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职业能力论文

来源:论文 时间:2018-09-30 18:00:1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职业能力论文(共10篇)

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职业能力论文(一):

我国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首先涉及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及其类型特征.以《现代经济辞典》给出的定义为代表: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这一定义言简意赅.然而从实际观察出发,这个定义过于狭窄.其实,凡是有助于驱动经济增长的要素组合,均可以称之为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由此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增长方式组合类型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从理论上说,有多种经济增长方式的组合类型,例如:按要素投入划分,分别有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按增长主体功能作用划分,分别有政府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按市场供求内外部因素划分,有以内需驱动型和外需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从需求要素划分,有投资拉动型,消费推动型、出口带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数量与质量关系角度看,有外延粗放型和内涵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在经济理论范畴中,经济增长一般是指经济活动单纯的数量增加,经济发展一般是指经济总量增加与经济结构优化同时出现.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了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含义.但是也要看到,第一,经济增长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或核心,离开经济数量增加而谈经济结构优化是不可能的;第二,上述对各种经济增长类型的划分其实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表现,在不严格限制的场合,两者概念是可以互换的.
  一般理解为,所谓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转变就是促使传统的、旧的增长(发展)方式向现代的、新的增长(发展)方式转化,用现代的、新的增长(发展)方式替代传统的、旧的增长(发展)方式.如果做两个极端的归类,传统的、旧的增长(发展)方式指的是一组增长(发展)方式集合:资本、劳动密集型的;政府驱动型的;外需拉动型的;投资驱动型的;出口带动型;外延粗放型的.而现代的、新的增长(发展)方式指的是另一组方式集合:技术密集型的;市场导向型的:内需驱动型的;消费驱动型的;内涵集约型的.历史地看,上述传统与现代、旧与新的(发展)增长方式只是一种相对划分.而且不同类型的经济增长(发展)方式有着不同的形成条件,相互之间并非孤立、对立,往往存在着交叉重叠、主辅互补的关系,相应产生不同的增长(发展)结果.这种实例举不胜举,不用多说.
  在认识经济增长方式时有三点是容易被人忽略的:第一,一种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存在,本身并无价值好坏判断.它具有在综合条件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特征.当一种增长方式的综合条件没有被新的条件打破、替代时,想要在主观上让这种增长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是不现实、不可能的.以此就能够理何以早在十几年前就提出了要转变方式但直到今天都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它除了受到制度条件约束之外(相对而言,制度条件是比较容易转变的),更重要的是受到了机制条件、技术条件、资源条件的强制约束(这些条件转变难度超过制度条件).第二,评价一种经济增长方式成功与否,关键不在于它的过程和使用的手段,而在于它的实施结果或目的性.如果只做纯学理的评价,人们会说投入最少而产出最多的是最好的增长方式.但是这种抽象了现实和历史条件的评价实际上说等于没说.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方式时就曾经有这样的思想:资本家对待一种新的技术发明在生产上使用的态度,首先要看这种技术能否使得资本增值,或者说增加相对剩余价值.如若新技术不能带来更多的价值增值,资本家就宁愿继续采用旧技术而置新技术于不顾.经济增长方式采用哪种组合类型,除了取决于增长方式存在的条件性外,其实也取决于增长方式存在的目的性.第三,对经济增长方式目的性可以有很多解释,比如可以把满足人民消费需要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目的.但这里考察地是在同样满足人民消费需要的基础上,如何使得经济增长方式保持一种合理的表现状态.因而可以达成一点共识是:无论哪种组合方式类型,都须使得经济增长在给定条件下到达一种理想或近似理想的增长状态.
  以上概念的讨论就进一步演化为有关经济增长(发展)方式与增长(发展)状态之间关系的讨论.进一步说,任何一种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能否实现经济增长理想或近似理想的状态?经过实际经验观察可知,一种经济(发展)增长方式能够实现它在给定的现实条件下的理想或近似理想状态的.换句话说,这种比较理想的经济增长状态是存在的,这就是所谓无通胀增长状态(growth without inflation),或者接近这种理想状态的低通胀高增长状态(much more growth with much less inflation).
  无通胀增长被经济增长理论视作一种理想型的增长状态.这一定义出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法国经济学家莫里斯?阿莱.他认为:“把创造货币的增长率建立在能够促进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足够高的水平上.经过计算,这个增长率为1%,它带有轻微的通货膨胀倾向,并且具有灵活可变的优势而没有任何值得引起重视的缺点.”笔者完全同意这个定义,并进一步强调:无通胀增长首先是低通胀或无通胀,在此前提下出现一种高增长现象.那种高增长与高通胀相伴、低增长与低通胀相伴当然不属于理想状态.此外,这也不是通货紧缩的高增长,因为通货膨胀指数为负值才出现所谓通货紧缩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实效及其比较
