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台湾]林双不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6-30 12:03:1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枪》

——(台湾)林双不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是上了贼船了。报纸上几乎天天有出租车司机在荒郊野外劫财抢色,甚至还要伤人的报道,为什么我这么大意?

果然,车子刚开不久,我就感到异样了。司机一再从后视镜瞅我,瞅得我心底发毛。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大概是扁钻或刀子吧?车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带的山间,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动手了吧?我下意识坐直身子,冷汗开始往外

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他的手又伸了上来,放在方向盘上,没有拿什么东西。一定是他看出我有了戒备,不敢轻率下手,在等待更恰当的时机吧?难道我就这样束手待情,让他不好意思动手。

可是三两句后,他不再回答。我突然有着可怕的念头,一紧张,舌头打结,也沉默下来。沉默最适于培养紧张的气氛。为什么或其他的特征,增加警方缉捕他的可能?他当然明白,我被抢之后必定会去报案的,好聪明狡猾的家伙!我恨恨地咬了咬牙。

我看到他从后视镜飞快地掠了我一眼。

这一眼非常狠毒,更狠毒的眼神,使我再度直冒冷汗,再度后悔自己的莽撞。

我要去的地方终于到了。当出租车在公路局车站前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松了一口气,才想到还没付钱,便绕过车后,走到司机窗口,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钱。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拐个弯,消失在不远的街角上。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惶的神色。

我怔怔地站在凌晨两点左右冷冷清清的员林街头,莫名其妙地把车钱再放入旅行袋,才看见旅行袋的右方开口突出一截枪管。那是我在台北特地为孩子买回来的玩具枪,枪管太长,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里。

【点拨】整篇文字的情节均是由误会构成。开篇,直入误会,随着误会的加深,故事情节也层层推进,直至篇末,才“雾过天晴”,真是一波三折。

*误会点:司机误会我是劫匪 VS 我误会司机图谋不轨

【意料外场景】

【误会释然】发现包里的玩具枪露了出来

互误会

副线:【司机】——【暗藏误会】反常行径(描写) 【意料之外场景】意料外行为反应,惊恐开车走

第二篇:《2015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河北省唐山市

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

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神秘莫测北极光

最早记录北极光的是挪威编年史《国王的镜子》,成书大约在1230年。直到

17世纪后期,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才第一次将极光与地球磁场联系起来。

这一时期,法国科学家雅克·德麦兰是第一个提出极光和太阳有关的人口

人们发现,当太阳风到达地球,它们被看不见的盾牌——地球磁场偏转。地

磁层是地球周围一个保护层,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巨大磁化区域,是太阳高能

带电粒子的天然屏障,正是有了这道屏障我们才能安稳地生活在地球上。地磁层

的外边缘与行星际交界的地方叫作磁层顶,在地磁南北极上方的磁层顶形状像漏

斗,少量的太阳风带电粒子可以从此处“漏”进磁层,在地球附近沿着磁力线绕

圈,同时向地球两极沉降,在沉降过程中和地球高层大气发生碰撞,发出灿烂的

光芒,这就是极光。碰撞通常发生在距离地面80---300千米的高度,绿、蓝\

白\红四色光芒在天空中形成了一个椭圆的环形区域,也就是极光环带。

极光的发光原理跟霓虹灯相似。霓虹灯管中封存着氖、氩等惰性气体,电子

在其中跑来跑去,撞到气体原子时,就会使后者受激发光。不同的原子在不同条

件下受到激发,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极

光也是如此,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会在不同的高度撞到不同

的气体分子,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通常来说,在200千米以上的高空,带电粒子

撞到氧原子时,氧原子会受激发出红光:在100~200千米高空,氧原子则会受

激发出黄绿色光,这是极光最明亮、最常见的颜色。电离状态的氮则会发出蓝光,

中性的氮受到撞击时发出的则是紫红色光。北极光一般遵循持续1 1年的太阳活

动周期,太阳活动剧烈的年份是观察极光的好时候。观看极光的最佳地点当然是

在高纬度地区。

不光地球上有北极光,很多行星都会出现这样的奇景,比如木星、土星、天

王星、海王星。这些行星都有大气和磁场,极光以同样的机制出现。木星和土星

这两颗行星的磁场比地球更强,哈勃太空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见这两颗行星的极

光。

北极光是否会出声,这是一个未解之谜。很多人宣称强烈的北极光会伴随着

声音,记录在案的极光声音类似于“噼啪”声和低沉的轰鸣声,持续时间短暂而

微弱。挪威天体物理学家布莱克表示,“北极光发生在离地袁80千米以上的空间,

那里近乎真空。因为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很难传到地面上。”对于

这个问题有一个有趣的解释0 1 91 1年,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挪威探险家罗尔

德·阿蒙森的同伴约翰森在日记里写道,阿蒙森出去之后告诉同伴,他呼气时能

听到自己的呼吸被冻住的声音。于是约翰森和另外一个人也出去尝试了一下,同

样也听到了“噼啪”声,这种声音他们曾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出现强烈极光的时

候听到过。而当他们屏住呼吸,摇晃脑袋时,声音就消失了。

201 2年,芬兰研究人员曾在一个极光观测地发现,声音来自地面以上约70

米的高空,而北极光则出现在地面以上约1 20千米的地方。科学家无法确定声

音是如何出现的。至今,极光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令人震撼的极光碰

撞等现象。随着对太阳和地球磁场的深入了解,人们会发现北极光越来越多的秘

密。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曹玲,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关于“极光’’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极光与地球磁场有着密切联系,而将二者联系起来的第一人是英国天文

