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投掷活动材料

来源:策划书 时间:2016-09-27 12:01:3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策划书】

中班投掷活动材料(一)
中班运动方案-投掷

中班运动方案——投掷

中二班

一、 基本动作:

掷远、掷准

二、 基本要求:

 掷远:投掷动作是半侧面转体肩上投掷,要将投物尽可能投得远一些。投掷时能较好地利用上肢及腰背部肌肉力量。挥臂甩腕时,动作要快,

获得爆发力使物体能掷得较远。重难点:挥臂动作。

 掷准:要求尽可能将投掷物击中指定的目标。投掷时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良好的目测能力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因此,掷准的动作比投远动作

要难一些。中班投掷的目标“靶”为静止“靶”。

三、

小器械:

其他小器械:开飞机、飞碟、投掷飞镖、投篮、保龄球

四、

【中班投掷活动材料】

集体游戏

五、 反馈建议:

中班投掷活动材料(二)
中班组投掷活动报道

我运动,我健康;我健康,我快乐

—— 记中班组投掷技能活动

今天幼儿园中厅又热闹非凡,有什么精彩的活动呢?原来是中班组小朋友汇集在一起进行“赶走打怪兽”的体育游戏。

游戏在幼儿整齐洪亮的 “我运动,我健康;我健康,我快乐”的口号声中拉开序幕。在老师示范完游戏玩法后,各班每轮出4名幼儿参与游戏。幼儿有序地在地垫前排成一排,手拿沙包匍匐前进通过拱门后,来到终点对准“怪兽”投出自己的“手榴弹”。整场游戏一共进行了8次,保证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场上游戏的孩子玩得不尽乐乎,场下的孩子也不甘寂寞,纷纷为自己班加油呐喊了起来。

“中七超人队,加油!”……各种各样的加油声此起彼伏。看着场上幼儿投掷打中了怪兽,场下幼儿无限激动,不由得欢呼雀跃起来。孩子们都希望能投中那怪兽,一圆自己的超人梦。几轮游戏下来,孩子都玩得很开心,脸上满是洋溢着欢乐的笑意。游戏,就在孩子满溢的欢乐中落下帷幕。

“我运动,我健康;我健康,我快乐”的口号声久久回荡在幼儿园的上空……

哈哈,老师也疯狂。。。

“游戏要开始咯,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

列好队伍,准备开始。。。

拿好装备,准备“作战”,哈哈。。。

【中班投掷活动材料】

我们一起来加油。。。

哇!掷中啦,你真棒!!!

中班投掷活动材料(三)
中班区角活动中的材料投放

【中班投掷活动材料】

中班区角活动中的材料投放

区角活动中材料的制作与投放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工作。材料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材料的复杂性体现在既要保证幼儿有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因而,材料的制作与投放是关系到科技活动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放到教学活动中的材料应该具有探究性和引导性,因为这两个特点是保证教学活动得以进行以及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活动材料应具有探究性

【中班投掷活动材料】

材料的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是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材料,才能“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才“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探究不同一般意义上的动手操作。探究并不仅仅是儿童动手操作,更重要的是儿童在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动。例如,给幼儿几辆汽车,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找一找有几个轮子几扇窗,有些什么不同,这并不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如果交给幼儿各种材料,如汽车的门、窗、轮子等让幼儿自己拼装出汽车,就是一种探索活动。这是因为在第一种活动中,幼儿从事的是一种简单、机械的动手操作活动,动脑思考的成份很少,动手操作的余地也不大;而在第二种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进行较复杂的动手操作活动,更需要不断地思考如何拼装各个部件,如何固定部件之间的连接,以及选择什么部件适合正拼装的汽车,如何让各个部件活动起来等问题。在第二种活动中,幼儿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空间都非常大,因而第二种活动是探索活动。

其次,将探究活动不同于机械训练。教师将训练幼儿使用筷子的活动看作是探究活动。事实上,探究与训练存在很多差异:①从活动的目标来看,探究活动是要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理解事物,而训练是要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或机械的操作技能,虽然两者对幼儿的发展都很重要,但是它们存在着本质的差别。②从活动的过程来看,探究是有层次的,可以将问题不断推向深入。