  纵观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实际状态,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几个显著不同的时期,其增长状态依次过渡为:中度通胀增长→高度通胀增长→低度通胀增长→高度通胀增长→低度通胀增长→无通胀增长.
  最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以前,中国经济增长状态是起伏不定的,处于通胀与增长形影不离的伴生状态,在相当时期内通胀指数大大高于增长指数.但是从1998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无通胀增长的黄金时代.而且就2007年实效情况看,这个黄金时代还似乎没有结束.
  进而可以看到,1998年到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年均高达9.1%,而代表通货膨胀指数的消费价格指数年均只增长了0.7%.笔者曾经在另一篇讨论中国经济增长的论文中,在分析了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和技术条件基础上,利用增长趋势方程得出结论:1978-2002年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为年均8.9%.这里出现了实际增长率比潜在增长率多出0.2个百分点的不合理差距.解释这一不合理差距可能有两个不同方向的理由:其一,笔者的计算分析低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其二,统计数据出现了低估情况.笔者倾向于第二种理由解释.因为经过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之后,国家统计局对以前的数据进行了重新调整,新的实际增长率普遍都比旧的数据略微高一些.而笔者以前的计算正是建立在旧的数据基础上的.无论如何,从1998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到达了它的潜在增长水平临界点,而代表通货膨胀指数的CPI只有近1%的增长,这是完全符合莫里斯·阿莱所说的那种无通胀增长状态的.追求无通胀增长,正是国民经济管理的一个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无独有偶,通过对同处于亚洲亚文化经济增长类型的国别(日本、韩国,还有台湾地区)分析比较后发现,近似理想增长状态的出现并非个案.无通胀增长或低通胀高增长往往是一种经济增长成功的标志物或伴生物.笔者以日本和韩国为例给以简要说明.
  1、这两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后期,都出现过无通胀增长或低通胀增长的增长状态.日本是在1982-1990年间,平均增长率为4.2%,通胀率平均为1.7%,接近无通胀增长型.韩国是在1983-1989年间,增长率平均为9.1%,通胀率平均为3.8%,属于低通胀高增长型.应当说,日韩两国均在当时给定的现实条件下实现了它们自身经济增长方式所能到达的最好水平.
  2、这两个国家在持续了6-8年的无通胀增长或低通胀高增长阶段之后,被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所终止.日本经济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股市及房市“泡沫”的破灭,经济持续走向了衰退.韩国经济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增长不稳定,最后被亚洲金融危机拖入低谷.
  日韩两个东北亚经济增长典型案例对中国的启示是:第一,经济增长理想状态(或近似理想状态)的出现是以一段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段为标志的.这个标志就是无通胀增长或低通胀高增长,无通胀增长或低通胀高增长同时也是经济奇迹的伴生物.但是好景总是不长.到2008年结束的时候,中国无通胀增长黄金时段或许也面临着终结的局面.第二,黄金时段早晚会结束,但这种黄金时段能够持续多久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有效性的最好证明.众所周知,日韩经济进入衰退或危机之后,日韩式的增长方式就受到了挑战和批判.日韩从此也进入了新一轮的结构调整时期.中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但是新的增长方式并没有完全出现,而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却创造了持续十年的无通胀增长状态.换言之,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方式依然有着它特有的能量和效应,这种增长(发展)方式在过去十多年中到达了其较为理想的状态.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增长(发展)方式的潜力是否完全耗竭完毕?如果不是,那末这种增长(发展方式还能有效地持续多久?如果是,那末用什么新方式来尽快代替它?
  增长中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与能耗过高问题
  目前对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批评最多的是两个问题:第一,它产生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第二,它导致对地球稀缺资源的消耗过大.为着证明这两个问题的存在,许多文献举出了反映收入差距的各种指数或系数(如基尼系数等)的上升,以及中国产出及消耗占世界主要资源的比重越来越高等数据.笔者原则上也认可所列数据,但是需要强调:这些数据以及相应的说法并不足以完全否定目前增长方式的有效性,而且这两个问题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各有不同的意义.以下分别展开对这两个问题的分析.
  1、关于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首先,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具有相对的历史合理性.众所周知,1978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这种收入分配制度在实践上中导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了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等违背按劳分配原则的后果.1978年以后的改革正是要纠正这种不合理现象.纠正的结果自然是刺激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由此,增长原点上的差距小本来就不合理,是一种平均主义的“合理性”.而在30年当中收入差距的扩大,某种意义上是对市场经济意义上的收入差距合理性的回归.只是困难在于笔者无法计算出目前实际差距中哪一部分是属于合理的,哪一部分又属于不合理的.因此,仅仅以某个系数或指数的历史比较,是无法说清楚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合理与否的.借用一种市场经济理论中经常使用的概念,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差距同样也存在着一个“自然率”.高于或低于这个自然率应当属于不合理.但是问题是现在人们清楚地知道这个自然率吗?如果不知道,何以认定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了呢?
