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题名记,秦观①,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25 08:29:0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龙井题名记》

龙井题名记 秦观①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②会稽:今浙江绍兴。③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⑤篮舆:竹轿。⑥霁:雨后放晴。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⑧惠因涧:山涧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以书邀余入山( ) .

(2)比出郭,日已夕( ) .

(3)濯足于惠因涧( ) .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属予作文以记之。 ..

B. 濯足于惠因涧。 受任于败军之际。 ..

C. 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家祭无忘告乃翁。 ..

D.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段以入山访友为线索,具体地记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踪,描写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

B.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与描绘,创造出一幅清幽的画卷,这一点可以体现词人秦观的气质和艺术特色。

C.本文犹如一幅月夜郊游图。笔触清新,为我们勾勒出朗、夜深、林幽、人静的意境,增添了月夜的静谧气氛。

D. 文中“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一句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同时表现了作者伤感的情怀。

4.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3分)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分)

(1)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2分)

(2)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3分) 答案:

1.(1)书:信。(2)比:等到。(3)濯:洗、洗涤。

2.B【龙井题名记,秦观①,阅读答案】

3.D

4.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悦耳悦耳,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

5.(1)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

(2)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蓊蓊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

【译文】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通过书信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参寥)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轿子 ,(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便放弃做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意外发现一条小路(沿着它)上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历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蓊蓊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谒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第二篇:《龙井题名记》

   [编辑本段]原文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编辑本段]译文   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通过书信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参寥)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轿子 ,(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便放弃做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意外发现一条小路(沿着它)上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历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蓊蓊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谒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编辑本段]相关信息   题名:龙井题名记   作者:秦观   历史时期:宋代   国家:中国   主题关键词:游记   文献出处:中国古代游记选 [编辑本段]注释   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本名龙泓,原指山泉,龙井是以泉名井。附近环山产茶,即著名的西湖龙井茶。题名:题写姓名,以留作纪念。   元丰二年:即公元1079年。   吴兴:今浙江吴兴县。过杭:经过杭州。   会稽:今浙江绍兴。   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天竺寺讲经,元丰二年(1079)住寿圣院。辨才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   比出郭:等到出城的时候。“比”,及。“郭”,外城;这里指杭州城。   日夕:将近黄昏。   航:渡。普宁:寺庙名。   道人:即僧人。参寥:法号道潜,自号参寥子,有诗名。   “问龙井

”三句:意谓我询问辨才大师派来的轿子在哪里,参寥便说,因我没有按时到达,轿夫已经抬回去了。“篮舆”,竹轿。   天宇开霁(jì):天空晴朗。“霁”,雨过天晴。   杖策:拄着手杖。并湖:沿湖。   雷峰:峰名,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旧有塔,即雷峰塔。   南屏:山名,在杭州清波门西南九曜山东。   灵石坞:山名,在杭州小麦岭西南,一名积庆山。   支径:小路。   憩(qì):休息。龙井亭:辨才法师所建。   酌泉:舀取泉水。据石:靠着石头。   庐舍:房屋。或:间或,有的。隐显:忽明忽暗。   激激:形容水流迅疾。   “殆非”句:意谓这一路的情景,恐怕不是人间所有的。   行二鼓矣:快二更天了。“行”,将要。   始:才。寿圣院:寺院名,离龙井约一里地。   谒(yè):拜见。 [编辑本段]分析   秦观(1049一1100),字太虚,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授定海主簿。哲宗元祐时,官至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符年间,屡次被贬,流转郴州(今湖南郴州)、雷州(今广东海康)等地。徽宗继位,遇赦内迁,途中死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年轻时得到苏轼的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以词著名。有《淮海集》。   本篇选自《淮海集》,写于元丰二年(1079)秋。这年春天,秦观要去会稽探望伯父,恰好苏轼自徐州调任湖州途经高邮,他们便一路同行,到吴兴(湖州州治所在地)分手。秦观到会稽后,听说苏轼被捕下狱,又渡江到吴兴问讯,而后再经杭州返回会稽。本篇记述“中秋后一日”夜上风篁岭访辨才法师,当是这次路过杭州时的事。第一年,辨才、参寥派人到黄州慰问已被贬官的苏轼,并捎去了秦观写的这篇《龙井题名记》。苏轼看后写道:“览太虚题名,皆予昔时游行处,闭目想之,了然可数。”(《秦太虚题名记》)   《淮海集》中另有一篇《龙井记》,也是元丰二年所作。文中着重叙述有关龙井的文献记载和传说,解释风篁岭为什么多泉水,对所谓在龙井求雨有灵也发表了看法。比较起来,《龙井题名记》以入山访友为线索,具体地记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踪,描写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游”的味道显然浓一些。虽然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但对景物的细致观察与描绘,以及善于创造清幽的气氛,同样也体现了词人秦观的气质和艺术特色。 扩展阅读: 1./question/681932.html 开放分类

