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指的是什么?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2-23 13:38:5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第一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今年的1号文件,主题鲜明、亮点纷呈,可以说是字字含金、句句闪光。“三加”的使用频率最高(其中“加快”出现26次,“加强”出现28次,“加大”出现29次)。文件的主要精神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三个绝不能”——“三农”工作要求

①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②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③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

(二)“三是三性”——农业科技定性定位

中央一号文件表述:“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①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②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③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三)“三强三保”——“三农”工作总体思路

①强科技保发展、②强生产保供给、③强民生保稳定。

(四)“三大指向”——“三农”工作政策指向

在“三农”政策体系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三大指向”: ①强农②惠农③富农。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提“支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地表述为“强农惠农”,这次一号文件又提升到“强农惠农富农”。这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针的细化实化,是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的精炼表述和精辟概括。

(五)“三个支撑”——“三农”工作主要支撑

文件的二三四部分专门讲①农业科技支撑,重点是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提升农技推广能力、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文件的第五部分专门讲②基础设施支撑,包括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化、生态建设四个方面;文件的第六部分专门讲③市场流通支撑,着力强调要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

(六)“三个持续加大”——“三农”投入要求

在“三农”投入上,再次要求“三个持续加大”,即“①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②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③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文件明确“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七)“三条政策”——农技推广服务政策

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政策上,明确三条,即“一个衔接、两个覆盖”:①对扎根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要切实提高待遇水平,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②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③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八)“三个加快”——农业科技发展重点

加快农业科技发展,最重要的是“三个加快”:①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着力解决制高点的问题。重点是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产学研联动、农科教结合,突出农业科技创新,着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大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水稻机插和油菜、棉花机收等攻关力度,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发,加强应对农业灾害、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研发,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②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重点是加快健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通过衔接工作水平、改善工作条件、实现两个覆盖,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农业科研院所和科技特派员开展农技服务,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开展农技推广,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③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包括现代农民培训,着力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重点是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特别是要扩大农村人才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重点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学生村官、农民防疫员、信息员、沼气工、种养大户、经纪人等农村实用人才。首次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三、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出台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据了解,目前已有北京、江西等地出台相应文件,我省部分市州也会相继出台政策性文件。县市区文件要有“干货”,要有真金白银才好理解、好操作。

二是建议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起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三是建议确立一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我市在水稻、棉花、水产、农机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可以按照定向委托和自主选题相结合的原则,确立一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什么是“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指的是什么?

四是建议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按照中央一号文件“一衔接两覆盖”的原则,切实解决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服务人员的待遇和地位,让他们安心工

作、潜心研究、热心服务。

五是建议培养一大批科技推广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

第二篇:《关于中央一号文件的试题(最后稿1)》

关于中央一号文件的试题

1、以水利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背景和考虑是什么?

答:中央之所以在这个时候选择以一号文件形式出台《决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2)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更加突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尽快消除水利的瓶颈制约。(3)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首先要夯实农田水利这个基础。(4)水旱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2、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1)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2)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3)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3、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4、今后十年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基本建成四大体系:一是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二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

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三是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四是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什么是“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指的是什么?

5、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一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三要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6、什么是民生水利,民生水利具有哪些基本特性?

答:民生水利就是解决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发展、人居环境、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水利工作。其基本特性是:(1)民生水利具有公共性,涉及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具有广泛的受益面,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公共财政应给予更大支持。(2)民生水利具有差别性,东中西部、城市农村、流域之间的民生水利问题表现各异,不同阶层群体对民生水利的期盼各不相同,解决这些民生水利问题的难易程度、紧迫程度和方法措施也不尽一致。(3)民生水利具有综合性,一项民生水利工程往往具有保障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护生态与环境等多种功能和多重效益,发挥某一功能效益又需要多项民生水利工程相互配套配合。

7、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民生水利发展的着力点是什么?