  其次,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会带来收入差距过大.认为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继续是传统的、旧的方式的说法其实是不够准确的.中国目前经济结构的多样性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与现代、新旧增长方式并存,只不过传统的、旧的增长方式目前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可是现代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比如IT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属于信息经济的主要产业,这些行业目前都是属于社会中高薪收入行业.由于这些行业在中国呈加速增长态势,由此造成的传统行业与新型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加速扩大.即使在90年代之后的美国,新经济或新的增长方式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经济或旧的增长方式退居次要地位,但一方面它导致个人收入不均趋势缓和,另一方面它又导致家庭收入不均的趋势继续扩大.看来,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于化解收入分配差距并不一定起着积极的作用.
  再次,自中国经济转型以来,政策导向上推行了一条有意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路线.这条路线目的是想解决增长起点上的平均主义分配问题,并不想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到过份的程度.但是实际进程的掌控并不完全取决于政策制订者的个人良好意愿.实践中,一方面是刺激收入分配差距拉开的政策不断推出,另一方面是缺乏促使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新政策出台.一多一少,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可以说,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大,不能完全由经济增长方式或传统的增长方式来承担责任.
  2、关于能耗过大问题.
  数据已经清楚地表明,30年来的经济增长带来的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急速降低.进一步说,到1998-2006年出现无通胀增长状态时候,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量已经下降到产出一万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消耗1.35吨标准煤.这与20年前要消耗10.623吨标准煤相比,进步是十分显著的.不要忘记,这个显著的进步是在传统的、旧的增长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下取得的.
  传统的、旧的增长方式取得了如此显著的能耗进步,并不能说它没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在很多文献中加以说明,比如环境污染加剧,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10个里面就有4-5个是中国城市,等等.而且,从横向上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显著差距.比如,以吨钢可比能耗数据相比,2003年中国重点企业生产一吨钢的标准煤消耗为726千克,这分别差不多是日本在1980年、美国、英国、法国在1985年的水平.中国比发达国家落后了20年左右.从纵向上比较,尽管30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在持续降低的,但是降低的速度却在逐步递减.到无通胀增长时期,能耗下降的速度年平均只有4.31%,与过去时期下降速度年平均8-18%相比,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了能耗下降速度的正U曲线.以上情况表明,传统的、旧的增长方式降低能耗的能力正在走向终结.从这个意义上说,需要有一种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此来阻止能耗下降正U曲线的延续.
  目前的增长方式能够维持多久?
  早在10多年前,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Krugman)等就认为,东亚投入驱动型的增长(input-driven growth)有损于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从长期看将会导致经济增长的缓慢并最终导致崩溃.1997年出现的亚洲金融危机似乎也验证了克鲁格曼等人的这一看法.在总结这场危机时,他进一步强调东亚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流汗方式(资本积累)获得的,而非通过灵感方式(技术进步)获得的.这种方式使得经济增长率很高,但是资源利用效率却不高.应当承认,要素投入驱动的增长方式也是目前我国居主导地位的增长方式.因此,克鲁格曼们的这种预言是否也会在中国身上应验?换言之,目前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还能够维持多久?
  观察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增长实效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迟早是要结束的.这个结束的日子在于经济增长曲线与通货膨胀曲线出现一个交点:原本两条曲线相离相平行变动,但是终究两条曲线要相交,由此宣告低通胀高增长或无通胀增长时代的结束.从目前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曲线与通货膨胀曲线还处于相离状态,其平行相差度保持在7-8个百分点.所以,在可以预计的若干年中,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还可以继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但是,正如前面的分析所指出的,这种增长方式的能耗降低能力正在衰减,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早晚会出现日韩所遇到的增长黄金时代的终结.为此,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努力保持和延长这个黄金时段.
