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企业的市场风险包括(,)。

来源:热点事件 时间:2016-07-22 11:05:2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热点事件】

新创企业的市场风险包括(,)。(一)
2015年超星尔雅创业创新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30,共 30.0 分) 1 股权稀释对于公司创始人而言( )。  A、 股值上升  B、 股值下降  C、 股值不变  不确定 D、 正确答案:D 2 下列选项中不能检验商业机会可行的是:( )。  A、 项目有经济性,回报可观  B、 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 C、 机会窗口已经打开且持续时间较长

 D、 市场调查消费者有购买意向 正确答案:D 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政策变化带来的商业机会?( )。  A、 电动汽车  B、 可穿戴设备  C、 环境检测  E 代驾 D、 正确答案:B 4 商业机会评估内容不包括:( )。  A、 财务是否可行  B、 与团队是否适配

 C、 选择的市场对不对  D、 风险投资人是否有兴趣 正确答案:D 5 下列哪些不属于公司内部创业的动因?( )  A、 应对激烈竞争环境  B、 维持竞争优势的新途径  C、 留住优秀员工  D、 响应政策号召 正确答案:D 6 纪录片和商业片的商业模式不同,是因为:( )。  A、 定位的群体不同

 B、 导演不同  C、 演员不同  D、 拍摄手法不同 正确答案:A 7 甲美容院根据顾客的特点和需要,逐步拓展美甲、化妆、健身等业务,销售额大幅提升,其 业务拓展方式体现了:( )。  A、 规模经济  B、 范围经济  C、 粉丝经济  D、 产业链一体化 正确答案:B 8 天使投资是( )。

 A、 债权投资  B、 股权投资  C、 两者都是  D、 两者都不是 正确答案:B 9 关于企业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内部融资成本高于外部融资  B、 内部融资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 C、 内部融资需要获得政府批准  D、 内部融资需获得全体员工同意 正确答案:B

新创企业的市场风险包括(,)。(二)
创业基础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关于企业每日活动,周一的活动是:()

1.0 分

 A、

制造商生产标准帽子

  B、

制造商从张纲批发店购买原材料

  C、

制造商销售,零售商购买

  D、

零售商销售,然后制造商收回货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民用航空、民办教育、铁路、资源开采的开放给更多的人带来了创业的机会,这种机会是()导致的。

1.0 分

 A、

市场的开放性

【新创企业的市场风险包括(,)。】

  B、

政府的政策变化

  C、

经济的发展

  D、

全球化的发展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4P营销理论分别是产品、价格、渠道和()。 1.0 分

 市场 A、

 策划 B、

促销 C、

 D、

盈利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今井正明在持续改善中强调每个人都要()。

1.0 分

 A、

自我完善 

 B、

自我提高 

 C、

自我改善

在现场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在职业生涯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做的规划,等到进入职业生涯的第四个阶段再看的时候发现现阶段相较之前的规划做了很大的调整,这种调整是()。

1.0 分

 A、

发展方向的调整

  B、

适应市场的调整

  C、

突发状况的调整

  D、

随机应变的调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

供给和需求中,正常情况下,数量和价格的变化是一个()的变化。 1.0 分

正向 A、

反向 B、

正U C、

 

倒U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企业运营表中有产品市场价格、渠道代理价格和()三种价格。 1.0 分

 A、

原材料价格 

 B、

人力资源价格 

 C、

技术价格

 D、

产品生产成本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

关于利润,各组月末利润达多少为及格:()

新创企业的市场风险包括(,)。(三)
尔雅创业基础考试满分答案100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在选择团队的时候要将()放在第一位。

1.0 分

 A、

团队利益

 B、

团队优势

 C、

团队合作

 D、

团队结构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夏令营在行业中的定位应该是()。

1.0 分

 A、

旅行社

 B、

旅游业

 C、

夏令营

 D、

服务业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创业者蜕变成长的四个阶段是模糊创业认知、感性创业认知、理性创业认知和()。

1.0 分

 A、

价值创业认知

 B、

高级创业认知

 C、

智性创业认知

 D、

透彻创业认知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夕阳之家项目产品的特点不包括:()

【新创企业的市场风险包括(,)。】

1.0 分

 A、

灵活性强

 B、

安全保障

 C、

以子女为宣传对象

 D、

花费少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在阐述竞争优势的时候要着重说明产品的()或竞争优势和策略。