答:一是着力做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等民生水利问题。二是着力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小水电代燃料等民生水利问题。三是着力做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节水灌溉、牧区水利、坡耕地综合整治等民生水利问题。四是着力

做好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城乡河湖沟塘整治等民生水利问题。五是着力做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水价改革等民生水利问题。

8、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部分中,提出了三个“把”的基本思路,如何理解这三个“把”?

答:一是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来看,水利与公路、铁路、机场、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相比,设施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依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二是从农业农村发展来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水,最薄弱的环节是农田水利,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三是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在水资源、水环境领域尤为突出,水资源开发过度、利用粗放、污染严重,长此以往,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经济发展难以持续。通过这三个“把”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把水利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具体化,使得各部门、各级政府在推进水利工作时方向更为明确,重点更加突出、工作更有抓手。

9、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对水利的作用是如何定位的?

答: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国家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入新世纪,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什么是“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指的是什么?

10、如何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答: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

11、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

答:(1)尽快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2)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提高雨情

汛情旱情预报水平。(3)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着力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4)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5)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示范区建设,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12、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目标和措施是什么?

答:目标:到2013年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措施:(1)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2)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3)制定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用地政策,确保土地供应,对建设、运行给予税收优惠,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排灌用电价格。

13、如何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

答:(1)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2)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3)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4)对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14、关于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一号文件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水利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2)实行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3)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水利改革发展各项措施,确保取得实效。(4)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实施工作。(5)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合力。(6)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5、依据我国水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哪些措施?

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履行本法

规定的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二)要求被检查单位就执行本法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三)进入被检查单位的生产场所进行调查;(四)责令被检查单位停止违反本法的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16、当事人具有何种情形,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水行政处罚?

答: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水行政处罚:(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三)配合水行政处罚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水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水行政处罚。

17、水行政执法案件查处简易程序是什么?

答: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可以当场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当场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的,水政监察人员应当遵守下列程序:(一)向当事人出示水政监察证件;(二)口头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三)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四)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水行政处罚决定书;(五)将水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当事人;(六)在五日内(在水上当场处罚,自抵岸之日起五日内)将水行政处罚决定报所属水行政处罚机关备案。

18、当场作出的水行政处罚决定书须载明哪些事项?

答:当场作出的水行政处罚决定书须载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违法事实;(三)水行政处罚的种类、罚款数额和依据;(四)罚款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水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六)水政监察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七)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地点和水行政处罚机关名称。

19、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发案与立案。二、调查取证。三、行政处罚依法告知,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辨意见或者举行听证。四、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五、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六、案件备案和归档。

20、 我市“十二五”时期的水务工作思路是什么?

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

第三篇:《中央一号文件由来》

中央一号文件由来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09年又连续六年发布“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专访陈锡文:用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解决“三农”新问题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就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新华网北京1月31日电(记者万武义、车玉明、董峻)新华社31日受权播发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既着眼于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更着眼于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发展。

在文件公布之际,多年从事“三农”工作、参与新世纪以来7个中央一号文件起草工作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与以往的6个中央一号文件相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有什么不同的背景和考虑?

陈锡文:新世纪以来的前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有很高的含金量,对指导农业农村工作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在特定背景下出台的,是个风向标,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体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去年,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再获丰收,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民转移就业稳步增加,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和谐,总体形势明显好于预期。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今年这个文件主要是考虑了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一是要用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解决“三农”新问题。在新形势下,农业农村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用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加以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不能就“农”说“农”,要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甚至要和世界经济走势联系起来考虑。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分析解决农业农村问题。

二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农业决不能出问题。尽管我国宏观经济比较早地回升向好,但基础仍然不牢,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任务还非常繁重。2010年要在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的条件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家首先意识到,必须把“三农”工作做好,这是最基础的支撑,决不能出问题。 三是农业农村形势好的时候,恰恰是容易出问题的时候,要高度警惕。连续6年增产增收后,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今天的这个局面来之不易,农业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影响大,基础仍然脆弱,应该居安思危,倍加珍惜。

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句话含义深刻,如何理解这句话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什么是“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指的是什么?什么是“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指的是什么?

