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3-09 11:35:1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一》

第二篇:《惟有少年心》《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第三篇:《2014年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语 文 试 题

(本卷共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毕业学校 姓名 考生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分)

泉州市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北宋初既有‚宿雨一夜蔬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的咏茶诗。茶叶主要种类是乌龙茶和绿茶,行销世界各地。乌龙茶的名贵品种极多,其中铁观音是茶中珍品,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誉称。

衙口花生是晋江县龙湖乡衙口特产。它选用良种花生‚小琉球□‚中琉球‛种植在沙质地上,果壳表层色泽洁白,壳内花纹自然清晰。选用饱满果荚加调料蒸煮、晒干制成的衙口花生,又香又酥的果仁,又咸又淡且相当适宜的味道,美味可口的味道,百食不厌。产品大量外销,yǐn 誉海内外。 ⑴根据语境,注音写字。(2分)

⑵在第二段“□‛

⑶找出并改正第一段中的错别字。(1分) 改为

⑷请将三处划线句改为三个主谓短语。(要求:原意不变。 3分) ..

2.诗文默写。(13分)

①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③子曰:“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论语》)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所以动心忍性,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⑤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⑥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⑦ ,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

⑧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故乡》中写道:“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感觉到的“隔绝”之处有: ;“我”和闰土只能聊无关紧要的话;等等。(写出一个隔绝之处即可)

4.综合性学习。(8分)

下面是有关“马”的话题,请按要求作答。

⑴汉字书写有不同的体式。请判断下面四个“马”字的字体名称。(2分)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⑵“马上体”源自明清,明清瓷器上就常见“一只猴子骑在马上”的造型。请分析这一造型的寓意。

(2分) ⑶下面是摘自《泉州晚报》的“马上体”标题。请根据标题内容,按要求作答。(4分)

‚万马奔腾‛回家路 ‚女婿日‛马上回娘家

马不停蹄会亲友 马上来运动 过个健康年

马不停蹄送祝福 走马观花雨中行

天马行空过新年春联追求‚马上体‛ 鞭炮有了‚电子版‛

以上标题反映了春节传统习俗,如: 、 ;反映了现代人过 春节的形式变化,如: 、 。《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16分)

【甲】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可爱者甚蕃 B.食之不能尽其材 C.徐公来,孰视之 D.汝之不惠 E.子墨子九距之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亵: ②宜乎众矣 宜: ..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

7.下面加点词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3分)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

C.鸣声上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

8.用自己的话描述甲文划线句的内容。(5分)

9.乙文说,对待千里马要遵其道,尽其才,通其意。请结合甲文内容分析,对“莲”如何做到这样?.........

(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10~12题。(12分)

名〃字

①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这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中国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它们在人际交往中表明着身份地位,而不仅仅如一般词典所说的‚用来代表一个人,区别于别的人‛。《颜氏家训》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就是说,‚名‛用来区别于他人,‚字‛用来象征人的品德。

②按照汉民族人际交往的规范,一般不能自称‚字‛,而应自称‚名‛,因为‚名者,幼少卑贱之称‛①。对他人,则应称‚字‛而不称‚名‛。例如孔子的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直呼其名:‚由!

②诲汝知之乎?‛孔子在学生面前就常自称‚丘‛,而他的学生却无论何时都绝对不能称他为‚丘‛。

③一个人的‚名‛还有小名、大名之分。小时候有小名(乳名),长大以后,还应有正式的‚名‛,即大名,这样可以与‚字‛相对,表明已经踏上社会,可以与人交往了。这个大名虽然只能用来自称,但它有别于小名,仍然象征着人的身份。家庭内部,用小名称呼以示亲密。可在正式场合,称呼他人的小名比称呼他人的大名更为失礼,甚至是一种侮辱。例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操‛是大名,‚阿瞒‛是小名。《三国演义》中,有人骂曹操时,就称他为‚阿瞒‛。辛弃疾在《永遇乐》词中,有‚佛狸祠下‛句,称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佛狸‛,以示轻蔑。《孙权劝学》中,‚鲁肃抚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吴下阿蒙‛意为‚吴国那个名叫阿蒙的乳臭未干的小子‛——鲁肃是用开玩笑的口吻来夸赞吕蒙在学识上的进步。而吕蒙的回答,则明显地表现了自尊心的维护。

④由于尊者的‚名‛不能随便称呼或提及,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字景观——避讳。

比如,皇帝的‚名‛,一般人绝对不能提及,甚至连与同音的字也不能用。为了避讳,不仅更改日常使用的词语,甚至大量地更改前代书籍中的人名、地名、书名、职名有及文章中词句。如‚秀才‛一词,东汉时改为‚茂才‛,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秀‛只能刘秀独用。这就是‚君讳‛,也叫‚国讳‛。 ‚君讳‛之外,还有‚家讳‛,又,叫‚私讳‛,亦即家族内部尊长的名讳。由于私讳的限制,唐代著名诗人李贺一生不能考进士,因为其父名叫李晋肃,‚晋‛与‚进‛同音。韩愈曾为他鸣不平:‚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⑤除此之外,还有‚圣人讳‛,即为孔子避讳。孔子名丘,所以就把‚丘‛字读成‚某‛,甚至把‚丘‛姓改为‚邱‛姓。

[注释]①汉班固《白虎通义·姓名》 ②《论语·为政篇第二》

(摘自《中国象征文化》,有删改)

10.中国古代,“名”和“字”主要区别是什么?两者在称呼上有何不同?(4分)

