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半剧本台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好

来源:三句半剧本 时间:2016-05-05 09:45:2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三句半剧本】

第一篇:《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开展以来,各级政府统一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正在我国各地稳步推进。较大地促进了农村医疗水平的提高,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随着新农合工作的推进以及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实施,该项制度推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需要特别关注和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 问题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2年10月我国首次做出了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策;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贫返贫问题,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的重大意义及取得的成效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大意义

农民的健康状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要素。不改变大多数农民无法充分享受到医疗保障的现实,就无法保证农民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从而势必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增加人力资本是减轻贫困的关键之一,要求增加医疗卫生、营养保健方面的投资,改善和提高人口的素质,为谋求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可见,加大对农民健康保障的支持力度,使其有同等的就医机会、适宜的医疗保障水平,改善和提升农民的健康状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作为最大的医疗群体,农民的健康状况如何,决定着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但是,与城市居民医疗待遇差距明显,国家在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方面的投入还相对较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变了过去的集体和个人的责任主体筹资模式,明确了政府的责任和作用。国家可通过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的投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这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二元结构的一元化,从而促进城乡可持续和谐发展。

有调查资料显示,目前,疾病依然是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的约占贫困户总数的30%—40%。农民收入水平偏低,难以承担日益高昂的医疗费用,农民收入低——患病——贫困——患病可能性仍然很大。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是组织广大农民团结互助,共同抵御疾病风险,对患病农民给予一定比例的经济补偿,避免农民再度因病致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实行,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贫困的根源,使农民摆脱贫困的羁绊,逐步走上富裕之路。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成效

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施以来,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和完善,已初见成效。以2008年为例,我镇参合人数22691人,参合金额37.211万元,参合率达90.85%,全年就医人数达14039人,报销药费110.495万元(住院837人,报销药费64.8615万元,门诊13202人,报销药费45.6335万元),其中,因大病住院补助上万元的有16户。由此可以看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强了农民抵御重大疾病的风险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落后,“小病扛、大病拖”是普遍现象,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据了解,我镇住院及门诊人次前几年同期相比均有明显增加,一些选择性手术如疝气、阑尾炎、胆囊炎、胆结石等手术人次明显增加,有先天性心脏病等一些重大疾病的患者也开始选择外出手术治疗。农民的健康意识、卫生观念有了改变,健康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施的目的就是有效地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的问题。通过我镇实施情况来看,总体上看运作平稳,进展顺利,很大程度地解决了农民群众 “看病贵”的问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筹资难度大

一是部分农民参与意愿不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上,农民健康投资观念、共济观念以及风险观念淡薄;同时,存在对新农合管理者不信任和对政策稳定性的怀疑。客观上,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农民增长的卫生需求;再就是新农合门诊补偿额度低,以2009年为例,参合农民自筹20元,而门诊补偿仅为25元;另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等各方面都对参与意愿有一定影响。在农村经济条件还不富裕的地区,农民希望有新农合,但对医疗消费又存在着侥幸心理,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的、随机的,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乏足够认识。

二是存在逆向选择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强调自愿参加。显而易见,老弱病残者愿意参加,但是他们收入通常较低,缴费能力有限,每人每年从2007年的10元到2008年的20元,一家人一年就要为此花费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对于一些家庭,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而年轻健康者收入较高,支付能力较强,但是参加意愿较低。同时,因为强调自愿原则,政府在推行新农合中还需支付很高的宣传和管理成本。

三是农民个人缴费的收缴难度大。合作医疗缴费主体是一户一户分散的农民,且基本上是只能采取现金收缴方式,大量外出打工人员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缴费。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参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镇村干部替农民垫资等方式垫付农民个人缴费的情况。这些做法失掉了农民自愿选择这个根本立足点,同时也增大了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