: 古文 “龙井题名记”相关词条:

第三篇:《秦观《龙井题名记》》

秦观《龙井题名记》

本文犹如一幅月夜郊游图。作者以清新简洁的笔墨,为我们勾勒出朗、夜深、林幽、人静的意境,而灯火的显隐、流水的悲鸣更增添了月夜的静谧气氛。

2原文

秦观《龙井题名记》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3译文

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1]。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2])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 ,(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离开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谒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龙井题名记,秦观①,阅读答案】

4注释

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本名龙泓,原指山泉,龙井是以泉名井。附近环山产茶,即著名的西湖龙井茶。题名:题写姓名,以留作纪念。

元丰二年:即公元1079年。

吴兴:今浙江吴兴县。过杭:经过杭州。

会稽:今浙江绍兴。

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天竺寺讲经,元丰二年(1079)住寿圣院。辨才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

比出郭:等到出城的时候。“比”,及。“郭”,外城;这里指杭州城。

日夕:将近黄昏。

航:渡。普宁:寺庙名。

道人:即僧人。参寥:法号道潜,自号参寥子,有诗名。

“问龙井”三句:意谓我询问辨才大师派来的轿子在哪里,参寥便说,因我没有按时到达,轿夫已经抬回去了。“篮舆”,竹轿。

天宇开霁(jì):天空晴朗。“霁”,雨过天晴。

杖策:拄着手杖。并湖:沿湖。

雷峰:峰名,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旧有塔,即雷峰塔。

南屏:山名,在杭州清波门西南九曜山东。【龙井题名记,秦观①,阅读答案】

灵石坞:山名,在杭州小麦岭西南,一名积庆山。

支径:小路。

憩(qì):休息。龙井亭:辨才法师所建。

酌泉:舀取泉水。据石:靠着石头。

庐舍:房屋。或:间或,有的。隐显:忽明忽暗。

激激:形容水流迅疾。

“殆非”句:意谓这一路的情景,恐怕不是人间所有的。

行二鼓矣:快二更天了。“行”,将要。

始:才。寿圣院:寺院名,离龙井约一里地。

谒(yè):拜见。

遂(sui 四声)于是 就

5分析

秦观(1049一1100),字太虚,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授定海主簿。哲宗元祐时,官至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符年间,屡次被贬,流转郴州(今湖南郴州)、雷州(今广东海康)等地。徽宗继位,遇赦内迁,途中死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年轻时得到苏轼的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以词著名。有《淮海集》。

本篇选自《淮海集》,写于元丰二年(1079)秋。这年春天,秦观要去会稽探望伯父,恰好苏轼自徐州调任湖州途经高邮,他们便一路同行,到吴兴(湖州州治所在地)分手。秦观到会稽后,听说苏轼被捕下狱,又渡江到吴兴问讯,而后再经杭州返回会稽。本篇记述“中秋后一日”夜上风篁岭访辨才法师,当是这次路过杭州时的事。第一年,辨才、参寥派人到黄州慰问已被贬官的苏轼,并捎去了秦观写的这篇《龙井题名记》。苏轼看后写道:“览太虚题名,皆予昔时游行处,闭目想之,了然可数。”(《秦太虚题名记》)