陈锡文: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很多改革不考虑统筹城乡发展就无法推进,因此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

这句话的重心在后半部分。统筹城乡发展是手段,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目的。尽管我们连续6年丰收,但根基仍然不牢。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三句话: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非常符合现实。这几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什么是“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指的是什么?

有这样的好局面,最根本的是政策好,是强农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激发了农村发展的活力。但是一旦放松,就很难说。

要夯实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基础,还包括对“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记者: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四句话,明确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与以往相比,今年这四句话有什么新意?

陈锡文:有继承,也有发展。稳粮保供给,就是要继续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防止粮食生产出现滑坡。这个问题必须常抓不懈。

增收惠民生,就是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过去6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平均在6%以上,必须坚决防止农民收入陷入徘徊。

改革促统筹,就是要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决防止在统筹城乡中忽视和放松“三农”的倾向显现抬头。

强基增后劲,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强化基础支撑,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打牢基础,我们才能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各种传统和非传统挑战。那么,什么是非传统挑战?

陈锡文:传统挑战好理解,就是我们以前经常讲的一些老问题。非传统挑战更多指的是新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农业的传统功能主要是生产农产品,现在生态、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凸显。这几年美国、巴西等国搞生物质能源,虽然其总量不超过15%,但由于资本市场的炒作因素,反过来对农产品市场影响很大。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转型期,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农民外出后,既不能在城市定居,又不愿意回到农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在

1.5亿外出农民工中约占60%。相对来说,这些人对农业不熟悉,同时,他们又特别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城市社会,但从制度到心理到具体措施,我们都还没有做好接纳的准备。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情况,一是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二是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三是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日益加大。这种新形势既带来机遇,也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

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序言部分提出了五个“把”,非常精辟,您能给我们解读一下吗? 陈锡文:你说的是“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吧?这几句话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经验,总结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总结了去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验,的确非常精彩。

经过党的十六大以来7年多时间的改革发展,我们对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农业农村发展对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特殊重要性。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文件中的这五句话,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第一句话是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这与胡锦涛总书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一脉相承。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提出这句话正当其时。

第二句话是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这几年,大家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呼声很高,既有一次分配的调整,也有二次分配的调整。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是居民收入的差距,更重要的体现在民生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所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除了在一次分配中增加劳动者收入之外,很重要的一条是通过各种办法来改善农村民生。

第三句话是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去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和大幅度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民得到实惠,但同时推动了这些制造业行业的发展,拉动了内需。只要农民有购买力,农村市场还可以扩大,我们的发展余地宽得很,空间大得很。

第四句话是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转变发展方式不仅仅是宏观经济和工业企业,农业也有转变发展方式问题,而且任务相当繁重,必须用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耗能水平虽然不太高,但总量惊人。一年消耗5000多万吨化肥,那都是煤和油气变过来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对国家整体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

第五句话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我国城镇化率还不到50%,余地和空间很大;新农村建设需求也很大。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不仅是我们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个着力点,而且是别的国家没有的、我国将长期存在的发展优势。只要把握好方针政策,扎扎实实向前推进,这“双轮驱动”就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市场空间,是中国的特有优势。 记者:您连续参加了2004年以来7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工作,对我国近年来的农业农村工作一定感受很深。这几个中央一号文件给您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陈锡文:有两点深刻的印象,一是中央讲的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绝不是一句空话,通过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农村的改革发展每年都有新的举措,每年都有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出台;二是每年中央都把一号文件定位于指导农业农村工作。这实际上就是一个风向标,一个明确的政策导向,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抓好“三农”工作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中央对起草2010年一号文件的要求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农业、农村、农民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也是一系列政策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基础支撑。所以大家对起草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认识很一致,各方面都认为必须写,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标志,是个导向。

从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开始,每一年出台的政策,对农民和中国而言,很多是“惊天动地”的。我这里举几个例子。2003年年底我们起草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时,中央明确提出,一是降低农业税税率,而且在黑龙江和吉林进行全部免除农业税的试点,到2006年,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就全部取消了;二是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还出台了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这三补贴政策,后来这些补贴进一步扩大。这些政策出台前还有争议,但出台后效果之好超乎想象。2004年增产粮食775亿斤,使那一年成为历史上增产量最大的一年,把粮食紧张的局面一下子缓解了。

