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待遇自查报告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8-12-03 08:00: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工伤待遇自查报告(共10篇)

工伤待遇自查报告(一):

工伤证明怎么写
我厂有一员工,进厂一段时间遗失了身份证,所以未为其办理保险,结果,几天后他就出了工伤事故,现在他康复出院了,但是,却要求我们厂给他出工伤证明,让他可以去评残.
因为我初接手这事,一点也不懂,问社保局不知会不会带来麻烦,工伤证明怎么写?(我们厂一直有替员工购保险)

工伤证明是做工伤认定用的,一般是以工伤事故报告单形式,叙述工伤发生全过程,劳动部门按照工伤事故报告单以及单位和职工提供的其他资料来认定工伤,只有工伤认定后,职工才能参加工伤鉴定,鉴定等级是单位给职工工伤待遇的依据.
如果参加工伤保险,则待遇由工伤保险支付,未参加保险则单位支付待遇.

工伤待遇自查报告(二):

工伤事故报告证明人需要几人

为了能够证明事实的经过与公正公平,至少两个证人证言证词,最好是目击证人更具事实说服力

工伤待遇自查报告(三):

政风 行风的总结
急用!

在劳动保障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
总结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按照市、县政风行风评议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我县劳动保障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在行评小组的领导下已暂告一落段.为进一步巩固行评成果,促进劳动保障系统政风行风的根本好转,推动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开展,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组织有序
1、领导高度重视,职工全员参与,确保了评议活动有序开展.
一是局里成立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把行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了“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二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行评工作实施意见.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明确,阶段明确,严格了工作纪律;三是职工全员参与,认识到位.全体职工从加强作风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解决突出问题,提升系统形象的三个难得机遇上认识这次政风行风评议,积极投入行评之中.全系统形成了领导重视亲自抓,股室和经办机构具体抓,全体职工积极参与的行评工作良好局面.
2、采取“四查四看”措施,深入查找突出问题.
整个行风评议工作中,我们积极支持配合评议小组的工作,采取走访座谈、发放意见征求表、设置意见征集箱、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我们劳动保障政风行风的意见和建议,并采取了“四查四看”的措施,进行自我剖析,自查自纠,深入查找职工个人及领导班子、全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了查找问题不回避矛盾,敢于亮短揭丑.劳动保障系统查找出了关于依法行政,基金征缴监管,劳动者权益维护,政策法规宣传和劳动保障系统形象等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各社保经办机构也客观公正地查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3、制定五项措施,建立四个机制,切实整改存在的问题
根据查找出的五个突出问题,局党组多次召开办公会、中层干部会、职工会,深刻剖析问题原因,分析研究整改措施,并虚心听取评议组和服务对象的意见,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多次反复讨论修改,劳动保障局制发了《劳动保障系统政风行风评议整改工作方案》,采取了逐条逐项的对应的过硬措施,并建立整改领导责任制、年度目标考核制、定期通报制和建章立制的长效机制的四条整改机制切实加以整改,使我们行评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
4、注重五个结合,确保行评成效.
我们一直重视政风行风建设,并将行风建设贯穿于整个劳动保障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以行风建设促进劳动保障工作,着力塑造“团结敬业、拼搏创新、廉洁高效、争创一流”的劳动保障形象.这次行评中,我们不是就行评抓行评,而是将行评工作与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结合起来,与贯彻社会保障制度法规结合起来,与劳动者权益维护结合起来,与依法行政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单位结合起来,促进了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工作,确保了行评工作成效.
二、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这次行风评议,我们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紧紧抓住提高服务质量,严肃工作纪律,方便群众办事这条主线,通过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行为,转变工作作风等一系列措施,人民群众对劳动保障系统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通过政风民主测评,社会各界对劳动保障系统开展的行风评议工作满意或基本满意达100%,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满意或基本满意达98%,对班子建设的满意度达100%,对行政审批项目、收费标准、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公示及办理情况的满意度达99%,全系统评议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1、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行风建设,关键是人的素质建设.局领导班子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干部职工的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教育全体干部职工树立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危机意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钻政策法规和劳动保障业务,引入吸取其他劳动保障部门的管理经验,制定了《平昌县劳动保障系统行为规范》,对机关整体形象及工作人员议容仪表、环境卫生的外在形象,办公接待、服务要求的工作形象等进行了详细规范要求,比如接听电话要“铃响三声,必有应声”、“先说您好,后报部门,再问事情”,接待来访要做到“来人主动打招呼,热心耐心问事情,清楚讲解不马虎”.行风评议,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工作的自觉意识,学习的自学意识,生活的自律意识,增强了干部职工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
2、依法行政,文明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通过广大干部职工查找到自身不足,增添了改进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民本意识,一切为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把党的宗旨和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对办事群众及来访者做到接待热心、解答耐心、工作细心,有问题关心,接受意见虚心.开展评议工作以来,免费办理《再就业优惠证》1520本,办理行政审批事项780个,处理人民来信400余件次.
3、突出问题得到整改,部门形象进一步提升.
应当说,“先教”活动和行评工作为我们解决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带来良好契机,过去我们一些单位一些工作人员存在的诸如工作效率问题,服务态度和质量问题,依法行政阳光作业的问题,按章收费和严格执行社保政策等问题有了很大改进,劳动保障形象进一步提升.
4、劳动保障重点工作取得成效.
今年1—10月,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753人,其中,领取优惠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18人,为各类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23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共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近7000万元,其中,养老保险、工伤、生育保险费已基本完成目标任务,新增各类参保人员达450人,加大了社会保险费的稽核监管力度,现场稽核面达50%,主动监察用人单位240家,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830份,受理群众举报案件32件,结案率达100%.
三、巩固行评成效,推动劳动保障工作
“先教”活动和行评工作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行风建设到此止步,也并非我们的政风行风已经尽善尽美.学习没有止境,服务没有完美,工作没有终点.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巩固行评成果,永远争当行业标兵,努力推动劳动保障工作.
1、严管理,逗硬落实各项制度.有序的管理靠规范的制度去保证实现,再好的制度不能认真落实也仅是一纸空文.局党组成员尤其各单位“一把手”必须从严要求自己,从严要求下属,努力把各单位建成一个业务工作运作规范,同事之间和谐相处的机关.
2、操正步,严格执行政策法规.我们每个同志都要明白什么该作为,什么不该作为,什么是乱作为,不管你有什么理由、不管有什么特殊情况,该干的事必须干好,逾越红线的事绝对不干.当然,具体工作中也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
3、求实效,不折不扣完成目标任务.我们每个领导都有主管和分管工作,每个同志都有岗位职责,如果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话,那么我们机关工作人员则应以干好本职完成目标任务为已任,这道理、那道理,分配的工作任务没有完成就没有道理.
4、树形象,永远争当行业标兵.劳动保障的形象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都要珍惜今天的荣誉和岗位,都要以从事劳动保障工作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都必须始终牢记我们是服务员而不是管理者,更加勤于学习,更加努力工作,更加乐于奉献,更加热爱我们这个集体,努力把我县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工伤待遇自查报告】

