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开放发展方向

来源:创业资料 时间:2018-11-28 18: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资料】

中国对外开放发展方向(共8篇)

中国对外开放发展方向(一):

在新的形势下,为什么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面进步.在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重温小平同志对外开放思想,总结和回顾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对我们坚定对外开放信念,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平同志科学总结我国历史正反经验和正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文革结束后,小平同志深刻反思了我国近百年落后挨打的历史,多次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不是短期的,“最少五十年到七十年不会变.……即使是变,也只能变得更加开放.”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以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确立了新时期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方针,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把对外开放确立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一重大决策,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赢得与资本主义国家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
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有着科学的理论体系.1980年,我国创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这是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计并始终关注和支持的一项崭新事业,是我们党和国家一个重大决策.在建设经济特区的伟大实践中,小平同志强调:“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邓小平建设经济特区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一位社会主义改革家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探索,并在这种探索中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充分肯定经济特区窗口和试验作用的基础上,决定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在这些沿海城市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海南岛建省并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中央决定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在小平同志的支持下,中央制定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在整个沿海地区加快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小平同志关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思想,不仅仅是对经济特区讲的,也是对沿海地区和全国讲的.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向沿江、沿边、内陆省区推进,小平同志从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对外开放,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全方位开放的思想,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利用外资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小平同志认为,“利用外资是一个很大的政策,应该坚持.”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对于我国如何有效地利用好外资,他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论述.一是要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和评价吸收外资.“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我国现阶段的‘三资’企业,按照现行的法规政策,外商总是要赚一些钱.但是,国家还要拿回税收,工人还要拿回工资,我们还可以学习技术和管理,还可以得到信息、打开市场.因此,‘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二是要广泛利用国外资金,“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三是要选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扩大利用外资,“我提议充分研究一下怎样利用外资的问题.……不管哪一种,我们都要利用,因为这个机会太难得了,这个条件不用太可惜了”.“吸收外资可以采取补偿贸易的方法,也可以搞合营”,“包括外资设厂”,“问题是怎样善于使用”,怎样利用外资要“服从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个总的要求”;四是要眼光远大,胸襟宽广.“人家来做生意,就是要赚钱,我们应该使得他们比到别的地方投资得利多,这样才有竞争力”;五是吸收外资的“重点是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
小平同志一贯重视发展对外贸易.首先,他阐明了对外贸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作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这是一个战略问题”;其次,提出了发展外贸的一些战略构想.比如,在市场多元化方面,小平指出“中国有很多东西可以出口.要研究多方面打开国际市场”;第三,强调要扩大引进技术设备,加快现代化建设.要“换点高、精、尖的技术和设备回来,加速工艺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小平同志还多次强调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引进外国智力.
在对外开放中正确处理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小平同志始终强调的重大问题.他认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的立足点,“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但是,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并行不悖的,中国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
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小平同志在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开放性的论述,以及出色地继承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鲜明地提出了对外开放的主张并形成了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更重要的是,以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第一次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对外开放全面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不断丰富和发展对外开放理论,将对外开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不仅从理论层面,同时还在实践方面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着眼于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通过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等一系列开放措施,我国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时期,我国抓住了国际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着力发展轻纺产品加工贸易,珠江三角洲等区域快速崛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为新起点,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在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实行沿边开放、沿江开放和内陆开放.这一时期,我国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难得机遇,长江三角洲等区域加速振兴,珠江三角洲等产业带全面升级.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贸易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我国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发展到2003年的8512亿美元,年均递增16.1%;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0.78%提升到5.6%,在世界中的排序从第32位跃升到第4位.2004年7月当月进出口998亿美元,约为1978年全年进出口总额的5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在从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向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的转变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初级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50.3%下降为2003年的7.9%, 2003年机电产品出口2275亿美元,比1980年增长161倍,占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2003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0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强.先进技术、设备进口明显增加.1980年至今,我国共进口各类先进技术近6万项,合同总额达1800亿美元.
吸收外资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截至2004年6月底,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354亿美元,吸收外资已连续11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吸收外资结构不断优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目前,外商投资的重点,已从一般制造业发展到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近几年外商投资于研发中心、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产品等高技术项目明显增加;我国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后,商业、外贸、电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已成为外商新一轮投资的热点,2003年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144亿美元,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目前,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活跃,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各类研发中心超过600家,在华设立地区总部超过30家.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吸引外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3年底,世界500强公司在国家级开发区投资兴办项目720个,投资总额达36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3亿美元.2003年国家级开发区总体的GDP增长率达34.6%,是全国平均增长率的3.8倍.
“走出去”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实现重大跨越.截至2003年底,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累计已达332亿美元.2003年,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33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分别达966亿美元和271亿美元;累计外派劳务达295万人次.“走出去”的领域不断拓宽.已由初期简单从事进出口贸易、航运和餐饮等少数领域,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农业合作和研究开发等众多领域.“走出去”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对外投资已由早期的建点开办“窗口”,发展到投资办厂、跨国购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等多种形式;对外承包工程从初期的土建、分包,向总承包、项目管理承包、交钥匙工程和BOT等方式发展.“走出去”的促进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制定一系列促进政策和措施,为企业在贷款、保险、担保、外汇、退税、通关、检疫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时,加快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完善管理体制,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行政效率,为促进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服务.
加入世贸组织实现了我国与世界的互动双赢.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能够在一个多边、稳定、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下发展开放型经济,逐步消除一些成员对我国的歧视性贸易限制,并在参与制定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过程中,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入世贸组织,不仅中国将从中受益,世界各国也将从中受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同样需要中国.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展,世界各国将会在我国扩大开放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对外开放的扩大对加快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我国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6.1%上升到2003年的31.1%.2003年,进出口税收超过了3700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8%;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约3%的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7.2%,其出口额占工业产值的比重高达47%.外资企业交纳税收4268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0.9%.目前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吸纳的就业人数约为8500万,其中加工贸易就业人数在3000万以上.1979年至2003年,我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13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已从1979年底的8.4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底的403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位.
三、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十六大提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从过去看,改革开放25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很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1998年,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今后,我们要抓住本世纪头20年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赢得主动,趋利避害,要靠发展、靠开放;我们要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靠开放;我们要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换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还要靠发展、靠开放.总之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更加坚定地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
新世纪的中国,是更加开放的中国.在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我们倍感亲切,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我们要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以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分析形势,用全球战略眼光来筹划我国长远发展问题,牢牢抓住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对外开放发展方向(二):

