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收支平衡表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9-27 11:47:0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会计收支平衡表(一)
浅谈资金收支平衡表的编制

【会计收支平衡表】   摘 要:资金平衡表是指我国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等用以全面地、总括地反映某一日期时的财务状况的一种会计报表。它分“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两部分,各设若干项目,项目的记录金额来自各类帐户。

  关键词:资金收支平衡表 核对各单位银行存款余额
  资金收支平衡表“资金占用”方各项目主要反映资金的分布、使用、存在的状况。“资金占用”方和“资金来源”方的金额总计应相等。通过阅读资金平衡表,可以了解企业的资金运用,来源等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法令、政策,并做为考核,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依据。还有一种表叫“比较资金平衡表”。资金平衡表列出本期的金额数时,同时列出上期期末数,以便于投资者比较。下面以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来谈谈如何编制资金收支平衡表。
  笔者在中石油长庆石油勘探局干了许多年的资金结算管理工作,有16年了,有一些小小的经验总结,供朋友们参考和借鉴。
  这个单位核算科目简单,没有太多的科目,也就银行存款、财务费用、内部存款、应收票据(银行承兑汇票),但是业务量很大,资金收支平衡表是资金结算中心这个单位出的一张月表,原理很简单,就是本月初的银行余额数+本月银行收入数―本月银行支出数=本月末的银行余额数,但往往在此表中要将本月银行收入数进行分析,包括很多因素,例如:季度利息、收到资金拨款数、收到二级单位的上交收入。本月银行支出数进行分析,包括:银行手续费、二级单位现款支出数、汇率变动支付给银行的费用。
  资金收支平衡表在学校学习时算不上主表,可能连一张附表都算不上,但是,这张表在资金结算中心就算是一张主表了,除了资产负债表,就是资金收支平衡表,但是这张表满含着我们这些同事们的辛苦和辛酸,为了降低财务费用(手续费)每笔资金能用转账支票就不用电汇,能用电汇不用汇票,节约体现在了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为企业节约每一笔费用是每一个财务人员的基本准则。
  集团通过内部资金管理平台(如结算中心等)而形成的集团内部成员单位间的资金融通。集团内部融资业务的开展,为提高集团整体财务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集团外部融资总额及融资成本等提供了机会,它也凸显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价值,即通过集团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管理)促进集团经营业务的发展。集团内部融资发展分根本目标在于保持集团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的“良性互动”,以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为依托,实现企业集团内部“产业”与“金融”的高度融合,以“金融服务”促进集团“产业经营”发展。
  中石油集团公司采用资金集中管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采用的主要形式。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具有以下功能和优势:
  1、规范集团资金使用,增强总部对成员企业的财务控制力。集团总部通过资金集中控制和管理,首先可获得知情权,即通过对资金流入、流出总控制,了解成员企业的资金存量和流量,随时掌握其生产经营情况,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其次通过对下属公司收支行为、尤其是支付行为的有效监督,实现对下属公司经营活动的动态控制,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2、增强集团资源配置优势。总部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将有利于增强集团资源配置优势,包括:
  (1)增强集团融资与偿债能力。由于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情况各异,在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一部分成员企业出现资金短缺,而另一部分成员企业出现资金结余的现象。通过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可以盘活集团的资金存量,通过在资金短缺企业和结余企业之间进行资金的合理调配,降低财务费用,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同时优化集团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强集团公司的融资和偿债能力。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提高集团资金运作效果、筹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为集团扩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和合理投资等重大决策提供依据,从整个集团层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加速集团内部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就是说,企业集团下属成员企业之间内部业务交易及其由此产生的内部资金结算业务,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和网络技术,可实现成员企业的内部网上结算。在这一交易平台上,企业之间在结算中心实现资金划拨与内部转账系统,没有中间环节和时间间隔,不产生在途资金,划转效率高,能有效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同时由于使用内部结算系统,不需要支付任何额外费用,节约财务费用。
  结算中心是由企业集团总部设立的资金管理机构,负责办理内部各成员企业的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内部银行是将社会银行的基本职能与管理方式引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资金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进行企业或集团内部日常的往来结算和资金调拨、运筹。
  对于资金结算中心,资金收支平衡表对资金的收入、支付情况进行明细分析的一张重要报表,现在长庆油田资金结算中心进行收支两条线的运作模式。其管理运作机理是:集团总部对成员单位的资金收入和资金支出,分别采用互不影响的单独处理流程,具体流程大体包括:
