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中经络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8-17 09:20:1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中风中经络(一)
中风中经络

中风钟经络

治法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

配穴 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

中风 中脏腑

治法 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 内关 水沟

配穴 闭证者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者加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 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头面部:百会、上星、印堂、迎香、太阳、下关、地仓、人中、翳风、风池等穴。 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少泽、后溪等穴。

下肢: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等穴。

每次取穴不宜过多,可轮流使用。一般选用1~2个主穴,再选若干配穴。

偏瘫偏瘫 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

针刺疗法对偏瘫治疗效果较好,不但在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可以普遍应用,对部分病例还可早期治疗。

(1)体针的常用穴位

头面部:百会、上星、印堂、迎香、太阳、下关、地仓、人中、翳风、风池等穴。 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少泽、后溪等穴。

下肢: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等穴。

每次取穴不宜过多,可轮流使用。一般选用1~2个主穴,再选若干配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疗程,并可用电针。【中风中经络】

(2)头针:是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一种特殊针刺疗法。主要是根据神经解剖大脑皮层功能的理论,运用针刺疗法,在头皮上划出皮层功能相应的刺激区,在这些刺激区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瘫痪、麻木、失语等症。

脑梗塞病人以早期治疗为佳;脑出血病人一般待病情稳定后开始。

取穴:对侧运动区为主;感觉障碍取对侧感觉区;运动性失语取对侧面运区;感觉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三区;命名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二区。

方法:根据上述原则选好刺激区位置,用快速进针,达到头皮下或肌层,斜向捻转至要求的区域长度,进行快速持续捻针,每分钟要求捻转200次以上,一般2~3分钟即达到适应刺激量和刺激强度,患者相应的肢体有热、麻、胀、抽、出汗等感觉,休息5分钟,再捻转2~3分钟,再休息5~10分钟起针。每日1次,一般10~15天为1疗程,中间可休息一周左右,再作第2 疗程。

注意:针刺部位要选择准确,针刺前应用75%酒精棉球严格消毒。针刺入后局部剧痛可捻转2分钟,若仍剧痛难忍,可将针退至皮下,适当地调整一下进针方向,可避免疼痛。起针时用干棉球压迫针孔1~2分钟,以防出血。如病人晕针,立即起针,应给予适当处理。

按语: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特定穴位之一,临床也采用偏三针,(偏瘫穴,肩痛穴,膝痛穴),重病人可采用“偏五针”,在偏五针的基础上加臀痛 穴,踝痛穴。原则上不留针,但对个别病人要求留针时,首先在病人不惧针,不晕针的前提下。一般可以留针4—8小时,最长可留12小时,针体一般自行可退出 体外,但对后遗症恢复期机体出现肌肉萎缩,偏瘫性粘连的病人可以配合患侧肩痛穴。膝痛穴,然后再针刺健侧相应穴位来收针。

其作用机制为:急性脑卒中后多出现休克期,此后脊髓反射功能逐步恢复以至亢进,再后就进入痉挛期。在休克期,上、下肢均取伸肌侧穴位,通过针刺兴奋周围神经,将刺激反馈到中枢,促进中枢与周围神经的联系,缩短休克期,可促进偏瘫侧肢体肌力和肌张力的恢复。进入痉挛期后,针对中枢神经损害后易形成上肢屈曲、下肢僵直、足内翻和足下垂等特点,参照生物力学原理,选取拮抗肌一侧的穴位,上肢可选曲池、手三里、中渚、外关、尺泽,下肢取殷门、三阴交、阳陵泉、承山、昆仑等。通过针刺拮抗肌上的穴位,以改善肌张力而解除痉挛,促进肌力恢复和动作协调。然而,针刺治疗中风偏瘫效果虽很好,但针灸毕竟是一个有创伤的疗法,会引起患者的疼痛,消毒不严格还会引起感染,因

