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组合作为抓手

来源:专题 时间:2016-11-27 12:00:0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以小组合作为抓手(一)
以“小组合作”为抓手推进“11345模式”的高效课堂

以“小组合作”为抓手推进“11345模式”的高效课堂

——鹿头镇中心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纪实

鹿头镇中心小学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布局规划的调整,学校的发展陷入了迷茫:教师缺乏职业激情,享受不到职业的幸福和快乐;老师苦口婆心,学生却无动于衷,兴趣缺失,厌学。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行为变成了简单的、机械的、周而复始的重复劳动,教师对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缺乏学习和研究。学校教育似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2011年开春的教育工作会上,市教育局刘局长、教研室吴主任的工作报告拉开了我市构建高效课堂的序幕,这让鹿头镇小人看到了曙光。学校领导立刻组织广大教师学习高效课堂22条,传播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并先后派骨干教师赴洋思、厉山三中进行考察学习。在学习借鉴其他学校课改的基础上,经过全体教师的思想碰撞和深入讨论,我们逐渐探索出了11345教学模式,并在全校广泛推广,经过半年的的实践,这一模式受到老师的认同、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满意,并在全市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经过市教研室领导的考察验收,决定在我校召开全市高效课堂现场会,并取得圆满成功。这一课改经验、教学模式迅速在全市推广开来。现将这一经验特色汇报如下:

一、11345教学模式

“11345”课堂模式。即:一个抓手----小组合作;一个载体---导学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预习、展示、测评的三大教

学流程,四查---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二查预习,三查组内小展示,四查达标测评;五步-----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要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关键是要搞好小组建设,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

(一)、大力宣传,转变师生及家长观念

世界上最难的事莫过于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推行小组合作学习亦然,为此,我校首先进行了“大宣传”、“大学习”:我们在显眼的位置设置高效课堂宣传口号,印发《鹿头中心小学高效课堂读本》进行宣传;组织教师对高效课堂22条和“五步三查”等高效课堂理论的学习和考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讨等等,以转变教师观念;其次开展了“大讨论”。 面对反对的声音,我说:学校的产品是课堂,课堂才是竞争力,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没有别的出路,我们只有先投入战斗,再去考虑成败,投入战斗,不一定能成功,但不投入战斗,那一定是失败……..”通过辩论,打消部分教师的畏难抵触情绪。同时,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和培训,让学生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基本流程和每个成员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另外,我们通过大型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活动,宣传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以赢得家长的理解和社会的支持。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展示,为了大小展示的有效开展,学校投资5000多元,为每班添置四块黑板,为学生创设了充分展示交流的平台。学校还购置了一体印刷机,保证导学案的及

时印制。

(二)小组建设

(1)划分小组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小组建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高效学习的成败。为了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班主任会同课任教师,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将各班学生按成绩、性格、性别、优弱学科等分为A、B、C三类,然后从每类中抽2人,有目的地组成6-8人的学习小组,选好小组长,制定编号。分组后,学生课桌摆放成长方形,学生四周围坐,以便他们互教互学、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2)明确职责,合理分工。

分组之初,就要倾力打造动车小组(即每人都是发动机,推动小组前进),避免传统列车小组(即一个组长带动整个小组)。从而避免了所有的事务都由组长去做,而其他组员漠不关心,无动于衷,使得小组的活动最终只会流于形式。

小组成员分工:组长要负全责,包括学习、计分和纪律的监督和协调工作。而副组长主要是配合组长完成各项工作,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副组长的工作做好了,可能被选拔为新一轮小组的组长。其他成员中,一人负责课堂纪律,一人负责收发和检查作业,一人负责小组知识点的背诵情况,一人负责卫生、宣传等。这样在每个小组内就初步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合作学习小组的管理模式。

【以小组合作为抓手】

(3)建设小组文化

一个优秀的小组必须具备强烈的合作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并且具有民主、和谐、上进的组间关系,这就需要教师从小组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 。小组文化建设包括制定组名、口号、组训、组规、组徽、组歌、建立墙面小组文化环境、制定小组发展目标和规划等内容。只有营造浓郁的组内育人氛围,才能加强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

如我校五(2)第五组的组牌设计为一只立体的手掌,5个手指分别贴有5个小组成员的大头贴,掌心部分,大大的组号“5”的周围环绕着他们的小组口号“手拉手,心贴心,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七组的组牌则设计为一枚心型,上面用醒目的大字写着“用心交流,用心沟通”,既有特色,又有着丰富的内涵。