幼儿可以从易到难,从熟悉到陌生,从身边到远处来探索这个世界。训练则没有这种特性,它一般只停留在形成某一行为,然后慢慢熟练、养成习惯的层次上,它难以走向深入,难以引发新的问题。③从活动的结束来看,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事物的探索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探究活动的结束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因人而异的,而训练最终形成的是一种习惯或简单技能,它的结果一般是封闭的、固定的、千篇一律的。④从活动的动机来看,引发幼儿探索的是幼儿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和兴趣,是幼儿自身的内在需要,而训练多是外界迫使的,如教师的要求、引导等,有时甚至与奖惩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幼儿进行探究与训练的心理动力是不同的。⑤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探索活动一般是积极的、主动的,而训练则在一定程度上是消极的、被动的。

探索是一个使幼儿思维活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激发幼儿灵感,发挥幼儿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更加尊重幼儿体差异,更加重视幼儿自主性的过程;是一个重在帮助幼儿理解而非让幼儿机械练习、记忆的过程;是一个结果开放、尊重多样性、尊重个性的过程。

那些能留给幼儿更多操作空间和创造空间的“半成品”最具有探究性。这是因为:相对于“成品”来说,“半成品”能够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而相对于“原材料”来说,“半成品”又蕴含了一定的线索,可以引导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它适应对客观世界缺乏经验的幼儿的水平。因而,要体现探究性,教师应该在制作“半成品”上下功夫。

二、活动材料应具有引导性

所谓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引导性是体现科技活动教学的教育性的科学性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我们只强调活动材料的探究性,而忽视材料的引导性,那么教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各种材料,百不必管幼儿用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这些材料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所以强调引导性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考虑最终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等等。可以说,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使材料具有引导性的关键是找到材料与活动预期结果间的

关联。例如,在制作汽车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轮子、窗子等材料,可以启发幼儿去制作一辆汽车而不是其他物品。但是,这种引导性因素对某些幼儿来说可能还不够,因为这些材料所透露的信息还不足以帮助幼儿完成汽车的任务,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轮子有大小不知道该用哪种轮子。为此,教师可以事先把每种汽车的配件分开摆放。以帮助幼儿轻松的拼装出一辆汽车。在这一案例中,体现引导性的关键点就是材料的分开摆放。在幼儿倒水时教师总要求人们倒七分满,但如果教师不在标子上标出七分满的位置,那么幼儿就可能不知道倒多少才算七分满。所以在这个案例中,标在杯子七分满的标线就是体引导性的关键点。

材料的引导性也可以通过两种材料之间的互相参照来体现。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几辆完整的汽车摆弄,然后交给一些汽车配件,让幼儿自己发现拼装规律。在这里,先前教师提供的完整汽车就是体现材料引导性的一个关键点。在对完整汽车进行探索之后,幼儿可能很快就会发现汽车中各件配件的关系,从而很快完成拼装任务。另外,提供拼装图解也是体现材料引导性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以把汽车的大致拼装步骤和要点通过各种形象的、易被幼儿理解的方式呈现在拼装图解纸,然后将材料与拼装图解纸一起提供给幼儿。有的幼儿可能很快就会发现拼装图解纸的引导作用,并按照拼装图解纸所提供的步骤完成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材料的引导性就体现在材料上或在材料之间设置的一个个可以保证幼儿做对、保证达成教育目标的控制点上。控制点无处不在,它蕴含在材料的每一细微之处。但是要使这种控制点有意义、有内涵、有艺术性却并不容易,教师需要注意三点:首先,控制点的设置要因人而异。教师要事先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了解哪些控制点能引导幼儿取得最终的结果,了解哪些联系能帮助幼儿获得知识,进而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设置不同的控制点。其次,控制点要因材料而异。不同质地、不同结构、不同特性、不同形状的材料有不同的控制点设置方法,教师首先要了解材料以及材料之间的关系,确定控制点在材料中最恰当的表现方法,使控制点有意义、有价值、体现教育性。第三,控制点要因“成品”而异。教师要考虑希望幼儿最终完成什么样的作品,“成品”与交给幼儿的“半成品”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从“半成品”发展成为“成品”等问题,使控制点确实能引导幼儿把“半成品”变成“成品”。总之,要体现材料的引导

性,关键在于发掘材料以及材料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引导作用的控制点。【中班投掷活动材料】