学家埃德蒙·哈雷,而最早记录北极光的国家是挪威。

B.极光是少量的太阳风带电粒子从地磁两极上方的磁层顶进入磁层旋转并

向两极沉降,与地球高层大气发生碰撞而发出的光芒。

C.极光通常发生在距离地面80~300千米的高空,绿、蓝、白、红等颜色

的极光形成一个椭圆的环形区域,被称之为极光环带。

D.极光是会发出声音的,只是在地面上很难听到,记录在案的极光声音类

似于“噼啪,,声和低沉的轰鸣声,持续时间短暂而微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能安稳地生活在地球上,不受太阳高能带电粒子的辐射危害,是因

为在地球周围有一道被称为天然屏障的地磁层保护着。

B.霓虹灯是根据极光的发光原理制造的,将霓虹灯管中封存氖、氩等惰性

气体,让电子在其中与它们碰撞,而使后者受激发光。

C.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闯入距地80~300千米内的大气层时,在不同高度

即使碰撞到相同气体分子,气体也可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能听到自己呼吸时被冻住的声音,这种“噼啪’’声同

约翰森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出现强烈极光时听到的一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极光的发生同大气和磁场有关,木星和土星的磁场比地球磁场强很多,

这两颗行星的极光比地球上的极光可能更明亮、更绚烂。

B.观察极光不光要选择最佳地点,还要选择好时间,极光一般遵循太阳活

动的周期,太阳活动剧烈的年份才是观察极光的好时候。

C.布莱克认为阿蒙森等人听到的“噼啪”声不是极光发出的声音,因为在

离地面80千米以上的高空接近真空,声音不能传到地面。

D.人类尽管很早就有国家记录极光和科学家们研究极光,但是直到现在,

如极光的碰撞、极光的声音等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

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

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

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

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

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

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

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

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

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

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

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

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

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

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

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孤,随母适胡氏 适:嫁给

B.寇至无捍御

C.岁以丰稔闻 捍御:抵御 丰稔:丰收

D.命概以御史署刑部 署:衙门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

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

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

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

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5分)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5分) 译文: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蟾宫曲 阿鲁威

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①,逆旅新丰②。 看五陵③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 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注释: ①鲁酒:春秋时鲁国所酿酒,味薄。 ②逆旅新丰:唐代名臣马周未做官时客游长安,住在新丰旅舍中,受尽店主白眼。逆旅,旅舍。新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 ③五陵: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长安一带。

8.这首元曲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曲意简要赏析。(5分)

9.本曲结尾写道“有似愁浓”,试结合全曲,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发“浓愁”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6分)

(1)自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听众的神情,江心的秋月写琵琶曲妙绝入神的诗句是“ , 。”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比喻突出小溪曲折、蜿蜒特点的语句是“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台湾]林双不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有几次似乎再忍不住了,居然微偏着头,眼睛向后掠。

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实在不应该冒冒失失搭乘这辆野鸡计程车。趁着星期日到台北处理一些事情,原本计划搭11点半的最后一班平快夜车回员林的,谁知东拉西扯,赶到火车站时,那班火车已经开走了。怎么办呢?星期一一大早就有课,不赶回去怎么行?

真是的,就算一定得搭野鸡车,也应该睁大眼睛啊,居然司机一说是回(2)李商隐在《锦瑟》中化用典故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诗句是“

第三篇:《浙 江金华市重点十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

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学校:鞍山一中 命题人、校对人:齐次倪玉虹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蛟”

陈桂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蛟”到底是何种动物? 翻检史籍我们发现,古人所说的蛟应是在综合鳄鱼、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的基础

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具有神化色彩的动物。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三云:“蛟,龙之属也。池

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臵笱水中即蛟。”三国时训诂学家张揖在《广雅》

卷十中说蛟云:“蛟状鱼身而蛇尾,皮有珠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可作鼓。”晋郭璞

《山海经传》对“虎蛟”的解释是“蛟似蛇,四足龙属,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

者不肿,可以已痔”(《山海经•南山经》)。郭璞不仅从形态学的角度对蛟做了一番描绘,

还谈到其药用价值。而唐代经学大师颜师古在《汉书注》卷五七中引郭璞对蛟所做的另一更

为详细的解释是:“其状云似蛇,而四脚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卵生子如一二斛瓮,

能吞人也。”行文至此,我们对于蛟的原始意象似乎已有一模糊的轮廓。

从诸位学者对蛟的特点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蛟的两个显著特征:其一,蛟的体形

兼具鱼、蛇之形,正所谓“鱼身而蛇尾”,且拥有四足;其二,蛟为性情暴烈的食肉动物,

攻击性强。这两大特点,不禁使人联想到另一水中猛兽——鳄鱼。而宋代文人彭乘在《墨客

挥犀》卷三中对蛟的形态、生活习性及危害性的生动描述,则为这一猜想提供了又一佐证:【阅读答案__枪,[台湾]林双不】

“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数丈。多居溪潭石穴,声如牛鸣。岸行或溪行者,时遭其害。

见人先腥涎绕之,即于腰下吮其血,血尽乃止。”因此,有学者认为“两项对照,蛟龙特征

与鳄鱼一一对应,可见古人视鳄为蛟龙,蛟龙是以鳄鱼为原型的神灵”(向柏松《中国水神

崇拜》138页)。应该说“鳄鱼为蛟之原型”这一观点符合古人早期对蛟的描述,但蛟作为

一虚构组合之物,其特征绝非任何一种动物所能兼具。对于“蛟为鳄鱼”这一观点最早质疑

的人是颜师古。他在《汉书注》中对张揖关于蛟的解释提出异议:“张说蛟者是鲛鱼,非蛟

龙之蛟也。”

那么,古代所说之“鲛鱼”究竟为何鱼种?

