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智慧在于利用资源

来源:专题 时间:2016-07-26 10:36: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刘备的智慧在于利用资源(一)
三国管理智慧满分答案

单选题 正确

1.以下关于管理一定要适合企业的实际的说法错误的是() 1.

2.

3.

4. A 兔子不用骆驼术 B 在管理的设计上要洞悉人性,考虑实际 C 成功企业的经验可以照搬照套 D 要学习成功的经验,正确的方法是有思想的拿来主义 正确

2.以下关于“桃园结义”理解错误的是()

1.

2.

3.

4. A 刘备组建创业核心团队的开始 B 刘关张以结义的形式建立了以“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C 刘备在战略意义上迈出的一大步 D 刘备的策略转型

正确

3.刘备的企业精神是()

1.

2.

3.

4. A 屡败屡战,不抛弃,不放弃 B 屡战屡败 C 以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D 以退为进

正确

4.诸葛亮选择刘备的原因,理解错误的是()

1.

2.

3. A 决心坚定不畏强敌 B 信义著于四海 C 对匡扶汉室企业理念的的高度认同

4. D CEO高位空缺,发展空间大

正确

5.对刘备三顾茅庐的理解错误的是()。

1.

2.

3.

4. A 敢于聘用高层次的人才 B 有求才之心更要有求才的行动 C 不模仿别人,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D 聘请高层次的人才需要在理念的层面上有共鸣

正确【刘备的智慧在于利用资源】

6.曹操开始创业的年龄是()

1.

2.

3.

4. A 26岁 B 28岁 C 20岁 D 18岁

正确

7.曹操对“空降兵”的出色任用有很多经典案例,以下不包括() 1.

【刘备的智慧在于利用资源】

2.

3.

4. A 收降张郃、高览 B 义释张辽 C 文聘追敌 D 割发代首

正确

8.家族企业雇佣CEO的原因有()

1.

2.

3. A 家族成员都不值得信任 B 天下英才不一定只在自己家族成员里面 C 家族成员里边不可能就有自己核心需要的所有人才

4. D B与C都正确

正确

9.下列有关曹操的“割发代首”留给后人的启示,错误的是() 1.

2.

3.

4. A 只有严于律己,才能做到令出如山 B 当管理者犯错时,可以从轻发落 C 己身正不令而强,己身不正虽令不强 D A与C都正确

正确

10.以下评论属于对刘备的评论有()。

1.

2.

3.

4. A 集思广益正确决策 B 不模仿别人,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C 令出如山,严于律己 D 善于短时间内创造卓越业绩

正确

11.曹操请到崔琰之后,崔琰对济州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1.

2.

3.

4. A 袁绍统治时对百姓非常苛刻 B 连年的征战,使老百姓暴尸于荒野 C 百姓希望济州让曹操占领 D 济州百姓希望休养生息

正确

12.荀彧分析官渡之战胜利的可能性有()。

1.

2.

3. A 扼住了官渡的咽喉要道 B 袁绍不善于用人,都是乌合之众 C 公以至弱当至强

4. D 以上选项都对

正确

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

2.

3.

【刘备的智慧在于利用资源】

4. A 正确的褒奖是管理者应该对下属做的 B 褒奖下属的技术要恰到好处 C 总是否定下属的答案会产生负面影响 D 以上选项都对

正确

14.曹操对孙权的至高评价是()。 1.

2.

3.

4. A 今天下英雄唯始君与操尔 B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C 既生渝何生亮 D 生子当如孙仲谋

正确

15.诸葛亮出山之初就清楚的意识到()。 1.

2.

3.

