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陆军584装甲旅编制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8-29 10:51:1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台湾陆军584装甲旅编制(一)
中国装甲旅编制

中国装甲旅编制

台湾陆军584装甲旅编制(二)
解放军陆军兵种师旅编制汇总

解放军陆军兵种师旅编制汇总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步兵师(共25个):

沈阳军区:摩步第46师(16)、摩步第69师(16)、机械化第115师(39)、机械化第 116师(39);

北京军区:机步第112师(38)、轻型机步第113师(38)、摩步第193师(65); 兰州军区:摩步第4师(新疆)、机步第6师(新疆)、摩步第8师(新疆)、摩步第11 师(新疆)、机步第61师(21);

济南军区:轻型机步第127师(54)、摩步快反第162师(54)

南京军区:两栖机步第1师(1)、摩步第86师(31)、摩步第91师(31);

广州军区:摩步第121师(41)、摩步第123师(41)、两栖机步第124师(42)、摩步第163师(42);

成都军区:摩步第31师(14)、摩步第37师(13)、摩步第40师(14)、摩步快反第149师(13)。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步兵旅(共28个):

沈阳军区:摩步第48旅(16)、摩步第68旅(16)、摩步第118旅(40)、机步第119旅

(40)、机步第190旅(39)、摩步第191旅(40);

北京军区:摩步第70旅(65)、摩步第80旅(27)、摩步第82旅(27)、机步第188旅

(27)、摩步第196旅(65)、机步第235旅(27);

兰州军区:摩步第55旅(47)、摩步第56旅(47)、机步第139旅(47);

济南军区:轻型机步第58旅(20)、摩步第60旅(20)、摩步第77旅(26)、摩步第138旅(26)、摩步第199旅(26);

南京军区:摩步第3旅(1)、摩步第34旅(12)、摩步第36旅(12)、摩步第92旅

(31)、摩步第179旅(12);

【台湾陆军584装甲旅编制】

广州军区:第132旅(海南);

成都军区:山地步兵第52旅(西藏)、山地步兵第53旅(西藏)。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装甲师(共9个):

沈阳军区:装甲第4师(16)、装甲第3师(39);

北京军区:装甲第6师(38)、装甲第1师(65);

兰州军区:装甲第12师(21);

济南军区:装甲第8师(26)、装甲第11师(54);

南京军区:装甲第10师(1)、装甲第2师(12)。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装甲旅(共9个):

沈阳军区:装甲旅(40);

北京军区:装甲旅(27);

兰州军区:装甲旅(47);

济南军区:装甲旅(20);

南京军区:装甲旅(31);

广州军区:装甲旅(41)、装甲旅(42);

成都军区:装甲旅(13)、装甲旅(14)。

五、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炮兵师(共2个):

南京军区:炮兵第9师(1);

广州军区:炮兵第1师(42)。

六、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炮兵旅(共17个): 沈阳军区:炮兵旅(16)、炮兵旅(39)、炮兵旅(40); 北京军区:炮兵旅(27)、炮兵旅(38)、炮兵旅(65); 兰州军区:炮兵旅(21)、炮兵旅(47)、炮兵旅(新疆); 济南军区:炮兵旅(20)、炮兵旅(26)、炮兵旅(54); 南京军区:炮兵旅(12)、炮兵旅(31);

广州军区:炮兵旅(41);

成都军区:炮兵旅(13)、炮兵旅(14)。

七、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防空旅(共19个): 沈阳军区:防空旅(16)、防空旅(39)、防空旅(40); 北京军区:防空旅(27)、防空旅(38)、防空旅(65); 兰州军区:防空旅(21)、防空旅(47)、防空旅(新疆); 济南军区:防空旅(20)、防空旅(26)、防空旅(54); 南京军区:防空旅(1)、防空旅(12)、防空旅(31); 广州军区:防空旅(41)、防空旅(42);

成都军区:防空旅(13)、防空旅(14)

中国18个集团军所属师旅的编制情况 陆军第1集团军

军部驻地:浙江湖州 ,73011部队

两栖机械化第一师(驻浙江杭州,代号73021部队) 摩托化步兵第三旅(驻浙江金华,代号73029部队) 防空旅(代号73056部队 驻江苏镇江)

炮兵师第九师(驻江苏无锡,代号73031部队)

装甲第十师:(驻江苏苏州,代号73041部队)

陆军第12集团军

军部驻地:江苏徐州,73061部队。

第34摩步旅(驻安徽滁州,即“襄阳特功团”)

第36摩步旅(驻新沂)

第179摩步旅(驻江苏南京,即“临汾旅”)

第2装甲师(驻江苏徐州)

炮兵旅(驻宿迁)

防空旅(驻淮安)

陆军第13集团军

军部驻地:重庆市,77100部队

第37摩步师(驻江津)

第149山地师(原52师) (驻四川乐山)

装甲旅(驻四川崇州,满编99式坦克)【台湾陆军584装甲旅编制】

炮兵旅(驻四川崇州)

高炮旅(驻四川绵阳)

陆航2团(驻四川成都金牛区)

陆军第14集团军

军部驻地:云南昆明,77200部队。

步兵第40师

步兵第31师(原49师)

炮兵旅和高炮旅

陆军第16集团军

军部驻地:吉林长春 ,65301部队 步兵第46师

摩步第48旅(原32师)

摩步第68旅(原73师)

摩步第69旅

炮兵旅

装甲第4师

【台湾陆军584装甲旅编制】

陆军第20集团军

军部驻地:河南开封 ,71320部队

第58轻机步旅(驻河南长葛)代号71622 第60摩步旅(驻河南信阳)代号71897 装甲第11旅(驻河南南阳)代号71669 高炮旅(驻河南商丘)代号71315 炮兵旅(驻河南确山)代号71262

陆军第21集团军

军部驻地:陕西宝鸡 ,68210部队 步兵第61师

坦克第12师

炮兵旅

高炮旅

陆军第26集团军

军部驻地:山东潍坊 ,代号为71146部队 摩步第77旅

摩步第138旅(原133师)