让我们看看古代医学家们对它的解释。《唐本草》对“鲛鱼”释名称“沙鱼、鱼昔鱼、鳆

鱼、溜鱼”。李时珍对其注解为:“鲛波有沙,其文交错鹊驳,故有诸名。古曰鲛,今曰沙,

其实一也;或曰:本名鲛叚,讹为鲛。”(《本草纲目》卷四四)这样看来,鲛鱼所指应该

是鲨鱼。因鲨鱼皮可为服饰的上等原料,所以,唐时沿海各县在上贡京师的物品中,鲛鱼皮

为必备之物(《通典•食货》)。宋寇宗奭在《本草衍义》卷十七中也认为鲛鱼是沙鱼,并

对其皮的用途着重叙述:“鲛鱼,沙鱼,皮一等形稍异,今人取皮饰马鞍剑。”既然鲛鱼之

“鲛”所指的是鲨鱼,那么,按照颜师古的推理逻辑,张揖在《广雅》中所说的蛟也应该是

鲨鱼。但是,我们再看张揖对蛟的描述,“蛟状鱼身而蛇尾,皮有珠鼍,似蜥蜴而大,身有

甲皮”,蛟的这些特征与鲨鱼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所以,张揖所说之蛟更像鳄鱼而不是鲨鱼。

经学大师颜师古的这次判断是不准确的。但他对于“鲛鱼与蛟龙”有所区别的说法却从另一

侧面道出了蛟的原型动物除鳄鱼外,至少与鱼还有关系。唐人释玄应在《一切经音义》中说

明了唐代时“鲛”与“蛟”在某些时候可以通用,而宋人罗愿的解说则证明了鱼与蛟的关系,

他在《尔雅翼》卷三十中说:“是以,二物为一物也。皮有珠,饰刀剑者是鲛鱼昔之鲛;满二千

斤为鱼之长是蛟龙之蛟。”由此看来,水中大鱼也是蛟的原型动物之一。

另外,蛇与牛也是蛟的原型动物之一。但从文献中看,将蛇身与牛首融入蛟的形象应该

是在宋代以后的事,如洪迈《夷坚志》中所述之“阁山蛟”身长九尺,以身缠人,并吸人血,

以致人身亡。而清人薛福成对蛟的描述则表明清时蛟的形象组合已经完成。蛟是首似牛,而

身体兼具龙、蛇特点的动物(《庸盦笔记•述异》)。因为,龙本身就是兼具多种动物特点

组合而成,而蛟的最终形象与龙又有几分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可以断言,蛟是在以鳄鱼为

原型的基础上,综合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后形成的一种妖物。蛟形象的出现与龙密切

相关,因而人们也将它称之为“蛟龙”。

(摘自《文史知识》2012年第10期,有删节)

1.下列对于“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蛟也称为“蛟龙”,与龙相联系,是因为龙本身就是由多种动物特点组合而成的,

而蛟也是由大鱼、蟒蛇、牛、鳄鱼等动物特点综合形成的,二者形象相似故而得名。

B. 对于蛟的形象的描述几千年来一直都在不断补充融合,宋代之前的蛟的形象还是

以鳄鱼、大鱼等为原型,宋代以后逐渐形成了蛇、牛、鳄鱼等形象的综合体。

C. 许慎认为蛟是龙的一种,池鱼的首领,张揖记录的蛟皮可以做鼓,郭璞认为蛟是

鱼身蛇尾,有四只脚,脖子上有白色颈饰,能吃人,还可以有消肿的药用价值。

D. 文中引用彭乘《墨客挥犀》中记录的蛟见人“于腰下吮其血”与洪迈《夷坚志》中

所述的蛟“吸人血,以致人身亡”意在说明蛟的性情暴烈,有危害性,攻击性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唐本草》中的记载证明了鲛鱼就是我们今天的鲨鱼,李时珍认为鲛鱼在他所处

时代叫沙鱼,他引述他人观点认为世人称为鲛鱼实属误传。

B. 古人早期对蛟的描述就是鳄鱼,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蛟这一神灵形象,这个认识

过程符合当时的生活实际情况,向柏松的这一观点在作者看来并不全面。

C. 张揖认为蛟 “鱼身而蛇尾……可作鼓”,颜师古对此不同意,他认为张揖描述的是

鲛鱼而非蛟龙,郭璞的描述是对的,但实际上颜师古的认识也是有错误的。

D. 从彭乘的记述中可以看出蛟的形态如蛇,头如虎,身形巨大,多栖息在水边石洞

中,声音好似牛叫,在水边行走的路人经常遭到它的伤害。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颜师古同时期的释玄应以及后代罗愿的解说证明了认为蛟与鱼有密切关系,这也

是颜师古对前人看法不同意的关键所在。

B. 蛟是一个虚构的具有神化色彩的动物,它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不同时代的人

们对它的描述不尽相同,这也增加了今人对它了解的神秘感。

C. 从许慎、张揖、郭璞等诸多先人的记述中,我们对蛟这一原始意象的体形、性情【阅读答案__枪,[台湾]林双不】

方面的显著特征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阅读答案__枪,[台湾]林双不】

D. 的高度上对这一“妖物”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摛,字士秀,东海郯人也。摛幼而好学,及长,遍览经史。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起

家太学博士,迁左卫司马.会晋安王纲出戍石头,梁武帝萧衍谓周舍曰:“为我求一人,文

学俱长,兼有行者,欲令与晋安游处,”舍曰:“臣外弟徐摛,形质陋小,若不胜衣,而堪.

此选.”高祖曰:“必有仲宣之才,亦不简容貌.”以摛为侍读.后王出镇江州,仍补云麾.

