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

来源:高考百日誓师 时间:2018-09-05 18:00:0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高考百日誓师】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共9篇)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一):

高考语文试题,连贯题(10全国卷)选D怎样理解.
(10年全国卷Ⅰ)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高考资源网提供的答案,我做出也是A,是不是选A,我再查证一下.

答案都错了,何谈理解?
答案是A.这类试题解的时候其实是有规律的,首先要知道它好象是语句,实际是一个文段阅读,也许就是高考的阅读化体现吧.它应该遵循着文段的规律,注意段落内部的要求.分析第一句和第六句,就会发现第一句的前面有个“也”,而且与第六句说的是同一个话题,因此两句不能分开,顺序是6、1,排除了B、C选项.
从题干的“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可以知道第二句是该文段的中心句.D中,将4放在6和1的后面,明显不顺.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二):

2014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辽宁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切儿童文学作品都应该永远持着守护童年的立场,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爱与希望,传递古老传统中的善与美.
  B.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
  C.自从实施飞行员培训计划后,学员报名十分踊跃,有航空爱好者,有想开飞机节省时间的企业家,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
  D.今年,辽宁农信继续推进“阳光信贷工程”,致力于为农户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答案】(3分)D
  【解析】
  试题分析:A.成份残缺.B.两面对一面.C搭配不当,或成份残缺.
A的成分哪里残缺啊?怎么改成正确的?

传递善与美的___
这地方缺宾语
填“精神”或“品质”等均可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三):

高考语文试卷形式?如分选择和阅读和…各占几分!几道题

你得说明自己的省市啊,各地并不完全相同。
我们是湖北的,与全国卷大致相同。
【1】五个选择题全是基础。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也是选择题。一个三分
【2】默写。分值不定。
【3】阅读理解,一般是15到18分。
【4】语言表达。15吧。
【5】作文。60分的满分【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四):

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2013年新课标1卷),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 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 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 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 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 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 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想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我觉得④⑤②①还可以理解.但是⑥③和后面的承接我觉得好奇怪,特别是⑥,“而且”前面的主语虽然很明显是“展出的作品”,不过我还是不太理解这样衔接的理由,

你的理解是对的,6的主语与2的一致是“作品”,不过1是作为2句的补充,可以加一个破折号来理解,就是用来阐述2句中的“细节”一词.或者你也可以逆向思考,先排出45263的顺序,然后再考虑1该放的位置——(就像这样的破折号)“微不足道的事物”正对应了“细节”.希望可以帮到你.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五):

高考语文文言文:"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中"发"的意思
问题来自2010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原文有:”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选择题中"将发以赡军.发:发放" 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既然发是处罚的意思,那么"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这句话又如何翻译?

"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意思是,“当士兵要反叛时,就把(珍宝)挖出来给他们以稳定军心”.“发”的意思应为挖掘,挖出.
联系上文的“葬”“藏”“以金为际”就可以知道是往海岸埋了很多宝珠和金银.“埋”了以后当然要“挖”出来用咯.
另外,这里的“将”可不是“将军”的意思,“将”在这读一声,根本就不是名词. 这个“将”的用法和现代汉语中“将门关好”这个用法一样,可解释为“把”【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六):

标点符号用法有变化?
今年,吉林省高考语文试卷第一题D项: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矒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难道是标点符号的用法有变化?我知道引号和引号之间、书名号和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

没有变化,因为引号和引号之间、书名号和书名号之间是否用顿号是两可的,所以试卷上这样用是可以的.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七):

语文考卷第一题阅读一般是什么类型的文章 想多看看 在哪儿有啊
注明:高考

一般情况下叙事类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八):

08年上海高考语文卷阅读(一)/3
对“历史文脉”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城市地标与城市的历史文脉应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B.历史文脉总是在一座城市出现的时候产生和发展的.
C.历史文脉也是王国维说的城市“政治与文化之标征”.
D.城市新地标与历史文脉相协调要有文化底色和基调.
文中王国维说:“城市是政治与文化之标征”,而历史文脉是指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
那么C选项不是有问题吗?
我不太理解的是:可以这样说“历史文脉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政治与文化,而一个国家政治与文化的标征是城市"所以我认为C.历史文脉也是王国维说的城市“政治与文化之标征”,如果改成”历史文脉也是王国维说的城市“政治与文化”“才比较确切
或者应该这样理解:城市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的标征,而历史文脉则是一个城市政治与文化的标征,不过这样前半句就和文章无关了,而且引用王国维的话也没有意义了
再或者,其实C选项就文章中心而言是正确的,只不过和王国维那句话所要表达的内容无关?
诶呀,绕起来了,不好意思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历史文脉”贯穿全文始终,要理解它的含义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涉及“历史文脉”的地方要细读.A项说法参看第三自然段,是正确的;B项不符合文意,参看段中的文字“它是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慢慢积淀和形成的”,并非“是在一座城市出现的时候产生和发展”;C项说法,参看第三自然段,是正确的;D项参看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中有“只是说创新首先要有个文化底色和基调”.
文章引用王国维说的“城市是政治与文化之标征”,正是为了证明历史文脉是指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个观点,在历史文化传统中,政治和文化是最主要的部分.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九):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B.200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的题目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范围宽泛,充分体现了作文命题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特点.
C.这次活动的宗旨是展现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以此推动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晚会上,他们神情自若,舞姿潇洒,谁能相信他们不是年过花甲甚至年逾古稀的老人呢?

答案B
A项搭配不当,“加速了社会文明”,应改为“推进了社会文明”;C项结构混乱,应改为“并以此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项自相矛盾,去掉“不”字.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anjiang864740/

推荐访问:2018高考语文试卷下载 2018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