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律师的赞美

来源:创业指导 时间:2018-10-28 18: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指导】

对律师的赞美(共10篇)

对律师的赞美(一):

珍藏美丽
①那是三年前的事,一笔生意出了点事,可能会导致赔偿。我找律师商谈对策,结论是能证明赔偿责任的证据只在我们手里,法庭支持赔偿的证据不充分,赔偿只能是当事人良心上的事。
②从律师楼出来,在我要开车门时,几步远一个年轻女子向我走来,问:“请问,这是您的车吗?”“是”我机械地回答。“很抱歉,我把您的车碰坏了。”她指给我看,车的左侧尾灯碎了。“咋搞的,刚买的新车。”我不悦。“对不起,我应该赔偿。”她一脸歉意。我随口说:“咋赔偿?”她说她身上没带多少钱,能不能明天到修车行,她付修理费。
③我在考虑如何了结这件事,忽觉蹊跷,便问:“你一直都在等我?”她点点头。我心里惑然:莫不是遇上真人了,能溜脱却不溜,倒在这儿傻等着赔偿。我打量了她,年轻,不粉不饰,气质端庄文静。我对她的诚实萌生了怜香惜玉之心。我说:“算了,你也是无意的,修车的事我自己来吧,以后你也当心点。”她并没有离开,再三征求我的赔偿条件。
④我心里掠过一个灰暗的猜测:这女子想干啥,精神上有病?我便随口说:“就按你说的,明天下午,国贸大厦后面的修车行,我的车都在那儿修。”她说她知道那个地方,道了再见,骑上自行车走了。回到公司,我向老总说了律师调查取证后的意见,老总松了口气,说:“要不要给对方老板透点风,让他趁早死心,免得两家伤了和气。”我说:“让我再考虑考虑,过两天咱们再定。’,隔了两天,我才去修车。又隔了两天,修车行黄经理给我打电话,说我修车的事把他弄糊涂了。他说,一个女人知道我在他那儿修车,问花了多少钱,留给我一个信封。放下电话,真猜不透这个女子的一再反常,我很快取回了那信封,里面是她留下的钱和一张字条。看完字条上的话,我真被感动了,说实话,这样的感动已经多少年不曾有过了。
⑤在公司讨论是否赔偿的会上,我提出了从公司形象考虑应主动赔偿的意见,但最终还是被否决了。原因非常简单:那毕竟是20万。我感到羞愧。
⑥我几次想拿出女教师留下的钱和字条给我的同事看,又不愿女教师的诚实被我的同事所嘲笑。我终于没能站出来向对方说明实情,也没有为此得罪我的同事。我瞻前顾后,竟然保持了沉默。我感到自己的可怜……我又一次从抽屉里拿出了那个信封,信封里依旧装着那480元钱,我又一次展读那张字条——
“给您平添了麻烦,再次向您表示歉意。请收下我应付的赔偿。我这样做从根本上是为了我自己,为我自己能够坦然地面对我的学生,教他们做诚实的人,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否则,我会一辈子害怕学生们的目光——那每天投给我的充满信任和尊敬的目光,仅此而已。”
⑦几年来,我把我的歉疚和那位女教师的形象一同在心底深深珍藏。
小题1:文章的标题“珍藏美丽”的含义是什么?(3分)
小题2:本文叙述了和“我”有关的哪两件事?(4分)
小题3:从第③段找出对女教师肖像描写的语句,这些肖像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4:第⑥段说:“我瞻前顾后,再三权衡,竟然保持了沉默”中“竟然”一词能否换成“结果”?为什么?(3分)
小题5:下面的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真实地刻画了“我”什么心理?(3分)
那毕竟是20万。我感到羞愧。
小题6:女教师坚持赔偿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分)
小题7:“我”和年轻女教师谁才是本文的主人公?为什么?(3分)



小题1:既赞扬了女教师外表美,又表现了她诚信做事,诚实做人的心灵美。

小题2:女教师不慎碰坏了“我”的车尾灯,主动自觉地要求赔偿;老板见利忘义,昧着良心逃避赔偿责任

小题3:我打量了她,年轻,不粉不饰,气质端庄文静。这些作用是通过描述教师的外貌衬托其内心品质的美好。

小题4:不能,竟然这个词说明了作者曾想过要改正但最后又放弃了这种对自己十分失望由后悔的心理。小题5: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真实地刻画了“我”被残酷的现实压倒,不能坚持原则而内心不安的惭愧心里,批判了重金钱轻诚信的错误做法。