1.0 分

 A、

产品优势

 B、

销售前景

 C、

产品性能

 D、

差异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创业是科技创新的()。

1.0 分

 A、

根本

 B、

目的

 C、

指示器

 D、

加速器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7

企业最重要和最核心的资源是()。

1.0 分

 A、

产品

 B、

资金

 C、

 D、

市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

创业融资过程有做好融资前的准备、计算创业过程所需资金、编写创业计划书、确定融资来源和()。 1.0 分

 A、

获取投资者信任

 B、

共享企业信息

 C、

展开融资谈判

 D、

开拓融资渠道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9

关于企业每日活动,周一的活动是:()

1.0 分

 A、【新创企业的市场风险包括(,)。】

制造商生产标准帽子

 B、

制造商从张纲批发店购买原材料

 C、

制造商销售,零售商购买

 D、

零售商销售,然后制造商收回货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新创企业的市场风险包括(,)。】

10

对于资金使用限制较多的是()。

1.0 分

 A、

股权融资

 B、

债券融资

 C、

个人融资【新创企业的市场风险包括(,)。】

 D、

他人投资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新创企业的市场风险包括(,)。】

11

蒂蒙斯模型的三个要素是项目、团队和()。

1.0 分

 A、

机遇

 B、

资源

 C、

财力

 D、

创意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2

供给和需求中,正常情况下,数量和价格的变化是一个()的变化。 1.0 分

 A、

正向

 B、

反向

 C、

正U

 D、

倒U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3

里维斯的案例体现的是哪个机会识别的技巧:()

1.0 分

 A、

通过系统分析发现机会

 B、

通过问题分析和顾客建议发现机会

 C、

通过问题分析和顾客建议发现机会

 D、

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得机会

新创企业的市场风险包括(,)。(四)
新创企业的创业风险识别与规避

  [摘要]新创企业由于普遍缺乏可持续获利的商业模式等不确定性的存在而面临诸多创业风险。在发达经济体正在经历创业型经济兴起、中国经济也处于转型与升级的宏观背景下,客户风险、创新风险和法律风险尤其是中国新创企业面临的最致命和隐秘的风险。虽然不确定性不可避免,但创业风险仍然规避有道,有效地识别与防范这些风险成为新创企业生存下去的根本。