帮扶计划【中班投掷活动材料】

结对人员:曾玉玉

李晓鸥

幼儿园本着“发展教师”的理念,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和优势,积极开展园本培训活动,努力营造有助于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和健康有序的教研文化,对年轻教师进行有目标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责任感,特制订帮扶计划。

一、实施目标:

规划好培训计划,理论学习心得交流,展示课教案,听课指导与简单评点,自我业务进修提高规划,论文撰写等内容。在这样的活动中继续锻炼自己,提升业务水平,同时把经验传授给被帮扶者,又可以让其从中汲取许多对教学有用的知识,丰富教学经验和阅历,增强师德修养、理论修养、教学和基本素养。在这过程中,确确实实让她有所收获,同时彼此交流心得、相互切磋。

二、实施措施:

1、在师德、教风、业务水平和学科素养方面以身作则,起模范作用。

2、指导李老师熟练掌握教学常规;熟悉教学研究方法。

3、听李老师三节课以上,并遵循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客观评价其的教学行为,提出改进建议。

4、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李老师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综合能力。

5、本着教学相长、互动共进的原则,我和李老师分别学习一些与教育有关的书籍彼此相互交流。

6、为李老师上好示范课。

中班投掷活动材料(四)
幼儿园中班户外活动的研究

  摘 要:《纲要》中指出:"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中班户外活动的意义、问题及其策略进行的分析与论证。将"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过程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课程中,在保证幼儿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从精心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目标、活动器械、活动场地、活动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有效提高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中班 户外活动 体育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还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户外活动条件,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在体育游戏所求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一、幼儿园中班户外活动的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动作发展与培养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必须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发展协调、灵敏,和一定的力量和耐力”,因此,在户外游戏中,首先合理安排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2小时的户外活动,有效利用有限的场地及器械组织幼儿开展锻炼,从而发挥其最大的利用价值。户外活动增进了幼儿与教师户外活动的互动性,因为,户外体育活动均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围绕目标,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角度建构户外活动的形式,有利于教师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使孩子从狭小的空间走出来,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赋予户外体育活动更具特色的魅力。在幼儿快乐自主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促使幼儿提升“游戏性”、“参与性”、“实用性”及“自主性”等方面的能力。
  二、幼儿园中班户外活动存在的问题
  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就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整理、归纳,户外活动的废旧自制性、游戏器械的一物多玩性进行观摩研讨和园本培训。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户外环境,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对体育活动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但是,在当今家庭育儿方式上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加上多数家庭居住高楼,独门独户,孩子们常常在家里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电动玩具,很少在户外进行锻炼,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有的因为场地有限,资源欠缺,教师不好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造成体育活动内容单一,体育器材品种匮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对孩子肢体和动作的训练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难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三、幼儿园中班户外活动的策略
  在户外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材料,使其幼儿在轻松有趣的环境氛围下,发展幼儿的各项体能和体质。
  1.教师通过有目的地进行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以任务完成为目标,激发幼儿活动的内驱力,不断维持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将多种运动方法和经验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活动任务之中,幼儿带着任务去进行身体活动,他们凭借已有的运动能力和经验,不断调整自身的运动方式,与同伴协作,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2.提供的任务难度必须适时、适度、适宜。教师应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认知经验和运动能力水平,提供难度略高于幼儿现有水平的任务,鼓励幼儿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运动中的“难题”,使幼儿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累运动经验,感到自信与快乐。例如:游戏“运西瓜”,幼儿推着装满西瓜球的独轮车,沿着不同的路线(弯弯曲曲的纸板路、石子路、独木桥、斜坡、树林),将西瓜运至“小动物们的家”,在游戏中,西瓜球掉了须捡起,独轮车扶正后继续推,上斜坡时,一人推不动就寻求同伴的帮助,想法设法将西瓜球送至目的地后,幼儿以是汗流浃背,但脸上却充满了喜悦的神情。
  3.幼儿户外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户外活动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契机。幼儿自主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幼儿户外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幼儿户外活动本质所确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
  4.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场地及材料,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体现一物多玩的方式。例如圈可以有多种玩法,"滚圈、钻圈、跳圈、转圈"等多种玩法。又例饮料瓶也有多种玩法,竖起可以让幼儿当跨栏、也可以双手拖着平行行、又可当手榴弹进行投掷、间隔摆好蛇形走、平倒单脚行进跳和间隔跳。幼儿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和帮助幼儿,先让幼儿自由游戏,去发现、探索,教师引导活动的多种玩法、教师可在幼儿游戏玩中适当加以指点,最后与孩子们一起总结游戏的新玩法、多种玩法、体现一物多玩,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经验。提高活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李书勤. 浅谈传统民间体育游戏的应用价值 [J]. 现代企业教育. 2012 (20)
  [2] 徐聪跃. 浅谈民间体育游戏在农村中心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J]. 快乐阅读. 2012 (19)
  [3] 黄羽. 基于民间体育游戏的大班幼儿合作性培养对策探析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 (23)
  [4] 贾秀春. 从提供户外活动材料着手促进幼儿持续渐进发展 [J]. 学前教育研究. 2007 (09)