  (1)成员单位在集团制定商业银行分别开立“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
  (2)成员单位同时在财务公司开立内部账户,并授权财务公司对其资金进行查询和结转;
  (3)每日末,商业银行收入账户余额全部归集到财务公司内部账户;
  (4)集团内外结算活动,全部通过财务公司结算业务系统进行;
  (5)每日终了,成员单位以其财务公司账户存款为限,以日间透支形式办理对外“支付”业务。这个模式的优点是:成员单位在商业银行的账户、财务公司在商业银行的账户是各自独立的,只需通过三方协议将成员单位的银行账户纳入到财务公司的账户中,从而不受账户类型及账户余额限制,从而能实现集团资金的全封闭全程结算,并做到实时到账、减少资金用途,提高资金周转速度。
  参考文献:
  [1]刘汝燮.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表[J].《现代会计》,1998-06.
  [2]张先治.会计报表演变与财务管理变革[J].《会计之友》,2003-07.【会计收支平衡表】

会计收支平衡表(二)
中国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会计收支平衡表】   摘 要: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通过对该指标的解读,总结和归纳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和使用核算所采用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阐明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利用相关统计指标代替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指标需要注意的问题,目的在于让广大读者准确了解、把握和正确使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标。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基本概念;基本分类;资料来源;计算方法
  作者简介:许宪春,男,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从事统计理论和实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4)02-0066-16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在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工作中被广泛使用。本文重点总结和归纳中国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分类、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目的在于让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情况,以便准确把握和正确使用这一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方法
  GDP核算包括现价核算和不变价核算。现价核算就是按当期价格计算,不变价核算就是剔除现价核算中所包含的价格变化因素,实现不同时期GDP的可比性。相应地,GDP核算的基本方法也包括现价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不变价核算的基本方法。
  (一)现价核算的基本方法
  GDP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价值形式,指的是各个生产单位,或者各个行业生产的产品价值扣除生产这些产品时投入的除固定资产之外的产品价值。第二种是收入形式,主要指的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各种要素的收入回报。首先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劳动要素的回报,表现为劳动者报酬;其次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固定资产要素的回报,表现为固定资产折旧;再次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其他要素的回报,表现为营业盈余;此外是因从事生产活动缴纳的税和补贴,表现为生产税和生产补贴,两者间的差额为生产税净额。第三种是产品形式,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进出口产品,表现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GDP的上述三种表现形式分别通过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来核算。
  1. 生产法
  生产法是就每一行业计算出它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各种产品的价值(称为总产出)和生产这些产品时投入的产品价值(称为中间投入);然后通过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得到每一行业的生产法增加值;最后,汇总各个行业生产法增加值,得到生产法GDP。其中,中间投入不包括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用公式表示就是:
  生产法GDP = ∑生产法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投入)
  其中,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价值,中间投入指在生产这些货物和服务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
  2. 收入法
  收入法是就每一行业计算其投入生产活动的各种要素的回报,即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然后汇总这些收入回报得到每一行业的收入法增加值;最后汇总每一行业收入法增加值,得到收入法GDP。用公式表示就是:
  收入法GDP = ∑收入法增加值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其中,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疗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指生产单位因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缴纳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指生产单位因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从政府获得的单方面转移,被视为负的生产税,包括政策性补贴、价格补贴等。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规定的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损耗价值和转移价值。