  [关键词]新创企业;创新风险;创业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051-03
  1新创企业的内在不确定性
  新创企业的诞生是创始人试图通过商业改变世界的梦想实践。但现实是,努力和坚持都远不足以成就一个伟大的梦想。据统计,中国超过2/3的新创公司会在创业的两年之内夭折;而四年存活率不足一半。即使是在最鼓励创新与创业的美国,新创公司的五年存活率也在50%以下。残酷的现实证明,绝大多数的新公司都迅速失败,绝大多数的新产品都是昙花一现,只有极少数的新创企业能够真正存活下来,并最终改变世界。新创企业通往失败的路有千万条,成功者永远都是寥寥无几,似乎一切都是“机遇”。尽管如此,成功者的路径仍然激励着大量的新创公司纷纷涌现。据北京市工商局的统计,每年仅仅在中关村一地,新创科技企业就在三四千家左右。成功真的不可复制吗?所幸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失败者层出不穷,但成功者同样风起云涌,还有更多的例子表明失败之后仍可以成功。对两方面的研究都表明,创业也是一种管理(Eric Ries,2011),这意味着创业是可以学习的,创业风险也是可以控制并加以规避的。
  什么是新创企业的本质?新创企业的本质特征在于没有既定的商业模式,要对“不确定性”进行经营,是将一系列思想实验付诸事实的探索过程。因此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成功的创业家并非不犯错误的圣人,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清楚地知道要坚持不懈地对商业模式进行探索、实验和修正,从而找到可复制的、能够相对稳定下来的、并可以持续获利的商业模式。而失败者往往在出发之前就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这样的可行模式,剩下的事情就仅仅是如何找到融资渠道和商业渠道,将“设计”进行商品化了。取得成功的创业公司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们都避免犯大错。采用成功者的共同做法会提高生存的概率。正因如此,有很多创业家在创业之初都曾经有过刻苦钻研成功企业的管理理念并借鉴到自己的企业之中的经历。既然不确定性是新创企业的内在本质,那么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对新创企业来说,也是唯一)方法——试验——就成了新创企业生存的根本了。客户的偏好、产品的特征和有效可行的商业模式都来自于市场调查和试验。其前提是,对创业风险的来源进行有效识别。
  2新创企业的创业风险识别
  虽然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创业企业必然面对的环境,但创业风险规避仍然有章可循。在新创企业面临的诸多风险中,目前最主要、影响最大的是三类风险:客户风险、创新风险和法律风险。
  2.1客户风险
  客户风险指的是新创企业并不确定自己的创新产品是否拥有市场。这是当前中国大多数创业公司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业最活跃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技术水平和制度环境的限制,目前,中国创业者大多数所选择的还是对现有技术进行“二次创业”,集中表现在网络产品和服务开发,并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销售。这实际上并不是完全的发明创造或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而是属于“微创新”,因此这类企业面临的真正风险不是来自于技术,而是在于针对此产品或服务到底是否存在真正的客户和市场;换言之,即客户和市场对新创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是否“买账”。
  客户风险存在的原因一方面固然在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新创公司易于犯错,即照搬成熟公司的新产品管理模式:创业者对商业机会进行识别,从一个概念开始,然后进行产品开发、测试,最终生产出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这一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实际上蕴含着巨大的客户风险。具体说来,客户风险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识别:
  一是创业者不能清晰地定义目标客户群体。任何新创企业最初都没有客户,这是初创期必须面对的事实;对于仅有的少量客户,也还要注意防范“大客户陷阱”。因此,新创企业必须承认自己的新产品或新服务还停留在“试验”阶段,无论是客户群体还是自己的解决方案都建立在“设想”之上,还仅仅是一种“可能”而不是“现实”,能否真正找到客户和市场都还是问题,还有待检验。
  二是创业者并不能清晰地定义商业模式。本来新创企业就是要打破既有的商业模式,因此对新创企业来说,并不存在现成的商业模式。而新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来自于创业者的假设,其可行性要不断地接受市场检验和测试才能固定下来,但在实践中,创始人往往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可行商业模式,从而将重点放在“执行力”上面。的确,大量的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都告诫创业者执行力是第一位的,但是在强调执行力之前,创业者必须清晰地了解通过不断试验才能定义市场,否则市场风险就极难规避了。
