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疏勒河》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12 11:24:1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高考散文《寻找疏勒河》阅读练习及答案》

寻找疏勒河

庐野

①我从千里外的繁华地,仆仆风尘地来到河西走廊。人道是,牧马秋风塞北,是最迷人的时节,尾随大雪而来的我,显然错过了良辰。我呢,自有我的趣味所在,倒觉得冬日里的西域,听风赏雪是诗也是画呢。

②当我站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足下坚冰如铁,听飞石格打有声,看风行处千里无障,心头不免惘然:广袤雄阔的雪原上,哪里有我梦中的羌笛胡笳,哪里有我思之若渴的疏勒河啊!

③我踯躅在空荡荡的荒滩上,四处寻觅它栖身的地方,用温热的脚板,叩动它的心室,触摸它的肌肤,走入它沉沉的梦境。眼前沙草枯折,飞鸟息绝,了无半分探察的凭藉。哦,疏勒河,男儿心头一条雄性的河流,你的声名就像盛世的汉唐一般辉煌,你的形迹令人想起怀素的草书、公孙娘的舞剑,还有帝王锦袍上跃跃欲动的大龙!可是你为何像羞涩的小丫怯怯地躲藏起来,为何对在旷野中回荡着的呼唤不吭不响?

④遥远的西天,横卧着冷面的冰山,那里不染纤尘,万籁消音,与眼前喧闹的世界有大不同。旋转的阳光下,透明的山体如绢如素,高洁的气质令观者自惭形秽。久久地凝视,竟觉得这座晶莹剔透的庞然之物,莫不是已被凝固了的大河!它高悬于苍穹之下,呈引弓待发之势,随时轰然倾泻、涌流,将千里荒滩滋润一番。

⑤朔风里,雪雾一团团地弥漫开来,寒烟遮住苍凉的远山。视线里,三五黑点倏然往复,欢跃之至,羊乎?狼乎?好一群喜寒嗜雪的精灵!它们是疏勒河的宠儿,它们的灵性来自疏勒河的哺育,其美如是,其丑亦如是。天地间,佛与兽轮番演替,此长彼消,相生相克,自成一种气象。有了这般尤物,想见厚厚积雪重覆下的河流,必定不竭不亡,随天地而生,伴日月而行,有着十二分的雄浑、十二分的姿色。

⑥我漫无方向地在雪原上游走,默默地呼唤着河的芳名,心地虔敬地和它交谈:疏勒河呵,你不必为自身的弱小而难过,你是千年丝绸古道上声名赫赫的大河啊!戍关将士在你的怀抱里濯洗征衣,边塞诗人在你的光影里饮酒颂月,拓荒大军在你的吟唱中屯垦耕耘。岁岁年年,星沉日起,你随着季节而荣枯,因着时代而盛衰,以坚韧的内力支撑着生命的远途跋涉!难道你今天疲惫了,衰老了,在这冬日的大雪中昏昏睡去了?

⑦黄昏中,我在雪地里见到一座孤伶伶的石碑。碑上,讲述了一个走失了的英雄的故事。这个年轻的女人,我很陌生,那段故事也谈不上传奇。石碑坐西向东,东方有她家乡的望日莲与青纱帐吧……。我不知道,她在悄然离别这个世界时是否无忧无恨,倘若有忧,是来不及圆成一生中最温馨的梦吧;倘若有恨,是来不及向爱恋的人一吐情肠吧,如同这隐去形迹、蓄丰涵美的汤汤流水。天地空旷,小小石碑愈显得清冷,它的身后,是远处地质勘探队的一片温暖的灯火,独处荒原,舍闹取静,这是它的不凡之处啊。我想到了质朴的疏勒河,想到了它不喜卖弄的品性,开化即流,封冻则止,也是这般情形。虽然我无缘一睹它的芳容,但它的魂灵分明已在我的心头永驻。不知怎的,我心里忽然有所感动,为这个走失了的女人,为这条走失了的河流。

⑧入夜,我梦中的疏勒河,在一串早春的鸟啼下萌动苏醒了,它呼喊着,挣脱坚冰的束缚,劲猛地夺路而走,把爱的乳汁洒向贫瘠的荒野。灿灿夕阳下,满河波光,梵音响动……

⑨继而,我幡然警醒,耳边一阵苍凉的歌声正穿透在夜空,像宿鸟一样徘徊。远处的帐篷里,牧人们在寒冷的冬夜,煨在粪火旁饮酒,深情地唱着一匹走失的马。所有的男人都喝了好多好多的烈酒,所有陪伴着的女人都显得格外柔情。

⑩月光下,大地安宁如斯,积雪下那条古老的河流圣婴一样地睡熟了。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游记》,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1.第一段中说“我呢,自有我的趣味所在”,“我的趣味”是指什么?(4分)

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文章第6自然段加以赏析。(4分)

3.从全文看,疏勒河有着怎样的品性?请分条加以概括。(4分)

4.文章的后半部分写到了“走失了的女人”的故事、地质勘探队和牧人们的活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请对此加以探究,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1)欣赏冬日里西域特有的自然风光(或“听风赏雪是诗也是画”)。(2)寻找“我”思念的疏勒河。(每点2分)

2.(1)采用第二人称的手法,直接呼告疏勒河,便于抒情,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2)采用排比的句式,同时将散句与整句有机结合,使语言表达流畅,富有气势,抒情浓烈。(3)采用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疏勒河无私的爱心和坚韧的内力。(写出其中任意二点即可得满分,共4分)

3.(1)雄性奔放,生命力顽强,有着坚韧的内力。(2)晶莹高洁,滋润万物,养育生灵,有着无私的爱心。(3)质朴刚健,含蓄内敛,不张扬,不卖弄。(每点1分,答出3点得4分)

4.示例1:一是从侧面突出疏勒河的质朴、含蓄、舍闹取静、不喜卖弄的品性;一是衬托出作者对疏勒河的感动、赞美和喜爱之情;一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形散神聚,增加了西域的苍凉感和沧桑感等。(每点2分)

示例2:写“走失了女人”的故事,为疏勒河增添了厚重沧桑的历史感,与疏勒河相互映衬;写地质勘探队和牧人们的活动,为文章平添了鲜活的生命的律动,同时突出了西域特有的风光和人文特色,创设了一种悠远苍凉、静谧平和的意境。从而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了文章的意蕴。(每点2分)