4. A 面对困难要利用董事长的权威解决问题 B 整合好资源,把资源的力量发挥出来,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C 预料到自己会遭受家族成员的排斥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刘备的智慧在于利用资源(二)
时代光华,学习课程,三国管理智慧

学习课程:三国管理智慧

单选题

1.诸葛亮选择刘备的原因,理解错误的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决心坚定不畏强敌 信义著于四海 对匡扶汉室企业理念的的高度认同 CEO高位空缺,发展空间大

2.刘备面试诸葛亮时,诸葛亮提出的战略规划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北让孙权占天时 南让曹操占地利 南让曹操占天时 刘备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

3.对刘备三顾茅庐的理解错误的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敢于聘用高层次的人才 有求才之心更要有求才的行动 不模仿别人,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聘请高层次的人才需要在理念的层面上有共鸣

4.家族企业雇佣CEO的原因有()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家族成员都不值得信任 天下英才不一定只在自己家族成员里面 家族成员里边不可能就有自己核心需要的所有人才 B与C都正确

5.曹操的“唯才是举”对现代企业的启示不正确的是:() 回答:错误

1. A

2. B 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要敢于突破,敢于超越常规来办事 如果符合事业发展方向而打破常规,很可能得到惊喜的回报

3. C【刘备的智慧在于利用资源】

4. D 所有的事情都要打破常规 A和B都正确

6.从曹操用文聘追敌的故事中,所得到的现代启示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给准备加盟企业集团的人树立姿态 给所有新加盟企业集团的人委以重任 企业的元老们不能居高自傲,必须培养新人 试验空降兵的勇气

7.下列有关曹操的“割发代首”留给后人的启示,错误的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只有严于律己,才能做到令出如山 当管理者犯错时,可以从轻发落 己身正不令而强,己身不正虽令不强 A与C都正确

8.以下评论属于对刘备的评论有()。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集思广益正确决策 不模仿别人,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令出如山,严于律己 善于短时间内创造卓越业绩

9.曹操用了许多的空降兵的结果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曹操的实力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后成就卓越 后来者并没有得到发挥的舞台 先来者给新加入团队的成员造成了心理压力 曹操的内部矛盾从此加深

10.以下关于官渡之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官渡之战是为了争夺北方霸权 交战的双方是曹操和袁绍

3. C

4. D 这一仗曹操打得很顺利,取得官渡大捷 火烧乌巢使这次战役局势上发生了改变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正确的褒奖是管理者应该对下属做的 褒奖下属的技术要恰到好处 总是否定下属的答案会产生负面影响 以上选项都对

12.曹操胜马超褒奖文武,对管理者的启示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功归自己,过归下属 功归下属,过归自己 用才干、业绩服众 以上选项都正确

13.曹操对孙权的至高评价是()。 回答:错误

1. A

2. B

3. C

4. D 今天下英雄唯始君与操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既生渝何生亮 生子当如孙仲谋

14.诸葛亮出山之初就清楚的意识到()。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面对困难要利用董事长的权威解决问题 整合好资源,把资源的力量发挥出来,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预料到自己会遭受家族成员的排斥 以上选项都正确

15.刘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公认的()的盛誉。() 回答:正确

1. A

2. B 仁义之主 有勇有谋之主

3. C

4. D 匡扶汉室之人 忠勇之士

刘备的智慧在于利用资源(三)
三国管理智慧8.27答案

单选题 正确

1.以下关于管理一定要适合企业的实际的说法错误的是() 1.

2.

3.

4. A 兔子不用骆驼术 B 在管理的设计上要洞悉人性,考虑实际 C 成功企业的经验可以照搬照套 D 要学习成功的经验,正确的方法是有思想的拿来主义 正确

2.刘备的企业精神是()

1.

2.

3.

4. A 屡败屡战,不抛弃,不放弃 B 屡战屡败 C 以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D 以退为进 正确

3.对现在企业的留才方法不正确的是()

1.

2.

3.

4. A 待遇留人 B 制度留人 C 感情留人 D 事业前景留人 正确

4.曹操对“空降兵”的出色任用有很多经典案例,以下不包括()

1.

2.

3.

4. A 收降张郃、高览 B 义释张辽 C 文聘追敌 D 割发代首 正确

5.对曹操的“唯才是举”评论不正确的是()。

1.

2.

3.

4. A 对人才的吸引是无与伦比的,行成了人才纷纷来投的格局 B 给散落民间的人才提供了展现才能的舞台 C 实现了曹操“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的目标 D 只任用自己信任的人才 正确

6.曹操一生战争成就显赫,以下不属于他的成就是() 1.

2.

3.