  三是不能清晰地定义产品特征。即便新创企业能够清晰地定义客户群体,也无法预先知道客户会青睐什么样的产品。实际上,我们在事后会发现,取得成功的新产品开发极少是提供全面的产品功能,而更加普遍的情形是新产品或解决方案往往是在某一方面“单点突破”,提供完美的价值。因此,重要的并不是创业者所设想的完美的产品,而是在某一方面超越传统产品的客户体验。在与客户直接沟通之前,新创企业对此无从知晓。但在现实中,创始人通常都对新产品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有非常清晰的想法,只是他们往往忘记了:这是创业者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顾客的。产品特征到底是否符合顾客的要求,只能通过市场来检验。
  2.2创新风险
  创新风险指的是新创企业将技术成果商品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失败的可能。技术创新涉及将具有商业价值的新思想变成可商品化、规模化的产品或服务并实现商业利益的一整套活动,在此过程中,产品最终能否创造出客户价值、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都充满不确定性。但技术创新一旦取得成功,将会有高投资回报。创新风险的特点是研发周期长、投资成本高、产品性能不确定性大、投资成功回报率高。   具体说来,创新风险大致包括如下几类风险:一是技术自身的风险,如技术能否被成功开发、其实际效果、是否有技术副作用等都难以确定;二是相关技术不匹配的风险;三是技术环境风险,包括发展前景及替代技术的出现;等等。中国新创企业往往依赖成熟技术,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创新风险过高。应该指出的是,由于创业环境与创业制度制约,中国大多数创业公司所面临的创新风险并非来自于颠覆式的技术变革,而主要是技术改进。对于少数真正进行先进技术研发的技术型创业公司而言,创新风险除了来自技术研发本身,还应关注创新的外部环境风险,其中主要来自国家政策变动与规制。例如医药领域、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技术研发,研发环节中常常涉及政府审批;且与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紧密相关。
  2.3法律风险
  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法律咨询意识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这与整个社会重视社会关系、崇拜权力而轻视法律法规的大环境有关。新创企业由于财力有限,规模尚小,更是难以顾及到法律规范和法律咨询。实际上这是新创企业面临的最为隐秘的风险。新创企业本质上就是要打破常规,因此其所面对的不确定性要远远高于成熟的大企业:第一,新创企业在确定经营领域、获取经营资格和市场准入、争取政府扶持与优惠政策等过程中与政府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企业家往往在与政府官员的交往过程中重视“关系”,轻视法律界限,这实际上蕴含着大量法律风险;第二,新创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实施品牌战略、申请、购买或使用专利成果等过程中涉及大量知识产权问题,创业者往往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乃至常识,易于陷入法律纠纷;第三,新创企业在进行决策权力行使、产权和收益分配、公司建章建制、引入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进行并购或上市等诸多环节都应该涉及大量法律合同,没有律师的专业咨询和指导难以作出科学决策;第四,新创企业的市场风险可以与法律风险彼此叠加,后果更加严重。尤其是在融资过程中,新创企业往往缺乏金融和投资领域的专家,风险评估和议价能力有限,对融资陷阱缺乏有效识别手段,甚至由于无知而触犯法律。但在现实中,极少有新创企业事前对上述可能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明确约定,运营过程中因陷入利益纠纷而分崩离析的企业不在少数。
  应当指出,以上四个方面都是涉及新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决策,而且与创业者的经营管理水平无关,但不同于客户风险和创新风险,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就无法补救,而前两类风险还容许企业进行“试错”,犯错可以是局部的影响,且大多可以进行补救,最糟糕的结果也不过就是宣告破产,创业者甚至在多次失败之后仍可以从头再来,这种失败本身也是经验的积累过程,创业者会获得“越挫越勇”的历练;但企业一旦陷入法律纠纷,其后果则是全方位的,不单要面对商誉受损、经营惨败、财产损失等,在最糟糕的情形下,创业者可能因触犯刑律而失去自由甚至生命,这是比客户和创新风险要严重得多的代价。而且,经历了如此打击的创业者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再次找到工作可能都很难,创业则更是难上加难了。
  虽然后果严重,但法律风险却是最先被忽视掉的。创业者可以因对法律的无知而无法规避法律风险。在大多数新创企业领导者的眼中,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仅仅局限在经营管理领域,涉及与政府及政策执行部门打交道的时候,往往依赖非人格化的交易和“关系”,而不重视企业经营的合法性。新创企业的法制化管理意识和水平都很难达到成熟企业的水平,由于财力和规模限制,也很难设立专门的法律事务部,因此造成了法律风险疏于防范。
  3创业风险的规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品和服务本身以及销售渠道都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虚拟化。在全球化和节奏加快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会感觉到竞争的压力和紧迫感,甚至大量初创企业依靠虚假的“刷流量”来营造表面上的繁荣。创业者此时最容易陷入所谓的“先动优势”、“快鱼吃慢鱼”的网络经济特征所带来的困扰当中,认为快速成长是唯一制胜法则,因此急于拿着商业计划书争取融资,殊不知现实往往是扩张越快,风险越大。