第二篇:《寻找疏勒河完整版》

第三篇:《寻找疏勒河》

寻找疏勒河

庐野

我从千里外的繁华地,仆仆风尘地来到河西走廊。人道是,牧马秋风塞北,是最迷人的时节,尾随大雪而来的我,显然错过了良辰。我呢,自有我的趣味所在,倒觉得冬日里的西域,听风赏雪是诗也是画呢。

当我站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足下坚冰如铁,听飞石格打有声,看风行处千里无障,心头不免惘然:广袤雄阔的雪原上,哪里有我梦中的羌笛胡笳,哪里有我思之苦渴的疏勒河啊! 我踯躅在空荡荡的荒滩上,四处寻觅它栖身的地方,用温热的脚板,叩动它的心室,触摸它的肌肤,走入它沉沉的梦境。眼前沙草枯折,飞鸟息绝,了无半分探察的凭藉。哦,疏勒河,男儿心头一条雄性的河流,你的声名就像盛世的汉唐一般辉煌,你的形迹令人想起情素的草书、公孙娘的舞剑,还有帝王锦袍上跃跃欲动的大龙!可是你可何像羞涩的小丫怯怯地躲藏起来,为何在旷野回荡着的呼唤中不吭不响?

遥远的西天,横卧着冷面的冰山,那里不染纤尘,万籁消音,与眼前喧闹的世界有大不同。旋转的阳光下,透明的山体如绢如素,高洁的气质令观者自惭形秽。久久地凝视,竟觉得这座晶莹剔透的庞然之物,莫不是已被凝固了的大河!它高悬于苍穹之下,呈引弓待发之势,随时轰然倾泻、涌流,将千里荒滩滋润一番。

朔风里,雪雾一团团地弥漫开来,寒烟遮住苍凉的远山。视线里,三五黑点倏然往复,欢跃之至,羊乎?狼乎?好一群喜寒嗜雪的精灵!它们是疏勒河的宠儿,它们的灵性来自疏勒河的哺育,其美如是,其丑亦如是。天地间,佛与兽轮番演替,此长彼消,相生相克,自成一种气象。有了这般尤物,想见厚厚积雪重覆下的河流,必定不竭不亡,随天地而生,伴日月而行,有着十二分的雄浑、十二分的姿色。【《寻找疏勒河》阅读答案】

我漫无方向地在雪原上游走,默默地呼唤着河的芳名,心地虔敬地和它交谈:疏勒河呵,你不必为自身的弱小而难过,你是千年丝绸古道上声名赫赫的大河啊!戍关将士在你的怀抱里濯洗征衣,边塞诗人在你的光影里饮酒颂月,拓荒大军在你的吟唱中屯垦耕坛。岁岁年年,星沉日起,你随着季节而荣枯,因时代而盛衰,以坚韧的内力支撑着生命的远途跋涉!难道你今天疲惫了,衰老了,在这冬日的大雪中昏昏睡去了?

黄昏中,我在雪地里见到一座孤伶伶的石碑。碑上,讲述了一个走失了的英雄的故事。这个年轻的女人,我很陌生,那段故事也谈不上传奇。石碑坐西向东,东方有她家乡的望日莲与青纱账吧……。我不知道,她在悄然离别这个世界时是否无忧无恨,倘若有忧,是来不及圆成一生中最温馨的梦吧;倘若有恨,是来不及向爱恋的人一吐情肠吧,如同这隐去形迹、蓄丰涵美的汤汤流水。天地空旷,小小石碑愈显得清冷,它的身后,是远处地质勘探队的一片温暖的灯火,独处荒原,舍闹取静,这是它的不凡之处啊,我想到了质朴的疏勒河,想到了它不喜卖弄的品性,开化即流,封冻则止,也是这般情形。虽然我无缘一睹它的芳容,但它的魂灵分明已在我的心头永驻。不知怎的,我心里忽然有所感动,为这个走失了的女人,为这条走失了的河流。

入夜,我梦中的疏勒河,在一串早春的鸟啼下萌动苏醒了,它呼喊着,挣脱坚冰的束缚,劲猛地夺路而走,把爱的乳汗洒向贫瘠的荒野。灿灿夕阳下,满河波光,梵音响动……

继而,我幡然警醒,耳边一阵苍凉的歌声正穿透在夜空,像宿鸟一样徘徊。远处的帐篷里,牧人们在寒冷的冬夜,煨在粪火旁饮酒,深情地唱着一匹走失的马。所有的男人都喝了好多好多的烈酒,所有陪伴着的女人都显得格外柔情。

月光下,大地安宁如斯,积雪下那条古老的河流圣婴一样地睡熟了。

第四篇:《2015届“江淮十校”八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5届“江淮十校”八月联考试卷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对于哲学来说,‚自知无知‛乃智慧之母。两千多年前,西方哲人苏格拉底就说到:自知自己的无知,乃是智慧的开端。中国先哲孔子也说‚知之为如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样强调‚自如无知‛作为智慧源头的重大意义。‚自知无如‛作为哲学智慧的开端,包含着如下两层最为重要的意蕴。第一,它给哲学的功能划定了一个明确的界限,或者说为哲学颁布了一个‚禁令‛:哲学是人以人的眼光对凡与世界的一种追问和探索,而不能僭越为以神的目光来确立世界的终极原理,关于人与世界的终极原理的答案,超出了人的认识能力因而是哲学不可能提供的,它属于‘神学’而非‚哲学’。自觉避免扮演先知或上帝的角色,这应成为哲学和哲学家基本的‚自律‛。第二,哲学不仅禁止自我僭越,而且把审查和批判一切‚全知全觉‛的先知或神的僭越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方式和使命。苏格拉底在雅典街头和市井中与‚聪明人‛的对话和辩难给哲学确立了典范:通过这种对话与辩唯,他使一切自诩拥有真理的人陷入了自相矛盾,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在这种怀疑、审查和否定的哲学反思批判活动中,任何把‚有限之知‛膨胀为‚无限之知‛的倾向都特显现其有限性,暴露其可疑性和内在困境。