府记事参军,又转平西府中记室.王移镇京口,复随府转为安北中录事参军,带郯令,以母

忧去职.王为丹阳尹,起摛为秣陵令.普通四年,王出镇襄阳,摛固求随府西上,迁晋安王

谘议参军.大通初,王总戎北伐,以摛兼宁蛮府长史,参赞戎政,教命军书,多自摛出.王.

入为皇太子,转家令,兼掌书记。

摛之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武帝闻之,怒召摛加让.及见应对

明敏,辞义可观,武帝意释。因问五经大义,次问历代史及百家杂说,无不应对如响,帝叹

异之,宠遇日隆.领军朱异不说,谓所亲曰:“徐叟出入两宫,渐来逼我,须早为之所.”

遂承间白高祖曰:“摛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高祖谓摛欲之,乃召摛曰:“新安大好山水,任防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中大通三年,遂出为新安太守,至郡,为治清静,教民礼仪,劝课农桑,期月之中,风俗便改.秩满,还为中庶子,加戎昭将

军.

是时临城公纳夫人王氏,即太宗妃之侄女也.初婚三日,妇见舅姑,众宾皆列观,摛引..

春秋、仪礼、杂记之文主之.

太清三年,侯景攻陷台城,时太宗居永福省,贼众奔入,举兵上殿,侍卫奔散,莫有存

者。摛独嶷然侍立不动,徐谓曰:“侯公当以礼见,何得如此?”凶威遂折。堡景乃拜,由是常惮摛。太宗嗣位,进授左卫将军,固辞不拜。太宗后被幽禁,摛不获朝谒,因感气疾而

卒,年七十八。长子陵,最知名。

(摘编自《梁

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形质陋小,若不胜衣 胜:承担住 .

B.必有仲宣之才,亦不简容貌 .

C.大通初,王总戎北伐 .

D.妇见舅姑,众宾皆列观 ..简:挑选 总:全,都 舅姑:公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体现徐摛有才华的一项是 (3分)

( )

①文学俱长,兼有行者 ②教命军书,多自摛出③应对明敏,辞义可观

④问历代史及百家杂说,无不应对如响 ⑤摛引春秋、仪礼、杂记之文主之

⑥侯公当以礼见,何得如此?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徐摛幼年好学,博览经史,虽外貌不佳,但才学出众,写文章喜欢求新。经过表弟

周舍的推荐,做了晋安王的侍读。

B.徐摛追随晋安王,转任很多职务,除了母亲去世暂时离职外,晋安王都要求他留在

身边辅助自己,军中命令文书,大多出自徐摛之手。

C.徐摛凭借才华,得到了武帝的宠爱恩遇,但遭到领军朱异的不满。在朱异的挑拨离

间之下,皇帝让徐摛出任新安太守。

D.侯景之乱,贼人冲进来时,朝中众人四散奔逃,只有徐摛坚守不去,怒斥侯景。太【阅读答案__枪,[台湾]林双不】

宗被废,徐摛也气愤而死。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o(10分)

(1)至郡,为治清静,教民礼仪,劝课农桑,期月之中,风俗便改。(5分)

(2)凶威遂折。侯景乃拜,由是常惮摛。太宗嗣位,进授左卫将军,固辞不拜。(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阅读答案__枪,[台湾]林双不】

注:当时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

南陲海涯。

8.本诗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却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力

的艺术魅力。结合诗句赏析,作者是如何使诗歌达到这一艺术效果的?(5分)

9.诗人说“听筝”听出了“无限秦人悲怨声”,试分析,诗中都有哪些“悲怨声”?(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o(6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阳马生序》)

(2。 (范仲淹《渔

家傲》)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杜牧《阿

房富》)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考生作答时,、

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台湾]林双不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有几次似乎

【阅读答案__枪,[台湾]林双不】

再忍不住了,居然微偏着头,眼睛向后掠。

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实在不应该冒冒失失搭乘这辆野鸡计程车.趁着星期日到台北处

理一些事情,原本计划搭1 1点半的最后一班平快夜车回员林的,谁知东拉西扯,赶到火车

站时,那班火车已经开走了。怎么办呢?星期一一大早就有课,不赶回去怎么行?

真是的,就算一定得搭野鸡车,也应该睁大眼睛啊,居然司机一说是回头车我就上了,

居然司机说载不载客都无所谓我就让他开了。为什么我当时没有考虑到旅途的安全问题呢?

报纸上几乎天天有,计程车司机在荒郊野外劫财抢色,甚至还要伤人,为什么我这么大意? 果然,车子刚过中坜吧,我就感到异样了,就如同我前面所说,司机一再从后视镜瞅我,瞅得我心底发毛。当然,我身上的钱不多,又是一个大男生,实在不必害怕,如果他真正心怀恶意,如果他嫌钱太少不满意,无论如何,还是我吃亏。我悄悄打量他的体形,没有我高,但是比我结实多了,单打独斗,我未必就会输他,可是他不可能没带东西,而且我根本不想打。

就在这时候,我看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大概是扁钻或刀子吧?车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带的山间,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动手了吧?我下意识坐直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

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他的手又伸了上来,放在方向盘上,没有拿什么东西,一定是他看出我有了戒备,不敢轻率下手,在等待更恰当的时机吧?难道我就这样束手待毙吗?也许我可以想想办法,化解这场危机,我不是一向自诩最善于动脑筋的吗?怎么突然吓呆了呢?或许我可以试着和他聊聊天,动之以情,让他不好意思动手。于是我吞了口口水,和他搭讪:“生意好吗?老乡。”

他似乎吓了一跳,过了好几秒钟才回答我:

“不好啊,几乎连油钱都跑不回来。”

“不会吧?你不是回头车?刚刚还有客人包了你的车去台北,不是吗?”