小题6:我这样做从根本上是为了我自己,为我自己能够坦然地面对我的学生,教他们做诚实的人,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小题7:意思对即可。女教师是主人公,作者借女教师的形象来表现“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诚实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这一主题。“我”只是起陪衬作用。






点评:概括文章内容与事件,应把文章分成有机的几个部分,将每部分的内容概括清楚即可.概括的模式一般为:有关谁,什么事.有的也要写出背景和事件的结果.

小题3:试题分析:肖像描写很好找,文中的“年轻,不粉不饰,气质端庄文静”即从整体上写了女教师的端庄气质,由这端庄的气质上可看出女教师内心的美好。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知道人物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正面、侧面,其中正面描写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文章做出判断,并把句子放到文章段落中加以理解,分析出刻画的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小题4:试题分析:结合故事情节可知,“竟然” 这个词表出乎意料,说明了作者想要改正以前的决定,但最终却迫于各方面的考虑放弃了,表现了对自己很失望的心理,“结果”表达不出这种失望与后悔的情感。

点评:理解词语一定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小题5:试题分析:“那毕竟是20万。我感到羞愧”结合故事情节可知,“20万”的高额赔偿是我最终没有坚持自己想法的原因,所以这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羞愧和后悔,更是对自己行为和公司老板及同事行为的反思与讽刺。

点评:揣摩人物心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有的还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全文内容,看人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有什么样的表情、反应等。根据这些揣摩出人物的情感有哪些方面,最后用通顺的语句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

小题6:试题分析:文章结尾处揭示了谜底,从文中的“我这样做从根本上是为了我自己,为我自己能够坦然地面对我的学生,教他们做诚实的人,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否则,我会一辈子害怕学生们的目光——那每天投给我的充满信任和尊敬的目光,仅此而已”即可知答案。

点评:结合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确定答案范围,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或提取,或概括,得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小题7:试题分析:文章的标题为“珍藏美丽”,这美丽就体现在女教师诚信的品质上,因此,女教师是主人公,文中的“我”只是线索人物、陪衬人物而已。

点评:确定文章的主人公,要看篇幅,即文中写谁写得多,但这不是绝对的标准。最主要的标准要看,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塑造哪个人物的形象表现出来的。

对律师的赞美(二):

尾山宏,日本著名律师,作为中国战争受害者的代理律师,从1963年起参与了40年来所有的对日诉讼案件:历时32年的“教科书诉讼案”“遗弃化学武器及炮弹案”……尾山宏等日本律师成立的“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无偿代理这些诉讼,并自行垫付一切费用。关于尾山宏等的举动,表述错误的为   
[    ]
A.是社会正义之举   
B.是一种不爱祖国、背叛国家的行为
C.应该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赞扬和支持 
D.启示我们辨别正义与非正义行为,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B

对律师的赞美(三):