  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主要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的利润。
  3. 支出法
  支出法就是先分别计算三大需求,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然后汇总得到支出法GDP。在GDP核算中,消费需求称为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投资需求称为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净出口需求称为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等于货物和服务出口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就是: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其中,居民消费支出指的是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例如食品、服装、交通、教育、医疗支出等等。居民消费支出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住户以实物报酬和实物转移的形式得到的货物和服务,其中的实物报酬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费。二是住户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货物和服务,例如农户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农林牧渔业产品。其中的服务指的是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和个人服务,例如保姆提供的照顾小孩和伺候老人的服务。三是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和保险机构提供的保险服务。居民消费支出不包括住户购买住房或自己建造住房的支出,这种支出包括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   政府消费支出指的是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服务、国防服务、公共安全服务、教育服务、科技服务等等,这类服务由政府财政出钱,全社会或社会的某一部分成员所共同享受。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的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资产,不包括土地等自然资源。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一定时期内建造的住宅和非住宅建筑物价值,机器设备的购置减处置价值,土地改良价值,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价值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获得减处置价值。
  存货增加指的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或损失。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价值比期初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价值比期初下降。存货增加包括农业企业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存货增加,工业企业的原材料、产成品和在制品的存货增加,建筑企业的建筑材料的存货增加,批发零售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的流转存货增加,等等。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指的是货物和服务出口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二)不变价核算的基本方法
  不变价GDP核算也包括三种基本方法:价格指数缩减法、物量指数外推法和直接基年价值法。
  1. 价格指数缩减法
  价格指数缩减法,简称缩减法,就是利用有关价格指数去剔除现价GDP构成指标中所包含的价格变化因素,得出不变价GDP的相应构成指标。缩减法包括双缩法和单缩法。双缩法主要适用于生产法增加值,即分别利用现价总产出和现价中间投入除以相应的价格指数,得出不变价总产出和不变价中间投入,用不变价总产出减去不变价中间投入,得到不变价增加值。单缩法既适用于生产法增加值,也适用于收入法增加值和支出法GDP的构成指标,这种方法是利用现价增加值(包括现价生产法增加值和现价收入法增加值)直接除以相应价格指数,得出不变价增加值,或者利用现价支出法GDP构成指标直接除以有关价格指数,得出不变价支出法GDP构成指标。
  2. 物量指数外推法
  物量指数外推法,简称外推法,就是利用有关物量指数外推基年GDP的构成指标,得出报告期不变价GDP的相应构成指标。这种方法也剔除了报告期现价GDP构成指标中所包含的价格变化因素。外推法包括双外推法和单外推法。双外推法主要适用于生产法增加值,即分别利用基年总产出和基年中间投入乘以相应的物量指数,得出报告期不变价总产出和不变价中间投入,用不变价总产出减去不变价中间投入,得到报告期不变价增加值。单外推法既适用于生产法增加值,也适用于收入法增加值和支出法GDP的构成指标,这种方法是利用基期增加值(包括生产法增加值和收入法增加值)直接乘以相应物量指数,得出报告期不变价增加值,或者利用基期支出法GDP构成指标直接乘以相应物量指数,得出报告期不变价支出法GDP构成指标。
  3. 直接基年价值法
  直接基年价值法,也称固定价格法,就是把产品价格固定在某一年(称为基年)或基年的某一时点,用报告期的数量乘以基年的固定价格,得到报告期不变价GDP的相应构成指标。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分类
  (一)产业部门分类
  表1是目前我国GDP核算所采用的产业部门(行业)分类。这个分类是依据我国2002年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目前的资料来源状况和GDP的实际应用情况确定的。它采用的是四级分类,第一级分类包括3个类别,即国家统计局2003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但第三产业不包括国际组织。第二级分类包括17个类别,其中除了工业外,均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门类。从1994年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就已经取消了工业这一门类,但是,在我国的经济分析和管理工作中,工业这一类别仍被广泛使用,所以在GDP的产业部门分类中仍然把工业列为二级分类中的一个主要类别。第三级分类包括58个类别,其中除了工业中的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门类,房地产业中的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业不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类别外,其余类别均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大类。第四级分类包括94个类别,其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也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大类分别细化为6、30和3个大类,其余类别与第三级分类一致。