②但是,在哲学的发展十中,上述本应作为智慧开端的对‚无知‛的自觉却恰恰最先被遗忘了。哲学变得趟来越自负和自大,它不但不再承认‚无知‛是人的本性和哲学智慧之母,而且把‚无如‛视为人最大的耻辱并因此把哲学的使命定位于一劳永逸地摆脱和消灭无知。这最集中地体现在哲学对于‚第一哲学‛的追求上。

③哲学对于‚第一哲学‛的追求,表达着两层不断递进的野心:第一,它要成为统率一切具体学科和具体知识的超级学科;第二,它还要求成为统率一切哲学问题和哲学领域的基础和支点,也即是说,它不仅要成为‚科学之科学‛,还求成为‚哲学之哲学‛,不仅要求拥有对‚知识‛,还要求拥有对‚思想‛的最高立法权。很清楚,‚第一哲学‛的抱负和理想完全背弃了‚无知是智慧之母‛的信念而走向了另一与之完全不同的极端,即紧紧地拥抱‚全如是智慧之母‛的教条。这是哲学的最大妄想,也是它陷入不可摆脱的深刻困境的根源。

④哲学对‚全知‛的追求犹如一个人拔起自己头发离开地球,实际上在追求一个根本不可能企及和无法实现的目标。当代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戳穿了哲学的这一幻象,把哲学从这一幻象的迷梦和独断中唤醒过来。在此方面,康德无疑是先驱者,他通过‚理性批判‛获得了这样的洞见:试图通过理论理性去获得关于存在本身的普遍性原理,实质上是把‚有限‛当成‚无限‛,其结果必然导致‚先验幻豪‛和自相矛盾。康德的‚理性批判‛承认了人在把握‚世界总体‛上的无能,这使得哲学又一次回到‚无知乃智慧之母‛的思想原点。康德的谦逊比那些自负狂傲的自恋哲人们更加明智而深刻。虽然他被‚全知论‛哲学家指责为‚不可知论‛者,但其回归‚自知自己无知‛这一原始的哲学精神的观念影响至深。20世纪以来,分析哲学家们指出传统形而上学所欲建构的‚第一哲学‛实际上是把语言和逻辑误用的结果,按维特根斯坦的说法,传统哲学试图用理胜和逻辑的方式去获取‚整个世界‛的知识,根本谬误在于跨越了不应被跨越的边界,侵入了本应保持‚沉默‛的领域。唯意志主义哲学、生命哲学等,也都从不同视角揭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全知主义的无根性与独断性。

(选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8期,有改动)

1.下列关于“自知无知”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起源看,“自知无知”作为哲学智慧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西方的苏格拉底和中国先哲孔子。【《寻找疏勒河》阅读答案】

B.从内涵看,“自知无知”给哲学的功能划定了界限,以人的眼光对人与世界的终极原理进行追问和探索。

C.从发展看,“自知无知”最先被遗忘,哲学开始自负自大地追求“全知”,因而陷入不可摆脱的深刻困境。【《寻找疏勒河》阅读答案】

D.从结果看,许多哲学家从不同角度批判了“第一哲学”的独断性,让“自知无知”的哲学精神得以回归。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先简要回顾了“自知无知”的起源,然后阐释了它的两层意蕴,接着列举苏格拉底的例子说明他给哲学确立了典范。

B.②段语意发生转折,指出对“无知”的自觉已被遗忘,哲学追求消灭无知,“第一哲学”最集中地体现了哲学的这种自负。

C.③段承接上文,首先阐释了“第一哲学”两层不断递进的野心,然后分析了它追求“全知”的本质,最后指出它的虚妄。

D.④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指出当代哲学戳穿哲学追求“全知”的迷梦,然后用康德等人理论加以例证,最后总结全文。

3.下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揭穿传统形而上学的全知主义,是为了让哲学真正以“人的目目光”而非“神的眼光”来重新理解和规定哲学的性质和功能。

B.摒弃“第一哲学”的“全知主义”幻想,这是哲学的觉醒,它意味着哲学在经历了先知或上帝的自恋后,回到了“自知无知”纳古老智慧。

C.“第一哲学”要成为“科学之科学”和“哲学之哲学”,这是哲学的最大妄想,是一个根本不可能企及和无法实现的目标。

D.康德是批判“第一哲学”的先驱者,他的“理性批判”理论揭示了传统哲学的谬误,而维特根斯坦认为康德是“不可知论”者。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亭林先生神道表

①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其双瞳子

中白而边黑,见者异之。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

②乙酉之夏,太安人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矣,果有大故,我则死

之。‛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次年,几豫吴胜兆之祸,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③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浪,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遍游北都诸

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先生臵五十亩田于华下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之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特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盍亦听人一荐,荐而不出,其名愈高矣。‛先生笑曰:‚此所谓钓名者也。‛华下诸生请讲学,亦谢之。先生既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徐尚书乾学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皆不至。

(节选自全祖望《琦亭集》,有删改)

炎武生性孤傲,不谐于世。尝至京师,东海两学士延之夜饮,怒曰‚古人饮酒卜昼不卜夜,世间惟淫

舞、纳贿二者皆在行之,岂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其狷介嫉俗如此。

(节选自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

【注】①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曾参加抗清斗争。②太安人:此指顾炎武之母。③焦原:枯焦的大地。毒浪:比喻遭蹂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与里中归庄相善 善:友好

B.其双瞳子中白而边黑,见者异之 异:惊异

C.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 太息:叹息

D.古人饮酒卜昼不卜夜 卜:选择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于书无所不窥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以观旧都畿辅之胜 焉用亡郑以陪邻

C.先生豫令诸门人之在京者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D.此所谓钓名者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先生学问广博,关心世事。书籍无所不看,特别注重治理世事的学问;广泛阅读史书,有关于民生利害得失的事就随即记录。

B.先生生性孤傲,猾介耿直。不与人苟且迎合,超出世俗;曾经有人请他在夜向饮酒加上时间延迟,他当面怒斥,不假辞色。

C.先生心怀故国,四处奔走。几次组织抗清,都没能成功,遍游沿江、北都,后定居陕西华阴,辛勤耕种,贮藏物品以备有事。

D.先生气节坚贞,人格高洁。三次拒绝了举荐为官的机会,意志坚定,不求虚名;华阴的诸生请求他前去讲学,他也推辞不去。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3分)