摩步第199旅

装甲第8师

炮兵旅

陆军第27集团军

军部驻地:河北石家庄 ,66267部队 摩步第235旅

摩步第80旅

摩步第82旅

摩步第188旅

炮兵旅

高炮旅

装甲旅

陆军第31集团军

军部驻地:福建同安 ,73111部队 步兵第86师

步兵第91师

摩步第92旅

炮兵旅

装甲旅

防空旅

陆军第38集团军

军部驻地:河北保定 ,66393部队 步兵第112师

步兵第113师

坦克第6师

炮兵旅

防空旅

陆航团

陆军第39集团军

军部驻地:辽宁辽阳 ,65521部队 步兵第115师

步兵第116师

机步第 190旅

装甲第3师

炮兵旅

防空旅

台湾陆军584装甲旅编制(三)
台湾陆军

对岸“陆军”作战兵力主要由以下几大块部队组成,即三个军团,四个防卫指挥部,一个陆军航特指挥部,6支新训旅及其他勤务支援单位、教育单位等。

注意对岸“陆军”各级部队除了正式番号外,还有一个各自不同的部队代号--XX部队,多以代表部队历史传统或特性的两字汉字词组为名。

先从三大军团说起:

o 陆军第六军团 - 前锋部队 (北台湾) 

-- 关渡地区指挥部 - 虎啸部队

-- 兰阳地区指挥部 - 黄龙部队

-- 21炮兵指挥部 - 金鹰部队

-- 269机械化步兵旅 - 雄狮部队

-- 542装甲旅 - 迅雷部队

-- 584装甲旅 - 登步部队

-- 33化学兵群

-- 41运输兵群 - 龙飞部队

-- 53工兵群

-- 73通资群

o 陆军第八军团 - 干城部队 (南台湾) 

-- 43炮兵指挥部 - 天雷部队

-- 298机械化步兵旅 - 埔传部队

-- 564装甲旅 - 少康部队

-- 39化学兵群【台湾陆军584装甲旅编制】

-- 54工兵群

o 陆军第十军团 - 昆仑部队 (中台湾) 

-- 58炮兵指挥部 - 虎锋部队

-- 234机械化步兵旅 - 长城部队

-- 586装甲旅 - 钟山部队

-- 36化学兵群

-- 52工兵群

-- 74通资群 -- 75通资群

再说说四大防卫指挥部:

• 防卫指挥部

o 金门防卫指挥部 - 擎天部队

-- 烈屿地区指挥部 - 诚实部队

-- 金东守备队 - 虎军部队

-- 金西守备队 - 班超部队

-- 后屿守备队

-- 金防部炮兵群 - 神狮部队

o 马祖防卫指挥部 - 云台部队

-- 北高地区指挥部 - 擎天部队【台湾陆军584装甲旅编制】

-- 莒光地区指挥部 - 莒光部队

-- 东引地区指挥部 - 忠义部队

-- 马防部炮兵群

o 花东防卫指挥部 - 正义部队

-- 台东地区指挥部 - 太平部队

-- 直属各营连级作战部队 (如机步营、混合炮兵营、装骑连等)

特战和航空突击类部队,主要变成一个“陆军航空特战指挥部”

• 陆军航空特战指挥部

o -- 航空601旅 - 龙城部队

o -- 航空602旅 - 龙翔部队

o -- 航空603旅 - 龙翔部队

o -- 飞行训练指挥部

o -- 空降训练中心

o -- 特战训练中心

o -- 高空特种勤务中队

o 特种作战指挥部 - 武汉部队

-- 特种作战862群 - 精忠部队

-- 特种作战871群

-- 101两栖侦察营

最后是今年4月1日刚刚改变番号,并从“国防部后备司令部”移编回“陆军司令部”的六支新训旅:

步兵(新训)104旅 - 常山部队

步兵(新训)153旅 - 翔龙部队

步兵(新训)203旅 - 实践部队

步兵(新训)206旅 - 光武部队

步兵(新训)257旅 - 飞马部队

步兵(新训)302旅 - 虎威部队

台湾陆军584装甲旅编制(四)
台湾陆军装甲542旅

装甲542旅的组建



  装甲542旅的前身为装甲兵独立第2旅。独立第2旅于1970年9月1日在台中成立,代号为“迅雷部队”,其编制辖旅部连、战车721营、战车722营、装步121营、装炮621营、通信连、反装甲连、工兵连、装骑连和宪兵排,其中各营级单位的番号中间均由代表独立第2旅的数字“2”组成。之所以被赋予“迅雷部队”的代号,是因为独立第2旅组建时吸纳了装甲兵第2师的一部分部队,装甲兵第2师于1959年启用三角形臂章和迅雷部队的称号,独立第2旅成立后,其三角形臂章和迅雷部队的称号均被该旅继承。
  1976年,独立第2旅的番号被更改为独立第13旅,同年8月16日又更名为独立第42旅。独立第42旅为台湾陆军中第一支装备反装甲导弹和M109A2自行火炮的部队。
  1998年7月1日,独立第42旅吸纳独立第51旅中的战车711营和装步111营,扩编为装甲542旅。成立初期,该旅的编制包括旅部连、战车一营、战车二营、战车三营、装步一营、装步二营、炮兵营、支援营、通信连、反装甲连、工兵连、装骑连和宪兵排。其中,旅部连、支援营、通信连、反装甲连、工兵连、装骑连和宪兵排均由原独立第42旅的相应单位改编而成;战车一营由原独立第42旅战车721营改编;战车二营由原独立第42旅战车722营改编;战车三营由独立第51旅战车711营改编;装步一营由原独立第42旅装步121营改编;装步二营由独立第51旅装步111营改编;炮兵营由原独立第42旅装炮621营改编。改编后,战车营及装步营均以特遣队形态编组,分别下辖两战一步(两个战车连、一个装步连)及两步一战(两个装步连、一个战车连)的混合编制,全旅建制共8个战车连及7个装步连,步战比例为1:1.1;炮兵营则下辖4个炮兵连。

