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2-23 13:38:5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第一篇:《商鞅变法的影响》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第二篇:《商鞅变法影响》

从秦的历史来看,奖励军功影响最大,它使秦兵勇于作战而怯于私斗,大大提高了战斗力,为秦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从封建王朝来看,重农抑商影响最大,它成为中国2000多年的经济政策;

从中华民族来看,郡县制影响最大,它巩固了中国的大一统,并沿用至今。

重农抑商,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前期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它的消极作用开始占主导地位,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当然他的变法还有其他的一些内容对后世也产生重要影响,如:

行县制,这为后来绝大部分朝代实行郡县制打下了基础;以及承认土地私有制都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分别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商鞅变法,属于法家思想的贯彻,我觉得秦之所以能够在西部崛起,确实是法家治国思想的功劳。从商鞅到李斯,都是如此。但是法家变革,必然会触及既得利益者的要害,所以死的很惨。所以,商鞅的变法,我觉得对后面的影响最大的,就是使秦踏上崛起之路,为日后的秦统一6国打下良好基础。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至于北魏拓跋宏的改革,要从当时的历史大局面说起,当时南北分治,南方是东晋,北方是少数民族政权。按照传统观念,汉族的代表东晋是正统王朝,北方属于入侵的胡人。但是这里就有一个话,叫“五湖归华”以前也有人说是“五胡乱华”,其实是前者更恰当。就是说,在汉族传统政权晋王朝已经腐朽败落的时候,武力强盛的北方少数民族取得北方土地政权,但是他们的文化上相对汉族落后,他们对于广大汉族百姓的统治,力不从心。于是,历史局面也要求少数民族政权吸取汉族文化的长处,并且使胡人和汉人彼此 更加融合。这从长远看,是对我们国家的民族统一,政权统一很有利的。拓跋宏把首都 从山西大同迁到河南洛阳,是基本的直线向南。他的许多政策,对整个北方的统一和谐,以及北方的封建化进程,是很积极的。一旦北方统一,那么全国的统一就指日可待了。因为你注意历史就会发现,全中国的统一,往往是强有力的北方完成的。我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满意我的回答方式不。

最后,你说王安石的变法。其实我对于宋代的很多东西,不是很了解。但是不知道你看过“三言二拍”没有,里面把王安石贬的够厉害。说他叫“拗相公”,变法祸害人间。最著名反对他的,就是司马光。因为司马光是大地主阶层的人,他是既得利益者。宋王朝一直存在的很窝囊,从开始的辽,后来的金,到最后的元,都可以欺负宋。因为宋朝比较尚文,武功弱。神宗希望中兴,可以理解。王安石来变法,但是下面使用的人,也就是执行者,很不得力,所以其实变法很不成功。加上神宗本身也不是很坚决,那些既得利益的大地主的代表---达官贵人人又很反对。所以夭折。宋朝也没有中兴起来,最后不免被北方的少数民族欺负的把2个皇帝都俘虏了。所以,对于你的问题,我认为,王安石的变法,基本上对后世没有太大的影响。他的变法,名声很大,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春秋和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

1春秋:改革主要目的是在争霸战争中取得胜利。改革内容仅涉及经济基础。

2战国:改革主要目的是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改革内容不仅涉及经济基础而且改革上层建筑

春秋战国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及原因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春秋改革: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的“初税亩”。 二者实质上承认土地私有制。战国变法:主要由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和秦国的商鞅变法等。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1)、不同之处:

目的: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是为了建立霸业;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制、建立和巩固地主所级专政,进而实现统一。

内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注意重用人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整顿军队;战国时期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废除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持权。奖励农耕和军功;实行县制。建立集权政治,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权力。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特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没有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改革维护的都是奴隶主专政的旧制度:战国时的变法废除了旧的奴隶制;确立了新兴地主的统治地位。

(2)、根本原因: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之所以如此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春秋时期特别是大国争霸的前期,奴隶制经济基础还比较巩固。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伴随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产生,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正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强大之后的必然要求。封建制度的确立;也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

第三篇:《商鞅变法的影响》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第四篇:《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意义:



       商鞅的变法以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推行重农抑商、实行法制、奖励军功、建立郡县制等为主要内容,还制定了许多优惠激励措施,如减轻农业税,增产粟帛的农民可以免除徭役,有余粮上交者可以得到官爵,提高粮食的价格,官不得违法而害农,等等。与此同时,对其他可能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活动则给予抑制,如禁止商人经营粮食买卖,提高酒肉的征税以使其价格上升从而限制经营商牟取厚利,加重商人的赋税负担,商人及其奴隶都要服徭役,至于奢侈品的生产和销售,更是遭到严令封杀。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开阡陌,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打破了奴隶主世袭贵族的特权,确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政治势力;中央集权的实行,巩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发展了封建经济,壮大了地主阶级经济力量;方便了税收和交换。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加强思想统治,新法得到推行。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基本废除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封建领主所有制,确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政治方面,基本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郡县制。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商鞅虽死,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所以秦的国势继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第五篇:《2015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2015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二、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七上P46),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老师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2015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2015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认为有用。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四、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2015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文章2015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出自】

1) 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答:司马迁;《史记》。

2) 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西汉。【2015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工作计划(七上P107)

1、背景: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权: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3、改革的内容——汉化政策:

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律、学汉风。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十五、数学成就:(七上P110)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1000年。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130/

推荐访问:商鞅变法的意义 商鞅变法的影响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