(二)经办机构编制和经费不足,办公场所缺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是一个服务型机构,工作量大,但从目前正式运转情况来看,工作人员大都由乡镇内部调剂,由计生办、财政所、民政所等部门抽调兼职组成。由于工作面广且服务群体整体素质较低,而工作人员没有固定、经费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之都是抽调人员,本身还承担着其它工作,致使大部分乡镇新农合机构建设落后,出现工作队伍不稳定、工作人员更换频繁,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低等情报况。严重了影响新农合作的开展。

(三)部分医疗机构费用和药品价格管理不规范

一是“小病大治”现象依然客观存在。有极少数医疗机构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看到参合群众就医,认为反正合作医疗基金多,就小病大治,重复检查等就来了。小病大治行为不仅浪费了基金,更重要的是严重损害了参合农民的利益,从而妨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发展。二是参合病人医疗手续费高于一般病人的医疗手续费。三是药品价格不规范,参合患者的药费普遍高于一般患者的药费。四是意外伤害补偿调查取证难度大,有个别医疗机构和患者共同弄虚作假,而合管办又无人手进行调查,因此,存在骗取补偿的情况。

(四)政策对慢性病门诊补偿病种较少

现实生活中,导致家庭贫困的大病除了一些急性病种外,有些慢性病种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如:风湿、类风湿、乙性肝炎、癌症患者、中风病人等,他们不仅一年四季都要跟药为伴,有的还被大大削弱了劳动能力,不仅如此,有的还不能生活自理。这些病患者不仅给家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还给家人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而按现行制度规定,这些病种不在补偿范围之内,因此,他们即使参合,也不能享受补偿待遇。从而形成制度

的不合理和不公平性,以致于背离制度本身的初衷。

(五)市外就医报销过程麻烦

我镇在外务工人员较多,因此,在外就医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市外就医报销过程较为复杂,为得到报销,要带上杂七杂八的证件和证明不说,不熟悉情况的农民的有时到报销地去了几次也没有领到钱。这些繁琐的程序对参合的农民可以说是“拦路虎”,农民很可能会因为繁琐的报销程序而放弃数额较小的报销金的领取;就算是为了获取大额的报销金而大费周折,农民感觉也是十分苦恼的。繁琐的报销手续与农民意愿构成了一对难于调和的矛盾。

三、对策与建议

(一)正确引导,营造良好的新农合发展氛围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让全体农民和广大基层干部正确理解和把握新农合政策,卫生系统尤其是定点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与农民患者直接打交道的优势,宣传新农合政策。同时充分做好公示工作,要用典型的得到补偿的例子,宣传新农合给参合患者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引导农民自觉参合。要对参合农民就诊、转诊、诊疗用药目录、补偿项目、补偿比例等规定加大宣传力度,使参合农民认清认透,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减少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减少矛盾和纠纷,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转变单纯"受益"的观念,参加新农合不应一味地追求眼前利益,而应以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为重,暂时的"不受益"意识着长远的最大受益,要使新农合参加者消除思想疑虑。

(二)确定机构编制及经费。建议出台相关文件及政策,确定乡镇经办机构的编制、人员及经费。

(三)加强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措施,加大对“过度”检查、重复检查、目录外用药超过规定要求的处罚力度,规范服务行为,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和合理收费,因病施治。并采取积极措施,实行人均住院医疗费用总额控制,合作医疗病人住院人均医疗费超过控制总额的,超过部分由定点服务医疗机构承担,从而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同时,对于医疗费用合理,医疗服务质量好,药品管理规范的医疗机构,进行广泛的正面宣传。相反,对于医疗费用不合理,医疗服务质量差的医疗机构进行定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调销营业职照,取消行医资格。

随着新农合全面推进,一些新问题将会不断出现,完善制度和创新管理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运行以来,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仍需实践检验并不

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卫生行政部门尤其是经办机构及相关机构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审视、观察、实施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重点要在起付线、封顶线、分段补偿比例、受益面、受益水平、补偿范围、报销程序等几个关键点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参合农民的意见,完善和改进实施方案,让农民在有限的资金内最大程度地受益,使绝大多数农民拥护和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而体现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

