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方案

来源:策划书 时间:2016-08-19 09:45:2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策划书】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方案(一)
XXX民族团结“结对认亲”活动实施方案

XXX乡第七小学民族团结

“结对认亲”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创建工作,促进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浓厚氛围,根据XXX布党办发„2014‟5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XXX县关于印发《XXX县民族团结“结 对认亲”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XXX县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五个好”为活动载体,以“五个一”为活动内容,大力开展学校师生之间相互“结对认亲”活动,活化民族团结的“社会细胞”,增强全校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进民族感情,促进各民族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谅解,营造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校园稳定的浓厚氛围。

二、活动范围

全校师生

三、主要任务

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

(一)共照一张师生照。与结对学生每年共同照一张师生照,记录民汉师生团结幸福的影像,定格师生永恒大团圆的美好回忆。

(二)共度一个节庆日。以春节、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我到你家吃撒子,你到我家吃饺子”、“我在城里(农村)有个家”等系列活动,感受各民族风俗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

(三)互写一封书信。与结对学生互通一封信,互相讲述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敬互爱。

(四)共讲一个团结故事。在结对师生中共讲一个民族团结小故事的基础上,深挖民族团结老故事、老照片,让民族团结之情更加牢固。同时,每位结对的教师要针对结对活动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共种一棵团结树。结对师生共种一棵民族团结树,通过共同劳动,共同培育,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见证彼此的共同成长和进步。【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方案】

四、主要形式

(一)教职工结对“好搭档”。学校中层领导之间要率先垂范,相互结对,相互团结,共同谋事、和谐共事、合力办事,充分发挥领导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把领导班子打造成学校信服的领导集体。

(二)教职工结对“好同事”。在学校内部有针对性的在汉族干部与少数民族干部之间结对子,努力做到“工作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活动在一起”,达到平等、互惠、互助、相互离不开的“好同事”工作关系。结合单位实际,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形式,做到结对活动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方案】

本校全覆盖。

(三)教职工结对“好邻居”。学校的教师相互结对,通过结对子相识相知,让陌生的教师熟悉起来、让疏远的教师亲近起来,真正把民族团结融入到生产生活之中,在交流交往中增进理解、加深感情,实现思想、感情的深度交融。

(四)学生结对“好伙伴”。开展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一对一结对子活动,形成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上成为真正的好伙伴。

(五)教职工结对“好朋友”。校中层领导自愿至少与2户家庭、教师至少与1户家庭结对子,并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真正达到交朋友、促团结、共发展的目的,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

五、实施步骤

民族团结“结对认亲”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4年8月29日—2014年9月30日)。即日起,我校要按照方案要求,迅速行动,认真做好活动的各项筹备工作,及时组织我校召开动员会,进行动员部署,摸清底数,分类确定结对名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0月1日—2015年12月30日)。我校要把“五个一”活动贯穿“民族团结结对认亲”活动始终,按照要求真正把工作做实、做细。同时,在扎实做好“五个一”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特点、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做好“自选动作”,不断将我校民族团结工作引向深入。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0日)。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不断巩固民族团结“结对认亲”活动成果,总结活动经验,探索民族团结长效机制。使我校师生重视民族团结,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氛围更加浓厚,呈现出人心思上、各师生民族团结奋进的大好局面。

六、工作要求

各教职工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活动要求中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实效。一要加强领导,要明确活动分工,制定各项目标任务,迅速行动起来。二是活动结束后,每位教职工上交一篇民族团结“结对认亲”活动的心得体会。

XXX乡第七小学

2014年9月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方案(二)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徐州市为例

一、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产业结构单一

近年来,徐州市各少数民族聚居村、组和社区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村、组和社区集体经济。如丰县风城镇北关村开办汇丰酒精厂,丰县欢口镇黄店村开办玻璃钢制品厂、饲料公司,丰县欢口镇欢口村开办食品饮料厂、粉丝厂,沛县龙固镇邵马村开办苇帘加工厂等,民生水平较以往得以提高。由于这些大多是第一产业衍生品,缺少如采掘、制造等重型产业和第三产业服务品牌行业支撑,所以在以农产品及其衍生品为主的第一产业的市场竞争中显得乏力。

少数民族人口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随着徐州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少数民族人口跨地区流入速度增快。以泉山区为例,“十一五”末,该区民族成分18个,人数为1837人;至“十二五”末,少数民族成分增至37个,人口达3467人,五年间少数民族族数增长51%、人口增长47%。另外,辖区内有外来流动少数民族人员360余人,驻区4所高校还有少数民族学生1844人,

少数民族总人口达5671人,呈逐年上升趋势。

民族散居区内少数民族人口外迁量大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大量少数民族居民搬迁至三环路以外新建小区和新城区居住。少数民族居民由过去的聚居变成相对分散,在主城区社区中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趋于滞后

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居住在散居区,除穆斯林群众的特殊习俗和周五主麻日活动外,其它民族文化活动较少。

外来流动少数民族管理难度增大

目前,新疆、青海等西北部少数民族群众到徐州经商,由于文化水平低、语言不通、法规知识欠缺等多种原因,其在经商过程中经常与当地群众、与本民族间经商人员发生矛盾,成为城市管理、民族工作的难题。