装甲542旅基本架构


  装甲542旅由联合兵种所组成,负有作战指挥及勤务支援责任。旅部连为其指挥及行政单位,平时执行旅部各项行政及文书工作,战时开设旅指挥所,配备的履带车辆有CM11战车、M577A2装甲指挥车及CM21装甲车各2辆,以及数十辆各式其他车辆。
  战车营为装甲旅的主力攻击部队,因此装甲旅在编制上,步战编制比例偏重战车营。目前台湾陆军的4个装甲旅有两种编制,装甲542旅是惟一采用一步三战(一个装步营、三个战车营)的编制单位,正好对应各机步旅三步一战(三个装步营、一个战车营)的编制。而另外3个装甲旅则采用二步二战(二个装步营、二个战车营)的平衡编制形态。

装甲542旅编制演变


  装甲542旅自2001年起陆续实施编制调整,先后撤销反装甲连、装骑连、工兵连以及支援营。2005年,编制为旅部连、战车一营、战车二营、战车三营、装步一营、装步二营、炮兵营及通信连。营级单位由原来的7个缩减为6个,炮兵营下辖的炮兵连改为3个,每个炮兵连配备的自行火炮由6辆增加到8辆。2006年底,其编制再次改变,在2005年编制的基础上撤销装步二营,并将装步一营更名为装步营,营级单位从6个缩减为5个,包括3个战车营、1个装步营和1个炮兵营。每个战车营下辖3个战车连,装步营下辖3个装步连,使全旅编制下的战车连增加为9个,装步连缩减为3个,步战比例提高至1:3,战车数量增加到134辆。2011年,全台湾陆军各装甲旅实施编制调整,将每旅原来的3个战车营、1个装步营和1个炮兵营的编制更改为2个战车营、2个装步营和1个炮兵营,惟独装甲542旅仍维持原来的编制没有调整,仅将装步营更名为机步营。2012年,其又在原来编制的基础上增设了卫生连、保修连及工兵连,2013年再增设1个装骑连和1个反装甲连,使直属连增加到7个。

装甲542旅战车装备


  装甲542旅成立时,其步战炮主战部队配备的武器包括120辆CM11战车、M113A1/A2及CM21装甲车百余辆,另有美造M577A2通信指挥车、M106A2 42英寸迫击炮车及M125A2 81mm迫击炮车等装备。为提升CM11战车的装甲防护能力和战场存活率,台湾陆军于1990年代以自行研制出反应装甲模块,安装在CM22战车的炮塔及车身正面,共加挂72块反应装甲,这批战车全部集中编配在装甲542旅的一个战车连中。炮兵营的装备有美制M109A5自行火炮,其具有机动力强、射程远、核生化防护能力等性能,适合在各种天候下作战,使用弹药种类包括榴弹、化学弹、照明弹、增程弹以及铜斑蛇炮弹,性能较之前装备的美制M105A2自行火炮更精良。台湾陆军仅从美国购买有28辆M109A5自行火炮,其中有24辆配属到装甲542旅。M109A5自行火炮在外观上与M105A2自行火炮相同,由于数量较少因此常被误认为是M105A2自行火炮。二者主要通过无线电天线架设位置以及履带胶块、终端连接器型式等来分辨,如M109A5自行火炮的天线装在炮塔右侧,而M105A2自行火炮的天线则装在炮塔左侧。

  装甲542旅所属各式车辆都有涂装为黄色的三角徽作为识别标志,再以不同的数字和符号来表示各营、连单位,如黄色三角徽内有“HQ”字样则为旅部连标志。

台湾陆军584装甲旅编制(五)
外军陆军装备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持续深入,世界主要国家着眼陆军转型发展,以C4ISR系统的一体化建设为基础,以作战平台的信息化改造和全新研制精确制导弹药为重点,以数字化部队建设为牵引,大力推进陆军装备信息化建设,以更好地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对此,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研究,正确借鉴。