4. A 破黄巾 B 擒吕布 C 七擒孟获 D 灭袁术 正确

7.曹操的“唯才是举”对现代企业的启示不正确的是:() 1.

2.

3. A 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要敢于突破,敢于超越常规来办事 B 如果符合事业发展方向而打破常规,很可能得到惊喜的回报 C 所有的事情都要打破常规

4. D A和B都正确 正确

8.对曹操的管理之道叙述不正确的是()

【刘备的智慧在于利用资源】

1.

2.

3.

4. A 打破传统用人观,唯才是举 B 出色任用“空降兵” C 身先士卒,榜样激励 D 建立起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团队 正确

9.刘备、曹操、孙权在管理之上的共同点有()。

1.

2.

3.

4. A 都善用人才 B 都注重以“义”为核心的理念 C 都善于承担责任 D 都用感情留人 正确

10.曹操善于纳谏的突出表现是()。

1.【刘备的智慧在于利用资源】

2.

3.

4. A 闻过则喜 B 决策时集思广益 C 人性管理不降罪 D 善于向下属请教 正确

11.以下关于官渡之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

2.

3.

4. A 官渡之战是为了争夺北方霸权 B 交战的双方是曹操和袁绍 C 这一仗曹操打得很顺利,取得官渡大捷 D 火烧乌巢使这次战役局势上发生了改变 正确

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

2.

3.

4. A 正确的褒奖是管理者应该对下属做的 B 褒奖下属的技术要恰到好处 C 总是否定下属的答案会产生负面影响 D 以上选项都对 正确

13.曹操胜马超褒奖文武,对管理者的启示是()。

1.

2.

3.

4. A 功归自己,过归下属 B 功归下属,过归自己 C 用才干、业绩服众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正确

14.孙权集思广益正确决策,对现代企业的启示不正确的是() 1.

2.

3. A 老板是企业的领袖,可以自行决策一切事情 B 企业是领袖一言九鼎,对事情的决策不一定每次都正确 C 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随时变化,这时候更需要集思广益

4. D 能够增加员工的参与感和被认同度 正确

15.诸葛亮出山之初就清楚的意识到()。

1. A 面对困难要利用董事长的权威解决问题 2.

3.

4.

整合好资源,把资源的力量发挥出来,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预料到自己会遭受家族成员的排斥 以上选项都正确 B C D

刘备的智慧在于利用资源(四)
“势”的战略管理研究

  摘要:文章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论述了“势”在管理中的作用,势与形的关系。将“势”的管理分为审势、谋势、运势三大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以一个案例具体分析了审势、谋势、运势的过程。

  关键词:审势;谋势;运势;战略
  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11)04-0046-06
  一、引
  言
  中国古代的法家尤其是韩非对“势”的研究非常深入,但是韩非对势的论述仅仅局限于国家的内部管理――政治领域,事实上,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文社会领域,势都广泛地存在着,本文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对“势”作一概略的探讨。
  二、无形之力:势
  1.势的重要作用
  老子日:“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道生成万物,德化育万物,具体的质体使万物得到形状,而势成就万物。势是决定某一事物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孙子日:“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势的力量可以使柔弱的水漂起石头。一株小草如果长在高山之颠,也会比山脚下的参天大树高出许多,这就是势的作用。
  所以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韩非则更明确地指出:“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当年姜尚深怀韬略,但在商纣王朝,也只能替人屠牛贩酒,以至于年逾七十而无所作为,只有遇到周文王慧眼识贤,才被拜为国师,辅佐文王、武王伐纣,平定了天下。
  2.势与形
  势在物理学中是一种跟物体高低位置有关的能量(势能),不仅表示物体运动的一种可能的方向,也表示能量的大小(和物体的高度成正比)。势经常和形相对,形是指有形之物,势则是指无形的能量,形反映的是现状,势反映的是潜在发展的方向。简言之,形指有形的现状,势则指有某种趋向的无形的能量。正如孙子所言:“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和直接而有形的力相比,势是一种无形的、但力量更加雄猛、范围更加宽广的能量,就象浩浩荡荡的潮流一样,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从权上升到势,就是从弱小到强大、从有形到无形。这是一种更高级的运用力量的方式。所以在中国,即便是崇尚强权统治的君主,也无不深谙运势之道。若想让人低头,只需将你的屋檐砌矮一点,就能达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效果。在经验丰富的管理者看来:管理就象高速公路的拐弯处,造成一个拐弯的形势,让你不得不减速,顺着它的弧度走。
  三、势的管理三个环节
  李海波曾将“势”归纳为九种:“内势”、“外势”、“时势”、“地势”、“气势”、“形势”、“名势”、“权势”、“局势”。树“内势”以求主见,辨“外势”以晓客观,知“时势”以应天时,执“地势”以取地利,蓄“气势”以统万物,明“形势”以弄风云,借“名势”以博盛誉,仗“权势”而壮实力。本文则更简洁地将势的管理分为三大环节:(1)审势、(2)谋势、(3)运势,每一个环节又包括若干个子项(见图1)。
  