少数民族就业存在歧视现象

徐州高校密集,外来少数民族学生近2000人。每年毕业大学生较多,许多应届毕业生希望在徐州市区就业。但少数企业在招工中存 在着拒招少数民族大学生现象。特别是发生昆明及乌鲁木齐暴恐案件后,维吾尔族人员在经商、就业、住宿等方面受到冷遇和拒绝。

二、问题的剖析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方案】

缺乏担当创业风险能力

造成产业结构单一的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存在着以农业为主业思想,缺乏担当创业风险能力。如遍地开办“红富士”苹果、葡萄、双孢菇等传统产业培训,都是依赖农业技术成熟、风险投资较小的第一产业。另外,存在着资金短缺现象,投入第二、三产业需要巨额资本,由于缺乏担保,往往银行不给贷款,以致在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融资难。同时,因缺乏支柱产业,或因创新能力不足,以至现有产业在市场中竞争能力差,影响少数民族聚居单位的跨越式发展,民生水平提升缓慢。【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方案】

有倾向性地更改民族成分

少数民族人口的快递增长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族学生大量更改为少数民族。由于在少数民族入学方面有优惠加分政策,故很多学

生在初中期间通过民宗审核、公安部门批准更改为少数民族。在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率大幅下降的趋势下,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的子女,基本上选择少数民族成分。因此,相应汉族人口下降,而少数民族人口则增长。

居住构成发生位移

据调查,目前县(市)区少数民族群众人口的移动,大多数是由城市拆迁形成的,此部分占总迁移人口的84.6%;另有少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属于刚性需求,此部分占总迁移人口的15.4%。主动移居的少数民族群众中以青年人群为主,主要为了结婚或子女上学。而大多少数民族老年人喜欢居住在老城区。

民族文化交融存在差距

以泉山区为例,少数民族人口只占全区总人数的0.63%,即1000人中有少数民族6人,少数民族文化得不到多数人的认同,加上市场运作不佳,以致民族文化受到冷遇。少数民族群众知道汉族的节庆日,而汉族群众绝大多数不知道少数民族的节庆日。形成重视汉族传统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的现象。

外来流动少数民族交流上缺乏深度

外来流动少数民族群众来徐州务工经商,给徐州增添新的商机,为徐州全面发展作出特殊贡献。但对外来流动少数民族经商务工人员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没有考虑少数民族经商人员的种种困难,工作中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缺少调研,没有创新工作举措。如有的维吾尔族经商人员从业十多年了,基层干部还不熟悉;有的拉面店换人经营两年多,上报的信息还是原先户主姓名;还有因相关部门、单位服务不到位,少数拉面店在拆迁中故意刁难,影响市政工程建设的情况。

三、相关对策

依据政策加大投入

为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国家财政部、国家民委联合下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江苏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意见的通知》,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调整少数民族聚居区、散居区的产业结构,加大发展资金、专项资金的投入,落实了徐州市民品企业贴息贷款工作。用好国家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缓解民品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强民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的特殊需要,进一步促进了徐州市民族经济的快速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方案(三)
第33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哈密市第十小学

第33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方案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33个民族团结教育月。在喜迎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新形势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以月促年抓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对于筑牢各族师生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旨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稳定工作会议、地委委员(扩大)会议和哈密市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为主题,教育引导各民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思想,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推动各族师生多层次、多形式、多方式地走动互动,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以民族团结的新成果喜迎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二、主要内容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深刻理解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方案】

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把各族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二是深入宣传自治区成立60周年巨大成就。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干部群众中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的伟大实践,大力宣传援疆省市的深情厚谊,大力宣传自治区成立60年来,哈密市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力宣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各族人民发挥主体作用、建设美好新疆的精神风貌,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民族团结好、人民解放军好的时代主旋律。 三是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疆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落细落小落实,不断增强各族师生对24个字的理解认同,用核心价值观扶正祛邪、健体强心,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的心灵罗盘和情感寄托。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哈密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各族师生精神文化生活,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四是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把“去极端化”作为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工作,在“去极端化”上要主动进攻,努力用好“五把钥匙”、以加强思想教育为主要手段,积极进行疏导,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三管齐下”,把“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取得实效。

三、工作安排

(一)推进走动互动“十大活动”。广泛开展“面对面畅谈交心”“互学语言文字文化”“交朋友结对子”“联谊交流共建”“互学歌曲舞蹈”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活动,促进各族师生走动互动起来,加强交往交流交融。重点落实以下几项活动:

1、继续深化“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大家讲”活动。紧紧围绕“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主题,与开展道德讲堂、主题班会(队)会等活动结合起来,挖掘和汇聚各族师生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生动感人事迹,形成“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的良好局面。

2、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少先队组织中广泛开展“六个一”活动:展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团队会,观看一场民族团结教育题材影片,讲一个民族团结小故事,撰写一篇民族团结小作文,交一个少数民族新朋友,学唱一支民族团结歌曲。引导学生互相学习语言、互相做民族团结的好人好事,让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教育学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珍视民族大团结。

3、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融情活动。发动学生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融情活动。

4、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歌曲《中国在东方》传唱活动。引导各族师生同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歌曲《中国在东方》,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为民族团结行动。

5、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一是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按照《哈密市教育系统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部署,深入开展地区级民族团

