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13 10:59:5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指导——环境描写的作用》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指导 -----环境描写

复习目标:

1.回顾小说的有关知识点。

2.了解有关环境描写的常见题型

3.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考点简析:

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这一考点,主要要求学生整体把

握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掌握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有何意义。完成这

类考题一定要把具体的环境描写的句子放到整个文章中区理解

其作用,并结合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常见作用去一一对应。

温故体会: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

的环境描写来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描写人物可以通

过正面描写,也通过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描写包括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侧面描

写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小说故事情节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构成。小说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

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此外环境描写还可以暗示社会环境,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某种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

社会本质特征,突出主题等作用。

师生从以前学过的课文中共同分析得出小说环境描写的作

你还记得下面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吗?

例1:简析下面所写景物的作用

①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 ②普鲁士

士兵正在操练。———《最后一课》都德 作用:第①句描写了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优美景色,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欢快的气氛,烘托了小弗朗士轻松、愉快的心情。第②句暗示了这个地区已被德国占领。(战争环境、

例2:分析下面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1.我们„„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

处。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

来。 《我的叔叔于勒》 作用:

1.这是全家人带着希望上船时看到的景象,烘托出人物见到于勒之前轻松、愉快的心情。

2.这是见到落魄的于勒后,返回途中看到的景象,烘托出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例3 :分析下面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天气未及正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的云彩,其实十分

大热”

--------《智取生辰纲》

作用: 渲染天气的炎热,为下文“买酒”解渴中计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例4:分析下面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故乡》鲁迅

作用:此处是“我”憧憬中的美丽景象,虚写想象中的故乡,表现“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表现出“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突出了文章主题 。

例5:《孔乙己》中还有一段自然环境描写。“中秋过后,

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孔乙己》 作用:写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时仅仅二十个字左右就交代了时令、天气的变化,衬托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预示了孔乙己的不幸结局,为下次孔乙己出场作铺垫。

例6:中“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故乡》

作用:写故乡萧瑟荒凉的景象,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萧条,渲染凄凉的气氛,烘托人物的悲凉心情。

例7: “警官奥楚美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

包,穿过市集的广场。四下里一片寂静。„„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

界,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 ------《变色龙》 作用:压抑的社会环境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

罗斯社会的写照,交代了狗咬人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例8: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

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时间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路

1、环境-环境,即环境本身有何特点。

( 具体描写了„景色;暗示----社会环境)

2、环境-人物,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烘托人物的心情,衬托人物性格等)

3、环境-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展开有何作用。

(为下文„„情节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4、环境-主题,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阅读指导: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 (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末尾)

师生共同归纳环境描写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二、渲染气氛。三、烘托人物的心情。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五、推动情节的发展。六、深化作品主题。

温馨提示:学生在回答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时一定要结合小说有关具体内容回答,千万不能泛泛而谈。

真题试练:

一、 阅读《人性的爱抚》 哈尔滨市语文中考试题

人性的爱抚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

第二篇:《记叙文阅读指导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指导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知识概述

(一)把你认为可以作为环境进行描写的事物写出来。

(二)什么是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三)环境描写的分类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①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指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万物的描写,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观。

②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包括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注意】实际上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不存在完全脱离社会环境的纯自然环境的描写;也不存在不包含一点自然环境的社会环境描写。

(四)妙笔生花的环境描写

一天,小明高高兴兴回家去,路过一条小河,发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水里,一群人站在岸上指手划脚说着什么。小明顾不上多想,急忙跳入水中,将孩子拉了上来,并不容分说给他穿上自己的棉衣。

看了这件事,你们知道小明做了一件好事,还是做了一件坏事?作者对这件事的态度是赞扬,是嘲笑,还是批评?不清楚。为什么不清楚?因为文中缺少必要的环境描写。如果加上环境描写,文章的中心就会一目了然,而且有趣的是,加上不同的环境描写,文章会表现出明显不同的中心。

环境一:数九严冬,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呼呼的北风刮在人的脸上像刀割一样疼,天快要黑了。小明疾步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救命’的声音„„

环境二: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秋风吹来,让人感到阵阵寒意。丰收的田野上,一条小河缓缓流过。一群农村孩子在冬泳队教练的带领下正在热身,为两个月后的冬泳比赛做准备,一个孩子已经下水„„