他不再回答,我突然想到可能不是真的回头车,一紧张,舌头打结,也沉默下来。沉默最适于培养紧张的气氛。为什么他不跟我聊天?是不是怕暴露他口音或其他特征,增加警方缉捕他的可能?当然明白,我被抢之后必定会去报案的,好聪明狡猾的家伙!我恨恨地咬了咬牙,他又从后视镜飞快地掠了我一眼。

这一眼非常狠毒,我有生以来不曾看过更狠毒的眼神,使我再度直冒冷汗,再度后悔自己的莽撞。即使赶不回员林上课,请一天假又有什么大不了,何必一定要搭野鸡车冒险? 算了,如果他真的要抢,就给他吧!好汉不吃眼前亏,财物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人要就给他,犯不着因此打斗伤身。不行!这么一来,岂不是助长了恶人的气焰?无论如何,都应该和他拼斗一番,给他一点教训。

两种想法交战缠斗,还没有分出胜负,员林居然到了。可爱的员林!当计程车在公路局车站前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松了一口气,才想到还没付钱,便绕过车后,走到司机窗口,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钱。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拐一个弯,消失在不远的街角上。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慌的神色。

怔怔地站在凌晨两点左右冷冷清清的员林街头,莫名其妙地把车钱再放入旅行袋,才看见旅行袋的右方开口突出一截枪管,那是我在台北特地为孩子买回来的玩具枪,枪管太长,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

(1)下列有关小说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开头第一段文字,其实是第四段的浓缩、提前,作者一起笔就写“我”疑心司机有意

抢劫、后悔搭上野鸡计程车,刻意营造紧张气氛,以吸引读者。

B.作者使用第一人称作为叙事者,以“我”的视点作为叙述角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也使读者较容易融入故事情境。

C.文中只有一处“我”与司机的对话,两人各怀心思地出言试探,但由于惊惧怀疑,两

人对对方的话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误会。

D.作者使用直接说明的叙事方式,写出主人公即将遭遇的危险,使读者感到惊险刺激,

最后的结尾虽然出乎意料,但也合乎逻辑。

E.作者在铺陈剧情时,以悬念内容作为主体事件,不断强调乘客自身的危险处境和司

第四篇:《2013年高考(212)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期末考试》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蛟” 陈桂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蛟”到底是何种动物? 翻检史籍我们发现,古人所说的蛟应是在综合鳄鱼、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具有神化色彩的动物。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三云:“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即蛟。”三国时训诂学家张揖在《广雅》卷十中说蛟云:“蛟状鱼身而蛇尾,皮有珠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可作鼓。”晋郭璞《山海经传》对“虎蛟”的解释是“蛟似蛇,四足龙属,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山海经?南山经》)。郭璞不仅从形态学的角度对蛟做了一番描绘,还谈到其药用价值。而唐代经学大师颜师古在《汉书注》卷五七中引郭璞对蛟所做的另一更为详细的解释是:“其状云似蛇,而四脚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卵生子如一二斛瓮,能吞人也。”行文至此,我们对于蛟的原始意象似乎已有一模糊的轮廓。 从诸位学者对蛟的特点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蛟的两个显著特征:其一,蛟的体形兼具鱼、蛇之形,正所谓“鱼身而蛇尾”,且拥有四足;其二,蛟为性情暴烈的食肉动物,攻击性强。这两大特点,不禁使人联想到另一水中猛兽——鳄鱼。而宋代文人彭乘在《墨客挥犀》卷三中对蛟的形态、生活习性及危害性的生动描述,则为这一猜想提供了又一佐证:“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数丈。多居溪潭石穴,声如牛鸣。岸行或溪行者,时遭其害。见人先腥涎绕之,即于腰下吮其血,血尽乃止。”因此,有学者认为“两项对照,蛟龙特征与鳄鱼一一对应,可见古人视鳄为蛟龙,蛟龙是以鳄鱼为原型的神灵”(向柏松《中国水神崇拜》138页)。应该说“鳄鱼为蛟之原型”这一观点符合古人早期对蛟的描述,但蛟作为一虚构组合之物,其特征绝非任何一种动物所能兼具。对于“蛟为鳄鱼”这一观点最早质疑的人是颜师古。他在《汉书注》中对张揖关于蛟的解释提出异议:“张说蛟者是鲛鱼,非蛟龙之蛟也。” 那么,古代所说之“鲛鱼”究竟为何鱼种? 让我们看看古代医学家们对它的解释。《唐本草》对“鲛鱼”释名称“沙鱼、鱼昔鱼、鳆鱼、溜鱼”。李时珍对其注解为:“鲛波有沙,其文交错鹊驳,故有诸名。古曰鲛,今曰沙,其实一也;或曰:本名鲛叚,讹为鲛。”(《本草纲目》卷四四)这样看来,鲛鱼所指应该是鲨鱼。因鲨鱼皮可为服饰