结学校创建,引导各族师生在创建实践中增进相互信任、密切血脉情深。

二是抓好民族团结先进教师、民族团结小标兵的评选表彰工作。

(二)开展“培育中华民族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体现主流价值、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扎扎实实做好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工作,及早在学生的心灵中播撒文化认同的种子,用心用力浇灌培植。

(三)深化“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开展“去极端化”报告进校园、学校规范着装手册进校园活动,开展“正视民族传统、践行现代文化、抵制宗教渗透”专题学习讨论活动。

四、相关要求

一是精心部署,统筹协调。学校要充分认识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真安排部署,切实抓紧抓好。要广泛宣传发动,推动全社会行动起来抓民族团结教育。

二是联系实际,创新工作。要紧密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族团结教育特点和规律,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多用“草根化、接地气”的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开展活动的过程变成群众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

三是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把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以月促年,常抓不懈,务求实效,不断推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XX小学

2015年5月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方案(四)
促进新形势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考

  摘 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党中央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科学论断,全面把握我国民族发展的本质规律,鲜明昭示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趋势。

  本文围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概念阐释、现状特征和思路对策等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从巩固思想根基、夯实物质基础、构筑制度支撑、提供精神力量、营造互动氛围与构建安全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促进新形势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促进;新形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1]新疆是全国民族工作大区,天山南北共同生活着除基诺族外的55个民族2260多万群众。而特殊的区位境域、特有的战略位置与特定的地缘政治,则决定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仅关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乎祖国统一、边防巩固、国家安全,更关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区情的复杂变化,力促新形势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要从统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准确分析民族工作阶段性特征,遵循“既不能忽视民族差异用行政手段强行推进,也不能无视民族共性放弃引导”[2]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筑牢民族团结这一发展进步的基石,拉近各民族之间的情感距离,凝聚“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强大力量,形成“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3]的良好格局。
  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概念阐释
  “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4]是党中央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重要论断。
  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一种状态,从相识、相知、相认等层面构成了各民族间的互动关系。它既全面把握我国民族发展的本质规律,又鲜明昭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趋势,为新疆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民族交往是民族与生存发展的基本方式
  民族交往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接触、交流和往来以及族际关系的协调,即民族关系中的互动和民族关系的整合过程,分为民族群体之间的交往、民族成员个体之间的交往、民族之间的直接和间接交往等类型[5]。
  民族交往作为民族互动关系的相识过程,为不同民族群体之间、民族成员个体之间打开沟通大门,获得了重新审视自身的机会,既发现自己与外界的不同,又了解到彼此的差异,起到了互通有无的作用。
  (二)民族交流是民族交往的程度深化与内容拓展
  民族交流涵盖了民族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资料生产、精神产品生产以及民族自身生产(民族生命群体延续)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交流。[6]
  民族交流作为民族互动关系的相识过程,为处于常态、异态或跳跃式的民族,提供其横向量的扩展与纵向质的演进的发展动因,解决了民族间互补互利的共生问题。但由于各民族在所处环境、人口规模与发展程度上的差异,民族交流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非对称性、不平衡性,导致加深交流、提升互动的同时,会产生皆大欢喜的共赢或两败俱伤的零和这两方面影响民族关系的现象。
  (三)民族交融是民族交往交流的本质要求与理想结果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形成民族关系相对和谐的状态。而其并非是不同民族及其文化简单的合二为一,也不意味着“理想”结果的自然实现,则经过承认和尊重彼此差异,实现共处共生。
  民族交融作为民族互动关系的相认过程,以尊重差异为前提,倡导包容多样、求同存异,接纳各民族差异及文化差别;以关注过程为实质,通过交际、交换、交流等方式,产生交集、减少交涉、规避交恶,促进相互包容、认同;以强调认同为目标,吸收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共同的价值导向与精神家园,发展成为相互包容、相互认同的共同体。
  纵观人类发展进程发现:中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唯一从未中断历史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维系其持续性的根基就在于,各民族通过不间断的交往、不停歇的交流、不舍弃的交融,得以发展进步、完善升华,形成了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共同体。
  新疆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族人民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休戚与共、唇齿相依,共同开发建设新疆,共同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交往交流交融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样贯穿于各时期民族关系的始终,成为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
  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状特征
  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已进入历史发展最好的时期,随着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达9200亿元,增长10%,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296元和22160元,分别增长13.7%、11.5%,增速连续三年居全国前列[7],为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物质、思想、社会、制度、文化等基础提供了坚实保障。
  但要清醒地看到,新常态下,新疆民族工作的内外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民族关系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挑战,呈现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任务十分艰巨,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相互交织、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相互叠加等问题,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加了难度,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五个并存”的现状特征。
  (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进程中,新疆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不断激发起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实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把新疆将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这就预示着新疆从中国向西开放的“兜底”被重新定位为起点,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但由于新疆市场经济起步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多数行业处于产业链条低端,核心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加之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利益关系不断分化和重组,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利益意识不断增强,利益分配问题应运而生,在各民族群众中产生一种不平衡感。“如果民族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拉大,趋势长期得不到根本扭转,就会造成心理失衡乃至民族关系、地区关系失衡。”[8]
  (二)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
  2009年至2013年,新疆生产总值从4277亿元增至8510亿元,年均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从19942元增至37847元,年均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258元增至199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883元增至7394元,超过西部地区平均水平。[9]