  3.1容许“试错”降低客户风险
  大量的新创企业失败于找不到可行的商业模式。可获利、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关乎如下一系列问题:第一,你的产品为谁而生、谁来付费?也就是说你的客户在哪里。第二,你的产品可以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也就是说客户凭什么乐于付费。第三,客户怎样付费?即如何进行营销。第四,你的产品如何送到客户手中?即拟采用什么样的渠道。第五,你的资源和团队是谁?即谁来帮你完成上述过程。第六,你做此事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即成本如何。这显然是一个完整的经营体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市场实践,搜集市场信息反馈,反复调整资源和配置团队能力,最终找到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找到可行商业模式的唯一办法只有通过不断试错。
  通过“试错”进行客户开发的优势在于客户可以参与到产品价值创造过程当中。这不同于以往的“先生产—再销售”的产品开发模式,这一模式的重点是根据消费者的体验和反馈完善产品和服务。
  3.2围绕降低“不确定性”分散创新风险
  传统的商业计划与预期会成功的战略建立在长期的、稳定的运营经历和相对静态的环境基础上,这都是新创企业所不具备的条件,因此将教科书中的新产品发布程序应用于创业实践并不奏效。既然新创企业的本质是经营不确定性,是探寻在不确定性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那么无论是客户开发,还是技术创新,都可以遵循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道路,具体说来,就是在摸索实践中进行客户开发,而不是执行既定的商业计划书;通过不断调整来完善技术创新,只要新技术达到了解决方案的最低限度就可以考虑推向市场,然后在实际运用中不断趋近完美。而不追求一蹴而就地给出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二者的本质都是针对“不确定性”开拓市场;将直接的客户体验融入产品改进和价值创造过程,从而达到降低创业风险的目标。
  客观上,这一“不确定性”风险规避模式也是互联网发展的结果。在数字化时代,产品和渠道都采取了网络形式,这显著提升了创业者搜集客户数据信息和做出营销策略调整的效率,在此背景下,新创企业推出创新产品的模式也必须适应虚拟化的要求,他们不再是在实验室里耗费数年,期待着终有一天推出一款完美无缺的产品。这样的商业模式已不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内在要求。为规避创新风险,创新者尝试将“不完美”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准确跟踪用户需求。
  另外,新创企业还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分散创新风险。大量原创性、前沿技术创新往往需要长期、大量的甚至不计成本与回报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这是新创企业难以完成的。此类技术研发大多由政府、研究机构和大企业来主导。在可能进入的领域,新创企业也要充分了解和利用政府资助、项目扶持、政策支持以及风险投资的合作等,尽可能降低创新风险;而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技术合作来分散创新风险。就技术成果商业化过程而言,新创企业还可以通过模拟工具和技术风险评估来解决技术研发风险。
  3.3提高法律意识,规避法律风险
  第一,新创企业必须具备将企业经营法制化的观念,培养法律风险意识;养成重大决策咨询律师、合法经营的习惯。第二,创业者必须厘清新创企业与政府及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依赖和迷信政治资源。第三,创业者需建立针对刑事、民事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要具有相对具体的预案,以应付外部环境恶化(如,金融危机爆发,银根吃紧,债务恶化)等,主要针对企业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合同管理体系、财务、知识产权、投融资等领域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第四,创业者虽然要在商业领域打破常规,但却要在法律领域遵守法律准则。第五,坚持理性经营和长远战略,避免急功近利,牺牲企业长期目标。第六,新创企业需要定期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审查企业内部各种结构、环节和业务流程中的法律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Eric Ries.The Lean Startup: How Todays Entrepreneurs Use Continuous Innovation to Create Radically Successful Businesses[M].New York:Crown Business;First edition,2011.
  [2]Cooper,R.G.and Edgett,S.J.Maximizing productivity in product innovation,[J].Technology Management,2008,51(2):47-58.
  [3]王荣利.总裁的陷阱——律师给中国企业家的18个提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新创企业的市场风险包括(,)。(五)
国际新创企业理论中关系网络的研究进展述评

