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

来源:百科 时间:2016-11-27 11:59:1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一)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研究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其他经济组织从事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初、中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与会计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法和会计基础与财务会计等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得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电算会计

四、主要课程

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经济法、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基础实践

基础实践包括军训、劳动、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上机,由学校统一安排部署。 2.专业实践

(1)会计基础课程实验: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特点在第一学按会计基础教学进度组织实施。

(2)会计单项模拟实习: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专业特点在第二学期末按课表在选修课上组织实施。

(3)会计电算化应用与实践: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专业特点在第三、四学期按课程安排及进度院组织实施。 3.综合实践

(1)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专业特点在第三、四学期末按课表组织实施。(2)毕业实习:在第三学年进行,就业班不少于1 年,升学班不少于4周。可进行顶岗实习、在校模拟实习等,实习结束后,根据专业要求和实习内容填写实习报告。

(3)调查报告或毕业论文:在每学期未以及第六学期进行。 六、学分及学分分配

本专业要求学生修满174学分。

1.学科共同基础课59学分,其中必修课55学分,选修课4学分。 2.职业基础课32学分,职业技能课34学分其中必修课60学分,选修课6学分。

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二)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按照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规定,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能适应当代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具有扎实的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熟练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在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业务、财务管理工作。

二、学制

基准学制为三年。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修业年限2—5年。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

2.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具有严谨治学、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人才规格 1、知识结构

知识是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数年的在校学习,逐渐构建起自己适应职业要求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的重心在于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知识结构包括社会知识、政治理论知识、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等。通过三年的学习,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要求如下:

(1)具有面向市场经济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必备的专业及文化知识。

【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

(2)掌握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手工及计算机处理各类企事业单位业务核算的方法。

(3)掌握财务管理及基本经营管理业务知识。

(4)熟练掌握基础会计业务知识,熟悉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及业务知识。 (5)熟悉并掌握与会计相关的法律知识、行业法规。

(6)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和一般操作知识,熟练掌握ERP、电子商务、统计及财务报表分析等业务软件的操作,并懂得简单的维护常识

2、能力结构

随着终生教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使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逐渐明晰,即“综合能力观”开始被人们接受。学生能力结构的构建应以必要的知识作支撑,由模仿开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完成能力训练。由实验、实训到企业实习,完成任职岗位群所需要的主要能力的训练。能力结构包括自我教育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下述能力要求。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阅读一般经济管理文献;

(3)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取得相关技术等级证书及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4)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 (5)通过国家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

(6)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和处理经济信息。 3、素质结构

高职高专院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以未来社会发展需求为准则,调整并确立人才评价标准。素质教育应有不同层次,合格人才素质要求首先应该是一个好公民,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如下:

(1)基本素质:

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道德素质: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明礼貌、遵纪守法、

【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

克己奉公;

文化素质:熟练掌握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具有扎实的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熟练计算机操作能力。

身心素质: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 (2)职业素质:

责任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协作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具备敬业爱岗、熟悉法律、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会计专业职业岗位群

(三)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学生应获取的基本职业资格证书为:

会计职业资格证书

其他可获取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

注册会计师单科合格证 (四)毕业条件

1.在正常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修满规定的各模块课程学分,包括课外教育学分。

2.取得相应证书或专业综合技能测试合格: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

级或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

四、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三)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会计专业“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 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打破传统的以会计理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教学体系,不断创新。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会计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可行模式,以岗定课,课证融合,证赛互补,课赛互促,可以促进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会计专业 岗课证赛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解析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目标定位不明确。仅单方面重视理论教学或者实践教学。第二,人才规格定位不准确。没有明晰会计人才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岗位,没有突出面向中小企业。

2.会计教学内容理论化,课程设置不合理。

(1)课程设置陈旧、内容缺乏创新。高职院校盲目开始专业课,部分课程独立开设,各自为政,教学内容出现交叉重复,造成教学效率不高。(2)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论而轻技能。有些高职院校虽然意识到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但终究因实训条件受限而无法充分付诸实践。(3)实践教学缺乏连续性。一般是针对所开设课程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或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讲解,等理论讲完后再集中进行实践,不同课程间的实践教学缺乏连续性。

3.会计教学方式落后

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传授为主,教学过程缺乏立体、形象的感官刺激,学生很难将各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更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经费紧张 是影响高职院校教学手段改进的重要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的时候并没有研究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例如,多媒体、教学电视以及ERP实验室等。

