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法知识答题及答案

来源:民主生活 时间:2018-11-30 18: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民主生活】

监察法知识答题及答案(共7篇)

监察法知识答题及答案(一)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答题的关键词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比如提到辨证唯物法应该答哪方面的知识点 提到历史唯物观应答到哪些点.
希望答案可以全面一些.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认识论
意识的作用
实践与真理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创新意识(辨证的否定)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价值观(具体有很多,详情可参见课本)

监察法知识答题及答案(二)

(2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一方面,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改革目标和任务,强调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据此,有人认为:“反腐的关键是要发挥制度的作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材料二  廉政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全面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能使他们树立廉政思想道德,养成廉洁观念,奠定终身廉洁做人的品德基础。青少年的廉洁教育加强了,对于反腐倡廉工作乃至净化整个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稳定和谐,都具有重要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对“反腐的关键是要发挥制度的作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一观点进行评析(13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进校园的意义(10分)
【监察法知识答题及答案】



(1)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3分)

②发挥制度的作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是主张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能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因此,题中观点具有合理性。(4分)

③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还要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有效监督权力的运行。(4分)

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还要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不断创新反腐方式等。因此题目的观点是不全面的(2分)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全面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进校园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养成廉洁观念,奠定终身廉洁做人的品德。(4分)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全面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进校园在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4分)

③全面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进校园,有利于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分)




监察法知识答题及答案(三)

论语知识答卷及答案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者爱人”或“仁”)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什么?(圣人)
  3、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B )
  A、二千 B、三千 C、四千 D、五千
  4、“君子惠而不费”下面四句是什么?(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5、孔子认为生活的最高原则是什么?(仁)
  6、“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试问是哪五者?( 恭、宽、信、敏、惠 )
  7、“匹夫不可夺志也”上面一句是什么?(三军可夺帅也)
  8、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取之以义)
  9、孔子提倡哪两种教学方法?(学思结合 温故知新)
  10、孔子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到了三十岁左右,通晓“六艺”,试问哪“六艺”?(《书》《诗》《易》《春秋》《礼》《乐》)
  11、说出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至少三个.(仁、义、礼、智、信、勇)
  12、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七十二)
  13、“君子成人之美”后一句是?(不成人之恶)
  14、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仁政)
  15、孔子的消极思想是什么?(忠君尊王)
  16、孔子被封为什么王?(B)
  A、 文惠王 B、文宣王
  17、孔子名什么?孔子字什么?(丘,仲尼)
  18、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A)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19、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B)
  A、 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各是什么意思?(愤: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21、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C)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
  22、哪一年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D)
  23、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9月28日)
  24、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5、“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么意思?(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蜚 .
  26、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多少年?(14年)
  27、孔子的母亲的名字是什么?(颜征在)
  28、现存《论语》共多少篇?(B)
  A、19 B、20 C、25 D、28
  29、孔子在何处设教?(A)
  A、 杏坛 B、桃坛 C、梨坛 D、田园
  30、孔子把什么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仁、义)
  31、孔子整理、编订了哪些古代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
  32、孔子的思想什么时候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汉朝以后)
  33、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什么?(国老)
  34、下列三项中,哪项与孔子无关?( A )
  A、孔杯 B、孔林 C孔道
  (注:孔杯:兄弟的代称.孔林: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孔道:孔子的学说.)
  35、孔子所删修的《春秋》是依据哪国史料整理而成的?(A)
  A、鲁朝 B、宋 C、秦 D、齐
  36、从何时起,《论语》被钦定为科举考试必读教科书?(B)
  A、宋 B、元 C、明 D、清
  37、“质胜文则野”下一句是什么?(文胜质则史)
  38、孔子周游列国为期15年,对还是错?(错,应是14年)
  39、我校碑廊共多少块碑?(40)
  40、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B,出自《孟子》)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41、请背出《论语》中孔子“教”与“学”理念的句子不少于五句:
  (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 学而时习之.
  (7) 温故而知新
  (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这则殆.
  42、“孔子认为‘为仁之本’是‘忠义’”,这句话对还是错?(错.应是孝悌)
  43、“悌”是什么意思?(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44、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D)
  A、颜征在 B、孔鲤 C、子路 D、颜回
  45、孔子死后,鲁哀公亲制诔(lěi)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什么?(尼父)
  46、历代帝王除亲自前往曲阜致祭外,还派官员致祭孔子,前后共有多少次?(196次、128次、156次)
  47、孔庙的主体建筑命名为什么?(大成殿)
  48、孔子教子学诗学礼,历来传为美谈.孔子后代自称以什么传家?(诗礼)
  49、孔子年轻时曾经担任过哪两种卑微的工作?(委吏:管理仓库;秉田:管理畜牧)
  50、 孔庙 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1、山东曲阜孔庙内有建筑104座,466间,古树1250株.更是我国罕见的大型碑林之一,各类碑刻有多少块,.
  A、2000多 B、1500多 C、1000多
  52、孔府即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中紧邻孔庙,是孔子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的衙署和府第,有“天下第一家”之称.
  53、孔府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4、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
  55、在孔子以后的两千多年里,孔子思想首先传入朝鲜、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
  56、一九八八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们聚会巴黎,他们得出的结论之一便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 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57、“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哪四部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58、请根据以下提示,说出具体内容:(共5题,每题10分)
  (1) 根据提示,说出他是谁?(颜回)
  A、他是鲁国人 B、他是七十二贤之一
  C、他死后,孔子连呼“天丧予!天丧予!” D、他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
  (2) 根据提示,说出他是谁?(子贡或端木赐)
  A、他是最早的儒商 B、他是孔子七十二门徒中最富有的弟子
  C、他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 D、孔子死后,他守了六年的丧.
  (3) 根据提示,说出他是谁?(子路或季路或仲由)
  A、他随孔子游学于列国 B、他死于卫国的内乱中
  C、孔子见南子时,他很不满 D、他耿直好勇
  (4) 根据提示,说出这是春秋时哪个国家?(齐国)
  A、鲁昭公兵败曾逃亡至此 B、它在现在的山东境内
  C、孔子曾在此听过韶乐 D、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
  (5)根据提示,说出这是哪座城市?(洛阳)
  A、它是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 B、孔子曾问礼于此
  C、历史上曾被称为东都 D、以盛产牡丹出名