工伤待遇自查报告(四):

福利国家的含义是什么?

实质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即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其主要内容是国家规定最低的住房、医疗、工资和教育等标准,通过高税收缩小贫富差距,最大限度保证所有公民享有最低标准的收入、营养、健康、住房、教育和就业机会等.
福利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得到大力发展完善.从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过程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
1、形成时期: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1941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发表了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主张建立“福利国家”.1948年英国公开宣称自己为福利制度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鉴于二战后社会产品严重短缺、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的状态,西方国家纷纷效仿英国,开始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内容涵盖教育、医疗、失业、工伤和养老等领域.
2、发展完备时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著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垄断资产阶级进一步推行所谓“高福利”政策﹐使政府举办的社会福利项目增多﹐开支空前增长.比如芬兰就是典型的福利国家模式,其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覆盖了失业、医疗、养老、工伤、住房、教育、孩子养育等诸多方面.瑞典的福利不仅涵盖了从摇篮到坟墓一个个体生命各个阶段,甚至每个18岁以下孩子,国家每月都补贴950瑞典克郎糖果费等.
3、调整改革时期: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后.1973~1975年经济危机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发展滞缓﹑财政赤字扩大﹑通货膨胀严重的困境﹐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愈益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福利国家制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许多国家开始对国家福利制度进行调整或改革﹐竭力控制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都减少了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三、福利国家制度的利与弊

工伤待遇自查报告(五):

什么叫厂务公开?
什么叫“厂务公开”或“企务公开”,我要准确的定义.