4.实训、实践环节基础薄弱

很多高职院校对专业实训设备投入不够,导致很多实训课程无法开设。此外,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只有少部分院校建立了实习基地,但由于企业对会计信息的保密性要求,学生无法直接参与会计处理,使得会计专业的实习流于形式。【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

5.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严重不足

会计专业的老师大部分来自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没有在企业进行实践的经历,在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这些都影响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二、高职专科会计专业人才的调研分析

(一)调研基本情况分析

1.行业背景分析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的实施,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根本保证,而会计人才则是高素质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下发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我省出台的《河南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这两部行业规划中都对高等职业教育在会计人才培养及会计行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2.企业需求分析

安阳是豫北工业重地,工业经济基础雄厚,门类齐全。2013全年安阳全部工业增加值85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99家。我市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已累计入住企业1300多家,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等5个产业集聚区列入省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重点培育名单。安阳及周边中原经济区域内发展迅速的中小企业将为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就业情况分析

在人才市场上,本专业近年来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学生就业对口率高,岗位稳定性高。根据智联招聘统计的数据显示:财务会计专业为毕业生就业率最好的五大专业之一,就业对口率超过百分之六十。

4.职业资格分析

目前我国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会计证书体系,主要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或中级会计师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等。调查结果显示,85%以上企业都强调学生拥有会计从业资格与初级会计师证。

(二)调研结果分析

我们通过走访企业、请企业专家进校研讨等方式,由此总结归纳出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的四方面要求:有岗位能力、有职业证书、有岗位经验、有职业拓展潜力。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会计人员国家职业标准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贯穿于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中,将职业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做到课程与工作过程融合,课程与职业证书融合,并以赛促训、以赛强技,多维度地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

三、建立“岗课证赛”融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1.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基础,改革会计课程体系

构建“岗位核心课程+认证课程+拓展辅助课程+基础和通识教育课程”的“一核心三支撑”的课程体系。岗位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核心课程,包括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认证课程是让学生取得行业准入资格、使职业岗位能力得以发挥的必要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等;专业拓展辅助课程是专业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包括出纳实务、财务报表分析、资产评估、证券与投资、银行会计等;基础和通识教育课程则融合了文化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公共艺术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经济学基础等。

2.重构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四环节渐进式” 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环节渐进式” 实践教学模式把会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项核心技能训练、综合模拟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四个层次,并在每个层次中融入不同类型的会计大赛。专业基础技能训练,第一学期进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开展会计基本技能、分岗位会计实训模拟训练,并在学期末举行会计手工模拟大赛。专项核心技能训练,第二、三学期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包括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ERP沙盘等,并举行专项珠算点钞大赛、会计信息化大赛和ERP沙盘大赛。职业综合能力训练,第四学期开展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并在前期大赛的基础上,举行综合性的

会计技能大赛。顶岗实习,第五、六学期通过实习完成工学交替。

3.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会计教学模式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上应体现综合技术运用要求,广泛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并采用模块教学、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仿真教学、逆向思维教学等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要求

注重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建设,会计专业带头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更高层次学位、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积极引进企业专家充实教师队伍。

选用体现会计新知识、新业务、新方法的教材,组织教师根据专业发展及时编写教材,完成有自身特色的专业系列教材编写,规范实训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等。

5.会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一方面加大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增加新的功能。建立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成本核算实训、纳税实训建设方向的财务业务制造一体化专业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分析各个企业特点,找准合适的合作对象,争取建立多个定点的校外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付晓兰.“岗证结合” 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3):51-52.

[2]汤长胜.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54-56.

