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归属感

来源:安全管理常识 时间:2016-08-24 10:17:2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安全管理常识】

如何培养幼儿归属感(一)
从幼儿个案谈如何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归属感

从幼儿个案谈如何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归属感

摘要:归属感指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

缺乏归属感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社交圈子狭窄,朋友不多;业余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爱好。

归属感是一切责任和爱的来源, 3-6岁的孩子应该初步了解自己的社会归属问题,培养基本的社会归属感,对避免孩子出现自闭症或者社交恐惧症状有积极的意义。

家长和幼儿园从小培养和渗透幼儿的归属感,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身心健康 集体 归属感

一、幼儿个案

每逢星期一,老师和小朋友都穿园服,参加幼儿园举行的升旗仪式。但是每个星期一,涛涛都不记得穿园服,经常迟到,看到大家都穿了园服,他没穿,也不在意。而从星期二到星期五,他就想什么时候穿就什么时候穿。

幼儿园组织小朋友轮流担任“礼仪小天使”,早上在幼儿园门口向家长和小朋友问好,锻炼小朋友与人友好交往的能力,增强小朋友的小主人翁的意识和归属感。轮到涛涛担任“礼仪小天使”的日子,涛涛不是迟到,就是忘了穿上礼仪园服,做“礼仪小天使”的时候,心不在焉,不像别的小朋友那样充满自豪感。

二、个案原因简析:

1.涛涛年龄尚小,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规则还未能完全清晰地记住。

2.3-6岁年龄段的小朋友,规则意识尚需要培养,知道规则不等于理解规则,理解了也不一定就能遵守。

3.幼儿很需要在爸爸妈妈的支持和帮助下,学会按集体的要求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作息,保持与集体的步伐同步,愉快地融入集体生活中,对幼儿园集体产生初步的归属感。

三、《指南》导向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具有初步的归属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如下:【如何培养幼儿归属感】

1

四、教育建议

1. 父母应亲切地对待孩子 家长要关心孩子,让孩子感到长辈可亲、可近、可信赖,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如:多和孩子一起游戏、谈笑,尽量在家庭中营造温馨的氛围。通过和孩子一起翻阅照片、讲孩子成长的故事等,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老师的和蔼可亲,对养育自己的人产生感激之情。

2.吸引和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

父母应经常支持孩子参加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萌发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1)家长可以经常向孩子转达教师和其他小朋友对他的喜欢和关心。让他时刻体会到集体的温暖,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进而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

(2)家长要注意唤起孩子在园的积极体验。每天孩子回家后,问问他:今天幼儿园里有什么快乐的事发生?你和那个小朋友玩了什么有趣的游戏?你和老师说了些什们?老师给了你什么帮助?

(3)如果孩子经常忘记星期一穿园服,爸爸妈妈就可以在每周日的晚上,帮助涛涛找好园服,放在枕头边,星期一早上起床,孩子就不会忘记穿园服了。

2

(4)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在幼儿园参加升国旗仪式是每个小朋友都参加的活动,是很光荣很自豪的事情。

(5)轮到孩子担任“礼仪小天使”的时候,爸爸妈妈要留意幼儿园发出的通知,记好日期,让孩子穿好园服,按时回园。鼓励孩子出色地完成任务,用自己的微笑和礼貌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喜爱,让孩子认识到,参加集体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激发孩子的自豪感。

(6)家长应该多留意幼儿园的活动通知,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提醒孩子按规则参与集体活动。

(7)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为幼儿参加集体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和精神鼓励。

3.激发孩子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家长和教师多应运用孩子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孩子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和孩子说一说或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家所在的省、市、县(区)名称。和孩子一起外出游玩,一起看有关的电视节目或画报等;和他们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物产的图片等,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利用电视节目或参加升旗等活动,向孩子介绍国旗、国歌以及观看升旗、奏国歌的礼仪。向孩子介绍反映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激发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五、互动分享

