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阅读答案(2)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13 10:59:3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乡村教师阅读答案》

乡村教师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讲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带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乡村教师》阅读答案(2)】

答案:

1、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答:联想到汶川大地震中许许多多感人泪下英雄壮举………………

感悟到了“天地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坚强、感悟到了什么叫无私无畏、什么叫舍身忘死;感悟到了什么叫血浓于水、什么叫情情无价;感悟到了什么叫人道主义精神、什么叫国际主义精神……

此题每项两分,感悟到一两点即可。

第二篇:《乡村教师(阅读练习)》

乡村教师

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老师再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他把那个女孩背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救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背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

2、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

3、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

4、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祖母的葵花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是祖母种的。

祖母伺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

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晴。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凡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③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1.上文第三段说,"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通读全文,说说"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2分)

答:

2.联系上下文,从不同方面体会"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4分)

答:

3.从上文加“ ”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美。(4分)

选句:

答:

4.上文第七段写到了凡高和他创作的《向日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5.请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只批阅第①题。)(想像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最多可获加2分。)(4分)【《乡村教师》阅读答案(2)】

①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可描写神态,可描写动作,可描写语言,可描写心理。)

答:

②"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乡村教师》阅读答案(2)】

答: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它们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种完毕后,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她又瘦又小,一点也不强壮,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它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了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他自己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它的哥哥姐姐们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最小的孩子也去学校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没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读书。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了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冬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他们都叫他阳光。

11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他的家乡,母亲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就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12他是坐着一辆小轿车回来的。但他没有让车子进村。从村头他就下来自己走路,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13远远地他首先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那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的心里一热,急急忙忙冲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他的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是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14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门外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

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那些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15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她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儿,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了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去偷偷喂那树啊!"

16他一下子怔住了。许久许久,他突然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1.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答:

2.第②④⑧⑨段中的"一拐一拐"共出现了四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 ;二是 。

3.认真揣摩文章标题,说说它的含义是什么?

答:

高明的琴师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乡村教师》阅读答案(2)】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沙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1、在第1自然段中的□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给下列词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明白": ①明亮 ②清楚 ③公开

"苦学": ①痛苦 ②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 ③有耐心地;尽力地

3、将词与合适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一望无际 使人害怕的大风浪

扣人心弦 使人心情十分激动

惊涛骇浪 一眼望不到边

4、阅读第1自然段,然后填空。

俞伯牙是 时代的琴师。他曾拜 为师,苦学三年,创作了 一部名叫《 》的乐曲。

第三篇:《最美乡村教师 2》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观后感

题目:《最美乡村女教师观后感》 专业:土 木 工 程 班级:2 0 1 2级土木二班 学号:2 0 1 2 0 7 0 1 1 2 3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乡村”在印象中是田园般的风光,是诗意的生活,美好风光的背后是经济、文化的落后。可有着这么一群“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文化的传承者,为乡村的教育增添了亮丽的底色,他们的默默付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成为乡村“最美”的风景。看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我总的感悟是:那些最美教师事迹的感人之处在于,他们心中都有那份对孩子的真挚而深切的爱,有爱的支撑才会有最美的情感,最美的事迹。

伴随着一排排整齐的敬礼,一声声天真的童音,当那声---老师好!通过2012最美乡村老师颁奖晚会传递到心中时,每一次都忍不住喉头哽咽,泪水也一次次洗涮着心灵。

这些乡村教师,是全国800万乡村老师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用自己纯朴而崇高的品格对抗着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用自己执着的信念引领着一批批的孩子叩响求知的大门,用自己无私的奉献成就了那些想走出大山的孩子。

看了他们的事迹,在感动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到是对自己心灵的震撼、洗礼和再教育。

让我们记住这些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用任何华丽语句也无法表达对其敬意的----最美乡村教师:仲威平、刘坤贤、廖占富与张兴琼夫妇、吉思妞、廖乐年、潘立华、阿力太、杨元松、王金花、格桑德吉,会泽七子 。他们是最美乡村教师,他们每个人的事迹都那样感人,他们的确因播种光明而美丽!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真正含义,他们是我心中真正的无名英雄。