  1.审势
  古今中外,大凡有志者欲想有所作为,无不要预先做一番正确的审势,北宋初期宰相薛居正说:“不知势,无以为人也,势易而未觉,必败焉”。同是北宋的苏洵说:“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审势相当于对“势”作一个SWOT分析,即对己方、彼方以及环境的“势”做一个全盘的了解。不仅要了解现状,更要能够预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以这是一个动态的分析,而其重点在“势”上,按照空间范围划分,本文将“势”分为三类:
  (1)个人之势
  指个人在知识、技能、信息、经验、智慧、品德、地位、权力、关系等方面的位势(如气势、名势、财势、才势、权势等),可统称为内势。老子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审个人之势的主要目的是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清楚目标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需要哪些资源来支持。
  (2)组织之势
  指某一组织在同类组织以及在社会、自然环境中所处的位势(如优势、劣势、气势、声势等)。武侯祠中有一幅著名的楹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说明了分析内部形势的重要性。在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中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资源分析、核心能力分析、价值链分析等。
  (3)环境之势
  一般包括地势、时势、局势等。宏观环境分析可分为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PEST)四个维度,在中国则主要用天时、地利、人和来衡量。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分析未来天下三分的格局时说,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天时;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占据了地势;而刘备乃“帝王之胄,信义著于四海”,可占人和。正是用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一分析时势的三维分析框架。再深入下去,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则可采用波特的行业竞争五力模型来分析。
  审势的方法,西方主要是统计分析(定量)和逻辑推理(定性)法,这两种方法都属于理性分析法,中国则更强调一种感性的“直觉”法:观风起于青萍之末,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能见微知著。
  2.谋势
  “时势造英雄”,时势之所以能造就英雄,是因为“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英雄和时势的关系一般而言:是始顺之、借之、乘之,后兴之。若想正确地顺势、借势、兴势,则需要在准确地审势之后,正确地谋势。所谓谋势,即在正确审势的基础上,制定谋取优势的策略。整个战略管理研究的目标就是如何获取竞争优势,谋势这一环节就相当于战略制定。“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只有谋势者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把握全局。善谋势者,能有效解决以下三个关键性问题:
  (1)能对现有情况与条件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2)能对未来和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观测;
  (3)能找出一个好的方案把现在与未来目标连接起来。
  谋势的原则:
  (1)对于小企业,要以生存为第一,采取“扬长避短,避实击虚”的策略。比如,对于很多后起的小品牌来说,要成为行业第一,时机几乎已经不存在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你能成为第一的行业,即通过对行业细分,使你成为第一个进入新行业的品牌,然后推动这一行业。如雅客V9在糖果行业里细分出“维生素糖果”这一新行业,它在这个细分行业里是第一,没有竞争对手。
  (2)对于大中企业,要以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制定长期发展战略,重在“布局,取势”。谋势的结果,是获取未来的竞争优势,一般而言,一个企业的产值只有几个亿的时候,只需在本区域布局即可,企业一旦超过10亿,就会遇到走出本土的问题,企业做到30亿,就需在全国范围内布局,超过50亿元规模的企业则要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布局之后,就要在本行业以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
  3.运势