要歌颂母校的事故散文
歌颂母校的诗歌,散文

  清晨,几声清脆的鸟鸣,把我从梦中惊醒.揉柔惺忪的睡眼,起身靠在床头上,仔细的回味刚刚逝去的梦境……
  一排红瓦教室前面是一行排的很整齐的自行车.大的、小的;新的、旧的;轮靠轮,把依把.屋后一棵棵刚吐新芽的苹果树上绽满了繁花朵朵.一个扎着菜豆小辫的小女孩作在教室里紧张的忙着考试……已经做过好几回这样的梦了.在梦中常常回到我的母校——麻兰中学.
  记忆中的母校很漂亮.两条宽阔的水泥甬路中间是很多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东边的甬路两旁植满了生长多年的毛白杨.斑斑驳驳的枝干上留下了岁月的印痕.每到春天,这些高大的杨树就发出有点粉绿的小叶子.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刚刚出世的娃娃天天张望着满校园求知的孩子;夏天,它们宽大的树叶密密的挤在一起.将炙热的阳光挡在叶外.形成一条凉爽的林荫道.常有三三两两的同学或坐或站,或依或靠的待在树下读书、研题、嬉闹.这里也是我的乐园.每当下课铃一响,我就和几个同学冲出教室,抓着橡皮筋飞一般的拥到这条林荫道上,光着脚丫跳皮筋.累了的时候,就跑到树下的水池边,拧开龙头,任凭哗哗的流水从十指间留过.
  西边的甬路两旁是嫁接的刺槐.每到花季,都绽放着一嘟噜一嘟噜的粉紫色的槐花.串串盛开的槐花将带刺的树枝压得很低.淡淡的花香常引来一只只“嗡嗡”而唱的蜜蜂和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儿.围着美丽的花儿翩翩起舞.有时侯,我会和几个调皮的同学用方便袋追着逮几只小虫,拿去吓其他同学.看见他们惊恐的样子,自己有点幸灾乐祸的做着鬼脸,开心的哈哈大笑.
  每排教室的后面是一棵棵枝繁叶茂的苹果树.春天,它们矮矮的枝丫上开满花朵.夏天挂着青果,秋天有熟透得苹果.每到现在这个季节,靠窗的我总爱推开那扇漆绿了的木窗.向窗外张望那些在密密枝叶之间嬉闹的麻雀.夏瞅藏在叶下的鸣蝉.秋捉大肚的螳螂.还记得一位叫张伟的胖同学,在夏天午休时,将鞋子脱掉,光着脚丫仰躺在对起来的2张课桌上睡觉.我提起他那双臭鞋,使劲的探身挂到窗外的果枝上.害的他光着脚丫听英语老师讲了2节课……点点滴滴,给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许多的逸闻趣事.
  记忆中的母校有很多品德高素质强的老师.那时候,我整天盼望着星期五的作文课.因为,几乎每次作文课,毛善东老师总将我和几名同学的作文当成范作,在班内讲解.就是他的“描写细致,观察仔细,形容逼真,妙!”等批语将我引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还记得风趣幽默的化学老师;记得严肃认真的数学老师;记得轻言轻语的英语老师;亲自带我们动手作实验的物理老师.就是在他们的辛勤教育下,我班的同学也奔向了自己得工作岗位:有的在北京福田汽车公司任工程师;有的在济南航空公司任会计主管;有的在青岛当律师,有的在烟台铁路上……我们就如同不同的花朵,开在不同的地方,散发自己的馨香.
  现在的母校肯定变了样!不再是我记忆中的旧模样……感谢母校.感谢母校所有得老师.衷心的祝愿母校乘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出更多的社会栋梁!

对律师的赞美(四):

为什么要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教育孩子.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引领右脑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 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教育 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 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定位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教育孩子.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定位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引领右脑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定位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对律师的赞美(五):

找几篇父母教孩子做人的文章(不要抒情的,讲大道理的),有答案后论功行赏

聪明父母教孩子的三件事之一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 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对律师的赞美】

对律师的赞美(六):

(2) 下列对诗歌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从广义来说,包括词曲;仅就狭义的诗而言,又有古今体之别.
B.唐代兴盛的格律诗(称为今体诗,含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等)在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比古体诗严格.
C.古代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三类: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
D.古体诗可分为四类:古诗、辞赋、乐府诗、律诗.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相》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诗,而且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感人至深的抒情诗.
B.在《蜀相》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统体浑成,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C.《蜀相》开头两句用反问的方式,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D.杜甫的律师对仗工妥,用字精当,声音和谐.正如他自己表白的那样,“晚节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
(4)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项王和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
B.颔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祠内的美好春光,含蓄地赞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C.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报国苦衷,感情深挚而悲壮.
D.尾联表示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概括了千古壮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
(5) 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6)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8) 杜甫《蜀相》结尾表示感叹的诗句是( )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B.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忆先斑
(9) 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蜀相》是一首咏史诗,“蜀相”即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B.“自春色”,“空好音”的“自”与“空”可以互训,即“自”可以解释为“空”,“空”可以解释为“自”.
C.“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天下计”即《隆中对》中所说天下大计,“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及辅佐刘禅守业治国.
D.“长使英雄泪满襟”,指作者杜甫常常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垂泪.
(10)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前四句写丞相祠堂,后四句写丞相本人,但对祠堂的描写已暗含丞相本人.
B.“何处寻”的“寻”字,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无限追慕的心情.心思其人,才要寻其庙.
C.“三顾频烦天下计”,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和礼贤下士的精神.
D.《蜀相》写于公元760年,杜甫写此诗与当时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有关.