译文:

(2)先生盍亦听人一荐,荐而不出,其名愈高矣。(4分)

译文:

(3)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3分)

译文:

阅读下而这首清词,完成8~9题。(8分)

南乡子·捣衣

顾贞观

嘹唳夜鸿惊,叶满阶除欲二更。一派西风吹不断,秋声,中有深闺万里情。

片石冷于冰,雨袖霜华旋欲凝。今夜戍楼归梦里,分明,纤手频呵带月迎。

8.请简要概括“秋声”的内容。(4分)

答:

9有人赏析最后三句的技巧,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西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乙:①心非木百岂尤感, 。 (鲍照《拟行路难》)

②开琼琼筵以坐花,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③ ,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

④ ,佳本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韩愈《师说》)

⑥ ,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寻找疏勒河

庐 野

我从千里外的繁华地,仆仆风尘地来到河西走廊。人道是,牧马秋风塞北,是最迷人的时节,尾随大雪而来的我,显然错过了良辰。我呢,自有我的趣味所在,倒觉得冬日里的西域,听风赏雪是诗也是画呢。

当我站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足下坚冰如铁,听飞石格打有声,看风行处千里无障,心头不免惘然:广袤雄阔的雪原上,哪里有我梦中的羌笛胡笳,哪里有我思之苦渴的疏勒河啊!

我踯躅在空荡荡的荒滩上,四处寻觅它栖身的地方,用温热的脚板,叩动它的心室,触摸它的肌肤,走入它沉沉的梦境。眼前沙草枯折,飞鸟息绝,了无半分探察的凭藉。哦,疏勒河,男儿心头一条雄性的河流,你的声名就像盛世的汉唐一般辉煌,你的形迹令人想起情素的草书、公孙娘的舞剑,还有帝王锦袍上跃跃欲动的大龙!可是你可何像羞涩的小丫怯怯地躲藏起来,为何在旷野回荡着的呼唤中不吭不响?【《寻找疏勒河》阅读答案】

遥远的西天,横卧着冷面的冰山,那里不染纤尘,万籁消音,与眼前喧闹的世界有大不同。旋转的阳光下,透明的山体如绢如素,高洁的气质令观者自惭形秽。久久地凝视,竟觉得这座晶莹剔透的庞然之物,莫不是已被凝固了的大河!它高悬于苍穹之下,呈引弓待发之势,随时轰然倾泻、涌流,将千里荒滩滋润一番。

朔风里,雪雾一团团地弥漫开来,寒烟遮住苍凉的远山。视线里,三五黑点倏然往复,欢跃之至,羊乎?狼乎?好一群喜寒嗜雪的精灵!它们是疏勒河的宠儿,它们的灵性来自疏勒河的哺育,其美如是,其丑亦如是。天地间,佛与兽轮番演替,此长彼消,相生相克,自成一种气象。有了这般尤物,想见厚厚积雪重覆下的河流,必定不竭不亡,随天地而生,伴日月而行,有着十二分的雄浑、十二分的姿色。

我漫无方向地在雪原上游走,默默地呼唤着河的芳名,心地虔敬地和它交谈:疏勒河呵,你不必为自身的弱小而难过,你是千年丝绸古道上声名赫赫的大河啊!戍关将士在你的怀抱里濯洗征衣,边塞诗人在你的光影里饮酒颂月,拓荒大军在你的吟唱中屯垦耕坛。岁岁年年,星沉日起,你随着季节而荣枯,因时代而盛衰,以坚韧的内力支撑着生命的远途跋涉!难道你今天疲惫了,衰老了,在这冬日的大雪中昏昏睡去了?

黄昏中,我在雪地里见到一座孤伶伶的石碑。碑上,讲述了一个走失了的英雄的故事。这个年轻的女人,我很陌生,那段故事也谈不上传奇。石碑坐西向东,东方有她家乡的望日莲与青纱账吧……。我不知道,她在悄然离别这个世界时是否无忧无恨,倘若有忧,是来不及圆成一生中最温馨的梦吧;倘若有恨,是来不及向爱恋的人一吐情肠吧,如同这隐去形迹、蓄丰涵美的汤汤流水。天地空旷,小小石碑愈显得清冷,它的身后,是远处地质勘探队的一片温暖的灯火,独处荒原,舍闹取静,这是它的不凡之处啊,我想到了质朴的疏勒河,想到了它不喜卖弄的品性,开化即流,封冻则止,也是这般情形。虽然我无缘一睹它的芳容,但它的魂灵分明已在我的心头永驻。不知怎的,我心里忽然有所感动,为这个走失了的女人,为这条走失了的河流。

入夜,我梦中的疏勒河,在一串早春的鸟啼下萌动苏醒了,它呼喊着,挣脱坚冰的束缚,劲猛地夺路而走,把爱的乳汗洒向贫瘠的荒野。灿灿夕阳下,满河波光,梵音响动……

继而,我幡然警醒,耳边一阵苍凉的歌声正穿透在夜空,像宿鸟一样徘徊。远处的帐篷里,牧人们在寒冷的冬夜,煨在粪火旁饮酒,深情地唱着一匹走失的马。所有的男人都喝了好多好多的烈酒,所有陪伴着的女人都显得格外柔情。

月光下,大地安宁如斯,积雪下那条古老的河流圣婴一样地睡熟了。

11.根据①②段内容,简要概括“自有我的趣味所在”中“趣味”的内容。(4分)

答:①

12.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它们是疏勒河的宠儿,它们的灵性来自疏勒河的哺育,其美如是,其丑亦如是。

答:

(2)不知怎的,我心里忽然有所感动,为这个走失了的女人,为这条走失了的河流。

【《寻找疏勒河》阅读答案】

答:13.请简析第②自然段的作用。(6分)

答:

14.请根据全文内容,对下面的问题加以探究。(8分)

(1)现实和想象的交织是文章的显著特点,请分别从两个方面概括文中“现实”和“想象”的内容。(4分)

现实:① ②

想象:① ②

(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第Ⅱ卷(表选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组是(3分)