环境三:盛夏的一天中午,骄阳似火,天上连一丝风也没有,知了在树上高叫‘热死了,热死了!’不远处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一个孩子在水中钻上钻下,宛如一条鱼,显得十分快活„„

二、自然环境描写特点和作用

记叙文中常常会用到自然环境描写。它们在文章中不是虚设的,就如同戏剧舞台的道具。它们总会在一定的时候发挥自己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在不同的事件中,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阅读指导: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在事情发生前或发生的过程中,为了营造出某种特殊的气氛,可以用一些环境描写来完成。如《鲈鱼奇缘》中的一段文字:

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

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傍晚时分湖中美丽的景象,它带给人一种愉悦之感。这种美好的感觉与下文将要发生的故事带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

【作用总结】渲染环境气氛。【阅读指导: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人物的心情不同,所描写出的景物也就不同,所以,通过环境描写可以很好地展现看不见的人物心理,如“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芦花荡》),就写出了人物坚定的革命信念。再请看《认识父亲》中的描写:

他和儿子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到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整个剧院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

读完这段文字,你的感想如何?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分析: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失去爱子的不幸父亲。当他来到儿子倒下去的地方时,内心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与悲哀,“寂静的冬夜”、“这个剧院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这些描写烘托了父亲极度悲哀的心情。 海的波涛,

这种情况在课文中也屡见不鲜,《最后一课》开头的景物描写分析:

作者写小弗朗士在上学的路上想逃学去玩,他眼睛周围的景物那么有诱惑力——“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这在小弗朗士的眼中,一切都那么美好,和下文他知道发生的事件后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用总结】烘托人物的心情。

【注意】往往人物的心情和环境所呈现出来的气氛是相一致的,所以环境描写的这两种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双剑合璧”,进行完美的结合。如《社戏》“月夜乘船”一段作者描写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思考:上文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烘托出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这是一段乘船去看戏时的景物描写,从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视觉(月色朦胧)、动觉(群山踊跃)等各个感官,来描绘一幅夏夜乘船图。由情即景,可以体会出本段描写烘托了看社戏的孩子们轻快、喜悦、憧憬、急切的心情;也表现出儿时朋友之间一种至真至纯的友情。

请你运用环境描写的手法写两段话,内容是上学路上的景色,分别烘托出你高兴和难过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例句,总结环境描写的又一作用:

①“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期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向一匹猹刺去。”(《故乡》)

②“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智取生辰纲》)

【作用总结】烘托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

(四)事件的发生,有时候需要一些必要的铺垫,这样才会合情合理,否则就会使人感到很唐突,很不自然。

我背了书包,在桉树的浓荫下轻捷地走着。由于南方雨水频繁,树荫的通道长满了青青的苔藓。在道边上边,一不小心就摔个仰巴叉,于是我只好在窄窄的通道中间走了——但这不是我后来肇事的理由。

接下来,我看见一位白发稀疏的老婆婆领着她的外孙在离我不到两丈远的地方蹒跚着前行。那孩子大约只有一岁半,我认识,跟我家住一个院。„„

„„

我终于将那根竹篾踩住了。于是,美妙活泼富有生命的竹篾一下绷直成一条僵僵的直线,与此同时,我听到那孩子哇的一声哭叫起来,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个蛇。„

作者先描写了南方雨后的地面,“绿荫的通道长满了青青的苔藓”,无疑那里的路又潮又滑,这就为下文“我”踩住孩子的竹篾而使他跌伤作了铺垫。

【作用总结】为事情的发生做铺垫。

(五)有时候,正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因素,事件才会发生转机或其他的变化。请看下面的描写:

一路颠簸,大伙儿确实也累了。对付着填饱肚子,就趴在各自的铺上睡了过去。

大约是半夜时分,先是一阵马嘶,随后,周围就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狼嚎声:“嗷----”,由远而近,大伙儿睡意全无,立刻从炕上跳下来,抓起武器,做好了随时搏斗的准备。