参养血活血,川芎行气活血,赤芍、红花活血化瘀,王不留行活血通气,水蛭破血逐瘀,虎杖活血祛瘀,麻黄能舒张毛孔以利其它药物渗透入人体,小量辣椒刺激皮肤,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利于药物渗入血液〔6〕。制作中风膏治疗中风偏瘫的原理是:直接刺激穴位,起到针灸样作用;活血化瘀药物渗透入人体,起到药物治疗作用。本研究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其疗效与针灸治疗疗效相近。

分享到:【中风中经络】

中风中经络(二)
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病历

患者,男性,?岁,因"左侧肢体乏力?天"由门诊拟"中医:中风病;西医:脑梗塞恢复期"于2013年02月24日14:05:00时轮椅入院。

病例特点:

1、患者,男性,?岁,因"左侧肢体乏力?天"入院。既往?

2、入院时症见:神清,精神一般,面色晄白,气短乏力,自汗出,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饮食稍呛咳,左侧肢体乏力,偏身麻木,无法站立行走,无恶心呕吐或四肢抽搐,胃纳可,二便调,睡眠欠佳,无寒热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3、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两侧额纹对称,闭目有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歪斜,两耳听力正常,两软腭上抬有力,悬壅垂居中,吞咽稍发呛,咽反射减弱,转颈、耸肩有力,伸舌稍偏?,未见舌肌萎缩及舌肌震颤。左侧颜面部及上、下肢肢体浅、深感觉较对侧减弱,左侧肢体肌张力稍高,上肢近端肌力?级,远端肌力?级,下肢近端肌力?级,远端肌力?级,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左侧肢体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桡骨膜及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活跃,右侧肢体腱反射正常,左侧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及?征阳性,右侧肢体病理征未引出。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左上肢?级,左手?级,左下肢?级。ADL评分:40分。

4、实验室检查:待返。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病-中经络

气虚血瘀

西医诊断:脑梗塞恢复期

四诊摘要:

【中风中经络】

患者?性,?岁,神清,精神一般,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左侧肢体乏力,偏身麻木,胃纳可,二便调,睡眠欠佳,无寒热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辨病依据:

患者以"左侧肢体乏力"为主诉,无神昏现象,四诊合参,属于中医"中风病-中经络"的范畴。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故证属“气虚血瘀”。

辩证依据:

患者年老体弱,体内正气不足,血行不畅,瘀滞脑脉,上扰清窍,故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正气不足,经络不畅,肢体失养,故见肢体乏力。面色晄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属"气虚血瘀"之证。

本病病因为年老体弱,气虚血瘀;病机为正气不足,血行不畅,瘀滞脑脉,阻滞经络;病位在脑,病性属虚;因起病以口舌歪斜、言语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昏,故病位浅,经治疗预后尚可,但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中风中经络】

中医鉴别诊断:"中经络"须与"中脏腑"鉴别,根据患者有无神志昏蒙可资鉴别。中风病须与痫证、厥证、口僻、痿病相鉴别:

①痫证:以发作性神昏、肢体抽搐为主要表现,神昏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发出异样叫声、醒后一如常人。中风病神昏者常伴有半身不遂,神志转清后多留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等;

②厥证:以突然神昏、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移时苏醒为主要表现,醒后无半身不遂等症,与中风病之神昏而半身不遂不同。

③口僻:口僻以口眼歪斜为主症,主要表现为病侧额纹消失、闭目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患者发病前可有同侧耳后疼痛,但不伴胡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症。部分中风病患者也可出现口眼歪斜,但多伴有眩晕、偏身麻木或肢体力弱等症状。

④痿病:痿病以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为主要特征,多发病缓慢,渐进加重;少数患

者亦可急性起病,但多表现为双侧肢体无力,与中风病之半身不遂不同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性,?岁,因"?侧肢体乏力?天"入院。既往?