教师和家长可以采用儿童诵读、共读优质图画书的教育形式,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归属感。 1.教育儿歌诵读

奏国歌 升国旗 应脱帽 要敬礼 唱国歌 须肃立 爱祖国 要牢记

国庆节 十月一 共庆贺 同欢喜 唱国歌 升国旗 祖国啊 我爱你

2.经典诵读

回乡偶书

【如何培养幼儿归属感】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

解释:这首诗的意思是诗人少年时离开家乡,年纪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虽然乡音没有改,可两鬓的头发已经稀疏斑白了。 尽管在空间上与家乡相隔万水千山,在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但诗人依恋故乡之情毫不减弱。

3.绘本图书推荐

(1)《会飞的抱抱》

【如何培养幼儿归属感】

推荐理由: 此书利用“邮寄拥抱”的过程,把人们遗忘已久的人情味,一个一个重拾回来。这种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互动,却充满了创意与暖度,结局中的小小猪脸上的亲亲创意,令人莞尔。故事中的动物造型多变,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甚至身上长满尖刺,更为传递拥抱的过程增加几分波折和趣味。搭配俏皮、活泼的文字叙述,大人、孩子都适合阅读

(2)《石头汤》

推荐理由:

凯迪克大奖得主琼·穆特代表作

2007年度全国十佳童书 美国国家亲子图书奖

全国数百所知名小学、幼儿园指定必读书 销量突

破120000册

主要内容:

三个和尚来到一个饱经苦难的村庄,村民们长年在艰难岁月中煎熬,心肠变得坚硬,不愿接纳任何人。可是,和尚们用煮石头汤的方法,让村民们不知不觉地付出了很多,更明白了付出越多回报越多的道理。琼·穆特运用华丽的水彩画,引领读者去深思蕴涵在故事背后的道理。他把自己对禅宗和东方文化的热爱,融入这个古老的巧计故事当中,以此弘扬慷慨好施和集体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0

4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3]《幼儿教师临场应变技巧60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4]《好书推荐》绘本图书相关信息来源于当当网

5

如何培养幼儿归属感(二)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最关注考试的分数,最操心孩子的作业,最在意孩子的表现。但我们却很少问自己,我们关心、关注、操心、在意这些事情的意义是什么?联盟安静老师就“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这个问题做了如下阐述。

一、什么是学习 古人云:学乃仿效也;习数飞也。即学习是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先效仿某个感兴趣的事情再进行反复多次的练习,然后去熟悉和掌握它。本来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就是爱学习的,如孩子把自己的手指放到嘴里时;看到好奇的东西去摸时;坐不稳的时候就爬时;甚至出现攻击等行为时,这些都是孩子学习的表现,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当今的家长把学习的范围缩得很窄,只局限于学校的功课学习,认为孩子的学习应与分数、成绩名次挂钩,使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快乐和兴趣,那更谈不上对学习的成就感。其实学习是人的本性,爱学习也是人的本性,学习是一生的事!

二、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成长的需要 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很重要,使自己生活的快乐,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能改变的是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成长和适应,但在处理问题时出现单一化就造成了不适应。也就不能健康成长,因此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有时孩子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却不断的被家长打断了,如大人的洁癖限制了孩子探索、学习的机会,自己要吃饭,家长嫌脏,限制了孩子的手眼口的协调等。因此我们陪养孩子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是先慢,多花时间来培养孩子的习惯,以后孩子长大了他的学习能力就快。当今的家长都在寻找“快”感,造成孩子在家里找不到归属感!得不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认同,在游戏中找到了成就感;如果家庭关系够稳定,他在家里有归属感,有成就感,家长能学习,孩子也就喜欢学习,父母恩爱,孩子也学到了爱和快乐,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很充实,孩子就不会去沉迷到游戏中。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能力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孩子的发展是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发展,大人的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培养孩子成为他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有三个内容

(一)个性品质----学习能力

1、自尊心(支撑一个人的脊梁)【如何培养幼儿归属感】【如何培养幼儿归属感】

自尊心是一个人的脊梁,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培养他成为他自己,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自己,而不是成为我们想要的人,让孩子活出天性,尽量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比,即使在孩子考试完要比时也要纵向比,不要横向比,因为考试是检验这个阶段的内容,你掌握了多少,帮助孩子来找到原因,寻找孩子的进步来鼓励;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孩子,要尊重孩子;不要当着别人诋毁孩子;不要和别人说自己孩子的不足,如果孩子被否定了,就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会有羞愧的感觉!