监察法知识答题及答案(四)

2008全国科普日科普知识竞答题的答案
求这个网站上所有的问题答案

45555555555444444414871798挥洒 安定告诉 撒播广大 安静计划的爱护安静的

监察法知识答题及答案(五)

综合知识抢答题,答对一道题加十分,答错一道扣十分.1,A学生共抢答了十道题,最后得了七十二分,他答
综合知识抢答题,答对一道题加十分,答错一道扣十分.
1,A学生共抢答了十道题,最后得了七十二分,他答对了几道题
2,B学生共抢答了十二道题,最后得分二十二分,他答错了几道题.
请分开做,

综合知识抢答题,答对一道题加十分,答错一道扣4分.
1,A学生共抢答了十道题,最后得了七十二分,他答对了几道题
10-(10×10-72)÷(10+4)
=10-28÷14
=10-2
=8道题
2,B学生共抢答了十二道题,最后得分二十二分,他答错了几道题.
(10×12-22)÷(10+4)
=98÷14
=7道题

监察法知识答题及答案(六)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扩大了监察对象的范围,强化了监察机关在保护举报人安全上的责任,增加了检察机关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政务公开工作和纠风工作两项职责。这些修改有利于(  )
①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③完善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④预防腐败以保证清正廉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监察法知识答题及答案】

C




监察法知识答题及答案(七)

语文阅读题和赏析题答题的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现代文阅读的话,个人认为把各文章类型分开讲解题方法会具体一点!第一部分(必做题):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15分)【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 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用前景.(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 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 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一偷换概念: 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二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 ,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 有时,偶尔等)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四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 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五正话反说: 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六顺序错乱: 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七颠倒因果: “因”与“果”错位;或 “条件”与“结果”错位. 八强加因果: 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九无中生有: 即原文无此信息. 十答非所问: 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三】:简答题(07年新增题型)的解答 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 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阅读时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 重点与难点:重难点一: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 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 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1) 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 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 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 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 合并各段内容, 概括中心意思: 寻找各段中心句, 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3) 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重难点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 分析的具体做法是:① 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② 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二部分(选做题):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 审准题眼 规范作答 0.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一)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 短暂而愉快 ;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 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 ;(4)句式应为: 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3.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 象征,类比,虚实结合 渲染烘托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 , 特定线索、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第五类:描写手法:描 写 角 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 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 ⑶埋下伏笔⑷设置悬念; 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 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⑴ 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题型2: 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总分式.▲说明性文体的顺序: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 分析手法及作用(见前四大类13小类).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 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题型4: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题型5: 探究类(含评价)另附专题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957639/

推荐访问:监察法网络答题答案 监察法答题题库及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