(2):D 古体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古风,一种是入律的古风.
(3):C 设问,不是反问.
(4):B“柏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阴森岑寂;“自春色”“空好音”是写没有人欣赏,表现了冷落、凄清的特点.作者写锦官城外高大茂盛古柏掩映中的武侯祠,尽管有“映阶碧草”“好音黄鹂”,但也是枉添春色,着重渲染了今日祠堂冷落、荒凉、无人视听,表达了对诸葛亮身后寂寞的慨叹.
(5):C 两汉指刘备与刘禅
(6):B
(8):C
(9):D
(10):C

对律师的赞美(七):

举例说明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刚回答过类似问题,转发答案给 你.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对律师的赞美(八):

有关泥土的作文
写泥土的精神

泥土·泥土(散文诗)
文/刘向民
没有什么比泥土更为重要了.
因为有了泥土,我们才有了茂密的森林,给我们避风遮雨,这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因为有了泥土,我们所有的种子才能播下,给我们足够的粮食,这是我们生存的依靠.
  以平常的心情接近泥土,感悟泥土,泥土是很平常的,平常的使我们不以为然.风尘仆仆地来,又风尘仆仆地去.在接近泥土的那一刻,就注定为我们的永恒.我们自泥土而出,自泥土而长,泥土是我们最初的起点,也是最后的终点.泥土是我们至尊的母亲.
  泥土是神圣的.命运之手,穿越泥土,铸造永久的陶罐,历经地火的煅烧和岁月的洗礼,成为我们汲水的手段.陶罐盛满了我们生存需要的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泥土是我们的生命.那些用黑的黄的白的等等的泥土烧制的青砖,以亘古不变的信念,筑就了巍巍的长城,这是我们坚硬的脊梁.没有了泥土,就没有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我对泥土始终怀有敬仰的心情.当我离开乡村离开泥土走进城市时,感到莫名的惆怅.我总是想念乡村的泥土,想念仍在泥土中劳作的乡亲.
  我的父亲同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最了解泥土,以及泥土的内涵、泥土的脾性.他说,一粒种子播进泥土,就会长成一地庄稼,一地庄稼就能繁荣我们的一生.土地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从来不会抒情的父亲,总是经常向我们炫耀自己诗意的感受,炫耀自己满手发亮的老茧.他说,这是泥土留下的印记,是泥土对他真正农民身份的确认.我的父亲淳朴的与泥土一样.所以,我们总是认为:我们亲近泥土,我们敬仰泥土,就是对父亲的崇敬,对农人的崇敬.
  只有了解泥土的人,才知道泥土的需要.没有了泥土,我们将失去一切.我们为泥土而日夜操劳,只有泥土能够满足我们一生的愿望.泥土,是我们生命的焦点.
  我们需要泥土,我们离不开泥土.泥土是我们生命的全部.
  泥土对我们至关重要.
[点评]在文章中,作者很好的将“泥土”与“家园”“土地”“生命”“乡村”“农民”联系在一起,由泥土的平常说到泥土的神圣,由对泥土的敬仰说到对对农人的崇敬,从泥土的重要写到泥土的需要,字里行间中表达了对泥土的一种特殊的感情---热爱、敬仰之情!紧扣话题,层层深入,情感真挚,思路清晰,主题鲜明,是一篇成功之作.
救救泥土
文/东方樵
最伟大的事物,因了它的单纯,它的质朴,而往往为人们所轻贱,所糟践.最明显的例子是泥土.