„„ 狼群开始进攻了。 听起来足足有上百只还多,嗷嗷的嚎叫着,很快就把小木屋围了起来。

因为事件发生在“大约半夜时分”,自然环境往往需要通过听觉来表现,“周围就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狼嚎声:‘嗷----’,由远而近”。看了这段文字,不用说,读者也能想得到,下面将要发生人狼大战了。由此可见,自然环境的变化,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有时会使事件节外生枝,衍生出许多故事。

【作用总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六)为了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可以用一些环境描写来完成。如《社戏》中“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就把故事发生的地点及其特征说的清清楚楚了。

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凉,原始的荒凉。 茂密的野草,五颜六色的野花,到处是起伏不定的丘陵。那里长满了并不高大,但很茁壮的柞树。也有并不粗壮的但是很挺拔的白桦树。树林里面大多是一些小动物,偶尔也会有大动物出现。

那一天,老猎人照例背着长筒猎枪出门了。跟着他的还有那只伶俐的黄毛猎狗。一切都和平常一样。可是他再也没有回来。

看了这段文字,想想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原始的荒凉、茂密的野草,五颜六色的野花,”——未被破坏的环境;“老猎人照例背着长筒猎枪出门了。”——猎人出猎等,都表现出与现代的不同,我们可以感受到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作用总结】设置伏笔,表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加强文章的真实性。

(七)在记叙文文中,人物和事件都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展开,环境就如同事件的外衣一样。如此来说,环境作用的又一个重要作用就能显现出来了。

思考: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志愿者要到山区支教,为了凸显人物的形象和事件的重要意义,你会把她所支教的山区的环境写成什么样的?再如《哦,冬夜的灯光》 一方面是小镇的荒凉、冬夜的寒冷、黑暗,一方面是小镇居民留下的明亮的灯光。环境的阴冷与小镇人们的善良、热情形成对比。这一冷一暖,一暗一明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用总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三、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社会坏境描写也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社会坏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交待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人物〔事件〕命运的社会原因等。

(一)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例如“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云南的歌会》)就交代了当地对歌的习俗。再如如鲁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关于普鲁士兵在操练的描写表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二)揭示人物〔事物〕命运的社会原因。

我们再来体会一下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人物〔事物〕命运的社会原因等所产生的作用。

一年年过去了,易挖的红柳绝迹。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灵了。

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漫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

只须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人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

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被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这段文字表现了高原特有的树种——红柳在人们的长期的砍伐之下,终于被彻底毁灭的命运。人们毫无顾忌的、大张旗鼓的砍伐红柳, 甚至用炸药获取红柳树根,将这种宝贵的植物当作燃料。这种事体现出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缺乏环保意识。

【注意】因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兼顾环境描写的多种作用。如《最后一课》中“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这一段环境描写就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既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也能衬托出人物的心情。

四、环境描写的位置和表达方式

(一)出现位置及相对作用

第三篇:《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题指导与训练》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题指导与训练

2004年高考辽宁卷,2007年高考海宁卷、湖北卷,2008年高考海宁卷、江苏卷、浙江卷、广东卷均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从历年高考考查的情况来看,小说文本阅读有走热的趋向,估计09年高考全国小说阅读文本的试卷应该在5~8套之间。

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便是常考题型之一。07高考湖北卷、08高考海南宁夏卷和08年高考浙江卷均对此题型进行了考查,09年考此题的可能性很大。

一、分值预测。

07年高考湖北卷的考查此题的分值是4分,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考查此题型的分值是6分,查此题型的分值是5分

由此可见,09年高考此题型的分值区间应是4~6分,估计不会突破7分。

二、考题提问方式预测。

07年高考湖北卷提问方式是“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提问方式是“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08浙江高考提问方式是“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由此可见,09年考此题型的提问方式应该为以下几种:

1.本文第*(*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本文第*段和第*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本多次出现对*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4.请阅读第*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考查知识点预测。

环境描写,尤其是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

2.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4.象征和暗示。

5.衬托人物心情。

6.交代人物活动环境。

7.深化文章主题。

07年湖北卷考查了第1和第5点作用,08年海南宁夏卷考查了第2点作用,08年浙江考查了第1点、第4点和第5点的作用。

根据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和往年的高考试题看,09年的考查点应该集中在对第1、2、3、5、7点作用的考查上。