厂务公开就是把企业重大决策,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及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根据有关法规和制度,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广大职工公开,使职工及时了解厂情,更好地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监督.
  厂务公开是广大企业和职工,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的要求,在深化改革中创造的一种实现职工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制度,也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好形式.厂务公开主要载体和基本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
企务公开是一是企业重大决策方面,主要包括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投资和科研生产经营重大决策方案,企业改革方案,重大技术改造方案,企业裁员、分流、安置等重大决策要公开.二是企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主要包括年度董事会经营目标和总经理经营目标及完成情况,财务预决算,监事会工作报告,企业担保,工程建设招投标及科研生产条件改善、园区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及建设情况,产品销售和盈亏情况,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等事项要公开.三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主要包括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有关职工内部的分配原则,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障基金的缴纳情况,职工招聘、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评优选先的条件、数量和结果,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科研生产和劳动安全管理情况,职工培训计划,职代会对重要事项审议,提案回复及落实情况要公开.四是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相关方面,包括中心理论组学习情况,民主生活会、群众意见汇总和反馈情况,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执行情况,企业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等要做到公开.
设定了五个企务公开的形式和媒介.一是股东大会,二是职工代表大会,三是每月中层干部例会,四是公司网站,五是公司的职工报和宣传栏.

工伤待遇自查报告(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伴随铁路客运高峰的到来,写有“严禁携带危险、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的字样悬挂在火车站入口处,提醒人们要有安全防范意识。
B.昨天我从你这儿拿走的那本语文复习资料,没用,等明天有空我再还给你。
C.《社会工伤保险医疗管理办法》的出台,意味着将规范工伤报告、治疗、康复、评残、结算“一条龙”的工伤保险医疗跟踪管理体系,它可最大限度地保障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D.SARS的可怕在于其传染性强,且无特效药,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隔离制度和科学的预防制度并实施有效的治疗。


C


(A项“主谓不搭配”,可在“字样”后加上“的横幅” B项“表意不明”,“没用”有歧义,可以表示“没有使用”,也可以表示“没有用处” 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建立科学的预防制度和严格的隔离制度”)

工伤待遇自查报告(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关统计调查显示,一二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环保专家分析认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
B.公众在没有被如实告知事情真相之前的态度和现在相比,确实是有很大的不同,这说明我们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公众的知情权。
C.他们就是以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凡是有利于抗击“非典”的,有利于人民健康的,都积极主动去做,并且努力做好。
D.《社会工伤保险医疗管理办法》的出台,意味着将规范工伤报告、治疗、康复、评残、结算“一条龙”的工伤保险医疗跟踪管理,它可最大限度地保障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D

D(A句语意不通,最后一句应为“……建筑工地扬尘是造成污染的首要因素”,或“建筑工地扬尘是首要污染源”。B句主客颠倒,应为“公众现在的态度和……之前的相比”。C句成分残缺,应在“以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后加“对待工作”。)

工伤待遇自查报告(八):

我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史及特征是什么

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协调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时期(1601—1882年)
1、标志
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

2、背景
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工业化.
3、保障特点
旧《济贫法》:就业保障(强迫劳动)+财政补贴(福利救济)
新《济贫法》: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
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时期(1883—1934年)
1、标志
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883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2、背景
工业化和德国工人运动
3、特点
针对工人实行的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

问题:为什么会在德国首先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
1、经济上:欧洲工业革命完成,德意志统一后超过英、法.
2、政治上:
a、德国的工人运动:一方面工人受资本家的压迫很重;另一方面,德国盛产哲学家,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工人运动.
b、铁血宰相开拓海外殖民地,攘外必先安内.
3、理论上:新历史主义的理论.
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935—1947年)
1、标志
1935年美国颁布 了《社会保障法》
2、背景
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
3、特点
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为主的保障制度步入综合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


为什么美国出台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1、经济上: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社会危机剧增.
2、政治上:罗斯福新政.危机→政府干预+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社会总需求.
a、举办公共工程 b、扩大社会保障开支 c、拉动消费 d、促进就业
3、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

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年)
1、标志
 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
2、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
3、特点
社会保障制度的全球化、保障范围的全民化、保障项目的全面化、保障水平的攀升化.