  审势和谋势的目的全在于运势。所谓运势就是根据谋势所制定的方略,合理调动自己的资源, 以自己的个人之势(组织之势)和环境之势相互作用,以达成自己目标的过程。运势又可分为造势、蓄势、兴势、借势、化势五种。
  (1)造势
  势无则“造”,造势就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采用合适的措施去积极主动地创造出一种有利于自己生存、发展、壮大的态势、格局或趋向。造势是创造实力的释放和发挥,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创造过程。通过造势能够使“势”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把“势”做大做足。在企业经营中,“蓝海战略”就是一种通过差异化手段开创全新市场来超越传统产业竞争格局的战略,比如“王老吉”在海量的饮料市场中,创造出了一个“预防上火的饮料”这一细分市场,并利用广告大造声势,使其销售额从2002年的1.8亿跃升为2005年的30亿,从一个区域品牌迅速成长为全国强势品牌。
  (2)蓄势
  己势微则要“蓄”,蓄势是一个蓄积、养育的过程。荀子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圣明自得,圣心备焉”。蓄势之因:一为己势弱小,二为外势难敌,三为天时、地势不利,四为局势不明、迷云重重。蓄势期间要潜龙勿用,韬光养晦,要有“十年寒窗”、“十年磨一剑”的功夫,静静等待“一鸣惊人”的时机。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用了20年时间拜访了美国504位成功人士,发现许多被外人认为是一夜成名的人,其实在功成名就之前就已为自己日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早已悄悄把弓拉满,蓄势待发,只要时机一到,他们就瞅准机会,一举成功。蓄势第一步是蓄积自己的势,第二步是聚集人势。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势,并不仅仅是看他个人拥有多大的能力,而是看他能够调动多大的资源。资源归根究底都是由人掌握,如果一个人拥有一张足够强大的人际关系网,他的势自然强大。从一定程度上说,一个人拥有多大的“人势”,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晚清乱世中一枝独秀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一个善谋人势的高手,他在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时说:“要成大事,先要会做人;而会做人,即是在善于交往中积累人缘。若能做到圆通有术,左右逢源,进退自如,上不得罪于达官贵人,下不失信于平民百姓,中不招妒于同行朋友,能行得方圆之道,人缘大树定枝繁叶茂,那成大事一定不在话下”。
  (3)兴势
  势足则“兴”,“兴”有振兴、兴盛之意,兴势就是在内势从无到有、由少到多、蓄积充足后的总爆发,无论是权势、财势、声势、气势,一旦足够强大,形成气候,就会“憋”不住冲破重重阻力,爆发出来。其势如飞龙在天,“气吞万里如虎”,其时,环境之势和个人(组织)之势达到高度的和谐,天时、地利、人和与自己的势合而为一,其势如日中天,如若进攻,则如长虹贯日,势不可挡,令敌闻风丧胆、望风而逃,这正是孙子所追求的用兵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孙子日“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公元前206年,刘邦拜韩信为大将,领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在楚汉对峙过程中,当刘邦的势越来越强盛,项羽逐渐衰弱下去的时候,刘邦主动提出和谈,商定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归汉,以东为楚,和谈成功后,一直被项羽打压欺侮的刘邦好容易出了一口气,准备班师回朝,张良劝道:“项羽势强之时,没有果决之心,不懂取胜之道,我们才侥幸存活。今日强势易手,大王当顺从民心,统一天下。这不是逞强斗狠,而是大势所趋啊!大王如果失去了这个机会,那么祸不可测了。”于是刘邦发兵追击项羽,终将项羽消灭,建立了汉朝。在此案例中,刘邦虽背信,但却没有弃义(顺从民心,统一天下),而恰好做到了孟子所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4)借势
  借势是中国人最擅长的,己势弱彼势强则“借”,只有乘势而为才能减少阻力,达成目标。荀子更透彻地分析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个人不管如何有才干和魄力,如果想干一番大事业,并且在人世的艰难险阻中时时保全自己,单凭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项羽就是一个最好的反例:他对敌不狠、对友不仁,刚愎自用、四面树敌,想不失败都不可能。善借外势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加强自己的势从而走向成功,这是智者常走的一条捷径。
  在历史上我们经常看到智者常借权势,而有权者则常借智者的智谋之势,如姜尚和周文王、武王;刘邦和张良、韩信、萧何;刘备和诸葛亮等。两者相互借助、齐心协力,共创大业。在现代企业中,借势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如蒙牛在开始创立时就借用伊利的品牌效应,踩在伊利的肩膀上,打出内蒙古第二品牌的旗号;蒙牛酸乳则借用了超级女声的名声;小肥羊连锁快餐借用了“内蒙古羊肉”这个势;“真功夫”快餐借用了中国功夫和李小龙这两大赫赫有名的声势。