四、高考仿真训练。

灰袍子

作者:石舒清

当了努尔舅爷的面表现出这惊讶来。

努尔舅爷被这样的算法搞得很茫然,好像他并不清楚十个儿媳妇娶到家里他究竟花了多少钱。有这么多么?有二十万么?乖乖,二十万,那是多少钱?但他还是很高兴被人这样说的。都说从此他们老两口可以享福了,十个儿子,一人一次买二两肉,就是二斤肉了,老两口天天吃肉都是有可能的啊。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树大分枝,十个儿子,一一分出去了,老院子里只余了老两口,也完全不是在享什么福的样子,倒似乎是更忙碌了,更不得消停了。一大堆孙子啊,张开口来会有多少嘴?在别处不大可能集中张嘴的,但集中到爷爷奶奶家来张嘴,却是常有的事,每一个嘴里多少都得填一些食啊,而且儿子们还要出去打工,一打工地就撂下了,谁来给犁呢摆呢?弟兄们即使有闲,也是靠不住的。说来能指靠,能靠得稳的,还是努尔舅爷。就常常看到努尔舅爷在犁地、在摆耧,一时在这个儿子的地里,一时在那个儿子的地里,一看就好像是看明白了,要那么多的儿子干啥呢?有多少儿子老子也得受苦。 我先前写努尔舅爷的时候,就曾写过这些的,说来也是旧话重提,没多少意思的。但是想不到努尔舅爷突然间神秘了起来,竟是能给人看病了,这真是让人始料未及。

听说努尔舅爷某次去上拱北时,有了感觉,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成天成夜地跪在拱北里不出来。这也算是在修行吧。说是努尔舅爷跪在拱北里,把膝盖都跪出了血。任何事只要下功夫都会有成效的,许多事都是怕吃苦给坏了的。尤其干教门方面,那更是不得了的苦啊,比六月天拔麦子还大的苦啊,即使不是修行干教门的人,也知道那是世上顶苦的事,一般人都受不了那样的苦,知难而退。

渐渐地就听说努尔舅爷给人看病了,看过病后,人们随心散他一点乜贴,也算是彼此得益。不知哪个儿子有孝心,给努尔舅爷也做了一身灰袍子。我们这里,凡干教门的人,即使很年轻,二十郎当岁,也会一袭灰袍在身,似乎穿上灰袍这一身份才能得以确立。人们对努尔舅爷穿灰袍也是议论不少。灰袍也不是人人都能穿的啊,有些人即使穿上灰袍子也不像,可以给人一眼识破似的。像努尔舅爷,那就更不像,他命定就不是穿灰袍子的人。于是有人又开始学努尔舅爷的穿灰袍子,即使是小娃娃来学,也会一眼看出是在学努尔舅爷。但是人家已经穿上了,你总不能给人家强脱下来吧。时常能听到努尔舅爷给人看病的话,首先是他把自己婆姨的病给医好了,婆姨有头晕眼花的病,有关节炎,走起路来的样子大家都是见过的。现在看起来,明显是有些不一样了吧?那就是让努尔舅爷给看好的。都在说努尔舅爷怎么给人治病。眼睛怎么闭着,嘴里怎么念念有词,怎么从一碗清水里捞出几粒麦子来吹几吹,让病人吃下去。要求病人闭牢嘴巴,不要说话。说来这也都是些传统医法,没什么稀奇的,但是搁到努尔舅爷身上,不知为什么,就使人觉得有些异样。就像原本是一头牛在拉犁,忽然间给换成了一只羊似的。

有病的人总是容易被这样一些消息所动。一天,父亲在犹豫很久之后,还是让母亲偷偷地把努尔舅爷叫了来。父亲的前列腺病已有多年,痛不堪言,银川的大医院里查过多次,只说是炎症,不打紧,吃一些药便好,然而吃了多少药也不见好,反而是越来越重,父亲真是自绝的心都有了。没想到这个病竟会如此麻烦。百思无计,想到了努尔舅爷,传说医院里也看不好的一些病,去寻努尔舅爷,努尔舅爷就给医好了。