最美乡村教师,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可能只是一个字——“爱”。比如仲咸平老师,每天来回二十公里山路,十五年来骑坏了八辆自行车,落下了一身病。她对孩子承诺,哪怕天上下刀子、下钉子,也会到学校为他们上课。而刘坤贤老师为了给孩子筹集书本费,利用假期外出打工,遭遇事故被高位截肢,三个

月后又站在了讲台上。他卖掉自己家的猪为学生上学修桥,用转为公办教师的第一笔工资为学生买了电脑,他说:“我在,学校就在!”他们以弱小身躯,写出了一个大大的“爱”字。这些悲悲惨惨凄凄切切的故事,让我也感动得热泪盈眶。贵州安龙县万丰湖镇茅草坪小学的杨元松老师,经常带着他的孩子走出大山参观,给孩子讲乔布斯等伟人的故事,鼓励孩子追逐自己的梦想。孩子们结集出版的一本《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人生的第一笔稿费,同时又一次引发了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乡村的孩子终于知道,人生的未来不只是打工一条路。 而云南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小学的七位“80后”教师,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回到养育他们的乡村,他们把青春的阳光、自信和智慧,把山外的世界和精彩,带给村里的孩子们。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根,是中国教育的希望。中国教育的品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乡村教育品质如何。没有乡村教育的现代化,永远不会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因此,乡村教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乡村教育的品质如何,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教师的品质如何,因为决定教育品质最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站在讲台前的那个人。

首先我感动于他们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们都是凡人,他们也有妻子儿女,有生活的各种牵绊,当面对生活的种种诱惑也有内心的挣扎,但是当面对那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们毅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书育人,坚持一年两年不困难,难得的是他们这样做了一辈子,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守护着知识的家园,这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撰写者传奇。

其次我感动于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可以说他们把自己能够奉献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好多老师把自己的收入也就是养家糊口的钱,都接济了自己的学生。中国的乡村教育需要教师们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这种无形的教育资源是最宝贵的,我相信秉承教书育人的宗旨,像“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活动所发出的正能量一定会让广大乡村教师、让乡村孩子、让民族的未来因我们共同的努力而多一份希望。

第一: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

最美老师,美在责任。他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

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

第三: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

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振兴永康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

“美”,已不是单单形容他们的外表了,此刻,他们的坚持,他们的精神,是“美”的最好诠释。没有优越的工作环境,甚至是不算工作环境的地方,没有

正常的生活水平,当一切都是困难的,艰苦的,我们所能想到的已不再是工资的优越,我们所希望的是尽早的结束时,我看到的他们,却是不离不弃的守候,守候着他们的职位,守候着一个个孩子的梦想,更为孩子们撑起了另一片希望天地。

从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中,看到的是一名教师,放下了“自己”时的勇气与担当。正是这种放下,使得教育的基础不在是名利,不在是个人追求,而是一步一步得,慢慢得走向人间的大爱与小爱,用心得感受着人与人之间得交流,当他们左手年华,右手倒影时,他们所给予的爱,已然得到了被孩子们爱的回报。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回报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活着,就要活出自己的价值;活着,就要体现自己的价值;乡村教师们的坚守,照亮了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想用自己的爱去捍卫自己的岗位,也想坚守着他们的爱,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第四篇:《2012年最美乡村教师阅读材料(17则)》

最美乡村教师(精选17则)

1、韩春玲

学生评价:

韩老师像妈妈一样耐心地开导我,我不高兴时,她逗我开心,还时常把我带到她家里给我做可口的饭菜。是她让我重新走进了课堂,也有了今天全班前几名的好成绩。

——富饶乡中心学校学生 赵艳雪

在兴信小学的校园里,韩春玲老师在风中飘荡着的空空的右臂袖口,让人们远远地一眼就认出了她。

从1980年起,韩春玲就在兴信村执教。32年来,她用她的一只手、一颗心、一腔情,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园丁之歌。

