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名词解释

来源:创业指导 时间:2018-12-06 11:00:0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指导】

临床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名词解释(共9篇)

临床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名词解释(一):

药理学所有名词解释

1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2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
4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肝肠循环: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谢产物并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 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6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7
反跳现象: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疾病的恶化或复发,可能是受体向上调节所 致.
8
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致使 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9
不良反应:指不适合用药目的而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0 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11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12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13
肝药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谢,便药物效应减弱.
14
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 毒性反应.
15
药物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选择性.
16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 药量减少的现象.
17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18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物质.
19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20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作用.若 事先给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药物(若氯丙嗪)再给肾上腺素,此时由于β2受体作用占优势,使 升压转为降压.
21 抗菌谱: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22 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
23
化学治疗: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的治 疗手段.
24抗病原微生物:是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的 总称.
25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由一些微生物(如细菌、 真菌、放线菌等)所产生的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半合成药物.
26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27杀菌药:不仅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病原菌的药物
28抑菌药: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的药物
29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外抗菌实验中,抑制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30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外抗菌实验中,杀灭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31抗菌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后,在抗菌药物被清除情况下细菌生长仍受 抑制的现象.
32化疗指数:是衡量化疗药物安全性的评价参数,一般可用感染药物的LD50/ED50或LD5/ED95 表示.
33灰婴综合征:由于新生儿和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含量和活性转低,解 毒功能差和肾脏功能发育不全,排泄功能低下,而引起氯霉素蓄积中毒
34 治疗量(常用量):介于阈值与极量之间,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不会出现中 毒的剂量.
35
强度:又称效价强度,是指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36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37
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38 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39
内在活性(效应力):是药物本身内在固有的,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 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临床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名词解释(二):

亚抑菌浓度是什么?求具体的名词解释……
亚抑菌浓度是最低抑菌浓度吗?我要亚抑菌浓度

"最低抑菌浓度" :系指抑制细胞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浓度,一般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来表示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简称药敏).不同的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的敏感度,即使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对同一药物的敏感度也可能存有显著差异.【临床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名词解释】

临床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名词解释(三):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名词解释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串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他之所以提出这个原则,是因为他认为“在此以前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而在那些不完善的学校里之所以存在种种弊病,归根结底是因为当时学校的教育工作不符合事物的自然秩序,“以致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他认为必须改革这种不良的学校教育.为了使学校工作进行得顺利、有效,他要求教育必须在各方面遵循自然的法则.