这几年补贴项目、范围、规模不断扩大,以后又加上了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现在叫农业四补贴。一开始是三十几亿元,一路加到去年达到1230.8亿元。很多政策出台时不说是“石破天惊”,也是出乎很多人预料。例如2005年出台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现在有1.4亿农村学生全都接受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标准一开始是每人每年30元,随后很快就增加到50元、100元,现在已经到120元。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刚开始时有人觉得,农村搞低保怎么搞得起啊?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2007年一出台就全覆盖。到去年年底,已经有4600万农民纳入低保,月均补差额近60元。2007年曾经提过要搞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当时还有人担心农村有1亿多老人,能否发得起钱。但2009年就推出试点了。这些政策出台是不容易的,不仅是财力问题,更是观念问题。中央出台这些政策后,每年都在强化,今年的大部分政策是属于进一步加强,好政策要延续,但也有不少政策是新出的。

记者:如您刚才所说,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有很高的“含金量”,而且强农惠农政策在不断强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突出的亮点?

陈锡文:今年的一号文件“含金量”高,亮点很多,我认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出的新亮点: 一是在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上有新政策。文件提出对“三农”的投入“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12个字,意义重大。以前总量每年或多或少都会增加,但比例有的年份可能还有降低。现在不仅要求总量增加,而且比例要提高,是个更高的要求。

呼吁多年的农村金融服务也有新突破,农发行要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中长期政策性”这6个字,意味着在今后的农业建设中,有相当多的信贷资金要进来,弥补长期以来政策性贷款资金的空白。

二是在改善农村民生上有很多新举措。比如文件专门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现在家电下乡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用电量明显增加、用电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原来一些负荷小、电压不稳定的线路显然已经不适应需要,这一新措施将有力拉动内需。

三是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推出了新机制。比如农民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在村内搞公益设施建设,财政给予相当的补助,干就补,不干就不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这次要扩大试点规模,肯定要大大推动农村的公益事业建设。

“四议两公开”制度也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探索。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类似做法,很多地方都在搞,效果不错。这一制度的实质是怎么更好地发挥党员和群众两方面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好村支委和村民委员会两委的关系。过去我们要求建立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四议两公开”等做法就是实现这一机制的具体形式。

记者:这样看来,今年一号文件确实亮点不少,非常鼓舞人心。您怎样看待今年我国“三农”发展总的形势? 陈锡文: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当前农业农村好形势的关键一年。做好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新胜利,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我们虽然面临许多挑战,但同样也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大力支持“三农”事业,为农业农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连续几年增产增收,为农业农村工作积累了经验。我相信,只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再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和谐的新佳绩。

第四篇:《什么是“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指的是什么?》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09年又连续六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胡锦涛于2003年12月30日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

第五篇:《全文解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新华社1月19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约10000字,共分8个部分33条,包括: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亟待破解的课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八项重点锁定"三农"

  今年的一号文件非常"解渴",对诸多时下"三农"热点争论一锤定音,不乏亮点。【全文解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第一个问题是,粮食安全怎么保障?一号文件三管齐下,在保数量、提质量、稳价格上都有良方。

  第二个问题是,到底要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农业?一号文件提出了三个导向: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第三个问题是,一号文件到底给了农民多少实惠?专家一致认为,最重大的实惠是保障财产权。首先,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

  文件指出,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文解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文章全文解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出自文件强调,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粮食安全

  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背景下,粮食安全的考验或更多。对此,"中央一号文件"在第一要点就提出"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

  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除了积极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等措施外,一个最大的亮点是对粮食主销区种粮的规定:加大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安全责任与分工,主销区也要确立粮食面积底线、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目标价格制 突出市场作用

  文件提出,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全文解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默认分类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136/

推荐访问:中央一号文件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