教师这个职业,曾经是她的一个梦。

圆梦的机会是在1980年的一天,正赶上乡里招考小学教师。韩春玲向乡里主管教育的领导递上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想要当一名教师的强烈愿望。望着她右臂空空的袖口,又看着信笺上工整漂亮的字迹,乡里的干部谁都不敢相信那封信是她写的。此后,韩春玲又以全乡考试第一的分数被录取。

从此,她便踏上了教师这个岗位,并用她的一只手,书写起精彩人生。

“我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正确的起步”

富饶中学的王振荣副校长,在兴信小学读过书,韩老师曾给他所在的班级临时上过一节课。那堂课上,韩老师的板书,还有教案上工整的字迹,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韩老师站在讲台上,一个现象引起了她的警觉。她发现学生们的模仿欲极强。她的左手板书,竟然使班里也出现了几名同学用左手写字的现象。虽然她几次都予以纠正,但这几名同学的作业仍是左手的笔画。

韩老师心想:“村里的孩子上学不容易。我要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正确的起步,绝不能让错误的笔画成为他们学习的起点。”

打那以后,韩老师每天回家,都带着一盒粉笔和一块小黑板,在家里练习用左手按正笔的笔划写字,她一遍遍地用心记笔划,一遍遍地练习着板书。第二天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正确笔画的写法。

经韩老师细心地指导,班里的同学不仅改掉了左手写字的不良习惯,而且还都练得了一手漂亮的字。

近几年,村小学也配置了计算机。韩老师在熟悉了这些信息技术设备后,便琢磨着怎样把国内最好的教学资源,也搬到乡村小学的课堂上。她找来教学光盘,试验着利用光盘资源,选择教学片断,再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她的大胆尝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引起了省市专家的高度重视,并在专业刊物上进行推介。

由于她的出色教学,兴信小学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学校。家长们在适龄的孩子上学时都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兴信小学,送到韩老师的班里。

“她残缺的身体,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撼人的美丽。”

在兴信小学采访时,教导处的王主任为我们捧来几十本韩老师的课改教案。他说:“这只是极

少极少的一部分,要是全拿来的话,怎么也要有上千万字„„”

多年来,韩春玲积劳成疾。校长与教导处主任也都曾是韩春玲的学生,他们宣布了一项决定:韩老师可以不用做课时计划与课改教案;因为她32年的教学经历,那些课程的内容都装在她的心里。但韩老师谢绝了这一特殊的照顾。

兴信小学李校长说:“韩老师就怕别人照顾她,几十年了,学校的哪项工作她都不甘落后,甚至比别人做得还多。她残缺的身体,向我们展示的是撼人的美丽。”

学校的作息制度是早7点半到校。韩老师的上班时间是早6点半。

冬天里,不管有多大的风雪,学生一走进教室,都一定会感到温暖。因为韩老师为他们早早地就生好了炉子。早到的同学还能看见,她用右臂的半只残肢夹着扫把,左手挥动把杆,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韩老师在课堂上的幽深静气,一扬手,一投足,甚至一谈一笑,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就像风一样、雨一样、阳光一样,雕镂着学生。【《乡村教师》阅读答案(2)】

每学期临考时的复习材料,对于农村家庭是个不小的负担,韩老师常常自己掏钱给学生买复习材料。为了给乡里节约教育经费的支出,又不耽搁学生的学习,韩老师还时常借来新出的教材,用她的左手,一笔一划地在蜡纸上,将一页页教材刻写下来,然后,又用这只手蘸着油墨将其一页页复印出来,装订成册。

学生眼里的最美妈妈

韩老师的爱人在村卫生所工作。王洪雨同学小时候受过惊吓,时常头痛,并神志不清,韩老师便经常把他带到她爱人那里,安排救治,王洪雨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

王洪雨的家长动情地对我们讲:“一天外面下起了大雨,我们正在担心小洪雨该怎么回来呢,就听到一阵敲门的声音。打开门一看,韩老师浑身湿漉漉地把小洪雨给背了回来。看到韩老师一只胳臂,背负着小洪雨的样子,我的眼泪一下子便流了下来„„”