努尔舅爷就来给父亲治病了。我当时在银川,并没有见到治病的过程。据母亲说,努尔舅爷的治病是很费工夫的,他先是要到坟院里去坐着,等星星出齐,他就掐几根坟草来给父亲治病。母亲说,先不说有效无效,努尔舅爷在父亲的病上真是下了大功夫了,他常常把自己折腾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每一次给父亲看罢病,要离开时,鸡已经叫过了三遍,寺里的喇叭里也响着了唤礼声,努尔舅爷这才擦了满头的汗,穿着他的不大合身的灰袍子,一瘸一拐地离去。也就是说,努尔舅爷看病的时候,需彻夜不眠,他还得使出本事来对付病魔。听了是让人感动的。就这样给父亲治了近一周,努尔舅爷才离去了。他还要尽力的,但是父亲却不愿意再配合了。父亲背地里埋怨说,简直是往伤口上撒盐呢,不但是不见管用,倒是越治越痛了,痛得厉害了父亲就大骂他的堂舅,倒好像这疼痛是努尔舅爷给他带来的。母亲小心地劝说着,说你的这个病,大医院里花了多少钱都治不好,咋能指望努尔舅舅呢?再说努尔舅舅没明没夜地给你治了一个礼拜,瞌睡耽搁了多少?汗珠子掉了多少?反过来说,咱们又给人家散了多少乜贴呢?努尔舅爷给父亲看了一场病,得到了三十块钱的乜贴钱。听母亲讲,拿到这三十块钱的努尔舅爷是很惭愧的,毕竟把病人的疼痛没能去掉,这样子拿人家的乜贴钱总是有些不舒坦的。他说父亲的这个病,的确是很复杂,他还有一种治法想在父亲身上试一试,不知道父亲配合不配合。努尔舅爷感慨地说,治病的时候,病人的配合是很重要的。他就举出例子来,说谁谁谁是多么的配合,让抬脚就给你抬脚,叫吐舌头就把舌头给你吐出来,不是叫他给治好了么?【阅读指导: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然而看来父亲是不再愿意配合他了。【阅读指导: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次回村里来,中午闲得无聊,我就到村后的梁顶上去转悠,就看到努尔舅爷在远远的塬上犁地。日头都已经到了天顶,四际的山低矮下去,显得虚茫起来,努尔舅爷还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看不出来卸地的意思。他扶住犁把,跟着一对乏牛一步步走远了,听不到牛叫声,也听不到他的吆喝声,虚日下的塬上,一切都显得茫无声息。我觉得他要是再走得远些,会忽然消失了似的,连同他的犁铧和牛。犁地的时候,由于牛脚步的沉重与迟缓,使得努尔舅爷也不能像平日那样快走。时间在这里好像一动不动又无穷无尽。我向远处看,我还没有见过努尔舅爷穿灰袍子的样子呢。我忽然觉得冲动,真想回去就劝说父亲,让他再配合努尔舅爷一次。

注:本文选自《人民文学》2008年第12期

题型设置:阅读本文最后一段,试分析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案解析:营造出夏日塬上那种虚茫、孤寂、凄凉的氛围,暗示了努尔舅爷的悲剧命运,寄托了作者对努尔舅爷的同情和理解。【阅读指导: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黄副经理

作者:周洁茹

美英慢慢地推开玻璃门,玻璃的反光里她也看到了自己的脸,眼圈乌黑,嘴唇也是紫的。美英看不到自己的眼珠子,直直的吗?美英看不到。

然后美英就看到了那个女人。那个女人,美英竟是把她忘了。

我要投拆你。女人说。

美英只是坐在那里,沉默地,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肚子,胃不是那么痛了,大概是饿过了头,胃也是知道的,就死了心。

她讲我垃圾。女人说,她以为我听不懂,我听得懂,她讲我垃圾。我已经跟她讲过了,小孩不满一米二,不要买票,可是她讲,垃圾。

她居然就把车停下了,满满一车人,她就不开了。

好多人把闲话扔出来,都是住在黄金花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我的脸面都没有了。 我家孩子不满一米二,为什么要买票呢?我真是想不通啊,可是我投了,现在把投币箱开开,里面还有我多投的一块钱呢。我是不要投那一块钱的,我也想过的,不要投,不开就不开,直接打电话投诉,让你们公交公司的人到现场处理,可是我考虑到别人了啊,我想不能为了我一个人,影响别人啊。我就投了。

我考虑到别人了,你考虑到别人了吗?