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四)
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日益严峻,近年来,银行及事务所这类传统的会计人才需求大户对应届毕业生得招聘越来越少,压缩了会计基础人才的就业空间。财政部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但对比国外大学对会计实践人才的培养措施,根据我国政府部门颁布的我国长期人才培养的有关规划与纲要中指出,我国在培养人才时需要注重人才的综合能力并与国际接轨,包括社会实践、创新开拓等多个方面,因此国家教育部门也应该针对需求改进理论教学、增加职业实践等方式,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 会计人才 国际化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全球高校教育实践中,美国以学术研究、人才训练及社会服务为宗旨,实施专业训练,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澳大利以接受教育与训练者为中心,实施以能力为基础的训练,根据职业结构来提供训练方案。日本高等专科学校重在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技术人才。韩国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宗旨是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使职业教育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发展。[1]
  在我国高校教育实践中,人才培养模式尚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单一型轻复合等方面的问题。刘淑莲(2005)从会计学科的目标界定入手,根据目标定位、价值定位和市场定位的要求,提出“厚基础、宽口径、活模块”构建模式,使课程体系在结构上与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相一致,在内容上与执业岗位的需要相一致。孙小梅(2007)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入手,指出人才培养应在更新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设计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尽管许多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但这些建议主要从课程体系、业务培养目标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非实质意义上的调整。与现实中的需求仍有脱节。[2]
  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现状
  1.国际认证:学历与职业资格的双重保证。中国大多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往往注重的是学历教育,而部分高校则双管齐下,开设了类似于加拿大注册会计师的相关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加强学历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国际职业资格。受教者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可以累积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其会计专业的学识,有助于其日后就业。现下,我国多所高校(上海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都开始注重在会计教育上与国际接轨,不仅开设了国外职业资格考试,还与国外高校合作联合办学。[3]
  2.联合教学:采取三加二或者其它形式的教学方式与国外高校加强合作,使得学生在取得国内外高校学位认证的同时,掌握丰富的会计知识。
  三、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过分注重会计知识的灌输,并没有分析中外经济文化存在的差异。会计学具有其特殊性。其一,会计需要技术的支撑,就业人员需要通过数据与资料来对经济事件产生客观理智的判断与分析。其二,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需要与法律、文化、社交进行紧密结合。因此文化、经济的差异性会对会计教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不同地区国家的会计学加以区分,这样才能促进学术知识的融合。例如现下部分高校在开设会计课程时遵照的是欧美的模式,但是在教学时并没有批判地吸收其中的思想,也没有融入本土的社会人文与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教学。较为常见的现象有以下几种:一、专业课教学未对教学内容进行区分。教师在叙述案例时引入的都是发生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涉及的也是当地的人文与社会背景,并没有从我国的社会背景入手加以区分,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2.过分依赖于教程的要求,忽视了国内会计学的学术知识。很多高校在开设有关课程、教授准则时都未按照国家的不同进行差异化教学,中国传统的教学手段与西方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使得会计教学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
  3.并未深入了解国际化、职业化会计教育的本质及客观规律。我国部分院校以与国际化、职业化接轨为目的,对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定位培养,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专业课程进行重设,并改变了教学培养的方案、课程结构与实践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但是诸多高校却将国际会计资格证书作为人才考核的标准,在课程教授时也围绕着此目标,忽视了国际化、职业化教学的本质,没有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与学习方式的传授,与传统的“应试教育”其实并无区别,使得学生不具有创新思维与自我学习的技能。[4]
  4.缺少国际化教学师资力量。目前高校在教师启用上仍然选用了国内教师,国际化、职业化会计人才的培养不能缺少具有国际化应用性教育理念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发掘教育的内涵,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5.教育模式过于单一。部分高校未从社会、市场的需求出发对会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是目前我国会计学教育存在的不足之一。首先,高校并未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环节,缺少与实践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也没有根据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具体的研究与探讨,案例教学也缺乏活性,没有强化原有的实践教学管理评价机制,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对于现实案例的分析能力却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另外,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样性的,不仅要求员工的专业素养,也要求其具有高素质以及优秀的品质,但现下高校并未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加以重视,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认识到职业价值、道德等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课程设置上仍未找到合适的方法。[5]
  四、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建议
  1.以国际化、职业化为会计教学目标。我国各大高校在制定会计教学目标时都依据了相同的标准,即培养综合素质的应用性人才,其实教育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对于教育程度、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该重新对会计学教育的目标进行定位,培养理论与实践操作的高素质人才,并注重与国际化、职业化接轨,在此基础上确立培养人才的具体方案和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资源,提高就业员工的应用能力与管理能力。[6]   2.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在设立基础的会计课程的同时,进行国际化课程的教育。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迫切需求改进现下的课程体系,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案,一是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国际会计及准则方面的课程,二是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高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明了自己的义务与准则,将国际会计有关知识与先进的思想观念融入到我国会计教学之中。[7]