泥土是地球之本,“地球”的“地”是什么?土也!泥土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没有泥土,就没有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谷物,蔬菜,瓜果,森林,芳草,鲜花……没有泥土,甚至于就没有人类的产生,我国古代女娲抟黄土造人的神话如果嫌荒诞不经,那么,二十世纪末的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则不由人不信,他们的研究证实人的生命的确来自于泥土.有篇寓言写钻石向泥土炫耀自己的高贵,泥土则提醒钻石:“如果整个世界都是钻石而不是泥土,恐怕人们早就绝种了,也许根本就不会出现.”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真理.
泥土是种子的天生子宫.没有这个子宫,阳光再明媚,雨水再丰沛,生命力再顽强的种子也不可能发芽,长根,抽茎.有人赞美悬崖或塔顶上一棵小草或小树生命力的顽强,殊不知是因为成年累月被风刮到悬崖或塔顶的尘土,才使这偶尔从鸟嘴里跌落的种子得以孕育.那是多么微乎其微的一点泥土,但有了它,奇迹就开始出现.《约翰福音》中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麦子只有“死”在泥土的子宫里,才能实现生命的升华和繁衍.许多回,我走在故乡的小路上,凝视满畈茂盛的庄稼下面的泥土,为这么单纯质朴的东西却能年复一年养育着丰富多彩蓬蓬勃勃的生命而感动,而惊奇,一种无可言喻的感恩之情如涨潮似的在胸腔漫溢,翻涌.真想不通孔子何以那么鄙视泥土,何以说出“小人怀土”这样的蠢话.
对泥土态度不恭的不止孔子.泥土从它像母亲一样毫无保留地把慈爱献给人类那天起,就已遭到不肖的地之子的残害.中国有一种“五行” 学说,在五行中,土成了被火克的对象.火,是土的魔术师,又是土的敌人.土,被火烧成了各式各样的陶器,单纯质朴的土变成了人类需要的实用品和艺术品.人类历史上第一只陶罐问世,泥土的悲剧也就开始了.人们用泥土烧制生活用品,烧制砖瓦,甚至烧制殉葬品.西安的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依我看,这不是什么艺术奇迹,而是对泥土的一次大规模谋杀,其残忍有如用成千上万的活人陪葬.我真不知道人性之恶怎么和艺术扯到一起!继火之后,近代科学又成了泥土的天敌,科学借了人类愚蠢的双手,制造了足以腐蚀毒化全球泥土的工业垃圾、废水,各种永远不能被泥土同化和改变,释放着有害元素的垃圾、废水,像麻风病毒像癌细胞一样残害着地球美丽的肌肤.我们曾经高喊“征服自然”,征服自然很大程度上是征服泥土.征服的结果是水土流失,草原沙化,土地碱化……地球上几乎再也找不到一片没被残害过的土地.前年,我在一辆急驶在高速公路的汽车上,与一位有忧患意识的律师坐在一起,望着窗外一座座濯濯童山,庄稼地头一片片“水泥森林”,一个个烟囱冒烟的砖厂,他忧虑地说:土地正在日益减少!圈地建房已经失控,三包面积急剧缩小.余下的可耕泥土正逐渐变成一窑一窑的实心红砖,国家早就提倡烧空心砖,可有谁听?可惜呀,泥土烧成砖就不能再回复为泥土了.泥土越来越少,我们的后代将怎样生存啊!他说得我心痛.
无土,人凄凉.英国诗人叶芝逝世,奥登在挽词中称他作了“泥土的贵宾”,这在将来恐怕是遥远的神话了,“泥土”不存,还谈何“贵宾”?我们死无葬身之地还没什么,问题是我们的后代怎样生存?乌拉圭有一篇散文描述了这样的情景:在一片坚硬的荒原上,为了下种,孩子的嘴巴被父亲掰开,迎着风,用舌头和咽喉将风中飘扬的尘土收拢起来,再把那微不足道的尘土吐进石坑里……不管文章意旨如何,我们应该把它视为一种警示,人类如果继续残害泥土,前景的确可怕!赶快缩手吧,人类!救救泥土!拯救泥土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点评]作者用富于诗性的语言,表达了对泥土真挚的赞美;用渊博的知识旁征博引,期望唤起人们对泥土的重视.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对律师的赞美】

对律师的赞美(九):