《淮海集》中另有一篇《游龙井记》,也是元丰二年所作。文中着重叙述有关龙井的文献记载和传说,解释风篁岭为什么多泉水,对所谓在龙井求雨有灵也发表了看法。比较起来,《龙井题名记》以入山访友为线索,具体地记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踪,描写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游”的味道显然浓一些。虽然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但对景物的细致观察与描绘,以及善于创造清幽的气氛,同样也体现了词人秦观的气质和艺术特色。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这一句是作者“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可想象出,深木树林中,隐隐闪着火光,两三户人家坐落在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境界。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对此地美景的喜爱之情,又透漏出内心的欢愉。

参考资料

第四篇:《2013年初中语文第一次模拟测试题(含答案)》

语 文 模 拟 试 题(2013.5)

本试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请用蓝、黑色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按要求默写。(共7分,每小题1分)

A.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马上相逢无纸笔 , 。(岑参《逢入京使》) C.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D.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E.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诗经·关睢》) F.,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G.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 (朱自清《春》)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组是( )(2分) ..

A. 角色(jué) 襁褓(qiǎng) 静谧(mì) 断壁残垣(yuán) ....B.伫立 (zhù) 肥硕(shuò) 炫耀 (xuán) 毛骨悚然(sǒng) ....C.社稷 (jì) 遐想(xiá) 埋怨(mán) 强聒不舍(guō) ....D. 馈赠(kuì) 亵渎(xiè) 留滞(zhì) 妇孺皆知(rú)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

A.荡然无存 B.迥乎不同 C.吹毛求疵

大庭广众 日薄西山 顶礼摩拜

无动于忠 恪尽职守 通霄达旦 更胜一筹

巧妙绝伦 春华秋实 望眼欲穿 因地治宜【龙井题名记,秦观①,阅读答案】

D.骇人听闻 随声附合

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2分)

经过一夜的航行,4月29日上午8点半,“椰香公主”号邮轮带着首批游客驶至西沙群岛。海天湛蓝,珊瑚相间,像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这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从1992年海南谋划开放西沙至今,历经21年,西沙终于向普通中国大陆游客揭开了神秘面纱。登岛后,不少游客纷纷拉起五星红旗拍照留念,宣誓主权。五星红旗被插到了全福岛上。

语文试题 第1页(共8页)

5. 名著阅读。(共4分)

小团圆媳妇躺在炕上,黑乎乎的,笑呵呵的。我给她一个玻璃球,又给她一片碗碟,她说这碗碟很好看,她拿在眼睛前照一照。她说这玻璃球也很好玩,她用手指甲弹着。她看一看她的婆婆不在旁边,她就起来了,她想要坐起来在炕上弹这玻璃球。 A.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小团圆媳妇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

B.小团圆媳妇最终死掉了,你认为害死她的凶手是谁?(2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半夜凉初透”中的“凉”字,意蕴丰富,请作简要赏析。(2分)

7.这首词抒发了词人 的感情。(2分)

(二)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 下面四个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其间千二百里 ②其真不知马也 B. ①春冬之时 ②戴朱缨宝饰之帽 ....C.①不以疾也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①则素湍绿潭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0.画线句引用歌谣,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2分)

语文试题 第2页(共8页)

【龙井题名记,秦观①,阅读答案】

(三)龙井题名记 秦观

②③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④⑤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⑥⑦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

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注释】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②会稽:今浙江绍兴。③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⑤篮舆:竹轿。⑥霁:雨后放晴。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⑧惠因涧:山涧名。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以书邀余入山 ②比出郭,日已夕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13.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2分)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植物塑料的兴起

①据了解,每年我国的包装废弃物约200多万吨,其中有近5%为石油塑料制品垃圾。石油塑料制品的成分主要是聚乙烯或聚苯乙烯,如果直接焚烧这些垃圾,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的物质。假如填埋,它们历经百年也不会降解,还会污染海洋环境,导致耕地板结,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②最近,一种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新型材料——植物塑料的问世,打破了这一局面。植

· · · ·

物塑料是指由玉米或甘蔗等制造的聚乳酸塑料。那么,玉米、甘蔗等植物是如何造出塑料的呢?首先从玉米、甘蔗等植物中萃取出淀粉,再经过分解、发酵等过程造出聚乳酸,并通过掺加柔顺的化合物,就可以制成不易破碎的塑料了。