的上等原料,所以,唐时沿海各县在上贡京师的物品中,鲛鱼皮为必备之物(《通典?食货》)。宋寇宗奭在《本草衍义》卷十七中也认为鲛鱼是沙鱼,并对其皮的用途着重叙述:“鲛鱼,沙鱼,皮一等形稍异,今人取皮饰马鞍剑。”既然鲛鱼之“鲛”所指的是鲨鱼,那么,按照颜师古的推理逻辑,张揖在《广雅》中所说的蛟也应该是鲨鱼。但是,我们再看张揖对蛟的描述,“蛟状鱼身而蛇尾,皮有珠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蛟的这些特征与鲨鱼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所以,张揖所说之蛟更像鳄鱼而不是鲨鱼。经学大师颜师古的这次判断是不准确的。但他对于“鲛鱼与蛟龙”有所区别的说法却从另一侧面道出了蛟的原型动物除鳄鱼外,至少与鱼还有关系。唐人释玄应在《一切经音义》中说明了唐代时“鲛”与“蛟”在某些时候可以通用,而宋人罗愿的解说则证明了鱼与蛟的关系,他在《尔雅翼》卷三十中说:“是以,二物为一物也。皮有珠,饰刀剑者是鲛鱼昔之鲛;满二千斤为鱼之长是蛟龙之蛟。”由此看来,水中大鱼也是蛟的原型动物之一。 另外,蛇与牛也是蛟的原型动物之一。但从文献中看,将蛇身与牛首融入蛟的形象应该是在宋代以后的事,如洪迈《夷坚志》中所述之“阁山蛟”身长九尺,以身缠人,并吸人血,以致人身亡。而清人薛福成对蛟的描述则表明清时蛟的形象组合已经完成。蛟是首似牛,而身体兼具龙、蛇特点的动物(《庸盦笔记?述异》)。因为,龙本身就是兼具多种动物特点组合而成,而蛟的最终形象与龙又有几分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可以断言,蛟是在以鳄鱼为原型的基础上,综合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后形成的一种妖物。蛟形象的出现与龙密切相关,因而人们也将它称之为“蛟龙”。 (摘自《文史知识》2012年第10期,有删节) 1.下列对于“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蛟也称为“蛟龙”,与龙相联系,是因为龙本身就是由多种动物特点组合而成的,而蛟也是由大鱼、蟒蛇、牛、鳄鱼等动物特点综合形成的,二者形象相似故而得名。 B. 对于蛟的形象的描述几千年来一直都在不断补充融合,宋代之前的蛟的形象还是以鳄鱼、大鱼等为原型,宋代以后逐渐形成了蛇、牛、鳄鱼等形象的综合体。 C. 许慎认为蛟是龙的一种,池鱼的首领,张揖记录的蛟皮可以做鼓,郭璞认为蛟是鱼身蛇尾,有四只脚,脖子上有白色颈饰,能吃人,还可以有消肿的药用价值。 D. 文中引用彭乘《墨客挥犀》中记录的蛟见人“于腰下吮其血”与洪迈《夷坚志》中所述的蛟“吸人血,以致人身亡

”意在说明蛟的性情暴烈,有危害性,攻击性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唐本草》中的记载证明了鲛鱼就是我们今天的鲨鱼,李时珍认为鲛鱼在他所处时代叫沙鱼,他引述他人观点认为世人称为鲛鱼实属误传。 B. 古人早期对蛟的描述就是鳄鱼,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蛟这一神灵形象,这个认识过程符合当时的生活实际情况,向柏松的这一观点在作者看来并不全面。 C. 张揖认为蛟 “鱼身而蛇尾……可作鼓”,颜师古对此不同意,他认为张揖描述的 是鲛鱼而非蛟龙,郭璞的描述是对的,但实际上颜师古的认识也是有错误的。 D. 从彭乘的记述中可以看出蛟的形态如蛇,头如虎,身形巨大,多栖息在水边石洞中,声音好似牛叫,在水边行走的路人经常遭到它的伤害。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师古同时期的释玄应以及后代罗愿的解说证明了认为蛟与鱼有密切关系,这也是颜师古对前人看法不同意的关键所在。 B. 蛟是一个虚构的具有神化色彩的动物,它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它的描述不尽相同,这也增加了今人对它了解的神秘感。 C. 从许慎、张揖、郭璞等诸多先人的记述中,我们对蛟这一原始意象的体形、性情方面的显著特征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D. 传统文化中对于蛟、鲛鱼的认识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今天我们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对这一“妖物”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摛,字士秀,东海郯人也。摛幼而好学,及长,遍览经史。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起家太学博士,迁左卫司马。会晋安王纲出戍石头,梁武帝萧衍谓周舍曰:“为我求一人,文学俱长,兼有行者,欲令与晋安游处。”舍曰:“臣外弟徐摛,形质陋小,若不胜衣,而堪此选。”高祖曰:“必有仲宣之才,亦不简容貌。”以摛为侍读。后王出镇江州,仍补云麾府记事参军,又转平西府中记室。王移镇京口,复随府转为安北中录事参军,带郯令,以母忧去职。王为丹阳尹,起摛为秣陵令。普通四年,王出镇襄阳,摛固求随府西上,迁晋安王谘议参军。大通初,王总戎北伐,以摛兼宁蛮府长史,参赞戎政,教命军书,多自摛出。王入为皇太子,转家令,兼掌书记。 摛之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武帝闻之,怒召摛加让。及见应对明敏,辞义可观,武帝意释。因问五经大义,次问历代史及百家杂说,无不应对如响,帝叹异之,宠遇日隆。领军朱异不说,谓所亲曰:“徐叟出入两宫,渐来逼我