A.稽留/稽首 转载/载体 涤纶/羽扇纶巾

B.松柏/柏油 角色/角斗 仆人/风尘仆仆

C.劲头/刚劲 琴弦/船舷 弄堂/弄假成真

D.佝偻/伛偻 荧卡/卡壳 孤独/呱呱而泣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诀窍 暴燥 煞风景 茕茕孑立 温良恭俭让

B.厮打 安详 金钢钻 拾人牙慧 树倒猴狲散

C,脉搏 通牒 无明火 金榜提名 一言以敝之

D.剽悍 峰会 策源地 革故鼎新 口惠实不至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限量版大牌精品既浓缩了品牌最受欢迎的经典元素,又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对于收藏家来说是他们朝思暮想的绝佳藏品。

B.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浪淘沙,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下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C.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西班牙队被智利队打败,曾经的黄金一代趺落神坛,这结局让许多球迷痛心疾首,泪流满面。

D.一只蟑螂从地毯下爬出来,小姑娘吓得嗷嗷尖叫,但问题还星要解决,最后,她用一个纸杯扣住它,移动到簸箕上,然后倒进马桶,冲水,一气呵成。

18.下面五个句子,三个句子有语病,一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4分)

5月25 日,《解放军报》官万微博图文并茂地报道了包括第三代战机在内的我军多种机型,成功在高速公路起降的消息,这条博文引发日网友热议。【《寻找疏勒河》阅读答案】

在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今天,端牛、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们已是华人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对促进文化认同具有重导作用。

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和分享,人们通过这一平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欢乐。

④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第五篇:《2015届江淮十校8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届江淮十校8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两部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

题卷分别交回。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①对于哲学来说,“自知无知”乃智慧之母。两千多年前,西方哲人苏格拉底就说到:自

知自己的无知,乃是智慧的开端。中国先哲孔子也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样强调“自知无知”作为智慧源头的重大意义。“自知无知”作为哲学智慧的开端,包含

着如下两层最为重要的意蕴。第—,它给哲学的功能划定了—个明确的界限,或者说为哲学

颁布了—个“禁令”:哲学是人以人的眼光对人与世界的一种追问和探索,而不能僭越为以

神的目光来确立世界的终极原理,关于人与世界的终极原理的答案,超出了人的认识能力因

而是哲学不可能提供的,它属于“神学”而非“哲学”。自觉避免扮演先知或上帝的角色,

这应成为哲学和哲学家基本的“自律”。第二,哲学不仅禁止自我僭越,而且把审查和批判

一切“全知全觉”的先知或神的僭越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方式和使命。苏格拉底在雅典街头

和市井中与“聪明人’的对话和辩难给哲学确立了典范:通过这种对话与辩难,他使一切自

诩拥有真理的人陷入了自相矛盾,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在这种怀疑、审查和否定的哲学

反思批判活动中,任何把“有限之知”膨胀为“无限之知”的倾向都将显现其有限性,暴露

其可疑性和内在困境。

②但是,在哲学的发展中,上述本应作为智慧开端的对“无知”的自觉却恰恰最先被遗

忘了。哲学变得越来越自负和自大,它不仅不再承认“无知”是人的本性和哲学智慧之母,

而且把“无知”视为人最大的耻辱并因此把哲学的使命定位于一劳永逸地摆脱和消灭无知。

这最集中地体现在哲学对于“第一哲学”的追求上。

③哲学对于“第一哲学”的追求,表达着两层不断递进的野心。第一,它要成为统率

一切具体学科和具体知识的超级学科。第二,它还要求成为统率一切哲学问题和哲学领域的

基础和支点,也即是说,它不仅要成为“科学之科学”,还要求成为“哲学之哲学”,不仅要

求拥有对“知识”,还要求拥有对“思想”的最高立法权。很清楚,“第一哲学”的抱负和理

想完全背弃了“无知是智慧之母”的信念而走向了另一与之完全不同的极端,即紧紧地拥抱

“全知是智慧之母”的教条。这是哲学的最大妄想,也是它陷入不可摆脱的深刻困境的根源。

④哲学对“全知”的追求犹如一个人拔起自己头发离开地球,实际上在追求一个根本不

可能企及和无法实现的目标。当代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戳穿了哲学的这一幻象,把哲

学从这一幻象的迷梦和独断中唤醒过来。在此方面,康德无疑是先驱者,他通过“理性批判”,

获得了这样的洞见:试图通过理论理性去获得关于存在本身的普遍性原理,实质上是把“有

限”当成了“无限”,其结果必然导致“先验幻象”和自相矛盾。康德的“理性批判”承认

了人在把握“世界总体”上的无能,这使得哲学又一次回到“无知乃智慧之母”的思想原

点。康德的谦逊比那些自负狂傲的自恋哲人们更加明智而深刻。虽然他被“全知论”哲学家

指责为“不可知论”者,但其回归“自知自己无知”这一源始的哲学精神的观念影响至深。

20世纪以来,分析哲学家们指出传统形而上学所欲建构的“第一哲学”实际上是把语言和

逻辑误用的结果,按维特根斯坦的说法,传统哲学试图用理性和逻辑的方式去获取“整个世

界”的知识,根本谬误在于跨越了不应被跨越的边界,侵入了本应保持“沉默”的领域。唯

意志主义哲学、生命哲学等,也都从不同视角揭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全知主义的无根性与独

断性。

(选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8期,有改动)

1.下列关于“自知无知”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寻找疏勒河》阅读答案】

A.从起源看,“自知无知”作为哲学智慧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西方的苏格拉底

和中国先哲孔子。

B.从内涵看,“自知无知”给哲学的功能划定了界限,以人的眼光对人与世界的终极原理

进行追问和探索。

C.从发展看,“自知无知”最先被遗忘,哲学开始自负自大地追求“全知”,因而陷入不可

摆脱的深刻困境。

D.从结果看,许多哲学家从不同角度批判了“第一哲学”的独断性,让“自知无知”的哲

学精神得以回归。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①段先简要回顾了“自知无知”的起源,然后阐释了它的两层意蕴,接着列举苏格拉底