二OO九年六月十七日

第二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

临的问题与对策

学 生 王学生

指导教师 陶永生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层 次 高起专

批 次 091

学 号 w370801091002

学习中心 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工作单位 山东齐鲁药业

2012年 3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 时间 2012 年 3 月10 日

关于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暂行规定)》对:“成绩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网络教育学院将有权选取部分论文(设计)全文汇编成集或者在网上公开发布。如因著作权发生纠纷,由学生本人负责”完全认可,并同意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可以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保密的毕业论文(设计)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学生签名: 时间 2012 年 3 月10 日

密级:(请注明密级及保密期限)

摘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论述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性,结合我国的实际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重要性

成效 问题对策

目 录

1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大意义„„„„„„„„„„„1

1.1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背景、现状及目的„„„„„1

1.2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1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存在的成效和主要问题„„„„„2

2.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存在的成效„„„„„„„„2

2.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 3建立健全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对策„„„„„5

3.1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提高认识„„„„„„„„„„„„„5【三句半剧本台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好】

3.2优化补偿机制,解除农民顾虑„„„„„„„„„„„„„6

3.3强化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新农和推广需要„„„„6

3.4积极响应资金筹集,严格监管资金支出„„„„„„„„„6 4结束语„„„„„„„„„„„„„„„„„„„„„„„„„7 后记„„„„„„„„„„„„„„„„„„„„„„„„„„„8 参考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社会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近10亿农村人口至今还极度缺乏医疗保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1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义重大

1.1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背景、现状及意义

早在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任务。从2003年到2007年,国务院连续四次召开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部署工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四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出发,分析了农村合作医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并尝试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用和问题。通过对现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条件和效果的分析,结合实际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对策。

1.2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1.2.1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要条件

农民的健康状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要素。不改变大多数农民无法充分享受到医疗保障的现实,就无法保证农民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从而势必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增加人力资本是减轻贫困的关键之一,要求增加医疗卫生、营养保健方面的投资,改善和提高人口的素质,为谋求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可见,加大对农民健康保障的支持力度,使其有同等的就医机会、适宜的医疗保障水平,改善和提升农民的健康状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1.2.2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安全网。从保障的角度看,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医疗保障涉及的主体较多、医疗卫生服务产品复杂等原因,使得医疗保障成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复杂的一个部分。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医疗费用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有所增加。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广大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会为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2.3有助于消除农村贫困

第三篇:《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作 者:XXXX

指导老师:XXXX

(,长沙 410128)

摘 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推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旨在阐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国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与措施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问题;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相对于建国以后到农村财政体制改革以前这段时期我国农村实行的合作医疗制度而言的[1]。国办发[2003]3号文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定义为: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较大地促进了农村医疗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解决了部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

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现状

中国从2003 年开始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逐渐在全国普及。根据调查,截至2011年底,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32亿人,参合率也从2004年的75.20%提高到了97.05%,是2004年的1.3倍;全年受益13.15亿人次,是2004年的17.3倍[3]。2011年,全国补偿支出收益人次达13.15 亿次,是2004 年的17.3倍[4]。从以上数据可看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推行以来,覆盖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扩大,收益的农民也有了显著的增加,覆盖人群保持稳定(见表1)。

表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年份 开展新农合县(市、区)

(个)

2004 333 参加新农合人数 (亿人) 0.80 参合率 (%) 75.20 补偿支出受益人次(亿人次) 0.76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678 1451 2451 2729 2716 2825 2859 1.79 4.10 7.26 8.15 8.33 8.30 8.32 75.66 80.66 86.20 91.53 94.19 95.12 97.05 1.22 2.72 4.53 5.85 7.59 10.21 13.15 注:资料数据来源于《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与卫生部政务公开网发布数据。