下列有关中国对外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与世界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相关
B.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C.缩短了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D.属于长期坚持的唯一基本国策

答案D
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但不是唯一的基本国策,故D项表述错误.

中国对外开放发展方向(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
A、对外开放的要求
B、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
曰为什么
答案B

B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主要是为了实施“引进来”
吸引外资,从而更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没有主动和被动之分。

中国对外开放发展方向(四):

有一种观点认为:自古至今,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从汉朝到明朝为半开放时期;从清朝前期到清朝后期为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主动开放时期。
请回答:
(1)概括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
(2)中国古代由基本开放到闭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概括指出清朝的国门是怎样被西方列强逐步打开的?对此,闭关锁国政策应该负怎样的历史责任?
(4)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与清朝时期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5)你对现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何认识?

  (1)主要特点:当时中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成为周边国家、亚非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中外关系以互通使节、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为主;汉、唐、宋、元各朝基本上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2)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倭寇侵略我国东南沿海;西方侵略者开始侵略中国。
(3)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被迫开放东南沿海和长江沿岸等地的口岸。中法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甲午战争的失败,帝国主义列强更觉清政府软弱可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使清政府闭目塞听,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毫无应对策略;闭关政策妨碍了中西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4)① 目的不同:现阶段的开放是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清朝则是为了满足侵略者的要求,以求维护自身的腐朽统治。②国家地位不同:现阶段的开放是在国家独立、主权完整的前提下;而清政府则丧失了独立和主权。③作用不同:现阶段的开放发展了经济,提高了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清朝的开放则加深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程度。④方式不同:现阶段的开放是与外国平等协商有关开放事宜,而清朝则多是城下之盟。
(5)当前各国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要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必须吸取以往的教训,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此题将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的不同时期的情况进行了一次综合性考查。第(1)问重在概括特点;第(2)问重在分析闭关的原因;第(3)问重在分析中国大门在近代被打开的步骤和锁国政策的危害;第(4)问重在比较现代的开放与近代的不同;第(5)问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评价认识能力。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应逐问作答。
【中国对外开放发展方向】