  摘要:国际新创企业作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新现象,成为国际商务和创业学交叉研究的热点。文章首先介绍了国际新创企业的研究背景及内涵界定,然后论述了其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理论视角,最后对国际新创企业中关系网络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并给予简要评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

  关键词:关系网络;国际新创企业;组织绩效
  一、 国际新创企业的研究背景与内涵界定
  美国著名学者Oviatt和McDougall(1994)在经典论文《探寻国际新创企业理论》中把国际新创企业定义为:一个从开始就在多国运用资源和产品销售来获取重要竞争优势的商务组织。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McDougall和 Oviatt(2000)又把国际新创企业的定义修正为:为了创造组织价值而进行跨越国界的机会搜寻和创新活动的创业企业。同国际新创企业相类似的概念还包括天生全球化(Born-global,BG)、全球创立(Global Start-up)和天生国际化(born-international)等(Rialp,2005)。目前关于国际新创企业的概念还远未统一,其中使用较多的是国际新创企业和天生全球化两个概念。
  自从Oviatt和McDougall(1994)的经典论文发表后,国际新创企业引发了来自战略管理、创业学和国际商务等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关注。近十几年来,围绕这一领域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问世(Mitja,2006)。随着国际新创企业在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显露身影,并在全球经济比重份额也逐步提升(Burgel & Murray,2000)。其中在一些如以色列、新西兰、挪威等小的开放经济中,国际新创企业在总体企业比重中的份额更为明显(Moen,2002;McNaughton,2003)。由于国际新创企业已经成长为国际竞争中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该国际商务现象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实践者所研究和关注。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国际新创企业具有理论和管理实践上的双重意义(Aspelund,2007)。企业管理者和政府政策制定者都试图弄清国际新创企业是如何克服企业创立和国际市场扩张的双重困扰而取得成功的(Aspelund,2007)。
  二、 国际新创企业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理论视角
  传统国际化研究一直被阶段型渐进理论所支配(Knight & Cavusgil,1996;Axinn & Matthyssens,2002)。国际新创企业理论的出现,严重挑战了传统创业和国际化理论,从而推动了整个创业学和国际商务研究的进步。事实上,最早关注国际新创企业活动的是麦肯锡公司的Rennie,他在其1993年的麦肯锡工作报告中,把在澳大利亚发现的这种新兴出口企业称之为“天生全球化”(Born-global)企业。通过对欧洲一些在创立之初就涉足国际化业务的小企业的关注和案例研究,Oviatt和McDougall(1994)也开始质疑阶段模型的适用性,并指出国际新创企业是一种全新的企业国际化模式,这一新颖学术观点很快被大多数国际商务和创业学的学者接受和采用。实质上,国际新创企业属于企业家精神和国际商务的交叉领域(McDougall & Oviatt,2000;Antoncic & Hisrich,2000)。
  通过详细的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在国际新创企业大量的研究成果中,主要围绕以下五个研究问题来展开:(1)国际新创企业创立背后的动因是什么(Mudambi & Zahra, 2007;Andersson & Wictor,2003)?(2)国际新创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行为决策和战略选择具有哪些特征差异(Oviatt & McDougall,2005;Coviello,2006)?(3)企业家、组织、外部环境等因素对国际新创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和行为的影响机制如何(Madsen,1997;Mort,2006;Coviello,2006)?(4)国际新创企业是如何克服国际化中的资源缺乏和能力缺陷而取得成功的(Fan,2007;薛求知和周俊,2007)?(5)国际新创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组织绩效具有什么样的影响(Zahra,2001;Dirk De,2005)?除了以上这些研究主题外,还有诸如国际新创企业的行业差异、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和规避,以及模式选择和学习效应的关系等问题也都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ialp,2005)。
  由于国际新创企业实质上是一类在其诞生不久就开始跨越国界寻找价值创造机会的创业企业,因此国际新创企业研究试图揭示的核心问题是在不拥有充分资源的创业初期,国际新创企业如何把业务扩张到国际市场,从而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寻求竞争优势,并战胜那些拥有丰富资源的成熟竞争者的过程(Zahra,2005)。从国际创业(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IE)角度去看待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国际新创企业整合了国际商务、创业学、战略管理、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因此国际新创企业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依赖一种建立在多学科理论基础上的整合性研究(Zahra & George,2002;Aspelund,2007)。Zhou等(2007)把关系网络等视角引入国际新创企业的研究,尝试探索制度、关系文化等对于国际新创企业的战略选择影响,从而把在原有研究视野外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整合进现有国际新创企业研究体系中。
  三、 关系网络研究与传统国际化理论