  如何保持无通胀增长的黄金时段并使得其尽可能的延长?回答这个大问题应当说大大超出了本文所能容纳的篇幅.这里只想指出几点设想:
  第一,在传统的、旧的增长方式潜力尚未完全耗尽之前,应当积极培育现代的、新的增长方式.通过用新的增长方式置换旧的增长方式,来继续保持无通胀增长或低通胀高增长的局面.作为一种增长方式转变的预期结果,应当是在增长诸种要素中,技术进步贡献率过劳动贡献率与资本贡献率之和.目前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只有不足40%,因此需要耐心与恒心,也需要稳定的内外部环境,任重道远.可以预言的是,在通往技术进步贡献率超过50%的道路过程中,能够继续保持无通胀增长或低通胀高增长的状态,对中国乃至全世界说来都将是最大的福音.
  第二,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技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等组合创新应当是首位的,重中之重.技术是直接构成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在驱动力的创新.就技术与制度的关系而言,存在着含混的解说,比如认为制度高于、重于技术,以至于人们不再关注技术的持续创新,而把主要热情集中在制度创新上.其实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技术作为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性的、原动力的,而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是产生于生产力的需要并积极维护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制度当然不可能高于或重于技术,但是制度可以积极推动或消极对抗技术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从目前看,技术创新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首先需要明确追求技术创新.
  第三,建立起能够保护和促进技术发明和创新的有效机制.我国技术创新不足,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但是与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技术利用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尽管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发明奖励、国家专利申请等法律制度都已经建立,但是对实际使用及对侵犯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行为依然缺乏制度上和行动上的有效约束.许多地方还存有漏洞.比如,对于知识创造和技术发明源头的学术论文侵权、剽窃等行为,只有学术道德的约束而无法律上的明确惩罚.有种观点认为,“一个人如果偷钱,大家都恨他,小偷抬不起头,社会就会平安稳定.可是如果这个小偷偷窃的是别人的学术成果,如果大家还都恨不起来,那么学术就没有希望了.这就如同有人为了发财去抢银行,如果学术界都去抢银行,社会就会乱了,学术界也会失去公信力.”这种状况必然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学术领域的制度建设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6期)
  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首次见诸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并被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
  党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念,经历了一个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过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十七大将党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又推进了一步,明确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21世纪中国发展的理念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成熟.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实际福利的增长过程,不仅指社会财富的量的增多,还包括社会财富的质的提升,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等.可见,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进程和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和文明化的过程.
  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实现这一理念,需要进一步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转变政府职能和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尽快建立起与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相匹配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其中特别要处理好干部定量考核与发展导向之间的关系.为此,至少要做好四方面的转变:一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物质指标,转向注重考核以人为本指标;二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经济数量指标,转向注重考核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指标;三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经济发展速度指标,转向注重考核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指标;四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近期利益指标,转向注重考核可持续发展指标 .