  (二)支出项目分类
  表2是支出法GDP核算所采用的支出项目分类。其中,一级分类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3个类别。在二级分类中,把最终消费支出划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划分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划分为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所以二级分类包括6个类别。三级分类把居民消费支出划分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把货物和服务出口划分为货物出口和服务出口,把货物和服务进口划分为货物进口和服务进口,其余类别与二级分类相同,所以三级分类包括9个类别。四级分类把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划分为食品类、衣着类等11个类别,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划分为食品类、衣着类等12个类别,其中除了增加实物消费支出外,其余类别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类别相同;货物出口划分为一般货物出口、加工货物出口和其他货物出口3个类别,服务出口划分为运输服务出口、旅游服务出口等8个类别;货物进口和服务进口的细分类分别与货物出口和服务出口的细分类相同。
  三、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   GDP生产核算包括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两者又都包括现价核算和不变价核算。现价核算就是计算各行业现价增加值,不变价核算就是计算各行业不变价增加值。
  年度核算与季度核算对于时效性的要求不同,季度核算的时效性要求高,年度核算的时效性要求相对宽裕,因此,年度核算能够比季度核算获得更完整和准确的资料。资料来源的这种区别决定了年度核算与季度核算行业分类详细程度的不同和具体计算方法的不同。就行业分类来说,目前我国年度GDP生产核算采用的是表1中的四级分类,其中第四级分类为94个行业1,而季度GDP生产核算基本上采用的是表1中的三级分类,其中第三级分类为35个行业2;就现价GDP生产核算的具体计算方法来说,目前我国年度核算采用直接计算法与间接计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而季度核算则主要采用间接计算法。本文主要介绍年度GDP生产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
  (一)现价核算
  年度现价GDP生产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一是国家统计局系统的统计调查资料,包括国家统计局系统组织实施的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部分服务业、人口、劳动工资、价格、住户等统计调查资料。
  二是部门统计资料,即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统计局与相应部门共同建立的部门统计制度收集的有关服务业统计资料,包括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铁道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部门的有关服务业财务统计资料,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出版业统计资料等。
  三是部门会计决算资料,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会计决算资料。
  四是部门行政记录,主要包括财政部、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例如财政部财政决算资料、国家税务总局分行业税收资料等。
  如前所述,年度现价GDP生产核算采用直接计算法与间接计算法相结合的方法。直接计算法就是直接利用生产法或收入法计算行业现价增加值,这种方法要求能够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来源。如果采用生产法,要求能够获得计算生产法增加值的两个项目,即总产出和中间投入的资料来源;如果采用收入法,要求能够获得计算收入法增加值的四个构成项目,即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的资料来源。
  间接计算法包括比重推算法、增加值率推算法和相关指标推算法。比重推算法是针对只能获得一部分比较完整资料来源的行业所采取的计算方法。对于这样的行业,先采用直接计算法计算出其中一部分增加值,然后利用经济普查年度这部分增加值占整个行业增加值的比重进行外推,得出整个行业增加值。增加值率推算法是针对只能获得计算总产出所需要的比较完整的资料来源的行业所采取的计算方法。对于这样的行业,先计算出总产出,然后利用总产出乘以经济普查年度增加值率计算出该行业的增加值。相关指标推算法是针对那些资料来源更少的行业所采取的计算方法,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相关指标与增加值绝对额之间的比例系数计算行业增加值的方法,另一种是利用相关指标发展速度与增加值发展速度1之间的比例系数计算行业增加值的方法。对于第一种情况,先确定相关指标与增加值绝对额之间的比例系数,然后利用当年相关指标和上述比例系数计算出该行业当年增加值。对于第二种情况,先确定相关指标发展速度与增加值发展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利用该行业上年度增加值、相关指标发展速度和上述比例关系计算出该行业增加值。
  表3对目前我国年度现价GDP生产核算所采用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进行了简要概括。
  (二)不变价核算
  年度不变价GDP生产核算主要利用缩减法或外推法计算各行业不变价增加值。这种方法要求具有与现价GDP生产核算的行业分类相对应的比较详细的价格指数或物量指数。如果某些行业不具有相应的价格指数或物量指数,需要构造出比较合适的价格指数或物量指数,从而能够比较合理地剔除相应行业增加值所包含的价格变动因素,实现年度之间行业不变价增加值之间的可比性。
  表4对目前我国年度不变价GDP生产核算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和价格指数及物量指数进行了简要概括。
  四、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
  GDP使用核算,即支出法GDP核算,也包括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两者也都包括现价核算和不变价核算。现价核算就是计算现价支出法GDP的各构成项目,不变价核算就是计算不变价支出法GDP的各构成项目。