  建设现状
  立体化侦察探测装备使陆军具备了全维态势感知能力
  在陆军装备体系中,侦察探测装备具有实时、精确的目标预警探测能力,并能持续监视跟踪重要目标,是陆军装备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各主要国家陆军非常重视构建空地结合、远近互补的立体化侦察体系。在这一立体化侦察体系中:地面侦察装备的前沿观测器材作用距离一般为5~10千米,侦察车10~20千米,雷达20~100千米;空中侦察主要用于50千米以上的中远程侦察。
  美国陆军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立体侦察探测装备体系,主要装备有OH-58D“基奥瓦勇士”武装侦察直升机,“灰鹰”、“影子200”和“大鸦”无人机系统,“布雷德利”装甲侦察车,TPQ-36/37炮位侦察雷达、TPQ-48/49/50轻型反迫击炮雷达、EQ-36反火力目标探测雷达等。“影子200”是美国陆军的主力无人机,到2012年12月已装备了102套,每套包括4架无人机、2个地面控制站、1个便携式地面控制站、2个地面数据终端、1 个便携式地面数据终端和1个遥控视频终端、1辆无人机运输发射拖车、2辆人员/设备运输拖车系统。可以探测距旅战术作战中心125千米的目标,其地面控制站能将图像与遥感数据近实时转送到全源分析系统以及战地火炮目标跟踪与指示系统。新研制的TPQ-48/49/50轻型反迫击炮雷达是一种360°搜索扇面雷达,能够探测敌迫击炮火力,有助于填补现役雷达的覆盖缝隙。用于取代TPQ-36/37的EQ-36雷达和TPQ-48/49/50雷达都拥有与“阿法兹”先进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相连的接口。
  俄陆军侦察装备以地面侦察监视系统为主,仅能对20千米纵深内目标实施侦察、定位与毁伤评估。在两次车臣战争中,作为俄陆军“队列-P”师属空中侦察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蜜蜂-1”无人机侦察到叛军大量情报,为对敌实施精确打击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装备的“吉普恰克”新一代战术无人机航程为70千米,未来将发展到350千米,机内装有实时数字数据链,可与炮兵部队进行通信,为激光制导弹药提供目标指示,主要用于为远程炮兵和“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系统提供目标侦察信息。
  网络化指挥控制系统使陆军各作战要素实现了无缝链接
  网络化指挥控制系统是陆军装备体系实现从传感器到射手无缝链接的关键,美国陆军已装备网络化的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
  ABCS由三个层次、11个子系统组成:第一层次是取代陆军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陆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作为美陆军的战略与战役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编配军及军以上指挥机构,实现陆军与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直到国家指挥总部的互联互通。第二层次是升级后的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提供从军到营的指挥控制能力,主要包括机动控制系统、防空反导计划控制系统、全源分析系统、战场指挥与勤务支援系统(BCS3,由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改进而来)、先进的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5个核心指挥控制系统和数字地形支援系统、综合气象系统、一体化战术空域系统、综合控制系统4个为上述核心指挥控制系统提供相关数据支撑的通用作战支援系统;第三层次是新研制的“中国招生考试网融合成由各功能指挥控制系统合成的陆军C4I系统。战术互联网用于为ABCS提供通信保障,也是生成和使用提升战斗力的清晰准确“通用作战态势图”的重要技术支撑。
  ABCS是美国陆军根据数字化建设需要为整个陆军研制的指挥控制系统,研制成功后首先装备数字化试点建设部队第4机步师试用。美国陆军2004年5月研制成功使用6.4版软件的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6.4),使其各分系统完全实现了互联互通,第4机步师在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也逐步得以解决。随后,ABCS6.4于2004年应用到第3装甲骑兵团和第3军军部,于2005年应用到第3机步师和第101空中突击师,到2007年下半年应用到所有参加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陆军师部和旅战斗队。到2009年底,陆军现役师部和旅战斗队都已装备了ABCS6.4,初步实现了其1995年1月制订的“2010年实现全陆军数字化”的建设目标。
  未来战斗系统(FCS)项目下马后,为其提供关键通信和联网能力的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WIN-T)、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等信息系统装备的骨干项目和关键技术仍在持续快速发展。这些项目的研制成果正在逐步应用于现役ABCS6.4系统,升级或取代其相关分系统,进一步将其建成融合式一体化C4ISR系统,提高现役旅战斗队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
  经过信息化改造的现役作战平台已成为陆军信息化装备体系的重要基础
  美国陆军在作战平台信息化改造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对其他国家陆军装备信息化改造起到明显的引领作用。为现役装备“插入”先进的火控系统、通信系统和定位导航系统等各种信息化装备,能够使传统作战平台更好地融入到信息化战场,实现与战场上的侦察、指挥、保障系统及其他作战平台互联互通,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战争的作战需求。美国陆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大显身手的主要装备M109A6“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M270A1 227毫米多管火箭炮、“爱国者先进性能-3”(PAC-3)防空反导系统、M1A2/M1A2 SEP “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M2A3/M3A3“布雷德利”战车、AH-64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M9装甲战斗工程车都是利用信息技术对现役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取得成功的典范。   俄陆军射程为50~480千米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拥有指挥和信息保障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杀伤兵器与侦察和指挥系统的一体化,显著提高了俄陆军的威慑能力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成就”通用炮载自动化火控系统已实现了与“饲养园”、“卷心菜虫-B”和“车辆-M”等自动化射击指挥系统的信息融合,在实现炮兵装备信息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姆斯塔-S”152毫米自行榴弹炮在安装了“成就”系统后可在任意阵地上展开,行军战斗转换时间不超过3分钟,对计划外目标射击时,从接收目标指示到开火不超过10~15秒。配备“成就”的“冰雹”火箭炮行军战斗转换时间比原来缩短4/5以上,接收外部目标指示、计算射击开始诸元和弹道数据(计算时间不超过5秒钟)等过程都实现了自动化。