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职业能力论文(二):

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看你想增加具体哪些方面的素质. 身体:一定要适当的锻炼,合理的营养进食,保持健壮、健康的体魄. 知识:要丰富.足球、篮球、乒乓球;电工、瓦工、车铣刨磨;电脑硬件、软件和辅件;日常生活常识;人体基本构造.太多...

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职业能力论文(三):

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透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内职业生涯)加上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职位)及获取的物质财富总和(外职业生涯)构成职业生涯.
要求:将它改为几个连贯的短句,内容不能删减(注意),原意不能改变【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职业能力论文】

职业生涯包括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
内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透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
外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职位)及获取的物质财富总和.

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职业能力论文(四):

毕业论文怎么写?具体的格式要求是怎样的呢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原创稿件,要的+ 头相

你好,一般学校都会有模块供大家参考的,可以向自己的导师询问,谢谢

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职业能力论文(五):

请求一篇《科技论文写作》学习心得。
本课程主要内容:1 科技论文的基础知识
2 科技论文的主体结构
3 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
4 论文完成后续工作
5 科技论文写作中的道德规范
要求:课程理论完成后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写出学习心得,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字

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它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而《科技论文写作》就是指导学生怎样撰写科技论文一门课程。现就小学完这门课程后的收获及感想作总结如下。
关键词: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毕业论文。
一. 课程主要内容
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它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本课程设置的目的与任务是培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帮助大学生掌握即将面临的毕业论文写作规范,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本专业的理论体系,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学会如何阅读消化文献、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结果分析,提高论文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提高科技论文写作的专业素质。科技论文写作课,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语言工具课程,主要讲授科技论文的特点、作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选题、资料检索、表达方式及语言的运用、科技创新思维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等内容。
老师给我们讲述的课程共分为科技论文的分类;科技论文的常见结构;科技论文写作的一般性方法;科技论文写作中的一些基本道德规范等几个版块。具体内容为:1.科技论文的概念和分类(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其他);2. 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意义(科技论文基本结构及总体要求;如何突出重点、先进点;科技论文写作程序;标题的写法;作者署名的意义、条件及格式;关键词的意义及写法;摘要的写作方法;英文标题、英文摘要的写作;引言的些技巧;学术类论文正文的层次结构;技术类论文正文的层次结构;针对仿真实验的写作手法;结论写法要求;辅文部分的写法;参考文献的运用及其著录规则;综述类论文的写作思路;自然科学学位论文的写作;插图的处理及技巧;表格的处理及技巧等);3 科技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科技写作的科学性;科技写作的专业性;科技写作的实用性;科技写作的规范性;科技写作的可读性); 4 科技论文规范表达的概念与作用(数学符号的有关规定;量的有关规定;关于单位与词头的使用方法;关于数字用法的规定;部分下标符号等)。其中,重点讲述了综述格式和写作方法,开题报告的写法,毕业论文的写法,实验结果记录的处理,文献的检索,专利的申请方法等。并对论文中作者署名,作者联系方式,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等的规范要求作了详细的讲解。
二. 学习心得
《科技论文写作》这门课已经结束,在此谈一下个人学习心得。
上面已经说到,《科技论文写作》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语言工具课程,主要讲授科技论文的特点、作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选题、资料检索、表达方式及语言的运用、科技创新思维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等内容。所以对我们本科生而言是极为实用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正如一位科学工作者所说:"我们为什么需要在写作上如此认真努力 原因很简单.一个研究结果只有在被别人使用时才有意义.而想被别人使用,文章必须能引起其他科学家的兴趣,而且得保证其他人能看懂并可以重复和再现你的结果.只有可以被理解的研究才会被重复,也只有可以被再现的工作才能导致别人的引用和跟踪.而你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常常用来衡量研究的影响力.从某种角度看b, 写作就像是把你的工作成果推销给其他的科学家."
