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古诗词鉴赏 时间:2016-03-20 09:41:4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古诗词鉴赏】

第一篇:《杜牧《赠别》赏析》

赠别·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

1、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2、尊:酒杯。

这首诗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的留恋惜别之情。离席别宴上,情人凄然相对无语话别,貌似无情却其实多情,强颜欢笑却又笑不成欢。

这种不忍离别却不得不别的煎熬该是何等痛彻心肺,以至于在诗人看来,眼前那支彻夜燃烧的蜡烛一滴一滴地掉泪,像是在替即将分别的一对情人惋惜伤心呢。

从这种有心垂泪,无意分别的描写可以看出,离别有多艰难,多复杂。人生也许正是在这种缠绵悱恻的离情别意当中才更显得沉重而宝贵吧。

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全诗翻译赏析

“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

“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

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

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本诗亦可见此意。

【韵义】

酒宴上凄然相对,像是不认识似的;

只觉得酒筵上难以强颜欢笑。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

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评析】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全诗翻译赏析

第二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本诗亦可见此意。

第二篇:《2012汉英翻译期末论文》

浅析中文诗歌翻译为英文时音美的转换

【摘 要】诗歌是中国之国粹,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诗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有其特有的规则,诗歌的音美,形美,是诗歌区别于其它作品的重要体现。中文诗译为英文时,由于两种文化的差别,怎么译好,是需要译者不断努力思考的。

【关键词】:音美,诗歌,

一:前言

诗歌有其特有的美感,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将诗歌的美体现出来是很重要的。怎样体现出来,能不能体现出来又是个问题。中国古代的近体诗朗朗上口,不仅在字数,句数,在押韵上也有很多的考究。而当译者想要将其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时,译者要怎么做才能将诗歌的美最大化的传达出来呢?该不该也将其译成诗的形式呢?对此许渊冲先生有其自己的看法。他说: 以诗体译诗好比把兰陵美酒换成了白兰地, 虽然酒味不同, 多少还是酒; 以散体译诗就好像把酒换成了白开水。白开水虽然可以解渴, 但在人们需要高级精神饮料时, 白开水就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了。(1)在译的过程中,是否该将中文诗中的近体诗译为近体诗,力求韵律上的一致呢?而古体诗在译的过程中就随意一点,不求押韵呢?古典诗歌中的音韵是很美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诗歌都要符合韵律,美也可以是跳跃,是撕裂,是痛,是如鲠在喉。因此,在中诗英译里,一味追求音韵美既是不可取的,有时也是难以实现的,许渊冲在翻译《唐诗三百首》时,就不拘一格地将其中的5首韵体唐诗处理为自由体。(2)而在<《唐诗三百首新译》中我们也能发现许多古体诗中本没有押韵,而在翻译的过程却选择了押韵。这是因为双方文化上有差异,因此诗的形式也是有差异的。功能派理论的观点是,翻译者的任务是选择合适的形式和风格在文化差异之间架起桥梁。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尤其需要仔细选择翻译的语言和风格。(3)中文诗歌的押韵与英语诗歌的押韵有不同的地方,中文诗歌的古体诗对押韵的要求不高,但近体诗却有严格的押韵要求。一般是偶句押韵,英语诗歌押韵中尾韵是最主要的方式,但英语诗歌中也有头韵。英语诗歌中尾韵的方式:全韵,元音韵,辅音韵,头韵,耳韵,眼韵,排韵,倒置脚韵,后缀韵。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能需要对原诗歌在押韵方式上做一些转换。 无论是中文诗歌还是英文诗歌都要求诗歌可以尽量达到形美,意美,音美。(4)在翻译过程中也是如此,希望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传达出作者的心意,可以译出诗形式上韵律上美的地方,以下我就选择其中之一的音美来做一下分析。

二:列举分析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全诗翻译赏析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On Climbing Youzhou Tower

Chen Zi'ang

Where are the sages of the past

And those of future years?

Sky and earth forever last,

Lonely ,I shed sad tears.

Tr.X.Y.Z.(5)

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写的一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心情落寞古体诗,在句式上采用了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5)这首诗堪称上是陈子昂写的最好的一首古体诗。原诗在句子上的对称,给人一种形美的感觉。原诗在前两句相同字数,后两句字数相同,且在停顿方面也是有讲究的。在翻译中,我们不太可能译出与原诗完全对应形式的作品出来。译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做一些改变。上面许渊冲先生,在句式上并没有完全按照原诗的风格来译。许渊冲先生将这首诗的美感体现在押韵上,赋予译诗一种韵律美。他将文章译成abab形式押韵。原诗的句式是这首诗的特色,译诗在押韵上下功夫,将尾句押韵,体现了韵律美。

杜牧 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Parting /X.Y.Z. 1998

Deep,deep our love, too deep to show.

Deep,deep we drink;silent we grow.

The candle grieves to us part:

It melts in tears with burnt-out hear)(6)

如果将译诗当成独立体来看,它本身就是一首诗,诗采用了aabb型押韵,表达了离别前的依依不舍,表达离别人之间深深的爱意。读译诗,我们耳边似乎也听到了这离别之音,我们的脑海里也浮现了这一离别的场景。译诗在词上的表达有所修改,例如原诗的笑不成,译诗译为silent we grow。没有用相关的笑的英文来译。译诗将原诗所要表达的离别之情,完美的呈现出来,并别也以诗体的方式译诗与原诗对应。在形美 deep, deep our love与deep ,deep we drink和音美上的aabb上的押韵,都为译诗多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美感。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全诗翻译赏析

春词 刘禹锡

新装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A Song of Spring Liu Yuxi

She comes downstairs in a news dress becoming her face,

When locked up,e'en spring looks sad in this lonely place.