的例子说明他给哲学确立了典范。

B.②段语意发生转折,指出对“无知”的自觉已被遗忘,哲学追求消灭无知,“第一哲学”

最集中地体现了哲学的这种自负。

C.③段承接上文,首先阐释了“第一哲学”两层不断递进的野心,然后分析了它追求“全

知”的本质,最后指出它的虚妄。

D.④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指出当代哲学戳穿哲学追求“全知”的迷梦,然后用康德等

人理论加以例证,最后总结全文。

2.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揭穿传统形而上学的全知主义,是为了让哲学真正以“人的眼光”而非“神的眼光”来

重新理解和规定哲学的性质和功能。

B.摒弃“第一哲学”的“全知主义”幻想,这是哲学的觉醒,它意味着哲学在经历了先知

或上帝的自恋后,回到了“自知无知”的古老智慧。

C.“第一哲学”要成为“科学之科学”和“哲学之哲学”, 这是哲学的最大妄想,是一个

根本不可能企及和无法实现的目标。

D.康德是批判“第一哲学”的先驱者,他的“理性批判”理论揭示了传统哲学的谬误,而

维特根斯坦认为康德是“不可知论”者。

二、(3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亭林先生神道表

① 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

俗。其双瞳子中白而边黑,见者异之。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

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

《天下图经》,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

空言。

② 乙酉之夏,太安人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矣,果有

大故,我则死之。”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次年,几豫吴胜兆之祸,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③ 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浪,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

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

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阴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

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之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

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特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盍亦听人一荐,荐而不出,其名愈高矣。”先生笑曰:“此所谓钓名者也。”华阴诸生请讲学,亦谢之。先生既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徐尚书乾学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

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皆不至。

(节选自全祖望《琦亭集》,有删改)

炎武生性孤傲,不谐于世。尝至京师,东海两学士延之夜饮,怒曰:“古人饮酒卜昼不

卜夜,世间惟淫奔、纳贿二者皆夜行之,岂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其狷介嫉俗如此。

(节选自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

【注】①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曾参加抗清斗争。②太安人,此指顾炎武之母。③焦

原:枯焦的大地。毒浪:比喻遭蹂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最与里中归庄相善 善:友好 .

B.其双瞳子中白而边黑,见者异之 异:惊异 .

C.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 太息:叹息 ..

D.古人饮酒卜昼不卜夜 卜:选择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于书无所不窥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B.以观旧都畿辅之胜 焉用亡郑以陪邻 ..

C.先生豫令诸门人之在京者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D.此所谓钓名者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生学问广博,关心世事。书籍无所不看,特别注重治理世事的学问;广泛阅读史书,

有关于民生利害得失的事就随即记录。

B.先生生性孤傲,狷介耿直。不与人苟且迎合,超出世俗;曾经有人请他在夜间饮酒,加

上时间延迟,他当面怒斥,不假辞色。

C.先生心怀故国,四处奔走。几次组织抗清,都没能成功;遍游沿江、北都,后定居陕西

华阴,辛勤耕种,贮藏物品以备有事。

D.先生气节坚贞,人格高洁。三次拒绝了举荐为官的机会,意志坚定,不求虚名;华阴的

诸生请求他前去讲学,他也推辞不去。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生盍亦听人一荐,荐而不出,其名愈高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8-9题。(8分)

南乡子·捣衣

顾贞观

嘹唳夜鸿惊,叶满阶除欲二更。一派西风吹不断,秋声,中有深闺万里情。

片石冷于冰,两袖霜华旋欲凝。今夜戍楼归梦里,分明,纤手频呵带月迎。

8.请简要概括“秋声”的内容。(4分)

9.有人赏析最后三句的技巧,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请简要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

题计分。)(6分) ...

甲: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乙:①心非木石岂无感, 。 (鲍照《拟行路难》)

②开琼筵以坐花,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③ ,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

④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韩愈《师说》)

⑥ ,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4分)

寻找疏勒河

庐野

①我从千里外的繁华地,仆仆风尘地来到河西走廊。人道是,牧马秋风塞北,是最迷人

的时节,尾随大雪而来的我,显然错过了良辰。我呢,自有我的趣味所在,倒觉得冬日里的

西域,听风赏雪是诗也是画呢。

②当我站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足下坚冰如铁,听飞石格打有声,看风行处千里无障,

心头不免惘然:广袤雄阔的雪原上,哪里有我梦中的羌笛胡笳,哪里有我思之苦渴的疏勒河

啊!

③我踯躅在空荡荡的荒滩上,四处寻觅它栖身的地方,用温热的脚板,叩动它的心室,

触摸它的肌肤,走入它沉沉的梦境。眼前沙草枯折,飞鸟息绝,了无半分探察的凭藉。哦,

疏勒河,男儿心头一条雄性的河流,你的声名就像盛世的汉唐一般辉煌,你的形迹令人想起

情素的草书、公孙娘的舞剑,还有帝王锦袍上跃跃欲动的大龙!可是你可何像羞涩的小丫怯

怯地躲藏起来,为何在旷野回荡着的呼唤中不吭不响?

④遥远的西天,横卧着冷面的冰山,那里不染纤尘,万籁消音,与眼前喧闹的世界有大

不同。旋转的阳光下,透明的山体如绢如素,高洁的气质令观者自惭形秽。久久地凝视,竟

觉得这座晶莹剔透的庞然之物,莫不是已被凝固了的大河!它高悬于苍穹之下,呈引弓待发

之势,随时轰然倾泻、涌流,将千里荒滩滋润一番。

⑤朔风里,雪雾一团团地弥漫开来,寒烟遮住苍凉的远山。视线里,三五黑点倏然往复,

欢跃之至,羊乎?狼乎?好一群喜寒嗜雪的精灵!它们是疏勒河的宠儿,它们的灵性来自疏勒河的哺育,其美如是,其丑亦如是。天地间,佛与兽轮番演替,此长彼消,相生相克,自

成一种气象。有了这般尤物,想见厚厚积雪重覆下的河流,必定不竭不亡,随天地而生,伴日月而行,有着十二分的雄浑、十二分的姿色。

⑥我漫无方向地在雪原上游走,默默地呼唤着河的芳名,心地虔敬地和它交谈:疏勒河呵,你不必为自身的弱小而难过,你是千年丝绸古道上声名赫赫的大河啊!戍关将士在你的怀抱里濯洗征衣,边塞诗人在你的光影里饮酒颂月,拓荒大军在你的吟唱中屯垦耕坛。岁岁年年,星沉日起,你随着季节而荣枯,因时代而盛衰,以坚韧的内力支撑着生命的远途跋涉!难道你今天疲惫了,衰老了,在这冬日的大雪中昏昏睡去了?