学习了这门课程,我感觉自己在以下三个方法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及常用方法;掌握将试验研究结果加工整理为符合规范要求的科技论文的方法;掌握论文摘要、正文和参考文献的写作技巧,等等。
能力方面:通过课程教学,提高进行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具备将试验研究结果加工整理为符合规范要求的科技论文的能力,以及具备科技论文编辑的基本能力等。
素质方面:通过课程教学,培养了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培养了独立地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以上就是我关于《科技论文写作》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这门课程知识性强但趣味性低,虽然比较沉闷,但我们的任课老师王老师很照顾我们的情绪,时不开点小玩笑,弄点小幽默,总体上来说整个授课过程还不算“痛苦”。在此感谢我们的任课老师王华磊老师!
三. 对课程的建议
该门课程已经结束,现在就个人想法提一些建议:
首先,讲课与讨论相结合。对一般的知识、概念、公式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自学掌握。采用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交互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动脑思索、动口表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
其次,随着毕业的临近,这门课程应该有更强的针对性,把主要指导放在学生毕业论文(学位论文)这一块上。比如多讲解一些写论文需要掌握的东西,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制作毕业论文ppt等。展示一些历年毕业生的论文范文,评析优点和不足。给学生一些实验数据作材料,尝试按毕业论文规范要求撰写论文,然后由老师批改。我想这样同学们在写毕业论文时就不会象无头苍蝇一样,无从着手了。

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职业能力论文(六):

思修- 心灵之路
写一篇论文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制的建立、国际交流带来不同文化的碰撞、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传播手段的广泛运用等等,这些剧烈的变化正在猛烈地撞击着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刻影响着学子们的行为,因此加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二十一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
在改革开放日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时刻准备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艰苦创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被我们所称道,也将在校园里发扬光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国内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消极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致使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有竞争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己、惟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个人奋斗、自我实现"成为不少学生的价值取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不断进步,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涉世不深、思想脆弱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们中的一些人处处争强好胜,要求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支持和关心,确信自己的成功率,只相信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听进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表现出自命不凡、虚荣.一遇挫折,就会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丧失斗志,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他们不是把困难当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在经历了失败之后,没有勇气正视现实,导致了有些人精神抑郁,个别的甚至走上轻生之路.
高校大学生在经历了大学教育后,理论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在进行理论探讨、演讲等方面表现出不凡的水平,然而在行动上缺乏具体的体现.着重表现为言与行的分离,在学习生活上则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整体意识;在对社会和他人方面则缺乏奉献精神.总的来说,他们的自立意识增强了,协作意识降低了.
面对二十一世纪,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长期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首要的就是转变思想.我们应该在总结和继承原来工作经验的同时探讨新的工作方法,解决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提高能力,青年学生只有书本还很不够,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们党把振兴民族的重任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我们就应该为他们尽可能创造好的条件,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在搞好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我们应该把学校、社会和家庭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促使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职业能力论文(七):