2、入院时症见:神清,精神一般,面色晄白,气短乏力,自汗出,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饮食稍呛咳,左侧肢体乏力,偏身麻木,无法站立行走,无恶心呕吐或四肢抽搐,胃纳可,二便调,睡眠欠佳,无寒热汗出。

3、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两侧额纹对称,闭目有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歪斜,两耳听力正常,两软腭上抬有力,悬壅垂居中,吞咽稍发呛,咽反射减弱,转颈、耸肩有力,伸舌稍偏?,未见舌肌萎缩及舌肌震颤。左侧颜面部及上、下肢肢体浅、深感觉较对侧减弱,左侧肢体肌张力稍高,上肢近端肌力?级,远端肌力?级,下肢近端肌力?级,远端肌力?级,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左侧肢体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桡骨膜及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活跃,右侧肢体腱反射正常,左侧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及?征阳性,右侧肢体病理征未引出。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左上肢?级,左手?级,左下肢?级。ADL评分:40分。【中风中经络】

4、实验室检查:待返。

西医鉴别诊断:急性脑血管意外须与其它颅内占位病变相鉴别,患者急性起病,有中枢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结合病史,可初步鉴别;影像检查可进一步鉴别。

诊疗方案:(进入临床路径方案)

1、康复科二级护理;

2、完善各项入院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潜血、大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四项、血脂四项、凝血四项、爱梅丙等以了解患者身体生化状况,胸片及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肺情况,彩超了解?血管情况,头部CT或头部MR了解脑部情况,协助临床诊治;

3、康复评定:主要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Brunnstrom评价表、Fugl-Meyer量表等进行各项功能评定,制定康复计划;

4、康复功能锻炼:维持正确体位,以良肢位保持及定时体位变换为主。坐位或站立时应注意尽量避免牵拉患肢肩关节。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注意保护肩、髋关节。若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早指导病人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等。作业治疗配合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其他手段提高患者躯体及肢体的肌力和肌张力。

5、对症处理: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控制血脂,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抗凝;予吡拉西坦片口服营养脑细胞;

6、中医治拟"虚者补之"为则,以益气活血为法。予针刺醒脑开窍;予芥仙膏穴位贴敷治疗、磁珠压耳穴等"疏通经络、调补肝脾肾";予偏瘫肢体功能训练、有氧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手功能以改善肢体功能、促进康复;予高压氧治疗加强脑细胞供氧;中药拟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0g 当归10g 桃仁10g 红花10g

赤芍10g 川芎10g 地龙10g 党参15g

石菖蒲30g 杜仲10 g 牛膝15 g 鸡血藤30g 煎服法:上药加水500ml,煎30分钟,取汁100ml,分1次服完,日1剂。

中风中经络(三)
浅谈中风“中经络”辨证施护

【中风中经络】

浅谈中风“中经络”辨证施护

摘要:中风中经络病证复杂,临床上一般辩证分为肝阳暴亢、痰热腑实、风痰阻络、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五型,根据其病证特点辩证施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风;中经络;辩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2)07-0080-01

中经络即中风中经、中络的总称,系因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犯于脑所引起的半身不遂,舌歪斜, 言语不利, 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一般无神志改变[1]。本证具有发病急、变化快、致残率高的特点,良好的护理对于疾病转归和病人健康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院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基础上,时根据病变特征进行辨证施护,得了满意效果。

1基本资料

选取武汉市某中医医院脑病科近三年病员100例,年龄段为53~86岁,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按体质分型:中医辨证肝阳暴亢21例、痰热腑实18例、风痰阻络26例、气虚血瘀19例、阴虚风动证16例;治愈43例,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转归中脏腑7例、无并发症发生。

2一般护理

2.1起居护理:中风病人需静卧休息, 避免频繁搬动,中经络患者

头部宜平放,各种护理操作都要轻柔,不宜多次打扰患者;天气骤变,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34565/

推荐访问:中风中经络方剂 中风后经络的改变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