  (5)化势
  势危则“化”。“化”乃变化、转化、化解之意,“化势”指无论对方、外界是什么样的势,都能在无形中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势。老子早就认识到:“祸兮福所依,福兮所祸伏”,孙子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战国策》日:“智者之举世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关键就在于人的智慧和境界,正如岳飞所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若果真能达到“收发自如,臻于化境”,则任何外势皆可以化解。
  四、案例分析
  吕不韦成功借势:将异人从赵国人质变成秦国第35任国君,自己成为丞相。
  1.背景
  秦昭王之太子安国君是秦国的第34位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而异人排行居中,且异人之母夏姬不受宠,按照立长为嫡的原则,异人不可能当上太子,更不幸的是,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出人意料的是,异人却奇迹般地当上了太子,这才有了后来秦始皇的统一六国。那么是谁把异人推上了太子的宝座?答:是吕不韦改变了他的命运。
  2.吕不韦为自己审势
  吕不韦是韩国商人,但韩国是小国,经济落后,于是吕不韦把公司总部建在当时交通发达、政商云集,经常召开多国首脑峰会的赵国首都邯郸,做起了“国际贸易”,他看见在赵国做人质的公子异人,随即以超一流商人的敏锐发现了其中潜在的投资机会,说出了著名的四个字“奇货可居!”。回家后,便问他父亲:“耕田之利几倍?”日:“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日:“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日:“无数。”吕不韦说:“现在农民努力耕田,仍然不能衣食无忧,而拥君立国则可泽被后世。秦国的公子异人在赵国邯郸做人质,我愿去为他效力。”
  3.吕不韦为异人审势、谋势
  吕不韦为自己制定了“拥君立国”的战略之后,立即去见异人,第一句话:“吾能大子之门。”
  异人显然有点看不上吕不韦,答:“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
  吕不韦答道:“吾门待子门而大。”一语点中要害!背含的玄机正是相互借势的道理。
  异人立即转变态度,问:“为之奈何?”   吕不韦首先为异人审势,分析了国君与王储的关系,显示了他的政治战略眼光,共四点:
  (1)安国君即位在即(秦昭王76岁亡,在位56年,此时已经70岁了);
  (2)异人之母不受宠,异人身在异国,比不过其他兄弟能亲近父亲;
  (3)异人没有钱(不能进行自我包装,不能结交天下诸侯,拿不到选票);
  (4)安国君最宠爱的太子妃华阳夫人是关键人物。
  接着开始为异人谋势,吕不韦说:我能帮你办成一件事,能让你做安国君的嫡嗣,做安国君的太子!
  异人这才彻底发现,吕不韦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战略策划人,他为异人描绘了一幅锦绣蓝图。异人也很不简单,说了一句:“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共享天下”这句话对天下俊杰的诱惑力太大了,能说出这种话的人,一定非常地了不得!这是需要有胸怀的人,才能讲得出来。这样的条件正中吕不韦下怀,于是双方成功订立了战略联盟。
  4.吕不韦为异人运势
  接着立即进入战略执行阶段,吕不韦做了一个非常果断的决定,拿出一半家产送给异人,为异人进行形象策划,购置房产、多用侍仆,以接纳宾朋广聚人脉――这叫政治投资,为的是今后借异人之势;第二件事,带着另一半家产到秦国去,找关键人物,为异人借华阳夫人之势。首先直接找华阳夫人,给华阳夫人送礼,告诉华阳夫人异人在赵国是如何思念她:“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华阳夫人听了心中“大喜”。此为以利诱人、以情动人,但这还远远不够,前两招只能获得华阳夫人的好感,可办一些小事,绝不可能办成象立太子这样的惊天大事。
  (1)为华阳夫人审势
  吕不韦深知这一点,他巧妙地实施了大迂回战术(农村包围城市),先告诉华阳夫人的弟弟:“如果安国君去世,新太子一继位,那么太子对你们是什么态度?所以现在你的处境非常危险。”这叫点出死穴:华阳夫人虽然很受宠,家族显赫,但是有一个死穴,就是她无子,新太子一继位,华阳夫人就可能失势。
  吕不韦接着对华阳夫人的姐姐说:“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这是千古真理。这就给华阳夫人定了位。
  (2)为华阳夫人谋势
  吕不韦指出了一条明路:“趁着现在华阳夫人受宠,赶快收一个养子,然后把他立为嫡嗣,而找这个人,一定要找一个落魄潦倒之人,他现在越不得意,你找这个人越好,他越感激你,将来你的养子继位,你的地位更高,这些人中间,最可选的就是异人”,这叫“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双赢。华阳夫人的姐、弟一下子就被说服了,这叫摆平。姐弟夹击,华阳夫人被说动了。因为吕不韦跟他们讲的只有一个问题:生存危机!