  但由于历史、自然环境、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区27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有21个处于少数民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和田、喀什、克孜勒苏、阿克苏等南疆地州[10],那里基础薄弱,发展条件差,有相当部分贫困人口处在低水平温饱状况,因病、因灾返贫率较高,整体落后状况仍未改变。
  与东部地区相比,新疆增长速度虽高,但因基数小,总量差距仍在扩大,发展质量的差距更大,尤其是各少数民族聚居区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重点、难点。历史经验表明,贫困是导致民族关系不稳定的根源,是新疆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破坏性因素。
  (三)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
  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及诸多优惠政策的出台、19个对口省市5年规划援疆资金总额564亿元的到位,为新疆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进一步保护、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等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使全疆各族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但必须看到,新疆因财政困难导致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的历史欠账太多,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较为突出。无论是现阶段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或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难度仍很大。
  (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长期形成“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即使在民族自治地方也呈现出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居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随着改革开放,区域城乡间、新疆和内地间人口流动频繁,以上学、工作、经商、务工、旅游为主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加。
  2009―2014年,来新疆旅游人数从2098万人增加到5049万人;“内高班”在校生由2万人增加到3.4万人,内地新疆中职班在校人数达9900人;选派6903名干部赴援疆省市挂职锻炼,组织3060名援疆干部与受援地13.1万余名干部建立帮带,为新疆培训各类人才累计54.5万人次。[11]如今,无论是现实世界或在虚拟空间,各族群众交往交流的广度与深度都在迅速增强,从乌鲁木齐城市居民的民族交往相关调查数据得到印证:77.3%的调查者表示有民族朋友,其中16.1%、24%的人确认有较多或10人以上;在了解民族风俗程度方面,各有51.3%、30.6%和5.3%的人认为知道一点、较了解与非常了解,总体达到98.3%;37%的调查者表示能听懂其他民族语言。这表明各民族在交融中共同点不断增多,民族分布交错杂居的趋势进一步发展。①
  然而有接触就难免会有摩擦,通过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发生冲突方面的调查发现,有69%的人选择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有15.3%的人则竭力维护本民族文化②,这反映出民族文化差异造成的问题时有出现,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呈易发、高发态势,对民族关系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前,民族问题与各种矛盾问题更紧密地交织,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化解心中隔阂、弥合感情裂痕、增进团结互信的任务仍然艰巨。
  (五)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
  当前,正值暴力恐怖活动的活跃期、反分裂斗争的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的“三期叠加”特殊时期。新疆作为我国反分裂、反渗透、反恐怖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近年来对“三股势力”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效果显著,将很多仍处于雏形的犯罪团伙连根拔起,有效遏制其嚣张气焰。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活动的斗争是长期的、激烈的,全区长治久安基础较为薄弱,局部地区暴恐活动频繁,并有向内地蔓延的趋势。
  事实证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上扬和西方利益集团的相对衰落,西方敌对势力对新疆实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逐步加剧,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渗透破坏活动日益频繁。国际敌对势力的这些活动对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构成重大威胁,应保持高度警惕。
  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路对策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离了众人会迷路,团结才能见光明。”要想过上幸福生活,要想社会不断进步,惟有各族群众不断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相扶相携、亲如一家,才能使民族团结更加深入人心,才能激发出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正能量。
  为此,全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必须坚持“正确认识交融、切实尊重差异、逐步缩小差距”,反对“同化论”、“固化论”倾向,筑牢民族团结的基石,找准各族群众利益的结合点、心理的契合点、感情的共鸣点,把党的民族政策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落实到各民族生产生活之中。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巩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根基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中华文化建设,增进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命运共同体,使各民族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1.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强化国家文化认知,增进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增进各民族对国家疆域和地理文化的认同,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意识,强化国家象征符号的宣传与教育,增进各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
  2.增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建构中华民族认同,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培育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调控民族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进在文化认同中从多元走向一体。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宣传教育,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树立科学的文化选择观,切实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实现中华文化与时俱进。加大宣传力度,把中华文化渗透到各类学校的文化教育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教学中。
  (二)继续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物质基础
  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他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与健康等素质。
  1.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为契机,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增强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贸、民贸、财政税收、扶贫开发、西部开发、产业扶持、区域经济等相关政策与配套措施。加大人才、资金和科技投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助推其参与经济建设大局,并在同各民族的经济互动中逐步缩小差距,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加大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帮助打通与其他民族进行经济互动的动脉,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兴边富民打好基础。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给予优惠政策安排,鼓励有竞争力的企业进行投资,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互动,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3.持续完善对口支援机制与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既要有效利用行政力量推动帮扶,继续给予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又要引入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等方面加强合作协作,形成互利互惠共赢的发展模式。通过深化对口支援与扶贫开发工作,促进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使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产业优势及经济优势,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
  (三)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制度支撑