围绕注重小节,提高个人修养的论文 1000字
如题

如果说,个人礼仪的形成和培养需要靠多方的努力才能实现的话,那么个人礼仪修养的提高则关键在于自己. 个人礼仪修养即社会个体以个人礼仪的各项具体规定为标准,努力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断完善自我的行为活动.从根本上讲,个人礼仪修养就是要求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礼仪规范标准化作个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能力行为.今天,强调个人礼仪修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
  首先,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体现自身价值.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所共知的.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却都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追求着自身的完美,寻找通向完美的道路.争当“名牌”人,强调“外包装”者有之;注重“脸蛋靓”、在乎“身段好”者也有之,但这些均不足以使人发生美的质变.费时费力费钱财之后,不仍有不少人依然是“败絮其中”吗?我们认为,只有将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于一身的人才称得上唯真唯美,才可冠以“完美”二字.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是实现完美的最佳方法,它可以丰富人的内涵,增加人的“含金量”,从而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实力,使人们面对纷繁社会时更具勇气,更有信心,进而更充分地实现自我.
  其次,加强个人礼仪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
  人称个人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作为社会的人,我们每天都少不了与他人交往,假如你不能很好与人相处,那么在生活中、事业上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俗话说:“礼多人不怪”.人际交往,贵在有礼.加强个人礼仪修养,处处注重礼仪,恰能使你在社会交往中左右逢源,无往不利;使你在尊敬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对你的尊敬,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趋融洽,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更为宽松,使人们的交往气氛更加愉快.
  第三,加强个人礼仪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加快社会发展进程.
  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成员一起共建,文明的成员则必须要用文明的思想来武装,要靠文明的观念来教化.个人礼仪修养的加强,可以使每位社会成员进一步强化文明意识,端正自身行为,从而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族总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之际,我们每一位社会公民都有理由以自觉加强自身的品行修养(尤其是礼仪修养)为己任,一同投身于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之中.

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职业能力论文(八):

写一篇社会体验文
要求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体验文(是寒假里的)要快点
(我今年六年级,不要太复杂的作文,还有 我是女生~)【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职业能力论文】

从实践中见真知——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广州大学20名,中山大学1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0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等.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职业能力论文(九):

大学生自我意识论文
我想研究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并写一篇论文,我想问问我能从哪些方面入手,或者说我能调查哪些方面.我没的一点思绪得,求好心人指条明路
我该用什么量表去测,大学生什么,.我还没头绪,