(五)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1979年至今)
1、标志
实施福利政策的英国积极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 .
2、背景
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两次大幅度上升,国际金融体系瓦解 .
3、特点
西方福利国家纷纷提高工人和雇主的缴费比例,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条件
(一)18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生产的社会化.
(二)社会化大生产逐步打破了农业社会人身依附的主从关系,家庭的生产职能开始退化,要求社会保障代替家庭保障.
(三)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从而为社会保障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和思想理论基础
(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
工人的坚决斗争是把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定性因素.
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
1、德国新历史学派提出的福利国家理论,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产生的直接理论基础;
2、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公平化原则;
3、凯恩斯经济理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4、《贝弗里奇报告》成为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四、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评论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它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总体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1、立法先行
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政策和一种国家制度安排的特征的具体体现.
2、循序渐进
大多数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方面,是采取循序渐进方式的.
3、不断完善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一方面是在增长性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断调整.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一、我国社会保障的传统与渊源
1、天命主义禳饵论:最原始的救灾救荒思想.
(商汤)巫术救荒“乞雨”,天子→“天帝”(万物有灵),各种灾祸皆由天帝决定,人类社会想要免除灾难的侵袭,保障生存的权利,就必须向天地禳寿,以求宽恕.


2、大同社会论:乌托邦思想(春秋战国)
 a、孔子:大同社会《礼记•礼运》
b、东晋《抱扑子》记载鲍敬言的话.
另外:墨子“兼爱交利”,老子“小国寡民”,庄子“至德之世”,孟子“井四制度”.
3、社会互助论:中国儒家思想的又一组成部分.
4、仓储后备论:是一种主张建立谷物继续以备荒并救济贫民的社会思想.
(西周→唐→金)贾谊《论积贮疏》
5、社会救济论:贫困救济→国家责任,灾后救济→皇恩.
6、优待抚恤:

二、新中国建立前的社会保障
(一)国民党:
制度建构:1929年国民政府广东建设厅劳动法起草委员会即起草过《劳动保险草案》,1944年国民政府社会部拟定过《社会保险方案草案》.
(二)中共: 根据地(苏区)1932年、1933年《劳动法》(照搬苏联).
东北解放区:1948 《东北公营企业战士暂行劳动保险条例》.
三、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保障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保障建设时期(1949——1956年)
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面对的主要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部分内容涉及到城镇居民.
1、社会保险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保险,赋予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双重二元结构的特征.
一重二元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
另一重就是城市内部存在着企业单位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

1951年政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至今未宣布失效).
1952年6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
 1955年4月,政务院颁发了《关于女工作人员生育假期的通知》,初步建立了女工作人员的生育保险制度.
195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初步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制度.

2、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
1956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确立了面向乡村孤老残幼的“五保”制度;
这一时期中央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就职工福利、社会福利事业、福利工厂、生活困难补助等社会保障问题发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性文件.


3、社会优抚
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政府就非常重视对于有特殊革命贡献者的褒奖和抚恤,首先于1950年由内务部颁发了《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除此之外,内务部还颁布了4个有关军人优抚的条例:《革命烈士优待暂行条例》、《革命残疾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和《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条例》.
关于对于现役军人的优待和退役安置,1955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以及国务院于同年5月发布的《关于安置复员建设军人工作的决议》对其作了详细规定.
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时期(1957——1966年)
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对劳保福利进行整顿.整顿的方针是简化项目,加强管理,克服浪费,改进不合理的制度.
 195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上批准了《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退休暂行规定》),它应该说是中国第一部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单独立法.
卫生部于1957年制定和颁发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犯法的规定》,首次将职业伤害列入了工伤保险的范畴,实现了工伤保险和职业病保险的融合.

1965年9月,为了加强公费医疗的管理,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出了《关于改进公费医疗管理问题的通知》,对公费医疗制度作了适当改革,如第一次在医疗保险中引进了个人承担挂号费的机制.
国务院于1965年6月发布了《关于精简退职的老职工生活困难救济问题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退职老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
国务院于1958年3月颁布了《关于处理义务兵退伍的暂行规定》,建立了义务兵退伍复员制度.

(三)社会保障的停滞期(1966——1978)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十年,国家并未制定过真正的社会保障法规.社会保障进入了停滞并遭到严重破坏的阶段,有社会统筹功能的劳动保险由此变成了自我封闭的企业保险.

对改革前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评价
1、国家负责
2、单位包办
3、板块结构
4、全面保障
5、封闭运行
6、缺乏效率


(四)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全面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
1、恢复性改革阶段 (1978~1991年)
1978年以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典型特征是“企业保险”,而1978~1991年这一阶段主要是维持、巩固和完善这种制度模式,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恢复被"文化大革命"破坏的养老保障制度.