中班投掷活动材料(五)
浅谈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设置与材料投放

  陈鹤琴先生曾这样叙述过游戏的作用:“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们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们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们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幼儿园的区域游戏活动,是以幼儿操作、摆弄为主要形式进行的个别性学习,是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调整,通过区域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可见,区角游戏活动是学前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一种特有的快乐活动,它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和学习都是极具价值的。那么,在区角游戏活动的设置和材料投放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区角游戏活动的有效设置
  在那些刚刚开展区角游戏活动的幼儿园里,我们时常发现有些班级的教师在设置活动区时比较茫然:一个班级应该设置几个区域,这些区域有着什么样的教育功能,教师们常常是心中没数,人云亦云。比如在一次区域观摩活动中,我发现有一个小班一共设有六个活动区角,乍一看很热闹,仔细一看孩子都不会玩,参与的热情也不高。后来我问小班的老师:你是依据什么创设这些区角的呢?老师就说:“我从网上看到,然后模仿制作的。我看人家的孩子玩得挺好,为什么我们班的孩子就不会玩呢?所以,为避免设置区角的盲目性,我们应该首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明确区角游戏功能,正确设置活动区角
  在《幼儿园游戏指导》一书中提出:一个班级要设置几个区域,通常依班级幼儿人数来提供活动区,如30人左右的班级应设5~6个区域为宜,可以考虑有固定常设的区域,如角色游戏区、积木区、图书区等,又可有依计划或季节等情况变换调整的区域,如美工区、音乐区、玩沙玩水区。
  教师可在认真分析各类游戏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实际,设置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活动区。例如“娃娃家”等角色游戏有益于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培养角色扮演能力和以物代物的能力,学习和实践社会交往技能;美工区、益智操作区等的活动可以训练手的小肌肉动作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和培养审美情趣;科学区的活动有益于促进幼儿的探索、尝试和发现能力,激发其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做事习惯和学习能力;积木游戏区不仅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建构技能,增进空间知觉和数、形意识,促进表现力、创新力的发展,同时有益于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影响等等。确定了活动区域以后,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设计。
  (二)区角游戏活动内容的设计可因地制宜
  区角游戏活动应该是有主题、有情节,有实物材料,有具体的活动和实际的动作,游戏的内容形式可以丰富多彩、灵活多变,也可以结合园本课程或者乡土特色进行设计。比如我园曾设计的一个区角游戏――“六安瓜片”,整个游戏以六安瓜片的制作过程为线索,教师们自制了四组玩具,分别让幼儿体验采茶、炒茶、烘茶、品茶的活动。通过这个游戏的开展,让幼儿进一步认识了我们家乡的特产六安瓜片,体会了茶叶的文化和内涵,初步学习了用茶的礼仪,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区角游戏的设置还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首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活动区,不同年龄班的活动区设置应该各不相同。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活动区设两个“娃娃家”,可以使幼儿感到非常亲切。或者设置一个“宠物区”,幼儿可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带来玩,以后随着幼儿对幼儿园环境和生活的逐步适应,还能引导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玩具轮流从家中带来放在区内,让大家玩,学会分享。前文中提及的那个小班的六个活动区,幼儿为什么不会玩呢?因为小班的区角游戏的开展不适合全面铺开,而要有计划地开放各个活动区,比如:第一周先开放1至2个活动区,让幼儿认识该区的玩具材料、尝试玩法,学习收放、整理材料、建立初步规则;第二周在熟悉、巩固前一周的基础上,再增加新的活动,提供新经验。这样循序渐进地全面开展区域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皮亚杰曾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所以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材料,就能引发什么样的活动,达到什么样的活动目标。