  (3)华阳夫人运势
  华阳夫人决定,要力挺异人。于是就对安国君来了一个“梨花一枝春带雨”,安国君立即被摆平:“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嫡嗣”。
  (4)结局
  安国君即位后第一年守孝,第二年改元为孝文王,做了三天就架崩了,异人(子楚)即位,史称庄襄王,他立即兑现了承诺,封华阳夫人为太后,封自己的母亲为夏太后,一个儿子摆平了两个老妈。接着封吕不韦为丞相,文信侯,食邑十万户(河南洛阳),吕不韦“吾门待子门而大”的愿望得以实现。
  在此案例中,吕不韦借异人之势,并帮助异人成功借势于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则借势于安国君,形成了一个借势的链条,最后则形成了一个共赢的结局。
  五、结论
  审势、谋势、运势只是三个逻辑环节,它们在时间上没有先后,有时经常是同时、交叉进行。因为当自我的内势和外界的环境之势相互作用以后,会产生一连串的结果,就象下围棋,个人之势和环境之势并非只有一次搏弈,而是多次搏弈。有识者要在这多次搏弈中不断地审势、谋势、运势,再审势、谋势、运势地循环下去。
  形势赐予我们的机遇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纵然有通天本领,如果处于一个万马齐喑的时代,他也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好的形势犹如东风,乘势而行就犹如顺风扬帆,可事半功倍,所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关键是要顺应形势,趋利避害,才有可能有所作为。在中国古代博大深邃的思想宝库中,曾有过“出世”与“人世”的探讨,其核心问题是――有才能的人应该以何种方式来对待自己所处的时代?比较一致的主张是:“顺道而行”,根据时代的性质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就连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闻名的孔子也曾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参考文献
  [1]李耳.道德经(第五十一章)[z].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2]孙武.孙子兵法・兵势[z].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
  [3]孟轲.孟子・公孙丑上[z].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4]韩非.韩非子・难势[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5]李海波.势――人生谋势之道[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49.
  [6]薛居正.势胜学[z].海口:南方出版社,2007.
  [7]苏洵.嘉祜集(卷一)[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8]李耳.老子(第三十三章)[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9]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z].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10]宋王.宋玉集・风赋[z].长沙:岳麓出版社,2001.
  [11]荀况.荀子・劝学[z].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12]肖胜平.善谋势者必成大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13]孟轲.孟子・离娄下[z].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6.
  [14]李耳.道德经・第五十八章[z].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10.
  [15]孙武.孙子兵法・虚实[z].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1.
  [16]战国策・燕策[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7]战国策・秦策[z].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18]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z].北京:中华书局,2008.
  [19]孔丘.论语・泰伯[z].北京:中华书局,2006.
  [20]孔丘.论语・卫灵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296200/

推荐访问:赵玉平讲刘备的智慧 向刘备借智慧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