“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作者对鉴真东渡的什么情感

  表达了对鉴真大师的真诚怀念,和对中日友好、实现中日两国友谊的努力和向往.
  唐风洋溢奈良城
  ——闪现在历史隧道中的鉴真大师
  在中国佛教发展的漫漫历程中,矗立着一座座闪烁着灿烂光芒的里程碑.鉴真大师,这一位唐代高僧,就是至今深深印在人们文化记忆中的一代伟人.
  鉴真大师,俗姓淳于氏,扬州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唐中宗嗣圣五年(688年)出生于一个奉佛家庭.鉴真14岁时就从智满禅师出家.至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在著名律师道岸手下受菩萨戒.景龙元年(707年)游学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次年三月二十八日于长安实际寺登坛受具足戒,主持受戒的是德高望重的荆州南泉寺弘景律师.鉴真在这些律学名僧的影响下,潜心研究三藏,尤其致力于律学的探讨.他研习道宣的《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羯磨疏》、《量处轻重仪》和法砺的《四分律疏》等律学著作,遂于开元元年(713年)开始讲授律疏.
  道岸律师逝世后,鉴真承继法席,继续在江淮地区传播律学,登坛授戒,为整顿教团、弘扬佛法而不遗余力.30多年中,他一共讲律疏40遍,律钞70遍,轻重仪及羯磨疏各10遍;又组织发动建寺、造像、开无遮大会供养十方众僧.经他剃度得戒的共有4万余人,其中有不少是以后成名的高僧.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地位很高,逐渐成为化导一方的宗教领袖.
  当时,一衣带水的日本佛教在传播中碰到一个重大问题难以解决,即随着佛教的发展,僧人鱼龙混杂,导致僧纲不正,戒法不全,一片混乱.朝廷急欲整顿教团,肃清僧尼伪滥的状况,但政令屡颁,收效却很小.于是有人提议要向中国学习,严格受戒的条件和程序,但日本本土却没有符合佛教戒律规定能够主持授戒的僧人.于是,由天皇下诏,决定派人赴唐朝邀请高僧前来传戒.荣叡和普照就肩负着这一使命,于日本天平五年(即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随第十次遣唐使入唐留学的.当他们到达中土后,鉴真大师的名字渐渐被他们知晓.他们最终决定来扬州请鉴真东渡.鉴真大师见他们一片诚心,提起当年日本长屋王派人携带千领袈裟入唐施给佛僧的事.那些袈裟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十六个字,让人读后为法而流泪感动.为了弘扬佛法,传播唐代文化,他欣然接受了荣睿、普照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鉴真大师当时已55岁.他怀着到异域传法的热情,冒着丧身千里波涛的危险,经过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为日本佛教的传播和推进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光昭千古的贡献.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
  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疏、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三个月后横渡东海时又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鉴真未因失明而灰心丧志,又过了5年,66岁高龄的失明老人,毅然决定再度出航.753年10月19日,他离开扬州龙兴寺,11月16日乘第二艘遣唐使船从沙洲的黄泗浦出发,直驶日本.12月20日中午,这位夙志不变、决心东渡弘法的盲僧,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在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町的秋目浦上陆,随行的有普照、法进和思托等人.
  40多天后,鉴真一行到达当时的京都奈良,受到天皇为首的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轰动日本全国.在奈良,他被迎入东大寺安置.日本国王下诏慰劳鉴真,并授予鉴真传灯大法师之位,宣布“自今已后,授戒传律,一任和尚.”同年四月,鉴真初于东大寺卢舍那殿前立戒坛,登坛为日本圣武上皇、光明太后、孝谦天皇等授菩萨戒.不久又为沙弥澄修等400多人受戒.已受过戒的日僧灵福等80多人也纷纷舍旧戒,重新从鉴真受戒.这年九月,东大寺戒坛院成立,由鉴真担任戒和尚,为众僧受具足戒.翌年五月,日本朝廷任命鉴真为大僧都,规定日本僧徒非经其授戒不予承认.他利用日本朝廷施给自己的田园,自立一所唐律招提,从东大寺迁住此地,大事传律弘道.在他和他的弟子思托、如宝等的惨淡经营下,日后唐律招提被收为官寺,成为日本律宗的祖庙.而鉴真本人则成为日本律宗的开山祖师.
  鉴真除了在日本开创了南山律宗外,对于日后日本佛教界的两大流派天台宗和真言密宗的创立也很有贡献.他东渡时所携经疏中有不少是属于天台和真言两宗的.此外,他对于日本的医药学、书法、建筑、雕塑、美术等方面的发展都有巨大促进作用.他的一生对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郭沫若先生曾赞扬鉴真大师说:“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鉴真大师是抱着“为是法事也,何惜生命”的献身精神去日本的.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于763年5月初6日在日本圆寂,终年76岁.在日本的十年里,他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十年如一日地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中日人民友谊之花,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2007年,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访日时曾提到,在鉴真和尚东渡前居住的扬州大明寺里,有一盏石灯笼,是唐朝时一位日本长老送给中国的.此灯至今不灭,它象征着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光明前景
  在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长河中,鉴真大师是一位做出重大贡献、值得永久纪念的高僧.今天我们纪念鉴真大师、缅怀中日友好先驱者的功绩,就是要继承先人的光荣传统,珍惜来之不易的中日友好局面.我们愿与日本朋友一道,为开创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而共同努力.