临床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名词解释(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名词解释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
是指国家在其相互关系中必须互相尊重他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性.
互不侵犯原则
是国家在其相到关系中不得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使用武力、威胁或其他方法侵犯别国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是指国家在相互交往中不得以任何理由或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干涉他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事务,同时也指国际组织不得干涉属于成员国国内管辖的事项.
平等互利原则
平等,即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建立在国际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互利,即注意实质平等,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好地鼓励发展,实现合作.
和平共处原则
和平共处应包含以下内容:(1)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地相处,其中包括采取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2)和平地发展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促进合作;(3)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临床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名词解释(五):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滥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病毒”蔓延
7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个抗菌药物青霉素面市时,曾被誉为“细菌的克星”。但人类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这一胜利没多久,就发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的开发速度,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甚至担心:“新生的、能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病菌,将把人类带回传染病肆虐的年代。”
“超级病菌”出现的根源在于人们在患病时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有两大害处:一是“锻炼敌人队伍”。现在,抗生素根本治不死一些“新生代”耐药病菌。1928年,抗生素的祖宗青霉素问世,一时所向披靡,如今是“廉颇老矣”。当今,抗生素的王牌万古霉素,也有了不怵它的新一代金黄色葡萄球菌。据统计,美国每年要花20亿到40亿美元,对付耐药细菌。更令人震惊的是,竟出现了以抗生素为食的“超级病菌”。二是“破坏统一战线”。人体内住着许多有益的菌群,滥用抗生素,杀死了“自己人”,结果导致体内菌群失调,耐药细菌乘虚而入。有的造成伪膜性肠炎,死亡率高达20%,有的酿成凶险的败血症。
  1961年,英国出现首例“超级病菌”MRSA,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据估计每年大约有10万人因为感染MRSA而入院治疗。其实,MRSA的毒性并不比普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强,但由于它对抗生素甲氧西林具有耐药性,使得治疗更为困难。近年来流行的MRSA变种是于1997年在纽约首先发现的,它由于有一种被称为PVL的毒性较强的毒素,病人感染后果会更严重。MRSA以前主要感染住院病人,几乎都是通过身体接触传播,通常那些年纪较大、病情较严重、皮肤有伤口或有管子通到体内(如导尿管)的人比较容易感染,但健康人很少会被感染。而新的变种似乎能够感染健康人,曾在美国出现多次小规模暴发。
归根结底,人们要扭转对抗生素的错误认识,抗生素不是万能的。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有原则:能用窄谱(抗菌范围不广泛的抗生素),不用广谱(抗菌范围广泛的抗生素);能用低级,不用高级;能用一种药,就不用多种药。病毒性感染不用抗生素,预防疾病也不要用抗生素。小题1:下列对于“超级细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超级细菌基本等同于耐药细菌,也就是那些抗生素根本治不死的“新生代”病菌。
B.世界上首例“超级细菌”MRSA出现在英国,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
C.超级病菌MRSA的毒性不比普遍金黄色葡萄球菌强,但具有耐药性,使得治疗更困难。
D.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的开发速度,它将把人类带回传染病肆虐的年代。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世界上第一个抗菌药物青霉素产生后,一时所向披靡,曾被誉为“细菌的克星”;可如今却是“廉颇老矣”,对细菌已经没有什么效果。
B.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它是导致死亡率很高的伪膜性肠炎和凶险的败血症的主要原因。
C.滥用抗生素造成了新生代细菌耐药性增强,抗生素的王牌万古霉素对耐药细菌也毫无办法。
D.抗生素不是万能的,预防疾病和病毒性感染不要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要根据病情正确选用。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超级病菌MRSA以前感染的对象是住院病人,只要不住院,一般很少有人会感染。
B.使用抗生素的原则之一是能用窄谱就不用广谱,是因为窄谱抗生素比广谱抗生素的针对性更强,治疗效果更显著。
C.人体内存在许多有益的菌群,当有害细菌侵入人体时,这些有益菌群就会抵抗、杀死一些有害细菌,从而保护人体健康。
D.使用广谱、高级和多种抗生素能使细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杀死人体的有益的菌群,因此,不要使用广普、高级和多种抗生素。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1:D(“将把人类带回传染病肆虐的年代”只是专家的一种担心)
小题2:D(A.“廉颇老矣”是说青霉素的效果不如从前;B.“它是导致死亡率很高的伪膜性肠炎和凶险的败血症的主要原因”的“主要”表述错误;C.“对耐药细菌也毫无办法,没有治疗效果”表述错误)
小题3:C(A.第三段结尾“而新的变种似乎能够感染健康人,曾在美国出现多次小规模暴发”能够否定这个说法;B.从全文来看,确定这一原则的出发点是:避免使用广普抗生素,以免更多的细菌产生耐药性,给以后的治疗带来难度;D.应是不滥用)
【临床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名词解释】

临床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名词解释(六):

名词解释自然法.请高手帮忙.

自然法
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指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它萌发于古希腊哲学,其中智者学派将“自然”和“法”区分开来,认为“自然”是明智的,永恒的,而法则是专断的,仅出于权宜之计.

临床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名词解释(七):

药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半衰期
2.首关消除
3.治疗指数
4.肠肝循环
5.
6.一级动力学
7.副作用
8.肾上腺素的反转作用
9.LD50
10.最大效应
11.激动剂
12.半数有效量
13.肝药酶诱导剂
14.表观分布容积
15.一房室模型
16.吸收
17.后遗效应
18.药物代谢动力学