中国对外开放发展方向(五):

3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一种多层次、宽领域、伞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下列事实中与此趋向一致的有 ( )
①中国人民银行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区间从3%o调整为5‰
②响应西方要求,数次主动提升人民币的币值
③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积极支持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走出国门,从事跨国生产和经营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C

②表述错误,A.人民币的币值由市场决定,不由政府决定,不选②;③与题意无关。故选C。

中国对外开放发展方向(六):

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是什么?坚持改革的实质和目的是什么?

一,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当代中国,要发展生产力,一方面要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要进行改革,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社会空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中国的改革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严峻局势,迫使我们必须改革,不得不改革.如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科学技术和教育落后,官僚主义泛滥和家长制作风严重等.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建国以后模仿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改革就没有出路".1978年,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致词中说:"中央指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经济领域要改革,政治领域要改革,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都要改革,要进行全面改革.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核心问题,邓小平对全面改革的对象,内容,目标,原则和方法作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构想,从而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2)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 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可自觉性."
(四),改革要有新思路
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的实质,就是进行体制创新.
(1) 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2)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 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4)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7)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8) 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 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10)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11)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 邓小平通过对世界发展趋势的敏锐观察得出结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并多次强调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指出:"要发展生产力,(8) 就要实行改革和开放的政策.不改革不行,不开放不行.""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2,江泽民同志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 实行对外开放为我们解决现代化建设中资金严重短缺和资源相对不足的困难提供了必要条件.
2,实行对外开放为我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提供了条件.
3,实行对外开放为我们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提供了条件.
4,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了解世界信息,掌握世界跳动脉搏的重要条件.
5,实行对外开放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必要条件.
(三),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 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2, 对外开放是分步骤,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3, 对外开放是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四),对外开放新局面
经过长期谈判,我国已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贸组织,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从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对外开放发展方向(七):

对比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开放有哪些不同 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当今的开放是指中共领导为了中国的发展而做出的经济策略,开发特别经济区和特别通商口岸,以此来发展经济,影响这个城市以及其周边地区.而近代时中国是因为趋于对帝国主义炮火的恐惧从而被迫签订条约,开放口岸.而且,那时的“口岸”毫无经济发展可言,只是帝国主义用来掠夺中国原料的基地而已,不仅不会给中国带来经济效益,还会破坏当地经济和法制.所以,这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

中国对外开放发展方向(八):

简述我国的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课文楷体字部分所讲述的中荷外交事件,旨在强调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还引用了邓小平语录,强调我们珍惜与别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珍惜独立自主的权利.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由于第一个方面在前面已经讲述,因此,课文重点分析第二个方面.指出,首先,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其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课文分两点讲述: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直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课文用楷体字介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历史过程,目的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生命力.课文设置了小栏目:“想一想: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第二,我国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确立了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课文用楷体字介绍了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表现,并弓引用邓小平语录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
④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关于这个基本点,课文讲了两点:第一,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利益与共、命运相连.因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与第三世界国家有过共同或相似的历史境遇,又面临着维护和平、发展经济的共同历史任务.第二,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符合中国人民和第三世界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因此,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⑤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于这个基本点,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的必要性.第二,我国的对外开放是面向全世界的、全面的对外开放.面向世界各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吸取不同类型国家的长处、取长补短,全面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有分析有鉴别地吸收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技术等.第三,我们在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中,必须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尊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抵御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55035/

推荐访问:中国对外开放发展现状 中国对外贸易方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