韩老师的女儿从小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回到家里,韩老师也很少顾得上她。一次,一位名叫张丽的女生突然发烧晕倒。正准备下班的韩老师急忙找来医生进行抢救。随后,她一直守在张丽旁边。3个小时后,张丽的父亲才赶到学校。等韩老师赶回家,却看到自己的女儿睡在了门外的院子里„„

“您把人生的春天奉献给了芬芳的桃李”

当一名教师,是韩春玲小时候的梦,这个梦把她一带就是32年。

韩春玲确定自己现在每天就是生活在梦里了,因此,她感到十分地满足。

韩春玲老师是这样的一个人,你给她一分爱,她会回报你百倍的力量。

即使在她做甲状腺手术和患腹膜炎的时候,肚子里赘着8斤重的积水,她也从未耽误过一节课。

几十年,梦与爱张起的隐形翅膀,就这样带着她在乡村小学的一方天上飞翔着。

韩春玲就这样默默地奉献,执著地追求,在孩子们贫弱的心田上耕耘,播种智慧。

有耕耘就有收获,如今的她,已是桃李满天下。黑龙江省省级优秀模范班主任、省级优秀教育人才,依安县十大杰出青年等诸多荣誉也纷至沓来。

春节期间,学生耿立寄来的贺卡上写道:“您把人生的春天奉献给了芬芳的桃李,却给自己留

下了冬的干净、雪的洁白、冰的清纯。祝您新春快乐!”

2、徐金英

18岁,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但在命运面前,她却选择留下来,留在了生她养她的南窑村,做了一名小学代课老师。29年,她把满腔热情奉献给了孩子,让村里的孩子们像庄稼一茬茬成熟,沿着她目光筑成的路,肩负祖国的希望奔向四方。她,就是徐金英。

2007年,徐金英和丈夫在政府的帮助下,在南窖村建起“留守儿童之家”,先后有100余名留守儿童成为这个特殊大家庭中的一员,徐金英便成为这些孩子的“临时妈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孩子们的希望被她高高托起

1968年,徐金英出生在新宾满族自治县旺清门镇南窑村。198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长年累月的苦读,过度劳累,让她患上了眩晕症,头疼时眼前一片漆黑,无法上课,不得不休学回村,这成了她命运的拐点。

在家里休养了半年,徐金英的病情有所好转,就在她准备重返县重点高中的时候,村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老师调走了,班里的学生没人教,成为一盘散沙。村支书代志友找到徐金英家,恳求她去给学生做几天代课老师,先把没人管的孩子拢住,等上级派来新老师就放她走。当她第一次走上神圣的三尺讲台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课,她一“代”就是13年。

选择,就需要放弃。徐金英最终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放弃了自己的前程,将自己的大学梦寄托到每一名学生身上,发誓要用自己的双手和肩膀将村里孩子的希望高高托起,让更多像她一样的乡下孩子上大学,代她去圆大学梦。当年,她代课的班在升初中考试中获全镇第一名,她个人荣获镇政府“教师新秀”称号。

徐金英在南窑村做了19年小学老师,前13年代课,1997年才转正。19年里,她由一名少女变成了妻子和母亲,由一名普通的代课老师,变成共产党员,无论自己角色如何变换,她对村里的孩子们始终如一。【《乡村教师》阅读答案(2)】

徐金英做了29年乡村教师,从未计较过自己付出了多少艰辛,她工作任劳任怨,与人为善,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她所教的班级每次统考均在全镇榜首,2008年她所教的语文和数学在全县统考中名列第一,成为学生和家长心中最受欢迎的老师。到2009年,徐金英教过的学生中已有26人考上了大学。

29年前,她选择留在了南窑村,让自己的大学梦碎了。但是,如今她却用自己的双手将村里几代孩子们的希望高高托起,让他们梦想成真。

“爱心妈妈”为百名孩子构筑一个温暖的家

2006年,旺清门镇成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村里再没有小学,十里八村的孩子们每天上学坐“校车”(通往各村的长途客车),调到镇上任教的徐金英夫妻俩为了比学生们提前到校,每天骑一辆摩托车往返于南窑村与旺清门镇。看到班里许多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留下孩子生活在年迈的爷爷奶奶或亲戚身边,大部分成了“双差生”,变得自卑,孤独,逆反,直至逃学。徐金英再也坐不住了,决定为外出打工的老乡解除后顾之忧,做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