  1. 关系网络的内涵界定。英国人类学者拉德克里夫·布朗(1940)最早提出了“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的概念。马克·格拉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1973,1985)更是独创性的提出“弱关系”和“社会嵌入”的两个重要概念,并指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嵌入于具体的社会结构中,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网络构成了核心社会结构。著名华人学者林南(2001)在格拉诺维特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资源理论。主张把个人的直接或间接社会关系看作是获取社会资源的渠道,个体社会网络存在的异质性和网络成员社会地位决定着在特定社会结构中个体所能获取和拥有的社会资源数量及其质量。国内著名学者费孝通(1948)针对中国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特点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在这种差序格局下,社会关系就形成于所有社群内个体发出的多根社会关系线所交织构成的复杂网络。后来的学者(黄光国,1988;边燕杰,2004;李正彪,2005)从儒家文化、关系维度、内在动力等多角度拓展了对本土关系网络的研究。   2. 企业家关系网络与国际化进程。企业家关系网络为一套以特定企业内的所有企业家(或高管)的人际联系为基础的支持情感运作、信息流动、资源调动的社会关系总和(Adler & Kwon,2002)。该网络关系通常表现为非正式制度形式,并构成所在企业的核心社会资本和竞争优势。在组织环境内,社会关系网络可以是正式商业联系的关系,也可以是社会和制度范围内的非正式的个人关系结构(Hitt,2002)。社会关系网络长期被认为是中小企业完成国际增长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非正式的社会网络或社会关系网络是一个企业在新区域发展正式商业联系网络的最初基础(Chen,2003)。另外一些实证研究也支持社会关系网络对于新市场机会鉴别(Ellis & Pecotich,2001),国外市场准入(Ellis,2000),国际知识学习(Sapienza,2005)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最早使用网络方法分析企业国际化的是传统国际化进程理论,这种方法把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视为植根于企业的商业网络之上。Johanson和Mattson(1993)通过实证调查北欧小企业的国际化实践过程,表明网络作为企业与外部组织和环境互动的媒介,在市场知识学习和发展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基于国际化进程理论,Johanson和Vahlne(1990)认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一方面需要通过现有的关系网络建立和外部企业的承诺行为,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对新的跨国网络的投资来开发新的企业伙伴。因此,传统国际化理论中的网络研究聚焦在国际化关系的管理上。企业的关系网络被看作一些联系企业和别的企业之间关系集,不但包括不同类型的关系和特性,而且包括诸如信任,控制、资源和企业之间的依赖性等(Ahokongas,1998)。由于个体在网络方法中的战略位置和影响,国际化中的重要关系经常聚集在企业家身上,他可以通过与别人的密切社会关系对于企业国际化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家社会网络与企业获取的资源、运营模式相互影响,对于外国市场选择、市场服务、进入动态、战略选择和绩效等因素都有着重要影响(Mitja,2006)。由于制度背景和资源缺陷,关系网络对于赶超经济中的中小企业作用更为明显(Jaklic,1998)。
  四、 国际新创企业中关系网络研究述评
  1. 国际创业中关系网络研究的兴起。无论是有关国际化的经济学理论和传统国际化进程理论都忽视了个体在做战略选择的可能(Andersson,2000),更不适合理解快速的战略变化。特别是对国际新创企业而言,更加不能忽略企业家和高管的重要作用。Etemad和Wright(2003)在研究中明确指出,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所有者特征(例如,教育,经验,资源和倾向)在年轻的国际化新创企业的出口绩效中扮演比企业特征更重要的作用。从企业家的视角来看,个人的关系网络和他们所整合的暗默知识(企业家的社会资本)能够被看成他们自身的资源,个体企业家(和他们的企业)能够通过网络与在相同产业或者更大(国际)环境中同别的企业家们(公司)联系起来(Mitja,2006)。从资源基础观的视角来看,通过网络(和网络内的参与者)企业家们获取了国际化所需的资源和信息。
  2. 国际新创企业中关系网络研究的主要内容。Zahra(2000)在研究中主张国际导向的中小企业寻求创业机会和经济回报,需要一个恰当的资源、信息和知识获取机制,因此个人关系在重要信息传递中发挥了信息中介作用。更重要的是链接了隔离的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关系,能够拓展识别市场机会以及便利交换和市场交易(Harris & Wheeler,2005),这得到了大多实证研究的支持(Zhou et al.,2007)。此外,通过关系网络传递的第三方转交信任能够使得在一个高度封闭的社会网络内加强社会规范和信任发生,鼓励网络内个体遵守商业规则和诚实交易,这样减少了正式控制的需求(Adler & Kwon,2002)。这样关系网络便带来了可信度,以及减少外部伙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Xin & Pearce,1996)。另外,由于具有浓厚的关系文化特征,关系网络的特性和作用都和西方国家存在明显差异,关系网络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国际新创企业的信息获取、知识流动和信任获取方面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除了对信息、知识和信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社会网络也能够有效减少企业国际化经营中风险和不确定因素(Liesch,2002)。一般而言,企业国际化中的风险一部分来自于国外制度、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宏观风险,另一方面商业规则和交易者背景差异也往往形成微观交易风险。应对这些潜在的国外宏微观风险,关系网络能够通过快速传递个人和经验信息,从而增强国际新创企业对于外部环境变动的反应速度(Oviatt & McDougall,2005)。近年来的国际创业理论围绕天生国际化企业如何导致卓越绩效来展开(Etemad & Wright,2003;Knight & Cavusgil,2004;Oviatt & McDougall,2005),这也成为国际新创企业研究中关注的一个焦点。不少学者开始尝试在研究中引入关系网络作为中介变量,来解释为什么会存在国际化和组织绩效间的多种关系。