,须早为之所。”遂承间白高祖曰:“摛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高祖谓摛欲之,乃召摛曰:“新安大好山水,任昉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中大通三年,遂出为新安太守。至郡,为治清静,教民礼仪,劝课农桑,期月之中,风俗便改。秩满,还为中庶子,加戎昭将军。 是时临城公纳夫人王氏,即太宗妃之侄女也。初婚三日,妇见舅姑,众宾皆列观,摛引春秋、仪礼、杂记之文主之。 太清三年,侯景攻陷台城,时太宗居永福省,贼众奔入,举兵上殿,侍卫奔散,莫有存者。摛独嶷然侍立不动,徐谓曰:“侯公当以礼见,何得如此?”凶威遂折。侯景乃拜,由是常惮摛。太宗嗣位,进授左卫将军,固辞不拜。太宗后被幽禁,摛不获朝谒,因感气疾而卒,年七十八。长子陵,最知名。 (摘编自《梁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形质陋小,若不胜衣 胜:承担住 B. 必有仲宣之才,亦不简容貌 简:挑选【阅读答案__枪,[台湾]林双不】C. 大通初,王总戎北伐 总:全,都 D. 妇见舅姑,众宾皆列观 舅姑:公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体现徐摛有才华的一项是 (3分) ①文学俱长,兼有行者 ②教命军书,多自摛出 ③应对明敏,辞义可观 ④问历代史及百家杂说,无不应对如响 ⑤摛引春秋、仪礼、杂记之文主之 ⑥侯公当以礼见,何得如此? A. ①②④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③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摛幼年好学,博览经史,虽外貌不佳,但才学出众,写文章喜欢求新。经过表弟周舍的推荐,做了晋安王的侍读。 B.徐摛追随晋安王,转任很多职务,除了母亲去世暂时离职外,晋安王都要求他留在身边辅助自己,军中命令文书,大多出自徐摛之手。 C.徐摛凭借才华,得到了武帝的宠爱恩遇,但遭到领军朱异的不满。在朱异的挑拨离间之下,皇帝让徐摛出任新安太守。 D.侯景之乱,贼人冲进来时,朝中众人四散奔逃,只有徐摛坚守不去,怒斥侯景。太宗被废,徐摛也气愤而死。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郡,为治清静,教民礼仪,劝课农桑,期月之中,风俗便改。(5分) (2)凶威遂折。侯景乃拜,由是常惮摛。太宗嗣位,进授左卫将军,固辞不拜。(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当时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南陲海涯。 8.本诗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却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结合诗句赏析,作者是如何使诗歌达到这一艺术效果的?(5分) 9.诗人说“听筝”听出了“无限秦人悲怨声”,试分析,诗中都有哪些“悲怨声”?(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_________,千嶂里,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3)_________,_________?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枪 [台湾]林双不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有几次似乎再忍不住了,居然微偏着头,眼睛向后掠。 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实在不应该冒冒失失搭乘这辆野鸡计程车。趁着星期日到台北处理一些事情,原本计划搭11点半的最后一班平快夜车回员林的,谁知东拉西扯,赶到火车站时,那班火车已经开走了。怎么办呢?星期一一大早就有课,不赶回去怎么行? 真是的,就算一定得搭野鸡车,也应该睁大眼睛啊,居然司机一说是回头车我就上了,居然司机说载不载客都无所谓我就让他开了。为什么我当时没有考虑到旅途的安全问题呢?报纸上几乎天天有,计程车司机在荒郊野外劫财抢色,甚至还要伤人,为什么我这么大意? 果然,车子刚过中坜吧,我就感到异样了,就如同我前面所说,司机一再从后视镜瞅我,瞅得我心底发毛。当然,我身上的钱不多,又是一个大男生,实在不必害怕,如果他真正心怀恶意,如果他嫌钱太少不满意,无论如何,还是我吃亏。我悄悄打量他的体形,没有我高,但是比我结实多了,单打独斗,我未必就会输他,可是他不可能没带东西,而且我根本不想打。 就在这时候,我看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大概是扁钻或刀子吧?车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带的山间,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动手了吧?我下意识坐直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 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他的手又伸了上来,放在方向

第五篇:《《文学写作》各章节的思考与练习题(总复习)》

第一章 绪论 思考练习题:

1. 文学创作为什么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2. 你认为应怎样观察感受生活?

3. 你怎样理解人情练达即文章?

4. 你怎样看待多读与多写?

5. 习作阶段,为什么应尝试多种文学体裁与手法?

6. 作文:自拟题目

第二章 主题 思考练习题: 1.中国古代文论对文章的立意有哪些主要的观点?

2.主题对于作者构思行文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你认为主题的酝酿与提炼有哪些基本要求?

4.课堂分析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一杯茶》,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作品的主题。

5.作文:续写蒋子龙的《找帽子》,自拟题目(已作为过程性作业之一)

(理论与实践之古今文论:教材《文学写作》本章中,引陈骙在《文则》中所说:“辞以意为主。故辞有缓,有急,有轻,有重,皆生乎意也。”又引杜牧在《答庄允书》中所说:“苟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如入阛阓,纷纷然莫知其谁,暮散而已。是以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是意能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教材《文学写作》本章中,引庄子在《渔父》中的说法:“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思是书籍用语言来传承世人所称赞的道,而语言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所表达的意义。又引李渔在《闲情偶寄·立主脑》中所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第三章 材料 思考练习题:

1.你怎样理解题材这一概念?

2.文章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

3.为什么提倡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阅读答案__枪,[台湾]林双不】

4.围绕作品的主题(立意)选材是否有必要?为什么?

5.怎样看待题材的典型性?

6.作文:自拟题目。

(理论与实践之古今文论:刘大櫆《论文偶记》中谈写作的用材时所说:“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陈骙《文则》论诗选材时说:“文

1之作也,以载事为难,事之载也,以蓄意为工。”他认为动笔作文的时候,选用材料是

件困难的事;一旦被选用于文章的材料,就要能充分发挥“蓄意”(蕴含文章的立意)的功用。) 第四章 结构 思考练习题:

1.文章结构的涵义是什么?

2.结构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

3.为什么说结构的安排应契合事物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4.你怎样理解结构的自然、严谨、完整?

5.常见的结构方式有哪些,它们各具什么特点?

6.台湾作家林双不的微型小说《枪》在结构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手法?