⑦黄昏中,我在雪地里见到一座孤伶伶的石碑。碑上,讲述了一个走失了的英雄的故事。这个年轻的女人,我很陌生,那段故事也谈不上传奇。石碑坐西向东,东方有她家乡的望日莲与青纱账吧„„。我不知道,她在悄然离别这个世界时是否无忧无恨,倘若有忧,是来不及圆成一生中最温馨的梦吧;倘若有恨,是来不及向爱恋的人一吐情肠吧,如同这隐去形迹、蓄丰涵美的汤汤流水。天地空旷,小小石碑愈显得清冷,它的身后,是远处地质勘探队的一片温暖的灯火,独处荒原,舍闹取静,这是它的不凡之处啊,我想到了质朴的疏勒河,想到了它不喜卖弄的品性,开化即流,封冻则止,也是这般情形。虽然我无缘一睹它的芳容,但它的魂灵分明已在我的心头永驻。不知怎的,我心里忽然有所感动,为这个走失了的女人,为这条走失了的河流。

⑧入夜,我梦中的疏勒河,在一串早春的鸟啼下萌动苏醒了,它呼喊着,挣脱坚冰的束缚,劲猛地夺路而走,把爱的乳汗洒向贫瘠的荒野。灿灿夕阳下,满河波光,梵音响动„„

⑨继而,我幡然警醒,耳边一阵苍凉的歌声正穿透在夜空,像宿鸟一样徘徊。远处的帐篷里,牧人们在寒冷的冬夜,煨在粪火旁饮酒,深情地唱着一匹走失的马。所有的男人都喝了好多好多的烈酒,所有陪伴着的女人都显得格外柔情。

⑩月光下,大地安宁如斯,积雪下那条古老的河流圣婴一样地睡熟了。

11.根据①②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自有我的趣味所在”中“趣味”的内容。(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 它们是疏勒河的宠儿,它们的灵性来自疏勒河的哺育,其美如是,其丑亦如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怎的,我心里忽然有所感动,为这个走失了的女人,为这条走失了的河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简析第②自然段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根据全文内容,对下面的问题加以探究。(8分)

①现实和想象的交织是文章的显著特点,请分别从两个方面概括文中“现实”和“想象”的内容。(4分)

现实:(1) (2) 想象:(1) (2) 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篇:《陈根生《家乡的桥》阅读试题答案解析赏析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陈根生《家乡的桥》阅读试题答案解析赏析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家乡的桥

陈根生

①苏北平原,枕江俯海,河港交叉。生我养我的如皋古城就浮在这一片波光粼粼之上。

②有山就有路,有水就有桥,桥是水乡的天使。可不,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哪一刻离得开桥?别看这么个小县城,有名有姓的桥就有五十六座!家乡流传着一副对联,至今铭记不忘。上联是:冒家姐姐看迎春,一(益)人丰乐;下联是:白衣奶奶拜观音,万佛愿修。这上联指:冒家桥,姐姐桥,迎春桥,一(益)人桥,丰乐桥。这下联指:白衣庵、奶奶庵、观音堂、万佛庵、愿修庵。二十二个字便巧妙地联结了古城里五座桥、五所庙,而且刻画得有姿有态、有情有趣,令人拍案叫绝。这副趣联是哪位文人学士的大作已不可考,但字里行间所倾注的家乡人民对桥的感情,比桥下的水都深都长!

③家乡的桥,每一座都涂抹出一片风景。无论是古朴的砖木桥,还是厚重的石板桥,都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画框里出色的一笔。桥洞里的水总是缓缓地、静静地,跨着轻盈的碎步,踏着舒徐的旋律;流着银杏的壮伟、刺槐的蓬勃;淌着楝树的秀丽、杨柳的婀娜。【陈根生《家乡的桥》阅读试题答案解析赏析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陈根生《家乡的桥》阅读试题答案解析赏析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于是水也妩媚了,桥也风姿了。一位摄影家曾来拍过照,水上桥拱是半个圆,水下倒影是半个圆,合起来似一轮满月,作品题名“圆洞替月”。现在想起来其实并不贴切,因为水呀,桥呀,全都影影绰绰在夜色迷茫中,月色氤氲中,改为“月朦胧桥朦胧”不是更逼近一首上乘的诗么?

④家乡的桥,人们一踏上去就踩在一片烟尘茫茫的历史里,走过桥便翻阅了一份辉煌的履历。南门红桥得名于一支太平军曾经威风凛凛地经过桥上;北门奉安桥得名于人民群众自发悼念中山先生;东门集贤桥不是一座普通的石桥,它可是因宋代城里连续出了王维熙、王观、王觌、王俊、王咸、王正纲祖孙叔侄五代状元、进士而建造的,每一块石板、石条都曾煊赫一时!西门的雁桥也不是一座普通的木桥,它是石姓三兄弟因隔河来往不便而建的,取名雁桥表示兄弟友爱如雁,清康熙状元胡任舆写过一篇《雁桥记》,至今读起来每个字都滴着浓浓的兄弟情。

⑤家乡的桥呀,桥石上蹒跚过我童年的稚嫩,桥栏上偎依过我青年的幻想,我往昔的岁月像落叶似的一片片飘落在桥面凹凹的缝缝罅罅里……上小学、中学我走的都是迎春桥,上大学后在外面转悠了几年,回来依旧走迎春桥。迎春桥是座十六七米长、六七米宽的古老石桥,东桥堍原先有座低矮的土地庙,小时候有个头疼发热什么的,母亲总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悄悄到土地庙里烧炷香,然后一路低声喊着“娃儿哎——回来哟!”“娃儿哎——跟妈回家哟!”喊进了巷子,喊进了家门,一直喊到娃儿的床头,还要我从被窝里抬起昏沉沉的头答应一声“噢——到家了!”才算灵验。是母爱感动了 本文来自

