行”活动,超前谋划,主动对接,紧盯重点企业和地区,瞄准战略性投资和高附加值项目,大中选强、好中择优,引进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机构,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更加注重招商实效,切实提高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落地开工率。全年引进市外资金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三是积极主动抓争取。发挥绿色转型比较优势,抢抓政策机遇,把握投资导向,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和前期工作,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争取一批带动力强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建设项目挤进国家和省盘子,千方百计争取更大份额,最大限度承接政策红利。全年新谋划3千万元以上项目260个,滚动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

(三)着力在生态宜居上下功夫,夯实绿色转型基础。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生态建设与城镇化有机融合,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生态城镇化。

一是完善城镇体系。科学规划顶层设计,群落式布局、节点式推进、特色化发展,实现中心城区、县城和重点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积极推进产城融合,重点建设仙人桥、六道沟等一批产业强镇,打造百亿级经济重镇。加快实施我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示范城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整合规划用地资源,提高用地效率。积极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二是强化基础建设。新改建长白山大街西段等8条街路,完成金河大桥主体工程。推进供水、供热、物业改造和气化白山工程,市区新增燃气用户3千户,燃气普及率提高到41%。稳步实施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加快改造临江大湖煤矿独立工矿区。营松高速竣工通车,鹤大高速完成主体工程,辉白高速完成征地及部分路基、桥涵、隧道工程,力争白临高速开工,加快建设大栗子至错草、白山至三道沟等干线公路,改建农村公路157公里,抓好错草至三道沟、靖宇至江源、临江至长白山机场三条干线公路以及市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四平、敦化至松江河,松江河至漫江和漫江至长白铁路项目。推进55个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完成矿泉湖水利枢纽主体工程。三是优化城乡面貌。大力开展环境卫生、城市牛皮癣、牌匾广告、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园林绿化管理,实施翠柏广场、铁南街绿化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垃圾焚烧发电以及矿欣路、长白山大街排水等工程,提升城市净化能力。实施库仓沟、碱厂沟河和浑江干流综合治理。推进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格”体系,加快构建市区一体化和精细化管理格局。高标准抓好100个村环境综合整治,解决6.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建设“清洁美丽乡村”。四是推进生态城镇化。总结推广生态移民工作经验,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要求,对林业生态保护区、矿泉水水源保护区、重点旅游景区、远离人口集聚区的贫困村屯,实施整村搬迁和地质灾害搬迁;对林区散居户、无耕地农民等重点移民对象,通过政策引导自愿搬迁;对资源枯竭型工矿区和国有林场所在地,通过合并和搬迁,向中心城镇或相邻城镇就地就近整体迁移。分类有序引导农民进城安居置业,争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市。五是筑牢生态屏障。大力实施长白山林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清收林地14.5万亩、封山3万亩,人工造林和森林抚育各2.5万亩,创建老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加强重点流域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950吨、氨氮248吨,“三江”干流出境水质保持国家3类水体标准。积极推进煤矸石、粉煤灰、低品位硅藻土、木材剩余物等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完成土地复垦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省定任务。

(四)着力在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激发绿色转型活力。勇于破除制约瓶颈,加快释放改革开放红利,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为平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是深化各项改革。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确保12方面经济体制和17方面生态文明体制142项改革任务按期完成。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行“四个一律”。强化预算管理改革,建立现代公共财政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全市40%乡镇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做好国有林场改革前期准备工作。二是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长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筹建临江边境经济合作区,力争早日获批。抓好长白、临江过境通道前期工作,探索建设内陆港和保税物流园区,设立外贸扶持资金,争取出口退税政策。积极发展边境地区民间贸易。发挥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和省级林木深加工产品出口基地带动作用,扶持恒大冰泉、舜茂科技、金隆木业等龙头企业扩大出口规模,优化外贸结构,培育新增长点。主动融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东北东部区域合作,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政策规划、要素市场一体化。三是壮大民营经济。大力实施百户小微企业帮扶和百户重点民企转型 “双百工程”,围绕“五大工程”,出台支持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确保“五项工作机制”和“三项扶持保障制度”有效运转。完善市创业大厦和孵化基地服务功能,推动各县(市、区)加快建设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培育本土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本市资本二次投资,鼓励本地人才二次创业,迅速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全年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7万人,民企和个体工商户达到8千和7.3万户,分别增长14.3%、5%、8%和7.4%。