  3.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全面改进,注重个性化教学与实践教学。我国传统教学方式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但只能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授,不能提高学生自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变传统课堂封闭式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互动,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将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个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信息技术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提供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增加实践课程,通过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创造讨论、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拥有更高层级的能力。
  4.引入优秀教学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立拥有先进教育观念、国际化素养以及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学队伍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重点,教师在传授会计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与意义,其素养与能力会对教学质量、学生个人素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该重视会计教学师资队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低素质教师进行甄别。优秀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能力与学识的不断更新,并且关注有关于会计学科的发展与走向,根据国际经济市场的需要来制定一定阶段的教学计划。另外,高素质的会计学科教师应该主动吸纳国外会计学科中的精华,提高自身外语沟通交流的能力与会计的实际应用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及相关活动。最后,学校也要鼓励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发实践性、横向性的课题,利用业务流程设计、管理流程设计等多个课题的开发,来培养教师应用实践的能力和专业性知识,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检验教师的职业水平。
  五、我校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初,为了对金融以及会计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促进人才资源的国际化、职业化,我院对经济管理学院的原有院系进行了改革,将金融系与会计系统一设立为金融学院。但我院多年来以农业类综合人才为培养重点,因此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受到局限,想要不断提高会计人才培养水平只有改进原先的培养模式,注重人才的国际化、职业化与小众精英化,使得会计人才能够符合市场的变化。我院也以实践为基点,将会计专业培养模式与现有教学资源进行紧密结合,深入探究与我院人才培养现状相符的国际化、职业化教育新模式。
  管理会计师公会(CMA)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管理会计师组织,作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创始成员之一,该公会以审计为主要工作内容,对企业的会计以及经理进行认证。CMA之所以能够提供全球最具权威性的高端财务职业资格认证是因为该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不断改进其认证标准,为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经营的开发与研究出谋划策。例如在认证的过程中,CMA不仅重视申请认证人的财务技能,更重视申请认证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与制定战略决策时能力的发挥,该公会认为财务与经营决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申请认证人要拥有制定战略决策与掌握财务技能的双重能力。足以可见,CMA与国内外会计组织在会计师能力培养与个人发展认证上有着极大的差别,CMA认为合格的管理会计师不能仅仅掌握一般性的会计知识,更应该以财务技能与财政数据信息为基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意见,通过全面预算、财务分析、风险与绩效的防范与评估来促进企业战略性经营。CMA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为基准,以培养商业学院或会员为方向,而并非只是单纯的会计从业人员,它将企业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综上所述,CMA在国际众多会计机构中具有其特殊性,它能够加大管理会计,通过制定更多的管理项目和策略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而CMA的人才也走向了全球,国际化水平最高的会计资格证成为他们的敲门砖。因此,CMA教学的经验与大纲都值得借鉴的成分。
  但是我校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够全部引用CMA的教学方法与经验、大纲,应该在开设基础课程之外,引入其进行提高性教学。CMA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人需求,培养国际化、职业化的人才,还具有中英文两种不同的考试语言,为职业认证提供了保证。另外,我校应该注重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制定实践方案与策略来加强实践性人才的培养。创新学分的增加、实践必修课程的增设以及实践导师制都是有效的方案,能够加强学生对于财务实际管理、处理状况的了解。校方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到企业运作的规范,培养其综合能力。为了促进会计人才的国际化与职业化,校方还可以主动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中型企业合作,借助这些企业的力量与优势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工作学习态度,共同制定会计实践人才培养计划。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不仅有助于学校在会计人才上的培养,还有助于人才输入企业,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参考文献:
  [1] 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 陈艳.试论高等学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J].经济师,2006,(5):103-106.
  [3] 陈亚玲.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述评[J].现代大学教育,2011,(4):36-38.
  [4] 孔锴.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9,(2):15-18.
  [5] 李灵稚,胡雪.对我国高校培养国际通用人才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9):17-20.
  [6] 申渝.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J].中国人才,2012,(9):4-6.
  [7] 王垒,胡晓琼.国际化人才的评价与测量[J].New Capital,2011,(3):14-17.
  作者简介:
  王睿,(1981-),男,汉族,江苏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理论。李菁,(1981-),女,汉族,江苏省南京市人,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学工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教育管理。本文获得了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教改课题资助。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545305/

推荐访问: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