She counts up flowers in mid-court while passing by,

On her lovely hair-pin alights a dragon-fly.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全诗翻译赏析

Tr.X.Y.Z.(7)

许渊冲将春词翻译为 a song of spring 让我想到了惠特曼的 song of myself 初看我们或许会以为这是描写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诗的首句描写了女子精心打扮,此时我的心里浮现的是,女子期盼的心情,精心打扮为着等待心爱的

人,可惜及时在春天这么美丽的季节,女子的悲伤与春天似乎格格不入。想等的人,始终没有到来,深闺寂寞,无奈之下只能到庭院中望着花朵,一片,两片,三四片,无尽地数下去。美丽的女子,站在花前,欣赏她的人,却是四处飞走的蜻蜓。许渊冲先生不仅把女子这种心情,表达出来,更很好地营造了这种氛围。他将诗译为aabb型,刘禹锡的诗是偶句对应,并没有按照原诗这种押韵规则,进行转换。这样做更符合英文诗歌的押韵。如

华兹华斯的《写于三月》前四行:

The cock is crowing,

The stream is flowing,

The small birds twitter,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全诗翻译赏析

The lake doth glitter. 1

(William Wordsworth: Written in March at Brother’s Water)(8)

这首诗押的也是aabb型的。如果译诗按照原诗的偶句押韵,似乎力道比较不够,与英文中的押韵,也比较不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

译文1: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bad,so drear, so happy, without cheer"许渊冲译

译文2: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so damp,so dank,so dead.林语堂译 译文3:

seeking, seeking.chilly and quiet, desolate,painful and miserable.杨宪益、戴乃迭译

译文4:

searching,seeking,endlessly.alone,lonely,moody,gloomy. 朱纯深译

(9)

诗人写这首时,已经已经是晚年了。她的丈夫此时已经过世了,此时的她孤身一人,独守空闺。不仅如此,此时她正处于一个动乱,亡国的年代,此时她的心镜该有多悲凉,多凄楚。一生中寻寻觅觅,到头来身边还是冷冷清清,生活真是凄凄惨惨戚戚。这14个叠字不仅将作者凄凉的心镜表达出来,且富有韵律美。 李清照仅用了14个字就将内心凄凉的心镜表达出来。对于这短短的14个字,就有许多不同的翻译版本。以下有4个版本,各有千秋,我个人比较喜欢林语堂译的。林语堂是别样的叠字重现,八个so,八个d开头的形容词,可以构成头韵刚好也是14个英文单词,与原诗的字数刚好相对应.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The Golden Valley Garden in Ruins Du Mu

Past splendors are dispersed and blend with fragrant dust, Unfeelingly the river runs and grass grows in spring. At dusk in the the east wind the flowers will fall just

Like "Green Pearl" tumbling down and mournful birds will sing. Tr.X.Y.Z.(10)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的诗。这里作者经过石崇旧址,感觉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作了此首诗。原诗尾句并无押韵,而许渊冲先生则以诗体的形式把它译成aabb型的押韵方式。

总结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延续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是作为中华儿女该做的事。怎样才能最好的传播中华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诗歌流传千年,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无一不是国之精粹。尤其是诗歌,诗歌是表达诗者内心的喜怒哀乐,诗者对宇宙,最周围的看法。加之诗,有其独特的写作规则,寥寥几字就能将诗者的心镜表达出来。例如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作者的恬静悠闲的心镜,体现了淋漓尽致。译者不仅要将原诗的感情译出来,而且也要将诗中的美妙的旋律译出来,这需要译者的精雕细琢。”翻译是否也是一种在创造的过程呢?对此许渊冲提出了另一种创造性的翻译理论:“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看那种文字能更好地表达出原作的内容。”他主张译者应该充分发挥“创作精神”,译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好诗。 (11)纵观前面所举的例子,无论诗古体诗,或者近体诗,译者根据译文的风格,大多在翻译的过程中会押有尾韵,淡然有些近体诗,在翻译过程,也可能从原本的有押韵的形式变成英文的自由诗的形式。当然,如上所说,我们也不能一味追求音韵美,首先要达到意美,在此基础上达到音美。因为音韵美是诗歌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许渊冲翻译理论 在《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中的再现林家修 罗 枫(泸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2)许渊冲译《唐诗三百首》之音韵美及意象美赏析

章国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广东深圳518055)

(3)功能翻译理论与诗歌翻译 佟晓梅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4)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魏志成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5)唐诗三百首新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6)中诗英韵探胜 许渊冲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7)唐诗三百首新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8)唐诗三百首新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9)翻译技法详论,主编丁树德 ,天津大学出版社

(10)唐诗三百首新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2)

第三篇:《古诗鉴赏4》

第四篇:《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全诗翻译赏析》

赠别两首 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全诗翻译赏析

【诗文解释】

  本来多情却好像无情,只觉得在离别的酒杯前笑不起来。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人流泪直到天明。

【词语解释】

樽前:指别宴上。

简析:

这首七绝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一向情深意厚,相聚欢乐是何等多情,而今就要分别,却像全然无情,在这告别酒宴上想强颜欢笑,却笑不出来;那善解人意的蜡烛,露出了依依惜别之情,默默流泪直到大天明。无情是假,情深是真,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深沉真挚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

【诗文赏析】

  诗人与心爱的歌女离别,难舍难分。以蜡烛作比喻,烘托人物间离别的痛苦。【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全诗翻译赏析】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全诗翻译赏析。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全诗深沉含蓄,缠绵悱恻,流畅清爽,耐人寻味。

   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全诗翻译赏析】文章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全诗翻译赏析出自唯觉樽前笑不成”全诗翻译赏析】古诗词鉴赏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37019/

推荐访问:唯觉樽前笑不成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