  (一)材料的投放要有针对性、层次性
  材料投放的过程也是教师研究孩子的过程,首先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例如小班的孩子情绪波动大、爱模仿、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们投放的材料就应该单一一些;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益智区的操作材料可以提供的复杂一些,如拼图及结构复杂的积塑、数字卡等;大班还可以根据幼儿逻辑性思维较活跃的特点,提供一些棋类等智力活动强度大的区角材料。其次,教师要观察和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需要。在“三八”妇女节期间,中班游戏区里有个“给妈妈穿项链”的活动,在练习用绳穿木珠时,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软绳穿入木珠中,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硬绳穿入木珠中。班上有一位幼儿由于先天原因,动作发展特别缓慢,我们就在旁边放了一些塑料吸管,他可以用塑料管来穿入木珠中,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
  随着游戏的进行,教师要有计划地逐步投放材料或者更换材料,变换玩法,不断激发幼儿发展的新需要,并据此推动和及时调整游戏的进程,材料的投放也随之由易到难,不断保持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总有新鲜感,总有一点点挑战。例如:随着中班幼儿游戏能力的增强,我们可以将原先体积较大的积塑更换下来,增添一些数学天平;积木区也应随着幼儿积木构建能力的增强,增加一些板材及废旧瓶罐等不同规格的材料,引导幼儿学习综合搭建;中大班科学区、自然角还可提供新发现簿、动植物生长观察记录簿……总之,我们要学习以孩子的眼光和经验去观察事物,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按季节、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地投放材料,让每个孩子都有操作的欲望,都能有所发展。
  (二)区角活动中投放的材料要注意安全性
  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幼儿园里我们为幼儿制作操作材料的原料要无毒、无味,玩具(包括零配件,例如娃娃的眼睛、鼻子、扣子、汽车的轮子等等)的体积不能过小,而且要不易脱落,以免幼儿在玩耍中不小心因吞食而窒息,或者把玩具塞入耳朵、鼻子里。投放的材料也不能带有长线,否则容易缠着脖子、绊倒而造成意外伤害。那些尖锐的东西更应该避免投放在活动区。笔者曾在我区一所民办园的区角“小巧手”中发现,这个活动区提供的材料除了扣子居然还有缝被子的大针和长约50厘米的纳鞋底线,教师丝毫没有意识到所提供材料的危险性。
  (三)区角活动中提供的材料不仅仅是老师的制作,还可以让幼儿参与制作
  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近年来,随着“幼儿主动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幼儿园自制玩教具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幼儿从最初的纯粹玩具使用者开始变成玩具的制作者。虽然他们的作品不如成人制作的精美,略显得有些简陋和粗糙,但是孩子们的劳动不仅可以节约老师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游戏的热情,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幼儿参与制作活动的过程也是幼儿获得成长的过程。
  总之,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进一步认识幼儿区角游戏的特点,理解区角游戏的实质,进而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区角材料。真正让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班投掷活动材料(六)
浅谈幼儿园混龄运动环境的创设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指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同龄幼儿活动与混龄幼儿活动相结合的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与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需要,扩大幼儿的接触面,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习惯和能力,并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为形成积极健康的身体与个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开展混龄运动的前提是创设良好的环境,创设相应的运动环境和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促使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与环境产生对话、发生互动,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要根据体育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情况对园舍进行总体布局,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混龄运动环境,这样才能切实地开展好混龄运动。