2、探索性改革阶段 (1991~2000年)
1991~2000年这10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性改革阶段,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主要由以下4个重要法规文件构成:
第一,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始尝试性的社会养老保险结构的改革实践.
第二,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决定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

第三,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具体确定“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实施方案,确定“统账结合”是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
第四,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解决养老保险制度多种方案并存的破碎局面.


3、 “做实”试点阶段 ( 2000~2006年)
2000年,国务院决定选择辽宁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颁布了《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7月开始在辽宁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进行扩大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提出在总结辽宁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两省的试点,为完善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积累经验.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从2006年起又将试点改革扩大到除东三省之外的八个省、区、市,包括天津、上海、山东、山西、湖北、湖南、河南和新疆.

4、 “全覆盖”改革阶段 ( 2006年至今)
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年,中国政府要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做到全民保障.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音,也是对世界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重大贡献.
2007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确定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明确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
对社会保障改革的基本评价
1、成就巨大
2、教训深刻
指导思想中忽略公平、建制理念中依然采取制度分割与身份差异的取向、推进策略中缺乏对制度规律的尊重或者将制度规律与现实国情因素对立起来.
3、任重道远
社会保障理念不清、体系结构残缺、立法滞后、责任模糊.
4、前景光明
我国将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责任分担、机制健全并且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全面保障需求的社会保障体系.




工伤待遇自查报告(九):

如何看待民工荒现象?(从劳动经济学角度)【工伤待遇自查报告】

在世界经济仍不景气、中国经济开始有些回暖的背景下,民工荒问题又开始占据媒体报道了.我的第一感觉是,在世界第一人口和劳动力大国,最滑稽的事情莫过于报刊杂志经常出现民工荒的报道和讨论了.中国有13多亿人口,人均GDP只有3千美元,按平价购买力计算,怎么算也算不到1万美元吧?而世界第一经济和科技大国美国只有3亿人口,人均GDP5万美元.没有谁听说美国叫嚷劳动力短缺吧?那为什么中国会时不时出现所谓的民工荒问题呢?我看问题的根子,就在“民工”二字!美国有民工荒一说吗?为什么没有?道理很简单,没有民工,哪里来的民工荒?美国在人均GDP3千美元的时候人口和劳动力分别是多少?肯定大大少于3亿和1.5亿吧?那为什么13多亿人口和8亿多劳动力的中国在人均2、3千美元时会时不时面临所谓民工荒问题呢?
如果农民工这个词消失了城镇劳动力供求状况会怎么样?
看到民工荒这个词,我就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农民工这个词消失了,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状况会怎么样?也就是说,如果城镇每雇佣一个农村劳动力,立即就使他或她成为城里人,享受城镇户籍人口的所有待遇和城镇就业者的同等待遇,那么,那些目前发愁雇不到农民工的企业还会雇不到员工吗?
2007年,对所谓的民工荒就有过争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中,都从绝对数量短缺的层面对“民工荒”做出解释,认为在近75%的农村地区已经没有青壮年劳动力可以转移了,“中国将进入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而且,“中国的劳动力短缺是全方位的,不单技术工人稀缺,就是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人也成为稀缺资源,并且在地理上蔓延全国”.但在此后的6月19号,在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全国雨露计划成果展上,国家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刘福合则表示:“所谓的‘民工荒’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我本人是非常赞成刘福合司长的这一见解的.
谁知道低工资的优势到底属于什么优势?
有人会说,如果雇一个农民工就将其变成城里人,就让其享受城镇户口就业者的同等待遇,那中国劳动力的低工资优势就会丧失,中国的经济就会缺乏竞争力.面对这样的高论,我不得不问:你本人愿意加入到低工资群体中去为中国经济永远保持低工资优势的竞争力而贡献自己的一生吗?靠低工资优势来保持所谓竞争力的国家有前途吗?如果有的话,前途是什么?

工伤待遇自查报告(十):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全国人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和民工待遇、对征用土地和强制拆迁进行补偿、提供廉价住宅、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就业等改善国民生活状况的措施。
B.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置,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出现。
C.有关调査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D.元旦期间,广州各大商场都抛出了大幅降价的“撒手锏”,都想以此提高节日消费的人气,商界统计的数字也表明,今年的元旦是消费总量最好的一年。

B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959798/

推荐访问:工伤保险基金自查报告 工伤保险自查报告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