  精确制导弹药是信息化作战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陆军目前已建成了由APMI精确制导迫击炮弹(最大射程6.3千米)、“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射程7.5~40千米)、M31制导火箭弹(射程15~70千米)、Block IA型整体战斗部陆军战术导弹(射程70~300千米)组成的间瞄火力精确打击体系,精度都在10米以内。俄陆军研制成功精度在30米以内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并进行了初步列装,还在对“伊斯坎德尔-M”导弹进行改进,并于2011年12月上旬在演习中首次试射了1枚装备新型制导系统的“伊斯坎德尔-M”,使用图像制导方式使打击精度进一步提升到约2米,能更有效地应对美欧在欧洲部署的反导系统。印度最大射程为150千米的“普拉哈尔”制导火箭弹使用固体燃料,战场反应速度快,紧急情况下只需2~3分钟即可完成发射准备。“普拉哈尔”于2013年7月在综合测试靶场进行了飞行试验,可能于2013年末或2014年服役。
  另外,美国陆军即将大量装备XM1156“精确制导组件”(PGK)以实现普通弹药的相对精确化,能将陆军常规155毫米炮弹在最远射程时267米的圆概率偏差缩减到50米以内。PGK已成功将120毫米迫击炮弹改进成精确制导迫击炮弹,并于2011年3月装备驻阿美军。安装PGK的155毫米炮弹于2013年4月21日进行成功试射,两个炮兵连发射的5枚炮弹的落点间距在5米以内,且距离目标不超过25米。在美国2014财年国防预算中,PGK单价为13500美元,但美国陆军计划到2025年以前共采购102921枚PGK,平均单价可能降至7342美元。
  数字化部队建设已成为主要国家陆军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20世纪90年代初,在总结海湾战争经验教训基础上,美国陆军率先提出建设数字化部队,目的是重新设计陆军,“用信息时代的方法创建信息时代的部队”,并于2000年底将第4机步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数字化师。1999年10月,美国陆军开始实施转型计划,更加强调全方位的能力建设,即人员、领导艺术及领导者的培训、训练、编制、条令、装备及设施等方面的同步建设,标志着美国陆军以数字化建设为基础的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随着现役师部和旅战斗队到2009年底都已装备了ABCS6.4系统和现役部队于2011年底完成模块化编制体制改革,美国陆军现役部队已基本全部实现了数字化。通过20年的信息化建设,美国陆军的武器装备无论是平台本身的信息化水平还是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都属世界最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信息化作战能力,并在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应用和证明。
  俄、英、法等国陆军数字化部队建设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其发展模式、发展道路与美军不完全相同。俄罗斯试图通过以编制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切实推动部队装备数量与结构的优化,其重点建设的试验型部队“塔曼”摩步师(类似美军第4机步师)历来都优先装备各种先进数字化装备,为后续部队列装积累经验。英、法等欧洲国家则更多是通过不断升级改进现役核心指控通信系统,积极打造以未来快速奏效系统和“蝎子”计划为代表的陆军综合作战系统,来牵引数字化部队装备的发展。英国陆军重点建设的试验型部队第20装甲旅可作为英军数字化部队的代表,而法国陆军第6 轻型装甲旅则是其第一支数字化部队,该旅是集火力、灵活性、机动性、两栖作战能力于一身的全天时、全天候应急模块化部队。
  发展趋势
  大力推进陆军装备网络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一体化作战能力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FCS于2009年6月下马,但这并不否定它所体现出来的网络化“系统之系统”陆军装备发展思路的正确性和创新性。美国陆军副参谋长奇亚瑞礼曾于2011年5月23日说:“建立能在旅到班各级稳定运行的网络是陆军的头等优先采办项目。”美国陆军协会于2012年6月颁布的《新装备战略:2020年美国陆军现代化》明确指出,2020年前陆军现代化的10种装备优先采办项目是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地面战斗车辆、联合轻型战术车辆、多用途装甲车、“帕拉丁”综合管理(PIM)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基奥瓦勇士”武装侦察直升机、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奈特勇士”单兵穿戴式态势感知系统、陆军分布式通用地面站以及联合作战指挥平台,其中50%为信息网络装备。
  从2011年6月开始,美国陆军实现部队网络化的重点是开展每年2次的网络集成鉴定(NIE)试验,目的是将来源不同、技术成熟度各异的多种独立系统集成在一起进行一体化试验,不仅分别评估各种装备的性能,还从“系统之系统”角度评估其互联互通能力,以加快战术通信网络的成熟和一体化。该试验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五次(NIE11.2、NIE12.1、NIE12.2、NIE13.1、NIE13.2)。美国陆军计划2013财年为8个旅战斗队装备经过第三次网络集成鉴定试验的名为“能力组件13”的一系列联网设备,第10山地师第3、4旅战斗队是首批部署陆军下一代通信网络的部队,已于2012年10月接收了“能力组件13”。美国陆军计划2014财年为另外6个旅战斗队装备于2013年5~6月进行了第五次网络集成鉴定试验的“能力组件14”。   作为美陆军未来的骨干信息系统装备,WIN-T是美国陆军新一代战术互联网,依靠由微波视距通信、空中机载通信和卫星通信中继组成的三层网络基础结构,形成全域互联、动态运行、宽带传输、灵活升级、安全可靠的多媒体信息网络,是一个可动态配置、具有高速高容量特点的骨干战术网络。目前,WIN-T已开始融合并取代现役松散的战术互联网,替代旅以上部队装备的移动用户设备。WIN-T正按4个“增量”系统螺旋推进,美陆军大部分师、旅、营指挥所已装备的WIN-T“增量1”系统具备保密、可靠、高容量的快速“驻停通”能力,首次使美陆军摆脱了对固定通信设施的依赖。已于2012财年交付的“增量2”系统使美国陆军逐渐具备了初始“动中通”能力。计划于2014财年装备的“增量3”系统,将使陆军具备全面“动中通”能力。计划于2016财年开始列装的“增量4”系统将重点建设加密的卫星通信,增加“动中通”网络数据吞吐量,满足网络中心战对构建多媒体信息网络的需求。
  美国陆军于2007年1月开始实施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IBCS)计划,旨在将现役和在研的多种防空系统整合为一体化防空反导网络。IBCS系统于2012年6月通过关键设计评审,2012年底进入工程和制造研发阶段,计划于2016财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实现与“爱国者”PAC-2/3系统和“哨兵”防空雷达的一体化,2020财年实现与末段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的一体化。