  切实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坚持因地制宜、因族举措、分类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1. 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用法治思维和手段规范和协调民族关系,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完善民族法律体系,强化对法律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2. 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社会化,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民委委员制,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充分调动、合理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
  3.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精细化,善于针对民族地区的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治理方略,并善于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文化、信息、媒体等多种手段综合施治。
  (四)以现代文化引领,解决多元文化共存共荣问题,提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力量
  坚持以开放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扎实做好现代文化落地工作,引导群众在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1.以现代文化对冲极端思想,建好惠民工程,用好文化阵地,做到文化活动常常有,让群众当主角,走到台前,自娱自乐。发挥“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平台作用,让群众共享文化成果,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四个认同”。
  2.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尽快建立健全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以法律方式保证文化保护的法律地位与运作程序,同时加强文化保护的公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加快政府保护方式的改革,要倡导博物馆式、原生态、教育、专业、生产性等多渠道保护方式。
  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真正把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重要产业来抓,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机制、经营机制,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此外,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五)开展以“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为内容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互动氛围
  创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弘扬爱国主义与新疆精神,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1.在和谐共居中,力促交往交流交融。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地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要把握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吃穿娱乐、婚丧嫁娶等日常环节抓起,营造尊重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社会氛围。
  要引导各族群众互动交流、共建共享美好社区,促进各族群众在平等基础上相互尊重,在理解上相互包容,在愉悦中相互欣赏,在进步中相互学习,在需要时给予无私帮助,在友好相处中不断增进感情,构筑各民族的温馨家园。
  2.在互帮共学中,力促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途径,加强双语学习,汉族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学习普通话,以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交流与交融。特别要鼓励各族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双语。   要推进有条件的中小学实行民汉合校、混班教学与混合住宿,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手拉手、心贴心、交朋友,建立水乳交融的民族关系。
  要统筹推动新疆与内地、南疆与北疆、兵团与地方的各民族间人员的交流。有针对性地推广大学生赴内地培养模式、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自愿赴内地务工、经商和居住,拓宽新疆少数民族与内地交流渠道。
  3.在团结共事中,力促交往交流交融。各族干部要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上、站在各民族共同利益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率。民汉干部混搭共事,工作中勤商量、多沟通;各族群众要相互感恩,相互欣赏,求同存异、扩大共识,学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
  4.在幸福共乐中,力促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文化惠民产品创作水平,注重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推进理念、手段、载体、方法创新,采取“送文化下乡”等形式,切实解决好表面化问题,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为各族群众送去快乐、送去吉祥。
  (六)防范、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构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安全保障
  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各族人民利益,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坚决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1.创新民族事务部门工作机制,增设专门机构、负责人员和专项资金,充实力量、完善设施,形成长效机制。注意把握尺度,做好事前干预,把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
  2.清醒认识敌对势力渗透的恶意性及危害性,正确区别各民族正常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与民族工作领域的反渗透活动。对涉及民族因素的人民内部矛盾,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化解,防止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对于极少数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的犯罪分子,对搞民族分裂和暴恐活动的犯罪分子,不论什么民族出身、信仰哪种宗教,都要坚决依法打击。
  3.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抓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普法教育工作,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提高依法维权、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
  4.发挥爱国社团作用。重点扶持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社团,充分发挥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统战工作,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增强在本民族群众中的威信,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维护团结,抵御渗透。
  结语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长期以来,新疆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在时代前进的进程中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随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的不断发展,新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多,“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12](作者单位:公安边防部队乌鲁木齐指挥学校)
  注解:
  ① 资料来源:2013年新疆大学教师开展《乌鲁木齐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研究》课题调研数据.
  ② 资料来源:2013年新疆大学教师开展《乌鲁木齐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研究》课题调研数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2014-05-30(A01)
  [2] 姚彤 李行: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N]. 新疆日报, 2015-05-09(A01)
  [3] 人民评论员:从战略全局高度谋划新疆工作――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疆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N]. 人民日报,2014-06-02(A01)
  [4]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A01)
  [5] 韦民 米广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现实[N].中国民族报,2012-07-20(A02)
  [6] 哈德别克・哈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大势――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之三[N].新疆日报,2015-05-22(A02)
  [7] 杜文静:凝聚团结发展正能量――新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综述(上)[N].新疆日报,2015-05-08(A01)
  [8] 姚彤 李行: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N].新疆日报, 2015-05-09(A01)
  [9] 戴岚 王斌来等:我们新疆好地方――新疆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综述[EB/OL].人民网,(2014-10-10)
  [10] 资料来源:中国首个扶贫日,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名单[EB/OL].人民网(2014-10-17)
  [11] 丁宁:回顾新疆民族工作历程  坚定团结奋斗信心[N]. 新疆日报, 2015-05-21(A02)
  [12] 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2014-05-30(A01)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方案(五)
专题九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热点材料】