链接以发至你百度IH,请查收,有你想要的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职业能力论文(十):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并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正确认识自我的含义、途径、方法
什么是正确认识自我?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哪些?
(1)正确认识自我就是指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要与自我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①正确、全面认识自己的特点和长处.②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自我的人生价值主要在十对社会的贡献.
(2) 人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而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就必须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①全面认识自己,我们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外貌、衣着、举止、风度、谈吐,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如学识、心理、道德、能力等.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的美与内在的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的美对外在的美起促进作用.②全面认识自己,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都有自己的优势,又有自己的不足,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多关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要用欣赏的目光来看自己,即使你可能有很多不足.因为只有先看得起自己,才能正确认识自己.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界,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烦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都转移到快乐之中,你将会得到幸福.同样的道理,面对自己,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你将会悲观失望,停步不前;如果你能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你将会充满信心,迎接生活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我们就会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停步不前,甚至会倒退.因此,为了全面认识自己,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③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优点和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及时发现自己的新的优点和新的缺点,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变缺点为优点,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来完善自己.
(3)认识自我的途径包括:
①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要认识自己,我们必须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我观察是我们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自我观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a.自身外表和体质状况的观察,包括外貌、风度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观察;b.自我形象的观察,主要是对自己在所生活的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举止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的观察.c.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观察,包括对自己的政治态度、道德水平、智力水平、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观察.②通过他人了解自己.大文豪苏轼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自己有时候的确比较难,一般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围的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冷静地分析.对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我们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一、孤独地面对自己:也就是说给自己一个孤独的空间和时间,对自己的言行、思想、学习状况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清醒地分析自己的优劣状况,自我调节和控制自己的状况,使自己能较好地向自己的目标奋进,克服不足,发挥优势实现目标.
二、试着改变某些影响自己实现目标的不良习惯,耐心细心地注意学习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积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生活中合理正确地安排控制和使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争取在学业上的突破,使目标的实现更快捷、更优秀.
三、不过分压制自己,这样使自己的个性在良好方面有一个展示空间和机会,使自己的不良个性能够得到抑制,使自己的爆发力、冲刺机会更明显.
四、与自己良好的“对话”.这种对话是在内心深处的争斗,是正与邪的相互抗争,也是自己思想斗争的根本形式,通过“对话”分辨是非,实现个人完善和学业进步.
五、通过别人充分了解自己.“旁观者清”,通过他人的眼神、语言、态度了解自己言行的对错和自己的社会处境,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此来完善自我,达到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来正确认识自己,以此实现不断完善自己的目标,使自己不断进步,走向成熟!每个人都有认识自己的过程,曾经苦苦思索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跟周围的人比起来自己好像一无是处,建议都跟周围的人交流从周围人对你的评价中综合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想的话,很容易自卑或者自负.还有就是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观察能力,去发现自己喜好所在.也可以从你自己的好恶中分析自己的性格.还有就是你的学习,事业,你的朋友,家人,你经常去的地方,很多潜移默化的东西证明了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至于优点,在生活细心的发现自己比别人更优秀的一面,要有成就感,多给自己一些鼓励.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海里,你认识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既有朋友同志,也有冤家对头;既有谦谦君子,也有得意小人;既有可歌可泣的好人,也有令人憎恶的坏蛋……但是,你认识你自己吗?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却不容易——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也是漫步人生的真实写照:人生在世,各自的脖子前后都挂着一个袋子,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和丑事,而且经常摆在自己的眼前,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是自己的过错和丑事,既看不见,也不容易感觉到.正确认识自己,首先要正确认识人生的道路.世界上没有不落的太阳,人生中没有永远的红火.生活的道路大都是曲折不平的,人生的航船不可能一帆风顺.你可能事业不顺、生活坎坷或身处逆境,但你不能因此而垂头丧气,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弃,因为生活的道路可以改变,遇到的困难可以克服,生活中时时会有这样的现象: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确认识自己,就得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价.一个有理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估有一个客观的定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高估或低估.人生在走上坡路时,有些人往往把自己估计过高,认为凭自己的能耐,好像人生一切所求的东西都能唾手可得,这样的人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成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这样得意者其实与那些平庸的人没有多大差别,其最大特点就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人生在走下坡路时,有些人又往往把自己估计过低,容易把困难和各种不利的条件看作自己的无能,自己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动摇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都会毁损自己,毁损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正确认识自己,就是要善待自己,不要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你可能貌不惊人,没有俊男倩女的自然条件,但英俊和美貌并不是成功的代名词,更何况红颜薄命者还确实不少呢!你可能智商平平,没有出口成章、过目不忘的才华与天赋,但天才如果没有后天的勤奋,天才的火花就很容易熄灭.你可能命运坎坷,没有宽裕的经济和成功的事业,但自古雄才多磨难,与苦难抗争而造就辉煌人生的人世界上难道还少吗?善待自己就是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做到扬长避短,把自己的心境调节到最好,把自己的行动发挥到最佳,做到愉快地生活,乐观地奋斗.正确地认识自己,就是不畏人言,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自己该做的事.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愚蠢?有人是这样定义的:做该做的事就是聪明,做不该做的事就是愚蠢.人云亦云,被别人的言论所左右,这是没有主见的表现,也是成功人生的大忌.如果你认准了奋斗的目标,就要聚焦自己的动能,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认准这样一条道理:别人认为你是哪一种人不要紧,要紧的是你到底是哪一种人.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901915/

推荐访问: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