  美国陆军计划于2020年建成的“陆战网”不仅可将作战指令即时传达至各作战单元,各作战单元也可随时向上级报告战场态势,并与兄弟部队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从而使陆军整体作战力量实现全球范围的高度一体化。
  为加速推进陆军装备一体化建设,法国陆军以BOA计划为基础于2010年2月推出了陆军装备发展计划—“蝎子”计划,预计2025年前后完成。“蝎子”计划吸取了FCS因过高的发展目标和高昂的成本而失败的教训,首先瞄准发展数字化的作战网络,尔后将它集成到现役和新研装备车辆上,更加务实可行,更具经济可承受性。
  精确化火力打击能力正在向精确打击机动目标发展
  美国陆军现役精确制导弹药只能精确打击固定目标,还不具备精确打击机动目标的能力。美国陆军正在研制的“制导火箭弹Ⅱ”和数字式半主动激光制导(dSAL)“神剑”炮弹(“神剑-S”)则具备对机动目标遂行精确打击的能力。半主动激光制导技术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命中精度高(可控制在1米之内)。
  “制导火箭弹Ⅱ”计划采用半主动激光/毫米波雷达/红外成像三模复合制导方式(加上制导火箭弹最初采用的INS/GPS制导方式,有时也说“制导火箭弹Ⅱ”采用四模复合制导方式),最大射程将超过150千米,具有对机动目标精确攻击的能力。
  “神剑-S”能够在弹道末段将制导模式从INS/GPS制导模式切换为半主动激光制导模式,像长了“眼睛”一样盯着逃离了瞄准点的机动目标,不但能够攻击机动目标和在炮弹发射后位置改变了的目标,而且能够改变弹着点以避免人员伤亡和附带伤害。“神剑-S”将使美国陆军的旅战斗队指挥官具备建制内精确打击机动目标的能力,减少对空中火力支援的依赖。根据计划,“神剑-S”将于2014年3月前进行实弹射击试验。
  大力发展无人机系统,并重视发展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
  美国的“猎人”、“影子200”、“大鸦”和俄罗斯的“蜜蜂-1T”等都参与了实战。截至2012年底,美国陆军装备了50架MQ-1C“灰鹰”无人机(具备对地面目标的精确攻击能力)、102套RQ-7B“影子200”无人机系统、约300架“美洲狮”无人机和1724套RQ-11B“大鸦”无人机系统。1套RQ-7B“影子200”无人机排包括2个地面控制站、4架无人机、4部遥控视频终端和天线、1辆无人机运输发射拖车、2辆人员/设备运输拖车。人员包括1名排长、1名准尉、1名中士、12名无人机操作手。维修分队包括1个多功能维修小队、1个人员/设备运输小队和7名维修人员。美国陆军还正在对“影子200”和“灰鹰”无人机进行改进:改进型M2“影子200”采用新型动力装置及有效载荷,并将具备发射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在继续采购“灰鹰”无人机以为每个现役陆军师编配一个“灰鹰”无人机连的同时,正在探索通过安装“网络化电子战遥控操作”系统(NERO)以使“灰鹰”具备电子战能力的可能性。另外,随着美军实施“再平衡”战略而移师亚太,美国陆军计划为“影子200”和“灰鹰”无人机研制“远征部队组件”,使它们能够编组飞行,提供72小时的预警覆盖,以满足浩瀚太平洋对无人机的长航时需求。
  作为过渡型号,现役6套MQ-5B“猎人”无人机系统将随着“灰鹰”的列装而逐步退役。从2011财年开始部署,美国陆军计划到2018财年完成所有“灰鹰”连的组建。首个“灰鹰”连已于2013年初完成了在阿富汗的实战部署任务,与第101战斗航空旅的有人驾驶飞机进行了编队飞行。在为期1年的部署期间,该连累计完成了1.3万个小时的作战飞行。2013年初,隶属于第1战斗航空旅的“灰鹰”连轮换替代了首个“灰鹰”连在阿富汗的作战部署。第1战斗航空旅的“灰鹰”连在阿富汗每天进行3~5次作战飞行,有一天飞行多达70个小时。美国陆军共计划装备152架MQ-1C“灰鹰”无人机,在师级组建“灰鹰”连,每个连编3个排,每个排装备1套“灰鹰”无人机系统,每套系统包括4架无人机。但这样并不能保证每个现役师都能配用1个“灰鹰”连。2012年8月,美国陆军参谋长要求为每个现役师都配用1个“灰鹰”连,并为国家训练中心配用1个“灰鹰”连。2013年2月4日,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项目主任说,为了不增加费用和人员地落实参谋长的指示,他计划将非部署“灰鹰”连的无人机的数量从12架减为9架,但进行作战部署时就恢复12架的编制。这样就能够保持原来152架的采购计划不变。
  为AH-64E“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插入的26项新技术使该机具备网络中心战能力,能够与现役“斯特赖克”旅战斗队和无人机实现互操作。所有安装战术通用数据链(TCDL)的无人机都可由AH-64E机组乘员在50千米外的地方进行控制,直升机可直接接收无人机传感器数据并传输至100千米外的地面站,大大提高机组乘员和地面指挥官的态势感知能力,从而实现直升机和无人机之间的数据实时共享和有人-无人协同(MUMIC)作战,进一步提高美国陆军的信息化作战能力。
  对现役平台继续进行信息化改造仍是主战平台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美国陆军正在继续对现役主战平台进行深度信息化改造,有些还正在进行,如以M109A6“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为基础改进而来的M109A6“帕拉丁”综合管理(PIM)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计划于2013年第三季度完成72门PIM自行榴弹炮的低速初始生产)、以“爱国者”PAC-3防空反导系统为基础改进而来的“爱国者”PAC-3 MSE防空反导系统(计划于2013年底实现低速初始生产)、以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为基础改进而来的M1A3“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原计划2017年前开始列装,但军费缩减迫使陆军很可能将M1A3只作为技术储备而非正式型号进行研发);有些已研制成功并正在进行全速生产和列装,如以AH-64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为基础改进而来的AH-64E“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已于2012年8月被批准进入全速生产,目前已装备51架,未来共计划装备690架。这些最新改进型主战平台都将继续服役至2040~2050年。
  英国陆军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和“武士”步兵战车以及法国陆军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经过进一步信息化改进也将服役至2030~2035年。
  结束语
  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陆军装备信息化建设应以未来信息化战争需求为牵引、以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为中心、以综合集成为基本途径、以以下四个方面为重点,研改并举,构建全新的陆军武器装备创新体系:第一,优先发展战场感知装备,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求;第二,大力发展指挥控制通信装备,提升陆军整体作战效能;第三,加快发展信息化作战平台,促进陆军武器装备“两化”建设;第四,注重发展精确打击弹药,增强陆军整体威慑与实战能力。