  材料一:2014年9月28日,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了“占领中环”非法集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当日表示,“占中”试图瘫痪香港核心地区运作以要挟中央和特区政府,已经不是一般的市民意见表达。“占中”行动已对香港有长远深刻的负面影响,近日更公然违抗法庭的临时禁制令。12月11日,香港警方在金钟和中环的“占中”区域执行禁制令,并对禁制令范围之外的道路也进行“全面清场”。
  材料二:2014年5月28日至29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强调,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
  材料三:2014年12月20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大会在澳门举行。习近平强调,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必须牢牢把握“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坚持依法治澳,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是中央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
  【理论分析】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 我国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习近平强调,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现阶段,新疆必须把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作为当前斗争的重点,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筑起铜墙铁壁、构建天罗地网。
  2.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习近平指出,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越要加强民族团结,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3. 公民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就必须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非法“占中”者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肆意破坏公共秩序,而公然违抗法庭的临时禁制令,严重影响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也损害了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国际形象。
  4.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指出,做好新疆工作,关键是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5. 我国实施宗教信仰政策。习近平强调,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依法保障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尊重信教群众的习俗。
  6. 我国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划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指引下,澳门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翻开历史新的一页。
  7.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香港“占中”纯属中国内政,外国无权在此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
  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几百年来,澳门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汇集地,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澳门文化。
  2.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针对“占中”问题,广大香港同胞要认清“占中”的真实意图,弘扬爱国主义。
  3. 积极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指出,要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场地设施建设,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激发各族群众热爱新疆的美好情感。
  4.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培养优秀人才,全面提高入学率,让适龄的孩子们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国家的教育经费要多往新疆投。
  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习近平强调,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李克强指出,新疆的发展要用好特色优势资源,在资源开发利用上,要让新疆更多受益,提高当地加工、深加工比例,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地方自我发展能力,更好地造福当地各族人民。
  2.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必须牢牢把握“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5年来,澳门回归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证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
  4. 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习近平指出,着眼于长治久安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源泉,是民族团结的强大推力,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围绕稳定谋发展,通过发展促稳定。   5. 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
  6.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李克强强调,就业是新疆最大的民生问题,而民生牵着民心。各级政府要从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增加就业为重点,加快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
  7.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非法“占中”者试图瘫痪香港核心地区运作以要挟中央和特区政府,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错误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占中”公然违反香港法律规定,冲击政府,严重阻塞交通,扰乱社会秩序,是把少数人的政治诉求凌驾于法律之上。少数人为了一己之私劫持香港民意,损害的是香港社会安宁和经济繁荣,动摇的是香港核心价值和法治精神。之所以强调法律和法治精神的重要性,是因为
  ①有序与无序的准绳是法律和规则
  ②任何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选举制度是由法律规定的
  ④公民有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2. 大家注意到香港立法会成员覆盖面还是很广泛的,兼顾到了香港社会的各个阶层和行业,各阶层不同的诉求、主张也通过这些渠道反馈给立法会和特区政府,在特区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时候,能够把香港社会不同阶层的诉求反映到执政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上,其透明度保障了市民参与监督,从这一点来看可知,香港特区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公民通过间接方式参与民主决策
  ②任何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④特区政府保障市民依法行使监督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习近平指出,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农牧区、边境地区、特困人群倾斜,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这表明
  ①财政是改善民生的物质保障
  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③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④初次分配注重公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 俞正声强调,要深刻理解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他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狠抓落实。这表明
  ①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 习近平强调,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保护合法――保护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
  ②制止非法――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③抵御渗透――坚持宗教独立自办的原则,不与外国宗教团体交往
  ④遏制极端――运用行政力量,对宗教教义进行重新解释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习近平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时发表讲话。据此回答6-7题
  6. 习近平表示,“一国两制”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因为该方针
  ①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实现了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 习近平指出,要努力打造勤政、廉洁、高效、公正的法治政府,做到依法决策、依法施政,使特别行政区发展始终沿着法治轨道展开。这就要求澳门特区政府
  ①坚持依法行政,更好地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依法行使立法权,确保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③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④赋予人民监督权,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8. 这些年来,澳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一些长期形成的深层次矛盾也随之显现,发展面临的风险有所积累。要放眼世界、放眼祖国、放眼未来、放眼长远,合理制定澳门发展的思路和蓝图,推动澳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这一分析遵循了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
  ③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④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9.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部署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这一做法
  A. 旨在消除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差别
  B. 有助于尽快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 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D. 贯彻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二、非选择题
  10. 材料一: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行政长官普选,是香港民主发展的历史性进步。2014年8 月 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进一步作出决定,明确了行政长官普选的原则和制度框架。这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和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充分考虑了香港社会各界就行政长官普选问题提出的有关意见和建议,符合香港实际情况,合法、合情、合理,有助于推动香港社会把普选的愿望变成现实,必须坚决维护。
  材料二:香港极端反对派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搅局者,他们打着所谓的“真普选”旗号以图蒙骗社会和公众,通过违法“占领中环”瘫痪香港核心地区运作以要挟中央和特区政府。他们在发动“占中”前,甚至赴一些西方国家寻求境外反华势力支持。长时间“占领中环”等,给香港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他们的阴谋不会得逞。
  阅读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香港极端反对派的阴谋为什么不会得逞。
  (2)面对违法“占中”行为,我们青年学生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1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充分保障下,新疆各族人民更加平等地享有参与管理国家的权利,掌握了管理新疆社会、主宰自己命运的当家作主的权利,成为新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财富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各族人民的民族特性和传统文化受到充分的尊重、保护和大力弘扬,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被赋予了更加绚丽多彩、更加富有时代特征的丰富内涵。
  材料二:2014年11月6日,2014年全国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14年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等省藏区工作,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对口支援工作。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保障新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国家对口援疆工作对坚持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意义。
  参考答案
  1.A   2.D   3.A   4.A   5.A   6.C   7.B   8.A   9.D
  10.(1)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地方必须服从中央。香港特别行政区要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行政长官普选必须坚决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规定。②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任何公民都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维护国家荣誉、利益的义务。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了行政长官普选的原则和制度框架,香港极端反对派企图推翻全国人大的相关决定是非法的,注定不得民心。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香港极端反对派打着“真普选”的旗号,破坏香港的民主选举,破坏香港的繁荣稳定,损害人民利益,不得人心,香港人民不会让香港极端反对派的阴谋得逞。
  (2)①要揭露香港极端反对派的阴谋,坚定地维护国家统一。②要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③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干涉我国内政事务,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11.(1)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充分保障新疆各族人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平等地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②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保障新疆各族人民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借助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协商。③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行使自治权,保障新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④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能够保证新疆城乡各族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新疆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
  (2)①积极开展援疆工作,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加快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内地对新疆的支援和帮助,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③开展援疆工作,有利于巩固民族平等的物质基础,尊重和保障各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推动民族平等更加充分地实现。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方案(六)
新疆和田市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实践与启示