③用聚乳酸塑料制造的产品具体有什么价值呢?首先,这些塑料来自植物,作为材料来源它优于石油化工塑料。植物能够通过种植获得,所以聚乳酸塑料可说是再生资源或可持续使用的材料。现在世界生产石油化工塑料的年产量1.5亿吨。如果用聚乳酸制造塑料,这就减少了石油或天然气的消耗。这对石化燃料面临枯竭的现状,无疑是一个最大的福音。其次,聚乳酸塑料的废弃物会在自然界被分解,不会给自然增加任何负担。与之相比,石油化工塑料的废弃物则必须经过焚烧,这样就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无疑加深了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

④植物塑料的实用化产品已有农业用的地膜、快餐盒、部分电器产品和服装等,而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优势尤为突出,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成功的领域。一方面是制作医用骨钉。以前

· · 治疗骨折等骨科疾病使用的是不锈钢骨钉,病人必须经过两次手术才能治愈。使用聚乳酸植

物塑料只需一次手术植入骨钉,病愈的同时,骨钉也降解在人体内。因为降解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后果。虽然,目前聚乳酸植物塑料骨钉的价格比不锈钢骨钉高出50%左右,但是多数患者为了避免两次手术的痛苦,还是选择聚乳酸植物塑料骨钉。 ⑤另一方面,将聚乳酸植物塑料制成人工脏器骨架的研究也在进行。例如,有专家正在

语文试题 第3页(共8页)

聚乳酸植物塑料肝骨架的整个表面上培养肝细胞,制造人造肝脏。用这种方法制造的人造肝脏移到体内,作为骨架部分的聚乳酸植物塑料在体内不久就会被分解吸收,最后留下了与骨架同样形状的肝脏。这是有效利用聚乳酸植物塑料生物分解性质的典范。

⑥与石油塑料相比,聚乳酸植物塑料与其他生物分解塑料一样,可以说目前几乎没有普及,因为还有一些问题必须解决,特别是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最令企业头疼。不过科学家建议可以从数量上占优势的淀粉资源——大米着手,制造聚乳酸植物塑料,并且预言有望在5年内植物塑料将全面取代石油化工塑料。

(选自《百科知识》,文章有删改)

14.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3分)

· · · ·

【龙井题名记,秦观①,阅读答案】

16.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③段中画线处的表达作用。(3分)

· · · ·

17.阅读第④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而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优势尤为突出,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成功的领域。

· ·【龙井题名记,秦观①,阅读答案】

18.一快餐店有两种快餐盒:一种是普通塑料制成的,一种是植物塑料制成的,后者价格偏

高。假如你是一名推销员,你将怎样说服顾客使用植物塑料制成的快餐盒,请结合本文内容及链接材料写一则推荐语。(60字左右)(5分)

链接:我们用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用它们盛装食物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这些废弃塑料还会使土壤环境恶化,对它们进行焚烧处理时,【龙井题名记,秦观①,阅读答案】

语文试题 第4页(共8页)

(二)巴金的手温

①一直难忘重病在床的巴金先生那绵绵的、暖暖的手,那一次是那样轻轻地、久久地握着我的手——至今仍暖我心胸,但我同时也潸然泪下„„巴金先生近日乘鹤西去了,如今那绵绵的、暖暖的手安在哉□

②1997年我赴日讲学前夕,到华东医院向巴金先生辞行。临别时,已十分衰弱的老人,出人意外地从被子里伸出了手,绵绵地、暖暖地握住我放在他枕边的手,久久不放„„

③(A)一股暖流潜入我心田,倏地一股寒意又袭上心头,二十年间已拜会很多次,巴金先生从没有这样依依惜别过。这一次,卧病在床的先生,是否见我将赴日一年,而心有诀别之情呢?还是已无力发声而又以此表示对我意欲有所谆谆叮嘱呢?“此时无声胜有声”啊,那绵绵、暖暖的手温,而今仍然温暖着我;那轻轻、久久的握别,而今仍然让人念想。