女人的手指点过来。

美英还是沉默,黄副经理也是沉默。美英抬起头,看了一眼黄副经理,黄副经理喝了一口茶,并不看她,美英又把头垂下,另一只手去按腰眼。按按就好了,按按就不痛了,美英对自己说。

真是侮辱我的人格啊!垃圾?骂得多难听!女人面对着黄副经理,后者正在频频点头。女人说,她竟然还说你怎么面对你的孩子呢?为了省那一块钱车钱你怎么去教育你的孩子呢?真是一个大笑话,她竟然还教育我呢。

她还真是比她的长相聪明呢,她不开车,就是让全车的乘客给我压力。车上也有附和了说风凉话的,但也有说公道话的,我是很感激那几个说公道话的人的,但是当时的情况我又能怎么办呢?我只好买票!说着,女人把身边那一直沉默的孩子拉到黄副经理面前。来量量,当着你的面量量,有没有一米二?到底有没有?你们看看你们看看!是不是只有一米一五?是吧?有一米二吗?有吗?有吗?没有吧!

对不起对不起。黄副经理站起来,脸上堆满笑,真是很对不起,我们一定会好好处理这件事情的,该处分处分,该批评批评。说着,严肃地望了一眼还垂着头的美英。

你们是窗口行业,多几个这样的司机,城市的形象不就要被你们全毁了吗?女人说,痛心疾首地。你们公交公司对身高的限制为什么不改改呢?干吗不学学飞机?坐飞机是只看年龄不看身高的,现在的小孩营养都好的,普遍长得高,我一个同事的孩子,才五岁,都一米四了,照这么说,五岁的孩子不也要买票了?

是啊是啊。黄副经理说,您说得太对了。您放心,请您一定放心,我们一定严肃处理。 看你也三四十岁了,你就没有孩子吗?女人转过头瞪着美英,如果说你是有什么烦心的事情,你就可以把气撒在乘客身上吗?你以为我好欺负吗?你以为你是司机你就威风了吗?你以为乘客就应该怕你?我可以到公交公司投诉你,我还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声讨你。你刚才很开心吧?你现在还开心得起来吗?

对于美英来说,最难的是这第一步。就像黄副经理那深深的一声叹息,美英啊,幸好今天受理投诉的是我,如果章经理没有出去开会,也坐在办公室里,你直接就是下岗哦,十年又算是什么呢?就算是一百年,也帮不了你哦。

美英啊,我想啊,这次是严重了,这个人像是新闻单位的呢,照这情势,她是不会让事情这么容易过去的,她是真的要在媒体曝光的样子呢。我们是窗口行业,黄副经理说,哎,美英,你要笑,是的,一定要笑,我们是窗口行业。

第四篇:《小说阅读指导演示文稿》

第五篇:《人物性格分析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主要是针对写人的记叙文。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一、如何把握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特征(直接描写)。

1、语言描写

2、心理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例如《最后一课》中,作者对韩麦尔先生衣着的描写。“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锈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服,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通过对韩麦尔先生肖像的刻画,我们可以看出,韩麦尔先生对着最后一课的重视,对国家的忠诚。

(二)通过对其他人物的言行描写,间接反映主人公思想性格。

如《最后一课》一文通过写听课人的认真和反应来表现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阅读指导: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理解具体事件,了解人物形象。

(四)从细节描写入手。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

进行具体描写。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父亲在打完我之后,跑到学校,什么也没说,只是把夹袄拿给我,还塞给我两个铜板。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五)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如《最后一课》一文中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怕老师到理解、同

情和敬爱老师,以至于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种人物关系的变化,正体现了小弗朗士的逐步成熟和强烈的爱国之心。6.抓关键性词语。如《背影》一文中“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句话中“很快”二字表现出“我”对父亲感情的变化。

(六)和文章主旨结合起来理解人物。

写人物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表达文章的主旨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和主旨结

合起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写的是保罗的哥哥,在圣诞节前一天,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保罗