7.作文:自命题

(理论与实践之古今文论:李渔《闲情偶寄》中就曾用建筑的结构比喻写作,他

说:“工师之建宅亦然,基扯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倘造成一架,而后再筹一架,则便于前者不便于后,势必攻而就之,未成先毁,犹之筑舍道旁,兼数宅之匠、资,不足供一厅之堂之用矣。故作传奇者,不宜卒急拈毫。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

第五章 叙述 思考练习题:

1.为什么说叙述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2.叙述有哪些常见的方式?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3.结合创作实践,谈谈如何运用倒叙。

4.简述插叙和补叙之间的差异。

5.结合创作实践,谈谈如何运用补叙。

6.谈谈《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叙事艺术。

(理论与实践之古今文论:林纾认为:“夫文体贵洁,原不应牵涉他事,然一事有一事之源头,不能不溯远因。过简则鲜晰,过烦则病膇,过疾则苦突;须在有意无意间由插笔请出,旋又归入正传,此刘彦和所谓‘理枝循干’者也。”他讲明了插笔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第六章 描写 思考练习题:

1. 人物描写包括哪些方面的描写?

2. 你认为人物描写应侧重在那方面?

3. 为什么说行动描写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

4. 为什么要强调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必须个性化?

5. 心理描写有哪些表现方式?

6. 社会环境描写对文学作品的人物塑造有何作用,试举例说明。

7. 自然环境的描写对文学作品的写人写事有什么作用?

8. 细节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理论与实践之古今文论:金人瑞说:“或问施耐庵寻题目写出自家锦心绣口,题目尽有,何苦定要写此一事?题曰:只是贪他三十六个人,便有三十六样出身。三十六样面孔,三十六样性格,中间便结撰得来。”/惺园退士在《儒林外史序》中指出:“《儒林外史》一书,摹绘世故人情,真如铸鼎象物,魑魅魍魉,毕现尺幅;而复以数贤人砥柱中流,振兴世教。其写君子也,如睹道貌,如闻格言;其写小人也,窥其肺肝,描其声态,画图所不能到者,笔乃足以达之。”)

第七章 抒情 思考练习题:

1.直接抒情要注意什么?

2.间接抒情中如何才能做到将抒情与叙述、描写、议论这些方式完美结合?

3.抒情如何做到自然、真挚? 4.如何适当选择抒情方式?

5.运用议论抒情要注意什么?

6.作文:自拟题目

(理论与实践之古今文论:写景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混为一体,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认为只有真实地描摹景物,表达情感,情境互为表里,才称得上有境界。) 第八章 议论 思考练习题:

1. 什么是形象化、抒情性、哲理性议论?请分别举例说明。

2. 怎样做到形象化议论?

3. 文学作品的议论方式与普通议论文的议论方式有何不同?

4. 形象化、抒情性、哲理性议能否在同一篇作品中出现,为什么?

5. 作文:自拟题目

(理论与实践之古今文论:本章无)

第九章 诗歌 思考练习题:

1.你认为诗歌的根本性质是什么?

2.为什么要强调诗的真情?

3.怎样理解诗情的个性化?

4.意象的涵义是什么?

5.诗歌能否缺失意象?

6.举例说明通感、象征、比喻性意象的运用。

7.你认为诗的意境是什么?怎样创造诗的意境?

8.你认为诗歌的语言有哪些特征?怎样运用诗歌语言?

2(理论与实践之古今文论:刘勰就提倡:“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堕其实。”明

3代的王文禄认为:“诗贵真,乃有神,方可传久。”与他同时期的陆时雍更是认为:“绝

去形容,独标真素,此诗家最上乘。”)

第十章 散文 思考练习题:

1.文学散文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2.散文的真实与小说的真实有哪些区别? 3.文学类散文有哪些基本的类别?

4.为什么说随笔最能体现散文的特点?

5.抒情类散文的主要特点及写作要求是什么?

6.根据散文的基本特征,你认为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散文? 7.作文:自拟题目

(理论与实践之古今文论:苏轼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体会时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第十一章 小说 思考练习题:

1.小说在创作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2.微型小说有哪些特点?

3.小说情节的内涵及作用是什么? 4.小说为什么不能离开情节?

5.你怎样认识小说情节的独创性?

6.你怎样理解小说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7.小说环境描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分析王蒙《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9.作文练习:题目自拟。 (理论与实践之古今文论:鲁迅认为:“小说也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2

3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第五》,戚良德注说,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4页。 王文禄:《诗的》,见《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28·文论卷一》,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第504页。

奇记异,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相较,演讲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第十二章 报告文学 思考练习题

1.报告文学与小说的区别与联系。

2.报告文学与通讯、报道的区别和联系。

3.报告文学与历史纪实文学的区别和联系。

4.比较一般报告文学与一般文学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差别。

5.报告文学应该产生怎样的社会作用。

6.哪些小说创作的手法可以应用到报告文学当中?

7.哪些文学创作的手法可以应用到报告文学当中?

8.报告文学表现的方式还可以有那些创新之处?

(理论与实践之古今文论:本章暂缺)

第十三章 影视文学 思考练习题:

1.影视文学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2.如何理解影视文学的主题?

3.怎样设置影视剧本中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群像?

4.情节设置的手段和技巧有哪些?

5.戏剧性结构到底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6.影视叙述性语言主要具备哪些特征?

7.结合具体影视剧作,阐述写作影视文学的对白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8.当前国内的影视剧本创作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理论与实践之古今文论:苏联著名导演普多夫金曾经说过:“编剧必须记住这一事实,即他所写的每一句话都要以某种可见的视觉造型的形式出现在银幕上,因此重要的不是所写的字句本身,而是他写的这些字句能在外形上表现出来,成为造型的对象。”)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232028/

推荐访问:宝岛台湾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