  一、规划和创设总体环境是混龄运动开展的前提
  1.开发不同种类场地的功能
  幼儿园的场地种类很多,不仅有水泥场地、塑胶场地、大理石走道、鹅卵石小路、实木走廊等各类材质的场地,还拥有草地、砖地、泥地、沙池、山坡等多种不同地势……教师要善于开发不同种类场地的运动功能,为创设多样化的混龄运动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3-6岁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他们不仅需要来自食物的物质营养,还需要回归到大自然,接受阳光、空气、水的滋养,拥抱大自然赋予的一切。若能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各种资源,不仅能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然的环境,激发运动兴趣,还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内的草坪、树林、花园、长廊及园外的绿地和社区都成了幼儿运动的好场所。教师常常带着幼儿到草坪上玩追逐,到树林里玩捉迷藏,到社区绿地玩丢手绢……在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在无拘无束的游戏里,幼儿体验到了运动的快乐。
  总之,总体规划和创设一个合理、科学、多样化、多功能性的环境是有效开展混龄体育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是有效激发混龄幼儿活动兴趣的大物质空间。
  二、设计和投放运动材料是混龄运动开展的保障
  1.投放趣味性的材料
  材料的趣味性体现了材料与幼儿的一种特殊对话,它用一种无声的语言向幼儿发出召唤,吸引幼儿参与并喜欢运动,从而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钻爬区是很受幼儿欢迎的一个活动区,考虑到幼儿年龄层次,教师既投放了可爱的蘑菇房,色彩鲜艳的小蘑菇,也投放了野趣十足的"炸药包"、"冲锋枪"等材料。于是,小年龄幼儿可以在区域内学做小白兔跟着妈妈爬过小山,钻过小山洞去河对岸采蘑菇,再把蘑菇送回家;中大班的幼儿则端起"冲锋枪",背起"炸药包",爬草地,跨小河,排除万难完成任务,在感受成功的快乐中锻炼了肢体。
  2.投放可变性的材料
  在混龄运动中,教师要注重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为其提供可变性的材料,充分体现一物多玩、灵活多样的器械特征。
  如游戏材料彩虹伞其实就是一张圆形的尼龙大布,幼儿可以动手动脑玩出许多新颖有趣的游戏:"爬大山",将彩虹伞抛起后再压住变成一座充气小山,鼓励小班幼儿由外向内爬入将其压扁;而中班的幼儿则可以将其变成桥洞,玩"捉小鱼"游戏,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边念儿歌边将太阳伞抛起,另一组幼儿在"桥洞"中穿行,当儿歌念完时桥压了下来,被包住的小鱼就输了……
  提供可变性材料既能满足不同幼儿在运动中探索的需要,符合其最近发展区,也能促使幼儿积极思维,勇于创新,同时可变性材料还能激发幼儿对材料的兴趣,提供使用率,节省活动资源。
  3.投放层次性的材料
  不同年龄的幼儿、同一年龄不同的幼儿在动作发展上存在差异,不同的幼儿在运动方式上也有选择差异,教师应尊重并接纳这种差异,同时给予不同的帮助,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
  如在汽车区,教师提供各类不同的车以适合不同年龄幼儿使用:小班幼儿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喜欢的是特征明显,功能单一的大型仿真车,如警车、出租车、卡车等;中班幼儿的控制能力有所增强,但平衡能力还不是最强,可以给他们投放轻巧灵活的三轮车;到了大班,随着幼儿动作灵活性增强,他们更趋向于选择难度大挑战性高的车,如独轮车、滑板车等。
  小班幼儿喜欢有趣、鲜艳的材料,教师可以在投掷区投放许多可爱的大嘴娃娃,使幼儿在给这些大嘴娃娃喂食的过程中练习了投掷技能;中班的幼儿开始喜欢新奇刺激的材料,他们把材料当成实现目标的工具,关注活动的结果,故教师们则会提供各种探宝的工具,这种投放活动方式极大地顺应了中班幼儿关注结果的特点;大班的幼儿则喜欢竞赛性的体育活动,于是教师又在他们的游戏中增加了记分牌等材料,使他们的游戏有了竞赛性。
  运动材料是混龄运动开展的基础,是幼儿运动发展不可缺少的交互"伙伴"。在混龄运动中,丰富的材料将有助于幼儿进行自主性、创造性的运动,满足幼儿多种需要融合的要求。可见富有层次性的运动材料能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运动机会,为他们创建一个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
  综上所述,教师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生机,有序愉快的混龄运动环境。在这个宽松的环境中幼儿在创造自我和实现自我中得到发展;在这个自主的环境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充裕的材料,帮助幼儿体验着运动的真正快乐。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430217/

推荐访问:中班投掷活动反思 中班区域活动材料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