(五)着力在财税金融上下功夫,强化绿色转型支撑。进一步规范财税管理,推进金融创新,发挥杠杆作用,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一是推进增收节支。培植税源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和转移支付,切实提高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能力。强化税源监控,探索构建“以地控税、信息比对、重点实测、动态监控”征管新机制,确保应收尽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将有限财力更多用在刀刃上。进一步加大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和审计信息公开力度,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和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防范债务风险。二是拓展融资渠道。深化政银企合作,协调域内银行不断创新担保抵押方式和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探索组建股权、林权、土地经营收益权和矿权等产权交易平台,提高资源市场化程度。积极引导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基金等流向绿色经济,提高资产证券化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力争万良人参市场、喜丰节水科技年内上市。三是完善金融体系。积极引进商业银行,支持金融机构加强服务网点建设。深化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加快推进临江农商行和江源、临江、长白等地村镇银行建设。整合担保资源,提升担保能力,鼓励设立金融中介机构。促进证券、保险行业健康发展,启动森林火灾保险试点,增加特色农业险种,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强力推进信用白山建设,完善资本市场诚信监管制度,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六)着力在和谐稳定上下功夫,强化绿色转型保障。继续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20件民生实事。

一是均衡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 优化普通高中资源配置,提升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办学水平,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阶段任务。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和旅游职教集团建设,为转型发展提供职业人才支撑。【2015年白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两会专题4G网络建设,实施智慧强政、兴业、惠民项目48个。二是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大力实施就业创业工程,开展全民创业促就业等系列活动,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加大五大险种扩面征缴力度,加快构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市社保“一卡通”覆盖率达到53%,医保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大病救助、社会福利和救灾救济水平,完成全国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任务,新殡仪馆和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投入使用。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改造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28.7万平方米。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健全涉法涉诉信访导入司法机制,信访案件和人数分别下降10%、20%。以法治为引领,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完善以“六张网”为骨架的打防管控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力争可控性案件下降5%以上,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力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兴边富民和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维护边境地区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六五普法”、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年和法律援助阳光工程,推进行政大复议试点工作,切实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依法治理水平。四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全面宣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深入推进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高危企业标准化建设百分之百达标,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加快煤炭行业整合重组步伐,推进小煤矿关闭退出。建设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和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中心。持续开展大检查大整改,加大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严厉打非治违,严格责任追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七)着力在法治政府建设上下功夫,凝聚绿色转型合力。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依法治国重大决定及依法治省、治市实施意见,着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建设法治政府。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责任法定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责任倒查等纠错问责制度,完善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机制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向改革要效益,靠管理求效率。二是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完善监督体制机制,确保所有行政权力有法可依、公开运行。自觉接受市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办理建议提案,及时将合理意见纳入政府决策。主动接受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深入实施“权力入笼”工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落实权力清单制度,实行“一表制”和“并联审批”,精简审批事项,重构审批流程。健全对关键部门和重点岗位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完善审计制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三是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制度建设,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践行“三严三实”,以清廉之行,谋民生之福。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全面推进公车改革。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完善惩防体系,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强源头治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营造廉洁奉公、风清气正的良好政风。四是切实提高服务能力。讲党性、讲原则、讲诚信,重细节、重程序、重成效。加强学习型政府和研究型队伍建设,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做到干部工作在一线、政策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成效检验在一线。严格执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民生实事等“作业单”制度,加强量化考核和过程控制,实施“会诊式”督查,推动任务、责任、进度、绩效“四落实”,努力形成敢于定事、勤于干事、善于成事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改革创新风正劲,绿色转型正当时。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白山绿色转型发展新篇章!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752/

推荐访问:河南公车改革补贴方案 河南最新公车改革方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