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斗鱼

来源:创业资料 时间:2017-07-30 21:07:1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资料】

  中国斗鱼学名盖斑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又称叉尾斗鱼、天堂鱼,为鲈形目,攀鲈亚目,丝足鲈科,斗鱼亚科,斗鱼属一种淡水鱼类。中国斗鱼分布于中国南方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淡水流域,活动于浅水洼或水草茂密的岸边,外形美观,色彩美丽,可作为观赏鱼类。下面是www.01hn.com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中国斗鱼,供大家参考!

  中国斗鱼

  “中国斗鱼”,是中国及东南亚已知的四种Macropodus属斗鱼的统称,分别为红蓝叉尾斗鱼、香港黑叉尾斗鱼、越南黑叉尾斗鱼和圆尾斗鱼。其中红蓝叉尾斗鱼(拉丁学名Macropodus opercularis),因为它是叉尾斗鱼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所以也叫“普通叉尾斗鱼”,简称“普叉”,在国内不同地方,在广东又称庞皮婆,在浙南地区也叫中斑鱼,又有盖斑斗鱼、天堂鱼、菩萨鱼、花手巾、塘贫鱼等俗名。同时,由于它是中国斗鱼当中养殖时间最早及最普遍的一种,因此人们有时候也直接将它称为“中国斗鱼”,俨然成为了中国斗鱼的代表。

  1.红蓝叉尾斗鱼(中国斗鱼、天堂鱼、唐金皮、丝线拖、旁皮闪)Macropodus opercularis(L.), 1758 - 广布于华南(包括香港)、台湾、越南,一般称之为普叉。

  2.圆尾斗鱼(中国斗鱼)Macropodus ocellatus Cantor, 1842 - 分布于华北(上海及长江以北省区)。

  3.越南黑叉尾斗鱼(越黑)Macropodus spechti Schreitmuller, 1936 - 分布于越南、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

  4.香港黑叉尾斗鱼(HK)Macropodus hongkongensis Freyhof & Herder, 2002 - 分布于香港、福建、广东省、广西东部。

  四种中国斗鱼在生物学里的分类位置如下:

  ·

  圆尾斗鱼Macropodus ocellatus Cantor

  ·

  ·

  红蓝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

  ·

  ·

  香港黑叉尾斗鱼Macropodus hongkongensis

  ·

  ·

  越南黑叉尾斗鱼Macropodus spechti[1]

  ·

  体态特征

  四种中国斗鱼的共同体态特征是:成鱼体长约为七八厘米至十几厘米,大致呈椭圆形,侧扁,尾柄不明显;鳃上腔内有瓣状辅助呼吸器官,帮助它们在水面吸入氧气;腹鳍胸位,第一鳍条延长呈丝状,也可称为胸针;背鳍、臀鳍、尾鳍明显;雄鱼体色较鲜艳,雌鱼体色较暗。具体的区分主要在于尾鳍、体纹与鳃盖。首先从尾鳍看来,可先将圆尾斗鱼与其他三类区分开来。

  圆尾斗鱼(以下如无特殊需要,均简称“圆尾”),顾名思义,它的尾巴呈圆形,鳃盖蓝斑较明显,背鳍与臀鳍较长。

  而其他三种斗鱼的尾鳍则均呈叉状,上下叶均延长,因此才有“叉尾斗鱼”之称。普叉与其他两种黑叉尾斗鱼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它在体侧有红蓝相间的鲜艳条形体纹,另外,身体和尾鳍长度平均来说均稍短于另外两种黑叉尾斗鱼,展示的时候尾展幅度也较两种黑叉尾斗鱼稍窄,鳃盖的蓝斑颜色显眼。

  香港黑叉尾斗鱼也叫香港斗鱼,拉丁简称HK(以下如无特殊需要,均简称港黑),越南黑叉尾斗鱼也叫红鳍斗鱼,拉丁简称SPE(以下如无特殊需要,均简称“越黑”),两者在自然状态下,体色均呈暗褐色或暗蓝色、浅黑色等,身型修长,叉形的尾鳍都很长,而且尾展也很宽大。两者相比,主要特征是前者头部两侧的鳃盖都具有一个显眼的蓝斑,头顶和前背部散布褐斑,而后者的鳃盖没有显眼蓝斑,没有体纹和褐斑,整体栉状鳞片干净流畅。[1]

  种群分布

  中国斗鱼的这四种不同的自然类型,还有着各自主要的分布区域,其中也有两个类型重合分布的地方。

  圆尾斗鱼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北,最北到达黑龙江、新疆一带都可以寻觅到它的踪迹,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及日本(其中日本可能是从亚洲大陆引进的)。红蓝叉尾斗鱼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最南到达中南半岛的越南中部地区。因此,长江流域作为圆尾斗鱼和红蓝叉尾斗鱼自然分界岭,实际上也是这两种斗鱼的重合分布区。虽然也有人在珠江流域寻找到过圆尾斗鱼的踪影,不过是自然分布还是人工引入,还存悬念。