2007年秋天,徐金英和丈夫将南窑村的三间房子装饰一新,创建了“留守儿童南窑之家”。

每星期六接十五名孩子回“家”,指导孩子们完成作业,预习功课、心理咨询、精神关爱、养成教育、生活关心、特长教育等,帮孩子们打亲情电话,开展亲情视频聊天,对孩子进行成长全程呵护。

徐金英创办“留守儿童南窑之家”,不图名,不图利,不收孩子一分钱。孩子们在她这里吃饭是免费的,她一年为孩子们准备300斤大米。孩子们在她家里给远方的父母打亲情电话,电话费都由她出。她还为孩子买来图书、杂志几十种,买回象棋,跳棋,军棋,五子棋,教孩子唱歌,舞蹈,让孩子们在“家”里快乐成长。孩子们每次回家,她都带孩子们举行升国旗、奏国歌仪式,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们站在国旗前讲话,增强自信心与使命感。

徐金英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既要做孩子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她采取“三多”、“二知”、“一沟通”的办法与孩子们交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对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如数家珍。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徐金英创办“留守儿童南窑之家”至今,为孩子买学习用品,买礼品花掉了上万元钱,每位留守儿童过生日都是在她家里集体过的。2009年徐金英荣获抚顺市年度“百姓雷锋”称号,被评为抚顺市十佳好母亲,抚顺市优秀家庭教育工作者,新宾满族自治县政府优秀教师,新宾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0年被抚顺市委、市政府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称号,被抚顺市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被评为新宾县好母亲、新宾好人,新宾县模范共产党员。2011年被评为辽宁省五·一巾帼先进个人,被辽宁省教育厅授予“2010辽宁教育年度人物”称号;辽宁省十大优秀母亲,抚顺市十大慈善人物,抚顺市十大孝老爱亲模范。

如今,徐金英组建了“徐金英爱心团队”,目前已有志愿者20人、辅导员9人、义工1人,他们在徐金英大爱的感召下奉献着对留守儿童的无限爱心。

3、阎乃富

阎乃富坚守深山35年,教出70多名大学生。河南省卫辉市狮豹头乡柳树岭村地处太行山深处,距卫辉市城区70多公里。这里只有7个自然村、六七十户人家、二百来口人,不通公共汽车。柳树岭小学就建在这7个自然村中间的一个山头上,一间教室、5张课桌、一根木头旗杆,一名老师、7名学生。在这里,没有运动场地、没有体育器材、更没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所有的年级要在同一间教室上课。53岁的阎乃富,学校唯一的老师兼校长,1976年高中毕业后就来到这里,35年过去,一直没有离开过学校,守着一份孤独,也守护着一份希望。

4、项发全

49岁的项发全坚守大别山深处28年。在安徽省大别山深处,金岩小学现在只有10多个学生,开一、二两个年级的课,目前只有项发全老师一个人。既是主任、教师,又是炊事员、保姆兼报账员,每天从早晨7点多要忙到下午5点,一天也不能耽误,有时感冒发烧也带病上课。虽是一人,但项老师教学上有板有眼,他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诗歌的配乐朗诵、童话故事的角色表演、词语大赛等教学活动在他的课堂尤为常见。虽然别的老师陆续离去,但项发全28年的坚守,在乡

亲们心中镌刻下了温暖和感动的记忆。上山之后就没想过下山,段同山27年的独自坚守结情缘。

5、段同山

湖南省新化县奉家镇报木村地处崇山峻岭中,“对岸一栋屋,喊得应走得哭”,是对沟深路陡的生动写照。报木小学就建在这里,从建校至今,一直是一个老师一个复式班,隔年招生,办到三年级。1984年秋,段同山来到这里,在狂风一吹就吱呀吱呀作响的破烂板屋里,一守就是27年。27年中,段同山与村子里的每一户人,都结下了情缘。