  摘要: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在新疆“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崭新理念。新疆各地陆续着手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其中,和田市和谐新村的探索非常具有代表性,既体现“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精神,又凸显了地方特色。本文以和田市和谐新村的实践探索为切入点,窥探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建设对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新疆 民族互嵌式社区 实践 启示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在新疆“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崭新理念以来,新疆各地陆续着手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社区建设各具特色。其中,和田市和谐新村的实践探索非常具有代表性,既体现“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精神,又凸显了地方特色。
  “民族互嵌式社区”一经提出,引发学界广泛关注,但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学术概念,还缺少全面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新疆民族互嵌式社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张会龙(2015)等学者对“民族互嵌式社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由空间(地域)、人口(民族)、关系(成熟度)等几个关键要素构成的基本概念。对于“各民族相互嵌入”这一新提法,郝亚明(2015)指出“相互”体现着多向性、主体性和平等性,“嵌入”跳出“分隔”与“融合”的二元对立,是一种新型的多民族社会结构建构模式,并提出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目标是构建一种结构、利益、情感等有机关联的民族团结。
  笔者以为民族互嵌式社区是社区多元化发展的一种类型,在地域、人口和关系方面体现着社区的共性,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同时,新疆的民族互嵌式社区在居住环境的嵌入式布局、社区成员由一定数量的不同民族组成并且相互之间自由交流交往、和谐交融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特性。对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的新疆而言,推进建设“民族互嵌式社区”对民族团结、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更是具有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和田市推动建立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实践
  2014年3月,和田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团结新村项目建设。新村位于和田市吉亚乡北段,左邻阿和公路,距离市区30公里。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元,规划面积10万亩。按照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建设。2014年,项目已投入1.4亿元,完成了村委会阵地建设,配备了两委班子。
  团结新村新建定居房212套,每户占地面积676平方米。其中,住宅区81.79平方米、牲畜棚圈77.97平方米,牲畜活动区80平方米、院落436.24平方米。建设温室蔬菜大棚424座、每座占地1.2亩;建设草料基地两个,养殖区4个。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当前,首批212户已于2014年9月入住并投入生产。2015年将再建321套住房,1500座温室蔬菜大棚。首期种植的212座温室大棚蔬菜长势喜人,大部分已经上市,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当年见效。
  和田市建立团结新村时,制定了一定的申请标准由符合条件的群众自行申请,当地上千名各族群众积极报名。经过一定的审核程序,确定迁入的群众大多数是拆迁户、失地户,年龄多在25-45岁间。目前,团结新村共有212户,由汉族和维吾尔族构成,按照“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原则,汉族住户和维吾尔族住户依次交叉入住。每户交3.5万元即可享有600多平方米的住房和配套设施。如果需要大棚,则需交2千元大棚租金。根据调研走访情况来看,首批入住的汉族和维吾尔族住户对在团结新村的生活和生产的条件都非常满意,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二、和田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
  和田市团结新村的建设,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不仅体现在增进巩固民族团结方面,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效益也日益显现。
  (一)增进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隔阂
  新组建而成的团结新村,打破传统农村社会的宗亲结构,突破已有的熟人社会,更有利于人们放下包袱和顾虑,在同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开始新的生活,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达成信任,消除隔阂,加强团结。团结新村里,大家主动相互往来,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一起种菜劳动,一起研究种植养殖技术,逐渐成了习惯,形成了融洽和谐的民族关系。走访中,一位40多岁的四川籍汉族村民开心地告诉笔者,他和维吾尔族邻居经常在家里喝点酒聊聊天,他已经学会了不少生活常用的维语,交了几个维吾尔族朋友。目前,绝大部分民汉群众正在相互学习双语。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的生活模式,使不同民族的住户彼此之间从不认识、不了解变成了邻居、朋友,不仅拉近了空间距离,也拉近了心理距离,加深了感情。入住团结新村几个月来,从和田市不同乡镇搬迁来的民汉群众正相互融为一体,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民族隔阂,巩固了民族团结。
  团结新村是对“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的积极探索,对和田市和谐稳定产生重要意义。团结新村的建设是消除民族隔阂、增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是实现和田市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目标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团结新村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形成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促和谐的繁荣局面将发挥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二)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
  入住团结新村以来,广大入住群众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经笔者走访了解,大部分群众认为,来到团结新村有了稳定的住所、稳定的事业、稳定的收入来源,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老百姓“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在这里得到了真切的体现。