在最低筹资标准方面,2003 年规定,中央财政向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给予参合农民每年人均补助10元,地方财政年资助额不低于人均10 元,农民个人每年缴费不低于10元(合计新农合筹资水平为每人每年30 元)[5]。2009 年提出从2010 年开始,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6]。可以看出,“新农合”筹资水平(每人每年)有了显著提高。

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已经表现出一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经验,预示了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基本方向。有必要在发展趋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透过现状,分析背景与内涵,经过调查与分析之后,总结归纳出我国新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对症下药,寻求相应的优化政策与措施。促进我国“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

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2003 年开展试点至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推行了8年左右,但目前仍处于前期发展阶段。体制的各方面缺失与不足以及受到农民认识水平的限制,全面推行仍面临许多挑战。如何正确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实践中找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存在问题和对策才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 筹资机制不完善,合作医疗基金缺乏可持续保证

筹资是关系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关键,但现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机制还存在着不足,农民、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出资问题上还存在着博弈行为,农民个人筹资还存在着筹资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1、筹资水平低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筹资制度设计上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筹资方式,即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费从农民到基层政府到县、市、省级到中央逐级缴纳,而政府配套补助资金则是中央根据县、市、省级配套资金到位情况拨付,县、市、省级根据基层政府配套资金到位情况拨付,基层政府根据农民参合人数拨付。这种自下而上的筹资机制虽然对基层单位资金筹集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还是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带来一定困难[7]。

另外,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指导思想是“低水平、广覆盖”。从2006年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大投入,但总体水平并不高,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到位筹集资金仅427.96亿元,参合农民人均筹资只有58.62元[8];2011年,实际到位筹集资金1022.13亿元,参合农民人均筹资只有140.65元[9]。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依然达不到预期水准。这就决定了“新农合”只是一种较低的医疗保障水平。

从“新农合”筹资的主要来源看,各级政府的补助资金占统筹资金的主要部分,农民个人缴费占次要部分。财科所资料显示,2004年当年“新农合”筹集到位资金44.18亿元,当年参合人口平均筹资水平仅有 41.17元[10]。

从筹资结构看,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12亿元,仅占筹资总额的7%;省级财政补助资金5.36亿元,占筹资总额的12.13%;市(地)财政补助资金3.51亿元,占筹资总额的7.94%;县级财政补助金8.75亿元,占筹资总额的19.81%。四级政府财政补助金总计占筹资总额的47%左右。农民个人缴费16.03亿元,仅占筹资总额的36.28%,人均年筹资额只有14.94元[11]。虽然低水平的筹资在农村有其积极的一面,例如,符合农民的经济负担能力,可以严格控制农民负担的增长。但其消极的一面也是不容忽视,筹资水平太低可能成为制约这一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缺乏可持续保证

“新农合”以“保大病不保小病”为目标,采取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这就使得实际参保人群规模大大降低。虽然,由于政府大力动员、支持广大农民参保,但是,参保人群提高个人缴纳费用的空间极为有限,只有哪些确有大病的人才有积极性。由于缺乏保险精算支持,各地在“新农合”制度中设计的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也极不科学,存在资金被挪用、截留的风险。

(二) 补偿水平低、农民自愿参合积极性不强

1、补偿水平低

低筹资水平的“新农合”,其补偿能力也相当有限,加上医疗费用的增长较快等原因,参合农民家庭年医疗费用支出并没有减少,甚至还有较大增加。2007年全国“新农合”基金支出346.6亿元,补偿支出受益4.5亿人次,每人次实际补偿受益仅77元。

据财科所资料反映,早在2004年,参合农民实际发生的住院医药费用就达到66.92元,门诊医药费达到17.82元[12]。当前在参合农民对医疗服务需求迅速释放、利用水平增加而筹资和补偿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合作医疗对降低农民总体医疗服务经济负担和减少大额医疗费用发生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有些地方报销比例偏低,有限的医疗资金还有很大的节余,更加降低了医疗保障水平。