对律师的赞美(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①。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竟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①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来所行得失政化     比:近来,最近
B.应由德义所加       加:施与
C.旋以德内无虞       虞:忧患
D.我已与其断当讫      断:推断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旋以海内无虞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
B.见人谏,悦而从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于何事如此?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此导之使言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
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B.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
宗认为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C.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主见,可以看
出戴胄也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D.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
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4分)
②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2分)
③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4分)

9.D
10.A
11.C
12.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4分,“加”“比于贞观之始”“等级”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⑵按照法律,不至于判死罪,不能容许无节制地处以严酷的刑罚。(2分,“法”“无容”各1分)
⑶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见你的分析后,(才知道)我的过失已足以令人吃惊。(4分,“苦不自觉”“向”“堪”各1分,句意通顺1分)


9.判决。
10.都是“因为”的意思。B项前者表承接,后者表递进;C项前者为介词“在”,后者为介词“对于”;D项前者是代词,代“大家”,后者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1.唐太宗是想杀柳雄,不是杀戴胄。
12.⑴“加”“比于贞观之始”“等级”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⑵ “法”“无容”各1分。
⑶ “苦不自觉”“向”“堪”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对魏征说:“近来我所作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征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中相通,民心高兴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处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功业为什么反而更大呢?”魏征说:“过去天下未安定,常把德义铭记在心,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加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所作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征说:“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规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进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确实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在哪些事情上是这样的?”魏征回答说:“即位的初期,判处元律师死刑,孙伏伽劝谏说:‘按照法律,不至于判死罪,不能容许无节制地处以严酷的刑罚。’陛下就把兰陵公主园赏赐给他,价值万元钱。有人说:‘孙伏伽的所说的是一般的道理,而所赏赐的太优厚了。’陛下当时说:‘自我即位以来,没有进谏的人,所以赏赐他。’这就是引导大家进谏。徐州司户柳雄对隋朝留下的人,妄自给予俸禄等级,有人控告他,陛下就命令柳雄自己坦白,不坦白就给他定罪。柳雄始终坚持说是照实办理,竟然不肯坦白。大理寺查究得知柳雄的欺诈,将对柳雄处以死罪,少卿戴胄禀奏说,按照法律,只应处以徒刑。陛下说:‘我已对柳雄裁断完毕,只应处以死罪。’戴胄说:‘陛下既然不认为我的话对,请立即把我交到司法部门去。罪不该死,不能乱用酷刑。’陛下很生气地派人去杀柳雄,戴胄拉住不放,反复达四五次,然后赦免了柳雄。于是对司法部门的人说:‘只要能为我这样坚守法制,难道还怕滥用刑罚杀人夷族的事。’这就是以喜悦的心情来接受劝谏。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犯圣上旨意,陛下认为是诽谤。我上奏说,上书不激烈迫切,不能激励国君的意志,激烈迫切就相似于诽谤。当时虽然听从我的话,赏赐了物品二十种,思想上却很不舒服,这是难于接受劝谏。”太宗说:“的确如你说的,除了你是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我的过失已很惊人。你只要保持这样的忠心,我终究不违背你话的。”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34950/

推荐访问:对律师的赞美诗词 赞美律师的句子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