2、责任心(悦纳自己敢于承担)

一个关于负责任的人才能敢于悦纳自己,接纳别人,尊重别人,才能敢于承担。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做好表率如:我们做错事时要有承担,要向孩子说明表达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辩解和掩饰,因为这是我们要教会孩子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孩子是父母的缩影,孩子做错事时就会学会承担。同时也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并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也会做错事,做错事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去承担。

3、自信心(学习的动力)

安全感在0-1岁建立,安全感好,孩子的自信心建立的也就会好。自尊心、责任心是孩子自信心的前提,随着孩子的长大,伴随着孩子的自尊,敢于承担,自信心也会发展,家长不要指责、否定、攻击孩子,因为孩子没有尊严就没有自信心,要多鼓励孩子、多肯定孩子、多关注孩子进步的地方。如果家长、老师揪着孩子的不足,拿着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好,到大的时候就会逆反。

4、上进心

如果孩子总是被否定,就缺乏上取心。如果孩子在做错事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做,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努力的方向,和孩子一起面对,把孩子的行为跟人分开,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爸妈都会爱你的,但是今天你的行为是不允许的,同时要给孩子讲清楚,惩罚不代表我们不爱你了;要和孩子共情比如:孩子耍赖要玩具的时候,家长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尽情宣泄并告诉他:我们能理解你需要的心情,等孩子的情绪哭完之后,就可以平复了。

5、自控力

这代孩子比较缺乏的东西,就是家长做不到适当延迟满足,造成了孩子的自立能力出问题。因此家长爱孩子不能无条件的满足,要学会让孩子等待达到延迟满足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自控力是孩子自立的根本,因为孩子最终是要独立!

6、意志力

家长的过度参与阻碍了孩子意志力的培养,如从孩子刚开始学翻身时、孩子想爬去拿什么东西时,有的大人会去协助孩子翻身或把东西拿来给孩子,这看似爱,其实是害!家长要让孩子参加一些锻炼、让孩子多去尝试做各种事情,鼓励他,适当让孩子吃吃苦,吃苦才知道是甜!让他做一件事有始有终,家长要言必行,行必果,这也是孩子习得意志力的榜样。

(二)知识的储备

知识的储备包括三方面:自然知识,文化知识,社会知识,三方面得知识相辅相成的,其中自然知识是基础。因此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起就应该多带他到大自然里去学习自然知识,让孩子把书本知识与自然知识对接;多鼓励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因为0到2岁是感觉运

动阶段,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刺激孩子从具体运算阶段到形象化运算去过渡,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让孩子发展出一种能力来。

(三)智力水平面

1、注意力 注意力不好, 会影响他的智力,孩子的注意力。

2、观察力 目前孩子被动注意比较多,主动注意较少。造成孩子观察能力欠缺,而家长把孩子的记忆力等同于智力了,过度强调孩子的记忆力,背,背,死背!

3、思维能力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力有两个维度:一是判断力,二是动手能力,孩子最重要能力是思维力。思维能力好的孩子才有创造力,很多家长错把记忆力当成思维能力抓,让孩子的思维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4、想象力 孩子说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其实孩子是在发展他的想象力,家长这时候要鼓励孩子气,和孩子共同探索,扩散孩子的思维,孩子的神经链接就会越来越多,孩子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丰富。

5、创造力

这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学校教育在培养孩子创造力这块有点欠缺。但是在家里可以着力培养,如孩子在堆积木的时候,就是在发展他的创造力,鼓励孩子在堆积木的过程中去发展。

总之如果孩子在以上几方面都协调好的话,孩子的智力才算是发展好了,家长不能只要孩子有个好记忆力就行,这是解决不了其它方面问题的。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智力水平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知识的贮备多少来等同于他的思维,而不能把知识的储备多少等同于智力的高低,智力水平不是他成功的唯一因素,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让每个孩子在成长中学习、在成长中快乐!