  香港黑叉尾斗鱼的分布区域则以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向东到达福建西部一带,向北到达江西南部,向西到达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的钦州、防城、上思一带,都发现过它的踪影。香港黑叉尾斗鱼最早由香港鱼类学研究者林钊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香港率先采集到标本,当时他认为港黑与越黑是同种。香港斗鱼最早被正式以Macropodus Hongkongensis拉丁学名命名,则是2002年德国鱼类学家Freyhof和Herder在其文章中的率先使用(Freyhof,J & Herder, F 2002)。港黑绝大部分栖息于相对封闭的山涧溪流,因为栖息的环境不同而又相对封闭,导致分化出了不少差异较明显的地方表现型。港黑分布区域的华南地区,均是普叉的分布区域,但港黑主要是在山涧溪流里繁衍,普叉则主要是在水田溪流生息,它们在共同的区域内呈现着互补分布的自然生息状态。

  越南黑叉尾斗鱼,顾名思义,主要是分布在越南境内,从越南南部到越南北部均有分布;与越南接壤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的德保、靖西、大新等喀斯特高原台地,最近两年也发现了越黑的踪影。它们在表现型上体现出越黑地方型的独特特征,因此中国斗鱼的玩家们也给它们起了一个独特的地域品系名称——“壮家黑叉”(简称“壮黑”)。壮家黑叉的发现,首次证实了越黑在中国国内亦有分布,因此Macropodus属的四种斗鱼被称为“中国斗鱼”,是名副其实的。

  壮家黑叉的分布区域,也是红蓝叉尾斗鱼当中的一个精美品系代表——“壮家叉”的分布区域,它们在野外分布上的重合,也似乎使得它们之间在远古时便有了基因的交集。因此,壮家黑叉里似乎也可以看到壮家叉的某些特征,如在幼年时期表现出与其他地方的越南黑叉尾斗鱼不同的特征,如鳃盖上有模糊的蓝斑、有较浅的头纹甚至体纹等;同样,壮家叉的身上,也表现出偏向壮家黑叉表现型的某些独特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红蓝叉尾斗鱼,如呈现出身型修长、尾展宽大、体色偏冷色调等特征(廖汉波,陆广洲 2010)。[1]

  改良品种

  (1)白叉尾斗鱼:又叫“白兔”,普叉的白化表现。是目前国内较为常见的品种。英文名为Albino paradise fish(白化天堂鱼)。

  (2)蓝叉尾斗鱼:经野生叉尾斗鱼突出蓝色色彩改良而来,其实还是普叉,只不过是蓝色型的普叉。英文名为 Blue paradise fish(蓝天堂鱼)。

  (3)红火焰:由德国人改良而来,通体泛红,无条纹,培育方式尚未知,国内玩家已在繁殖,应该很快会普及。

  (4)蓝火焰:同样经德国人改良,和红火焰类似,只不过背部和蓝叉一样呈现蓝色。截止2012年为止国内较少见。

  (5)杂交品种:越黑、香港黑和普系列的两两杂交,后

  代再与其他品种繁殖,该类表现多变但不稳定,常因为亲本公母的对换而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即使亲本品种不变但来自不同地域的表现,后代也会有不同。没有太多的规律可寻。F1自交后更是千奇百怪。

  中国虽然是这些斗鱼的故乡,但它们的在国内的地位与在国外相比却有天壤之别。很多观赏鱼爱好者对中国斗鱼不屑一顾,甚至很多野生斗鱼被作为饲料鱼出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了解中国斗鱼,喜欢中国斗鱼,同时希望国内的鱼友也能培育出漂亮的新品种。

  繁殖方式

  鱼体长可达5~10厘米。中国斗鱼对水质要求不严,在水温20~25度的脏水中,生长良好。喜食昆虫幼体和鱼虫,也食干饵料。性好斗,不仅互斗,又能吞食别的热带鱼小鱼,不宜混养。养时在水中多植水草和多放些石块,为其设置藏身隐蔽之处。要用大型水族箱饲养,环境光线要暗些。不能与

  别的鱼混养。属夜行性鱼类,白天也摄食,夜间比较活跃,能跃出水面。

  斗鱼在与恶劣的生存环境做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延续种族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泡沫筑巢的繁殖方式和口中孵化的方式。繁殖缸的准备:在繁殖前要提前准备好繁殖缸,以30cm×10cm×15cm左右的玻璃缸为宜,在底层铺入一层干净的矽砂,并密密植入牛毛颤、鹿角苔、莫丝、小香菇等水草,以便刚开始交配时为胆怯的雌鱼提供躲避的场所。将曝气处理过的水加入繁殖缸中,保持水温26~27℃,pH值6.8~7。[1]