每个小组的口号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境界,例如:奥运小组的口号是: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鸣人”小组的口号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快乐”小组的口号是: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等等。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因此,一个小组要想管理得好,也必须定几条组规,来约束那些组内的不良习惯。虽然孩子们定的组规不是那么严谨,但都是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定的,有了这些组规,小组管理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另外, 创设温馨环境,营造合作氛围也很重要。可以将教室前后黑板的上方划定几个区域,分别分配给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每【以小组合作为抓手】

周选定一条具有积极鼓励意义的格言,设计誊抄在相关板块内,周一定时更换,以营造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也可在墙面空白处设计张贴“班级格言”、“班级口号”以及“班风”、“班训”等内容,使小组的建设始终统一笼罩于大的集体环境之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自主学习的熏陶。

(4)小组评价:课堂评价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1、制定规则:由学科教师、班主任自行在一定范围内制定该学科或班级的积分规则,将组员个人的表现直接与小组考核评价挂钩,建立连带机制。(每一项分值在1——5分之内,如某一组内有一名学生回答对一个问题记1分等等;为了鼓励后进生回答问题,有的班级实行回答问题差异记分的规定,同是回答正确一个问题,A类记0.5分,B类记1分,C类记1.5分)

2、展示积分:在各组牌的背面夹有积分表,各组组长及时(每节课后、每天放学前)统计个人积分,并将组员积分变化情况分学科在积分表上展示出来。

3、奖励评价:每天各班各小组的成绩要及时统计,我们根据课堂表现和小组成绩两个评价指标,对学生获得的分数进行统计,并按每30分换一个星星、每20个星星换1个月亮、每10个月亮换1个太阳的晋级评价制度。各班对各小组做到每周一总结、一评比、一奖惩(奖励方式有:最佳合作小组”、“提问之星”、“进步之星”、“合作之星,获奖感言等);学校每月一总评,颁发流动红旗。建立起“人人进步,

以小组合作为抓手(二)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点滴感受

在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点滴感受 伍 刚

本期以来,经开区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全力构建高效课堂。自己身为其中一份子,也采取了“学习+探索”的方式一步步践行。现将本期以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点滴感受小结如下:

一、基本做法

1. 按学校要求把本班45名学生分为11个小组,4人组10个,5人组1个。

2. 给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分工,一般分为组长(负责学习)、副组长(负责纪律)、组员,并实行AB角学习互助。

3. 建立小组名牌,内容包括组名、口号、小组学习目标、个人学习目标。

4. 建立课堂表现积分卡,每天的分数由班长或学习委员负责结算。

5. 期末评出优秀学习小组、优秀小组长等,颁发奖状。

二、取得的成功与存在的不足

在小组合作学习推进过程中,部分学生的管理能力得以加强,并建立了较好的同学友情,部分学生在同学的带领帮助下,逐渐喜欢学习并主动参与学习,这些是可圈可点的。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课堂纪律不好,每节课都要

花费很多时间招呼纪律,也许这是历史遗留所致;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孩子借机开小差,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的孩子端坐其中,但没有参与学习,老师还不易察觉。

三、思考与建议

经开区决心深化教育改革,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全力构建高效课堂,打造精品课堂,我校从上至下高度统一思想,坚持“三个不”原则,并一以贯之,本人亦是坚决执行。但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几点困惑,一是本次特色品牌共同体项目的引进,是否经过专家考察论证,简单地说是否符合万盛教育的实况,二是我市的巴蜀小学、树人小学、谢家湾小学等在全国也是相当有名气的学校,不知道他们是否也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小组合作为抓手】

一学期的探索,一学期的前行,自己也在不断地反思中。个人认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小组成员实行动态管理。小组成员的性别、个性特点、能力特长、喜好等是分组时老师要考虑的必要因素,其中除性别外按理说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动向,从全班出发,适时调整小组成员。二是做到因材施教、多层面多角度评价学生。现在的教学,名义上实行素质教育,但实际仍是应试教育,故小学是以语数为主,但学生实际是,有的喜欢语数、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体育等等,但对学