  团结新村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养殖业为主,并且鼓励大家开办农家乐、休闲旅游等农村第三产业。团结新村建设以来,不仅解决了212户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也为广大农牧民提供了一个自产自收自销的发展平台,而且成立了多个合作社,已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有效促进农牧民增收。同时,对于平抑和田市副食品物价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和田市委、市政府在为每户居民提供庭院、大棚的同时,还为每户居民提供蔬菜苗子,并安排农技站种养殖技术经验丰富的人员住村、县处教授种植技术。团结新村的村支部书记朱德荣同志精通双语,也是蔬菜大棚种植的行家里手,是维护民族团结、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
  目前,团结新村大棚里的蔬菜种植已形成规模,大部分的蔬菜已经上市,一些居民已经得到了实惠。一位维吾尔族大姐用比较流利的汉语告诉笔者:村民们都抢着要大棚,积极加入农业合作社,根据她家目前的种植情况一年可以收入3万以上,再加上养的羊等,年收入将达到5万元。
  团结新村就是为有技术、想干事、能干事的农牧民群众搭建的一个良好的就业创业平台,近期可提供800余个就业岗位,远期可解决万余人的就业问题。据测算,入住村民预计年户均收入近期达到5万元,远期达到10万元以上,远远高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田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在全市44处设立平价副食品蔬菜超市,在团结新村建立蔬菜配送中心。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团结新村的良性发展推动了和田新型城镇化建设,并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目前,团结新村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正在筹划建设,幼儿园、学校、医院、文化活动广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商业区、餐饮区已完成编制规划,建成后将极大地丰富便利居民生活。另外,团结新村项目有效缓解了人多地少、城市拆迁等引起的失地农民的生计就业问题,改善了民生,凝聚了民心。
  (四)治沙防沙,改善生态环境
  和田市团结新村位于沙漠边缘,在新村周围种植了45公里环村林带,种植苗木44万余株,有效治理了沙漠化,在推进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工程建设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预计近期治沙面积达到3万亩,远期可达到10万亩。
  三、对加快推进新疆民族互嵌式社区发展的思考
  通过考察和田市团结新村对推进民族互嵌式社区所做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笔者对今后实现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期待,也有了一些思考和启示。
  (一)新疆民族互嵌式社区呈现不同类型和特色
  新疆民族互嵌式社区在地域、人口和关系三个要素方面具有一般社区的通性,除此之外又有鲜明的特性,这些特性既为加强民族交融的条件,也可能是影响民族交融的阻碍。在地域方面:少数民族人口地域分布普遍呈现的是“大杂居,小聚居”,但对新疆而言,正是要从微观着手变“小聚居”为“互嵌式”,形成普遍杂居的嵌入式居住环境。在人口方面:社区人口中包含多个民族,而且少数民族人口要在整个社区中占有相当比例,这样才能在社区的建设与管理中体现出不同民族的特性与作用。在关系方面:民族互嵌式社区中的各族成员应当能够自由的交流,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往活动,逐步达到守望相助、民族交融的境界。
  新疆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形成方式、人口构成 、治理水平、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着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推进,也因此可以区分成不同的社区类型和特色。从形成方式来看,因历史发展形成、自然流动形成、政策安排形成的民族互嵌式社区民族交融程度有较大差别。从人口构成来看,有民族成分少和多的不同情形,还有少数民族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比例是小部分还是大部分。从社区治理水平来看,社区内各族成员之间是守望相助还是孤立封闭,是开放包容还是闭塞隔阂,公共资源与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合理。一些涉及不同民族的突发事件是否妥善处置,也关系到民族交融的发展状况。
  (二)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建设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新疆各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差异大,民族互嵌的社会基础有所不同。在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的过程中,最好能进行前期论证,无论是选址、嵌入方式、入住人员、治理模式等都应科学规划。
  和田地区是民族互嵌式居住村的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通过经济补助、环境优化、教育资源倾斜等方法,对城乡规划、小区安置点、村组楼栋的人口结构进行设置。喀什地区在干部集资房分配中引导各族干部混合居住,体现各民族嵌入式发展的理念。塔城地区则有所不同,具有各民族相互嵌入的光荣传统和坚实基础。乌鲁木齐天山区也着力推进嵌入式小区示范工程。可以说,新疆各地推进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展,可谓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三)从生活生产的相互嵌入走向思想价值的认同包容
  新疆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区域,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然而,在宗教极端、民族分裂势力的冲击和裹挟下,新疆一些城乡的社区呈现择族而居的现象,有民族单一化的趋势。这是非常不利于新疆稳定团结的,必须坚决破除和避免。推进建立民族互嵌式社区,正是破解这一怪象的有力手段。
  推进民族互嵌式社区并非都将自然而然地趋向于和谐交融,如不加以全面有效的引导也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可以说建立民族互嵌式社区并非难事,但是要通过“民族互嵌”逐渐实现“民族交融”需要更多巧妙的制度安排和用心的维护引导。“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有序推进又要潜移默化方能水到渠成。
  然而推进民族互嵌式社区的价值绝非停留于各民族在空间上的混合居住,单纯地嵌入式居住并不能必然实现民族交融,只是形成了民族交融的基础和平台。推进新疆民族互嵌式社区的真正价值在于借由物质空间的交集促成不同民族社区居民在文化、心理等思想价值层面的认同与包容,最终以现代文化作为引领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夯实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元竹.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马戎.民族与社会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赵大全.民族融合型城镇化是新疆长治久安的历史机遇[J].财政研究报,2013(23)
  [4]张会龙.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建设:基本概念、国际经验与建设构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
  [5]郝亚明.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现实背景、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43874/

推荐访问: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强化交流交往交融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