⑥我走在迎春桥上每每怦然心动,更主要是因为桥两边栏杆上嵌着两块条石,一块刻着六个字:“愿天常生好人”,另一块还是刻着六个字:“愿人常行好事”,多少年风吹雨打下来,至今仍清晰可见。我每行至此,触目所及,都不免受到一次人生的教诲,仿佛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站在路边用苍凉而恳切的语调殷殷叮嘱后辈。这“二愿”并不是那位捐银造桥的明朝知县的创作。宋朝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说,豫章的一家旅馆墙壁上有人题了十二个字:“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陈根生《家乡的桥》阅读试题答案解析赏析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文章陈根生《家乡的桥》阅读试题答案解析赏析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出自

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散文以“家乡的桥”为线索,串起如珍珠般的各个段落,使文章前后勾连,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D.在第六段,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桥人格特征,形象地体现了桥对人们所起到的道德教化作用。

E.这篇散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娓娓道来,耐人寻味,体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绚丽飘逸的风格特点。

答案AD

解析B项第一段没有总领全文,暗示主题的作用。C项集贤桥没有表现兄弟情。E项本文风格并不绚丽飘逸。

18.文章第三段语言灵动、意境优美,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答案要点:①指出修辞手法;②能结合词句作具体、合理赏析;③语言表达通顺。

19.作者为什么深爱着家乡的桥?统观全文作答。

答案①家乡的桥给江南水乡的人们提供了交通方便。【陈根生《家乡的桥》阅读试题答案解析赏析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答案

答案要点:①明确表述评价的具体内容;②指出评价对象的特点;③针对评价对象的特点谈自己的看法。

第七篇:《罗兰《声音的联想》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试题答案解析》

罗兰《声音的联想》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试题答案解析

声音的联想

罗兰

①入春以来,在静寂的清晨或午后,常有一大群麻雀,聚集在后院的尤加利树巅。那轻俏的哨音,时而一点一点,时而一串一串,时而独吟,时而合鸣,玲珑剔透;如水晶,如银玲,如雨点,如珠串,流利晶莹,在树梢的谱表上,点着音符;小小的,加着装饰音与弧线的,那么活泼俏丽地跳过来、滑过去;又跳过来,又滑过去。这一串串的音符,就织成了一片蕴藏着生机的宁静。在这样的宁静里,一切的世俗纷争、名心利欲、得失忧患,都如旧梦般地淡去。只觉置身在简单淳朴的大自然,回返无知无识的天真。那一刻的宁静,不知胜读多少修身养性的书篇。

②多年来,在都市里奔忙,都市是属于"人"的世界,是属于"机器"的世界。这世界的一切音响——包括音乐会的音乐在内,都毫无美感可言。它们嘈杂、吵闹、拘束、紧张、虚伪、造作。因此,我常捕捉远处偶尔传来的一声鸡啼。有时是在清晨,有时却在阴雨未晴的午后。【罗兰《声音的联想》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罗兰《声音的联想》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试题答案解析。但不管是在清晨,或是在午后,那一片孤独而悠然的长鸣都可以给我带来很久很久的宁静,很多很多的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向往。那生活——缓慢的拍子,低舒的节奏,宽敞的空间,辽阔的视野,多量而简朴的食粮,淡泊的襟怀,飘逸的想象。在那样的生活里,人是属于自然。在那样的生活里,才能触摸到生命的真谛。在那样的生活里,人们才不致把自己逼得那么高,那么尖锐;才不致把渺小的自己吹胀到使自己无法负荷的那么夸大与狂妄。在那样的生活里,人们才可以了解到"降落"的安稳与舒泰,才可以找回自己,返璞归真,在那真切的泥土、葱茏的绿野、清洁的泉水、简单的衣着上去发现与世无争的安闲,去发现"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可笑和愚昧。

③真正可喜的静,并不是全无生息的静,而是当有一种声音使你发现自然的时候,你所感到的那种亲切安详的静。鸟语、鸡鸣,都象征着不受市声干扰的那难得的时刻,远人为、近自然,丢弃物质的争逐,发现精神和性灵,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宁静。这宁静,事实是一种抛开争逐之后的安闲,放下贪欲之后的怡然。

④我曾在关子岭度过两个极其宁静的夜晚。而造成那宁静的是山上的流泉。那泉水琤琤琮琮,似在我枕上流过。【罗兰《声音的联想》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试题答案解析】文章罗兰《声音的联想》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试题答案解析出自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

⑤海潮的声音也曾带我入梦。在海滨那小楼上,在夏夜,我打开面海的窗子,睡在床上,听海浪拍岸的声音,那么宏壮而深沉的,带着远古的荒凉与寂寥的声音,述说着天地创造,人海沧桑的那声音,低沉的,感慨的,雄浑的,那述说,使你不得不放弃你所执著、所迷惑、所恼怒、所牵恋的一切。你必须在海的沉雄的低语中睡去,把你渺小如尘芥的喜怒悲欢轻轻放手,在海流中。

开篇,这样的安排有何作用?(4分)

12.文章以声音为线索展开联想,请简要分析本文的思路。(6分)

13.作者喜欢什么样的声音?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14.文章④、⑤两段所写的自然界的“清泉”和“海潮”之声带给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罗兰《声音的联想》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试题答案解析】阅读答案

12.文章先写麻雀声以及自己的感受(1分),接着写市声的嘈杂(1分)并引发作者的理性思考(1分)。然后写流声泉和海潮声给人的宁静感受(1分),最后写不喜欢音乐会的原因(1分)。

13.没有市声干扰的自然界的声音(天籁之音)(2分),能给人带来安静安详的感受(2分)。

14. 清泉使作者的烦愁忧虑流远,在怡然自得中恍如进入世外桃源。(2分)海潮使作者感受到天地创造人海沧桑的远古与伟大,让人不得不放弃牵恋的一切。(2分)作者通过亲身感受诠释了第三段“真正可喜的静”,即不受市声干扰的远人为、近自然,丢弃物质的争逐,发现精神和性灵的安静。(2分)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74673/

推荐访问:寻找圣人阅读答案 疏勒河管理局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