  泡沫筑巢:属于这种繁殖方式的有泰国斗鱼、盖斑斗鱼、中国斗鱼等。一般斗鱼在4~8月龄性成熟,可选择6厘米以上的斗鱼种鱼,雌鱼要选腹部臌大成熟抱卵的鱼只,否则放入繁殖缸会受到雄鱼的猛烈攻击和伤害。泡巢型繁殖的斗鱼雌雄鱼同时发情,可将亲鱼同时放入繁殖缸。雄鱼会利用浮水植物做为据点,持续不断地吞食空气,并将鳃中的气体从口中吐在浮游植物周围制成圆形的泡沫巢。筑好浮巢后雄鱼便在雌鱼周围翩翩起舞,来展现自己绚丽的色彩博取雌鱼的青睐,渐渐雌鱼在雄鱼的诱导下,游向新建的泡巢。

  它们在浮巢下方开始交配,雄鱼将整个身体弯曲至“U”型,并紧紧拥裹雌鱼,雌鱼每次产卵在400~1000粒左右。待排出的卵子与精子结合,受精卵慢慢浮上水面后,便可移出雌鱼,以免雄鱼护幼心切而不停地啄赶雌鱼,使其受伤甚至死亡。雄鱼会将水中漂散的卵粒含入口中,并一粒粒送回泡巢里使鱼卵堆叠在一起,犹如小山般漂浮在水面。此时的它们会一改平时的霸气,开始耐心细致的照顾鱼卵,既要不断修补浮巢,用鳍搅动水流为卵粒提供充足的氧气,还要不断辨别剔除已死的受精卵。经过48小时后,小鱼从卵中孵化出来,拖着尾巴尖挂于泡沫下面漂浮在水面,此时的稚鱼靠吸收卵黄囊生存,而雄鱼会一直守护稚鱼,并不停的用嘴将掉下的幼鱼苗带回泡沫中,直到3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稚鱼独立游动了,才可捞出雄鱼,进行稚鱼的饲喂。

  饲养管理

  饲养水质

  斗鱼对温度的要求并不苛刻,一般4~31℃之内都能成活,水温处于24~27℃时最适宜其生长;水的酸碱度以中性水为宜,pH值为6.5~7.2;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溶氧量最好保持在5mg/l。除此以外,还应注意控制水质中的一些毒素的含量,以残留氯0mg/l、亚硝酸盐0mg/l、硝酸盐5mg/l、氨0mg/l、磷酸盐0mg/l为标准来检验您的饲养水质是否符合鱼只的需要,并做及时的调整,为斗鱼提供适宜的水质环境。

  饲养管理

  由于斗鱼是一种比较耐粗养的观赏鱼,使许多人饲养过程中疏于管理,即使斗鱼能顽强的生存,也会以无精打采、垂头丧气来回报您,要想让鱼儿生活的悠游自在,同时给您的生活增添快乐,还得尽点主人的爱心。

  饲养斗鱼的容器,大至混养型水族箱,小到玻璃缸,并无特殊限制,但因其好斗的本质,为了避免它们大打出手,一般不采取混养别的鱼,但可以混养一些个头比斗鱼大一点的鱼。首先在鱼缸底部要铺入一层清洗干净的薄薄的底砂或彩砂,一方面可以稳固栽培水草的根部,另一方面可为微生物提供附着,水与底砂的比例以5:1为宜。为了保持缸中充足的氧气和提供鱼躲藏的外所,应适当的植入金鱼藻、黑藻等对CO2需求量低的水草。此外为了提供充足的光照,利于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小型玻璃缸中最好能配置一盏小型光线柔和的灯具。

  饲养斗鱼不仅设备轻巧简单,饲养起来也毫不费力,只需每3~7天利用一塑胶软管通过虹吸法清除缸底粪便污物,并抽去约1/3的污水,注入除氯的自来水即可创造清洁的水质环境;在小型水族箱中由于无动力设备带动水循环,因此要随时注意除去因残饵、粪便形成的水面油膜,可以用竹筷夹一吸水纸,轻轻在水面拖动即可,此外还应适时根据水质情况添加一些有益微生物和微量元素。

  斗鱼是属于杂食偏肉食性的鱼种,因此可搭配喂食多种饵料,尽量不要让斗鱼的食谱过于单调。通常人工干燥饵料营养成份齐全且干净卫生,是大多数人饲喂斗鱼的必备饵料;为适应斗鱼水上层活动的习性,最好选浮水性饲料,若能间隔投喂新鲜的活饵,如丰年虫、孑孓、丝蚯蚓、水蚤等,;可使斗鱼体色更加鲜艳,同时让您在喂鱼的过程中尽情享受鱼儿摄食的乐趣,但由于这类饵料大多带细菌而易于给鱼只染病只能做为斗鱼口味的调剂品,投喂时一定要经过漂洗,每次投喂量能在5分钟内吃完为度,每天投喂一次即可。[2]