6、 邵军

独臂代课老师邵军坚守深山“麻雀小学”13载。坐落在安徽省巢湖市散兵镇银屏山蜿蜒的山路边的董山小学,是一所由13名学生和两名代课老师组成的“麻雀小学”。今年43岁的邵军便是其中的一名代课老师。董山小学现有10名一年级学生和3名二年级学生,邵军一个人担负3名二年级学生的所有课程。13年来,邵军把这所山村小学当做自己的家来经营,并把孩子们喊出的每句“邵军老师”,当作对自己工作最大的褒奖。

7、薛跃娥

被人们誉为“山村教书25年的‘傻姑娘’薛跃娥”。这也是一个坚守在贫困山区第一线上无怨无悔的乡村教师,而且是一位美丽的女教师。她有着一副优雅文静的外表,如果从外表上看,你会对人们称呼她为“傻姑娘”深感诧异。但是,如果你知道了她的事迹,你知道了一名美丽的女孩扎根山村25年,在勤奋敬业15年之后才由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经历,你大概也会认为她傻。因为,一个有文化有志向的女孩儿若是到了大城市去寻找工作机会,怎么也会比在山村当代课老师强。薛跃娥就是这样一个对很多人来说很傻的美丽姑娘,在她刚刚走进山村小学代课的头3年里,她不仅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还倒贴了100多元。她在一个破烂不堪的、冬天透风、夏天漏雨的教室里一个人教了6个年级„„我想,被薛老师教过的孩子也一定会像她那样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有一腔爱人、爱美、爱知识的人文情怀,她的心灵美会影响一代学生,为我们的乡村培养出有知识、崇尚文明的后生娃。

8、赵世术

生活在大巴山深处的乡村教师赵世术却把教师这个光明的职业干得有声有色。他爱教师这个职业,因为教师可以传播文明的种子,因为教师可以帮助懵懂混沌的心灵走出蒙昧,因为他知道他可以用知识改变那些山里孩子的命运,不光是好好的做教师为孩子们答疑解惑,他还用一颗慈悲之心对待山里的孩子。山里的条件艰苦,孩子们上学要经过一条湍急的河流,为了帮助那些年纪小的孩子平安的渡河,赵老师硬是一个一个背孩子们过河。孩子们平安的度过了一个学年又一个学年,可是,因为经常浸泡在冰凉的河水里,赵老师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为了继续给学生们上课,他让妻子背着他去上课,他对妻子说:“把我背到讲台上去,我不能躺在床上等死。”这绝不是赵世术的豪言壮语,这是一个乡村教师把忠诚献给祖国、献给乡村教育的誓言。

9、徐其军

第五篇:《最美乡村教师2》

《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观后感

系 别: 土木工程 专业、班级:2011级土木工程1班 学 号: 20110701017 姓 名: 李成林

第六篇:《袁贵仁:从乡村教师到共和国教育部长|阅读答案》

袁贵仁:从乡村教师到共和国教育部长|阅读答案

①1965年, 正当十五岁的袁贵踌躇满志,梦想知识改变命运时,“文革”开始。在有人蹉跎岁月,有人迷失方向时,“他经常背个大书包,到学校图书室借书,我们就凑到一起看,看完他还回去,再背回一书包书籍。”他少年时的好友肖振宏回忆说。当时村里只有包括袁贵仁在内的四名同学坚持自学学完初中和高中课程。

②当他在人生岔路口徘徊之际,王庄中学校长找到他,希望袁贵仁能重返母校,担任语文老师,那一年他十九岁。袁贵仁很珍惜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一心扑在教学上,因为工作出色,曾获得“安徽省优秀教师”等多种荣誉称号。他知道,自己毕竟未经过科班教育,为了能在教学上更上层楼,一直想再上学深造。1972年,因教学成绩突出,他获得到师范学校进修的机会。1976年,仍然是因为表现优秀,他被借调到五七大学,担任政治老师。