11.为什么说,正式场合称呼他人的小名是一种失礼?请举例说明。(4分)

12.作为“独特的语言文字景观”,名的“避讳”有哪些具体表现?反映了什么?(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13-17题。(24分)

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

①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地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②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③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④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⑤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得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⑥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

来多么可爱。

⑦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 ‚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羞‛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⑧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⑨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⑩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1○1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

(摘自《2012年10月南京大学校报》)

13.根据提示,了解“我”年少的生活和心思。(8分)

小学跳级到初中,我遗憾少了童年乐趣;儿时勤快作笔记, ;当众抑扬顿挫朗读, ;小时候看红颜色的字, ; ,我感到了童年的快活和乐趣。

14.按要求作答。(4分)

⑴作者为什么说,“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2分) ⑵作者又说,“自由是自由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究竟“少”了什么?(2分)

15.结合描写知识或语法知识,品析第⑤段“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段话。(3分)

16.“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的两个特点。(6分)

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第四篇:《《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2014·河北)阅读答案》

(2014·河北)

①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

②唐玄奘的寂寞成就了西天取经的事业,徐霞客的寂寞成就了旅行天下的壮举,司马迁的寂寞成就了史家绝唱《史记》,曹雪芹的寂寞成就了鸿篇巨制《红楼梦》……寂寞是— 首歌,是只有一个人的吟唱;:寂寞是一首诗,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独白。

③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甘于寂寞,潜心读书做学问。他不喜欢应酬,也反感客人来访, 常以生病为由推辞。他每天呆在书房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真可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④钱钟书声名远播,时常会有世界各地的人慕名造访。有一位外国女士打电话给他,表示非常喜欢他的文章,想登门拜访。【《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2014·河北)阅读答案】《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2014·河北)阅读答案。钱先生听后,赶紧说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那位女士深为钱先生的幽默婉拒所折服, 只好作罢。也许,正是有了这种闭门读书做研究的态度,钱先生才写出了《谈艺录》《管锥编》等不朽的学术巨著。

⑤其实,像钱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既能洞悉这个社会,又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喧嚣,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情。

⑥“芥川奖”是日本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奖项。获奖者有“登龙门”之称——许多作家都因获此奖而名噪一时。【《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2014·河北)阅读答案】文章《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2014·河北)阅读答案出自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

⑦田中慎弥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耐得住寂寞,埋头写作,终成正果。“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能坐得了冷板凳,自然能静得了心、做得了学问。

⑧我们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平静,只是因为内心浮躁,无法平静,所以常常觉得自己很 “忙碌”。【《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2014·河北)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答:

15.选文第⑦段中,“坐得了冷板凳”的意思是什么?(2分)

答:

16.选文第⑧段加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14.(3分)寂寞出学问(唯有寂寞出学问)

(答城“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给2分,意思对即可)

15. &nb运用反问修辞方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寂寞出学问的论点。

(答出反问修辞方法给1分,答出作用给2分,意思对即可)

17. (2分)

能耐得住寂寞。

(意思对即可〕

16. (3分)

sp; (4分)

所用事实论据选自古今中外,典型丰富;在事实论据的使用上,详略得当。

(答出一个方面给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五篇:《阅读答案__君子知“怕》

①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 人之言,自然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种种看法。孔子主张应该畏的那些东西我们可以讨论,但他主张人要知敬畏,我双手赞成,确实,人应该知 “怕”。

②A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 “怕”的事物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伦理道德,会被人指脊梁骨的事绝对不能做;二是应该“怕”规则、法律, 就是要敬重社会基本的规章制度与法律,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一个人生存于世,干什么都只凭个人性情,一点也不知“怕”,不仅很难赢得他人的正面评 价,而且可能葬送自己的一生。

③B许多民族、国家都出现过苦难、 挫折,这些苦难、挫折曾经使那里的人们深受其害,也极大地打断了这些民族、国家的文明进程。阅读答案__君子知“怕阅读答案__君子知“怕。有的社会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挫折毫不上心;有的社会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都柏林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历史不能忘记。不远处的利菲河上,停泊着“邓布鲁蒂号”帆船,原船1845年建造于魁北克,大饥荒时曾运送大量饥民到新大陆。阅读答案__君子知“怕文章阅读答案__君子知“怕出自与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 阅读答案__君子知“怕来自爱尔兰这样知“怕”的民族,那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则往往会远离它们。

④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民族、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设计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选自《意林》,有改动)

15.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16.“一个人要学会知‘怕’,一个民族、国家也是如此”这个句子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这句话放在文中A处比较合适,还是B处 合适?为什么?(3分)

17.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人要“怕”什么?为什么要“怕”?(4分)

答案:

15.照应题目,引发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引出本文“人应该知‘怕’”的观点;作为文章的(理论)论据,起证明观点的作用。阅读答案__君子知“怕阅读答案。(每点1分,共3分)

16.B处更合适,(1分)第②段主要论述了“一个人要学会知怕”, 第③段深入一层论述了“一个民族、国家也要学会知怕”,(1分)放在B处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衔接自然。(1分)

17.(1)一是应该“怕”道德,不能做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事;二是应该“怕”规则、法律,就是要敬重社会基本的规章制度与法律,不做违法乱纪的事。(2分)

(2)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去做好人、善人,做君子,人人都懂得有所敬畏,国家才会和顺繁荣。(2分)

"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10752/

推荐访问:惟有少年心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