  注意事项

  中国斗鱼是一种很活泼的鱼,尤其是成年鱼,在环境的突然改变时或者受到惊吓时,会发生跳缸现象。故饲养的时候当环境发生改变时,一定要注意给鱼缸加个盖子,防止跳缸的悲剧。

  特殊武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正是千百年来生物不断的演化转变来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

  才一代代生生不息的繁衍至今,褶鳃也正是斗鱼对水流缓慢、溶氧量少的环境适应过程中演化出的一种特殊呼吸器官。在观赏鱼中,褶鳃鱼除了斗鱼外还有我们所熟悉的丽丽鱼、战船、马甲、万隆等。褶鳃鱼之独特之处就在于在溶氧量极低的环境中其呼吸方式是藉助于呼吸辅助器官,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来进行气体交换。褶鳃是由鱼鳃的第一鳃弓的咽鳃骨及上鳃骨演化而成的一种粘膜组织,其间分布有丰富的微血管,由于结构复杂也称为迷鳃,或上鳃器官。斗鱼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就是通过上鳃器官中的大量微血管释入空气,并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再通过血液循环带至全身,从而维持鱼体正常代谢

  这种特殊的呼吸机制是生物在恶劣的外界环境中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结果,也正是这种特殊的武器使斗鱼成为一种容易饲养的观赏鱼。

  评述

  德国著名的观赏鱼专家弗兰克·舍费尔在《迷鳃鱼大全》一书中对叉尾斗鱼的评价是:“最早的热带观赏

  鱼,也是迄今为止最美丽的鱼种之一。”在西方国家,中国斗鱼是最受欢迎的观赏鱼种之一,被称为天堂鱼。

  野生的中国斗鱼体呈长圆形,稍侧扁,眼眶为金黄色,体色呈咖啡色夹杂部份红色竖条纹,额头部分有黑色条纹,两侧鳃盖后方边缘各有一块绿色斑块。背鳍和臀鳍都有蓝色镶边,鳍上有深色斑点,背鳍、臀鳍均呈尖形,尾鳍基本呈红色深叉形。

  和其他斗鱼科的鱼类一样,中国斗鱼除正常呼吸器官之外,还长有迷鳃,可以直接从水面以上的空气中直接呼吸氧气。斗鱼以其艳丽的体色和好斗而为人们所喜爱。中国斗鱼生性好斗,而且偶尔会攻击其他的小型鱼类,因此建议不要将中国斗鱼与体型较小而游动缓慢的鱼类饲养在一起,当然为了避免成为大型食肉性鱼类的“点心”,也不可以将中国斗鱼和这些过于凶猛的鱼类共同饲养。

  中国斗鱼的体质强健,不择食,偏爱肉食性的饵料,它们对饲养环境要求不高,对水质也没有特殊要求,可以说饲养很容易,因而受到一部分爱好者的喜爱。[1]

  外貌简介

  中国斗鱼最大体长6~7 厘米,因雄性中国斗鱼尾鳍呈燕尾状,故又称叉尾斗鱼。中国斗鱼的雄鱼体色呈明显的红色和蓝色竖条纹交替排列组成,额头部分有黑色条纹,两侧鳃盖后方边缘各有一块黑色斑块;雌鱼颜色相同但略微暗淡,同时尾鳍也没有明显的叉尾。中国斗鱼无论雌、雄,背鳍和臀鳍都有蓝色镶边,且均呈尖形,其身体上的红、蓝双色因分布不同又分为红叉、蓝叉:以红色为底色,搭配有蓝色条纹的个体称红叉,而明显以蓝色为底色,红色浅淡甚至消失,只有尾鳍为红色的个体称为蓝叉。

  饲养方法

  中国斗鱼鱼体质强健,能耐3℃低温,容易饲养。这类鱼具有特殊的鳃上器,称迷鳃器官,可以直接呼吸空气,所以对水的含氧量没有要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个呼吸器官太过高效,以至于中国斗鱼必须依赖水面之上的空气,也就是说饲养中国斗鱼不能给水族箱加盖,否则会把斗鱼憋死。当然,对氧气无要求并不是说对水质也没有要求,中国斗鱼适宜弱酸性清洁的软水,必须有漂浮性水草。适宜水温25~28℃;繁殖水温28℃;pH 6.0~8.0;硬5~19°dGH。中国斗鱼是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可投喂鲜、干虫饵及人工饲料。[3]

  中国斗鱼虽然有一个很剽悍的名字,但它们其实非常温和,和其他同体型的鱼类混养完全没有问题,它们的“斗”只局限在成熟后的雄性相遇的情况下,会为了交配权进行猛烈战斗。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718639/

推荐访问:斗鱼 中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