生的评价是以语数为主、对老师的考核也主要是语数学科,这样的评价制度于学生、于老师都是不公平的,可以说是扭曲的,建立操作性强、长期管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工作干劲的评价机制,是亟待解决的。三是多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手动起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很多东西很多知识在实践中形成比在课堂上形成要强一万倍,我们教育中的“本本主义”色彩太浓了,这样的教育脱离实际,是非常危险的、非常可怕的。四是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但多为概念,在实践中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本次课改下决心,动真格,老师的意识也逐渐转变——是要动真格了,从某个层面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所以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推动本次课改的关键,我们必须在这块工作上下功夫。我认为这个工作的推动要做到以上率下,从分管领导到教导处负责人、再到学科教研员、骨干教师,安排示范课研究课任务,从上至下,全员参与。五是注重德育渗透与融合。我们的学习氛围、尊师重教氛围,讲规矩、守纪律思想意识,奉献精神、感恩情怀,明是非、懂责任,等等,是我们未来教育的重点和必然,该怎么做,以什么为切入点,是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把这些做好了,对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打造精品课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更何况是育人。教育,需要有情怀的、讲奉献的你、我,一点一点地做。

以小组合作为抓手(三)
小组合作制

小组合作制:

区域课改的机制创新

浙江省安吉县教育局 蔡洪伟

地处偏僻山区的浙江省安吉县,三年来,由课改引发的教育正能量正在迅速集聚。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改以创建“小组合作制”为抓手开展。经过不懈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制”的理论体系和运作体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首批参加课改的是4所农村初中,其中3所被确定为“课改基地学校”,全县教学质量连续3年都是农村学校名列前茅,而课改前,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县排名靠后。这充分说明,课改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区域教育均衡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更有说服力的是师生精神面貌的变化,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油水”没有被榨干。校长、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不断加速。近两年来,一大批安吉课改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受邀到全国各地讲学、授课、指导。据统计,每年到安吉考察、学习的省内外教师多达2万余人次。这些变化,对于3年前的安吉教育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从战略机制角度为课改顶层设计

安吉教育的跨越与课改之初的顶层设计分不开。课改之初,我们思考并回答了如下问题:【以小组合作为抓手】

思考一:课改的目标是什么?

分数目标?学习力目标?还是人格目标?我们认为,学生人格的健全,是三个目标中的高位目标。拥有健全人格,也就拥有了会做人、会合作、会学习、会做事、会锻炼的良好习惯。健全人格,是造就学生当下及未来幸福人生的条件,也是成为和谐社会一员的必备素质。这是课改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思考二:课改的战略是什么?

【以小组合作为抓手】

是改课战略?还是改课程战略,抑或改教育机制战略?新课改以来,虽有改课成功的案例,但难成燎原之势。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教育机制的有力支持,因而难以复制。我们发现,教育机制变革下的课堂改革是大面积推进课改的保障。教育机制变革要与课堂改革同步进行,这是课改的战略。那么,现行教育机制的问题在哪呢?

我们比较了两种教育机制的优劣。一

种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另一种是西方实施几十年的“小组合作学习”。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具有输入高效、管理简单的优势,但缺乏民主、平等和轻松灵活,重知识技能而轻情意品质。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良好的情意品质恰恰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是民主平等、自由创新、轻松灵活,缺点是太过散漫无序。于是我们思考,能否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集于一体,同时又克服二者的弊端?如果找对了路径,则能从教育机制层面来解决课改的保障问题。实践证明,这种可能是存在的。 思考三:课改最缺少什么?

新课程以来,生本理念已渐入人心,但成功的生本课堂却比较少。为什么?理念满天飞,而落地的办法少之又少。改革最缺什么?缺的是办法和方法论,即教育机制运作、课堂运作的操作程式。生本理念下的课堂,同样也需要一种有形的、可供操作的程式或模式。因此,课改一定要选择有具体操作程式并有成功案例支撑的模式。

思考四:课改到底依靠谁?

到底依靠专家名师,还是依靠包括普通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审视中国的教师培养体系,公开课、示范课是名师的专利,报告厅、演讲台是专家的独占舞台,普通教师在台下啧啧称奇,佩服于名师专家的高超技艺之余,往往只剩下自我哀叹。这样的体系下建构的课堂,学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课改,要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必须依靠全体教师。依靠全体教师,就要给他们提供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方式——不是为了教师自身在课堂上外显的“精彩”,而是体现学生学有所获。能让学生学得好,才是真正的专家、名师。 思考五:课改的重点在哪里?