2、农民自愿参合积极性不强

尽管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铺开的试点工作中取得了大部分农民的接受与信任,在大部份地区农民的参合率也达到了 60%以上[13],但由于新型合作医疗还处于探索改进阶段,统筹补偿问题的存在在所难免。例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采取“大病统筹为主”的制度定位,主要帮助解决农民大病治疗问题,小病门诊受到资金限制而无法解决,这就不能真正解决农民平时生病治疗的医疗卫生保障问题:又因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实行,考虑到农民的经济能力较低,故在筹集合作医疗基金时采取的是较低标准的筹资机制,并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使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平衡的难以把控,容易出现超支问题,给政府造成财政压力,有或者年终造成大量的资金结余,农民没有完全享受到制度提供的保障,最终导致了低统筹的结果,而低统筹又导致低报销率,形成了恶性循环,从而又连解决农民患大病的医疗费用问题都无法保障。

综合以上原因,由于新型合作医疗无法保障小病治疗,只解决大病问题,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在一些地区导致了低统筹率,这些地区最终连解决农民的大病治疗都成问题。介于这诸多问题的存在,部分农民对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积极性存在欠缺。

(三) 基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筹集难以快速到位

1、基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卫生信息中心资料显示,与参合前相比,参合农民的次均住院费用上涨了30%,尽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整体医疗服务价格上涨,病人疾病谱发生变化等,但也不排除一些医疗机构提供过度服务的可能[14]。研究发现,在同等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只补住院的县,参合农民的次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农民,在家庭账户地区参合农民的日均花费高于对照农民。一些地区通过采取按单病种付费、限额付费、定额补偿、总额付费等支付方式对控制住院费用的上涨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大部分地区还是按服务项目付费,参合人口平均花费为2272元,比未参合人口高40%;而在有费用控制【三句半剧本台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好】

措施的地区参合人口平均花费与未参合人口相同,对一些治疗手段比较复杂的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医疗费用的增长更加明显[15]。医疗费用增长使低水平的合作医疗基金更加拮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金的使用效率和农民的受益水平。

2、基金筹集难以快速到位

相关制度规定,农民以户为单位缴纳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并以户为单位给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颁发《合作医疗证》。但是在农村户籍统计中,普遍存在着婚嫁没有及时迁转户口,出生、死亡没有及时报户、销户等问题,登记人数与实际人数出入较大,影响了基金筹集的具体操作,造成中央、省、市财政补贴难以快速到位[16]。基金筹集到位率还与农村所处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东部发达地区,基金筹集水平高、速度快,而在中、西部地区,基金筹集水平低、速度慢(见表2)。

表2 2010年各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地区

总 计

东 部

中 部

西 部 县(市、区)数 (个) 2858 959 903 996 开展新农合县 (市、区)(个) 2716 618 1046 1052 参加新农合人数 人均筹资 (万人) (元) 83308.66 23862.55 33551.21 25894.89 113.36 136.58 103.18 105.14 本年度筹资总额 (万元) 9443470.79 3259137.80 3461666.90 2722666.09 补偿受益人次 (万人次) 75896.15 33034.53 19524.48 23337.14 注:资料数据来源于《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

(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存在道德风险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相互关系为为:农户向保险机构支付保费,获得合作医疗承诺;各级政府按照参合农户人数转移性支付相应资金,与农户保费构成“新农合”保险基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农户患病时的医疗服务;发生的医疗费用由保险机构第三方支付,医疗机构得到补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道德风险(moralhazard)在医疗卫生服务供需两方面都有表现,将使医疗费用不断增加。

1、医疗供方道德风险

医疗费用的持续上涨是供方和需方共同推动的结果,供方的作用尤其突出。供方诱导需求(induceddelnand)是医院道德风险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医疗服务提供者拥有并运用自己知识的垄断优势,为了利益最大化影响需求的行为[17]。医疗供方(医

第四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年第1期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uqing128697/

推荐访问:基督教三句半台词剧本 农村三句半台词大全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