台湾陆军584装甲旅编制(六)
2010中国军演之陆军:国土机动能力已近世界水平

  2010年,解放军陆军的演习不但锤炼了机动投放能力,也为今后解放军指挥系统乃至编制结构的根本性变革摸索经验。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大军区将被取消或者改为三军联合的战略方向联合指挥部。

  由于历史原因,解放军的七大军区继承了古已有之的“屯兵驻防”,立足于区域防守的理念,特点是“分兵把口,守土有责”,对远程投送和机动作战重视不够。
  随着几年来进行的多次裁军,解放军的陆军兵力已显得有些不足,如遇到边境紧张局势,势必要从其他军区调兵。例如,在对越反击战时,除前线的昆明、广州两军区,还从后方的成都、武汉、南京军区抽调了大批部队。但这是筹划多时、预有准备的主动作战行动,时间从容,有条不紊。而在现今的国际地缘形势下,解放军陆军野战部队更多需应对可能的边境局势骤然紧张,遏制和应对局部武装冲突。
9月22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和平使命-2010”联台反恐军演,中方总导演马晓天与中方战役指挥员在前沿指挥所研究部署。

  也就是说,解放军需要形成一种与区域责任防守相结合的新型区域间机动防守体系。各军区下属的部队通过互相快速支援来达到防御的目的。它要求:一、能快速向前线增派兵力;二、抵达前线后能迅速投入作战。这也就是西方概念的“快速反应部队”。
  尽管解放军历史上早已先后有“战备值班部队”和“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概念和分类,但在实践中也仅准备用于大军区范围内的应急作战之用,此前还从未有过跨战区的机动作战考虑。
  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尽管解放军在很短时间内就从相邻的济南和广州军区向四川灾区调集了十多万兵力,初步显示了依托国土交通设施快速投送能力。但与作战任务不同,这种非战争军事行动部队是没有携带重装备和弹药的。
  最近几年的演习中,解放军把陆地远程机动作为重要内容,远程机动演练强度大幅提高。军事观察家们预测,这将为锻炼部队快速反应能力奠定基础,为今后解放军指挥系统乃至编制结构的根本性变革摸索经验,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大军区将被取消或者改为三军联合的战略方向联合指挥部。
  不再是单纯的快速行军
  2006年9月,沈阳军区一个机械化步兵旅迈出了解放军远程快速机动探索的第一个脚步。该部队从位于辽宁南部的驻地出发,数百台车辆和装备组成的钢铁长龙,经东北平原、荒原山野、草原大漠一路行军1000多公里,在三天时间内到达位于内蒙古高原深处的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基地。
  这次跨区演练虽然抵达后也与在驻训的北京军区一个装甲旅展开了“红蓝”对抗,但强度不高,侧重点在于以成建制远距离快速机动,属于旨在检验和评估部队机动能力。机动过程中,设置了电子干扰、多维侦察、火力袭扰等一系列训练课目。
  2007年8月,解放军又组织长途机动,从新疆横越北中国,从东北进入俄罗斯境内(因哈萨克斯坦临时变卦拒绝过境),再经过整个西伯利亚,抵达亚欧分界的车里雅宾斯克,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单程即达上万公里,首创作战部队携全套装备跨出国门,超远程机动的先例。不过此次全程搭乘列车,速度也相对很缓慢,与快速机动不相关。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之后,解放军历史上第一场真正的跨区对抗演习“砺兵-2008”拉开帷幕。济南军区一个刚从四川抗震归来的机械化步兵旅从河南境内长途机动,千里进入内蒙,与北京军区某部对抗演习。参演双方分别是济南军区某机械化步兵旅和北京军区朱日和基地的专职“蓝方”装甲团。
“前卫-2010”导弹装弹。