一辆新车。有一个男孩很是羡慕,当男孩坐着这辆新车来到自己的家,对腿有残疾的弟弟说,“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时,他的弟弟高兴极了。文章的结尾写道,保罗从内心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这最后一句,显然是文章的主旨。

这里,“给予”是什么意思?在文章中分别是谁给予了谁?结合全文不难发现,是保罗的哥哥给了保罗一辆新车,保罗是快乐的,保罗的哥哥当然也快乐;是男孩“将来要送你(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是男孩爱弟弟的快乐,弟弟也很快乐;也是保罗让男孩和男孩的弟弟坐车兜风,他们三个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更是快乐。把主旨句条分缕析为全文的主要内容,具体指出了“快乐”的人和事,不但人物的内心感情可以揭示出来,主题的深刻含义也可以变成清晰的人物和事件,更容易通晓明白了。

二、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

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

1

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例如:“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白杨》首段便交代了地点:使人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为下文爸爸的沉思做了铺垫。

(二)渲染气氛。

例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另外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

例如《社戏》一文,在点明作者急切的去看社戏的心情的时候,是这样写的:“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出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写周总理工作的环境:“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可以看出,总理生活多么简朴。又如《穷人》一文中写道“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由此可知,桑娜是个十分勤劳的人。另外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则写出了人们的热心与善良。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六)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2

阅读演练】

山里人家

去年春天,很是一阵忙乱,心被日常事务打扰得烦腻腻的。有一天,同事小林说,到逍遥观走走吧。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我们便出发了。

一路上,我开着车,小林的脸始终贴着窗玻璃,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株绿树,一丛野花,都让他放声吟诵着许多关于春天的诗词。难为他了,这些天,他就像这台“昌河车”一样,随我日夜奔波。

到了马沟,再走一段凸凹的山路便到逍遥观了。我将车停进一棵大白杨树阴里,因为驾技不好的缘故,我不想去冒任何风险。“车停到这儿,没人看不行。”小林说着径直走向十几米外的一个小卖店里。这是一个小小的乡间小卖店,低低的水泥平房,粗糙的木板门敞开着„„只见小林正神色飞扬地与店里的人谈着什么,用手朝我这方向指了指,随后,店里走出一位山村的小姑娘,年龄约十五六岁,两条辫子搭在胸前。她朝我这儿看了看,眸光像一汪活活的泉水,我的心刹那被她的眸光洗得透明。只见那小姑娘轻盈地转过身,坐在泥垒的柜台后面了。一会儿,小林走了过来:“车停这儿不碍事,店里那小妮替咱看着,我给了她十元钱。”说完,小林点了点手中的零钱,冲我狡黠地一笑。

山里的空气真清新,分明能嗅得到一缕缕生生的花香,清脆的鸟叫似一滴一滴纯净的露,溅满了树缝。被山气濡湿的小路,隐进野果树的后面了,走过去,会有一只“小手”弄乱你的头发,你一愣怔之后会明白:弯下腰,侧身过去——路,还远着呢。终于,到了逍遥观。我坐在一片破瓦上,深深地呼吸。“这回,可算花出去了。”小林突然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我回头看看,小林正站在一块青石上,做着扩胸运动。“什么花出去了?”“假币么!”小林又冲我狡黠地一笑。

这使我忆起了前天小林在数点报款时,发现了一张50元假币。当时,为此事,我还和他吵了一顿,并让他赔了50元钱。“你给那小姑娘的是那张假钱?”“YES!”小林比较得意地笑笑。霎时,那位小姑娘泉水般的眸子升上我心头——我愤怒地朝小林瞪了一眼„„ 太阳高高的了。返回的路上,小林没说一句话,我们一前一后地走着,热闹的只有身旁的小溪。快到马沟代销店了,我明显地觉得不好意思,真怕那小姑娘出来质问我们,眼睛不敢朝那小店的方向看。还好,眼的余光告诉我:小店的门锁着呢。

我们匆匆地走近车旁。刚要开车门,一位老大娘颤巍巍地走过来:“这是你俩的车?” 我的心一阵紧张:“是——”

“你俩交了多少钱?”