课改,是改课程还是改课?回顾十多年的课程改革,课程结构、内容不断更新,成效是明显的,并且它还会随着社会进步而变化。但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并没有过多改变学生学业负担、精神负担过重的现状。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现阶段的重点仍然在课堂改革,也就是改课上。那么,改课的重点又是什么呢?经过思考,我们认为,改课的重点还应是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这是战略性的课堂转型,而非战术层面的课堂改进。

课改之初的思考,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我们理解,在对课改构架进行顶层设计时,除了技术层面,更要作前置性的战略思考。安吉的课改,就是要构建集“班级授课制”与小组合作学习优势于一体的、能为广大学校迁移复制的教育机制。同时,教育机制变革要为课堂改革服务,课堂改革要立足于新的教育机制,这样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时,课改顶层设计一定要注意教育机制变革和课堂变革的相联性、共向性、互生性。在新的教育机制下一定要创设能为大多数教师掌握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小组合作制”便是实现这些顶层设计的有力抓手。

培育小组合作的文化土壤与实操体系

所谓“小组合作制”,是以小组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和自主教育体系。

在“小组合作制”中,小组文化建设是重点。它是通过小组的组织体系、活动体系、培训体系、评价体系建设来实现的。这四大体系建设阐述如下:

小组组织体系建设。首先要审视传统班级授课下“秧田式”的小组功能。这样的小组有两大功能:一是集会排队方便,二是收发作业方便。虽有组长之名却无组长之实,小组长和小组在团队意识、团队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微乎其微。若要其发挥团队力作用,就要改造原有小组的组织结构。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小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以5到6人为宜。行政组长、学科组长由组员分而担之,卫生组长、纪律组长分而兼之,每个组员双岗双责,做到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组织架构。组内还可以通过讨论,自主生成代表小组价值取向的组名、组徽、组训、组歌等,从而形成小组的显性文化。由于小组规则都是自主讨论生成,而非教师外力强加,故更能让组员产生认同感,起到自主约束

之功效。

小组活动体系建设。有了小组,就要打造小组团队之魂。我们以小组为单元,通过从校内到校外,从德育活动、体育到艺术

活动、社会实践,按一定的时间周期设

计了系列活动,使小组不断地在一起为

共同目标而共同行动,久而久之形成团

队凝聚力、协作力。

小组培训体系建设。有了组织和活

动,如何完成共同的任务、如何合作、

如何独立完成任务、如何合作中有分

工、如何分工后再整合、如何交流,等等,

这些行为学生不可能自发地学会,还需要培

训。我们通过班主任和班长主持下的组长例

会、组长主持下的组员例会,解决了小组层

【以小组合作为抓手】

面的工作反思和改进问题;课堂上,小组合

作的不规范、不规则行为,教师或组长会及时指出并加以矫正;通过辩论赛课程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合作中所需的收集信息、整合信息、输出信息能力。我们还提供合作实际场景,以组长论坛的形式让小组合作的经验得到共享、传播„„这些都为增强小组团队力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小组评价体系建设。小组团队力如何,评价是“催化剂”。小组评价体系包括诸多方面,内容上从学习表现到成果鉴定,从学习成绩到非智力因素都有评价记录;形式上从分数记录到定性评议,从参与机会到公开表彰,我们全面构建起一节一记、一日一结、一周一评、一月一表彰的多元评价体系。努力在丰富多彩的评价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小组文化,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取向。

四大体系的建设,其目的是使小组成员在同学习、同实践、同活动、同竞争、同评价的过程中形成感情共同体、价值共同体、行为共同体,让小组成为孩子对学校归属感的纽带、合作学习的土壤(合作学习为种子)、自主管理的细胞,彻底克服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学生厌校倾向。这种机制是传统班级授课制下的所谓“小组”无法比拟的,小组文化正是在这种机制下自然孕育、水到渠成的。

“小组合作制”除了小组文化建设外,还有两个支撑点,分别是导学案和课堂评价。 导学案是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准备的,导学案的质量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度。导学案有三条线:一是知识线。主要指导学案上的学习内容,由基础部分、要点部分、拓展部分组成。这些内容应根据知识问题化、问题程序化、程序能力化、能力迁移化的要求编排。知识问题化可增强学习内容的自主阅读性、思考性和探究性;

问题程序化可增强知识的合理梯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545311/

推荐访问:机械抓手 小组合作图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