  这两支部队都是各自军区的精锐之师,济南军区机步旅是全军轻型机械化的实验部队,北京军区装甲团则承担装甲兵信息化建设探索任务,它们都代表着中国陆军转型建设的发展方向。这两支部队厮杀的最终结果不为外人所知,但军方媒体表示,他们进行了解放军“难度系数”最高的演习。
  进入2009年,更大规模的机动演习又展开了:沈阳军区与兰州军区、济南军区与广州军区,每个军区的1个建制师,分别机动到对方训练基地自主对抗演习。空军和陆军航空兵也出动运输机、战斗机、武装直升机,参加空中力量投送和实兵行动演练。
  从2006年一个旅几千人,到这次同时出动4个师几万人,应该说解放军正在循序渐进提高快速机动能力。4个齐装满员的作战师要携带大批重型装备,配合空军、航空兵部队进行纵横万里大规模机动,能不能顺畅进行,对解放军来说既是一个新课题,也是对战略机动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这次演习由于其持续时间长、技术含量高、实战色彩强,而广受关注。
  今年秋天举行的“使命行动-2010”显然是去年盛夏举行的“跨越-2009”军演的延续和深化。但今年中国军费增长速度的放慢,使总参的官员们不得不考虑适度压缩军演的规模人数。去年的“跨越-2009”演习涉四个军区的4个建制师,参演人员近5万人,有6万台车辆和大型装备齐装满员参演。
  “使命行动-2010”参演兵力稍逊前次,参演军区和陆军建制师都减少一个,官兵人数也少了2万。参演人数减少,军演的层次和效能要求却反而提升。
  这一次从旅到师再及军,由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成都军区所属3个集团军机关各带1个师(旅),总兵力3万余人。在推进过程中也进行了多起模拟实战情况的作战行动,如空袭与反空袭,空军出动战机护航等行动,而不再是单纯的快速行军。   国土机动能力已接近世界水平
  一支军队是否具有足够的战略威慑力,不在规模有多大,而在于在关键时刻、关键地点能够投入多少兵力。而怎样把部队及时、稳妥、快速投送到作战战场,是复杂任务。
  直到1990年代,解放军陆军的长途地面机动,完全依赖于铁路运输。按当时的铁路技术能力,每昼夜运送四五百公里就算很快的速度。受制于国家公路网等级的落后,那时主力野战部队的整建制昼夜机动,也只能行进大约一百到二百公里。更为受限的在于军队摩托化能力的不足,很多二线部队仍然停留于骡马化(士兵步行行军,辎重物资由骡马背负或牵引,仅有少量汽车)阶段,一昼夜行军几十公里,只能执行守备作战任务,相当于西方国家二战时的水平。而这样的机动能力,也正是实施大军区制的现实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初伴随百万大裁军,解放军陆军才完全告别骡马化,实现摩托化。到了2008年汶川地震中,空运、铁路运输和高速公路直接开进,不到三天内就从相隔数千公里外的河南和广东调来了救灾部队。
  数天内,军队先后调遣16万余部队进行抗震救灾,涉及地域之广、动用力量之多、投入速度之快,都创下了解放军救灾历史记录。知名的“铁军”师,深夜接到军委作战命令,午夜时分召开紧急作战会议,1.8万名官兵在凌晨4时30分前即全部完成准备,通过公路机动的部队仅仅25小时就前进1200公里。这主要得益于近十余年来高速公路的大发展。
  而在去年的“跨越2009”演习中,济南军区“猛虎师”一个摩托化步兵团创造了战斗背景下全团单日摩托化行进916公里的最高记录,该师一个炮兵团也创造了全团单日行进800余公里的炮兵最高记录。这一纪录说明解放军的地面机动能力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在世界强大军队里也是拔尖的。
  现代军队行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齐装满员的摩托化步兵师机动时,光行军队列的长度就要高达上百公里,要保持一定队形,建制不乱,还要安排后勤、给养、工程等支援。所以,建制部队机动时,不可能像老百姓自驾车一样随意。
  对于整师整团携带作战装备的军队来说,一动就是上千公里。汽车到哪里加油,一万多人的物资消耗从哪里补充,掉队人员和车辆如何收拢,伤病人员如何治疗,指挥通信、后装保障、野战防护……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周全。
  在解放军空军空运能力还较为赢弱的情况下,80%以上的演习兵力和大型武器装备车辆,将以摩托化开进和铁路输送这两种机动方式输送到目的地。而指挥机关和精干特战分队则以军用、民用航空运力运送。
  依托高速公路组织摩托化部队快速开进,利用高速铁路和动车组运送铁路沿线的轻装部队,采取铁路机动方式输送重装部队,成为中国陆军立足国情和现有装备,进行远程兵力投送的有效方式。
  当然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也面临着战时被切断瘫痪的危险。不过在局部战争时,应该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能切断中国的“血管”。不过在演习中,各部队也注重了对卫星侦察、空中袭击、核生化攻击、特种兵袭扰和电磁干扰的防护。
  以信息化条件下的隐蔽伪装能力为例,济南军区副参谋长马秋星介绍,除了传统的防“敌”人力侦察等手段以外,防“敌”侦察卫星、高空侦察机侦察等信息化反侦察手段更是重中之重。作战班班长都要了解如何掌握“敌”侦察卫星过顶时间、适时躲避的方法。侦察卫星过顶、“敌”无线电侦听、无人机临空等情况都是演习科目之一。而在演习中,空军也连续出动歼-11战机,掩护北京军区参演部队,从华北直达东北。
  迈入信息化战争时代
  复杂电磁环境、精确指挥控制、全程信息对抗、精确打击,几乎是2010年每一场演习的关键词。信息化条件下的解放军陆军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基于信息系统的联合兵团集成式军演,可上溯至2006年。是年6月,胡锦涛主持的全军军事训练会议在北京召开,首次提出军训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条件转变的军事思想
  首先是营造复杂电磁环境,这是2007年以来解放军军事能力建设的关键词,军事训练、后勤保障自不必说,甚至政治动员、装备维修,也无不提及“在复杂电磁环境下”,颇有纲举目张之势。
  外界分析,解放军将电磁战提升到极高的位置,应是判断强敌拥有很强的电磁干扰能力。关于军演假想敌的设计,则毋庸太多置疑,中国军队现时仿照军演要求,以外军为标准一确切地说,以世界上最强大军事强国的美军为对手。因此,须在日常演训中锤炼部队应对电磁被干扰压制的复杂情形。在演习中,演习导演部会对红蓝双方部队的各种用频装备(如无线电通讯设备等),进行监听、侦测、干扰、压制、阻断等,使其用频装备部分或全部失效,参演部队将被迫采取各种应对方法与措施。
  精确指挥控制的前提首先来自丰富的情报。过去解放军陆军获取战场信息,只能靠单一的侦察兵侦察,侦察范围也不过十几公里,对“敌”情只能大概了解和判断。就是获取的情报信息,参谋人员还要查阅大量资料,根据“敌”情、我情、气象、地理等情况进行仔细甄别,指挥员作出决策需要好几个小时。
  而在如今的演习场上,无人侦察机、战场电视、手机密语通话、手持北斗机……六七个渠道的战场信息向指挥中枢蜂拥而来,参谋们头戴耳机、眼观荧屏,从一片嘈杂电磁背景中筛取实时准确的战场情报。
  这些战场信息被迅速调入作战决策辅助系统进行评估,不到2分钟,参谋人员就为指挥官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定量分析和决策建议,指挥官下达作战指令也更加迅捷高效。而且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指挥平台,还实现了各部队、兵种间的资源共享、情报互通,为联合指挥作战提供了基础。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解放军陆军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相互间实时传递信息能力均明显增强,这也是美军当年提出数字化战争的设想之一。
  而在演习中,导演部利用智能化的“部队演习评估系统”,也把训练考核从零散性的要素式检验变为对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检验。
  “使命行动-2010”演习由于类型与去年的“跨越-2009”军演相似,且规模缩减,所以关注并不如前。但实际上层级提升,对抗加剧,而且发生了一个并不引人瞩目却实质意义重大的信号一那就是解放军的基本作战样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成都军区的演习中我们可以注意到,激战首先在电磁空间打响。“红方”在信息力量支援下先发制人,出动数架空中侦察机和电子干扰机,对“蓝军”防御地域实施空中侦察和电磁压制。与此同时,潜伏待命的地面特种侦察力量利用战场电视系统,将“蓝军”隐蔽指挥所、炮兵阵地、通信机站等目标清单传回某集团军基本指挥所。片刻,57个打击目标被分类上传各火力打击群。经过5个波次联合突击,“蓝军”通信失灵、雷达失明、指挥系统陷入瘫痪。
  在演习中,信息从先前的辅助性手段,开始成为主要的打击手段之一。在基于信息系统体系的基础上,展开精准的信息与火力远程突击。
  因此,成都军区的集团军军长许勇也就有底气说:“这种信息主导、空地一体、择要精打的体系破击新模式,使战略、战役和战术力量实现了有机融合,作战效能在今天的演兵场变得越来越清晰。”
  可以说,这次演习特别着重强调信息主导、火力主战在体系破击中的地位作用。可以说,解放军陆军已经开始迈入信息化战争时代。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66938/

推荐访问:中国陆军编制 北洋陆军编制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