“„„”我看了一下小林。

“五„„五十块。不——是,是10块。”小林也“做贼心虚”。

“这就对了!这是10块钱。小芳等不上你俩了,她到浅井进货去了。让我在这儿等你俩,她说看车是不收钱的,怕你俩不放心,就收了,这不还给你。”老大娘一口气说了一大堆好像准备好的话。

小林从兜里掏出一沓钱,我知道他要干啥,我打开车门,心里一阵轻松„„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一年来,每当我的心被俗欲沾染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老大娘的这番话和那位山村小姑娘纯净的眸光。

(选自“清韵论坛”)

探究练习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有哪些性格特征?

3

2.文中画线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什么?为什么?

3.文章对小姑娘的刻画前半部分是 描写,后半部分通过“我”、老大娘和 的行动来表现其美好心灵,属于 描写。

4.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

“山里的空气真清新,分明能嗅得到一缕缕生生的花香,清脆的鸟叫似一滴一滴纯净的露,溅满了树缝。”

5.结合语境理解黑体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我开着车,小林的脸始终贴着窗玻璃,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株绿树,一丛野花,都让他放声吟诵着许多关于春天的诗词。

②小林点了点手中的零钱,冲我狡黠地一笑。

③小林从兜里掏出一沓钱,我知道他要干啥,我打开车门,心里一阵轻松„„

6.人与人相处,人与人交往,无论城里人,还是山里人,都应该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以诚相待。在你的记忆深处,也许有一个与人交往的小故事,请简要地写出来,并说说这件事对你的影响。(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山村小姑娘;待人诚恳、朴实、厚道、不做假,与人交往以诚相待,是所有山里人美好形象的一个代表。2.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眼睛;因为她清澈的眼睛透露的是山里人的待人真诚,后文有两次写到她的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直接描写;小林;间接描写。4.这句话是环境描写,写出了山里空气的清新和环境的安静,就像小姑娘“纯净的眸光”。5.①一是表现了“小林”放松的心态,二是“小林”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比较美好,就像“绿树”“野花”那样青春、纯洁。②看似聪明,实则庸俗不堪,形象地刻画了欺骗小姑娘后“得意”的龌龊心态。③“小林”被小姑娘的美好心灵所感动,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于是用行动来表现自己对山里人的尊敬和崇敬。6.略

4

第六篇:《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考点透视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景物描写是营造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分析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同时也考查分析作品的结构,关注景物描写在整个小说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是近几年高考江苏卷中一个高频命题点。江苏卷在2010年有涉及景物描写的表现特色的试题,2011年有涉及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的试题。应予以一定的关注。

典题例析

例1:(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这是你的战争!”

宗璞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

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言语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⑤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中文系的,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地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⑥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说:“萧先生,我要做的事是要和您说的。”子蔚微笑道:“不是商量,是通知?”玮道:“也是商量。【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出自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http://

第七篇:《记叙文学法指导》

记叙文学法指导

记叙文学法指导

记叙文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根据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重点谈一下记叙文、小说、散文的阅读。

一、关于记叙文:

1、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就是说通过具体的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记叙文必须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与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有本质不同。

2、记叙文要素

一般具备以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结构

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第二,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第三,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安排结构;第四,按事件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

另外,记叙文中的过渡段,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过渡段落大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过渡段及时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

4、叙文的记叙方式

记叙方式主要有三种:顺序、倒序、插叙。

a.顺序,按事物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来写。

b.倒序,即先写事物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的过程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开头倒叙,然后再用顺序写出整个过程。

c.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事情或片段,已使读者有更全面地了解,插叙以后再接着原线继续叙述。

(1)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这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

a.记叙:指作者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交代和说明,是记叙文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b.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绘与刻画。按内容分,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记叙文学法指导】记叙文学法指导

c.议论:之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d.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其作用是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始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记叙文常见的线索有六种:物线(具体的实物)、事线、人线、地线(地点)、时线(时间 )及感情线等。文章的线索在记叙语言中往往是有标志的,阅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5、记叙的详略:阅读记叙文要注意详略。

6、记叙文的分类

记叙文案写作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及借物抒情、写景抒情的记叙文等。

二、怎样阅读分析记叙文

阅读分析记叙文是在了解记叙文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77141/

推荐访问: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性格 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