④巴金先生的“手温”是出自心田的,真诚而又慈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少次,我们每次拜访,临别时,已届耄耋的老人,或是拄着拐杖,或是由家人搀扶着,总是颤颤巍巍地送行,而且坚持要送到大门口,然后轻摇绵绵的手,目送我们沿着花园的小径离去;多少次我们应约前往求教,老人家总是尽其所知一一回答,有时还上楼,拿着意、法、西班牙等出版的有关书籍,借给我们带回去查阅;有时遇到他新出版的作品《真话集》《病中集》等,他总是亲笔签名赠送,至今那些书籍上还留着老人的手温。最令人动情的是,一次我们应出版社之约,为我们主编的《巴金年谱》写成了一万余字的《巴金访问荟萃》。其时,老

的“大书”《随想录》。老人家——那要费去耄耋老人多少精

⑤巴金先生的“手温”怎么能这么温暖?这样透人心脾?这样令人念想呢?我们又一次噙着泪花翻阅二十多年来与先生合影的数十张照片,听他那浓郁川音的采访录音,先生往日的音容笑貌又一一重现——在整洁明亮的客厅沙发上,在庭院前绿茵茵的草坪上,在病榻一侧,在手推轮椅边,在琳琅满目的书橱前„„啊,我们豁然开朗,先生特有的“手温”,源于他热爱的生活,源于与他息息相通的广大读者,源于书架上的千万册书籍,源于他念念不忘、时常提起、心存感激的几位“老师”:妈妈教他“爱人、帮助人”,轿夫等教他“忠实”,年轻时朋友们教他勤奋、热情和“牺牲”,中国的先贤和大诗人们教他“仁者爱人”,法国卢梭教他“自由、平等、博爱”,俄国克鲁泡特金等教他为信仰和事业献身,而他最难忘“最尊敬的老师还是鲁迅”,先生一本本散文里分明写着他时时聆听到“老师”鲁迅的声音:“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

⑥二十年来与巴金先生合影的照片还是那样清晰,往日先生签名赠送我们的二十余部多种版本的珍贵书籍依然簇新——而今,先生已溘然长逝,早已泪眼朦胧的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抚摩那些照片、那一本本先生的赠书、那一个个先生签署的“巴金”,分明感到了先生“手温”依旧,“手温”暖人。先生的音容笑貌又一次浮现,先生的话语又一次在我们心底回响: “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泥土,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2005年10月20日子夜,星光点点,泪眼朦胧中急就于复旦园“苦乐斋”

(作者:唐金海 文章有改动)

19.文章围绕“巴金的手温”追忆了五件往事,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6分)

A. 赴日离别前,巴金先生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放;

B. ;

语文试题 第5页(共8页)

第五篇:《龙井题名记 秦观① 阅读答案》

龙井题名记

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龙井题名记 秦观① 阅读答案】龙井题名记 秦观① 阅读答案。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②会稽:今浙江绍兴。③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⑤篮舆:竹轿。⑥霁:雨后放晴。【龙井题名记 秦观① 阅读答案】文章龙井题名记 秦观① 阅读答案出自(4)辨才于朝音堂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3.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2012年浙江省湖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

1.(1)书:信。(2)比:等到。(3)濯:洗、洗涤。(4)谒:拜访。【龙井题名记 秦观① 阅读答案】阅读答案http://

第六篇:《《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龙井题名记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秦观《淮海集》)

阅读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以邀余入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郭,日已夕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于惠因涧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辨才于朝音堂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3.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1)书:信。

(2)比:等到。

(3)濯:洗、洗涤。

(4)谒:拜访。

2.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意思对即可。)

3.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悦耳悦耳,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意思对即可。)

【注释】

1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本名龙泓,原指山泉,龙井是以泉名井。附近环山产茶,即著名的西湖龙井茶。题名:题写姓名,以留作纪念。2过杭:经过杭州。3会稽:今浙江绍兴。4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天竺寺讲经,元丰二年(1079)住寿圣院。辨才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5比出郭:等到出城的时候。“比”,及。“郭”,外城;这里指杭州城。6日夕:将近黄昏。7航:渡。普宁:寺庙名。8道人:即僧人。参寥:法号道潜,自号参寥子,有诗名。9“问龙井”三句:意谓我询问辨才大师派来的轿子在哪里,参寥便说,因我没有按时到达,轿夫已经抬回去了。“篮舆”,竹轿。10天宇开霁(jì):天空晴朗。【《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文章《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出自

"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102927/

推荐访问:龙井题名记文言文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