如何培养幼儿归属感(三)
培养学生在 学校和班级的归属感

培养学生在学校和班级的归属感

什么是学生的归属感呢?它是指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看成学校集体的成员并对学校产生一种寄托感。人在满足生理安全需要后都希望有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帮助,关心和爱护,学生正是有这种内心需要。班级里每个成员的心理状态,道德标准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影响着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影响着班级的建设。所以班级工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对学校对班级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班级成员才会热爱学校和班级,班级的发展才有了和谐和活力。

当然这个话题的产生是源于与班长的一席长谈。当时为了了解班级关于南湖小记者的报名情况,我和班长在走廊聊了很长时间。在谈心的过程中,我发现她说起了自己的心事,小学刚毕业时,她本来很想去北师大附中读书,但是北师大附中要求很严格,调查了他们小学

四、五、六年级的各门功课成绩。因为她在四年级时数学有一次期末考试不理想,于是被拒绝了。说到此处她就开始默默地流泪了,想必她是多么渴望去那里上学,突然间我又联想起班里还有几个学生有着类似的经历呢?他们目前在我校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但心中仍然留着那么一片空地装着对其他学校的向往。我的思维中冒出了一个名词“归属感”。顿时我下决心,要给这些孩子在班级里有一种家的归属感。

那么作为班级工作的带领者,班主任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对学校对班级产生归属感呢?在摸索中,我实践了以下几点:

第一:发自内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50个同学组成了一个班级,然而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有的在学习上有天分,有的在体育运动方面出类拔萃;有的过分内向,有的太大大咧咧,所以从关爱学生的终身发展入手,采取不同的方法让他们在这个集体里获得平等,获得自信。进而渐渐产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

第二: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活动是传递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的无形的纽带,通过实实在在的切身活动,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在成功中获得归属。例如:在上次运动会上我们全班一起讨论班级的口号和班级介绍,同学们积极发言,后来有个同学的口号大家纷纷叫好,那就是“秋风吹,战鼓擂,初一(1)班怕过谁。”然而我认为这太过狂做,这可以做我们的内部口号,外部口号还是低调点好,最终全班有了一致的意见,刚才的这个口号属于我们初一(1)班的内部口号。其实在运动会前,我们班的广播操并不理想,参差不齐,没有力道,后来我想凝聚了大家智慧和力量的口号让全班齐心协力获得了第一。后来包括我们班上一次主题班会大家也喊起了这个响亮的包含着巨大力量的口号。

第三:温情行动,给学生家的感觉。

人都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每个人都渴望温情。就如上次圣诞节,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但是大家都盼着,盼着,于是我在圣诞节前夕去商店里买了两张圣诞老人的图片悄悄地贴在班级的两面墙壁上,然

后挑了几圣诞歌曲,在圣诞节中午12点时轻声的操放,此时学生们都在轻轻地旋律中认真地做作业,站在讲台上的我当时都有了家的感觉。

现在从学生们写的周记中可以看出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些同学写到:来这儿就读前听说学校的条件不如城市里的,教学质量也比不上城市里的。然而和老师、同学相处一段时间后深深体会到“家”的温暖,我很开心、也很快乐。看到了以后我很欣慰,我想只要我们能用足够的爱营造和谐的成长氛围,尽我所能地让孩子品尝成功的喜悦,享受班级的温情,这样我们又何必过于担心学生对学校对班级没有归属感呢?

2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52643/

推荐访问:幼儿归属感教案 幼儿归属感的建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