朋友,你看看如何?回答如下:
1. 药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例如一个药物的半衰期(一般用t1/2表示)为6小时,那么过了6小时血药物浓度为最高值的一半;再过6小时又减去一半;再过6小时又减去一半,血中浓度仅为最高浓度的1/4.
2. 口服药物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首次进入肝脏就被肝药酶代谢(主要是P450),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称为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经过肝脏首关消除过程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与实际给药量的相对量和速度,称生物利用度.有的药物在被吸收进入肠壁细胞内而被代谢一部分也属首关消除.首关消除也称首关代谢(first pass metabolism)或首关效应(first pass effect).
3.  英文名称:therapeutic index
  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
4.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ycling)指由肝脏排泄的药物,随胆汁进入肠道再吸收而重新经肝脏进人全身循环的过程.具有肠肝循环的药物其作用时间一般较长.
5. 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 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循环的相对量和速率,用F表示,F=(A/D)X100%,A为进入体循环的量,D为口服剂量.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较多,包括药物颗粒的大小、晶型、填充剂的紧密度、赋型剂及生产工艺等,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6.一级消除动力学是指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中药物浓度成正比,血药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多,当血药浓度降低后,药物消除速率也按比例下降,也称为定比消除.
体内药物过多,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为零级动力学恒速消除.体内药物降至虚线以下时为一级动力学恒比消除.
7.  Side Eftects;Adverse Reactions也称副反应,系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药物正作用是主要的.一种药物常有多方面的作用,既有治疗目的的作用也并存有非治疗目的的作用.如抗胆碱药阿托品,其作用涉
8.  小剂量肾上腺素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或稍降,脉压差增大;大剂量时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脉压差变小.如预先用α受体阻断药,可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转为降压作用,这种现象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9.在毒理学中,半数致死量,简称LD50(即Lethal Dose,50%),是描述有毒物质或辐射的毒性的常用指标.按照医学主题词表(MeSH)的定义,LD50是指“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
10.
.

临床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名词解释(八):

环境法名词解释...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概念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
  这项原则,明确了预防和治理的关系,确定了治理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途径和方式.它要求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要以预防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把消除污染、防止生态环境破坏的措施,实施在开发建设活动之前或之中,从根本上消除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减轻事后治理所付出的代价.
  同时,应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已经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要立足于“防患于未然”.由于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采取“单打一”的方式进行治理是不够的,应当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从广义上来说,综合治理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包括经济、法律、行政、技术、教育等措施来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它要求把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同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结合起来,把治理和管理结合起来,做到以管促治.
  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主要是由环境问题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1.环境遭受污染、破坏后,要消除其受到的危害,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有些甚至是无法补救的.
  2.环境遭受污染、破坏后再去治理,一般要比采取预防措施所花费的代价高.
  3.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忽视环境保护的结果,如果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采取预防措施,许多环境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即使出现问题,也可以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临床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名词解释(九):

管理学名词解释能级原则

“能级”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意指作功能量的级别.它给予现代管理理论以深刻的启示:稳定的结构并不是均匀而连续的一团混沌,而是具有不同层次、不同能级的复杂系统.在该系统中,每一个部分根据本身能量的大小而处于不同的地位,管理能级构成了管理场(管理涉及的范围)和管理势(管理的层次高低而产生的一种能量,如领导力、制约力),使管理得以有规律地进行,以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在现代管理活动中,根据不同的能级,建立层次分明的组织机构,安排与职位能级相适应的人去担负管理任务,给予不同的权力与报偿,称为管理的能级原理.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能级原理,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能级的确定必须保证管理结构具有最大的稳定性,即正立三角形结构,上面尖,下面宽.它可分为四个层次:最高层次是经营层,它是确定一个系统的大政方针的;第二层是管理层,它是运用各种管理技术来实现经营方针的;第三层是执行层,它是贯彻执行管理指令,直接调动和组织人、财、物等管理内容的;第四层为操作层,是从事操作和完成各项具体任务的.这四个层次的能级有差异,不能混淆.
  2.管理能级与权力、利益相对应,即要提高管理系统的效率,必须使系统的各个不同的能级与不同的权力、物质利益和荣誉相对应,使系统中处于不同能级上的管理者都能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取其酬、获其荣、惩其误,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3.管理能级与人才在动态中相对应,即管理岗位不同,能级不同,每个人也有不同的才能.现代化管理必须使相应才能的人处于相应能级的岗位,使人尽其才,各尽所能.要通过每个能级的实践、发展,锻炼和检验人们的才能,使之各得其位.人的才能也是不断变化的,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才能会不断提高,或者年迈力衰,知识老化,才能有所降低.此时,就需要按才能的变化更换不同能级的岗位,实现能级的动态对应.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最佳的管理效能.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64297/

推荐访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 2017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