③1977年,袁贵仁闻听高考制度恢复的消息,心情十分激动,他感到改变命 运的机会终于到了。他废寝忘食地投入到考前复习之中。他把那些高中课本找出来。文科还好,他胸有成竹,而数学难题,却令他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但他就是有一股不攻破难题不罢休的精神。【袁贵仁:从乡村教师到共和国教育部长|阅读答案】袁贵仁:从乡村教师到共和国教育部长|阅读答案。他把公式、定理贴在墙上,反复背诵,一道道数学题,就像一只只“拦路虎”,终于被他给一一解决了。困了,就眯一会儿;饿了,就用煤油炉煮面条充饥,每天沉浸在题海之中。由于劳累过度,他脸色蜡黄,人也瘦了一圈。

④天道酬勤,高考中袁贵仁发挥出色,一鸣惊人,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手握录取通知书,美梦成真的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为了这改变命运的一刻,他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袁贵仁最大的优点,在于撰写的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用自己的话说原理。我希望学哲学的同学也能像他那样,在把基础打牢的同时,又能深入思考问题,挖掘问题内部的深刻含义,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到哲学背后隐藏的智慧。”他的导师齐振海如此夸奖弟子。

⑤袁贵仁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的二十余年间,对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思 考颇多。他曾撰文提倡大学建立现代制度,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他认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基础在大学,关键在政府。政府要鼓励、支持大学改革和制度创新,而不是助长大学千方百计地去争取“免费午餐”。

⑥即便工作再忙,袁老师每个月都会和学生们一起开两次读书会,在王律印象里,老师眼光犀利,“几十页的论文交给他,一下子就能指出你的问题所在。【袁贵仁:从乡村教师到共和国教育部长|阅读答案】文章袁贵仁:从乡村教师到共和国教育部长|阅读答案出自style="POSITION: 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

⑧“新部长,最需要的不仅是魄力,而且是一种教育家的情怀,只有有了这种情怀,才能尊重教育规律办事,并且有决心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说通俗点就是少点官气,像个老师。”这是著名学者熊丙奇对新部长的期待。(节选自《名人传记》2010年第三期,作者张彦红)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C、本文以丰富的材料表现了袁贵仁深厚的哲学底蕴,语言淳朴自然,运用记叙、议论等方式表达了对袁贵仁部长的尊敬。

D、袁贵仁认为大学建立现代制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E、袁贵仁虽然没有经历过科班教育,但是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获得了到师范学校进修的机会并调到五七大学,担任政治教师。

(2)“文革”开始,学校停课搞运动, 针对父母的忧心忡忡,袁贵仁安慰父母:“没关系,我可以边劳动边学习,只要不放弃,机会总会有的。”他以后都遇到了哪些机会,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袁贵仁:从乡村教师到共和国教育部长|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4)王国维人生境界说中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袁贵仁的经历,并联系自身,谈谈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

(1)参考答案:BD(答出B给3分,答出D给2分,答出E给1分,BD项为全对,E不是“调到”,是“借调到”,A项是导师希望学哲学的同学也能像袁贵仁一样,C项没有表现深厚的哲学底蕴,也没有议论的表达方式。)

(2)参考答案:①接受王庄中学校长的建议,担任语文教师,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多次获得荣誉称号;到师范学校进修,因表现优秀,被借调到五七大学任教;77年恢复高考,抓住机会,用艰辛和努力考入北师大。(3分)②展现了袁贵仁任教育部长之前的人生经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在童年和青年期亲身感受到的中国基础教育现状,让袁贵仁对中国教育的现状有着深刻的体察,他最能理解一个好的、公平的教育制度,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从侧面写出了关心教育的人对他寄予的厚重的期望。(3分,1+2)(3)参考答案:智慧、严谨、朴实、低调,正直,关爱学生(每点一分,没结合文本不给分)

(4)参考答案:①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②“文革”开始,在有人蹉跎岁月,有人迷失方向时,袁贵仁经常背个大书包,到学校图书室借书,看完还回去,再背回一书包书籍,坚持自学学完初中和高中课程;准备高考时,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对事业,对理想执着追求,忘我奋斗。③联系自身努力、拼搏、坚韧对于人成长、成才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77132/

推荐访问:乡村教师岳勇阅读答案 乡村教师阅读题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