  与GDP生产核算一样,由于对时效性的要求不同,年度核算与季度核算所能获得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同,因而年度核算与季度核算支出项目分类的详细程度不同,具体计算方法也不同。就支出项目分类来说,目前我国年度支出法GDP核算采用的是表2中的四级分类,其中第四级分类为48个支出项目,而季度支出法GDP核算采用的是表2中的三级分类,其中第三级分类为9个支出项目;就现价支出法GDP 核算的具体计算方法来说,目前我国年度核算主要采用直接计算法,而季度核算则主要采用间接计算法。本文主要介绍年度支出法GDP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
  (一)现价核算
  下面按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五个部分阐述年度现价支出法GDP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
  1. 居民消费支出
  如前所述,支出法GDP中的居民消费支出包括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前者主要利用农村住户调查中的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计算,后者主要利用城镇住户调查中的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计算。但是,由于口径范围上存在若干方面区别,在计算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补充。
  农村住户调查中的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和城镇住户调查中的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都包括以下8个大类1: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2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在口径范围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别:一是居住消费口径范围的区别: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的居住消费包括农村居民购买生活用房支出、建筑生活用房材料支出、建筑生活用房雇工工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居住消费不包括这些支出;二是医疗保健消费口径范围的区别: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医疗保健消费包括国家财政为农村居民支付的新农合医疗和医药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的医疗保健消费不包括这些费用;三是关于金融中介服务、保险服务和自有住房服务的区别: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包括居民对金融中介服务、保险服务和自有住房服务的消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不包括这些类型服务消费。[1]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在口径范围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别:一是医疗保健消费口径范围的区别: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医疗保健消费包括社保基金为城镇居民支付的医疗和医药费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中的医疗保健消费不包括这些费用;二是关于金融中介服务、保险服务和自有住房服务的区别: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包括城镇居民对金融中介服务、保险服务和自有住房服务的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不包括这些类型服务消费;三是关于实物消费的区别: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包括城镇居民的实物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不包括这种类型的消费。[1]
  利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计算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一是对两者口径范围一致的支出项目,例如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直接采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的相应项目进行计算。二是针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口径范围上的区别对后者的相应项目进行调整和补充,例如在计算居住类支出时要剔除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居住类支出中的购买生活用房支出、建筑生活用房材料支出、建筑生活用房雇工工资;在计算医疗保健类支出时要补充计算国家财政为农村居民支付的新农合医疗和医药费;要补充计算农村居民对金融中介服务、保险服务和自有住房服务的消费等。
  利用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计算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方法与利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计算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是一样的。
  2. 政府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主要依据财政支出资料计算。但是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支出在口径范围上是不同的,在计算时需要加以区分。