  Liesch(2002)在研究中主张建立和保持网络关系被看作国际化进程整体中的一个必要部分,即作为结果,也可以作为投入。作为结果,它是国际导向的中小企业通过逐步的国际化经营活动而得到不断发展完善的。作为投入,社会网络的信息收益能够影响国际化战略的绩效结果。Zhou等(2007)通过研究提供了一个对于国际化和企业绩效间关系的社会网络解释。在天生国际化的背景下,他们认为国内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国际化和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了调节作用。这个调节机制产生了社会关系网络的三个信息收益:(1)外国市场机会的知识;(2)建议和经验学习;(3)信任和团结。这就意味着现有文献中国际化与绩效关系结论不一致的部分原因是仅关注国际化和绩效间的直接关系,而忽视了国际化所植根的跨边界网络关系等调节因素的影响。   由于关系网络对于国际化的中小企业鉴别全球市场机会,以及拓展和国外中间商的联系都至关重要,大多数国际新创企业学者认为本国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对全球供应链网络需求的战略应对(Ellis,2000;Ellis & Pecotich,2001)。作为国际化绩效的关键因素,本土社会关系网络能够推动国际新创企业获取外部市场信息和知识学习,从而有效的规避市场风险,从而改善跨国运作和交易的效率。此外,基于个人联系的信任和团结也使企业对于全球市场的反应速度和灵活度得到提升(Oviatt & McDougall, 2005)。
  3. 关系网络和我国新创企业国际化研究。在中国,孔子的儒家文化传统使得关系具有了特殊的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文化属性。因此,作为对与正式制度的支持和补充,关系成为商业交易中一个对于政府行为和控制的有效战略反应(Xin & Pearce,1996)。在企业国际化背景下,和局外人的关系是一个企业国际化至关重要的方面,它的作用在中国以外复制(Zhou et al.,2007)。不少国外华人学者主张在缺乏制度信任、陌生人信任感和可信赖市场信息的条件下,任何交易都必须借助于完全依赖信任的个人联系(Lovett,1999)。因此,中国或其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的国际新创企业在涉足国际业务时的理性选择是探索关系相关的社会网络。后来的学者发现社会网络对国际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单单存在于中国,在其他一些制度转型国家(如俄罗斯、印度)也有证据显示企业家的非正式关系网络对于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Batjargal,2003)。
  Redding(1991)正是从制度视角分析国际新创企业中关系网络作用。他得出如下结论:个人联系(例如关系)作为做商务和理解经济交易的隐喻,对于诸如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特别重要。缺乏制度信任,混合着对于陌生人的不信任和可信赖市场信息的短缺,导致了对于任何交易,都可以把值得依赖信任的个人联系作为信息沟通渠道。在这些条件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早期能够利用社会关系网络把它们的经营活动扩展到国外是非常有价值的。受传统文化价值观和互惠回报等因素影响的中国“关系”(Guanxi)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文化特征(Lin,2001;Tsui,2000)。一些学者把中国社会的企业关系看作是一个互惠、信任和互相依赖创造价值的个体联系网络(Xin & Pearce,1996; Peng & Luo,2000;Park & Luo,2001)。并且这种关系网络被界定为一种非正式人际联系,一方面能够减少中国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Standifird & Marshall,2000;Luo,2003)另一方面,企业家要明确关系网络并不是国际新创企业获得卓越市场绩效的充分条件(Rialp,2005),必须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五、 对现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长期以来,国际商务学者一直很关注社会关系网络对于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作用。从早期进程理论中关系网络对企业渐进国际化的机会识别和知识学习的积极作用,到后来发现中小企业国际化带来的市场扩张其实也是伴随着关系网络扩张的过程,一方面巩固了现有的关系网络,另一方面又通过建立新的关系网络来实现,并且这一过程又因不同行业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当我们把企业的关系网络看作联系企业和外部组织和个体的关系集时,就必须深入研究个体因素在网络结构中的战略地位和影响,而这更集中体现在小企业的创业者和高管身上。个体的关系网络不单影响企业国际化的绩效,而且对外国市场选择、市场服务、进入动态、市场活动、国际化时间和程度等都有着明确影响。由于国际新创企业的研究历史较短,因此在该领域的关系网络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对关系作为文化特征的中国而言,如何从制度角度分析国际新创企业中的关系网络作用更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Oviatt, B.M.& P.P.McDougall.Toward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4,25(1):45-64.
  2. 朱吉庆.国际新创企业成长机理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8.
  3. Zahra, S.A.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 a decade of research.Journal of Inte- 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5,36(1):20-28.
  4. Zhou, L.X., Wei-ping Wu, Xueming Luo.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born- global SM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ocial netwo- rk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7,(38):673-694.
  5. 黄光国.儒家关系文化:文化反思与典范重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71002067)和上海市高校085工程项目(项目号:Z08511055)。
  作者简介:谢佩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哥本哈根商学院访问学者;徐波,云南财经大学讲师,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3-04-20。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288858/

推荐访问:新创企业的管理 市场风险的类别包括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