  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支出在口径范围上的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支出包括经常性业务支出、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政府消费支出不包括其中的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二是政府消费支出包括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财政支出不包括这部分折旧;三是政府消费支出要剔除政府部门的经营性收入,财政支出不需要剔除这部分收入。这是因为政府消费支出是与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相对应的指标,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价值是利用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来衡量的。首先,这种成本只与财政支出中的经常性业务支出有关,与财政支出中的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无关;其次,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所消耗的固定资产价值也是这种成本的构成部分;再次,政府部门提供的市场性服务不属于公共服务,所以在衡量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价值时需要剔除政府部门的经营性收入。所以在利用财政支出资料计算政府消费支出时,首先要区分财政支出中的经常性业务支出,然后再利用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政府部门的经营性收入进行补充和调整。
  政府消费支出 = 财政支出中的经常性业务支出 - 政府部门的经营性收入 + 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
  3.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对投资统计中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调整计算出来的。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口径范围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一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土地购置费、旧建筑物和旧设备购置费,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不包括这些费用;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500万元以下建设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部分投资;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商品房销售增值,即商品房销售价值与商品房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部分价值;四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等无形固定资产支出,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方面支出。[1][2]
  对投资统计中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的调整包括口径范围方面的调整和数据高估方面的调整。口径范围方面的调整就是针对上述口径范围方面的区别进行的调整,数据高估方面的调整主要是针对某些地方因制定不切实际的计划目标并进行政绩考核,从而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而采取的数据调整措施。这方面的调整首先是利用相关资料,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情况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调整。
  4. 存货增加
  存货增加按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分别进行计算。每一行业都利用相应行业的统计调查或会计汇总资料提供的期初期末存货价值资料计算。在计算存货增加时需要剔除由于核算期内价格变动引
  起的持有收益或损失,剔除的方法是,利用核算期有关价格指数将期初存货价值调整为按期末价格计算的存货价值,存货增加等于期末存货价值减去经价格调整之后的期初存货价值。
  5.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货物和服务出口及进口都直接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相应资料计算,只需要利用当年平均汇率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按美元计算的货物和服
  务出口及进口转换成按人民币计算的货物和服务出口及进口。
  (二)不变价核算
  年度不变价支出法GDP核算主要是利用缩减法和外推法计算支出法GDP的各构成项目。这种方法要求具有与现价支出法GDP的各构成项目相对应的比较详细的价格指数或物量指数。如果某些构成项目不具有相应的价格指数或物量指数,需要构造出比较合适的价格指数和物量指数,从而能够比较合理地剔除相应构成项目所包含的价格变动因素,实现年度之间不变价构成项目之间的可比性。表5对目前我国年度不变价支出法GDP核算所采用的价格指数和物量指数进行了简要概括。
  国际上通用的全面反映最终需求的指标是支出法GDP,反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的指标分别是支出法GDP中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其中,反映居民消费需求、政府消费需求和固定资本投资需求的指标分别是支出法GDP中的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由于习惯上的原因和数据获得方面的原因,在需求分析中,人们经常利用有关统计指标代替相应的最终需求指标,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利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或者城乡住户调查中的居民消费支出代替支出法GDP中的居民消费支出,利用财政支出替代政府消费支出,利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替代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利用海关统计的贸易差额替代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但是,上述这些对应指标,无论是在定义、口径范围上,还是在数据表现上都存在明显的不同,在需求分析中需要加以注意。由于上述对应指标确实存在相关性,因此在走势分析中利用有关统计指标代替相应的需求指标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但是由于这些有关统计指标不是支出法GDP的构成部分,因此在需求结构分析和贡献率分析方面是不能够代替相应的需求指标的。
  参 考 文 献
  [1] 许宪春:《准确理解中国的收入、消费和投资》,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2] 许宪春:《准确理解中国经济统计》,载《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
  [责任编辑 国胜铁] 【会计收支平衡表】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429974/

推荐访问:会计收支表模板 收支平衡表模板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